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核心考点之提分冲刺专题12种群与群落
广东云浮2018届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种群和群落(24张幻灯片)
随机取样,样本数量尽可能多
9
如何计数
50cm
蒲公英
50cm
其他植物
计数原则: 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 即只计数样方相邻两条边上的个体
11
标志重补法
②用标志重补法估算种群密度(一般步骤)
第 1次
第2次
②用标志重补法估算种群密度(一般步骤)
步骤:捕获 → 标记 → 放回→重补
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 保持稳定
种群密度变化趋势具有 重要意义。
18 柱状?
下列属于四个种群,预测其种群密度将增大的是(双选)
增 长 率
时间
A
B
C
D
19 P199-1
二、种群的特征
(五)性别比例 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所占的比例。 类型: 雌雄相当 雌多雄少 雌少雄多
种群增长率
计划生育政策——直接控制出生率
16
二、种群的特征
(四)年龄组成 年龄结构: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衰退型 稳定型 类型: 增长型
17
三种年龄组成的特点 构成特点 幼年个体很多, 增长型 老年个体很少 各年龄期的个体 稳定型 数目比例适中 老年个体很多, 衰退型 幼年个体很少 类型 发展趋势 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注意事项: ①标志不能过分醒目。 ②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会产生对于寿命和 行为的伤害。 ③标志符号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
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① 请画出种群增长率对种群密 度影响的曲线。 ②在__ B点时,种群增长量最大, 在__ D 点时,表示种群的环境所允 许的最大值(最大环境负荷量)。
(1)样方法
植物 活动力差的动物(蚜虫、跳蝻、虫卵、蚯蚓) (2)标志重捕法 活动力强的动物
高考二轮专题综合复习:第12讲 种群和群落
高考二轮专题综合复习第12讲 种群和群落1.下列关于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调查草地上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
( × )(2)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某些田鼠因曾被捕变得狡猾而不易被重捕,所得数值与实际值相比会偏大。
( √ )(3)橡树种子常在母树附近形成集群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 × )(4)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破坏的是种群的年龄组成。
( × ) (5)某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时,其增长速率逐渐降低。
( × )(6)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 × )[解析] (1)跳蝻活动能力较弱、活动范围较小,一般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2)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数量=第一次捕捉的数量×第二次捕捉的数量/第二次捕捉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量,若第二次捕捉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量偏小,调查的种群数量比实际数量要偏大。
(3)橡树种子常在母树附近形成集群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集群分布)。
(4)诱杀雄性害虫,破坏的是种群的性别比例。
(5)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种群的增长速率在K /2前逐步增大,K /2后又逐步降低。
(6)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无环境容纳量。
2.下列关于群落的结构与演替的说法,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一个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了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
( ×)(2)竹林中,竹子高矮参差不齐,体现了竹林的垂直方向上的空间结构。
( ×)(3)单位面积或体积中某物种的个体数量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
( ×)(4)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 √)(5)退耕还林、退塘还湖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 ×)(6)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一般使用标志重捕法。
2018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十二种群与群落课件新人教版20180707112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 100 只/hm2 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
-8-
解析:鹰是黑线姬鼠的天敌,鹰的迁入率增加,其种群数量会 增加,捕食黑线姬鼠增加,黑线姬鼠种群密度将下降,A 正确。 根据第一次捕获数量 /总数量=第二次捕获的带标记的个体数 / 第二次捕获的总数,有 100/总数量=2/280,可推出总数量 =(100×280)/2=14 000,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 14 000/140=100 只/hm2,B 正确。群落的丰富度指的是群落中 物种数目的多少;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群落中物种的数目 并没有发生变化,C 错误。根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 的特点,营养级越高,流入的能量越少,D 正确。 答案:C
-12-
