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集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标准)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调查时间:二0一四年三月十日目录一、矿井概况 (1)二、成立矿井隐蔽致灾普查领导小组 (1)三、采空区普查情况 (2)四、废弃老窑(井筒)和封闭不良钻孔普查情况 (5)五、断层、裂隙和褶曲普查情况 (8)六、陷落柱普查情况 (18)七、瓦斯富集区普查情况 (18)八、导水裂缝带普查情况 (20)九、地下含水体普查情况 (21)十、井下火区普查情况 (26)十一、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不良地质体普查情况 (26)十二、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总结 (26)****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3〕99号文件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4〕4号)的文件要求,为从源头遏制事故,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我公司成立了以董事长为组长,以总工程师、生产经理、安监处长为副组长,以地质、测量、通防等专业技术人员为成员的矿井隐蔽致灾普查领导小组,于2014年3月6日,在公司井田范围内及周边区域开展了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
现将普查情况总结如下:第一章、矿井概况**井田位于新汶煤田的中部。
生产矿井在***境内,井田地面范围分别属****、*****、****所管辖。
地理座标为东经至,北纬至。
井田走向长约 km,倾斜宽km,面积 km2,由个拐点坐标圈闭而成,开采深度 m~m。
设计生产能力万吨/年,2009年核定生产能力万吨。
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多水平阶段石门分组联合开拓,遵循由近及远,先浅后深逐步向井田边界和深部扩展的原则。
主要井筒数目*个,分别是*********。
第二章、成立矿井隐蔽致灾普查领导小组1、小组组成组长:董事长副组长:总工程师生产经理安监处长各专业副总工程师成员:地质测量部负责人、通风防尘部负责人2、职责组长:全面负责组织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开展,保证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需资金、设备、仪器仪表落实到位。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排查报告
山东XXXXXX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报告二О一四年十二月山东XXXXXX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报告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3]99号)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3‟99号文件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鲁政办法[2014]4号)文件精神和要求,依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的通知》(安监总煤调[2013]135号),矿井及时成立了领导小组,由矿长组织了生产技术、“一通三防”、机电提运、安全管理等专业技术人员,对全矿井进行了隐蔽致灾因素排查工作,对排查出的问题按照“六落实”的原则及时整改。
一、成立隐蔽致灾排查领导小组为切实做好矿井蔽致灾因素排查,特成立了排查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领导小组职责组长:全面负责隐蔽致灾因素排查工作的指挥及安排、监督,负责整改所需资金的落实。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应急预案等措施,重点负责隐蔽致灾排查工作的跟踪、督促检查。
消除一切安全隐患。
成员:根据分工进行检查,同时负责督促落实整改方案及措施,确保整改质量达到规定要求。
二、矿井概况山东XXXXXX煤矿位于陶枣煤田,枣庄市薛城区邹坞镇境内,属陶枣煤田黄贝勘探区,是原甘霖井田黄贝煤矿的一部分。
2007年10月份开始技改,2010年年底通过省煤炭工业局竣工验收,2011年正式投入生产。
矿井采用立井开拓,单水平上下山开采,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副井进风,主井回风,矿井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
批准可采煤层为:柴煤、6层、9层、12层、14层、16层、17层、18层煤。
井田面积8.8308km2,开采深度由100米至-1000米标高。
矿井现开采14、16煤层,开采标高为: -590m~-710m。
其中14煤层倾角平均为160,平均厚度为1.1m,直接顶为泥质页岩,厚度为0.8~2.2m,平均厚度为1.4m,老顶为八层灰岩,平均厚度为2.8m,直接底为砂泥岩,平均厚度为17.5m。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调查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编制:生产技术科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为了确保安全生产,保障煤矿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尽量或减少避免突发性事故的发生。
为从源头遏制事故,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结合一些专业鉴定机构和资质部门编写出的各种报告我矿成立了由矿长牵头,组织了总工程师、地质、测量等专业技术人员,对全矿进行了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现将有关普查工作汇报如下:一、隐蔽致灾因素在煤矿生产中,煤矿井田范围内及矿井周边区域客观存在的不能直接辨识的采掘活动造成影响的地质构造、瓦斯及其他有毒有害气体含(导)水体、采空区以及煤层自然倾向等可能造成煤矿安全事故的灾害统称。
二、成立煤矿隐蔽致灾普查领导小组组长:0000副组长:000成员: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组长:全面负责隐蔽性调查工作的指挥及安排、监督。
负责整改所需资金的落实。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整方案、安全技术措施。
