地质学基础(第七章: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续前

合集下载

新大普通地质学课件07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新大普通地质学课件07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 特点: 只能验震,不能记录
• 2.地震仪:依据摆的原理设计。 • 仪器分二部分:拾震器(接受
振动)、记录器(记录震动)。 • 附件有:放大器,时钟,报警器 • 特点: 既能验震,又能记录
三.地震谱: 地震仪记录下来的起伏震动的曲线. 曲线上S-P为时差(纵、横波到达地震台的时间 差). 1、利用S-P时距曲线,可求出震中和震中距Δ (P77,图7-5)如有三个台站,则可利用测得 的三个震中距(XA、XB、XC), 用交会法可求 得震中:以XA、XB、XC为半径作圆,可得交点。 2、利用走时表,也可求震中. 每个S-P时间均 对应有一个Δ;三点求震中方法同上。 3、根据出射角求震源深度。
最强的地震活动带,80%浅源地震,90%中源地震, 所有深源地震发生在这个带内,占地震全部能量 80%. • 新西兰-印尼-台湾-日本-勘察加半岛-阿留申群岛-阿 拉斯加-美国西海岸-墨西哥-安第斯山-马尔维拉斯群 岛-南乔治亚岛 • 2.地中海—印尼地震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地震 带):(欧洲、非洲交界部分):近东西向,占地震全 部能量15%。 • ●集中了世界上15%的地震,主要是浅源、中源地震 • 3.洋脊和转换断层地震带:位于全球洋脊的轴部,全 为浅源小地震 • 4.大陆裂谷地震带:(岩石圈板块的边界)
• 陷落地震多发生在石灰岩地区,底 下掏空,顶部塌落; 火山地震局限于 火山活动带。
• (三) 地震要素: • 1.震源:岩石圈内发生振动的地方,地震波从震源出
发,向周围传播。 • 2.震中:震源在地面的垂直投影,它可以看作是地面
上的震动中心,破坏性强烈。 • 3.震源深度:震源到震中的距离。 • 震源深度一般为几km--300km,最大700公里,
• 二、地震烈度
• 烈度- --指地面及房屋建筑物遭受地震破坏的程度。 烈度大,破坏性强。

东华理工大学 地质学基础复习资料(QY-AX)

东华理工大学 地质学基础复习资料(QY-AX)

地质学基础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地质作用: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分为内力作用(岩浆作用、构造作用、地震作用、变质作用、地球各层圈相互作用),外力作用(地质体的风化作用、重力滑动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第二章矿物1.地壳:指固体地球的最外圈,由岩石组成,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底界为莫霍面。

2.克拉克值:由美国化学家求出的厚16km的地壳内50种元素的平均含量与总质量的比值,也称为地壳元素丰度。

3.矿物:由地质作用形成,在正常情况下呈结晶质的元素或无机化合物,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

4.矿物的物理性质:透明度、光泽、颜色、条痕、硬度、节理、断口、密度、磁性。

5.矿物的分类;自然元素矿物、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矿物、卤化物矿物、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矿物、含氧盐矿物。

6.主要造岩矿物:石英、钾长石、斜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这些矿物在造岩运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7.(辨析题):①对比解理与断口:解理是指晶体受到外力打击时能够沿着一定结晶方向裂成平面(即解理面)的能力。

断口是指矿物受到外力打击后不沿固定的结晶方向开裂而形成的的断裂面。

这两者截然相反!②对比晶体与非晶体:晶体是其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平移重复排列的固态物质。

非晶体是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不呈规律性重复排列的固体。

③对比显晶质与隐晶质:显晶质指晶粒大小不一,较粗的用肉眼或放大镜就可以看出来。

隐晶质指晶粒细微,通过显微镜才可加以分辨。

第三章岩浆作用与火成岩1.岩石:火成岩,沉积岩与变质岩。

2.岩浆作用:指岩浆发育、运动、冷凝固结成为火成岩的作用,包括喷出作用与侵入作用。

3.喷出作用: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固结的作用。

固体(火山灰-----凝灰岩,火山砾、火山渣------火山角砾岩,火山弹,火山块-------集块岩)4.火山喷发方式:(中心式、裂隙式和融透式)或者(宁静式、猛烈式和交替式)5.(填空题)喷出岩类型:按SiO2含量分:<45%超基性岩浆(科马提岩),45%—52%基性岩浆(玄武岩),52%—65%中性岩浆(安山岩),>65%酸性岩浆(流纹岩)。

