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教案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万能模板,学会就得分

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万能模板,学会就得分

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万能模板,学会就得分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面向准备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考生,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学员。

三、授课时间共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四、授课教师具备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熟悉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的教师。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2)学会分析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3)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培养学员的合作、沟通和创新能力;(2)通过模拟教学,让学员在实践中掌握教学技巧,提高教学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2)培养学员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的职业情感。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1)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2)教学目标的分析与制定;(3)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与运用。

2、教学难点(1)如何根据学生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设计;(2)如何合理运用教学评价,提高教学质量;(3)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促进其全面发展。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引用教育名言、分享教育故事或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什么样的教学设计能够真正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让学员思考并分享自己的看法,以此引出本节课的教学主题。

2、新知讲授(20分钟)- 教师按照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系统讲解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包括教学目标的分析、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等。

- 使用PPT、教学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结合实例进行分析,使学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3、合作探究(15分钟)- 将学员分成小组,每组针对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探究如何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员疑问,引导学员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员的合作和探究能力。

教师资格证科目三教案

教师资格证科目三教案

教师资格证科目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基本的教学内容,能够理解并运用相关的教学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互动、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程介绍:介绍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目标,让学生对本课程有初步了解。

2. 知识点讲解:根据教学大纲,逐一讲解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4.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自主学习能力。

5. 作业与练习:布置相关作业和练习,巩固学生所学内容,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基本的教学内容,理解并运用相关的教学技能。

2. 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黑板:用于书写重要知识点和示例。

2. 投影仪:用于展示PPT和其他教学资料。

3. 教学软件:用于辅助教学和互动。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4.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巩固学生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案例等方式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讲授新课:按照教学计划和内容,逐一讲解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教师资格证教案范文

教师资格证教案范文

教师资格证教案范文主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创造力的概念和重要性;2.掌握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方法和技巧;3.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其创造力水平。

二、教学重点。

1.创造力的概念和特点;2.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方法和技巧;3.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三、教学难点。

1.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2.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四、教学内容。

1.创造力的概念和特点;2.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方法和技巧;3.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介绍一些著名的创造者和他们的作品,引出创造力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创造力的概念和特点。

通过讲解创造力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创造力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创造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讨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多角度思考、跨学科学习、自主探究等,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培养方法。

4.展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案例。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成功的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到培养创造力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5.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教师通过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实践,提高其创造力水平。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创造力的概念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方法和技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同时,教师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教学内容安排不够紧凑,教学方法不够多样化等,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创造力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方法和技巧,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其创造力水平。

教师资格证小学语文试讲教案《我要的是葫芦》

教师资格证小学语文试讲教案《我要的是葫芦》

教师资格证小学语文试讲教案《我要的是葫芦》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葫”“芦”等9个生词,理解由生词组成的句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形式结合学生的探究、交流,理解课文内容,揣摩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植物、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并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教学重点:1. 识字、写字及理解词语。

2. 学习课文,理解“葫芦和叶子”之间有联系。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反问句、感叹句。

2. 体会种葫芦的人的话中带有讽刺的语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 结合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课题中的“葫芦”。

二、初读课文(10分钟)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

2. 学生汇报认读生字的情况,对难读的字音进行重点正音。

3.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提示学生要读准字音,注意语气和停顿。

三、精讲细读(15分钟)1. 引导学生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种葫芦的人要什么样的葫芦?2.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引导理解“一个一个”与“颗粒无收”的关系。

3. 讨论:为什么一个一个扔掉小葫芦,就一个一个地变黄,一个一个地掉下来呢?(因为叶子被虫子吃掉了)4. 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读出种葫芦人的焦急语气。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种葫芦的人的话的理解。

2. 学生讨论:种葫芦的人为什么这么说?他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3. 指名学生朗读,相机指导读出感叹语气。

五、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 教师强调本节课所学生字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进行生字练习。

教学反思:六、课堂活动(10分钟)1. 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

2. 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七、写字练习(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字,讲解生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

