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8 微小世界和我们|教科版

合集下载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8微小世界和我们》说课稿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8微小世界和我们》说课稿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8微小世界和我们》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微小世界和我们》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第8课,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动植物细胞的特点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细胞、动植物细胞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微生物这个微小世界,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形象的图片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微生物的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对微生物世界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微生物的基本特征,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微生物的观察和分类,显微镜的调节和操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显微镜、实物模型等,直观展示微生物的特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微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个微小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学生分组讨论,根据已有知识,总结微生物的基本特征。

3.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教师示范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分组练习,掌握显微镜的基本操作。

4.观察微生物: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记录观察到的特征。

5.微生物的分类:根据观察到的特征,学生进行微生物的分类。

6.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

7.拓展: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微生物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微小世界和我们1.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微小 size–结构 simple–繁殖 fast–适应强 strong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和安放–清洁和收镜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包括知识掌握、技能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二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

第8课 《微小世界和我们》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

第8课  《微小世界和我们》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8课《微小世界和我们》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过程与方法:1、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扩大方面的成果,并用流程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2、根据学习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类、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1、热爱科学技术,敬佩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过程中不断追求和善于追求的精神。

2、知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点】知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已取得的一些成果。

【教学难点】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展示交流。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进行相关专题的资料收集,安排多媒体教室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

运用多媒体的学生需在课前将汇报材料放到教室电脑的桌面上,并进行试演示,以节省准备时间。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游戏复习引入在上课前老师带着你们做一个游戏好不好?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已经是这个单元的最后一课第8课了,那么在之前的学习中你都有哪些收获呢?老师将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思考之后,我们用击鼓传花的方法传到谁谁来说一说好不好好?现在开始思考,一分钟后开始游戏。

(游戏,提问5个学生左右)同学们学得都很好很扎实,可见啊,大家在上课的时候都是非常用心的在学习,也希望大家把这种精神继续延续下去。

进入游戏二:所有同学一起大声说出你看到的。

接着老师来总结一下大家所说的。

观察工具有两种:放大镜、显微镜分别有什么特点、作用,如何使用。

教师在简述观察工具的发展是从肉眼到放大镜到显微镜的流程图。

这些工具的发明啊,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更为人类在医疗科技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二、新授这节课我们学习《微小世界与我们》--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将运用显微镜来观察微生物草履虫,在观察之前,老师注意显微镜的使用方法,(PPT一次性出示图几部图)三、实验环节当然了,在自然界中不仅只有像我们这种由很多细胞堆积而成的大生物,更有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我们称之为微生物。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8微小世界和我们-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8微小世界和我们-教科版

《微小世界和我们》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微小世界和我们》是教科版教材六年级下册《微小世界》单元中的最后一课,即单元交流课。

教材有两活动组成,一是回顾与总结。

主要让学生回顾、总结,从古至今人类的观察工具是怎样发展的,同时人们的观察视野又是怎样拓展的。

二是了解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一些成果。

主要是医药、食品工业、农林业、土壤的改良和净化、污水和垃圾处理、克隆等方面成果。

其目的是通过本课让学生对本单元学习进行回顾和总结,对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以及对人类探索自然成果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并通过查阅资料汇报交流,了解更多的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一系列的学习,对于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以及对人类探索自然成果进行梳理是不难的,但对了解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一些成果相对比较困难,因为这些成果一是离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二是要在一节课内通过查阅资料,进行适当归纳,了解这些成果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 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2.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科学探究:1. 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扩大方面的成果,并用流程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根据学习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类、交流。

科学态度:1.敬佩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过程中不断追求和善于追求的精神。

2. 知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热爱科学技术,在心中埋下科技兴国和科技报国的种子。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已经取得很多成果。

教学难点: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展示。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的微小世界成果资料,PPT,每组一张《观察工具与观察视野拓展流程图》,每组一张空白A4纸,剪刀,彩笔【教学过程】一、导入1.欣赏法国记录片《微观世界》的部分镜头。