(3) 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 害,如引入天敌。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4)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 等。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解析:(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数量呈“J” 型增长。(2)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后,如果 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 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3)采用 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天敌,天敌和山鼠的种间关 系为捕食。(4)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在种群 中所占的比例。
解析
答 案
-10-
5.(2015· 全国卷Ⅰ,T4)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 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过的地面,或者原来存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大致要经历裸岩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灌木阶段较高的灌木取代了部分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增加,A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错误。物种丰富增加,群落的空间结构更复杂,B 错误。物种丰
生物高考专题知识点复习及试题讲练测(含解析):12种群和群落(测)
专题 12 专题测试【满分:100 分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包括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40 分)1.下列为种群数量特征的两个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图 1 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bB.图 1 中的 c 为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图 2 中的丁与图 1 中的 a 表示的含义相同D.图 2 中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2.科研人员用构建模型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种群的数量变化,并绘制出了如图所示 4 个图像(不考虑迁入和迁出 ),在图示研究时间内,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 1中第 1年和第 2年对应的λ的数值保持不变,说明种群数量没有发生变化B.图 2 中在第 3年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值,第 3 年后种群数量开始下降C.在图 3 的第 7年与图 4 的第 8 年,相应种群的种群密度可达到最大值D.图 1第5年后、图 2第 3 年后、图 3 第 4 年后、图 4 第 3 年后种群增长率都下降了3.右图为某池塘内鲤鱼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变化曲线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 a 点和 b 点,鲤鱼种群的增长率一定相等B. O~ d 时间段内,曲线最低点鲤鱼种群的增长率小于零C. a~ b 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D. b~ c 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数量逐渐减少4.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增长“ S型”曲线中K值及K/2的说法,错误的是()A.鼠害的控制应该严防其种群密度达到K /2B.有益动物的保护可以通过改善其生活环境来提高种群的K 值C.养殖业中捕捞或出栏个体一般不会是年幼个体,以提高种群的K 值D.维持鱼类资源的种群数量在K/2 时,既有较大收获量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5.某人工淡水鱼塘养殖了大量的某种鱼,成鱼底栖,捕食贝壳类;幼鱼生活在水体中上层,滤食藻类和浮游动物。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单位体积水体中成鱼和幼鱼的个体数构成了该鱼的物种丰富度B.该人工淡水鱼塘中幼鱼与浮游动物间可能有捕食和竞争关系C.该鱼的成鱼和幼鱼在水中的镶嵌分布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D.鱼塘底部与岸边分布着不同的植物,构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6.以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变化进行调查是植物群落演替研究的常用方法。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种群和群落》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种群和群落》【考点梳理.逐个击破】1.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2.种群特征(1)种群的数量特征:①种群密度(最基本):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的个体数②出生率、死亡率 ③迁入率、迁出率 ④性别比例——间接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出生率→种群密度)增长型 ⑤年龄组成 稳定性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衰退型(2)种群特征的空间关系①均匀分布 ②随机分布 ③集群分布(在自然种群众最广泛)3.种群数量的变化(1)种群增长的“J ”型曲线①产生条件: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天敌、传染病)②数学方程式:Nt=No λt③种群增长率:不变(λ-1)[(Nt -Nt -1)/Nt -1](2)种群增长的“S ”型曲线①产生条件:食物和空间有限,有敌害(天敌、传染病)②存在种群环境容纳量,即存在K 值,达到K 值时,种群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0 ,K 值可改变,由环境(食物、空间、敌害)决定③种群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K/2时增长率最大,K/2时捕捞鱼时获得最大捕捞量4.群落:同一时间,一定区域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5.群落的特征:丰富度(重要特征)、种间关系、优势种、群落结构(空间结构)(1)丰富度:群落中的物种树目的多少,越靠近热带的地区(温度越高)物种越丰富(2)种间关系:①互利共生 ②捕食 ③寄生 ④竞争(3)群落的结构①垂直结构:生物种群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包括地面以上、地面以下、以及水域生态系统)植物分层分布与光照有关,动物的分层与其食物及其栖息条件有关,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
