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研究1-2
《散文诗二首》精品教案2(第1课时)
《散文诗二首》精品教案第一课时《金色花》◎教学目标:1. 在反复诵读中训练诵读的技巧。
2. 利用想象和描写来鉴赏散文诗的画面美和意境美。
3.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感悟爱能化解伤痛的哲理,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教学铺垫,预学情况检测1. 导入。
同学们,熟悉这位大师吗?(多媒体展示泰戈尔的照片)他是亚洲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他一生倡导民族主义和世界和平,他为了改良社会曾辗转无数国家考察,他在1924年来到中国,和我国的一些文学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那么你们熟悉他的诗文名句吗?谁能朗诵一两句给大家听听。
(学生回答)如学生回答不出,教师展示备用的泰戈尔诗文名句,和学生一起分享:(1) 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的时候,你也将错过群星了。
(选自《飞鸟集》)(2) 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选自《飞鸟集》)(3) 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
(选自《飞鸟集》)(4) 母亲们的心和夜晚的灯,还有年轻的生命,他们满心欢乐,却浑然不知这样的欢乐对于世界的价值。
(选自《新月集》)(5) 离你越近的地方,路途越远;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
(选自《吉檀迦利》)(6) 思念,是一只养熟的信鸽,无论放飞多么长的时间和距离总能飞回原处。
(选自《沉船》)你能说出泰戈尔诗中常见的主题吗?(提示:一般有爱、童真、自然、生命等)2. 学生活动。
活动一:抢答(检查预习)——作者、国籍、获奖情况、主要作品、本文体裁、所写的形象。
活动二:你能根据之前学过的某篇散文、某首诗歌,再结合本文说一说你对散文、诗歌、散文诗三种文体的不同印象吗?设计意图:学生初步感受泰戈尔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并结合诗句了解泰戈尔作品的内涵以及打动人心的力量,为后续学习作铺垫。
两个学生活动既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也是在帮助学生掌握文学常识。
二、集体诵读,读准读顺课文1. 学生齐读课文,教师听音。
《散文诗二首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散文诗二首》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散文诗的定义和特点;2. 通过阅读《散文诗二首》,体会散文诗的魅力和表现手法;3. 能够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并进行个人感悟;4.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导学内容:1. 什么是散文诗?散文诗是一种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的文体,既有散文的散漫和自由,又有诗歌的凝练和含蓄。
散文诗通常以散文的形式写就,但在表达上更具有诗歌的韵味和意境。
2. 《散文诗二首》简介:本篇散文诗包括《送李慈航》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作者分别为唐代诗人王维和晚清诗人黄麟。
两首诗各自展现了不同的意境和情感,体现了散文诗的奇特魅力。
三、导学步骤:1. 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引入散文诗的定义和特点,引发学生对文学形式的思考和探讨。
2. 阅读与分析(15分钟)让学生阅读《散文诗二首》,并结合诗文内容,分析诗中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手法。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悟。
3. 诗歌赏析(20分钟)针对每首诗进行赏析,解读诗中的精彩的地方和深层含义。
通过讨论和互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悟散文诗的魅力。
4. 思考与感悟(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散文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以及诗人的创作意图。
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和感受,写下对散文诗的个人感悟和体会。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进修内容,强调散文诗对于文学鉴赏和审美情操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多关注诗歌创作,培养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审美品味。
四、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优秀的散文诗作品,拓展对散文诗的理解和欣赏;2. 组织学生进行散文诗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热情和能力;3. 配合音乐欣赏,结合音乐和诗歌,体验跨艺术形式的美感碰撞。
五、课后作业:1. 写一篇读后感,分享对《散文诗二首》的理解和感悟;2. 收集并整理一些优秀的散文诗作品,做一份散文诗选集,分享给同砚们。
散文诗二首(教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5.课堂总结: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强调了散文诗的基本概念、语言特色和情感表达。然而,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不理想。为了提高课堂效果,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重点知识点的巩固,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散文诗的基本概念。散文诗是一种融合了散文的叙述性和诗歌的抒情性的文学形式。它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和深远的意境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秋天》和《金色的小船》这两个具体的案例。它们展示了散文诗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描绘出作者的情感。
-能够对两篇散文诗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并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和创作风格。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散文诗,展示个性化的思考与表达。