应急救援预案等措施,重点负责隐蔽性调查工作的跟踪、督促检查。
消除一切安全隐患。
成员;主要根据整改工作的分工,进行检查,同时负责督促落实整改方案及措施,保证整改质量达到规定要求,保证整改工作安全顺利进行。
三、地形地貌矿区所处地理位置位于峨层山山脉背斜东翼北部东段山脉走向约为N300E,最高点为土地门,标高1100m,最低侵蚀基准面为矿部附近,标高约470m,一般标高为700-1000m,相对高差640m,地貌特征为中间高两侧低,山坡下缓,“V”字型冲沟与山梁斜角展布的中低山地貌。
区内无水库、堰塘等地表积水体。
区内地下水赋集类型为“层间裂隙承压水翼部单斜型”。
受大气降水垂直补给。
自南西向北东运移于坚硬砂岩裂隙中,以矿坑水和泉水排泄出地表。
四、地质构造普查情况(一)井田范围内区域地质构造、地层产状以及煤层赋存条件。
1、区域地质构造区内对渣子龙、正连、二连煤层开采有直接充水影响的含水层是珍珠冲组(J1Zh)底部及须家河七段(T3xj7-2)的砂岩裂隙含水层。
煤矿隐蔽因素调查报告范文
煤矿隐蔽因素调查报告范文1. 引言本报告旨在调查分析煤矿中的隐蔽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确保煤矿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煤矿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其安全管理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通过对煤矿隐蔽因素的调查和分析,可以有效地提高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减少事故的发生。
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调查、数据分析和专家访谈。
通过对多个煤矿的实地调查,我们了解到了不同煤矿在隐蔽因素方面存在的问题。
同时,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并进行了统计分析,以了解不同因素对矿井安全的影响程度。
此外,我们还对一些煤矿的专家进行了访谈,以获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3. 隐蔽因素分析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几个煤矿中的主要隐蔽因素,包括人员因素、设备因素和管理因素。
3.1 人员因素煤矿中的人员因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许多事故都是由于工人的非法操作、疏忽大意和技能不足所致。
此外,煤矿中的工作环境也存在一定的压力和紧张感,这可能会导致工人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增加事故的风险。
3.2 设备因素煤矿中的设备问题也是隐蔽因素之一。
一些煤矿使用老旧的设备,设备的性能和安全性无法满足现代化的要求。
此外,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设备运行不稳定和故障频发,增加了事故的潜在风险。
3.3 管理因素煤矿的管理问题也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些煤矿存在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完善和安全意识淡薄的问题。
对于一些重要的安全规章制度,工人缺乏足够的教育和培训,不了解相关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措施,容易发生违规操作和事故。
4. 解决方案针对煤矿中的隐蔽因素,我们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4.1 加强人员培训和教育通过加强对工人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培养工人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的习惯,减少违规操作和疏忽大意的情况发生。
4.2 更新设备并加强维护管理对于老旧设备,应及时进行更新和更换,并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中能芦子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县煤炭工业局:按照上级主管部门文件精神要求,我公司由董事长牵头,组织了生产公司经理、总工程师、地测、通防、安全等专业技术人员,对全矿进行了隐蔽致灾因素自检自查,普查报告工作情况报告如下:一、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目的为了加强我公司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做到隐蔽致灾因素清晰明确,事故防范措施全面有效,确保安全形势持续健康发展,特开展此次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
二、成立隐蔽致灾因素普查领导组组长:张新宙副组长:刘学功何贵清成员:段广清辛学东王艾张建红王恒王振贵宋小春王东李旺军史宝国孟前荫张日红辛文谷玉宏杨永生组长全面负责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指挥及安排,负责整改所需资金的落实。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协调指挥各科室进行普查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重点负责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工作的跟踪及监督。
成员主要根据各专业结合实际,认真做好本专业的隐蔽致灾因素调查,收集现场资料并分析可能存在的隐患,真正做到消除隐患,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三、矿井基本情况山西怀仁中能芦子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井田)位于朔州市怀仁县、大同市左云县境内(井田范围约占怀仁县11 Km2、约占左云县6Km2)。
东距怀仁县城11km,行政区划属怀仁县。
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2°53′22″-112°57′06″,北纬39°48′25″-39°52′05″。
井田南北长6.5km,东西宽5.5 km,面积为17.063 4km2。
批准开采山4、2、3、5、8号煤层,生产规模300万t/年,批准开采深度由1395m至830m标高,由27个拐点坐标圈定。
拐点坐标表本公司矿井采用平硐~斜井混合开拓方式,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