②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土壤湿度、盐碱度、光照强度等因素的影响(呈镶嵌分布)3.群落的演替(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优势物种的取代)(2)类型——起点不同、速度不同①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的消灭了的地 方发生的演替。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限时集训:第12讲 种群和群落(解析版)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限时集训第12讲种群和群落1.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A.年龄组成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竹子有高有矮,属于群落垂直分层C.一片草地上所有的跳蝻属于一个种群,可以通过样方法来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D.利用数学模型研究“J”型曲线时,食物、空间充足,气候适宜,属于模型假设[解析]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错误;竹子有高有矮属于种群的特征,不属于群落特征,B错误;种群是指一定区域中同种生物的个体总和,而跳蝻是蝗虫的若虫,蝗虫还有成虫,故一片草地上所有的跳蝻不属于一个种群,C错误;“J”型曲线的模型假设是食物、空间充足,气候适宜,无天敌,D正确。
2.种群是生物进化与繁衍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D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鱼的种群密度时若网孔过大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大B.对于活动能力强的昆虫需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C.适当增加培养液中酵母菌初始种群数量会使酵母菌种群的K值增大D.在理想条件下,某种生物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则该种群增长率为λ-1[解析] 调查某种鱼的种群密度时若网孔过大,只能调查其中大鱼的数量,因此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小,A错误;对于具有趋光性的昆虫需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B错误;K值受环境因素的影响,适当增加培养液中酵母菌初始种群数量不会使酵母菌种群的K值增大,C错误;“J”型增长曲线的种群增长率为λ-1,D正确。
3.图Z12-1表示某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的增长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D )图Z12-1A.a曲线表示该种群的生存环境理想,没有其他生物和该种群生活在一起,没有竞争和天敌B.b曲线表示该种群生活在现实环境中,影响该种群个体生存的生物因素是天敌C.图中阴影部分形成的原因是种内斗争,不适应的个体被淘汰D.物种入侵已成为破坏我国原有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因素[解析] 曲线a表示“J”型曲线,条件是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但存在其他生物,A错误;曲线b表示“S”型曲线,生物的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都影响该种群个体的生存,B错误;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即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C错误;物种入侵已成为破坏我国原有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因素,如水葫芦等,D正确。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第12讲 种群与群落
①λ>1时,种群密度增大,如图中AB段(不包括B点)。
②λ=1时,种群密度保持稳定,如图中B、D点。
知识联网
栏目索引
③λ<1时,种群密度减小,如图中BD段(不包括B、D点)。 (2)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 破坏时,K值会下降;反之,K值会上升。 (3)最大捕捞量≠最大日捕捞量 ①种群数量达K/2时及时捕捞可以获得可持续利用的最大捕捞量但不 能获得最大日捕捞量。 ②种群数量达K值时捕捞可获得最大日捕捞量。
高频命题点1
栏目索引
整合突破
1.理清调查数据统计中的“误差”
(1)标志重捕法误差归纳 ①标记物易脱落:可导致重捕个体中带标记的个体数据偏小,据计算公 式N总=初捕数×再捕数/再捕中标记数,推知,再捕中标记数若减小,则N总 会比真实值偏大。 ②被捕一次后,难以被再次捕获:可导致再次捕获的个体中标记数偏小, 最终统计结果偏差应与①相同,即相对真实值偏大。 ③标记物影响了动物活动,导致易被捕捉:可导致再次捕获的个体中标 记数偏大,依据公式可推知,计算所得结果比真实值应偏小。 ④调查期间有较多个体出生、死亡或迁入、迁出。
(4)两种演替:
初生演替 特点 时间长,演替缓慢 实例 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 时间短,演替快速 在火灾过后的草原、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
知识联网
栏目索引
辨一辨
( )1.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 低。(2017江苏单科,24A) ( ( ) 2.计数酵母菌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2015广东理综,4C) ) 3.采集蚂蚁的方法是样方法。(2015北京理综,4B)
知识联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19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十二)种群与群落
