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马原作业
《马原》答案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D )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 B )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B.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C.否认物质的可知性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3.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D )A.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B.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复性C.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D.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4.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D)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5.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A)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6.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B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形式D.产品的交换形式7.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 B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B.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C.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D.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更替的规律8.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A )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B.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C.采取了支付的形式D.是劳动者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9.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 A)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B.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率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D.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率10.资本周转的时间是指(B )的总和A.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C.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D.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表达中,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有( B C D)A.实践是人的纯精神性活动B.实践是人的感性物质活动C.实践是人的社会历史性活动D.实践是人的自觉的能动性活动2. 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A C)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世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世界的本质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3.下列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有( C D)A.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B.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4.货币的最基本职能是( A B C D)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5. 下列选项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B C D)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C.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D.存在就是被感知6. 规律的特点有(A B C D)A.客观性B.普遍性C.稳定性D.重复性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A B D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D.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8.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这是因为(A B C D )。
马原作业参考答案汇总
第一章二、辨析题1、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或物质是实物的总和。
答:错误。
物质是客观实在哲学范畴。
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为人的意识所认识,但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存在。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是从一切物质实物总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本质和根本特性;并不是实物的总和,也不是依赖人的感觉而存在。
2、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答:(1)错误。
(2)此命题违背了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都应坚持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同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果违背客观规律,脱离实际,任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遭受规律的惩罚,导致实践的失败。
3、才须学也,学以广才;学须静也,静以修身。
答(1)正确。
(2)此命题符合唯物辩证法原理,是关于事物是普遍联系原理的具体运用。
联系是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3)学习与成才、学习与心态、成才与修身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
学习是成才的基础和途径,离开学习成才便是无源之水;学习离不开平静的心态,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如心情浮躁,好高骛远,朝三暮四,学习难以为继。
因此,淡定从容,修养身心,专心致志,是成才为学的基本条件。
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至江海。
或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或细节决定成败。
对。
这种观点正确反映了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中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只要量变突破事物的度,事物就会发生根本的变化。
5、、“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答:错误。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意识的真正作用是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改变客观世界,但不能创造客观世界,因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马原作业_模板参考
马原作业
内容简介
1
第一条
第一条
,揭示了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 是不了解实践的意义,不能说明 主观能动作用