六年级科学下册说课稿《1.8微小世界和我们》2-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说课稿《1.8微小世界和我们》2-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说课稿《1.8微小世界和我们》2-教科版一. 教材分析《微小世界和我们》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微生物,以及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微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微生物的种类、特点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实验操作的兴趣较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微生物的种类、特点,以及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以及关注生态环境、珍爱生命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微生物的种类、特点,以及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难点: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设置悬念,引发学生对微生物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微生物的定义、种类、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知识。

3.实验观察: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生活习性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微生物的世界。

4.知识拓展:引导学生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5.课堂讨论: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微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7.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学生对微生物知识的学习。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8微小世界和我们》2-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8微小世界和我们》2-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8微小世界和我们》2-教科版一. 教材分析《微小世界和我们》这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微小世界与我们生活的关系,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微小世界的组成,认识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微生物的种类、特点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对于微生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局限于表面知识。

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微生物,但对其种类、特点和作用的认识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可能对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存在误解,认为微生物对人类只有害处。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种类、特点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合作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四. 教学重难点1.微生物的种类及其特点。

2.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微生物的图片,了解其特点。

2.实验法:引导学生参与微生物实验,亲身体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等过程。

3.讨论法:分组讨论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思考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六. 教学准备1.微生物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微生物实验器材和药品。

3.分组讨论的问题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激发学生对微生物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介绍微生物的种类、特点,让学生对微生物有更深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微生物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等过程。

4.巩固(5分钟)讨论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5.拓展(5分钟)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科版科学六下1.8《微小世界和我们》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下1.8《微小世界和我们》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下1.8《微小世界和我们》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微小世界和我们》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下的一章节。

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微小世界的概念,以及微小世界与我们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以及认识微生物和细胞等微小生物。

在教材中,通过生动的图片和详细的文字描述,向学生展示了微小世界的奇妙之处。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微小世界的魅力。

此外,教材还引导学生思考微小世界与我们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在六下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显微镜和望远镜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微生物和细胞等微小生物的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深入了解微小生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此外,学生对于微小世界的概念可能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微小世界的存在和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微小世界与我们的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学生能够认识微生物和细胞等微小生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深入了解微小生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到微小世界的存在和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对科学产生热爱和好奇心,意识到微小世界与我们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微生物和细胞等微小生物的概念和特点。

3.微小世界与我们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进入微小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实验教学法: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微小世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1.8微小世界和我们》2-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1.8微小世界和我们》2-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1.8微小世界和我们》2-教科版一. 教材分析《微小世界和我们》这一课是六年级科学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微小世界的概念,认识微生物,探索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科版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学习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身边的生物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微生物方面,学生了解较少,对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认识不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概念,知道微生物的种类。

2.引导学生探究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敢于质疑,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微生物的概念及分类。

2.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微生物。

2.探究教学法: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共同探究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实验器材。

2.微生物实物标本或图片。

3.实验药品和仪器。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微生物实物标本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呈现微生物的种类,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多样性。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巩固学生对微生物的认识,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微生物的基本知识。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联。

让学生举例说明微生物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发酵技术、抗生素等。

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以及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教科小学科学六下《1.8、微小世界和我们》word教案(5)

教科小学科学六下《1.8、微小世界和我们》word教案(5)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第八课微小世界和我们
本课作为单元教学的小结,即回顾单元的观察活动、学习探究过程,也回顾人类伴随着观察工具的发展对物质世界探究的深入过程,从中深切体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巨大作用。

这个回顾与总结,因为学生有着亲身的观察经历与感受,因此交流小结活动的开展还是较为顺利的。

教师应该在小结时,应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对物质世界认识的加深,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大影响,使学生在思维深处产生共鸣。

课前布置学生寻找相关“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进行交流,效果不大。

只有极个别学生会按照要求课前搜集准备,更多的学生当了听众。

考虑到学生这方面的实际情况,这部分的教学,应该采用另两种教学方式,一是在电脑教室上课,利用互联网络,让学生当场寻找部分成果资料然后进行展示汇报,这样效果比较好。

二是教师事先搜集部分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在学生汇报交流后进行补充,弥补学生资料搜集准备不充分的不足。