3.培养文化意识:通过学习散文诗,使学生认识到大自然之美,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意识。
-能够理解散文诗中所体现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6.关注学生反馈:在本次教学中,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散文诗不感兴趣,或者对课堂活动缺乏信心。为此,我将在课后主动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难点:如何创造出贴切、富有创意的比喻和拟人。
-突破方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例句,让学生模仿并尝试创作,教师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
-散文诗的情感把握:学生可能难以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以下是具体的难点内容和解决策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7《散文诗二首》解读
《散文诗二首》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集《新月集》的代表作,是他的早期作品。
这一时期泰戈尔的创作往往"梦幻多于现实"。
他本人幻想通过温和的宗教、哲学、教育和道德等手段来改造国民性、改造社会,从而实现民族自治。
《荷叶母亲》是作者看见雨中的红莲垂在荷叶下,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就好像母亲呵护着自己的儿女,不让他们受到伤害一样,从而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散文诗。
2.文题诠释《金色花》有一以贯之的核心意象“金色花”,围绕着这个核心意象,有具体完整的情境︰在宁静圣洁的气氛里,变成金色花的孩子与母亲亲昵地做着游戏。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情境描写,写的都是日常的事物——金色花、庭院、树下、花影、牛棚等;表现的都是日常的生活——沐浴、祷告、读《罗摩衍那》,黄昏时拿灯去牛棚、讲故事等。
这些日常的事物和日常的生活所形成的生活序列是很有特色的,它所体现出的是一个尊崇神的国度里充满诗意与神性的日常生活。
《荷叶母亲》全诗篇幅很短,开篇从自家院中的两缸莲花写起,重点描写了倾盆大雨中荷叶遮盖红莲的画面,由此作者联想到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景抒发了对母爱的至真至深之情。
作者通过联想,先把儿女比做莲花,再把母亲比做荷叶,从而颂扬了深沉、饱满的母爱。
3.主旨《荷叶母亲》全诗采用借物喻人的写法,非常典型。
借物喻人的手法很多文章都会用到,但是用来又各有其妙。
《荷叶母亲》是一首画面感非常强的散文诗,全诗最大的妙处不仅在于以荷叶喻母亲和以红莲喻儿女,而且在于以“莲”为中心构造的画面跳转与情绪流动。
4.内容解读《金色花》自开头起,泰戈尔就以十分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小孩子活泼的想象力和小孩子那种好玩又会玩的天性。
“变成金色花”后的小孩子“只是为了好玩”,生动地描绘出了孩子顽皮、淘气、天真无邪的特点,而变成什么都要时刻在妈妈身边,体现出了小孩子对温柔妈妈的依恋与喜爱。
诗末的一句“不告诉你,妈妈”,更是稚气十足,娇憨可爱。
《散文诗二首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散文诗二首》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散文诗的定义、特点和写作方式。
2. 分析《散文诗二首》的内容、结构和意义。
3. 探讨散文诗与其他文学形式的联系与区别。
导学内容:1. 什么是散文诗?散文诗是一种结合了散文和诗歌元素的文学形式,它既具有散文的散漫和自由,又具有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散文诗通常以散文的形式写作,但在表达情感和意境上更接近诗歌。
2. 《散文诗二首》的内容和结构《散文诗二首》是一首由两首散文诗组成的作品,作者通过散文的叙述和诗歌的表现手法,描绘了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体验。
第一首散文诗以描写自然景观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情的语言,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第二首散文诗则以描写人物形象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揣摩,展现了作者对人性的思考和感悟。
3. 散文诗与其他文学形式的联系与区别散文诗与散文、诗歌等文学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既继承了散文的散漫和自由,又吸收了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形成了独特的文体特点。
与散文相比,散文诗更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意境的营造;与诗歌相比,散文诗更注重叙事的连贯和形象的描绘。
因此,散文诗在文学表现上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表现力。
导学活动:1. 阅读《散文诗二首》,分析其内容、结构和意义。
2. 讨论散文诗的特点和写作方式,比较散文诗与其他文学形式的联系与区别。
3. 撰写一篇散文诗,表达自己对自然或人性的感悟和思考。
4. 小组讨论分享散文诗的创作体会,交流彼此的作品并互相评价。
导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散文诗的定义、特点和写作方式,能够分析《散文诗二首》的内容、结构和意义,探讨散文诗与其他文学形式的联系与区别。
同时,学生将通过阅读、讨论和创作,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创作水平,培养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理解。
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散文诗的定义和特点;2. 理解《散文诗二首》的内容和意境;3. 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4. 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短篇散文诗
短篇散文诗短篇散文诗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散文吧?散文的宗旨是文笔一定要优美,文章一定要流畅。
“形散而神不散”。
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完成一篇优秀的散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短篇散文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短篇散文诗 1年年春天,紫荆开花的时候,绯红的花,是绛色的蝴蝶;雪白的花,是玉色的蝴蝶。