分三层意思:第一,指出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 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理解,而 不是当作实践去理解 第二,批判唯心主义片面的夸大意识的主观能动作用 第三,批判费尔巴哈把实践偏狭地理解为犹太人的利已 主义的日常生活行为,并加以否定
1845年春,在布鲁塞尔,马克 思向恩格斯阐述了大体形成的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概念,促成 两人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 的打算,《提纲》则可能是这 一打算的写作研究笔记
XX
马原作业
恩格斯高度评价了此文,认为 是"非常宝贵的"、"包含着新 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 件"
贯穿《提纲》的中心线索是实 践观点,它是《提纲》的中心 思想和灵魂
5
第五条
第五条
,指出费尔巴哈从唯物主义出发 ,而又陷入唯心史观的认识根源
费尔巴哈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强调研究自然和人
但是他的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他的历史观是唯心主 义的 费尔巴哈脱离人的社会实践去理解、看待感性,实际上 这样的感性只能是从抽象的人的感性,与黑格尔的抽象 的"理念"在性质上没有什么不同
7
第七条
第七条
,批判费尔巴哈对"宗教感情"和人的本质的错误观点 ,
进一步阐述了在人的本质问题 上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 费尔巴哈的错误观点的区别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的产 物,并随着社会关系的不断变化 而发展着的
费尔巴哈的错误就在于没有认识 到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却把人和人的本质说成是超阶级 、超社会的东西
马原教学实践作业(3篇)
第1篇一、作业背景马克思主义哲学,即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高等教育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为了提高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本次马原教学实践作业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魅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作业目标1. 提高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2.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问题的能力;3. 增强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作业内容本次马原教学实践作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选题与论证(1)选题:结合自身专业和兴趣,选择一个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的研究课题,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实践”等。
(2)论证:在选题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课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 调查与实践(1)调查:针对选题,通过查阅文献、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
(2)实践: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应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如针对选题,开展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课题研究等。
3. 撰写论文(1)论文结构:论文应包括引言、正文、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正文部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选题进行分析和论证;结论部分总结全文,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论文内容:在论文中,要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选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同时,要注意论文的逻辑性和论证的严密性。
四、作业要求1. 选题要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力求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论文结构完整,逻辑清晰,论证严密,语言表达准确;3. 论文字数不少于1500字;4. 论文格式规范,符合学术论文写作要求;5. 作业截止日期为XX年XX月XX日。
(完整版)马原部分的历年真题汇总
历年真题练习第一部分唯物论一、单选1.右边这张照片(图略)反映出由于气候变暖,北极冰盖融化,致使北极熊无处可去的场景,颇具震撼力。
它给我们地球上的人类发出的警示是(2010.3)A.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人与人之间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B.生态失衡已成为自然界自身周期演化不可逆转的趋势C.自然地理环境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决定力量D.生态环境已日益成为人类反思自身活动的重要前提2.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2009.1)A.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 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C. 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D. 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2008.1)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4.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
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2008.2)A.客观性B.有限性 C.相对性D.一维性5.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2008.3)A.普遍有效性B.客观规律性C.主体能动性D.直接现实性6. 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2006.1)A. 变是世界的本原B. 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 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 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7. 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2005.1)A. 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 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C. 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 先有精神,后有物质8.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后,开始出现了(2003.1)A.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9. 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