总之,这部分教学,重在通过多方面的、生动的实例来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教科小学科学六下《1.8、微小世界和我们》word教案(2)

教科小学科学六下《1.8、微小世界和我们》word教案(2)

微小世界和我们教学目标:1.体会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扩大了人类的观察范围,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微小世界的欲望。

2.能做酵母发面的实验,并提高学生查阅、整理资料的能力。

3.知道酵母发面的原理,懂得人类对微小世界研究的成果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课前组织学生收集资料——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表一或表二)每组一份酵母菌发面材料:面粉、酵母、水、塑料量杯。

学生准备:整理收集的资料,完成表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1.在课前,老师要求大家收集有关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取得成果的资料,并且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填写在收集表中,大家完成了吗?2.这节课,我们就先一起来交流关于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取得成果的资料。

3.一组同学在交流的时候,大家注意仔细听。

有什么问题可以在他们交流后提出来。

二、资料交流会(教师组织学生按序分组汇报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取得成果的资料)教师:哪组同学愿意先来交流你们收集到了哪方面的资料?1.学生汇报。

(等一组汇报之后,教师组织其他学生对这一组的资料进行评价和质疑,由汇报的小组进行解答)按这样的方法,组织其他组的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并对交流的资料进行讨论评价。

——及时结合学生所谈到的内容进行德育渗透,如学生谈到: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培育工程时,可以激发学生为祖国有这样的科学家的自豪之情,也可适时激发学生好好学习,将来向袁隆平一样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贡献的欲望。

2.教师小结:大家收集的材料真丰富!像同学们刚才所介绍的,人类确实在探索微小世界的道路上有了一个又一个重大的发现,既有食品、医学方面的,也有农业、生物工程、微电子技术等其他方面的,这些发现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

我们有些同学还每天都在享受着这些发现所带来的成果。

三、尝试用酵母菌发面(出示:面粉、酵母、水、塑料量杯)大家看,这是什么?1.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酵母。

很多同学早餐都要吃馒头或者包子,那么馒头、包子是怎么制作的呢?它们在制作的过程中,都要经过发酵这个过程,通过发酵可以使面粉体积膨胀,而发酵就离不开酵母。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8微小世界和我们1-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8微小世界和我们1-教科版

《微小世界和我们》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版六年级下册课本第一单元第8课【教材简析】本课是整个单元学习的总结。

本课通过学生查阅资料和汇报交流,使他们了解人类在探究微小世界方面取得的丰富成果,并对观察工具的改进和观察范围的拓展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对科学工作者和技术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回顾与总结”;第二部分为“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教学背景】本课是整个单元学习的总结。

由于观察工具的不断改进,人类的观察范围在不断拓展,看到了越来越小的生物和物质结构,在各个领域的微观层面取得了许多发明和成果。

这些发明和成果有必要让学生知道,因为我们的生活中已广泛地享受这些成果带来的好处。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过程与方法:1、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扩大方面的成果,并用流程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2、根据学习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类、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1、热爱科学技术,敬佩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过程中不断追求和善于追求的精神。

2、知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

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还将了解越来越多的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点】交流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教学难点】用流程图表示观察工具的发展和观察范围的拓展。

【教法学法】小组合作法,展示法、讲授法、收集资料法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课前组织学生选择主题,收集资料。

学生准备: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准备汇报的材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课1、这一单元,我们经历了人类对微小世界的认识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使用了两种工具——放大镜和显微镜。

二、总结与回顾1、在发明放大镜以前,人们只能用什么观察?肉眼——放大镜——显微镜2、根据所学知识,让学生用流程图来表示人类在认识微小世界上的发展过程。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8微小世界和我们6-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8微小世界和我们6-教科版

《微小世界与我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1.认识常见的微生物。

2.了解微生物的主要特征。

二、科学探究1.能提出问题,聚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寻找证据解决问题。

2.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概括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三、科学态度保持好奇心和兴趣,乐于合作交流分享。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微生物与环境及人类的相互作用。