普通地质学课件——第七章 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普通地质学课件——第七章  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第三节 地震的地质作用
一.孕震阶段
地应力或应变能量的积累阶段,时限较长,一般经历几十年、甚至上
百年。
二.临震阶段
岩石的弹性变形即将达到其强度极限,处于大规模断裂的临界状 态。出现地震前兆现象: 1.地形变异常 2.震情异常 出现前震现象 3.波速异常 4.地下水异常 井、泉干涸、变味
三.发震阶段
地引力达到岩石强度极限,导致岩层 大规模断裂,释放出大量应变能量,发生 强烈地震(主震)。
建筑物破坏、地裂缝、山崩和滑坡
四.余震阶段 剩余能量释放阶段或震源断层弹性调整阶段。 初期震级较大,以后减弱。
第四节 地震的强度及预防(预报)
一.地震的震级 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级,其计算取离震中100Km
处由标准地震仪记录的地震波最大振幅的对数值。
1.环太平洋地震带 2.地中海-印尼地震带 3.洋脊地震带
二.我国地震带
1.中枢大地震带 沿贺兰山-六盘山-秦岭-文县-沿岷江-滇东分布。 2.华北大地震带 沿宝鸡-汾渭河谷-燕山西部分布 3.华北平原地震带 邢台地震、唐山地震
第六节 地球的内部构造
一.地球内部波速突变的主要界面
1.莫霍面:地下30-40Km处,以上为地壳,以下为地幔. 2.古登堡面:地下2900Km处,以上为地幔,以下为地核. 3.岩石圈与软流圈界面:在地幔内部靠近莫霍面的部位.
二.烈度 表示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的影响或破坏程度,离震中
区越远,烈度越小。
等震线:烈度相同的点的连线。由于地表各处地质条件不 均一,破坏程度就不一样,因而等震线为不规则的同心圆。
三.地震预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报) 1.地震区域划分 编制全国(地方)地震区域划分图
2.临震预报 主震前的短期预报

高中地理第7章 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高中地理第7章 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依据,依次确定出震级与能量的关系。
震级的确定: 一般取距震中100km处标准地震仪记录的地震波水平方
向最大震幅的对数值确定之。震幅单位为μm。
例如,最大水平向震幅为10mm=10000μm时,其对数值为4,则震级
为4级。6级震幅为1m,7级震幅为10m,8级震幅为100m,9级震幅为
1000m。
人们采用不同尺度的地震仪来记录不同震级的地震。
震后的大型滑坡,河流堰塞
震前北川卫星影像图
1976.7.28,震后倒塌的唐山机车车辆厂
1976.7.28,地震坍塌的唐山剧场
1976.7.28,地震坍塌的唐山大桥
差异挤压使铁路呈波状扭曲
唐山地震: X剪节理、张裂深沟
唐山地震:地面右旋错开
唐山地震:铁轨水平扭动
唐 山 地 震
: 烟 囱 水 平 旋 转 与
二、有关术语

B
1.震源(A): 引发地震、释放深部能量的源区
h
d
2.震中(C):震源(A)在地表的垂直投影
3.震源深度(h): 震源到震中的距离(AC)
A
4.震中距(Δ): 地震台(B)到震中的水平距离(CB)
5.震源距(d):震源到地震台的距离(AB)
6.等震线:地表破坏程度(烈度)相等的点的连线
5.2005.10.8,南亚
7.6级地震。巴基斯坦一个城市被夷为平地,死亡5.8万人。
6.2004.12.26, 印度洋
8.7级强震。引发巨型海啸,印泰等七国伤亡五万多人,印尼死亡2.5万人。
7. 2008.5.12,14:28,我国四川汶川
8.0级地震,顷刻之间强震区城镇夷为平地。此次地震,使9万余人遇难, 37万人伤残,并派生了多处泥石流与滑坡灾害。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

第七章 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第七章  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唐山市河北省矿业学院图书馆, 西头倒毁,东头框架幸存
唐山地震后,房屋几乎全部坍塌
唐山市开滦煤矿救护楼,为砖混结构木屋 架的三层楼房,墙倒顶塌。
第一节 地震的基本概念
(二)地震的类型
按成因分类 按震源深度分类 按震中距分类 按地震强度(震级)分类
第一节 地震的基本概念
按成因分类 构造地震:
等震线:地面上等烈度的点的联线。
震级和烈度的关系:震级和烈度都是衡量 地震强度的一种量度。
第四节 地震的分布
全球地震分布
主要分布在几条狭长的地震带内。 大的地震带有: 环太平洋地震带 地中海-南亚地震带 海岭地震带
第四节 地震的分布
(一)环太平洋地震带
包括太平洋的东、北、西各周边的岛 弧-海沟系和大陆边缘。此带的地震活 动性最强,频度高,能量大,震源深, 其释放的能量占全球地震释放总能量的 75%以上。
强震的分区性和成带性是中国大陆地震在 面上分布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地震的分布
总的来说,中国西部的地震活动较东 部强烈。西部地震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 的四周,天山南北、横断山脉和祁连山 一带。其特点是发震频率高,复发周期 短,震级也相对较大。中国东部地震活 动主要集中在华北的一些断陷盆地内和 大断裂带附近,强震密集成带。
第四节 地震的分布
台湾地处西太平洋岛弧地震带中的 两弧交结点,地震活动强度特别高,震 级也大。在中国99%的地震都属壳内的 浅源地震,只在中缅、中苏和中巴交界 地区,以及台湾北部有些中源地震,在 东北的吉林、黑龙江等省的东部有些深 源地震。
第五节 地球的内部构造
1.地球基本数据
项目 赤道半径
数据 km 6 378.140
两极半径 6 356.755