2. 学生按照正确的笔画顺序书写生字,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数学教案10篇

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数学教案10篇

目录第一篇《反比例函数》.................................................................第二篇《勾股定理》...................................................................14第三篇《二次函数》...................................................................18第四篇《二次根式的化简》 ............................................................23第五篇《消元法》.....................................................................28第六篇《乘方》.......................................................................33第七篇《平方差公式》.................................................................38第八篇《角平分线的性质》 ............................................................44第九篇《平行四边形的判定》...........................................................49第十篇《直方图》.....................................................................第一篇《反比例函数》1.题目:一次函数2.内容:3.基本要求:(1)试讲时间约10分钟;(2)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图像及特点(3)通过自主探索,能理解函数思想。

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高中英语-教案模板+逐字稿-口语课

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高中英语-教案模板+逐字稿-口语课

高中英语口语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英语口语表达方式。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口语表达方式进行日常交流。

2. 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所学内容。

(2)学生能够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地进行英语口语交流。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基本英语口语表达方式的掌握。

(2)日常英语口语交流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1)英语口语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

(2)在日常交流中能够准确、得体地使用英语。

三、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英语口语课本。

2. 教具:多媒体设备、录音机、磁带。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与学生进行简单的英语口语交流,提问学生关于日常生活的话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2. 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新的口语表达方式,通过例句和情景演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表达方式。

(2)学生跟读并模仿,教师给予纠正和指导。

3. 小组活动(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运用所学的口语表达方式进行交流。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表达错误。

4. 口语练习(10分钟):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单位,进行口语练习,教师监听并给予评价。

五、作业设计:1. 抄写并背诵本节课所学的口语表达方式。

2. 结合所学内容,与同学进行英语口语交流,记录交流过程。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以及小组活动中的合作态度。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应用能力。

3. 口语测试:在课程结束后,组织一次口语测试,以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便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八、课程拓展建议:1. 组织英语角活动,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练习口语。

教师资格证小学语文面试教案15篇

教师资格证小学语文面试教案15篇

教师资格证小学语文面试教案15篇老师资格证学校语文面试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熬炼、枯萎、插秧”等词语。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阅读,体会文中“不确定”等含义,理解种树人隔三差五浇水的缘由,了解借物喻人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只有经受磨练才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的情感,培育同学独立、自主不依靠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道理。

2.教学难点:领悟所要阐释的道理,从种树的阅历、道理和方法中明白育人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争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展现关于桃花心木的图片导入语:同学们,屏幕中展现的图片是一棵树。

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这棵树,并英勇地站起来向大家描绘这棵树的形状特点。

你能猜到它的名字吗?(形状特点:美丽、高大、笔直)结合同学回答,引出课题——桃花心木(板书:桃花心木)过渡语:大家对于这棵树的形状特点总结的非常好,可以看出许多同学在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工作。

那么我们今日就来了解发生在这棵树上的一些故事。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师强调易错字:“锻、萎”。

2.同学简要概述文中讲了怎样的一件事?(种树人种植桃花心木特殊的种树阅历与方法)过渡语: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以及刚才我们这两位同学的简要概述,大家知道种树人是如何种树的吗?他与别的种树人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板书:隔三差五、不规律)(三)研读词句,深化体会1.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在刚发现种树人总是隔三差五的来浇水时,“我”是怎么想的?(尽量用书上的话)(我感到惊奇;我以为种树人太懒;种树人太忙了吧)2.当“我”了解到种树人如此种树的缘由之后,“我”为什么会感动?(小组争论,代表发言)(假如每天定时浇肯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靠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化地下,一旦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

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题模板7篇

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题模板7篇

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题模板7篇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题模板7篇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题模板精选篇1一、教材分析1、分析内容《荷花》这篇出自于叶圣陶先生之手不到400字的文章,描写了夏日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

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分析学生初三学生思维活跃,好学,乐于表达,但人生阅历毕竟有限。