【教学重点】:通过科学阅读认识微生物。

【教学难点】:观察并记录微生物的形态。

【教学准备】:显微镜、微生物玻片标本、阅读卡、培养皿、菌落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视频:一滴水里的微生物。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2·学生回答,教师揭题。

二、认识微生物1.介绍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不借助显微镜,用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提问:在哪里有微生物?学生阅读知识卡片寻找答案。

微生物无处不在,在地球上分布很广。

3.活动一:观察常见微生物的玻片标本。

尽管微生物很小,但它们未必都一样。

下面的探究活动就是观察微生物的标本。

(1)学生分组观察并记录微生物的形态。

(2)简要介绍观察到的微生物的特点。

(3)小组汇报交流,辨认微生物。

(4)对展示的微生物图片进行分类:你能对这些微生物进行分类吗?(5)小结:微生物可分为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藻类以及细菌、真菌、病毒等。

4·提问:这些微生物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阅读卡片,汇报交流。

5·活动二:观察微生物菌落(1)当微生物快速繁殖数量增多的时候就能被肉眼看见,看见的实际就是它们的菌落。

(2)学生分组观察微生物菌落(3)你有什么发现?汇报交流。

微生物菌落五颜六色、形态各异,可用来鉴定微生物。

三、了解微生物的作用1.问题:微生物对我们有什么影响?请大家阅读资料找一找。

2.学生自主阅读,交流汇报。

3·教师补充介绍微生物的作用。

四、拓展附:观察记录单《微生物》观察记录单第______组。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和我们》教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和我们》教案
活动三:三、总结
1、学生自由地发表感想,感叹微小世界的神奇,感叹人类的不懈努力与聪明智慧
活动一:一、导入语
这一单元,我们经历了人类对微小世界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使用了两种工具——放大镜和显微镜。
让我们用流程图来表示人类在认识微小世界上的发展过程(师一边解说,一边板书):
活动二:二、各组汇报展示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和我们》教案
学科
科学
单元
第一单元
执教者
课型
新课
课题
微小世界和我们
上课时间
学习
要点
科学概念:
1、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学习
目标
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但目前人类所看到的还只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对此我们人类探索的脚步是不会停歇的……
板书
设计
教学
后记
过程与方法:
1、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扩大方面的成果,并用流程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2、根据学习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类、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热爱科学技术,敬佩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过程中不断追求和善于追求的精神。
2、知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
探究
问题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取得的一些成果。
应用作业Leabharlann 练习册对应内容文化
阅读
根据学习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类、交流。

教科小学科学六下《1.8、微小世界和我们》word教案(1)