地质学基础07第七章 地震和地球内部构造

地质学基础07第七章 地震和地球内部构造

动物异常 据统计,目前已发现地震前 有一定反常表现的动物有130 多种,其中反应普遍且比较确 切的约有20多种。常见鸡鸭鹅 等禽类到处飞,猪羊等大牲畜 拱圈、乱跑乱窜,狗猫等动物 狂叫乱咬。
大气异常 地震前,尤其是大震前,往往会出现多种反常的大 气物理现象,如怪风、暴雨、大雪、大旱、大涝、骤 然增温或酷热蒸腾等。与此相应的温度、气压、温度 的变化,会使人体感到不适。大震前的各种大气异常 现象,近年来有很多报导,可以说,临震大气物理现 象都不是孤立的,但由于地震前兆现象和气象本身的 自然现象容易混淆,还必须进一步加强研究。
电磁场异常
地震前磁场变化,很早就被人 们注意到了。唐山地震前两天, 距唐山200多公里的延庆县测雨雷 达站和空军雷达站,都连续收到 来自京、津、唐上空的一种奇异 的电磁波。因此,观测电磁场的 变化也成为预报地震的主要手段 之一。
喷出地面的井水
大地震之前,震区范围的地下含水岩石在构造运动的过程中, 受到强烈的挤压或拉伸,引起地下水的重新分布,出现水位 的升降和各种物理、化学变化,使水变味、变色、混浊、浮 油花、出气泡等。由于地下水与河流之间存在互相补给的关 系,震前地下水的变化,也会引起河水流量的变化。震前地 下水发生的异常变化,是一种很重要的地震前兆现象,是目 前预测预报地震的重要手段之一。
震 级 与 烈 度 对 应 关 系 (参 考)
震 级







>8
震 中 烈 度
1~2

4~5
6~7
7~8
9~10
11
12
地震 烈度
小于三 度
三度
四-五度
六度
六-七度
九-十度

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课程编号】:031305【开课对象】:四年制本科:地质学专业【学分】:4【总学时】:64【先修课程】:无二、教学目标本课程是地球科学各分支学科诸专业(包括资源勘查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等专业)的入门课或基础课。

主要任务是介绍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主要研究方法,使学生较全面了解现代地球科学的主要成就、基本知识和时空观念,训练学生掌握一些重要的基本技能,启发学生主动钻研地球科学的精神,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增进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苦乐观,同时为今后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要求及内容提要绪论(一)教学要求讲授地球科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意义以及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授课计划等。

要求学生掌握地球科学的基本概念,将今论古等基本原理和本门课程的主要特点和研究方法,了解研究意义,引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内容提要1. 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2. 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3. 地球科学的研究意义4. 地球科学的发展简史与未来展望(三)重点、难点1.重点:“地球科学”基本概念“将今论古”原理2. 难点:地球科学的特点.第一章绪论(一)教学要求讲授地质学研究对象。

要求学生了解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学习研究方法。

(二)内容提要1、地质学研究对象2、地质学研究任务3、地质学的研究内容4、地质作用、它的特点及研究方法(三)重点、难点1、重点:地质学的研究对象。

2、难点:地质作用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矿物(一)教学要求通过元素、矿物的基本概念及矿物基本性质讲授,要求学生掌握矿物、晶体、矿物的化学性质及物理性质以及集合体形态等基础知识,为肉眼认识、鉴定常见矿物奠定基础。

(二)内容提要1、元素2、矿物3、矿物的基本性质4、认识常见矿物(三)重点、难点1、重点:矿物的基本性质。

2、难点:通过矿物的基本性质识别矿物。

地质学基础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西安科技大学

地质学基础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西安科技大学

地质学基础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西安科技大学第一章测试1.地质学最基本的方法论是()。

参考答案:将今论古2.以下()的《地质学原理》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初步建立了地质科学的体系,的地质科学创立的标志。