单靠想象很难深刻感受到文中所描述的荷塘美景。

教师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欣赏荷花不同寻常的美。

我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为: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挨挨挤挤”、“冒”等词语的意思。

2、能力目标(1)感受荷花之美,体验丰富的想象力。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1)通过对课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借助情境展开想象。

(2)欣赏荷花之美,体验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我依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挨挨挤挤”、“冒”等词语。

2、教学难点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策略以读为本,读写结合,充分利用信息仅技术资源。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依据教学思路我诊断出四个整合点。

五、教学过程(一)利用媒体,创设情景整合点:录像引入,整体感知教学这课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入情入境的感受荷花的美,于是在课开始时,(点)我就把一池美丽动人的荷花视频展现在学生面前,并配以《荷花颂》的音乐,大家看,这美丽的荷花呈现了与课文有关的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融入其中。

在这种美的力量的驱使下,他们一定会充满热情地学习课文并感悟课文情感,我相信,有了这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基调,学生的学习一定会事半功倍。

(二)直奔重点,品位美丽整合点:多元解读,积淀语感我教第二段的时候,要抓住关键词去感受荷叶荷花的美。

教师资格证书面试教案模板(多篇)

教师资格证书面试教案模板(多篇)

教师资格证书面试教案模板(多篇)第1篇: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教案《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教案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人员的最基本要求,是公民获得教师岗位的法定前提条件。

教师资格制度全面实施后,只有依法取得教师资格,持有教师资格证书者,才能在教育行政部门依法批准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不具备教师资格者不能从事教师职业。

了解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教师职业及教师专业化等一系列问题,那么下面,我将带领大家对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

“教师资格” 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是公民获得教师职位、从事教师工作的前提条件。

“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人员教师的许可证。

“制度” 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

意义:1.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有利于政府的有关部门依法管理教师队伍,严把教师队伍的“入口关”,从根本上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2.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是形成多渠道培养和聘任教师的重要环节和制度保障,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从教,为社会人员从教开辟一条渠道;有利于形成高质量的教师储备队伍,为真正实施教师聘任制,优化教师队伍奠定基础。

3.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是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标志,有利于体现教师的职业特点,有利于全社会充分认识教育事业和教师职业的重要性,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使教师地位、教师队伍素质和教育质量形成良性循环。

(四)能力提升1995年发布至今,想一想,你对完善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有什么好的建议?(五)课堂小结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世界各国根据本国教育、政治和经济等特点,对此均有不同的规定和要求。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相关法律对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有了一些规定,也有学者对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和内容,指出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为我国教师资格的认定工作,对规范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等发挥了难以估量的作用。

但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教师专业水平期望的不断攀升,国际教师任职资格要求的整体提升,我国原有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体系己经出现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内容。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案
教案:《世界地理》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地理学科的定义和基本内容;
2. 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如图例、比例尺、方位等;
3. 知道世界各大洲的位置和主要国家,以及地球上的主要山脉、河流和海洋。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介绍地理学科的定义和重要性,并引导学生讨论地理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二、新课呈现(15分钟)
1. 教师展示世界地图,并介绍地图的基本要素,如图例、比例尺、方位等。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了解世界各大洲的位置和主要国家,并指出地球上的主要山脉、河流和海洋。

三、巩固与拓展(20分钟)
1. 学生运用课本上的地图,找出地球上的主要山脉、河流和海洋,并用图例、比例尺等解读地图。

2. 学生分组进行地图探究活动,探讨世界各大洲的特点和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归纳总结(10分钟)
学生和教师一起回顾本课的重点内容,并进行总结,梳理主要知识点。

五、作业布置(5分钟)
老师布置地理学科的课后作业,如查阅有关世界地理的书籍或互联网资料,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并写一篇关于地理学科重要性的短文。

六、课堂评价(5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点名夸奖表现好的学生,并提出需要改进的建议。

