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第四单元数学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4单元 11~20的认识整理和复习教案
第四单元11~20的认识4.9整理和复习【课题名称】第9课时整理和复习【课型、课时】复习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85页。
【教学目标】1.会熟练地读出和数出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及大小。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个位”和“十位”。
认识计数器,并能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
3.熟练地计算简单的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4.经历将分散获得的知识综合起来的过程,初步感知整理的方法,感受复习的乐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审题意识、倾听习惯和交流能力。
教学难点: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1.教师: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2.学生:课前预习:标注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教学过程】一、整体回顾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第四单元了。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呢?和10以内数的认识有什么不同?请大家回忆一下,也可以翻开课本看一看。
预设:学生会说到“10的再认识”“11~20的认识”“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等。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出示本单元知识结构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的知识,帮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复习重点。
二、知识梳理(一)10的再认识(1)知识点回顾:教师:通过10的再认识,说一说你对10有哪些新的认识?预设1:数数时,10个一就是十。
预设2:“一”和“十”都是计数单位。
预设3:10是最小的两位数,数数时,10个为一组的数比较方便。
(二)11~20的认识教师:对11~20这些数,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预设1:十几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0是由2个十组成的。
预设2:写数时,从高位写起,有1个十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在十位上写2;有几个一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预设3:11~20各数的顺序从小到大依次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第4—6单元(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教案:第4—6单元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10以内的数字进行简单的计算。
2. 学生能够认识并熟练使用加法和减法运算符。
3. 学生能够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如加法和减法应用题。
4.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第4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 第5单元:认识加法和减法运算符3. 第6单元:解决简单的加法和减法问题教学步骤:第4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 引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讲解:向学生讲解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如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减法的借位等。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通过一些简单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5单元:认识加法和减法运算符1. 引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运算符的作用。
2. 讲解:向学生讲解加法和减法运算符的表示方法,如“ ”表示加法,“-”表示减法。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加法和减法运算符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通过一些简单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6单元:解决简单的加法和减法问题1. 引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理解解决加法和减法问题的重要性。
2. 讲解:向学生讲解解决加法和减法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如先确定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数,然后运用加法和减法运算符进行计算。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解决加法和减法问题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通过一些简单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观察学生对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掌握情况。
2. 通过课堂讨论和提问,了解学生对加法和减法运算符的理解程度。
3. 通过课堂练习和应用题的解答,评估学生解决简单加法和减法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通过练习题和应用题的解答,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分类》|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快乐的家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学会将物品按一定的标准分类,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进行简单分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意识,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内容- 教材内容:使用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4单元《分类》。
- 分类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分类,分类的目的是什么。
- 分类方法:教授学生不同的分类方法,如按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分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按一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
- 难点:分类标准的确定和分类过程的理解。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分类教具盒、多媒体课件。
- 学具:学生自带的物品,如玩具、文具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快乐的家园”,请学生观察并说出家园中的物品是如何摆放的。
2. 新授:介绍分类的概念,通过教具示范不同的分类方法。
3. 实践:学生分组,用自带的物品进行分类练习。
4. 讨论:各组分享分类过程和结果,讨论分类标准的合理性和多样性。
5. 总结:教师总结分类的重要性,并强调分类在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 快乐的家园——分类- 内容:- 分类定义- 分类方法- 分类标准- 生活中的分类应用作业设计- 课堂练习:完成教材上的分类练习题。
- 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中找出三组物品,尝试不同的分类方法,并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 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分类概念的理解程度和分类方法的掌握情况。
-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增加实际操作的机会,以加深学生对分类的理解和应用。