马原,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A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C.科学实验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2.实践的主体是(B )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人D.人的意识3.实践的客体是(D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4.实践的中介是(A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D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C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7.科学家尼葛洛庞帝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C )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性的品格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C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9.“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B )A.形而上学的观点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诡辩论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相对主义的观点10.真理和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真理和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C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11.“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
马原试题及答案第一章
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C)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来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来界定的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C)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D)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与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与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B)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B)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C)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9、有一首描述缺了钉马掌的钉子会导致战争失败、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发展变化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马原课论文大作业
敬畏自然生命是地球的奇迹,当我们仰望星空,心里的唯一活动就是敬畏自然。
在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上欣赏了纪录片《家园》后,我马上联想到的就是美国国家地理的另一部纪录片《人类消失之后》。
如果地球上的人类都消失了:第一夜,灯光熄灭,黑暗降临;六个月后,猎食动物回驻城市;25年后,乡村抹掉人类所有痕迹,低地城市被淹,摩天大楼千疮百孔,动物生机勃勃;千年之后,城市无法辨认,与自然融为一体。
对于绵长的地球历史来说,人类也只不过是个新近出场的不速之客而已。
我们看来浩浩荡荡20万年的人类进化史,在40亿年的地球演化史面前简直微不足道。
庄子曾经因大小之辩慨叹过人之一生须臾,但在地球面前,每个个体的生命长度直如弹指一瞬。
人类文明的诞生、消亡,不过尔尔。
但想想就可怕,工业革命之后的人类没有运用联系与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以他们为了眼前私利,将大自然积淀了千百年宝贵财富毁之一空。
人类为了所谓社会的前进、文明的进步,恣意破坏地球的地貌和脆弱的生态。
过去50年,我们把自己的岛屿地球所做的根本改变比过去20万年都要多。
想来人类的所作所为还真是僭越!运用唯物辩证法,我们可以知道世界不是神创的,因此也不存在人的行为触犯哪位神明的意志。
但根据事物的联系与发展具有普遍性,人类对大自然过度的索取,终将反蚀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让人类自食恶果。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机未到”,人类迄今还为自己建造的庞大文明而沾沾自喜,为个人、家庭、国家这些人为划分的种族单位而蝇营狗苟。
我们能平安渡过近50年几乎就是一个奇迹,未来50年,如果我们不能及时作出改变,最后将被无情抹灭,然后地球这颗奇迹星球重新建立生命的循环,就像《人类消失之后》里,只要万年,地球就可以完全地抹掉人类存在过的痕迹。
在现代科技的冲击之下,人类社会的前进脚步越走越快。
但科学只教会了我们如何建设人类的物质文明吗?在哈工大这样的工科院校里,我们教师、同学们传承着各个行业里生产、制造、建设的高精尖技术,但我们掌握如此先进技术的初衷又是什么呢?我们应该以辩证统一的观点去看待我们所持之物。
马原大作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作业问题一: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我们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作用。
回答一:(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1、世界观与人生观。
世界观来源于人的生产和生活实践,是指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领悟人生真谛,首先要对人的本质是什么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马克思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人的本质进行了科学阐释。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关于本质,人们通常的解释是:(1) 事物的内部联系,相对于事物的表现形式。
如马克思说,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二为一,一切科学就成为多余的了。
在这个意义上,本质即本质联系。
(2) 事物的根本性质,相对于事物的一般属性、非本质属性而言,是事物众多属性中的一种重要属性。
在这个意义上,本质即本质属性。
2、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人生观主要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人生观的核心。
首先,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一方面,人生目的规定了人生活动的大方向,对人们所从事的具体活动起着定向的作用。
另一方面,人生目的又是人生行为的动力源泉。
其次,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再次,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正确的人生目的会使人懂得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错误的人生目的则会使人把人生价值理解为向社会和他人进行索取。
3、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所谓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
马克思作业五篇范文
马克思作业五篇范文第一篇:马克思作业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世界观转变的历程,谈谈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答: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背负的比以前更多了,我们经过马克思主义的熏陶,应更深入了解到明确到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必须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甚至要牺牲一些个人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象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与物质、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世界观。
我们党把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的结合,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这是科学、正确的世界观最具体、最生动、最集中的表现。
人生观是人们在人生实践和生活环境中逐步形成的。
由于人们的社会实践、生活境遇、文化素养和所受教育的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人生观。
正确的人生观指引人走人生的正道,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人生业绩,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高尚的人。