参考答案:莱伊尔3.火成论的代表人物是( )。

参考答案:郝顿4.水成论的代表人物是( )。

参考答案:维尔纳5.下列属于我国具有突出特色的地域特色和研究优势的有( )参考答案:云南澄江动物群;西北黄土高原;滇黔桂喀斯特地貌;青藏高原第二章测试1.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构造时所用的主要地球物理方法是()参考答案:地震波法2.天王星属于类木行星。

()参考答案:对3.下列哪项不属于地磁场的三要素( )。

参考答案:地磁极4.大陆地壳的代表性岩石是玄武岩。

()参考答案:错5.地壳与地幔合在一起又被称为岩石圈。

()参考答案:错第三章测试1.为纪念克拉克的功绩,通常把各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克拉克值。

()参考答案:错2.由元素组成的单质和化合物都是矿物。

()参考答案:错3.矿物都具有解理。

()参考答案:错4.自形程度愈好的矿物其解理也愈发育。

()参考答案:错5.矿物被碎成极细的粉末后就成了非晶质物质。

()参考答案:错6.矿物的颜色只与其成分有关。

()参考答案:错第四章测试1.二叠纪属于()参考答案:古生代2.寒武纪最重要的标准化石是()参考答案:三叶虫3.中生代包括()参考答案:侏罗纪;白垩纪;三叠纪4.泥盆纪是生物大变革的时期,生物界大举登陆,形成陆生植物、陆生脊椎动物和海生无脊椎动物兴衰交替的局面。

()参考答案:对5.所谓“恐龙时代”指的是中生代。

()参考答案:对6.被子植物到新生代开始占统治地位。

()参考答案:对7.白垩纪的代号为T。

()参考答案:错第五章测试1.构造运动属于内动力地质作用。

()参考答案:对2.风化作用属于内动力地质作用。

()参考答案:错3.岩浆作用属于内动力地质作用。

()参考答案:对4.重力能属于外能。

7第七章 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地理

7第七章 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地理

1960年南美智利沿海8.9级地震,形成巨大的海啸。 1960年南美智利沿海8.9级地震,形成巨大的海啸。 年南美智利沿海8.9级地震
以25米高的海浪,传过太平洋,在夏威夷的希洛湾 25米高的海浪,传过太平洋, 米高的海浪 推起10多米高的浪墙,把岸上各种建筑物荡涤一空。 10多米高的浪墙 推起10多米高的浪墙,把岸上各种建筑物荡涤一空。 之后,又传播到日本东海岸,最大浪高仍达6.5 6.5米 之后,又传播到日本东海岸,最大浪高仍达6.5米, 把停泊在岸边的渔船抛到陆地上,造成巨大损失。 把停泊在岸边的渔船抛到陆地上,造成巨大损失。
第一节 地震的基本概况
地震是由于能量的突然释放造成的大地振动。 地震是由于能量的突然释放造成的大地振动。它 属于内动力地质作用,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属于内动力地质作用,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内动力地质作用 地震表明:地球内部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地震表明:地球内部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而且活动 性很强。可以说地震是地球的脉搏,不幸的是地球显 性很强。可以说地震是地球的脉搏, 示活力的这种方式却与人类文明生活不相容。 示活力的这种方式却与人类文明生活不相容。 在陆地上,强烈的地震能导致山崩地裂,地面沉降 在陆地上,强烈的地震能导致山崩地裂, 和隆起,地表错位,河流堵塞或决堤, 和隆起,地表错位,河流堵塞或决堤,建筑物倒塌等 宏观灾害现象。 宏观灾害现象。
第一节 地震的基本概况
1976年 1976年7月28日清晨,在世界各地往返的电波中传递着一条可怕的消息: 28日清晨,在世界各地往返的电波中传递着一条可怕的消息: 日清晨 美国地调所宣布:北京东南,北纬39.6° 东径118.1°发生8.2级地震。 美国地调所宣布:北京东南,北纬39.6°,东径118.1°发生8.2级地震。 39.6 118.1 8.2级地震 日本气象厅:中国发生7.5级至8.2级之间的地震,震中在内蒙古,即北纬43° 日本气象厅:中国发生7.5级至8.2级之间的地震,震中在内蒙古,即北纬43° 7.5级至8.2级之间的地震 43 东径115°。 东径115° 115 里氏震级的创立者里克特宣布:中国发生了8.2级地震。 里氏震级的创立者里克特宣布:中国发生了8.2级地震。 8.2级地震 香港英国皇家天文台:中国发生的地震为8级左右,震中:东径118.1° 香港英国皇家天文台:中国发生的地震为8级左右,震中:东径118.1°, 118.1 39.6° 距唐山极近。 北纬 39.6°,距唐山极近。 ········· 这一天的3 42分53.8秒 一场死伤人数最多的地震灾害袭击了人口600多 这一天的3时42分53.8秒,一场死伤人数最多的地震灾害袭击了人口600多 600 万的工业城市唐山。 万的工业城市唐山。 新华社7 28日讯:我国河北省的唐山-丰南一带发生强烈地震。天津、 新华社7月28日讯:我国河北省的唐山-丰南一带发生强烈地震。天津、北京 日讯 市有较强震感。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这次地震为7.5 7.5级 几天后, 市有较强震感。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这次地震为7.5级。几天后,再次公布经 过核定的震级:Ms7.8级 后来这次地震被定名为唐山地震。 过核定的震级:Ms7.8级。后来这次地震被定名为唐山地震。