---此教案内容丰富,用词严谨,段落衔接流畅,符合标题要求,共计约2000字。
重点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在《分类》这一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细致地规划每一个步骤,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分类的概念和方法。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并书写数字7。
2.能够熟练掌握数字7的数量概念。
3.能够运用数字7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重点
1.认识数字7。
2.进行数字7的数量概念训练。
三、教学内容
1.数字7的认识和书写。
2.数字7的数量概念训练。
3.数字7的加减法运算。
四、教学准备
1.数字7的卡片或图片。
2.七个小篮子或桶作为数量概念训练。
3.加减法练习题纸。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认识数字7:
–给学生展示数字7的卡片,让学生认识并书写数字7。
2.用数字7进行数量概念训练:
–将七个小篮子或桶摆放在课桌上,让学生数一数数量。
–让学生用手指指着其中的篮子或桶,说出数量。
第二课时
1.复习数字7:
–让学生快速书写数字7,并能够正确书写。
2.进行加减法运算:
–准备一些简单的加减法练习题,让学生用数字7进行计算。
六、教学延伸
1.让学生用数字7设计自己的加减法练习题,进行互相出题和解题练
习。
2.给学生布置一些数字7相关的作业,提升对数字7的理解和运用能
力。
七、教学反思
教学中应充分引导学生参与互动,通过多种形式加深对数字7的认识和掌握,同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这份教案是基于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内容编写的,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数的顺序教案八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数的顺序教案八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数的顺序》教案 4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填写百数表,进一步明确百以内数的顺序,加深对百以内数的认识。
2、使学生通过观察百数表,探索并发现百数表中数的排列规律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数学思考,进一步增强数感。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体验合作交流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照教科书中百数表里格子的.大小,每人准备一个田字框、一个十字框和一个1010的方格图。
教学过程一、完成百数表,明确数的顺序1、出示教科书第35页例题中的表格,要求学生把表中已经填出的数分别读一读。
2、启发:这张表中一共可以填多少个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数是几?最大的一个数呢?如果要求按顺序填数,你能把这张表填写完整吗?试一试。
3、学生各自填表,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填表的情况。
学生完成后,指出:同学们刚刚完成的这张表,我们通常称它为百数表。
4、根据填表的过程,回答问题。
(1) 23前面的一个数是多少?后面的一个数呢?19前面的一个数是多少?后面的一个数呢?91前面的一个数是多少?后面的一个数呢?(2)比10小1的数是几?比10大1的数呢?比69大1的数是多少?比100小1的数是多少?(3) 89比哪个数大1,又比哪个数小1?40比哪个数小1,又比哪个数大1?5、按顺序填数。
(1)出示教科书第36页第2题的第一张表。
282933要求学生按顺序填数。
学生完成后,把表中的28、29和33分别改成48、49、53,让学生再填一填。
(2)出示教科书第36页第2题的第二张表。
989793要求学生按顺序填数。
学生完成后,把表中的98、97和93分别改成78、77和73,让学生再填一填。
【说明:数的顺序和数的读写、组成、大小比较一样,都属于认数的基本内容。
尽管学生在前面学习数的读写以及组成时,已经通过数数等具体的活动,初步接触到数的顺序问题,但是通过完整的、按顺序填表的操作,能使学生已有的初步认识更加清晰、更加系统,同时也能为学生接下来自主探索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提供必要的**。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学方案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小学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的教学方案。
这个单元主要教授的是“时间”的学习内容。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因为这关系到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时间概念和时间管理能力。
所以,我将在本篇文章中,对该单元的教学方案做出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
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时间概念,进而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2、帮助学生学习掌握一些时间单位,如秒、分、小时等。
3、训练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对于时间的感知能力。
4、鼓励学生利用时间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时间使用习惯。
二、教学内容1、时间的概念:从学生生活中最简单的时间概念开始,让学生们了解什么是时间,如何表达时间,时间的重要性等。
2、时间的基本单位:介绍时间单位的概念,如秒、分、小时等,并且让学生们明白不同的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日常生活中的时间:从生活中最常见的时间开始,如吃早餐、上学、放学、吃晚餐等,让学生了解这些活动的发生时间、持续时间,以及这些活动对于日常生活的影响。
4、时间观察与感知:从看钟开始,让学生学会对钟表进行观察,了解钟表上的刻度代表的意义,并且让学生学习如何根据钟表上的数值来判断时间长短。
5、时间管理:从掌握日程开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日程,如何规划自己的时间,如何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以及对于时间的合理运用所带来的积极收益。
三、教学方法1、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对时间概念的认知水平,从而创设互动性强的教学氛围,拓宽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情景模拟教学法:通过模拟日常生活中的时间事件,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时间”的概念和知识点,并且在模拟中通过不同情境的处理方式,提醒学生什么样的时间管理方式是最有效的。
3、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分小组让学生一起完成任务,提高学生们的沟通协作能力,以及协调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4、游戏式教学法:通过制作小型教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2024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10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4.1 10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10的过程,能正确熟练地数出10并能正确地读写。
2.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形成初步的数感、符号意识,发展推理意识。
3.感受计数单位“十”的形成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十”,知道10个一是1个十。
【教学重点】
理解10的含义,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认识计数单位“十”,知道10个一是1个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导学案
【教学环节】
学习任务一:知识链接,课题导入。
填一填。
你能给它们排排队吗?
学习任务二:探究新知,素养形成。
1.观察情境图,数一数。
9人添上1人,是几人?
用小方块代替小朋友摆一摆,数一数。
9添上1是十。
生活中经常把十个物体分为一组。
你还见过十个一组的物品吗?
怎样在计数器上拨出十?
十位上有几颗珠子就表示有几个十。
个位上有几颗珠子就表示有几个一。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摆小方块理解“10个一”和“1个十”的关系
10个一是1个十
按顺序读一读。
越往后,数越大。
10在9的后面,10比9大。
10和以前认识的数有什么不一样?