回采工作面采用长壁式综合机械化低位放顶煤一次采全高的采煤方法,掘进工作面采用综合机械化掘进方法;矿井通风方式采用分区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
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
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编制提纲 1.绪论 1.1目的、任务和依据目的、任务、报告编写依据 1.2. 煤矿概况煤矿位置、范围、四邻关系、自然地理。
煤矿和区内邻近矿井及老窑开采情况,自然地理、煤矿生产建设情况等。
1.3 以往地质工作井田勘查各阶段进行的地质勘查和煤矿建设生产期间开展的各项补充地质勘探及井下探测,包括勘查单位、时间、内容、采用的方法手段、主要工程量和成果及其质量等。
2. 矿井地质 2.1井田地质 2.2煤层 2.3煤质 3.矿井水文地质 3.1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3.2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3.3矿井充水因素 4. 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 4.1采空区普查通过采用调查走访、物探、钻探、化探等方法,结合以往地质勘查资料及近年来生产作业过程中揭露情况综合分析,查明矿井自身开采的采空区、井田内及周边采空、老空区情况。
对采空区分布、范围、面积、形成时间、积水情况、积水来源、自然发火、有害气体等进行分析说明,预测采空区及积水区对本矿未来开采范围的影响程度。
将采空区普查的相关信息标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和矿井充水性图上,建立矿井和周边采空区相关资料台账,分析相关隐患对煤矿生产建设带来的潜在威胁。
4.2 废弃老窑(井筒)和封闭不良钻孔的普查废弃老窑(井筒)的普查采用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等方法进行。
对废弃老窑(井筒)要做到查明其位置、闭坑时间、开采煤层、范围、及充填情况等,尽可能收集齐全以往煤矿采掘相关资料。
将废弃老窑(井筒)、井筒标注在采掘工程平面图等相关图件上,建立井田内废弃老窑(井筒)、水源井孔台账。
通过整理分析井田范围内所有钻孔封孔资料和质量记录,对钻孔封孔质量进行评述,查明封孔不良钻孔的分布,以及封孔不良钻孔的封闭材料、封闭质量和封闭不良层段。
对封孔资料不详、封孔资料不清的钻孔,应以封孔不良钻孔对待。
将井田内及周边施工的所有钻孔标注在采掘工程平面图等相关图件上,建立封闭不良钻孔台账。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XX煤业有限公司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报告地测部2014年5月19日编写单位:XX煤业有限公司矿长:总工程师:地测副总工程师:*******审核:提交时间:2014年5月XX煤业有限公司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报告根据《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第三十条至第三十八条的内容要求,我矿由地测防治水中心牵头,组织了生产、安监、通风、监理等专业技术人员,根据矿区实际,结合一些专业鉴定机构和有资质部门编写出的各种报告,对全矿井进行了隐蔽致灾因素自检自查工作,现将有关自查情况汇报如下:一、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煤矿井田范围内及矿井周边区域客观存在的不能直接辨识的能给采掘活动造成影响的地质构造、瓦斯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含(导)水体、采空区以及煤层自燃倾向等可能造成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灾害统称。
二、地质构造普查井田构造形态受区域性构造碾底断层、碾底向斜、碾底背斜、黄岭断层的影响,其地层总体走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即北东向,在此基础上发育有垂直于区域构造方向的次一级褶曲构造,地层倾角一般5°~12°,井田西南部陷落柱较为发育。
1.褶曲井田内褶曲构造不甚发育,仅发育次级褶曲及更次一级的波状起伏。
(1)S1背斜,以NW向贯穿井田西南部,两翼倾角基本对称,为9°左右,已被井下采掘工程所控制。
(2)S2向斜,位于井田东北部,轴向NW,与S1背斜呈现平行展布,两翼倾角基本对称,为7°左右,已被井下采掘工程所控制。
(3)S3向斜:位于井田东部,为涧沟向斜和后窑背斜的西部末端,轴向北东,两翼倾角5°左右,沿NE75°方向向北东井入南峪井田。
2.断层井田东部原平口煤矿,断层较少,仅在北部边沿发育有明窑沟断层。
断层倾向SE,倾角为80°,落差一般为3-15m,断层上、下盘地层均为上石盒子组下段,地面断点清晰,对井田煤层破坏不大。
碾底断层:为区域性构造,正断层,走向北东向,倾向北西,倾角75°左右,落差5-50m,沿井田北部穿过,将井田划分为南、北两个部分。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鹤岗市煤矿矿井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报告鹤岗市煤矿2014年4月15日矿井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报告根据国办发(2013)99号文件要求,我矿由矿长牵头,组织了总工程师、地测、通防、安全、技术等专业技术人员,根据以上文件要求对全矿进行了隐蔽致灾因素自检自查,并将自查情况编制成《东宁县建禄煤矿有限责任公司隐蔽致灾因素自查报告》,现将有关自查情况汇报如下:一、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目的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地面、井下依然存在隐蔽致灾的因素,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隐蔽致灾因素的存在,在井田范围及矿井周边区域内客观存在,但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能直接辨识,导致防范措施针对性不强,不能从根本上遏制事故的发生,给采掘活动带来安全隐患的地质构造、瓦斯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含(导)水体、采空区以及煤层自燃倾向等地质因素,有可能造成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灾害,因此必须对煤矿隐蔽致灾因素进行调查,对不能确定的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物探、钻探等安全措施进行探查,确保安全生产。