去年春天,我卧病在床。
窗外,绯红、雪白的蝴蝶,依然熙熙攘攘地挤满紫荆枝头;窗,久染沉疴的我,感到了春的寂寞。
这时候,她,一个平日沉默寡言、与我过从不多的友人,每日从紫荆树下为我携来红白相映的蝴蝶,插在蓄了清水的“碧螺春”瓶上。
那一抹春色,叫人想起了许多敢于战胜严冬的不屈的生命。
我,从中悟得了生趣,拾得了生机。
今年春天,紫荆花又盛开了。
绯红、雪白的蝴蝶,一如住年地成群结队飞逐在大街小巷。
一个晨曦映窗的黎明,身心俱健的我,轻轻地来到紫荆花前,挑了一只带露的白蝴蝶,一只含笑的红蝴蝶,送给他——那沉默而温存的`友人。
这样的礼物也许太小,但我想,它会化作绵绵的幽梦,娓娓的诗句;会化作片片彩霞,给友人的心房披上遮风挡雨的霓裳雨衣。
短篇散文诗 2雪落了下来如你说话的声音在这个夜里慢慢的深入到梦境关了风的耳朵拒绝冬天的回想伤心难画断肠怎量这一夜就成陌行雪依然落着那些丝绸就覆盖了所有的匆忙的声音湮没了彼此的消息把所有的'痛开出花朵的宁静一丝渐渐抵达的凉半梦半醒之间短篇散文诗 3我曾经在狂风暴雨中徘徊,我曾经站在浪尖上在苦苦思索,我曾经向贫困与落后呐喊。
我终于站到了历史与今天的长河里,我要发誓:向命运之神去挑战!不要去买埋怨父母给我们的贫穷与落后的土壤;不要去埋怨啊,世间的沧桑摧残过我们瘦弱的脊骨。
我绝不会去祈求上帝,降给我一片肥沃与文明的家园而让我会在安逸碌碌中死亡。
既然是命运,我要向命运去挑战,我愿是上帝的叛逆者!多少次我曾经在风雨中漂泊,漂泊与寻觅让我懂得了人生的`价值;多少回我曾经在浪尖上思索,思索与梦想让我看准了航标。
4 散文诗两首(2) (1)
4 散文诗两首(2)【基础须知】一、字词积累沐浴(mù yù):文中指洗澡。
匿(nì)笑:偷偷地笑。
匿,隐藏,躲藏。
祷(dǎo)告:向神祈求保佑。
妄(wànɡ)弃:随便丢掉。
妄,乱,荒诞不合理。
无端:没有来由。
至爱:最心爱。
至,极,最。
二、作者作品泰戈尔(1861~1941),印度文学家。
一生创作丰富。
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但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
还擅长作曲和绘画。
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
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
福建长乐人,1921年加入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出版了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等。
主要著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春水》《繁星》,儿童文学集《小橘灯》等。
【重点梳理】写作特色《金色花》1.篇幅短小,而意蕴丰赡。
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的母亲“捉迷藏”,构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一怪洁。
这样一幅画面,可以从各种角度进行观照,揣摩各种不同的意味。
2.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
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孩子。
“我”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
总之,“我”是在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
3.完整的情节,情节发展有波澜。
人物在情节的发展中各显现其性格:“我”是天真、机灵“诡谲”的,又是天生善良的;母亲是沉静的、虔诚的,也是善良的、慈爱的。
善良、善意,是母子两人性格表现的主旋律,而“我”的“诡谲”与母亲的“受骗”则与主旋律“不和谐”,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创造出浓浓的意趣。
【难点再现】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
《散文诗二首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散文诗二首》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散文诗的定义和特点;2. 分析《散文诗二首》的内容和意境;3. 掌握散文诗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4. 提高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导学内容:1. 散文诗的定义和特点散文诗是一种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的文学形式,它既具有散文的散漫和自由,又具有诗歌的音韵和节奏。
散文诗的写作风格多样,可以是抒情的、叙事的、议论的等,形式上没有固定的格律要求,但要求语言漂亮、富有节奏感。
2. 《散文诗二首》的内容和意境《散文诗二首》是一组描写自然景色的散文诗,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致描写,表现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第一首描写了清晨的田野,阳光洒在金黄的麦田上,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味道;第二首描写了夜晚的星空,繁星点点,宛如银河倒挂在夜空中。
整体氛围清新、恬静,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奇奥。
3. 散文诗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散文诗的写作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注意细节描写,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来展现景物的真实感和美感;- 注重意境营建,通过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来营建出具有情感共鸣的意境;- 保持语言漂亮,运用音韵和节奏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4.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散文诗二首》,学生可以提高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感悟能力。
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激发其写作潜力。
导学活动: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散文诗二首》的主题和意境,探讨作者通过怎样的细节描写和修辞手法来表达对自然的情感。
2. 朗读赏析:请学生分角色朗读《散文诗二首》,并就其中的语言运用、意境营建等方面展开讨论,共同感受文学之美。
3.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模仿《散文诗二首》的写作风格,创作一首自己的散文诗,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自然景色或情感主题,展现个人奇特的文学情感。
