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https://img.taocdn.com/s3/m/743e460c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2f.png)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1.了解什么是摩擦起电;2.能够使用简单实验验证摩擦起电现象;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物品:塑料棒、毛巾、纸片等;2.教师准备课件、图片或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3.学生准备笔记本和铅笔。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与学生互动,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如:•你们有没有看到过摩擦起电的现象?•你们知道什么是摩擦起电吗?•有哪些材料会发生摩擦起电的现象?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对于摩擦起电的认知程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教学内容。
第二步: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图片或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向学生讲解摩擦起电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是摩擦起电?2.为什么物体会发生摩擦起电的现象?3.有哪些常见的摩擦起电现象?教师通过提问和讲解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渐理解摩擦起电现象的原理和实验验证方法。
第三步:实验操作(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步骤如下:1.学生分组,每个组准备一根塑料棒和一块毛巾;2.学生用塑料棒轻轻地摩擦毛巾;3.学生用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一块纸片,观察纸片的变化。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发生了什么现象?•是哪个材料起到了摩擦起电的作用?第四步:实验展示与总结(10分钟)教师邀请学生上台展示实验结果,并让学生自主发言,讲解自己的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总结摩擦起电的特点和注意事项,并进一步扩展相关的知识,比如静电的形成和防止静电的方法等。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但是,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1.实验过程较简单,没有涉及更多的实验内容;2.学生参与度不高,部分学生对实验现象缺乏兴趣。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增加更多的实验操作环节,同时通过一些趣味性的实验设计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小班《摩擦起电》科学教案
![小班《摩擦起电》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58584a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1a.png)
小班《摩擦起电》科学教案小班《摩擦起电》科学教案(8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摩擦起电》科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摩擦起电》科学教案1活动意图:让幼儿感知摩擦起电现象,了解什么叫摩擦起电,通过“观察——探究原因——猜想——验证——新的发现——记录——分享与表达”过程进行,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让他们在科学探究中获得快乐与成长。
活动目标:1.感知摩擦起电现象,知道什么叫摩擦起电。
2.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1、已初步感知摩擦起电。
2、每人一把塑料尺子,碎纸屑,大块厚卡纸,泡沫渣,毛线头,细羽绒,小石子,水彩笔,铅笔等。
活动过程:一、搬运小纸屑小纸片怎么被吸起来的?二、尝试与讨论1.塑料尺在毛衣上反复摩擦几次,然后接近小纸屑。
2.有什么新发现?尺子摩擦后为什么会收起小纸屑?3.幼儿操作。
用吹鼓的气球表面、塑料袋表面、塑料笔或塑料梳子等。
活动结束:生活中什么时候感到有静电?活动延伸:1.观察静电,如睡觉前,脱毛衣,看看能否听见“噼啪”的声音,能否看见“火星”。
2.了解如何消除静电,如用水或钥匙。
活动反思:活动让孩子识别摩擦产生静电的材料,体验猜想和验证科学探究过程,从而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活动采用幼儿身边常见的现象,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注重幼儿发现交流和分享,活动符合“科学启智”研究理念和精神。
基本完成预定目标。
小班《摩擦起电》科学教案2活动意图:小班幼儿平时生活中的经验积累很少,对小草的熟悉度也是知之甚少,大自然中小草那新绿、嫩绿、鲜绿、翠绿,的各种开展此次活动。
绿色,温柔着幼儿的视线。