教科小学科学六下《1.8、微小世界和我们》word教案(1)
土壤的改良和净化:土壤中有许许多多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原生动物,它们与土壤肥力有关,有的能把生物尸体分解为植物需要的营养,有的能和生物共生,起到固氮的作用。比如在豆科植物根部生长的许许多多小圆球是根瘤菌,根瘤菌吸收并固定大气中的氮提供给植物作为肥料,同时吸收植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作为自身的营养。科学研究证明,每公顷大豆在其一生中能够固定氮素102千克(折合成硫酸铰是510千克)。因此,人们把豆科植物的根瘤比喻成巧妙的生物固氮工厂。如果土壤中有了大量的根瘤菌,可少施或不施氮肥,还能提高土壤肥力,同时还能节约由于生产氮肥需要的电力以及减少水质和土壤的污染。在古代,我国劳动人民就知道豆类植物具有肥田的作用,并大量进行人工培植和使用。日前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建设中,一些农业微生物学工作者,大力提倡在西部沙漠、戈壁、荒坡多种植豆科树、草,增加土壤肥力,绿化荒山荒坡,防止水土流失,促进农、林、牧业的发展。世界上有不少科学家在对根瘤菌进行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成就,如日本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破译了一种控制根瘤菌数量的遗传基因密码,这将使在贫痔的土地上培育出不需施肥的作物成为现实。
因化肥、农药、除草剂过量使用导致的农田土壤污染已成为重病沉疾,而土壤污染带给水果、蔬菜、粮食的污染以及对人类造成的危害更不可低估。净化土壤,也要靠微生物发挥作用。
克隆:1996年的夏天,一只名叫多莉的绵羊在苏格铸诞生了。为了培养多莉,研究人员首先从一只母羊体内取出一个卵细胞,去除它的细胞核,随后把一只6岁成年母羊体细胞中的细胞核植人这个去核的卵细胞里,最后再把这个卵细胞移植到第三只羊的子宫里。5个月后多莉诞生了。它和那只提供细胞核的6岁成年母羊在遗传上是相同的,多莉是那只羊的克隆。
后来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从而使千万人免于受肺炎等疾病的浸染致死。这些年来人们不断发明和研制了许多药物,以抵抗和制服各种疾病的危害。鼠疫、结核病、败血症、霍乱、白喉、痢疾、伤寒、天花等传染病慢慢被征服了。然而细菌食品工业:人们通过观察研究知道有的微生物对人有益,利用它们可改善我们的生活。比如酿酒,制作酱油、醋、霉豆腐、泡菜、奶品、面包、馒头、腊肉等都要依靠微生物。其中利用酵母菌发面的原理是:酵母菌分解面粉里的糖类,排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加热时体积急剧膨胀,从而使馒头、面包内部疏松多孔。

教科小学科学六下《1.8、微小世界和我们》word教案(6)

教科小学科学六下《1.8、微小世界和我们》word教案(6)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后记微小世界和我们根据让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可能有一定难度的现状,所以将教学用书的第44页的关于微小世界的探索的成果复制出来提供给学生,以充实学生的资料: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由于学生的理解水平,教科书20页所示的内容主要是人类利用微生物,以及生物方面所取得成果,体现以下几个方面:医药方面: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发现了微生物(如原生动物以及藻类、细菌、病毒、病原体等),但是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不知道这些微生物有什么作用,它们和人类有什么关系。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是第一个把微生物和疾病联系起来的人。

巴斯德发现传染病是由于微生物造成和传播的,发明了巴氏消毒法,广泛用于奶制品和酿酒业,以及杀死液体中的细菌。

后来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从而使千万人免于受肺炎等疾病的浸染致死。

这些年来人们不断发明和研制了许多药物,以抵抗和制服各种疾病的危害。

鼠疫、结核病、败血症、霍乱、白喉、痢疾、伤寒、天花等传染病慢慢被征服了。

然而细菌也有抗药性,直到今天,人和细菌还在进行着一场你死我活,我进你退的斗争。

食品工业:人们通过观察研究知道有的微生物对人有益,利用它们可改善我们的生活。

比如酿酒,制作酱油、醋、霉豆腐、泡菜、奶品、面包、馒头、腊肉等都要依靠微生物。

其中利用酵母菌发面的原理是:酵母菌分解面粉里的糖类,排出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在加热时体积急剧膨胀,从而使馒头、面包内部疏松多孔。

农、林业方面:农、林业上进行品种改良,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也充分利用了放大镜和显微镜的作用,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培育。

杂交水稻要在水稻花的花蕊上进行,水稻开的花很小很小,因此寻找雄性不育的野生稻和进行杂交工作都必须利用放大镜和显微镜。

杂交水稻培育成功,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国人民的吃饭问题,而且也是解决21世纪全球粮食问题的法宝。

土壤的改良和净化:土壤中有许许多多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原生动物,它们与土壤肥力有关,有的能把生物尸体分解为植物需要的营养,有的能和生物共生,起到固氮的作用。

六年级科学下册1.8《微小世界和我们》教案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1.8《微小世界和我们》教案教科版