错误的人生观将导致人背离人生的正道,走到邪路上去,甚至成为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的罪人。
实现人的价值的,唯一途径是参与社会实践。
在当前,就是要投身于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在实践中贡献自己的才智,从而使自身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实现。
每个人都是在各自的价值观的引导下,形成不同的价值取向,追求着各自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
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对一个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为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尤其是共产主义人生观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第二篇:马克思作业马克思主义中的建设美好家园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中国,是我在心中许下的承诺。
马原小作业。。整体与部分
“
—— 14 第 回《 官 场 现 形 记 》
大的们 局嘴个总 的。体求 意这面大 思是,人 。卑堵格 ”职堵外 顾他赏 全们他
“
诸 葛 亮 挥 泪 斩 马 谡
相如曰:
案 例 二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 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 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 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 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 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ⅱ 整பைடு நூலகம்由部分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能存在。
ⅲ 整体对部分起支配、统率、决定作用,协调各部 分向着统一的方向发展。 ⅳ 部分的变化也会影响到整体的变化。
•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候着眼于立足于整体 追求系统整体的最佳效应。
•防止和反对以局部利益来损害整体利益的 现象。 •重视和充分发挥局部的积极作用,注意各 个局部的特点和要求。
两 者 的 地 位 和 功 能 是 不 同 的 。 部分以何 种形式形 成整体
部分
有序的 合理的 (第三群人) 整体功能 大于 各部分功能之 和 无序的 欠佳的 (第一、二群人)
各部分原有的性能得 不到发挥,力量消弱, 甚至相互抵消
整体功能 与部分功 能的关系
整体功能 小于 各部分功能之和。
含 义 理 解
两个和尚抬水喝
一个和尚没人竞争 两个和尚需要竞争 三个和尚竞争激烈
所以随便喝 平分水喝 谁也喝不到
在一个 团队中 设定一个管理制度, 适当对队员进行约束, 进行轮班制, 到谁谁做,公平对待, 各自履行自己的责任,
竞争+合作
大家才能更好地活着
双赢
整体&部分
内在联系
ⅰ 相互依赖 ,互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马原作业读后感
马原作业读后感《马原作业》是一部关于中国革命历史的小说,作者是著名作家老舍。
这本书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历史背景而闻名,它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艰辛历程和革命者们的英勇斗争。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者们的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也让我对中国革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艰辛历程。
书中描述了革命者们在革命道路上所经历的艰难困苦,以及他们为了革命事业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面对着来自国内外的敌对势力和各种挑战,但他们始终坚定地相信自己的事业,不断地前行,直至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这种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革命者们充满了敬佩之情。
除了对革命者们的英勇斗争的描写,这本书还通过丰富的历史背景,展现了中国革命历史的全貌。
书中详细描述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以及他们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革命胜利的历程。
通过这些描写,我对中国革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对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对中国革命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
这本书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者们的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也让我对中国共产党充满了敬佩之情。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对中国革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对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者们的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也让我对中国共产党充满了敬佩之情。
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部关于中国革命历史的优秀作品,它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艰辛历程和革命者们的英勇斗争。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中国革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对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者们的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也让我对中国共产党充满了敬佩之情。
马原结合现实生活作文
马原结合现实生活
今天我想跟你们唠唠马原在咱们现实生活中的有趣表现。
前几天,我去参加了一个社区的志愿者活动。
那天阳光贼好,热得让人直冒汗。
活动现场那叫一个热闹,男女老少都有。
我正忙着给大家发活动资料呢,突然听到旁边一阵吵闹。
原来是两位大爷因为对活动流程的理解不同,争得面红耳赤。
“我说这得先登记,然后再分组!”大爷甲扯着嗓子喊。
“不对不对,你没搞清楚,得先分组,然后再登记!”大爷乙也不甘示弱。
这时候,一位年轻的志愿者妹子跑过去调解,她笑着说:“两位大爷,别着急,咱们按照马原的原理来分析分析。
这活动就好比是一个系统,每个环节都有它的作用和顺序,咱们得找到最合适的流程,才能让活动顺利进行不是?”
两位大爷听了,愣了一下,然后哈哈大笑起来。
大爷甲说:“小姑娘,你这话说得还挺有道理!”大爷乙也点点头:“行,那就听你的!”
这一幕让我深有感触。
马原里说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还真是这么回事儿。
就像这个活动,每个环节、每个人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小变动可能就会影响整个大局。
再比如说,我们准备活动物资的时候,一开始没有做好规划,结果有的东西多了,有的东西又少了。
这不就是没有把握好事物的发展规律嘛!后来大家一起商量,重新调整,才让活动顺利开展。
到了活动结束的时候,大家都累得不行,但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我突然觉得,马原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它不是那些高深莫测的理论,而是能实实在在指导我们生活的智慧。
所以啊,朋友们,别觉得马原离咱们的生活远得很,只要咱们留心观察,到处都能看到它的影子呢!。
马原习题(后半部分)讲解
马原习题(后半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2.江泽民说:“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