运用各种感官仔细观察草的特征。
幼儿园小班科学《摩擦起电》优秀教案及活动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摩擦起电》优秀教案及活动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455e10f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ef.png)
幼儿园小班科学《摩擦起电》优秀教案及活动反思一、教学内容《摩擦起电》二、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静电,了解摩擦电现象。
2. 发现并感受摩擦运动带来的光、热、声、电、动等现象。
3. 掌握常用摩擦电材料和常见的静电现象及其解决方法。
4. 培养幼儿的观察、思维、实践能力,积累物理学词汇。
三、教学重难点1. 摩擦电现象及应用。
2. 了解静电的产生机理。
四、教学方法1. 情景启发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活动,让幼儿亲身感受摩擦电现象,学习知识。
2. 教学游戏法将学习过程转化成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培养兴趣,增强记忆。
五、教学活动安排1. 导入活动(5分钟)老师介绍课程主题,并通过图片等引导幼儿了解摩擦电现象。
2. 学习活动(20分钟)老师展示不同材质的物体,通过感官观察和实践操作,让幼儿发现摩擦电现象。
比如:用毛巾摩擦橡皮擦,再用橡皮擦挤降落伞;用羊毛布摩擦塑料吸铁石,再用吸铁石挤砰!玩玩具车等。
3. 游戏活动(15分钟)老师组织游戏,让幼儿模拟不同的日常场景,了解静电现象的表现形式和解决办法。
比如:站在羽绒衣上却不能流露所想要的,该怎么办?触摸静电,直流电和另一端连接调低的电子琴。
4. 讲解活动(10分钟)老师给幼儿普及学科知识,讲解摩擦电现象的原理和应用,以及静电的产生和解决方法。
比如:处理吸铁石静电,正确处理身体带来的静电等。
5. 结束活动(5分钟)老师总结本节课内容,收集幼儿感受和体会。
并给幼儿家长贴有关知识的宣传画。
六、反思1. 教学优点:(1)教学主题紧密联系生活实践,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
(2)运用多种活动方法,让幼儿在操作、游戏中学习。
(3)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幼儿的学习情感,培养探求、发现、思考、实践的能力。
2. 教学不足:(1)教学内容要能够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要。
(2)活动时间安排需要统筹,以免过于拖延学习进度。
(3)需要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幼儿学习更加有趣而且更有效率。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活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https://img.taocdn.com/s3/m/1ad3a64a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43.png)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教学主题】摩擦起电【教学目标】1.学习摩擦起电的基本概念;2.掌握摩擦起电实验步骤;3.了解实际应用中的摩擦起电现象。
【教学重点】1.学习摩擦起电的基本概念;2.掌握摩擦起电实验步骤。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摩擦起电的本质;2.掌握摩擦起电实验步骤的正确方法。
【教学流程】1.导入新知:师生一起观察天气的变化,引出静电的概念。
提问:大家知道电是什么吗?静电是什么?2.呈现现象:让学生进行摩擦起电实验。
将金属蜡烛底座置于草稿纸上,将塑胶棒或橡皮棒擦过头发或毛衣,用橡皮棒或塑胶棒的一端轻轻触碰到蜡烛底座,可以看到塑胶棒或橡皮棒与蜡烛底座之间会发生排斥。
再用另外一块草稿纸或其他物品试验,观察结果是否相同。
3.概念讲解:通过实验现象,引入静电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摩擦起电的本质,并介绍电的基本概念。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际应用场景,讨论其中涉及到的摩擦起电现象。
5.展示成果:各小组展示讨论结果,并由老师进行点评。
6.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课下进行反复摩擦起电实验,加深对观察结果和实验过程的理解。
【教学反思】在实际教学中,我将摩擦起电的实验作为教学的起点。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对静电有了直观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入电的基本概念。
同时,在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将学习内容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促使学生以更加活跃的态度参与到探究中。
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是如何让学生理解摩擦起电的本质。
通过实验现象的呈现,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类似“斥力”的现象,但学生可能无法直接理解原因。