月日8 .细小世界和我1型新授人在察工具开及研究范大方面的成就,并用流程表示它目 1教之的关系。

学目 2目目 3重点1.知道人研究细小世界已获得的一些成就。

2.采集整理料,并行显现沟通。

教具前部署学生行有关的料采集,安排多媒体教室学生行沟通。

运用多媒体的学生需在前将资料放到教室的桌面上,并行演示,以学具省准。

学程与指注一、自主学1.:一元,我了人细小世界的程。

在个学生系复程中,我学会使用了两种工具——放大和微。

本元内容。

在放大明前,我用“肉眼” 察我周的世界,那我所能察到的即是等小的物。

使用放大最多能放大25 倍,能使我看到更小的西,看到更多的;而微的使用我清楚地看到了胞和微生物,光学微最大的放大倍数1500 倍左右;描遂道微放大倍数 3 倍,2.在人的不懈努力在察工具愈来愈先,我在细小世界域所获得的成就也是卓著的,下边就各同学大家介人在细小世界小合作沟通,全域的成就。

班沟通。

(nm是米, um是微米 1 千米 =1000 米;1 米 =1000 毫米; 1 毫米 =1000微米; 1 微米 =1000 米; 1 米= 10 埃 ?)自己整理,在小二、合作研究内展、沟通。

1、前部署学生疏医学、、子、冶金、生物学⋯⋯等不一样域找有关料。

(料内容能够是人微生物、胞、晶体、子等微小物的最新、研究成就及它的利用。

)2、将采集到的料依据自己所学的行整理,而后以面的方式在小内行展。

(能够是文字、片或文合。

)在全班显现、沟通。

三 .成就显现1.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显现报告。

2.听了看了各组的显现内容,大家有什么想法?(让学生自由地发布感想,叹息细小世界的奇特,叹息人类的不懈努力与聪理智慧)四、稳固提高学生独立思虑、解1、因为___的改良,令人类察看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没法答,而后小组互查,发现的___的很多奥密。

全班沟通。

2、人类研究___的成就,促使了___、___和___的改良。

细小世界和我们板书肉眼能看清蚂蚁等较小的动物设放大镜能看清小于 1 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计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清更小的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课后反思。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8 微小世界和我们|教科版(4)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8 微小世界和我们|教科版(4)

微小世界和我们【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微小世界单元的总结课,通过对单元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对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以及对人类探索自然的成果进行梳理,并通过查阅资料汇报交流,了解更多的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学情分析】学习本节课的学生为六年级学生,该阶段学生经过一单元的学习,同时加上该阶段学生思维跳跃,想象力丰富,对微小世界的好奇心强,因此对微小世界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缺乏梳理和归纳总结。

可通过小组活动,集思广益,加强梳理和资料总结能力。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过程与方法:1、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扩大方面的成果,并用流程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2、根据学习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类、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1、热爱科学技术,敬佩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过程中不断追求和善于追求的精神。

2、知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点】知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已取得的一些成果。

【教学难点】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展示交流。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进行相关专题的资料收集,安排多媒体教室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

运用多媒体的学生需在课前将汇报材料放到教室电脑的桌面上,并进行试演示,以节省准备时间。

【教学过程】一、导入语师:这一单元,我们经历了人类对微小世界的认识过程。

看一下我们这一单元的学校内容,从第一节到第七节,你能不能发现我们的观察工具是怎么发展的呢?生:(预设)从肉眼到放大镜再到显微镜。

师:随着观察工具的发展,我们观察的范围也在不断的拓展,在放大镜发明前,我们用“肉眼”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那时我们所能观察到的便是蚂蚁等较小的动物。

使用放大镜能使我们看到更细小的东西,看到更多的细节,如印刷品及屏幕上的合成色彩的色斑。

而显微镜的使用则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细胞和微生物。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1.8《微小生物和我们》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1.8《微小生物和我们》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1.8《微小生物和我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微小生物和我们》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微小生物的种类、特点和作用,以及人类与微小生物之间的关系。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微小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基础,对微小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微小生物的认识较为片面,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了解。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微小生物的机会较多,但对其作用和意义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认识微小生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微小生物的种类、特点和作用,知道人类与微小生物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微小生物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微小生物的种类、特点和作用,人类与微小生物之间的关系。