地球内部结构与地震地质学

地球内部结构与地震地质学

地球内部结构与地震地质学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但是我们对地球的内部结构了解得并不多。

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对于地震地质学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地球内部结构和地震地质学的角度探讨这个有趣而复杂的主题。

一、地球内部结构地球内部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我们生活的地表,厚度大约在5到70公里之间。

地壳分为洲际地壳和海洋地壳,洲际地壳主要由花岗岩构成,而海洋地壳则主要由玄武岩构成。

地壳的厚度和组成在不同的地区和地理条件下有所变化。

地壳下面是地幔,地幔的厚度大约在70到2900公里之间。

地幔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其温度和压力较高,因此地幔物质呈现出半固态的流动状态。

地幔中存在着地幔对流,这是地球内部热量传输的一种方式。

地幔下面是地核,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主要由液态铁和镍组成,而内核则主要由固态铁和镍组成。

地核的温度和压力非常高,能够产生地球的磁场。

二、地震地质学地震地质学是研究地震和地壳运动的学科。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也是地壳运动的表现。

地震地质学通过研究地震的发生和传播,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和性质。

地震的发生是由于地壳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引起的。

地球的地壳被分为多个板块,这些板块在地壳运动中相互碰撞、分离或滑动。

当板块之间的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地震。

地震的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地震波可以分为体波和面波。

体波是通过地球内部传播的,而面波则是在地表上传播的。

地震地质学家利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路径来推断地球内部的结构。

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这使得地震波的路径会发生弯曲和折射。

通过观测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和速度,地震地质学家可以推断出地球内部的结构和性质。

地震地质学的研究对于地球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地震地质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和演化过程,预测地震的发生和影响,为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总结地球内部结构和地震地质学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研究领域。

地球内部构造及地震

地球内部构造及地震

地球内部构造及地震地球内部是由很多不同的层组成,这些层的组成和结构都影响着地球的活动以及人类的生存环境。

最外层是地壳,地球的表面就是由地壳构成的。

地壳的厚度约为5到70公里不等,正是因为地壳的厚度问题,使得人们生活的地面形成了部分高山和深谷。

地球内部的其他主要层包括地幔、外核和内核。

其中,地幔是由矿物组成的,厚度大约是3000至4000公里。

地幔的温度和压力都比较高,在这样的环境下,矿物会变得非常柔软,这也就使得地球的板块运动能够发生。

外核是由液态金属组成的,而内核则是由固态金属组成。

这两个层的温度都非常高,外核约为4000度,内核则约为5000度。

在这样的环境下,金属非常活跃,在内核和外核之间会形成磁场,这也就是我们人类所说的地球磁场。

地球磁场的形成对人类的生活非常重要,例如它可以帮助我们防护太阳风的影响,这些风会使得卫星和电气设备受到破坏。

地球内部的构造以及板块的运动是导致地震的主要原因之一。

地震是地面震动的现象,在地球上是很正常的自然现象,每年都有很多地震在世界各地发生。

地震是因为地球内部的能量释放导致的,而这些能量的积累和释放与板块运动有直接的关系。

当两个板块发生相互推挤或滑动时,就会在其接触面上积累大量应变能,当这些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迅速释放,并因此引发地震。

地震释放的能量在地震矩形决定,而地震矩形的大小决定于地震断层的面积、发生地震的断层深度以及震源断层运动情况。

当地震释放的能量越来越大时,地面的震动幅度就越来越大,这导致了地震的危害性加强。

在地震中,地震波是携带信息和能量的物理现象,它们可以从超过地球内部深度的震源处开始,并沿着地球内部传播。

对于地球内部构造以及地震的研究,对人们解决自然灾害、治理自然环境问题和深入了解地球内部特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地球内部构造以及地震研究已经成为了地球物理学和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分支之一。