因此,我们需要引入一些抽象的概念,如电荷、电子等,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更多地借助互动方式和实践体验,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同时,也应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有循序渐进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的科学探究与创新能力的开发。
幼儿园小班科学《摩擦起电》优秀教案及活动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摩擦起电》优秀教案及活动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84d789d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54.png)
幼儿园小班科学《摩擦起电》优秀教案及活动反思一、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摩擦的基本特征和现象,了解摩擦起电的实验方法及现象;2.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和观察能力,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提高实验操作技能;3.认识铜和塑料条的材质和颜色不同,而且摩擦起电的状况不同,促进感官认识和认知发展。
2.教学过程2.1 热身老师播放有关摩擦起电的视频,让孩子们对摩擦起电有最基本的了解。
2.2 复习老师让孩子们从小动物身上找出有毛、有绒、有刺等不同的材质,通过让孩子们手触,提问孩子们它们的不同,培养孩子们的感官知觉。
2.3 实验1.老师将铜条和塑料条分别放在黑板上,用拉刀分别潜摩共观察:铜条潜摩过程中无明显变化,再次拉时有些困难;塑料条潜摩后被激起小火花,再次拉时没有困难,问:为什么铜条在潜摩过程中不会产生积累电荷呢?2.老师再分别用手心摩擦铜条和塑料条,然后让孩子们试着将不同材质的物品放在一起摩擦利用身上积累的电荷静电现象,观察它们在摩擦时的变化,了解摩擦起电的基本实验现象。
2.4 结束老师带领孩子们进行总结,让孩子们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摩擦起电?2.摩擦起电的基本方法是什么?3.不同材质的物品摩擦后会产生哪些现象?二、活动反思1. 教学收获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对摩擦起电的现象更加直观地感知理解,掌握了摩擦起电的基本方法和实验现象,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的兴趣,为幼儿探究实验提供了实际经验基础。
2. 不足之处及改进方案在活动过程中,一些孩子对于实验的操作不易掌握,如何引导孩子们认真操作和观察实验需要进一步加强。
同时,在活动的设计上,应当考虑到针对幼儿的实验材料的安全性,比如,在实验过程中,应该让孩子们观察不同材质的物品在不同的状态下的区别,并不显示地参与操作,避免产生不安全因素。
在设计实验时,还可以让孩子们使用多个感官来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以更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摩擦起电的基本概念和实验现象。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30d35d1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54.png)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含反思摩擦起电的探索一、引言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中,我们常常通过实践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摩擦起电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易于引起幼儿兴趣的实验课题。
通过实验,幼儿可以亲身体验并探索摩擦起电的原理,从而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和原理。
2. 培养观察力和实验探索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过程1. 激发兴趣利用幼儿喜爱的卡通角色或玩具,引入摩擦起电的话题。
例如,可以让幼儿观察并描述他们身上的皮肤摩擦玩具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通过与幼儿互动,激发他们对摩擦起电的兴趣。
2. 实践探索a. 准备素材:- 一块小塑料膜- 毛巾或布料- 干燥并无油脂的头发- 小纸片b. 实施步骤:- 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这些材料,并讨论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 随后,提出问题:“当我们用手摩擦这些材料时,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变化?”- 让幼儿一起组织小实验,观察摩擦后是否会产生电荷,以及电荷的性质。
- 每个小组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比较观察结果。
3. 结果分享组织幼儿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并引导他们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