2.难点:微小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微小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2.实验教学法: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微小生物。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微小生物的图片、视频、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课程内容,了解微小生物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微小生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微小生物的种类、特点和作用,让学生对微小生物有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微小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巩固(10分钟)观看微小生物的实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微小生物的生活习性。

5.拓展(10分钟)探究微小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指导并点评。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微小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小世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2、为了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透镜应是透明的、中间较厚的,放大倍数与中间的厚度 直接有关。

3、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4、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5、一些微生物太小,没有放大镜或显微镜便不能被看到。

6、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点,也由细胞组成。

.微生物有在特殊环境下生存的结构。

7、物质世界和生命世界是多种多样的。

过程与方法1、运用手执透镜及显微镜观察生物及非生物标本。

2、学习使用适当的器材及技术观察细胞和微生物。

3、通过文字、绘画、讨论等形式记录、交流观察结果。

4、通过观察实验及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取得的成果。

并以多种方 式交流及汇报。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

2、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促进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对促进 科学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3、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4、对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发明成果表示敬佩二、教学重难点拓展学生观察的范围,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他们探究和发现大自然的奇妙,学习和领悟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体会科学、技术、社会 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放大镜、显微镜四、教学过程(一)导入 师:人的肉眼只看的mm 101大小的物体。

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大大扩展了我们的视野。

《微小世界》讲了三方面内容:1、放大镜——昆虫、晶体。

2、显微镜——细胞、微生物。

3、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取得的一些成果。

从而使我们获得更多的秘密。

(二)放大镜师:放大镜是我们常用的工具之一,比如公安人员、精密仪器修理工、农业科技人员、考古学家、老年人看书………师:那么,怎样使用放大镜来观察呢?生:(镜动):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生:(物动):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师:通过用放大镜观察图片上苍蝇的复眼和观察电视屏幕同学们有哪些新发现? 生: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细微之处。

生:计算机和电视屏幕图像是由红、绿、蓝三色小点组成。

师:放大镜有什么特点呢?生:中间厚、边缘薄、透明。

师:玻璃、平面镜、放大镜,有什么区别呢?生:玻璃虽然透明,但不具备中间厚、边缘薄。

平面镜不透明。

只有放大镜中间厚、边缘薄、透明。

师: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比较大呢?生: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面的凸度有关,与镜片直接大小无关。

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就越大。

此外,中间凸起,且透明的物体都能放大物体图像。

球形的透明体放大的倍数是最大的。

因此,人们把放大镜友叫做凸透镜。

(三)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师:认识了放大镜,我们就要学会使用它来观察我们身边的事物。

昆虫在自然界中种类繁多,分布很广,它他有着不同的构造和本领。

那么,同学们知道蝇的眼是什么眼吗?生:蝇的眼睛是复眼。

师:蟋蟀的“耳朵”长在什么地方呢?生: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师: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什么?生: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师:昆虫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

它的头上有一对触角。

蝴蝶:棒状触角,蝗虫:线状触角,蚕蛾:羽毛状触角,天牛:鞭状触角,蚂蚁:膝状触角。

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师:接下来我们复习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虫。

通过下面的图片我们可以观察到蚜虫和草蛉虫的身体结构。

同时书上也给我们介绍了几种记录观察对象的方法:照片、绘图、文字。

(四)放大镜下的晶体师:现在我们来观察各种晶体。

我们发现白糖、食盐、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规则几何外形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都大致一样吗?生: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都大致一样。

师:通过我们的学习我们知道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针……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师:除了观察晶体,我们还需要知道如何制作晶体。

减少水分,同时我们还应该了解怎样制作一个大晶体。

师:前面三节课主要内容都与我们的放大镜有关,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对放大镜进行一个简单的归纳。

师:放大镜的特点中间厚、边缘薄、透明。

这说明放大镜的凸和透。

放大镜的功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针对这一内容书上主要讲了两个方面,一个是昆虫,包括苍蝇复眼、蟋蟀耳朵、蝴蝶鳞片、昆虫触角。