专题强化训练(十二)种群与群落1.(2018·安徽安庆二模)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捕食关系有助于维持群落的稳定B.引入外来物种会增加群落中物种丰富度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呈“S”型或“J”型增长D.调查校园内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可用记名计算法解析:选A具有捕食关系的种群之间由于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从而有助于维持群落中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A正确;引入外来物种如果没有天敌,会导致原来的某些物种逐渐灭绝,反而会降低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B错误;自然状态下如果环境条件不适宜或不能维持不变的情况下,种群数量既不会呈“J”型,也不会呈“S”型增长,C错误;调查校园内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记名计算法为物种丰富度的统计方法,D错误。
2.(2018·广东深圳第一次调考)如图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群落的演替顺序就是生物进化的顺序B.b阶段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不存在垂直结构C.从演替的过程可以看出,群落的演替就是指植物的演替D.b阶段为c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解析:选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而群落演替过程是优势种的替代过程,从地衣到苔藓再到草本植物过程存在物种的迁入,所以群落的演替过程不能等同于生物进化的过程,A错误;b阶段既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也存在群落的垂直结构,B错误;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包括了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变化过程,C错误;据图分析,群落的演替过程为a→b→c→d,每一个阶段都为后一个阶段的形成创造了适宜的条件,D正确。
3.(2018·湖南张家界三模)如图所示为鳄鱼种群数量变化的四种情况,其中曲线Ⅰ、Ⅱ、Ⅲ处于三种不同的自然条件下,而曲线Ⅳ处于理想状态下。
不考虑天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理想状态下,鳄鱼种群的增长率大小与种群密度的大小没有关联B.若鳄鱼的栖息地在a点被严重破坏,则将出现曲线Ⅰ的下降趋势C.出现曲线Ⅲ的变化趋势,源于在b点人为捕杀了一定数量的鳄鱼D.若在b点没有任何人为干扰,则鳄鱼的种群数量将在K1上下波动解析:选C理想状态下,鳄鱼种群呈现J型增长,增长率一直不变,不受种群密度大小的影响,A正确;若鳄鱼的栖息地在a点被严重破坏,则鳄鱼种群数量会大量减少,将出现曲线Ⅰ的下降趋势,B正确;曲线Ⅲ种群数量大量减少,且最后K值维持在较低水平,说明环境容纳量发生了改变,而人为捕杀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C错误;若在b点没有任何人为干扰,则鳄鱼的种群数量将出现曲线Ⅱ的趋势,即鳄鱼的种群数量将在K1上下波动,D正确。
2018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 板块四 专题十二 种群和群落
生物与环境专题十二种群和群落[考纲要求]1.种群的特征(Ⅰ)。
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
3.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4.群落的演替(Ⅰ)。
5.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6.实验: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7.实验: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构网络·核心知识串联————————————————————————————1.判断下列有关种群叙述的正误(1)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提示:样方法的取样原则是随机取样。
(2)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将偏高。
(√)(3)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破坏的是种群的年龄组成。
(×)提示:性引诱剂诱杀了雄性害虫,破坏的是种群的性别比例。
(4)某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时,其增长速率逐渐降低。
(×)提示:在种群的“S”型曲线中,种群的增长速率在K/2前逐步增大,之后又逐步降低。
(5)“J”型增长中,种群的年龄组成都是增长型,在“S”型增长中,当种群数量为K/2值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提示:如果种群数量增长,则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如果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则年龄组成为稳定型;如果种群数量减少,则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J”型增长中种群数量一直增加,所以年龄组成为增长型;“S”型增长中,当种群数量为K/2值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达到K值后种群数量不再增长,此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6)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7)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提示:理想条件下为“J”型增长,无环境容纳量。
2.判断下列关于群落叙述的正误(1)“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2)单位面积或体积中某物种的个体数量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
2018年高考生物(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课件:第十二讲 种群、群落 (共28张PPT)
-19-
考点1
考点2
高考真题回访
必清错混辨析
必做题组集结
考点思维脑图
温馨提醒生态学中,像群落、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能量 流动都可以提炼出如上图所示的思维脑图,自己做一下吧!加油,你 是最棒的!