为了加强我矿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做到隐蔽致灾因素清晰明确,事故防范措施全面有效,特开展此次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
二、成立隐蔽致灾因素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组长全面负责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指挥及安排,负责整改所需资金的落实。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协调指挥各部室普查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重点负责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工作的跟踪及监督。
成员主要根据各专业结合矿井实际,切实认真的进行本专业的隐蔽致灾因素调查,收集现场资料并分析可能存在的隐患,真正做到消除隐患,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三、矿井基本情况鹤岗市兴资煤矿位于黑龙江省鹤岗市区境内,井田东西长约15.557km,南北宽约10.66km,面积1.358km2,共有126个拐点坐标圈定,采矿标高:-212~-1m。
矿井煤层为近水平,批准可采煤层二十层。
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回采工作面设计为炮采工艺,掘进工作面为炮掘。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矿井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报告根据安监总煤调(2015)64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我矿由矿长牵头,组织了总工程师、地测、防治水、一通三防、安全、技术等专业技术人员,根据以上文件要求对全矿进行了隐蔽致灾因素自检自查,并将普查情况编制成《山西黄土坡鑫运煤业有限公司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现将有关自查情况汇报如下:一、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目的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地面、井下依然存在隐蔽致灾的因素,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隐蔽致灾因素的存在,在井田范围及矿井周边区域内客观存在,但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能直接辨识,导致防范措施针对性不强,不能从根本上遏制事故的发生,给采掘活动带来安全隐患的地质构造、瓦斯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含(导)水体、采空区以及煤层自燃倾向等地质因素,有可能造成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灾害,因此必须对煤矿隐蔽致灾因素进行调查,对不能确定的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物探、钻探等安全措施进行探查,确保安全生产。
为了加强我矿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做到隐蔽致灾因素清晰明确,事故防范措施全面有效,特开展此次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
二、成立隐蔽致灾因素普查领导小组组长:郭建军副组长:刘永明成员:席建峰段建国武志伟张勇雷建锋史守义史山正张晓阳杜鹏程组长全面负责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指挥及安排,负责整改所需资金的落实。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协调指挥各部室普查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重点负责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工作的跟踪及监督。
成员主要根据各专业结合矿井实际,切实认真的进行本专业的隐蔽致灾因素调查,收集现场资料并分析可能存在的隐患,真正做到消除隐患,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三、矿井基本情况山西黄土坡鑫运煤业有限公司由山西中远设计工程有限公司2010年8月完成矿井设计,于2010年12月18日开工建设,2014年12月底矿井建设全部完工,2015年3月1日开始进入联合试运转,2015年8月联合试运转结束。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报告
镇雄县山脚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二0一五年三月二十六日山脚煤矿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报告为全面普查煤矿存在的隐蔽致灾因素,有针对性的制定措施,做到隐蔽致灾因素清晰明确,防范措施全面有效,从根本上遏制事故的发生。
矿部组织了总工程师、地测、通风等专业技术人员,根据矿区实际,结合一些专业鉴定机构和有资质部门编写出的各种报告,对全矿井进行了隐蔽致灾因素自检自查工作,现将有关自查情况汇报如下:一、成立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小组组长:姜国雄副组长:蒋义建成员:金光成毕克山左世学田华职责组长:全面负责隐蔽性调查工作的指挥及安排、监督。
负责整改落实所需要的资金。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应急救援预案等措施,重点负责隐蔽性调查工作的跟踪、督促检查。
消除一切安全隐患成员:主要根据整改工作的分工,进行检查,同时负责督促落实整改方案及措施,保证整改质量达到规定要求,保证整改工作安全顺利进行。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是指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煤矿井田范围内及矿井周边区域客观存在的不能直接辨识的能给采掘活动造成影响的地质构造、瓦斯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含(导)水层、采空区以及煤层自燃倾向等可能造成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灾害统称。
二、矿井概况1、基本情况镇雄县山脚煤矿位于镇雄县350°方向,平距32km,地处镇雄县雨河镇境内。