通过对不同实验结果的对比,让幼儿分析什么样的材料会产生更明显的电荷。
4. 反思让幼儿思考和回答以下问题:- 你觉得为什么有些材料会起电?- 你们的实验结果是否和预期一样?- 你在这个实验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否有解决办法?五、延伸活动1. 创意手工活动:让幼儿在一些塑料小玩具上附着电荷,然后观察玩具之间是否会发生互相吸附的现象。
2. 拓展讨论:引导幼儿思考,摩擦起电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例如,打印机、吹风机等设备都利用了摩擦起电的原理。
六、教学反思本次课程的实践探索环节较为成功,幼儿们对实验充满了兴趣,并积极参与。
他们通过亲身实践,观察到不同材料摩擦后产生的电荷现象,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然而,在引导幼儿反思环节,部分幼儿对问题的回答较为简单,没有深入思考。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https://img.taocdn.com/s3/m/976e7e13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87.png)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物体摩擦起电的概念;2.能够观察、发现和描述摩擦起电的现象;3.能够初步探究摩擦起电的规律。
二、教学准备1.“小松鼠动手玩”教具盒子;2.磨擦棒、羊毛球、塑料球等实验材料;3.计时器、小黑板等教学用具。
三、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一个有趣的实验:将一根塑料棒摩擦在头发上,你发现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学生可以试着摩擦一下自己的头发,看看是否有静电现象发生。
2. 知识讲解(10分钟)老师带领学生学习关于摩擦起电的概念,创设多种场景,比如橡胶拖鞋与地面摩擦、玻璃棒摩擦丝绸等等,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摩擦起电。
3. 实验探究(30分钟)1.老师向学生展示磨擦棒和羊毛球,问学生谁知道如何产生静电?引导学生摩擦两种材料,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2.老师给每个学生发一枚塑料球,让学生先握住塑料球,然后用磨擦棒在球的表面擦一下,再将磨擦棒拿开,球上出现了什么?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3.老师将羊毛球和磨擦棒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观察发现。
4.老师让学生自己动手,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摩擦,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 规律探究(15分钟)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用磨擦棒和不同材质的物体进行摩擦,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不同材料摩擦所产生的静电现象,并尝试找出其中的规律。
5.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回顾实验结果和规律,帮助学生巩固对“摩擦起电”的概念和知识。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的教学,学生们初步掌握了摩擦起电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能够观察、发现和描述摩擦起电的现象,并初步探究了摩擦起电的规律。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课堂时间安排紧张,需要更好地平衡时间和内容;实验中需要老师更好地引导和指导学生,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好地调整课堂教学活动,并注重实验的实践性和科学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究和理解科学知识。
摩擦起电教案8篇
![摩擦起电教案8篇](https://img.taocdn.com/s3/m/5c8e00e4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46.png)
摩擦起电教案摩擦起电教案8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摩擦起电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摩擦起电教案篇1活动目标:1、初步感知吸管摩擦起电后可以吸附纸片。
2、体验吸管摩擦起电现象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35根吸管,两只气球、红黄蓝三色鱼数条,红黄蓝框三个活动过程:一、变魔术(出示吸管,碎纸片)1、教师示范:我有一支神奇的魔术棒,可以变魔术。
念咒语:磨一磨,擦一擦,1234567,变!(吸起碎纸片)提问:刚刚老师是怎样来变魔术的啊?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动作)2、多部位摩擦:你们猜猜,在衣服上磨磨会吸住碎纸片吗?那裤子上呢?(先幼儿猜想,后教师实践)3、幼儿操作:大家想不想试一试啊?那我们一起来做魔术师,一起变变变。