-20-
考点1
考点2
高考真题回访
必清错混辨析
必做题组集结
考点2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1.(2015全国Ⅰ理综,4)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关闭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灌木阶段由草本阶段演替而来 ,物种数目更丰富,群落的空间结构也更复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B
关闭
答案
-18-
考点1
考点2
高考真题回访
必清错混辨析
必做题组集结
考点思维脑图
解题模板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在生产中的应用 (1)对于濒危动植物,由于环境污染、人类破坏等,其K值变小,通 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提高环境容纳量是保护这些生物的根本 措施。 (2)在“S”型曲线中,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的一半(K/2)时,种群 增长速率最大,资源再生能力最强。因此,在野生生物资源合理开 发利用方面,要保证捕捞或利用后的生物种群数量不低于K/2,这样 既可获得最大利用量,又可保持种群的高速增长,不影响资源的再 生。在有害生物防治中,应在种群数量小于K/2时防治,因为这时数 量少,而且增长速率小,越早防治越好。
D
解析 答案
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关闭
-10-
考点1
考点2
高考真题回访
高中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第12讲 种群与群落
解析:选AB。(K值-种群数量)/K值越大,表明现有种群数量少,该种群具有较大的 潜在增长率,而(K值-种群数量)/K值的越小,种群潜在增长率越小。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的是在种群数量为K/2时,此时(K值-种群数量)/K值=0.5,A错误;为了保证持续收获 海产品,使种群保持最大的增长速率,捕捞后种群数量维持在K/2,即(K值-种群数 量)/K值=0.5,对应于S3,B错误;对蝗虫等害虫的防治,需将其数量控制在S3点之下, 则对其防治越早越好,C正确;若该种群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其K值会减小,D正确。
(2)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 值会下降;当环境条件状况改善时,K值会上升。
(3)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数量偏离K 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调节使种群数量回到K值。
4.数学曲线模型中K值的不同表示方法 图中A、B、C时间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值,A′、C′时间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
3.(教材必修3P77“拓展题2,改编”)《诗经·小雅·小宛》中有“螟蛉有子,蜾 蠃负之”。请说出这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_蜾__蠃__捕__食__螟__蛉__幼__虫_______。
4.(教材必修3P82“旁栏思考”)为什么大面积围湖造田是洪灾频繁发生的原因 之一? 大__面__积__围__湖__造__田__,__使__湖__面__大__大__缩__小__,__减__少__了__蓄__洪__容__积__,__降__低__了__蓄__洪__能__力__,_____
4.(多选)假设某种群的K值=200,如图表示该种群的(K值-种群数量)/K值与种群数 量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B )
A.图中S1所对应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B.若该种群为海洋中的某种鱼,渔业捕捞后种群数量应不低于S4 C.若该种群为农田中的东亚飞蝗,则对其防治越早越好 D.若该种群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其K值会减小
高考生物 种群和生物群落总复习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专题十二种群和生物群落高考预测本专题主要介绍了种群的数量特征、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的演替等内容。
在高考中,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种间关系是常考内容。
在复习过程中,种群的J 曲线、S曲线,影响种群密度的各种因素应当注意透彻分析。
群落的内容通常考察比较简单,以选择题出现的可能性较大。
这一部分内容和生产生活的联系也比较密切,有可能结合当前的社会现实进行考察。
知识体系考点归纳突破种群与个体种群是在一定空间中的同种个体的集群,作为一个种群不仅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具有一定的结构,同一种群内的个体间具有交换基因的能力。
种群虽然是由同种个体组成,但不等于个体数量的简单相加,从个体层次到种群层次是一个质的飞跃,因为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一些“群体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平均寿命等。
生物物种的生存、发展和进化都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行的。
因此个体与种群的关系是一个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种群增长曲线比较项目“J”型曲线“S”型曲线前提条件环境资源无限环境资源有限种群增长率保持稳定随种群密度上升而下降K值(环境负荷量)无K值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种群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种群具有个体所不具备的总体特征,这些指标多为统计指标,大体分为三类:(1)种群密度,它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出生和迁入是使种群增加的因素,死亡和迁出是使种群减少的因素;(3)次级种群参数,包括性比、年龄结构和种群增长率等。
种群的数量是不断变化的,造成其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从个体数量上的变动来看,则表现为由出生、死亡、迁入和迁出四个基本参数所决定。
这样,种群在某个特定时间内数量变化可以用下式表示:N t+1=N t+(B-D)+(I-E)(N t是时间t时的种群数量,B、D、I、E分别是出生、死亡、迁入、迁出的个体数,N t+1是一个时期后、时间t+1时的种群数量,则有出生率=B/N t;死亡率=D/N t;迁入率=I/N t;迁出率=E/N t。
最新-2018高考生物 高考考点2 种群和生物群落 精品
高考考点2 种群和生物群落本类考题解答锦囊所有生物都是以种群为单位与环境发生作用的,因此种群的特征、数量变化及其意义是考查重点。
要答好这类题,一定要掌握种群是生态系统某一地,氰某一种个体的总和,是相互车间能交配、生殖后代、进行基因交流I和传递的具体种的特征的生物群体。
而群落是在一定区域内相互之间有直接和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考点只要求掌握生物群落的概念,不涉及群落的结构。
Ⅰ热门题【例题】天津)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
下列有关种群“S”旷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高考考目的与解题技巧:本题考查种群在理想状态与自然界中生物种群数量增长的关系。
生物种群在理想状态下由于没有外界环境条件的限制,按照“厂型曲线增长,而自然界中由于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种群不可能无限增长,全按照“S”型曲线发生波动。
【解析】在自然界中,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种群不可能按照“J”型曲线无限增长。
当一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对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物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
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生长,有时会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
将种群的这种增长方式用坐标图表示出来,就会是“S”型曲线。