教学资源:
1. 教学用具:世界地图、教材、课本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展示地图和让学生进行地图解读和探究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并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教案:《色彩的感染力》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教案:《色彩的感染力》

《色彩的感染力》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掌握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提高色彩搭配的审美水平。

3. 引导学生运用色彩表达情感,提升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色彩的基本概念及三要素。

2. 色彩的冷暖、明暗、纯度对人的心理影响。

3. 色彩的搭配原则及实例分析。

4. 色彩与情感的表达。

5. 色彩在视觉艺术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色彩的基本概念、三要素、搭配原则及应用。

2. 难点:色彩的冷暖、明暗、纯度对心理的影响,以及色彩与情感的表达。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三要素、搭配原则等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色彩搭配的实例,让学生直观感受色彩的感染力。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色彩搭配创作。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色彩搭配心得,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优秀色彩搭配作品,引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三要素,分析色彩的冷暖、明暗、纯度对心理的影响。

3. 实例分析:分析色彩搭配的实例,让学生了解色彩搭配的原则及方法。

4.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色彩搭配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分享与讨论:分组分享作品,讨论色彩搭配的心得,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幅色彩搭配作品。

六、教学拓展1. 色彩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色彩的象征意义,如红色代表喜庆、吉祥等。

2. 色彩在设计领域的应用:讲解色彩在平面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七、色彩搭配实战演练1. 场景设定:以一个客厅为场景,让学生为客厅进行色彩搭配。

2. 要求:考虑客厅的功能、风格、光线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色彩搭配。

3. 实践过程:学生分组进行色彩搭配设计,教师巡回指导。

4. 成果展示:分组展示作品,分享设计思路,讨论色彩搭配的效果。

2024年考教师资格证的教案8篇

2024年考教师资格证的教案8篇

2024年考教师资格证的教案8篇考教师资格证的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交流、计算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能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三、教学准备教学图片、课件、直尺等。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以小精灵明明带我们去动物乐园,看见一群小动物,每个小动物身上还有一道算式,这个情景引出:16+9+8= 32-10-6= 25+20-10= 48-8+17=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复习连加连减的计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课件出示第47页例1: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1.观察画面,收集信息2.分析信息,提出问题(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3.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方法一:分步算式,53-24=29(人),29+38=67(人);方法二:综合算式,53-24+38=67(人)。

4.反馈解法,初步感知(全班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教师板书)5.比较归纳,总结算法:(全班交流讨论)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6.深化概念,运用计算(1)讲解脱式计算53-24+38的书写格式,教师示范板书,边讲解边说明计算方法,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2)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1.探究例1的另一种解法。

2023年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

2023年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

2023年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2023年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并掌握乘法结合律,可以用乘法结合律来解决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探究意识。

通过学生主动发言,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养成细心的良好习惯,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加喜欢数学。

教学重点:学会并掌握乘法结合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探究意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养成细心的良好习惯,更加喜欢数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为了给大家过一个印象深刻并且富有意义的节日。

羊村长带小羊们给他们的村落植树。

多媒体展示图片,图片上呈现植树的情景,请同学们算一算,一共需要给这些小树浇多少桶水呢?该如何列式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你会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究方法。

请学生回答。

预设:先计算一共种了多少棵树,可以这样列式:先计算一组同学浇多少桶水,可以这样列式:教师鼓励同学想法的独特性、新颖性,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式子的关系:2.小组交流讨论顺势抛出问题:请大家小组讨论交流,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将同学们的讨论结论呈现在大屏幕上。

教师引导:从上面的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明确: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教师表扬同学们观察认真,语言表述准确,并总结: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3.引入符号,加强符号意识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能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吗?引出:此时同学们头脑中除了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同时还会浮现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

再次抛出问题:请同学们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请同学们各抒己见,发散思维,完善知识结构,深入剖析知识本质。