4. 小结反思:请学生就本节课的进修内容进行小结和反思,总结散文诗的特点和写作技巧,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第2单元散文诗二首(教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散文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尝试仿写散文诗,运用所学的意象和抒情手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第2单元散文诗二首》-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1.教学重点
(1)理解散文诗的写作特点,包括意象、意境的运用和抒情手法的表达。
-例如,《春》一文中,“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这一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2)学习并掌握文章中的美妙句子,如《济南的冬天》中“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等,体会作者的语言艺术。
(3)语言表达的精准性与生动性。
-学生在模仿文章中的美妙句子时,可能难以达到原文的表达效果,需要教师指导如何运用修辞,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4)情感体验的深入。
-对于作者情感的深入体验可能是学生的难点,需要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去感受作者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运用适当的教法,如情景教学法、讨论法、对比分析法等,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散文诗的核心知识,突破学习难点。同时,注重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散文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第一章第二节散文诗和回忆性散文
——
的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野自
菜爱
作我
装的
饰野
的菜
地,
面但
。我
鲁 迅
憎 恶 这
《野草》与小说集《彷徨》的写作时间大体一致。五四 运动中冲锋陷阵的战士,“有的高升,有的隐,有的前进, 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鲁迅 《自选集》),鲁迅感到一种孤军奋战的寂寞,如他的一首 诗中所写的“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独彷 徨。”坦露了他当时的处境和心绪。
二、《野草》的主要内容:
1、对黑暗势力和病态社会心理的揭露,讽刺 和批判。
2、对美的生活和光明未来的憧憬与追求。 3、热烈赞颂现实生活中的叛逆的猛士。 4、反映鲁迅寂寞,孤独,苦闷,彷徨的情绪
和坚持探索前进的顽强意志。
三、《野草》的艺术特色:
1、构思新颖奇特。 2、想象丰富,多写梦境与
幻觉。 3、大量运用象征手法刻画
此外,如《复仇》、
《立论》、《狗的驳诘》、
《求乞者》等篇,都揭露、
讽刺、批判了冷漠、虚伪、
圆滑、中庸、势力、麻木、
无耻等病态的社会心理和丑
恶现象。
返回
布震火的野我
告颤焰叫外梦
三相的唤,见
界和怒无地自
——
:鸣吼不狱己
地,,低的躺
《 失 掉
下造油微旁在 太成的,边床 平醉沸然。上
的 。心腾有一,
地
的,秩切在
《野草》是鲁迅“在沙漠中走来走去”时唱出的深沉 激越的反抗亡歌,包含了他在寻求新的革命道路,新的 战友时所产生的低沉寂寞的情绪,反映了他永不疲倦地 探索真理的革命意志和对黑暗势力永不妥协的韧性战斗 精神。
初中散文诗二首笔记
初中散文诗二首笔记1. 作者简介。
2. 诗歌内容与主题。
- 内容。
- 这首诗写“我”变成一朵金色花,与母亲嬉戏的过程。
“我”先是悄悄地开放花瓣,看着母亲工作;当母亲沐浴后,“我”又将影子投在母亲读的书页上;最后母亲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去,“我”突然落到地上,又变成了孩子,求母亲讲故事。
- 主题。
- 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热爱和亲昵,通过孩子的调皮、纯真的行为,展现了母子之间纯真、和谐的关系。
同时也体现了母爱的伟大,母亲在孩子的各种“恶作剧”中,始终散发着一种包容、深沉的爱。
3. 艺术特色。
- 想象奇特。
- 诗人运用奇特的想象,将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的花朵,美丽而圣洁,象征着孩子的纯真美好。
这种想象既富有童趣,又充满了神秘色彩,使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
- 借物抒情。
- 借助金色花这一意象来表达对母亲的爱。
孩子变成金色花后,以花的视角和行为来与母亲互动,如“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通过这种方式,把孩子对母亲那种难以言表的深情含蓄而又巧妙地表现出来。
- 语言清新。
- 诗歌的语言简洁、清新,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
如“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用直白而又生动的语言,描绘出孩子纯真的想法。
1. 作者简介。
2. 诗歌内容与主题。
- 内容。
- 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了雨中的红莲。
在大雨中,红莲被打得左右攲斜,而荷叶倾侧过来覆盖在红莲上,为红莲遮风挡雨。
- 主题。
- 以荷叶喻母亲,以红莲喻子女,通过描写荷叶对红莲的保护,歌颂了母爱的伟大,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爱恋之情。
3. 艺术特色。
- 借物喻人。
- 这是这首诗最主要的艺术特色。
作者把荷叶比作母亲,把红莲比作自己。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直接点明了这种比喻关系,将抽象的母爱具象化,让读者更能深切地感受到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散文诗二首精美笔记
散文诗二首精美笔记1. 作者简介。
- 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他于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亚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泰戈尔的作品充满了对爱与美的追求,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2. 字词积累。
- 匿笑(nì xiào):偷偷地笑。
- 祷告(dǎo gào):向神祈求保佑。
- 嗅(xiù):闻(气味)。
- 并蒂(bìng dì):两朵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
- 花瑞(huāruì):指特异而不常见的奇花,或花带来的好兆头。