(教师巡回指导,一边念咒语多次操作)4、交流经验:请成功的小朋友来讲讲经验,你是怎么做的,用哪些部位?二、帮猫妈妈钓鱼1、引入情境:猫妈妈刚刚打电话给我,她听说我们小朋友会变魔术,很好奇。
猫妈妈有一个鱼塘,鱼塘里有红蓝黄三种颜色的小鱼,她想请小朋友们帮她来钓鱼,红色的小鱼放在红色的鱼框里,蓝色的小鱼放在蓝色的鱼框里,那黄色的呢?那我们要用什么好办法来帮猫妈妈钓鱼呢?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3、帮猫妈妈把鱼送回去后,进行经验交流:你钓了多少条小鱼?有没有放对位置?三、结束环节1、用气球摩擦头部,猜猜气球会不会黏住头发?2、两个气球同时摩擦头部,看看两个气球会发生什么现象?我们回家后可以自己去体验一下。
摩擦起电教案篇2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感知摩擦起电的现象,初步了解什么叫摩擦起电。
2、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案《摩擦起电》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案《摩擦起电》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20df659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6f.png)
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案《摩擦起电》含反思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案《摩擦起电》含反思(共含9篇),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篇1: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案《摩擦起电》含反思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案《摩擦起电》含反思【活动目标】1、对探索自然事物感兴趣。
2、能大胆地进行操作实验,与同伴进行合作。
3、感知塑料小棒摩擦后可以吸取纸屑。
4、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5、了解生病给身体带来的不适,学会预防生病的方法。
【活动准备】1、塑料小棒或塑料笔杆(彩色笔)、小木棍、梳子、尺子、碎纸屑。
2、记录单。
【活动过程】一、“猜一猜,想一想”,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出示装满纸屑的篮子,请幼儿思考。
师:如果不用手直接拿纸片,用什么办法可以取出篮子里的小纸片。
2、教师提供彩色笔,继续让幼儿探索取出纸屑的方法。
二、教师示范“摩擦起电”实验,让幼儿尝试实验。
1、教师实验,幼儿认真观察结果。
2、让幼儿实验,尝试用彩色笔取出小纸屑。
3、教师根据幼儿实验进行提问,并进行小结。
小结:水彩笔在头上擦一擦就可以把小纸片吸起来了,是因为水彩笔与头发摩擦以后产生了静电,这种现象就叫摩擦起电。
4、让幼儿将没有在头上或者在其他处(衣服上)擦一擦的彩笔进行试验,然后与老师做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
看会不会有新的发现?三、尝试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摩擦起电”。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以及记录单。
2、共同检验不同材料的实验结果。
四、讨论:1、为什么有的材料能成功实验?(塑料)2、试一试彩笔最大能吸起多大的纸片?为什么?【活动延伸】这些塑料的材料除了与头发摩擦产生静电,还可以在哪里摩擦后也能产生静电,请小朋友去试一试。
活动反思:活动让孩子识别摩擦产生静电的材料,体验猜想和验证科学探究过程,从而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活动采用幼儿身边常见的现象,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注重幼儿发现交流和分享,活动符合“科学启智”研究理念和精神。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https://img.taocdn.com/s3/m/dfdd48ef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3b.png)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实验和探究,了解物体在运动中会产生静电;2.培养幼儿动手、观察的能力;3.在游戏中促进幼儿语言、思维和交往能力的发展。
教学内容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所需材料:皮球、皮毛球、抹布、玻璃棒、塑料棒等;2.准备PPT或图片进行讲解;3.课堂布置:建议开教室门窗保持通风,注意防静电干扰。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游戏教学法、讲解演示法。
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使用PPT或图片示范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让幼儿一起观察,询问“这两个物体有什么不同?”引出新知。
2. 实验探究1.安排幼儿分组,每组通过实验探究静电现象;2.实验要求:先把手洗净,取两个球进行比较,让一个球先擦一下衣服或抹布,再与另一个球接触,观察是否相互吸引。
3.学生应该注意观察球与球的关系,尝试找到规律,并记录实验结果,写下自己的想法。