矿区有2km简易公路与镇(雄)威(信)公路相通,距雨河镇6km,往东20km经威信县城可达四川省叙永县,往南56km经镇雄县,镇雄县城至昭通市公路里程300km,至昆明市公路里程598km,至贵州省赫章县公路里程55km,至贵州省威宁县火车站135km,至彝良县火车站230km。
镇雄县距内(江)昆(明)铁路盐津站70km,交通较方便。
2、位置、交通镇雄县山脚煤矿位于镇雄县350°方向,平距32km,地处镇雄县雨河镇境内。
矿区有2km简易公路与镇(雄)威(信)公路相通,距雨河镇6km,往东20km经威信县城可达四川省叙永县,往南56km经镇雄县,镇雄县城至昭通市公路里程300km,至昆明市公路里程598km,至贵州省赫章县公路里程55km,至贵州省威宁县火车站135km,至彝良县火车站230km。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1绪论1.1 目的和任务全面普查煤矿存在的隐蔽致灾因素,有针对性的制定措施,做到隐蔽致灾因素清晰明确,防范措施全面有效,从根本上遏制事故的发生。
查明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各种隐蔽致灾因素,为制定防治措施和做好相应的预测预报工作提供依据。
1.2 报告编写依据1.2.1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1)《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3〕99号)(2)《煤矿地质工作规定》2013(3)《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4)《煤矿水害防治规定》(5)大山煤矿相关资料1.2.2 技术资料1.3 煤矿概括1.3.1交通位置与自然地理大排联办矿位于永定县培丰镇境内,由大排村管辖,属培丰井田范围南部。
本矿位于永定县城区45°方向,直距约30公里,至永定县运距约46公里。
区内有一条简易公路可至培丰镇,然后与福三线相接,距龙梅铁路坎市火车站7公里,交通便利,详见交通位置图。
本区属侵蚀型低山地形,山岭、沟谷纵横交错,地形复杂,主体山脉呈南北走向。
本区属低山~丘陵区,主要山脉南北走向,本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温热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常青。
1.3.2开采简矿及四邻关系本煤矿于1995年开始基建,于1997年开始投产。
开采煤层主要为童子岩组第一段下亚段的39、41煤层,和第三段的28、29煤层,投产之初产量较低,年交通位置图图:1-1产量1万吨,2002年经过技改,产量有所提高,2003~2004年底产量可达年产量2万吨左右,两年共采出原煤约4万吨,损失量1.8万吨。
自八十年代初以来,培丰煤矿和地方小煤窑对培丰中井田、培丰井田内储量进行了开采,近地表或浅部的煤炭资源现均已被采空。
2002年培丰煤矿就将150米水平开采完毕,培丰煤矿现在已开采至±0水平。
本矿区内F2断层上下盘和F3断层下盘之间的39、41煤层原《福建省龙永煤田培丰井田普查最终地质报告》中+250米以上水平储量已被培丰煤矿采空。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关于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报告2013年11月24日关于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报告根据贵州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的通知》的要求,我矿由矿长牵头,组织了总工程师、地测、通风等专业技术人员,根据矿区实际,结合一些专业鉴定机构和有资质部门编写出的各种报告,对全矿井进行了隐蔽致灾因素自检自查工作,现将有关自查情况汇报如下:一、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煤矿井田范围内及矿井周边区域客观存在的不能直接辨识的能给采掘活动造成影响的地质构造、瓦斯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含(导)水体、采空区以及煤层自燃倾向等可能造成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灾害统称。
(一)地质构造普查苦李树煤矿范围位于三塘向斜北西翼三坝勘探区西段1~5勘查线之间的浅部。
煤矿区内浅部发育有F20、F21、F22共3条断层,无大的褶皱发育,井下见个别小褶皱及小断层。
F20正断层:分布于煤矿区东北浅部含煤地层内,为一走向断层,切割了2号煤~标五之间地层,延伸长度约0.30km,断层走向北西30,倾向南西,倾角约50~65°,断距小于5m,在地表上,断层附近表现变岩层破碎。
F21正断层:分布于煤矿区中部含煤地层中,为一走向断层,切割了6号煤及其上下地层,延伸长度约1.45km,断层走向北东45°,倾向南东129°,倾角43°,断距约5m。
地表显示地层缺失,牵引现象明显,破碎带宽1~2m。
F22逆断层:分布于煤矿区东北部含煤地层内,切割了32号煤及其上下地层,延伸长度约0.25km,断层走向北东35°,倾向南东,倾角约67°,断距小于3m。
区内地表无褶曲。
井下发现个别小断层及小褶曲,断层破碎带均为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砂质泥岩及其碎屑紧密充填而胶结,透水性一般。
主要断层特征表地质构造及类型矿井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
(二)瓦斯普查1、目前在井田范围内所有已揭露厚度大于0.3m的煤层共3层,即6、7、16号煤,均为可采煤层,6号煤层的厚度为1.72~2.2m,平均厚度为1.93m,7号煤层的厚度为0.93~1.90m,平均厚度为1.65m,16号煤层的厚度为1.25~1.36m,平均厚度为1.36m。
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治理报告