- 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别称,这里指未开的荷花。
- 攲斜(qīxié):倾斜,歪斜。
3. 主题思想。
- 这首诗通过描写孩子变成金色花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热爱和亲昵,同时也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4. 写作特色。
- 富有童趣:孩子变成金色花这一奇妙的想象充满了童趣。
孩子想通过这种方式来与母亲捉迷藏,给母亲带来惊喜,如“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这种天真的想法和行为展现了孩子纯真的心灵。
- 情感细腻:诗中对母亲和孩子之间的情感描写十分细腻。
母亲找不到孩子时的焦急,“孩子,你在哪里呀?”以及孩子对母亲的默默关注和爱,都通过简洁的语言表现得淋漓尽致。
- 借物抒情:以金色花为载体,借金色花的美丽、圣洁来象征孩子的纯真和对母亲的爱。
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的花朵,用它来表达情感,使情感更加圣洁、美好。
1. 作者简介。
-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她的作品主题多为母爱、童真和自然,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真挚细腻,被称为“世纪老人”。
2. 字词积累。
- 梗(gěng):植物的枝或茎。
- 姊妹(zǐmèi):姐姐和妹妹。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教师可结合具体实例,详细讲解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和表达效果,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尝试运用。
(3)深入剖析文本,培养思维品质:对于文本的深入剖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文本,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
(4)联系实际,增强文化自信: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其更好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教师可组织学生分享家乡的美景、风俗等,激发他们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重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强调,同时关注学生的难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突破难点,提高语文素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散文诗二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观察过四季的变换?”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散文诗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散文诗中描绘的春天和冬天的美好。
(2)掌握艺术特色:使学生掌握散文诗的艺术特色,如形象生动的描绘、优美的修辞手法等。
-通过分析课文中的精彩语句,让学生了解并学习散文诗的艺术表现手法。
-举例:《济南的冬天》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冬天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把济南抱在怀里”,展现了散文诗的艺术魅力。
《散文诗二首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散文诗二首》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了解散文诗的基本观点和特点;
2. 掌握散文诗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
3. 分析并欣赏《散文诗二首》这两首作品,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导学内容:
一、散文诗的观点和特点
1. 散文诗是一种结合了散文和诗歌元素的文体,既有散文的自由流畅,又有诗歌的音韵和节奏。
2. 散文诗的特点包括自由性强、语言漂亮、情感真挚、意境深遥等。
二、《散文诗二首》的分析和欣赏
1. 第一首散文诗:《春风》
春风拂面,温暖如初。
花吐花落,岁月如歌。
散文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倾慕。
2. 第二首散文诗:《夏雨》
夏雨绵绵,如丝如缕。
草木葱茏,清新宜人。
散文诗以精致的描写表现了夏雨的柔美和清凉,唤起读者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导学活动:
1. 请学生阅读《散文诗二首》,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2. 分组讨论散文诗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分享各自的观点和体会。
3.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写一首自己的散文诗,分享给同砚并互相评判。
导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不仅了解了散文诗的基本观点和特点,还深入分析了《散文诗二首》这两首作品,增强了对散文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同时,通过写作练习,学生也提高了自己的文学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希望学生在今后的进修中能够继续保持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探索精神,不息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审美素养。
《散文诗二首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散文诗二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背景分析《散文诗二首》是一篇由清代作家袁枚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具有奇特的文学风格和艺术价值。
散文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形式,融合了散文和诗歌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自然、情感等方面的深刻沉思和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进修《散文诗二首》,可以援助同砚深度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进步历程,培育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设定1. 知识目标:同砚能够了解散文诗的定义和特点,理解《散文诗二首》的内容和意境。