3. 深化理解教师会针对实验结果进行讲解,详细讲解摩擦起电的原理和静电产生的机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认知。
4. 游戏教学在游戏教学环节中,通过颜色配对、手拉手过电弧、抓小球等游戏方式,巩固幼儿对“摩擦起电”的理解。
同时,游戏环节可以锻炼幼儿的思维、语言和交往能力。
5. 总结在游戏结束后,教师会就本次教学内容进行总结。
与幼儿一起回顾所学内容,再次确认每个幼儿对“摩擦起电”的理解。
教学反馈1.收集幼儿的实验记录和总结报告,对观察、记录和思考能力进行评估;2.收集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表现,评估语言、思维和交往能力。
教学小结本课程通过实验探究法和游戏教学法,让幼儿探究“摩擦起电”的现象,促进幼儿动手、观察、思考和交往的能力发展。
本次教学将《摩擦起电》易懂、接地气的教学方法,将传统的“枯燥”科学知识变得更加有趣,深受幼儿喜爱。
幼儿园摩擦起电教案分享与总结
![幼儿园摩擦起电教案分享与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c102082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ee.png)
幼儿园是孩子们最初接触学习的地方,幼儿园的教育任务是启发孩子们的兴趣,引导他们逐步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为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文将分享幼儿园摩擦起电的教案,以及在教学中的总结感悟。
一、摩擦起电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摩擦起电。
(2)掌握物体摩擦时受到摩擦力的情况。
(3)掌握摩擦时物体可以带电的原理。
(4)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探究精神的能力。
2.教学内容(1)让幼儿使用毛巾摩擦电玩球,观察球变得有粘性的情况;(2)再让幼儿使用木棒摩擦玻璃棒,发现玻璃棒带电的现象;(3)通过实验和解释,让幼儿理解摩擦起电的原理。
3.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引导幼儿们回忆并分享自己喜欢的玩具,鼓励他们尝试摆弄其中一些玩具,让幼儿们发现摩擦带电的现象,并引导幼儿们思考摩擦带电的原理。
(2)实验操作:教师在课堂上现场演示和让幼儿操作实验,让幼儿们可以直接感受到摩擦带电的现象,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3)知识讲解:通过实验现象,让幼儿们理解摩擦起电的原理和物质可以带电的概念,并且通过举例说明这种现象的广泛应用,让幼儿们进一步认识到科学知识。
(4)练习巩固:教师设计一系列的练习题,提高幼儿们巩固和掌握摩擦带电的知识,激发幼儿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4.教学评价(1)知识掌握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幼儿的口头回答或者书面测试来评估幼儿的知识掌握情况。
(2)实验操作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幼儿的实验操作情况,来评估幼儿的实验操作能力。
(3)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教师可以观察幼儿在探究知识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和表现,以及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学习态度等方面来评价。
二、教学总结通过这次摩擦起电的教案设计与实施,我深刻认识到幼儿从小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通过实验操作和知识讲解的方式,我让孩子们在探究科学的过程中获得了自信和兴趣,培养了他们的探究能力和思维方式,并且也促进了他们的自我认知和个性发展。
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幼儿的认知和阅读能力比较有限,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解释。
2021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
![2021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https://img.taocdn.com/s3/m/82c7b4c490c69ec3d4bb753e.png)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
让幼儿感知摩擦起电现象,了解什么叫摩擦起电,通过“观察——探究原因——猜想——验证——新的发现——记录——分享与表达”过程进行,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让他们在科学探究中获得快乐与成长。
1.感知摩擦起电现象,知道什么叫摩擦起电。
2.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1、已初步感知摩擦起电。
2、每人一把塑料尺子,碎纸屑,大块厚卡纸,泡沫渣,毛线头,细羽绒,小石子,水彩笔,铅笔等。
一、搬运小纸屑
小纸片怎么被吸起来的?
二、尝试与讨论
1.塑料尺在毛衣上反复摩擦几次,然后接近小纸屑。
2.有什么新发现?尺子摩擦后为什么会收起小纸屑?
3.幼儿操作。
(本文.:.教案网)用吹鼓的气球表面、塑料袋表面、塑料笔或塑料梳子等。
活动结束:
生活中什么时候感到有静电?