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治理报告目录一、总则 (3)1.1 编制目的与依据 (4)1.2 适用范围 (4)1.3 主要术语和定义 (5)二、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概述 (6)2.1 地质背景 (8)2.2 主要隐蔽致灾地质因素 (9)三、普查工作方法与技术要求 (10)3.1 普查方法选择 (12)3.2 普查技术要求 (13)3.3 普查质量控制与管理 (14)四、普查结果 (16)4.1 普查区域与范围 (16)4.2 普查样品类型与数量 (17)4.3 普查技术路线与方案 (18)4.4 普查数据分析与综合评价 (19)五、矿井地质条件分析 (21)5.1 矿田地质条件 (22)5.2 矿井地质结构 (22)5.3 主要地质灾害预测 (24)5.4 地质灾害影响因素 (25)六、治理方案 (26)6.1 灾害防治原则 (27)6.2 灾害预控措施 (28)6.3 综合治理措施 (29)6.4 灾害预警与应急救援 (30)七、治理效果评价 (32)7.1 治理效果监测 (33)7.2 对比分析 (34)7.3 治理方案调整与优化 (35)八、总结与建议 (36)8.1 普查治理工作总结 (37)8.2 存在问题与不足 (39)8.3 改进建议 (40)九、附件 (41)9.1 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 (42)9.2 技术标准与规程 (43)9.3 普查数据与图表 (43)一、总则本报告旨在详细阐述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的普查治理工作,以全面识别和评估煤矿地质隐患,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通过对煤矿区域地质环境、隐蔽地质构造、地下水状况等关键因素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为煤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本报告遵循科学、全面、系统的原则,旨在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
煤矿作为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其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煤矿开采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地质隐患,其中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是最具挑战的一类。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调研报告
开展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研究报告国家煤矿安监局科技装备司按照总局、煤监局的工作部署,认真领会栋梁局长提出的关于开展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的指示精神,我司会同中国煤科集团成立工作组,深入部分地区、企业开展调研和研讨,分析了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现状和问题,研究提出了开展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的工作思路和对策措施,形成了研究报告。
一、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及灾害特点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几大灾害事故,多数情况下都与隐蔽致灾地质因素紧密相关,近年来隐蔽致灾因素已经成为引发煤矿水害、煤与瓦斯突出和顶板等重大灾害事故的主要原因。
据不完全统计,在煤矿重大事故中,与地质条件有关的各类重大事故占80%。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是指隐伏在煤层及其围岩内、在开采过程中可能诱发灾害的地质构造和不良地质体及其在采动应力耦合作用下形成的灾变地质体。
主要包括:老窑采空区、各种水体、断层、陷落柱、瓦斯和应力异常区、发火点等。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具有隐蔽性、时变性、突发性的特点,探测和预防难度大。
随着煤矿开采活动演变成灾,近年来出现了多种新型隐蔽致灾因素和灾害形式,例如断层滞后导水、采动离层水等水害事故、瓦斯延期突出、浅埋深冲击地压、近距离煤层群火灾等。
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是体现预防为主、源头治理的治本之策,是有效防范煤矿重特大灾害事故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煤矿资源整合、严格安全准入的重要抓手,也是一项的长期、艰巨的工作。
(一)采空区致灾因素及特点近年来,我国由于煤矿采空区引起的各种事故和灾害问题日趋严重,且具有严重性、多害性及时变性。
上世纪80年代末受“有水快流”等政策的影响,历史上存在很多的小煤窑和地方中小煤矿,多属于无规划开采,遗留开采区域不详,缺少文字、图纸资料,导致许多隐蔽性采空区的存在。
仅2005年以来,累计取缔非法生产煤矿、非法采煤窝点5.4万处次,关闭各类小煤矿1.6万余处。
随着煤炭资源整合及煤矿的兼并重组力度的加大,遗留了大量未有效处置的采空区。
XXXX煤矿隐蔽致灾普查报告
XXXX煤矿隐蔽致灾普查报告一、背景介绍近年来,煤矿事故频发,给劳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作为风险较高的行业,煤矿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矿区中存在一些隐蔽的致灾因素,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会引发更多的事故。
为了深入了解煤矿隐蔽致灾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预防,本次进行了煤矿隐蔽致灾普查。
二、普查内容本次普查主要针对矿井的地质构造、煤与瓦斯等气体的分布及流动情况、矿井支护的完善程度、矿井通风系统的运行情况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1.地质构造调查煤矿地质构造是煤矿安全的基础,通过对矿井地质构造的调查,可以了解煤层的倾角、厚度等情况,预测地表下煤层的空间分布和变形情况,为安全地开展矿井生产提供依据。
2.煤与瓦斯分布及流动调查煤与瓦斯是煤矿事故的主要危险因素,通过对矿井中瓦斯含量和流动情况的调查,可以及时掌握瓦斯的积聚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预防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
3.矿井支护调查矿井支护是保证矿井安全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矿井支护的调查,可以了解支护设施的完善程度,包括支架的数量、规格、安装情况等,确保支护设施能够牢固地支撑住煤层和岩层的压力,防止地面塌陷和顶板事故的发生。
4.矿井通风系统调查矿井通风是煤矿安全的重要保障,通过对矿井通风系统的调查,可以了解矿井通风的质量和效果,比如风速、风量、风向等参数的监测情况,确保矿井中有充足的氧气供应,有效地排除瓦斯等有害气体,保持矿井内空气清新。
三、普查结果分析通过对煤矿地质构造、煤与瓦斯分布及流动、矿井支护和矿井通风系统等多个方面的调查,得出了以下普查结果:1.地质构造方面根据普查结果显示,煤矿地质构造总体稳定,不存在明显的断层、倾斜等地质缺陷。
但是仍有少数矿井存在地表下煤层变形的情况,需要加强监测和加固措施,减少地面塌陷的风险。