2. 能力目标:同砚能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分析和观览《散文诗二首》的艺术特点。
3. 情感目标:同砚能够通过阅读《散文诗二首》,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表达,培育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共鸣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内容分析《散文诗二首》主要包括《杂诗》和《杂言》,其中《杂诗》以写景抒怀为主,描绘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沉思;《杂言》则以议论抒情为主,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社会和情感的感悟和反思。
通过进修这两篇散文诗,可以让同砚感受到作者纯粹而深沉的情感表达,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内涵。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选择1. 讲授法:老师可以从散文诗的定义、特点和作者背景等方面进行讲解,援助同砚理解《散文诗二首》的内涵和意义。
2. 分组谈论法:将同砚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散文诗二首》的主题、表现手法等问题,培育他们的合作能力和独立沉思能力。
3. 教室演讲法:鼓舞同砚展示对《散文诗二首》的理解和感悟,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自大心。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同砚进入散文诗的世界,引发他们的爱好和好奇心。
2. 进修内容呈现:老师讲解《散文诗二首》的背景和内容,介绍作者的生平宁创作背景,引导同砚进入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3. 分组谈论环节:将同砚分成小组,让他们分析和谈论《散文诗二首》的主题、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激发他们的沉思和创设力。
4. 教室演讲环节:鼓舞同砚展示对《散文诗二首》的理解和感悟,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自大心,培育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散文诗二首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散文诗二首》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散文诗的定义和特点;2. 理解散文诗与其他文学体裁的区别;3. 分析《散文诗二首》的内容和意义;4. 提升对文学作品的解读能力。
导学内容:1. 什么是散文诗?散文诗是一种结合了散文和诗歌元素的文学体裁,既有散文的自由流畅、白描文字,又具有诗歌的音韵和节奏感。
它不拘泥于传统的格律和韵律,更注重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2. 《散文诗二首》的作者及作品背景《散文诗二首》是中国摩登作家余秋雨的作品,他擅长运用散文诗这一文学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念。
这两首散文诗分别是《春天的声音》和《秋天的味道》,通过对春秋两季的描写,展现出作者对生活、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3. 分析《散文诗二首》的内容和意义-《春天的声音》: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展现出生气勃勃的气息和希望的信号。
作者通过精致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生气与活力,传递出对美好生活的倾慕和追求。
-《秋天的味道》:描述了秋天的深沉和寂寥,展现出岁月的沉淀和生命的变迁。
作者通过对秋天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思考,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4. 思考与讨论- 你对散文诗这一文学形式有何看法?- 你觉得《春天的声音》和《秋天的味道》分别传达了怎样的情感和主题?- 你在生活中是否有类似于散文诗中的感悟和体会?导学活动:1. 分组讨论:就散文诗的定义和特点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2. 朗读与解读:分角色朗读《散文诗二首》,并进行解读和讨论。
3. 创作实践:尝试写一首自己的散文诗,表达自己对生活或自然的感悟和情感。
4. 思辨探究:就《春天的声音》和《秋天的味道》的主题和意义展开深入思考和讨论。
导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对散文诗这一文学形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升了对文学作品的解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平时生活中多加体会和感悟,用心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和深刻。
散文诗二首(1)
B.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
C.公园中亭台楼阁设计得如此别致新颖,可谓独具慧眼。
D.刘芳是个浑身充满阳光,抖擞精神的女孩,真是人见人爱。。
4.找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3分)
并蒂()花蕊()菡萏()( )
攲斜()荫庇()徘徊()()
B、解释下列词语。
菡萏:
攲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徘徊:
环节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互学-展)10"
3、教师范读诗歌,学生自由读散文诗。
4、学生代表读 散文诗。
5.围绕莲花,作者写了哪些事?
环节四:精讲点拨,释疑解难(导学-展)5"
1.看红莲的过程,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1.作者、作品简介。
冰心原名,代表作有:中国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 、《》。冰心以宣扬“”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出发点,在她的许多作品里都表现了对“母爱、童真、自然”的歌颂。
2、初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多媒体展示PPT)
A、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2.文中红莲,荷叶有什么比喻义?运用什么手法?