第二是晶体,包括糖、味精、盐、碱面、冰、雪花。

放大镜的使用方法,一个是镜动,一个是物动。

(五)怎样放的更大师:放大镜放大的倍数是有限的,怎样才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生:把两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制成简易的显微镜。

师:为什么呢?生: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外一个凸透镜的像进一步放大。

师:谁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并发现了什么?生:列文虎克,微生物。

师:显微镜是怎么发展的?生:从光学显微镜到电子显微镜,之后是扫描隧道显微镜。

(六)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师:显微镜发明以后,我们可以用显微镜来观察各种生命。

那么,1663年,英国科学家谁利用自制复合显微镜发现并命名什么。

生:罗伯特·胡克、细胞。

师:物体必须制成什么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制玻片标本的切片必须是怎样的。

生:玻片标本、薄而透明。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标本的制作过程。

切——取——划——放师:显微镜有哪些主要的组成部分?生: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

师:怎么知道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呢?生: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

如15×20=300。

师:怎样使用显微镜呢?生: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师:使用显微镜遇到下面的问题该怎么办呢?比如:从目镜往下看,发现里面黑呼呼的,什么也看不见。

生:原因是对光不好,应该调整反光镜,使之从目镜下能看到亮圈。

师:从目镜里只能看到亮圈,不能看到已经放在载物台上、正对通光孔中央的标本玻片,怎么办?生:原因是聚焦不好,应该调整调节旋扭,使之从目镜下能看清标本。

师:如果从目镜里看标本,发现标本并没在我们视野的正中央,而是在偏左(或右或上或下),我们应该怎样移动标本?生:向左移动。

师:我们知道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

(七)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师:用显微镜观察叶表皮上有什么?生:气孔。

师:叶细胞中呢?生:叶绿体。

师:通过显微镜我们还可以观察到血液细胞,口腔上皮细胞,苔藓类植物细胞。

师:我们知道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最基本单位。

胞细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生命体细胞的作用:生长、发育、遗传、繁殖、消化、呼吸、排泄等。

(八)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师:如果我们要观察一滴水中的微生物,我们首先应该做什么?生:制作玻片标本。

师:如果我们在观察标本时发现微生物的游速过快,我们应该怎么办?生: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再在上面滴一滴池塘水,盖上盖玻片。

生:用吸水纸在盖玻片边缘吸走多余的水分。

师: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那么,它们具体有什么特征?生:①生活需要营养;②能进行呼吸;③能排出体内废物;④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长和繁殖;⑥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师:我们知道的微生物有草履虫、变形虫、眼虫、喇叭虫、鼓藻、船形硅藻等。

师:前面四课都讲的是与显微镜有关。

现在进行一个简单的归纳。

一是种类:包括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把物体图像放大到200万倍)、扫描隧道显微镜;二是构造:包括目镜、物镜、调节旋钮、反光镜、载物台等;三是使用方法:包括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四是作用:包括观察细胞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等功能,代表人物罗伯特·胡克。

观察微生物,比如观察变形虫、草履虫、鼓藻等,干草培养微生物,制成玻片标本观察,代表人物列文虎克。

(九)微小世界和我们师:现在我们来看看观察工具的发展和观察范围的拓展。

师: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为人类打开了微小世界的大门,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微生物对人类并非都是有害的,有许多微生物不仅对人体有益,而且我们还离不开它。

师:请同学来说一说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取得了哪些成果?生:1、发现细菌和病毒,并和它们进行争斗。

2、生物技术——克隆羊。

2、生物技术——克隆羊。

4、袁隆平——水稻之父。

5、利用微生物发酵提供和生产食物。

6、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十)总结师:观察工具在不断发展,我们获得的信息也越来越多,其最终目的都是用科学的知识来武装自己,创造美好的未来。

(十一)课堂练习五、板书设计微小世界放大镜显微镜成果昆虫、晶体微生物、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