2.煤与瓦斯分布及流动方面通过普查发现,矿井中瓦斯含量普遍较高,特别是部分工作面和回采巷道附近。
瓦斯流动情况较为复杂,存在积聚的风险区域。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
通防设施的普查内容
通防设备的检查
普查通风设施的完好情况,包括风门、风窗、风桥等,确保其正常 运转。
通风能力的核定
根据矿井生产的需求,核定通风系统的通风能力,保证矿井安全生 产。
通防设施的维护与管理
对通风设施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转,同时建立完善 的通风设施管理制度,提高通风设施的管理水平。
详细描述
地下水致灾因素主要包括地下水的涌入、矿井突水等。在煤矿建设和开采过程中,如果 对地下水的分布和活动规律了解不足,可能会导致矿井突水等事故。为了确保矿井安全, 需要对地下水进行详细的水文地质勘查和评估,了解其分布、水位、流量等参数,采取
相应的防水和排水措施,预防和减轻地下水灾害的发生。
瓦斯致灾因素
排水系统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普查排水系统的运行状况对于预防水灾 事故至关重要。
VS
详细描述
排水系统普查应包括对水泵、水管、水仓 等设备的检查,确保设备性能良好,运行 正常。同时,还需对排水系统进行模拟演 练,测试在突发水灾时排水系统的应急响 应能力。
运输系统普查
总结词
详细描述
运输系统是煤矿生产的重要环节,普查运输 系统的安全状况对于预防运输事故至关重要。
建立安全考核机制
制定安全考核标准和管理办法,对矿工进行定期考核,确保他们具 备合格的安全素质和能力。
鼓励矿工参与安全管理
建立矿工参与安全管理的机制,鼓励他们积极提出安全建议和意见, 提高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建立隐蔽致灾因素
台账
对普查出的隐蔽致灾因素进行分 类、登记和汇总,形成完整的台 账资料,为后续管理提供依据。
制定隐患整改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县丰源实业有限公司张集煤矿2014年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编制时间 : 二〇一四年八月目录一、矿井基本情况 (1)二、煤层赋存情况 (2)三、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 (3)(一)采空区积水普查 (3)(二)相邻矿井普查 (3)(三)煤矿周边废弃老矿普查 (4)(四)井田范围内钻孔情况普查 (4)(五)断层导富水性、褶曲普查 (4)(六)陷落柱及其导富水性研究 (7)(七)瓦斯富集区普查 (7)(八)地下含水层普查 (7)(九)井下自然发火区普查 (9)(十)自燃煤层高温危险区普查 (9)(十一)古河床冲刷带、天窗普查 (9)(十二)导水裂缝带普查 (10)四、隐蔽致灾地质因素防范措施 (10)(一)封闭不良钻孔及三灰含水层治理防范措施 (10)(二)防治断层导富水措施 (10)(三)防止瓦斯积聚的措施 (11)(四)火灾隐患防治措施 (12)(五)高温隐患防治措施 (13)张集煤矿关于隐蔽致灾地质因素的普查报告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印发的《煤矿地质工作规定》及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鲁西监察分局下发的鲁煤监西局发(鲁西监察分局关于学习贯彻《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的通知)的要求,张集煤矿由集团公司总工程师牵头,组织了矿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生产技术科、通防科及相关技术人员,根据矿井实际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在全矿开展了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工作,现将普查情况汇总如下:一、矿井基本情况张集煤矿在单县煤田东部,西距单县县城22公里,行政区划属张集镇管辖。
国土资源部以国土资矿划字[2009]014号文批复矿区开采范围39.928km2,开采深度为-400m~-1200m,总资源储量18835万t,保有资源量12103万t,工业资源量11053.8万t。
山东省煤炭工业局以鲁煤规发[2012]86号文批复矿井初步设计,张集矿井设计可采储量7809万吨,设计年生产能力120万吨,设计工业广场布臵在煤层露头以外,采用立井+石门+暗斜井的开拓方式。
矿井设主、副两个井筒,主井净直径 5.5m,兼回风井;副井净直径6.5m,兼进风井。
设计采用一个开采水平,上、下山开拓全井田。
立井井底车场标高-600m,生产水平标高-950m,在立井井底至生产水平之间设暗斜井联系。
主、副井口及主要建筑物按百年一遇洪水位设计标高为+41.2m。
矿井投产前井巷工程量18810m,掘进体积349620m,建设工期46个月。
目前,矿井完成一期建设工程,正在进行二期工程建设。
二、煤层赋存情况张集井田含煤地层为太原组(C2P1t)和山西组(P1s)。
全区含可采、局部可采煤层2、3上、3下、12下、16上、17、18上煤层共7层。
可采煤层平均纯煤总厚9.05 m,可采含煤系数3.6%。
2煤层煤厚0.35~3.60 m,平均1.52 m,2煤层位于山西组中部,下距3上煤层10.27~42.01 m,平均25.93 m;上距石盒子底界17.28~71.35 m,平均42.28 m。
顶板多为泥岩、粉、细粒砂岩。
底板为砂质泥岩、粉砂岩、泥岩。
3上煤层煤厚0.36~7.00 m,平均3.09 m,3上煤层位于山西组中部,下距3下煤层1.27~10.93 m,平均3.78 m。
顶板多为泥岩、中、细粒砂岩。
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个别点见细粒砂岩。
3下煤层煤厚0.40~2.53 m,平均1.01 m,3下煤层位于山西组中部,下距12下煤层96.31~112.90 m,平均108.57 m。
顶板多为泥岩、砂质泥岩,个别点见粉砂岩。
底板主要为泥岩。
12下煤层煤厚1.10~1.20 m,平均1.15 m,12下煤层位于太原组中部,下距16煤层51.60~68.93 m,平均58.70 m。
顶板多为细粒砂岩、砂质泥岩。
底板主要为石灰岩,个别点为细粒砂岩,局部见泥岩伪底。
16上煤层煤厚0.50~0.90 m,平均0.70 m,16上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石灰岩(十下)之下,下距17 煤层3.34~8.85 m,平均7.70 m。
顶板为石灰岩(十下),底板大多为泥岩。
17煤层煤厚0.61~0.80 m,平均0.70 m,17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石灰岩(十一)之下,下距18上煤层10.44~13.30 m,平均12.07 m。
顶板为石灰岩(十一),底板大多为泥岩。
18上煤层煤厚0.48~2.40 m,平均1.20 m,18上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下距石灰岩(十二)5 m左右。