环节五:学以致用,巩固拓展(测评)测试时间10",反馈时间5"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倜傥(tǎng)发髻(jì)酝酿(liàng)花团锦簇(cù)
B.收敛(liǎn)菜畦(wā)卖弄(nòng)尊君在不(fǒu)
C.菡萏(dàn)蝉蜕(tuì)搓捻(niǎn)人迹罕至(hǎn)
散文诗两首教案语言
散文诗两首教案语言教案标题:探索散文诗之美——《散文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散文诗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散文诗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3. 培养学生对散文诗的欣赏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散文诗的语言特点;2. 《散文诗两首》的欣赏和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散文诗《散文诗两首》的课文材料;2. 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散文诗的视频或展示散文诗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散文诗的兴趣,并引发他们对散文诗的初步认知。
2. 欣赏与解读(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朗读《散文诗两首》,并分段解读其中的语言特点,如句式运用、修辞手法、意象描写等,帮助学生理解散文诗的表达方式。
3.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散文诗两首》中的意境、情感和主题。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引导讨论,如“你认为诗人想通过这两首散文诗表达什么?”、“你在诗中感受到了哪些情感?”等。
4. 创作实践(20分钟)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自己的散文诗。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主题或素材,如“家乡的美景”、“童年的回忆”等,引导学生运用散文诗的语言特点进行创作。
5. 展示与分享(1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散文诗展示给全班,并进行互相欣赏和交流。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和心得。
6. 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强调散文诗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多欣赏和创作散文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散文诗两首》的理解和欣赏水平;2. 学生在创作散文诗时的语言表达和创作能力。
六、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散文诗作品,拓宽对散文诗的了解;2. 组织学生参加散文诗创作比赛,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和自信心。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创作散文诗,旨在培养学生对散文诗的欣赏和创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较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参与度。
但在创作实践环节,部分学生对散文诗的语言特点运用不够熟练,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和练习。
初一上册第七课散文诗二首笔记
初一上册第七课散文诗二首笔记以下是初一上册第七课《散文诗二首》的笔记:一、课题:散文诗二首二、学习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味。
2. 学习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
3. 感受作者对母亲的爱,激发对母亲的爱。
三、作者简介1. 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等。
2.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诗人。
主要作品有《繁星》《春水》《超人》等。
四、整体感知1. 《金色花》:写了一个孩子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与母亲嬉戏的故事,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爱。
2. 《荷叶·母亲》:写了作者看到雨中的荷叶保护红莲而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呵护,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五、课文解析1. 《金色花》-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2. 《荷叶·母亲》-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诗研究1-2
散文诗研究1-2
他首创了世界现代文学的新品种
许淇
他首创了世界现代文学的新品种。
什么样的新品种——散文诗!
散文诗不产生自文艺复兴时代,不产生自古典主义、伪古典主义时代,不产生自浪漫主义时代,即使德国的浪漫主义狂飚运动,也没有突破传统形式的籓篱,只有在十九世纪以后,世界发展到进入了现代社会,才产生现代艺术。
法国诗人波特莱尔的诗集《恶之花》,首先具有现代艺术的先期特征,标志着现代派文学象征主义的出现,诗集出版以后,保守的贵族资产阶级竟然以莫须有的罪名将诗人送上法庭,然而时代毕竟不同了,自由思想必然会取得胜利,此举反而对波特莱尔起到“炒作”的作用。
与此同时,波特莱尔读到一位默默无闻的无名作家贝尔特朗的作品,那位淹没在巴黎的人海中,终其一生才在死后
方得出版的薄薄的小册子——《夜之卡斯帕尔》。
这是什么?既不是小说,又不是散文,当然不是诗歌,他反反复复读到第二十遍,不禁拍案惊呼:这是一种新品种的雏形,这就是散文诗!
中国诗人徐志摩在《波特莱尔的散文诗》(原刊1929年12月《新月》第2卷第10期)一文中,译了波特莱尔关于散文诗一段重要的话,我曾读过这段话的多种译文,徐志摩的最美、最令人感动。
也许并不是原文僵硬的直译。
徐译波特莱尔说:“我们谁不曾,在志愿奢大的期间,梦想过一种诗的散文的奇迹,音乐的却没有节奏与韵,敏锐而脆响,正是以迹象性灵的抒情的动荡,沉思的迂回的轮廓,以及天良的俄然的激发?”
什么叫散文诗?这就是!波特莱尔在他的诗集的序言中写道:“大名鼎鼎的诗人长久以来分配着诗的领域的最华彩的省份……因此,我要做些别的事……”这别的事,就是他创造了“诗的散文的奇迹”。
于是,他首创了世界现代文学的新品种,第一个用“小散文诗”的名义完成并出版了散文诗集《巴黎的忧郁》。
尽管受贝尔特朗《夜之卡斯帕尔》的影响,但贝尔特朗并没有自觉的文体意识,没有标明那是散文诗集,而《巴黎的忧郁》则旗帜鲜明:“这还是《恶之花》,但更自由、细腻和辛辣。
”他的后继者、后期象征派诗人瓦雷里读后感叹道:“一切都
是魅力、音乐、强力而抽象的官感……豪侈,形式和极乐。
”大作家雨果总结性地赞美:“他创造了一个新的战栗!”