中央气象台、地震局等组织机构持续关注地震活动,发布地震预报,为人们的防灾减灾做出贡献。

地球物理学:地球内部结构与地震学

地球物理学:地球内部结构与地震学

地球物理学:地球内部结构与地震学地球物理学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地球物理现象的科学领域。

通过观测和研究地震现象,可以揭示地球深处的奥秘,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以及地震活动的规律。

本文将从地球内部结构和地震学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地球内部结构地球内部的结构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岩石皮壳,厚度约为5-70公里。

地壳分为洲际地壳和洋壳,前者厚度较大,后者厚度较薄。

地壳是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构成部分,它包括了各种岩石和土壤。

地幔是地壳以下的一层,厚度约为2,900公里。

地幔由固体岩石组成,具有较高的温度和压力。

地幔的上部称为软流圈,属于半固态状态,岩石可以流动。

而地幔的下部则属于固态状态,岩石呈现高压高温的形态。

地核是地球内部最深处的一层,直径约为3,485公里。

地核由铁和镍的合金组成,温度高达数千摄氏度,非常炽热。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是液态的,而内核则是固态的。

二、地震学地震学是地球物理学中研究地震现象的学科。

地震是地壳发生震动的现象,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

地震产生的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并记录在地震仪器上。

地震研究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地球深处的结构和活动。

地震波可以分为P波、S波和表面波。

P波是最快传播的一种波动,是纵波,具有压缩性。

S波是次快传播的一种波动,是横波,具有剪切性。

表面波是沿着地球表面传播的波动,速度较慢但振幅较大。

通过地震波的传播,科学家可以确定地震的震源位置和强度。

地震仪器是地震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

地震仪器可以记录地震波的到达时间和振幅,通过地震记录的数据,可以进一步研究地球内部的结构和成分。

此外,还可以通过地震仪器来监测地震活动,及时进行地震预警和灾害应对。

地震的发生主要与地球内部构造和板块运动有关。

地壳中的构造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和滑动,产生应力积累,当应力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时,就会发生地震。

地震的分布有明显的地理特征,处于板块边界的地震活动较为频繁。

地震不仅对人类造成直接威胁,还破坏建筑物、引发海啸等灾害。

地球内部结构与地震地质学

地球内部结构与地震地质学

地球内部结构与地震地质学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的内部结构和地震地质学是我们了解地球演化历史和预测地震活动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深入探讨地球内部结构和地震地质学的相关知识。

地球内部结构主要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分为陆壳和海壳两部分。

陆壳主要由硅酸盐岩石组成,厚度约为30-50千米,而海壳主要由玄武岩组成,厚度约为5-10千米。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基础,地球上的大部分地质活动都发生在地壳上。

地壳下面是地幔,地幔是地球最大的一部分,约占地球体积的84%。

地幔主要由硅酸盐岩石和铁镁硅酸盐岩石组成,温度和压力较高。

地幔可以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个部分,上地幔温度较低,下地幔温度较高。

地幔的流动对地球的构造和地质活动起着重要作用。

地幔下面是地核,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两个部分。

外核主要由液态铁和镍组成,内核主要由固态铁和镍组成。

地核的温度非常高,达到了数千摄氏度,同时受到地幔的压力作用。

地核的流动和热对地球磁场的产生和维持起着重要作用。

地震地质学是研究地震活动的学科,它通过观测和分析地震现象,来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和地质过程。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地球内部构造和岩石变形的结果。

地震可以分为地震波和地震震源两个部分。

地震波是地震能量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波动现象,它可以分为P波、S波和表面波三种。

P波是最快传播的纵波,能够穿过固体、液体和气体。

S波是次于P波的横波,只能穿过固体,不能穿过液体和气体。

表面波是在地球表面传播的波动,它的振幅较大,破坏性较强。

地震震源是地震能量释放的地点,它通常位于地壳或地幔中的断层带。

断层是地壳中岩石断裂的带状结构,地震活动通常发生在断层带上。

地震震源的深度和规模决定了地震的强度和影响范围。

大规模地震通常会造成严重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地震地质学通过观测和研究地震现象,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和地质过程。

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和速度可以揭示地球内部的密度和物质性质。

地震与地球内部结构

地震与地球内部结构

地震与地球内部结构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危害。

而地球内部结构是决定地震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地震的定义、地球内部结构的分布及特点、地震对地球科学的重要性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让读者对地震和地球内部结构有更深刻的认识。

一、地震的定义及分类地震是指地球表面或地下发生的突然的震动,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地球内部的能量释放。

地震通常依据震源深度、震源产生的方式等分类,其中以震源深度为主要分类依据。

按照震源深度分类,地震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三种。

浅源地震的震源深度在0-50千米之间,中源地震的震源深度在50-300千米之间,深源地震的震源深度在300-700千米之间。

二、地球内部结构的分布及特点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层次,从外向内依次为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