1.观察静电,如睡觉前,脱毛衣,看看能否听见“噼啪”的声音,能否看见“火星”。
2.了解如何消除静电,如用水或钥匙。
活动让孩子识别摩擦产生静电的材料,体验猜想和验证科学探究过程,从而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活动采用幼儿身边常见的现象,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注重幼儿发现交流和分享,活动符合“科学启智”研究理念和精神。
基本完成预定目标。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幼儿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5篇
![幼儿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122b176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e8.png)
【导语】⽤摩擦的⽅法使两个不同的物体带电的现象,叫摩擦起电(或两种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后,⼀种物体带正电,另⼀种物体带负电的现象)。
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物体的性质,这就是摩擦起电的现象。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幼⼉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 活动⽬标 1、知识:通过感知摩擦起电的现象,初步了解摩擦起电。
2、技能:通过探索摩擦起电的现象,初步使⽤记录的⽅法。
3、情感:对摩擦起电的现象有探究的兴趣,能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到快乐。
重点难点活动重点:通过探究探究,发现摩擦起电的现象。
活动难点:知道速度越快,能吸起来的⼩纸屑就越多。
经验准备: 1、能⼒:幼⼉知道⽤完材料后要收好。
2、认知:幼⼉已经认识尺⼦、吸管、⼩⽊棒、勺⼦。
物质准备: 1、教具准备:⼀把尺⼦、⼀根吸管、⼀根⼩⽊棒、⼀个勺⼦、⼀盒纸屑、⼀个操作盘、三块画板、PPT。
2、学具准备:三盒不同材质的纸屑,四个空盒⼦、三⼗个操作盘、三⼗把尺⼦、便利贴。
3、场地准备:⼩⼀班活动室。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1、师:⼩朋友们⼤家早上好!我是你们的⽯⽼师,今天我们班来了很多客⼈⽼师,⼩朋友们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2、师:我们班的⼩朋友真有礼貌! 3、师:今天除了客⼈⽼师来到了我们班,还有⼀位客⼈也来了,⼩朋友们看⼀看他是谁。
(出⽰装有纸屑的盘⼦。
) ⼆、基本部分。
1、幼⼉⾃由探索,把⼩纸屑放回盒⼦⾥。
(1)师:纸屑宝宝迷路了,想要我们班的⼩朋友帮他回到绿⾊的房⼦⾥,⼩朋友你们愿意帮助他吗? (2)师:我们班的⼩朋友可真热⼼!在帮助纸屑宝宝的时候⼩朋友们也要注意,不要把纸屑宝宝落在地上。
现在请⼩朋友们到桌⼦旁⽤⼩尺⼦帮助纸屑宝宝回到他绿⾊的家⾥。
(3)幼⼉站在桌⼦旁⾃由的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幼⼉是⽤什么⽅法帮助纸屑宝宝搬家的。
(4)师:刚刚我发现,有很多⼩朋友都想出了帮助纸屑宝宝搬家的⽅法。
现在有哪位⼩朋友想给⼤家分享⼀下你的⽅法? (5)教师提问两到三个⼩朋友。
幼儿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
![幼儿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f952bf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e9.png)
幼儿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孩子们能够:1.了解摩擦可以产生电荷;2.明确静电的概念;3.探究摩擦起电的规律并实验验证;4.培养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摩擦起电;2.静电的概念;3.摩擦起电实验及验证。
三、教学过程1. 活动一:引入教师给孩子们展示两个带电物体,进行讨论。
让孩子们猜测这两个物体是如何带电的。
2. 活动二:讲解和探究1.老师向孩子们讲解摩擦起电的原理和概念,并介绍静电的概念;2.老师向孩子们询问哪些物品可以通过摩擦起电,带领孩子们探究摩擦起电的规律。
同时,老师向孩子们展示几个用来实验的物品:毛巾、塑料薄膜、羊毛等;3.带领孩子们逐步探索摩擦起电的实验过程,实际操作时老师可以向孩子们提出摩擦的问题并引导孩子们积极思考;4.引导孩子们通过实验验证摩擦起电的规律及变化。
3. 活动三:总结和归纳1.回顾摩擦起电实验的结果,孩子们分享实验过程中发现的规律;2.教师带领孩子们认识摩擦起电的应用:如灯泡、雷电等。
四、教学效果评估1.孩子们能够准确理解摩擦起电的概念及原理;2.孩子们通过实验实际操作,巩固对摩擦起电的认识及理解;3.孩子们能够简单归纳摩擦起电的规律,并了解摩擦起电的应用。
五、教学延伸1.孩子们可通过观察和记录体验生活中的摩擦现象,认识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孩子们可进一步探究静电的性质,如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等。
六、教学安排本节课预计用时为 40分钟。
1.活动一:引入(5分钟);2.活动二:讲解和探究(30分钟);3.活动三:总结和归纳(5分钟)。