”江泽民所说的“远大理想”是指A.共产主义远大理想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D.个人对将来职业的向往与追求3.“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A.时间性概念B.空间性概念C.历史性概念D.物质性概念4.下列属于自由王国社会状态的是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5.“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是A.《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B.《共产主义原理》中的一段话C.《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D.《资本论》中的一段话6.自由王国是指人们A.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B.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C.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D.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7.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D.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8.两极终结的标志是A.东欧剧变B.苏联解体C.第三世界的崛起D.中国的强大9.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A.马歇尔计划B.杜鲁门主义C.两大阵营的形成D.丘吉尔的铁幕演说10.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核心内容是A.党的路线和组织原则问题B.党的战略和策略问题C.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D.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问题11.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B.19 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12.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A.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B.生产关系为标准C.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D.以阶级斗争为标准13.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A.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C.天才人物的出现D.地理环境和人口条件14.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阶级斗争B.社会革命C.科学技术D.社会基本矛盾15.群众创造历史的制约条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A.社会生产方式B.领导人的水平C.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D.国际环境16.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突出地表现为A.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B.对社会存在的巨大反作用C.与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D.社会意识形式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17.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准是A.是否承认阶级斗争B.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C.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D.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8.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A.劳动发展史B.阶级斗争史C.思想发展史D.国家发展史19.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A.具体性B.客观性C.终极性D.全面性20.“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马原课后练习题及答案下载======1.doc
1、蚂蚁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但我们能证明蚂蚁看见而我们看不见的东西, 且这种证明只能以人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这说明人眼的特殊构造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
据此说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答:任何动物只能依靠本能去接触外部世界,而人类却可以通过实践了解并根据自身的需要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从人类的本能来看,眼睛所能看到的东西虽然有限,甚至连蚂蚁也不如;但人类可以在改造世界的科学活动中,创造出世界上本来并不存在的太空探测仪、高能加速器、显微镜等科学仪器,大大地拓展人类的视野,看到人的视力所看不到的极远或极其微小的东西。
恩格斯从这件事中,阐述了两个问题:第一,蚂蚁的眼睛确实与人的眼睛构造不同,它或许能够看见化学光线,这是蚂蚁所具有的本能。
在这一点上,人的眼睛确实不如蚂蚁。
第二,恩格斯强调说,这并不是人进行认识的绝对界限。
人能够证明蚂蚁看得见我们所看不见的东西,而且这种证明只是以我们的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
这是因为,人不仅有感性认识能力,而且有理性认识能力。
人能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理性思维对所获得的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比、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也就是说,人具有辨证思维的能力,通过辨证思维,人不仅能够认识事物的表象而且能够对事物的本质进行认识。
这种自觉的能动性是人所特有的。
而动物的活动只是一种本能的活动。
所以,恩格斯说,我们应当致力于对人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定的研究,应当从我们的思维究竟能探索到什么东西,以及每天还在探索的东西中,来认识我们的思维究竟能探索到什么东西,而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到一些难以证明的所谓动物的认识能力上去。
总之,通过这个事例,恩格斯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即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问题,告诉我们应当科学地看待人的认识能力。
证明了人眼的特殊构造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其主要来源不是人类的自然本能,而是人类的实践。
2、互联网既可用来传播先进文化与观念,也可用来散布文化垃圾。
马原主观题
马原主观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案: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有哪些?答案: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这些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使命,也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象。
3、结合当代世界所面临的课题和当代青年所肩负的使命,谈谈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指导意义。
答案:(一)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1.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观察当代世界的宏大视野;2.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透视时代风云的锐利目光;3.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展望未来世界的长远眼光和战略定力。
(二)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1.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旗帜;2.马克思主义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3.马克思主义是引领当代中国实践的行动指南。
(三)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人类的未来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引。