三、巩固运用,实践创新出示教材做一做,填一填,看谁填得又快有准。

四、总结体会,反思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师生共同总结: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2024年教师资格证面试幼儿教案《天天锻炼身体好》

2024年教师资格证面试幼儿教案《天天锻炼身体好》

2024年教师资格证面试幼儿教案《天天锻炼身体好》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健康教育教材第四章“健康生活”,详细内容为《天天锻炼身体好》。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了解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锻炼身体的好处,知道简单的锻炼方法。

2. 培养幼儿每天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作协调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并能坚持每天锻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卡片、挂图、故事书、音乐CD、运动器材。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图片、挂图展示各种运动场景,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在生活中见过的运动场景。

2. 例题讲解(5分钟)讲解锻炼身体的好处,通过故事书、卡片展示具体的锻炼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组织幼儿进行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锻炼方法进行练习。

5. 游戏活动(10分钟)组织“运动接力赛”,让幼儿在游戏中锻炼身体,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6. 情景剧表演(5分钟)分组表演情景剧,展示锻炼身体的好处,增强幼儿对锻炼身体的认识。

7.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天天锻炼身体好》2. 内容:锻炼身体的好处简单的锻炼方法每天坚持锻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自己和家人一起锻炼身体的画。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锻炼身体知识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中与家人一起锻炼,分享锻炼心得,将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延伸到家庭生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游戏活动、情景剧表演等环节的设计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 利用生动形象的故事、图片和实例,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锻炼身体带来的好处。

教师资格证笔试教学设计(精选7篇)_教师资格证笔试教案

教师资格证笔试教学设计(精选7篇)_教师资格证笔试教案

教师资格证笔试教学设计(精选7篇)_教师资格证笔试教案教师资格证笔试教学设计(精选7篇)由作者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第1篇:教师资格证笔试教学设计教师资格证笔试教学设计模板,套用直接拿下40分!教师资格证考试那么多模块中你觉得哪一块最难?选择题?材料分析?简答题?还是论述题?在作者看来,都!不!是!从作者多年的经验和一些考过教师资格证的小伙伴的经历来看,教学设计最难!选择题你可以蒙,简答论述可以编,这些题只要你写了,考官通常还会给你点笔水分。

但是教学设计就不同啦,没有基础的人是很难写出来的,它需要一定的逻辑与思想。

学会了这一块这里的分你就稳拿啦!今天作者就来给大家分享。

一份完整的教案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模块,每个模块都有章可循,事不宜迟,跟着作者来看教学设计的模板吧!教学设计模板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是教材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着重指导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内容。

教学难点:本课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就是学生对教材中不易理解掌握的地方。

重难点的确立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和考虑。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依旧拓新、承上启下、开门见山、设置疑问、引起悬念、直观演示等。

讲授新课:新授是教学设计的重头戏,需写出针对教学内容授课步骤安排。

归纳小结:要考虑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以及所需时间。

作业安排:要考虑布置哪些内容,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释等。

板书设计: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板书要求科学性、整体性、条理性。

教师资格证笔试中,按照以上模板来写,基本错不了。

当然一份完美的教案,在细节方面还是需要同学们再深究。

当然教学设计不仅在教师资格证笔试中会出现,在教资面试(也叫教案设计)、编制教师考试、教师生涯中都会有涉及到,一份好的教案可以让自己的教师生涯熠熠生辉。

第2篇:小学教师资格证笔试教学设计设计板书设计作为教学设计中比较重要的一环,作为教师教学的基本技能的体现,近两年在教师资格的考察中逐渐上升,前两年在选择题部分有出现过,今年上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语文的教学设计,就单独出了一道板书设计的题目。

2024年教师资格证——幼儿教案2

2024年教师资格证——幼儿教案2

2024年教师资格证——幼儿教案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教材《快乐成长》第三册,第十一章“我们的身体”,详细内容围绕“认识身体部位”展开,通过实践活动和互动游戏,帮助幼儿了解并掌握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和功能。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熟练地说出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并了解它们的基本功能。