其中地壳是地球最薄的一层,其厚度约20-70千米。

地壳又分为陆壳和海洋壳。

陆壳是最厚的一层地壳,其厚度平均约40千米,而海洋壳的厚度则是地壳中最薄的一部分,仅有5-10千米。

地幔是地球最厚的一层,其厚度约在2900-3500千米之间。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部分,上地幔的厚度在660千米左右,下地幔则是从660千米深度到地心的区域。

外核和内核则是地球的最里层,由于地球作为一个球体,其内部的压力和温度非常巨大,因此外核和内核都是处于高压高温状态的物质。

外核主要由液态铁和镍组成,厚度约为2200千米,而内核则主要由固态铁和镍组成,厚度约为1250千米。

三、地震对地球科学的重要性地震对地球科学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最主要的是揭示地球内部结构和构造。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和方向受到地球结构和构造的影响,因此可以利用地震观测数据推断地球内部的结构和构造。

此外,地震还可以揭示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规律和地球能量的释放过程,为深入研究地球演化和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理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最后,地震还可以用于考察区域的地质构造和资源分布,以及预测地震灾害和制定地震灾害防范措施。

地球科学地震与地球内部结构

地球科学地震与地球内部结构

地球科学地震与地球内部结构地震是地球表面的一种自然现象,它与地球内部的结构密切相关。

本文将介绍地球科学中地震的定义和原理,以及地球内部的结构。

地震是指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通常由地壳板块运动引起。

地震的原理是地球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

地球的外部由数十块巨大的岩石板块构成,这些板块在地球内部的软流体层上运动着。

地震的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的断裂和岩石的变形。

当板块在断裂带上发生滑动或错动时,它们会产生振动,通过地球内部的固体和液体传播出去,最终到达地球表面,形成地震。

地球内部的结构可以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

地壳是我们所生活的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厚度约为5-70公里。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是相对较稳定的层,厚度约为2900公里。

外核是地幔和内核之间的一层液态层,厚度约为2270公里。

内核是地球内部最内部的部分,由固态铁和镍组成,直径约为1220公里。

地震的发生与地球内部的结构有密切关系。

地震多发生在地壳板块之间的断裂带上,特别是在板块边界附近。

板块边界分为三种类型:构造板块边界、转换型板块边界和扩张型板块边界。

构造板块边界是两个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引起地震,如太平洋板块和南美板块之间的锁定断层。

转换型板块边界是指两个板块之间的相对滑动引起地震,如北美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的圣安地列斯断层。

扩张型板块边界是指两个板块之间的相对移开引起地震,如大西洋板块之间的扩张断层。

地震的触发并不总是发生在板块边界,有时也会发生在板块内部的断层带。

这些断层可能是因为板块内部的应力积累而产生的,当应力积累超过岩石强度限制时,断层就会发生滑动,引发地震。

总结来说,地球科学中地震是地球内部板块运动引起的现象,与地球内部的结构密切相关。

地震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断裂和岩石变形,并通过地球内部的固体和液体传播到地表。

地球内部的结构分为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四个部分,地震多发生在板块边界附近,也可能发生在板块内部的断裂带上。