(结合自身)4、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答案:大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要有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2.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第四,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结合自身)5、什么是物质?答案: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6、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答案: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具有创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作业:
1.第六页采薇最后一段写成七言八的诗;
2.第十五页,思考与联系第三题;
3.第48页,第三题借物言志写一篇400到500字的短文体裁不限内容不限考试时与World文档一起交第十六周考试
马原作业:用历史唯物史观的观点谈谈对艺术作品或文学作品的感受及评价作品。
统一湖工格子信纸1500字最晚第十四周星期天交给我
昔日出征路漫漫,依依杨柳无尽头。
如今终得归故里,却是漫天雨雪愁。
蜿蜒泥泞难行路,军中壮士皆垂首。
安知我心满伤悲,满腔哀痛谁体会?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须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托物言志:
我最喜欢的花,是玫瑰。
玫瑰,它不温柔,但它惊艳。
它不恬静,但它高贵。
可能大部分人想到赞扬,一定是会赞扬梅花的凌寒独放,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或是牡丹的大富大贵。
但我认为,我最值得赞扬的还是玫瑰。
玫瑰生来带刺,不易采摘。
但最为我所爱的也是这一点。
试想,如果它为了被人抚摸被人怜爱而收起了她的芒刺,那与其他花朵还有什么不同?可能那样它会显得温柔恬静,是另一种美,但没了刺的花朵,绽放于世人眼前的时间真的还会长吗?并不会,反而只能任人采摘,迅速枯萎。
玫瑰有它的刺,也有它的思想。
人也应该一样。
如果一个人,为了融入大众,收起了自己独一无二的天赋,那他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他与旁人一样,庸庸碌碌的生活,原本拥有好的点子,却因没了坚持和主见,逐渐放弃,逐渐渺小,直至死亡。
这样的人生还有意义吗?为什么就不能像玫瑰一样,拥有自己的锋芒,独一无二,与众不同。
既美,
又不会被采摘。
它的美,便得以永恒的绽放。
即使枯萎,也枯萎的毫无遗憾。
至少,它为自己捍卫过,为自己的美丽努力过。
人的主见和坚持就像玫瑰的刺,只有努力捍卫才会活得精彩。
许多名人正是因为如带刺玫瑰般活着,才会拥有像今天一样的成就,为世人所知晓。
我爱玫瑰,红的惊艳,白的高贵,亦或者黑的珍奇。
并且我也希望,像带刺玫瑰一般的活着。
马原作业:用历史唯物史观的观点谈谈对艺术作品或文学作品的感受及评价作品
唯物史观的底蕴是历史观,是与唯心主义相对立的唯物主义的历史理念。
按其本意来说,唯物史观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哲学,它只是遵循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观察和理解历史的结果。
恩格斯说:“这种历史观结束了历史领域内的哲学,正如辩证的自然观使一切自然哲学都成为不必要的和不可能的一样。
”唯物史观不是哲学思辨,它应当归结为“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科学”。
正是在这个意
义上,列宁称唯物史观为唯一“科学的历史观”,也称它为“科学的社会学”。
所以唯物史观与作为意识形态的哲学不同,它指向经验事实,“按照事物的真实面目来理解事物”。
中世纪末期,随着奥斯曼对东罗马帝国的不断侵略,东罗马人民在逃难的同时,将大量的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典籍和艺术珍品带到了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
新兴的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来宣传人文精神。
产生的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
本质
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
文化的运动。
“文艺复兴”是古希腊之后人类从未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
在这一变革中,出现了不少伟大的人物,最有代表性的“三杰”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他们的出现,集中体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的高度成就及其重要特征。
《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所创作,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
画面中的人物,以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画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
意大利文艺复兴样式主义时期的《最后的晚餐》,人物刻画多元化。
《最后的晚餐》中,人物表现出不同的性格:中央的基督面色正定;而身旁侧卧的约翰用手抱头显得十分得痛苦;右侧的六人组成一组,似乎在思考与交谈。
在丁托列托的几幅《最后的晚餐》中,每个人的脸上都呈现出怪异的神态。
显然,人物神态刻画已不是丁托列托关注的焦点,它通过这种怪异神态的刻画,营造与整体效果一致的诡异气氛。
通过比较《最后的晚餐》中的人物刻画,可以得出:从文艺复兴前期受拜占庭风格影响,渐渐的人物刻画变得自然,到盛期以及样式主义时期,人物刻画已经十分成熟。
以上通过空间表达、人物位置与气氛营造、
人物刻画三个方面的比较,分析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创作的《最后的晚餐》,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绘画风格的发展与成就。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后的晚餐》的发展过程,与文艺复兴的绘画发展进程基本吻合。
前期受中世纪绘画风格影响;早期绘画风格开始成熟,人物刻画、空间表达等方面都开始成熟;盛期出现达芬奇这样的大师,绘画成就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样式主义时期强调多元化与不稳定感,是盛期文艺复兴绘画风格的延续与改造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不仅标志着达·芬奇艺术成就的最高峰,也标志着文艺复兴艺术创造的成熟与伟大。
这件作品达到了素描表现的正确性和对事物观察的精确性,使人能真切感受到面对现实世界的一角,在构图处理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人物形象的组合构成了美丽的图案,画面有着一种轻松自然的平衡与和谐。
[5]更为重要的是,他创造性地使圣餐题材的创作向历史源流的文化本义回归,从而赋予了作品以创造的活力和历史的意义。
‘
一、物质基础:中世纪的欧洲,贸易中心集中在地中海沿岸,意大利最早产生资本主义的萌芽,资产阶级希望冲破教会神学的束缚。
二、文化基础:大量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典籍从东罗马帝国传到了意大利。
三、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的壮大。
四、人才优势:14-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才济济,汇集一处。
五、地理位置:意大利处于丝绸之路的重要路段,较早接受了东方文化(造纸术,印刷术)。
中世纪的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在生产力的发展等多种条件的促生下,于欧洲的意大利首先出现。
资本主义的萌芽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商品经济是通过市场来运转的,而市场上择优选购、讨价还价、成交签约,都是斟酌思量之后的自愿行为,这就是自由的体现,当然要想有这些“自由”还要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自由,而所有这些自由的共同前提就是人的自由。
此时意大利呼唤人的自由,陈腐的欧洲需要一场新的提倡人的自由的思想运动。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也为这场思想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可能。
城市经济的繁荣,使事业成功财富巨大的富商、作坊主和银行家等更加相信个人的价值和力量,更加充满创新进取、冒险求胜的精神,多才多艺、高雅博学之士受到人们的普遍尊重。
这为文艺复兴的发生提供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和适宜的社会环境,以及人才。
六、导火索:黑死病在欧洲流行。
七、直接原因:教会严格控制人们思想,激起资产阶级与平民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