2. 培养幼儿对身体的认识,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3. 通过小组互动游戏,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和功能,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教学重点: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和功能,以及通过实践活动和游戏进行巩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人体模型、挂图、卡片、PPT等。

2. 学具:彩笔、画纸、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人体模型,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身体各部位的名称。

邀请几名幼儿到讲台前,触摸身体部位,同时说出名称。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身体各部位的图片,讲解名称和功能。

邀请幼儿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个身体部位的图片,让幼儿将卡片贴在相应的部位。

完成后,教师进行检查并给予反馈。

4. 小组互动游戏(15分钟)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找身体部位”的游戏。

教师说出身体部位,幼儿在组内找到相应的部位并触摸。

游戏结束后,评选出最快的小组,给予奖励。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幼儿闭上眼睛,说出身体各部位的名称。

邀请幼儿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表扬。

六、板书设计1. 人体模型图:标注身体各部位的名称。

2. 挂图:展示身体各部位的图片和名称。

3. PPT:包含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家长协助幼儿,用彩笔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身体部位,并写出该部位的名称和功能。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和游戏,让幼儿掌握了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和功能。

教师资格证面试语文重点教案:《坐井观天》

教师资格证面试语文重点教案:《坐井观天》

教师资格证面试语文重点教案:《坐井观天》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坐井观天》。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提问的习惯。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归纳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培养学生谦虚、自信的品质。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坐井观天》。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3.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寓意。

2. 学会生字词在实际情景中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动画展示“坐井观天”的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谈论对“坐井观天”的理解和看法。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坐井观天》。

(2)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查阅其意义。

3. 合作探讨:①故事中的青蛙为什么会有“坐井观天”的想法?②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③如何理解“坐井观天”这个成语?4. 讲解生字词:(1)教师讲解生字词的正确读音和书写。

(2)举例说明生字词在实际情景中的运用。

5. 朗读与背诵:(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坐井观天》。

(2)学生跟着教师一起背诵课文。

五、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课文《坐井观天》。

2. 运用所学生字词编写一个关于“坐井观天”的小故事。

3. 思考:如何在生活中避免“坐井观天”的思想?谈谈你的看法。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提问积极性以及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估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运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阐述、交流与合作能力。

大学教师资格证教案纸张

大学教师资格证教案纸张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特点,掌握数学分析的基本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 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数学分析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数学分析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教材:《高等数学》。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高等数学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高等数学导论。

二、新课讲授1. 介绍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函数、极限、导数、积分等。

2. 阐述高等数学的研究对象:自然界、社会和科学技术等领域中的数学问题。

3. 分析高等数学的特点:抽象性、严谨性和实用性。

4. 讲解数学分析的基本方法:极限法、微分法、积分法等。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布置课堂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数学分析的基本方法。

2. 提出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 引导学生回顾数学分析的基本方法。

二、新课讲授1. 深入讲解数学分析的基本方法,如极限法、微分法、积分法等。

2. 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数学分析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布置课堂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数学分析基本方法的掌握。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数学分析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提出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特点,以及数学分析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高等数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nit 1 FriendshipGrammar and Useful Structures 1.Teaching objectivesLearn to use direct speech and indirect speech2.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ummarize the rules of Direct Speech and Indirect Speech.3.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Learn about the special c ases in which the tenses shouldn’t be changed.4. Teaching methodsDiscussing, summarizing and practicing.5. Teaching proceduresStep 1 Warming upWarming up by discovering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Step 2 PresentationBoys act one cartoon figure and says something.Teacher asks ―What did he/she say?‖Girls act the other cartoon figure and answer the teacher’s question.Then boys and girls exchange.The shoes are too big for me.What did he say?He said the shoes were too big for himStep 3 GrammarThe students will learn the use of Direct Speech and Indirect Speech (statements and questions).First try to make clear to the students what direct and indirect speech is, with the help of the practice in Step III. Then give them some examples. At last get them to summarize the rules of Direct Speech and Indirect Speech (statements and questions).T: In this part, we are to learn the use of Direct Speech and Indirect Speech (statements and questions). When do we use Direct Speech and when do we use Indirect Speech?T: Now let’s look at these sentences again. If we want to change Direct Speech into Indirect Speech, what should be changed?Ss discuss by themselves.Ss: sentence structures, tenses, pronouns, adverbials of time and place and verbs should be changed.T: Quite right. Look at the form on the screen. These are the rules.一、直接引语变成间接引语,句子结构的变化1.陈述句用连词that引导,that在口语中常省略。