顶板多为泥岩,底板大多为泥岩、砂质泥岩。
三、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一)采空区积水普查张集煤矿为基建矿井,目前没有回采活动,未形成采空区,无采空区积水。
(二)相邻矿井普查张集煤矿周边无相邻矿井。
(三)废弃老窑(井筒)普查张集煤矿周边及矿区范围内无废弃老矿(井筒)。
(四)井田范围内钻孔情况普查张集井田各勘探阶段共施工钻孔25个,除ZK12-1和ZKm3钻孔封孔质量不合格,其余钻孔封孔质量全部合格。
钻孔ZK12-1位于井田西部,钻孔ZKm3位于井田东部,本年度内不会开采。
若采掘发生改变,需过该钻孔时,严格根据计算结果留设钻孔保护煤柱。
(五)断层导富水性、褶曲普查张集井田地质构造中等,井田有3个较为明显的宽缓褶曲,即姜庄向斜、张小楼背斜和张小楼向斜。
均为宽缓褶曲,跨度大,幅度小,产状较平缓,对矿井安全影响较小。
张集井田穿过断层带的钻孔,均无漏水现象发生,说明断层带充填较好,富水性弱,导水性差。
由于断层本身是非均质体,其导水性在不同部位有很大差异,即同一条断层在不同地段,其导水性也有很大差别。
本区断层落差大多<100 m,多为张扭性断层,使得下组可采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与奥灰对接或间距变小,奥灰水可能通过破碎带成为下组煤层开采的充水水源。
我矿在采掘工程中,实际揭露的F11、ZF26、ZF19等断层,均表明其富水性弱,导水性差,一般不会发生突水,对矿井安全生产影响较小。
(六)陷落柱及其导富水性研究根据地质报告及目前掘进工程揭露情况,本井田内无陷落柱。
但为安全采掘,我矿积极进行陷落柱的探测。
(七)瓦斯富集区普查根据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张集煤矿为瓦斯矿井,2013年鉴定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为0.13m3/min;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0.07m3/min。
张集煤矿井下没有出现过瓦斯超限或瓦斯异常现象,井下已揭露主要地质构造也不存在瓦斯异常区域。
根据现有地质资料及井下实际揭露等情况分析,张集煤矿现阶段无瓦斯富集区,随着开采水平的延伸张集煤矿积极开展瓦斯富集区的探测工作。
(八)地下含水层普查井田内含水层有:古近系砾岩含水层;3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三灰、十下灰、十一灰岩溶裂隙含水层;奥陶系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1、古近系砾岩含水层砾岩以灰色为主夹灰紫色,砂砾状结构,以石灰岩为主,次为石英岩及少量砂岩、燧石等组成。
砂泥质胶结。
局部致密,分选性较差,磨圆度中等。
砾径1~50 mm。
间夹薄层状粉砂岩、细粒砂岩。
透水性较差。
ZK10-1号孔完成了对古近系砾岩的抽水试验,静止水位标高为-38.61 m,单位涌水量0.00049 L/s.m,渗透系数为0.00359 m/d。
抽水试验结束后含水层水位很难达到原静止水位,说明抽水试验已消耗量了含水层的静储量,含水层补给条件较差,富水性弱。
古近系砾岩含水层影响2、3、16上、17、18上等煤层露头附近的开采。
2、3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3煤层顶底板砂岩厚约30m,为灰色、灰白色细粒和中粒砂岩,局部夹粉砂岩或泥岩。
有砂岩2~4层,裂隙发育不均一,为开采3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段)。
钻探施工16个钻孔均穿过砂岩,未见钻孔漏水。
勘探ZK5-3号和ZK11-2号钻孔抽水试验,水位标高+14.93~31.67m,单位涌水量0.002536~0.00366 L/s.m,渗透系数0.00899~0.01212 m/d,表明该含水层(段)富水性弱。
3煤层顶底板砂岩含水层段以静储量为主,富水性弱。
3、三灰岩溶裂隙含水层三灰全区发育,层位稳定,岩性致密,岩溶裂隙发育不均一,厚度5.50~14.20m,平均厚8.01 m,钻探施工时19个钻孔均穿过,无钻孔漏水,ZK5-3、B1、B2号对三灰进行抽水试验,水位标高:+30.63~+31.40 m,q=0.00302~0.04085 L/s.m,k=0.0405~0.5853 m/d,表明其富水性较弱。
三灰距3上煤层底板间距49.43~73.04 m,平均厚度为57.87 m,其突水系数为0.154~0.259 MPa/m,平均为0.19 MPa/m,在正常地段不大于0.1Mpa/m是安全的,现本井田三灰对3煤层的突水系数均大于0.1 MPa/m,说明三灰对3煤层的开采存在底鼓水的威胁。
4、十下灰、十一灰岩溶裂隙含水层十下灰厚度4.68~6.40m,平均5.55m,为16上煤层顶板;十一灰厚度较薄,为1.10~1.65 m,平均1.42m,为17煤层顶板。
两层灰岩均较致密、坚硬,岩溶裂隙发育不均一,本区施工时5个钻孔穿过,均无漏水现象。
据区域资料其富水性较弱。
5、奥陶系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据区域资料,奥陶系灰岩(简称奥灰)总厚大于800m,本井田揭露最大厚度为51.20m(B2),奥灰质纯,岩溶裂隙较发育,本区施工时5个钻孔穿过,均无漏水现象。
补充勘探B1、B2号对奥灰进行注水试验,水位标高:-1.83~-9.45 m,q=0.000042~0.000074 L/s.m,k=0.000047~0.000086 m/d,表明其富水性较弱。
奥灰水水头压力大,对开采下煤组具有底鼓突水威胁。
(九)井下自然发火区普查张集煤矿3上煤层鉴定为自燃煤层,但建矿以来未发现有自然发火现象,无自然发火史。
张集煤矿井下无自然发火区。
(十)自燃煤层高温危险区普查张集煤矿恒温带深度为30m,温度18.l℃,地温梯度平均2.24℃/100m,井下平均气温在22~30℃左右。
张集煤矿安装运行矿井降温系统后,工作面的温度降至规程允许范围。
张集煤矿无自燃煤层高温危险区。
(十一)古河床冲刷带、天窗普查张集煤矿根据钻孔、物探资料及近年巷道开拓实际揭露情况显示,本地区无古河床冲刷带、天窗不良地质体,但为安全采掘,我矿将做好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的探测。
(十二)导水裂缝带普查张集煤矿本年度无采煤计划,在首采工作面开采后,与相关科研单位采用物探、钻探实测和理论计算等方法确定矿井导水裂缝带高度,合理留设防隔水煤(岩)柱。
四、隐蔽致灾地质因素防范措施(一)封闭不良钻孔及三灰含水层治理防范措施1、对于属于采掘范围内的封孔不合格的钻孔,要严格按要求留设防水煤柱。
采掘过程中遇到时,要编制过钻孔安全措施,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
2、为进一步查明三灰涌水量、静止水位标高、水头压力及三灰水下降幅度,掌握第一手三灰水文资料,决定在-950m生产水平施工三灰水长观孔,目前正在前期准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