波特莱尔是都市诗人,他生活在巴黎,在巴黎的中心,沉入深深的忧郁。
《巴黎的忧郁》有巴黎各阶层人物的写照,尤其是“草根”平民、流浪者和乞丐,那些阴暗的角落,苦难和腐败的人生,歌吟诗人自己幻灭的灵魂的真实体验。
哲学家本雅明著书分析波特莱尔是“发达的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代表十九世纪的“资产阶级浪子”。
所谓“浪子”,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一个虚无主义者,一个颓废主义者,丧失了祖国感、民族感,生活在城市底层,拔掉了乡土的“根”,一个世界流浪汉,一个赤裸裸的本质意义上的“人”,这就是我们选读的《外方人》的形象。
“外方人”,仿佛俄国同时代的“多余的人”,或现代曾经想象而未被证实的“外星人”,不,他就是波特莱尔本人。
“外方人”或译为“陌生人”,或可译为我国佛道的“方外人”,是波特莱尔夫子自道。
他童年丧父,母亲改嫁,家庭瓦解,母亲始终不相信他,曾说:“我们多么吃惊,夏尔竟想当个作家!”因此,他写道:“我没有父亲,没有母亲,也没有姊妹,也没有兄弟。
”波特莱尔即使有个同父异母的兄弟也视同陌路。
一种深深的孤独感,侵入波特莱尔的骨髓。
加之挥霍尽遗产后穷愁潦倒,在巴黎的陋巷啜饮生活的苦艾酒。
他愿意自己摆脱掉这矛盾,成为一朵飘泊无定的即将消
逝的云。
波特莱尔年轻时曾远渡重洋,日后在忧郁的巴黎,他幻游远方,幻见异域的亲近的熟稔的一切。
他一再写《海港》,从海港起锚吧!看海港启碇、归航、集散、繁忙……是一种象征,是人生的开始与归宿。
当他沉湎在那样心绪里,倦于搏击,间距地看港口桅樯林立,倒是美和协调的,船只穿梭,去者自去,来者忽至,芸芸众生为营利而奔忙,直觉得万念俱灰,这正是现代人的精神疲劳。
第一部散文诗集《巴黎的忧郁》是属于现代人的。
是波特莱尔用不朽的笔写了那些速朽的肉体和衰败的荣耀,以波特莱尔式的颓废和善恶观,在现代人的纤细的灵魂里找到了锐利的快乐和极限的痛苦。
战士
周庆荣
五十岁的战士,理论上应是一名将军。
指挥一次冲锋,只是常识性的问题。
乌云诡异或者火山灰冷却,像敌人的尸体。
天空的宽容,倒影悬浮。
作为将军,在地图前凝神。
江山如画。
庙算,可以是一生的等待。
从这个春天开始,我有了新的世界观:地球,成了我们的祖国。
形容战士的责任,先如泰山,然后阿尔卑斯,再后来,也包括落基山脉。
庄稼地里怎样才能没有杂草?
这是战士眼前在思考的问题。
这一定是个伟大的战役——
如果有一天,这些杂草生长在人类的精神里……
点评】
这章散文诗立意高远。
“作为将军,在地图前凝神。
/江山如画”,只两句,一个镜头,已将人物神态和心境表现得入木三分,这是真功夫。
问题不仅止于此,令人想不到的是:“我有了新的世界观:地球,成了我的祖国”,这就极大地提升了诗的境界,这是诗人的思想升华所致。
诗人的高度决定了诗的高度。
只有在“地球村”已然形成,世界一体化的现实已露端倪的时代,这种思想才有其可信度。
诗至此,仍未“完成”,“柳暗花明又一村”,忽又闪出了“庄稼地里怎样才能没有杂草”的问题,便又出现了从精神领域清除杂草的课题。
“这一定是个伟大的战役”,诗人赋予“战士”的,
是一个更为高远和持久的任务。
我想,如此“抽象”的理念,在散文诗中得到如此简明而又精炼的体现,是很不容易的,庆荣以其举重若轻的笔墨,处理得如此干净、洗练,其经验值得借鉴。
波特莱尔散文诗两章
[法国]Charles Baudelaire 1821—1867
外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