主句的谓语动词可直接用引语中的said, 也可用told来代替,注意,可以说said that, said to sb. that, told sb. that,不可直接说told thatHe said, ―I have been to the Great Wall. ‖→He said to us that he had been to the Great Wall.He said, ―I'll give you an examination next Monday. ‖→ He told us that he would give us an examination the next Monday.解题步骤:―I don’t like computers,‖ Sarah said to her friends.Sarah said to her friends that I don’t like computers .she did n’tSarah said to her friends that she didn’t like computers..2.一般疑问句间接引语用连词whether或if引导,原主句中谓语动词said要改为asked(me/him/us等),语序是陈述句的语序He said, ―Do you have any difficulty with pronunciation?‖→He asked (me) whether/if I had any difficulty with my pronunciation.He said, ―You are interested in English, aren't you?‖→He asked whether I was interested in English.解题步骤:Is it easy to improve the condition of the soil?( They asked him )―It is easy to improve the condition of the soil.‖They asked him if it is easy to improve the condition of the soilwasThey asked him if it was easy to improve the condition of the soil.3.特殊疑问句原来的疑问词作为间接引语的连词,主句的谓语动词用ask(sb. )来表达,语序改为陈述句语序He said to me,―What's your name?‖ → He asked me what m y name was.He asked us, ―How many car factories have been built in your country?‖→He asked us how many car factories had been built in our country.解题步骤:When do you harvest the wheat ?( They asked him )you harvest the wheatThey asked him When you harvest the wheat.He harvestedThey asked him when he harvested the wheat.4.选择疑问句用whether…or…表达,而不用if…or…,也不用either…or…He asked, ―Do you speak English or French?‖→He asked me whether I spoke English or French.I asked, ―Will you take bus or take train?‖→I asked him whether he would take bus or take train.二、在直接引语变为间接引语时需要注意的变化1. 注意时态的变化Direct indirectPresent pastPast past and past perfectPresent perfect past perfectPast perfect past perfect2. 注意人称变化。

3. 注意指示代词的变化this, these(that, those)4. 注意时间的变化 now, today,this week ,yesterday,last week ,four days ago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tomorrow ,next month(then, that day,that week,the day before ,the week before,four days before ,two days before ,the next day,the next month)5. 注意地点的变化 here( there)6. 注意个别趋向动词的变化 come, bring (go, take)三、谓语动词时态变化需要注意几点:1.直接引语表述的是客观真理,变为间接引语时,时态不变The geography teacher said, ―The sun rises in the east and sets in the west.‖The geography teacher told us that the sun rises in the east and sets in the west.2. 如果直接引语所表述的内容在目前和说话时同样有效,变间接引语时,时态可不变The children said, ―We love this game.‖They told us that they love that game.3.主句谓语动词的时态是现在时态,在引述时,时态不变。