由此分析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是正确的。
【答案】 B1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A.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B.所有生物成熟个体的总和C.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D.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
答案: C 指导:种群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包括年老的、成年的、幼年的,即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
2河南)下图是依据我国3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人口年龄组成图下面是对上述三图的描述,其中完全正确的是A.图1是增长型,从图3可以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B.图1、图2、图3都是衰退型C.图2是典型的稳定型,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D.图1、图2、图3都是稳定型答案: A 指导:此题主要考查人口年龄组成及发展趋势等知识,以及据图判断推理能力。
种群和群落知识点总结
.种群:在一定地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地全部个体形成种群.如一片森林中地全部猕猴是一个种群,一片草地中地全部蒲公英是一个种群..种群地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地数量特征. 决定种群地大小和密度地特征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地年龄结构包括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可用来预测种群密度地变化趋势..可以用哪些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分别适用对象是什么? (、、、)样方法:植物和运动能力弱地动物标志重捕法:活动能力强地动物(掌握计算和误差分析)用血球计数板记数法:微生物(如培养液中地酵母菌).样方法中草本植物取样地大小一般是1m×1m. 样方法中取样地关键是随机取样.取样地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等. 计算所调查植物地种群密度应取所有样方种群密度地平均值..种群数量型增长地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型增长地公式:=λ 为种群起始数量,为年后种群数量,λ为种群数量为前一年地倍数,即种群增长倍数.λ不是增长率,增长率为(λ).型增长地条件下种群增长率保持不变,无值.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自然界中存在这种增长方式,通常发生在一个种群新迁入一个适宜地新环境后开始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型增长曲线和型增长曲线地比较: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地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地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值.环境容纳量不是固定不变地,会随着环境地变化而发生改变.如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地减少和活动范围地缩小,其值就会变小.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自然界中,影响种群数量地因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地因素地意义:对于有害动物地防治、野生生物资源地保护和利用,以及濒危动物种群地拯救和恢复,都有着重要意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生物群落地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地集合叫做群落.群落地特征包括:群落地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群落地空间结构(即水平结构和空间结构)等方面.垂直结构表现为具有明显地分层现象,水平结构表现为群落常呈镶嵌分布.森林群落中影响植物垂直分层现象地主要因素是:光照.植物又可以给动物提供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动物也有分层现象. 注意:区分种群地空间特征和群落地空间特征.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群落地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地重要特征.群落中物种数目地多少称为丰富度.不同群落地物种丰富度不同,热带地区最大,向地球两极延伸则逐渐减少.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地研究中,采集调查采用取样器取样法;丰富度地统计方法两种: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种间关系共分为四种常见类型: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例如兔和草,狼和羊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生活习性越相近,竞争越激烈.竞争地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分为“一强一弱”和“一死一活”两种型.例如牛和羊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地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地养分以维持生活.例如噬菌体和大肠杆菌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例如,豆科植物和根瘤菌..群落演替主要类型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地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地地方发生地演替.如裸岩上演替,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初生演替还可发生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地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地地下茎)地地方发生地演替.如弃耕农田上地演替,过程: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丛→树林.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演替地最终阶段并不一定都是森林阶段,还要考虑气候条件等影响.人类活动会使群落地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地速度和方向进行.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非生物地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生产者:自养型,主要是绿色植物例外:蓝藻、硝化细菌生态系统地组成成分消费者:异养型,绝大多数动物,例外:蚯蚓为分解者、生态系统地结构分解者:异养型,主要是腐生微生物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植物不一定是生产者,例如菟丝子是消费者;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例如蓝藻是原核生物动物不一定是消费者,例如蚯蚓是分解者;消费者不一定是动物,例如菟丝子是植物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例如硝化细菌是生产者;分解者不一定是细菌,例如蚯蚓是动物;、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其起点是生产者,注意分析食物链上某生物地数量变化产生地影响、营养级和消费级地概念不同第一营养级:生产者第二营养级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以植食性动物为食地肉食性动物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生态系统地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流经某一自然生态系统地总能量:生产者固定(同化)太阳能地总量(人工生态系统中还应考虑人工输入地能量)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生态系统中某一营养级(营养级≥)地能量地来源去路:来源:上一营养级去路: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传给下一营养级注意:蜣螂吃大象地粪便,蜣螂并未利用大象同化地能量;在生态农业中,沼渣用来肥田,农作物也并未利用其中地能量,只是利用其中地无机盐.