七、教学资源教师准备:•摩擦起电实验用品:毛巾、塑料薄膜、羊毛等;•用电器材:灯泡、电池等。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以“摩擦起电”为主题,引导孩子们通过实验探究科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孩子们了解了摩擦起电的规律及其应用,提高了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实验操作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引导孩子们探究摩擦起电的过程中,老师需要耐心引导和解释,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幼儿园摩擦起电教案
![幼儿园摩擦起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71ec1f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e8.png)
幼儿园摩擦起电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摩擦起电的基本概念,认识到不同物质之间摩擦会产生静电。
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幼儿合作和分享的精神。
二、教学准备物质准备:气球、小纸屑、塑料尺、绒布、梳子、塑料吸管、毛织物等。
环境准备:确保教室内环境安全,实验材料放置在幼儿容易取得的地方。
知识准备:教师需提前了解摩擦起电的原理,准备相关的科学知识介绍。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小故事或者展示一个有趣的视频,引起幼儿对摩擦起电现象的兴趣。
提问幼儿是否见过或经历过类似的现象,如衣服摩擦后吸附纸屑等,引导幼儿进行初步的思考和讨论。
观察实验教师演示用绒布摩擦塑料尺,然后靠近小纸屑,观察塑料尺是否能够吸附纸屑。
邀请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择不同的物品(如气球、梳子等)进行摩擦,并观察摩擦后的物品是否能吸附轻小物体。
教师巡回指导,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实验,并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原理讲解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验结果,简单介绍摩擦起电的原理,解释不同物质之间的摩擦如何产生静电。
通过图示或动画,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摩擦起电的过程。
拓展活动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摩擦起电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静电除尘、静电筛选等。
组织幼儿进行创意绘画或手工制作,利用摩擦起电的原理创作作品,如制作简易的静电电机等。
总结反馈让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和感受,教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
教师总结摩擦起电的知识点,强调科学探索的重要性,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探索科学现象。
四、教学评估过程评估:观察幼儿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评估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结果评估:通过幼儿的分享和作品展示,评估幼儿对摩擦起电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反馈评估:收集幼儿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活动的效果,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的依据。
五、教学反思教师需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
参考范本
【活动目标】
1、对探索自然事物感兴趣。
2、能大胆地进行操作实验,与同伴进行合作。
3、感知塑料小棒摩擦后可以吸取纸屑。
【活动准备】
1、塑料小棒或塑料笔杆(彩色笔)、小木棍、梳子、尺子、碎纸屑。
2、记录单。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想一想”,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出示装满纸屑的篮子,请幼儿思考。
师:如果不用手直接拿纸片,用什么办法可以取出篮子里的小纸片。
2、教师提供彩色笔,继续让幼儿探索取出纸屑的方法。
二、教师示范“摩擦起电”实验,让幼儿尝试实验。
1、教师实验,幼儿认真观察结果。
2、让幼儿实验,尝试用彩色笔取出小纸屑。
3、教师根据幼儿实验进行提问,()并进行小结。
小结:水彩笔在头上擦一擦就可以把小纸片吸起来了,是因为水彩笔与头发摩擦以后产生了静电,这种现象就叫摩擦起电。
4、让幼儿将没有在头上或者在其他处(衣服上)擦一擦的彩笔进行试验,然后与老师做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
看会不会有新的发
现?
三、尝试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摩擦起电”。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以及记录单。
2、共同检验不同材料的实验结果。
四、讨论:
1、为什么有的材料能成功实验?(塑料)
2、试一试彩笔最大能吸起多大的纸片?为什么?
【活动延伸】
这些塑料的材料除了与头发摩擦产生静电,还可以在哪里摩擦后也能产生静电,请小朋友去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