She says, ―I’ll never forget the days in the country.‖She says that she’ll never forget the days in the country.从句时态无须改变的还有以下情况:1. 当主句的谓语动词是将来时的时候2. 当直接引语部分带有具体的过去时间状语时3. 当直接引语中有以when, while引导的从句,表示过去的时间时4. 当引语是谚语、格言时5. 当直接引语中有情态动词should, would, could, had better, would rather, might, must, ought to, used to, need时Step 4 PracticeFor Ex 1, get the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sentences carefully in pairs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irect speech and indirect speech. Guide the students to find out the changes in pronoun forms, word order, adverbials and so on, especially the verb tenses, the underline parts. Ask the student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reporting clause.For Ex 2, ask the students to do it by themselves, then check.Exercises:1. He said , ―I m afraid I can’t finish this work.‖2.He sa id , ―I haven’t heard from him since May.‖3.Tom said ―I will see you next week.‖4. ―Why were you late again?‖ The teacher said to me.5. ―I don’t like swimming,‖ said Sarah.6. His friends asked him if he would go to Dalian.7. ―Have you been to Paris?‖ My classmate asked me.高考链接1.Readers can ________ quite well without knowing the exact meaning of each word.A. get overB. get inC. get alongD. get through2.It’s hard for me to imagine what I would be doing to day if I ______ in love, at theage of seven, with the Melinda Cox Library in my hometown.A. wouldn’t have fallenB. had not fallenC. should fallD. were to fall3.Father went to his doctor for _______ about his heart trouble.A. an adviceB. adviceC. advicesD. the advices4. I wonder how he ____ that to the teacher.A. dare to sayB. dare sayingC. not dare sayD. dared sayStep6 Correcting mistakesT analyses the common mistakes Ss have made during the practice.T: Now let’s look at the screen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se sentences. Choose the right sentence and tell me why the other one is wrong.Unit 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Grammar and Useful Structure1.Teaching aimsSs will be able to use direct speech and indirect speech2.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ummarize the rules of Direct Speech and Indirect Speech.3.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Learn about the special cases in which the tenses shouldn’t be change d.4. Teaching methodsDiscussing, summarizing and practicing.5. Teaching proceduresStep 1.Discovering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1.Work in pairs. Do exercises 1, 2, 3 and 4. Then check the answer you’re your classmates. The teacher helps the students discover the difference in prepositions.2. Revise the phrasesbe different from, pay a role(part) in, because of, in/on a team, the number of/a number of, than ever before, even if, comp up to, over time, communicate with, be based on, make use of, have on e’s own identity, such as, Only time can tell, native speaker,Step2.Direct and Indirect SpeechRevise the grammar of unit 1Please change the direct speech into indirect speech1. He said, ―I’m going to Beijing tomorrow.2. ―What a lovely girl!‖ they sai d.3. He asked, ―Are you a teacher?‖4. ―This is the craziest thing I have heard of so far,‖ she thought.5. Mr Wang said, ―I was born in China in September, 1972.‖6. She said, ―They had left when I arrived there.‖7. She says, ―Liu Fang is good at English.‖8. He said, ―The plane takes off at 6:30 am.‖9. He said,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 is a way.‖10. ― How much do you think it will cost?‖ he said.Step3 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Ⅰ.Request and commandOpen your books-------------commandPlease open your books.------request (polite)Can you open your books please? --------request (polite)Could / would you please open you books? --------request (polite)1. Make clea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ommands and requests and finish the following exercises:1)Go and collect the wood right now.2)Could you go and get the shopping bags, please?3)Shut the door at once.4)Go and get my coat.5)Would you please get that book for me?2. Summarycommands requestsClose the door! Please ………..Get me something to eat! Would you please…….Speak louder………. Could you please……3. Change the commands into requests.Close the door! Speak louder! Keep silent! Get me something to drinkⅡ.Change a command into an Indirect Speech.told sb (not) to do sth―Open the window,‖the teacher said to the students .---------The teacher told the students to open the window.―Don’t open the window,‖ the teacher said to the students.----------The teacher told the students not to open the window.Ⅲ.Change a request into an Indirect Speechask(ed) sb (not) to do sth―Open the window, please,‖ the teacher said to the students.--------The teacher asked the students to open the window.―Don’t open the window ,please,‖ the teacher said to the students--------The teacher asked the students not to open the window.特别提醒1.祈使句变为间接引语,主要使用动词不定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