第七章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第七章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 ⑶测量地面形态变化:也就是地形多监测,地形 变达到一定程度预示着地震发生。 • ⑷观察地下水变化:井、泉水位、水质、颜色变 化。如果出现水位升高、翻沙、冒泡、变色、变 味等异常现象,就可能与地震有关。 • ⑸观察动植物变化:动植物异常,牛马等大动物 煌煌不安,不进圈,鸡乱飞,蛇冬天惊慌出洞, 鱼浮水面,死亡,植物过早开花,这些异常现象 是由于地震前地球内部许多物理条件改变,从而 刺激了动植物的感觉和生理器官而引起。 • 其余还有:地磁异常、地光、声光、等研究方法。
大地震如果发生在渺无人烟的地方是不会造成伤害的,如果发生 在城市或农村的活,就会造成房倒屋塌,甚至建筑物与重要工程也会 遭至"破坏并危及人员的生命安全,给人们造成严重灾害. • 1976年7月28日03点42分在唐山发生了7. 8级地震 ,在几十秒钟的 时间内,将一座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变成了废墟。据统计,此次地震 共死亡24. 2万多人,重伤16. 4万多人,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以上, 救灾花了6亿多元,重建用了50亿元,而且在这之后长时间内,造成 全国人民的恐震心理。1995年1月17日日本皈神大地震造成5438人死 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
• 七、地震发生时避震 • 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来不及跑时可迅速躲到桌下、床下及紧 挨墙根下和坚固的家俱旁,趴在地下,闭目,用鼻子呼吸,保护要害, 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挡呛人的灰尘。正在用火时,应随手 关掉煤气开关或电开关,然后迅速躲避。 • 在楼房 应迅速远离外墙及其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厕所、 楼梯间等开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千万不要外逃或从楼上跳下, 也不能使用电梯。 在户外 要避开高大建筑物,要远离高压线及石化、化学、煤气等 有毒的工厂或设施。在过桥时应紧紧抓住桥栏杆,待主震发生后即向 桥头移动,正在行驶的车辆应紧急刹车。 在工作间 应迅速关掉电源闸、门开关、然后就近选择机器、设备、 办公家俱或事先建立的“安全岛”内避震,并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011,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普通地质学---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陨石
陨石是陨星坠落在地面的残骸
陨石分类 石陨石 石-铁陨石 铁陨石 密度(g/cm3) 3.0-3.5 5.5-6.0 8.0-8.5 主要成分 橄榄石、辉石 铁及4-20%镍 硅酸盐、铁镍 比例(%) 94 1.5 4.5
度从13.72km/s降为 8.06km/s。
© 2011,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普通地质学---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一、地球内部地震波速度突变的主要界面
3、康拉德面 位于地壳内部,表现为纵波速度从6km/s突变为6.6km/s。 4、上、下地幔界面 在地下约670km深处,存在一界面。表现为纵波速度从6km/s 突变为6.6km/s。
© 2011,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普通地质学---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一、地球内部地震波速度突变的主要界面
6、内外地核的界面
位于大约5120km深度。在此面附 近,纵波速度由10.36km/s增加 到11.03km/s,并出现由纵波转 换出来的横波。
© 2011,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普通地质学---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 2011,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普通地质学---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克拉通
克拉通是形成于前寒武纪的稳定陆块,由大陆地壳和陆下岩石 圈组成
© 2011,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普通地质学---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金属混合物
© 2011,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普通地质学---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1976年3月8日陨落于中国吉林市郊
© 2011,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普通地质学---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纳米比亚霍巴铁陨石,重约60吨,含铁84%,含镍16%
普通地质学---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 2011,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普通地质学---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一、地球内部地震波速度突变的主要界面
1、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面 位于地表以下数千米
到30-40km深度,纵
波速度从6-7km/s, 突然上升到8.1km/s。
© 2011,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60-70km
一般5-
花岗岩,地壳表层则为
沉积岩。 3.01 主要有玄武岩和橄榄岩 组成
洋壳
7
大洋底
10km, 平均78km。
中生代
© 2011,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普通地质学---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 2011,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普通地质学---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第七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地震的基本概念 地震波及地震仪 地震的强度 地震的分布 地震预报与预防
第六节
地球的内部构造
© 2011,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普通地质学---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地球质量: 5.9742*1027g 地球平均密度: 5.5g/cm3 地表岩石平均密度: 2.7-2.8g/cm3
普通地质学---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二、初步的地球参考模型
© 2011,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普通地质学---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三、地球内部各层圈的物质成分
1、地壳
类别 纵波速度 (km/s) 位置 厚度 密度 g/cm3 主要成分 陆壳成分接近于中性火 平均 陆壳 6 大陆 35km, 最厚为 2.7 山岩;其下地壳岩石成 分相当于基性麻粒岩, 上地壳岩石成分相当于 时代老 形成 年龄
普通地质学---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 2011,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普通地质学---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三、地球内部各层圈的物质成分
1、地壳 2、地幔
3、地核 4、核幔边界
© 2011,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普通地质学---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 2011,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普通地质学---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四、均衡原理
© 2011,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华北克拉通
© 2011,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普通地质学---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三、地球内部各层圈的物质成分
© 2011,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普通地质学---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三、地球内部各层圈的物质成分
© 2011,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 2011,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普通地质学---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2011年7月17日,在新疆阿勒泰市克兰大峡谷发现一块铁陨石。 该陨石地面部分长2.2米,高1.25米,宽1.2米。初步判断,地面部
分至少重25吨。
© 2011,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普通地质学---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 2011,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普通地质学---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一、地球内部地震波速度突变的主要界面
2、古登堡面 具有高密度的固体地
幔与具有液态性质的外核
之间的界面(核幔边界)。 位于2900km深度,横波到
达这一界面消失,纵波速
© 2011,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普通地质学---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一、地球内部地震波速度突变的主要界面
5、岩石圈与软流圈界面
从地表到地下70km深处,纵波速
度一直保持上升趋势,表明从地
壳浅部到深部,甚至越过莫霍面 的一段岩石圈范围,物质密度是 逐渐加大的。但是越过这一界面 后,其波速逐渐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