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某营养级地能量不能完全传给下一营养级地原因:该营养级自身呼吸消耗,部分流向分解者,(部分未被利用)、生态系统地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地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背图和图)能量流动地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原因分别是什么?)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地传递效率:~(能量传递效率是相邻两个营养级地同化量地比值)(复习食物网中关于能量地“最多”和“最少”地计算题)、研究能量流动地意义:①: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地利用.注意: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而不是能量传递效率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②: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地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流向对人类最有益地部分、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地异同不同点:在物质循环中,物质是被循环利用地;能量在流经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地,而且是单向流动地,而不是循环流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联系:①两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②能量地固定、储存、转移、释放,都离不开物质地合成和分解等过程③物质作为能量地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生态系统中地信息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地作用:①:生命活动地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地传递;生物种群地繁衍,也离不信息地传递②: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地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地稳定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地应用:①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地产量②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生态系统地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地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地能力.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且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地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地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地能力、生态系统地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地破坏后恢复到原状地能力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地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差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地方法:①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地程度,对生态系统地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地自我调节能力②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地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地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地内部结构和功能地协调、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地问题、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地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地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地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地价值、生物多样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地价值(生态功能,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保护生物多样性地措施: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易地保护(动物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二:种群与群落之核心考点
[重温考纲] 1.种群的特征(Ⅰ)。
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
3.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4.群落的演替(Ⅰ)。
核心考点1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
一、要点整合
1.理清种群的特征及相互关系
提醒(1)误认为性别比例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只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不影响死亡率。
(2)误认为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密度一定会越来越大: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发展趋势的重要依据,但不能直接决定种群密度。
2.理清调查种群密度的2种方法
(1)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适用条件
①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②样方法:适用于植物或者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
(2)样方法误差归纳
①未做到“随机”取样。
②未找到“分布比较均匀”的地块,导致数量“过密”或“过稀”。
③未对“多个”样方取平均值。
④样方边线上的个体未做到“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而是全部统计。
(3)标志重捕法误差分析
①调查值比实际值偏高
原因一:标记个体不易重捕。
原因二:标志物在调查期间脱落。
②调查值比实际值偏低
原因一:标志物对个体会产生伤害,导致个体易被捕。
原因二:标志物过分醒目,导致个体易被捕。
3.理清种群的增长规律及其应用(1)图示
(2)K 值与K /2值的分析与应用
①K 值与K /2值的分析
②K 值与K /2值的应用
提醒(1)N t =N 0λt
,λ代表种群数量增长倍数,不是增长率。
①λ>1:种群密度增大。
②λ=1:种群密度保持稳定。
③λ<1:种群密度减小。
(2)不要认为种群数量不会超过K 值。
K 值是环境容纳量,即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而种群实际数量有可能超过K 值,只不过是超过K 值后,但在环境承载量的限制下,种群数量会再降下来,最终在K 值上下波动,处于动态平衡中。
二、考向设计
设计1围绕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考查理解能力
1.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