0~9用一个数字表示,是一位数。
10由1和0两个数字组合成,是两位数。
10怎么写呢?左半格写1,右半格写0。
学习任务三:随堂小练,素养提升。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5篇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5篇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包括了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1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计算;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
教学重点: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及实践运用课前准备:口算卡、教学挂图(自制)、小红旗、小棒教学流程:一、沟通交流、兴趣导入1、教师出示口算卡,进行口算练习师:小朋友们,看谁算的又对又快10+20= 20+10= 10+( )=30( )+20=30 ( )+10=15 ( )+( )=302、夺红旗比赛①、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看图写数。
师:小朋友,加油啊,写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将会获得一面小红旗。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珠子下面写数。
③、诱导学生说说以上几个数的组成。
3、兴趣导入师: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棒,老师很高兴,你们还想不想解决更好玩的问题呢生:想。
师:好,那就让我们继续努力吧!二、提出问题,师生互动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师:谁能告诉大家,他们都正在做什么呢生1:他们正在买东西呢!生2:……师:说得好!图上的小朋友叫小明,小明可喜欢喝牛奶啦!这几天,小明表现得特别好,特别听爸爸、妈妈说的话,他妈妈很高兴,就带小明到商店去买牛奶。
售货员阿姨先给小明妈妈30瓶牛奶,再给小明2瓶牛奶。
现在,老师想问大家,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生1: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生2:一共花了多少钱生3:小明喝了2瓶,还剩多少瓶师:你们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吧!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和“还剩多少瓶”的问题板书,逐一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第四单元 分类(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教案:第四单元分类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类的基本概念,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发现物品之间的共同特征并进行分类。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够通过实践进行分类活动。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能够与同学一起进行分类活动,共同完成任务。
教学内容:1. 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分类的方法和步骤。
3. 分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发现物品之间的共同特征并进行分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分类卡片、图片、实物等。
2. 学具:彩笔、纸张、剪刀等。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并发现物品之间的共同特征,引入分类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示例:通过示例,展示如何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4. 实践:让学生进行分类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类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6. 总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并加深理解。
板书设计:1. 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分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作业设计:1. 让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品,发现共同特征并进行分类。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讲解、示例、实践、小组活动和总结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同时,通过观察身边的物品,学生也能够发现共同特征并进行分类。
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发现物品之间的共同特征。
此外,通过小组活动,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也得到了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让他们通过动手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单元《11-20的认识》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单元《11-20的认识》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主题是《11-20的认识》。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10的认识和加减法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对数的认识。
通过直观的教学材料,引导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实际意义,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地读写11-20各数,并初步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位值概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11-20各数。
- 学生能够理解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 学生能够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初步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信心。
-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和勇于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
- 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2.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位值概念。
四、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较好地掌握1-10的认识和加减法。
但由于年龄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直观的教学材料来辅助。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情境引入:老师出示一堆糖果,问学生:“如果这里有10颗糖果,我再加1颗,是多少颗呢?”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10以内的数,并引出今天的课题《11-20的认识》。
2. 探究新知- 活动一:摆小棒- 指导学生先摆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一个十。
- 再让学生尝试摆出11根小棒,提问:“这11根小棒怎么摆最容易看出是多少根?”引导学生将10根捆成一捆,剩下的1根单独放。
教学方法探究教案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
教学方法探究教案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引言教育的核心是教学。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位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究和探索的话题。
而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旨在探究教学方法在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中的应用及效果。
一、掌握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根据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的教学大纲,分析学生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为:1)了解数值的进位与退位;2)掌握数值的概念和大小比较;3)掌握简单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循序渐进教学方法不仅要灵活多样,而且要循序渐进。
在教学第四单元中,教师要采取由浅入深、渐进式教学方法。
介绍数值的概念和大小比较。
然后介绍数值的进位与退位,再通过简单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逐步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用手段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游戏、实物演示、故事讲解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参与,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目的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讲授、演示、讨论、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
例如,在数值大小比较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采用实物演示,通过让学生比较大小来强化他们对数值大小的概念。
五、重视巩固与提高教学方法不是在说完之后就结束了,而应该要关注学生的巩固与提高。
在教学的末尾,教师要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此外,还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过程记录,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差错,及时纠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结论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并用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兴趣和主动性、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及重视巩固与提高,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4、整十数加一位数、相应的减)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4、整十数加一位数、相应的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00以内的数,掌握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2.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教学材料:数字卡片、十位数卡片、个位数卡片、加号和减号卡片
2.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3.教师准备:熟悉教学内容,准备好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认识100以内的数
1.引导学生观察数字卡片,认识100以内的数
2.让学生用十位数卡片和个位数卡片拼出各种100以内的数
3.讨论整十数和一位数的特点,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
第二课时:整十数加一位数
1.通过示例引导学生进行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
2.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相同类型的练习
3.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三课时:整十数减一位数
1.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整十数减一位数的计算
2.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强化他们的计算技巧
3.分析学生在减法计算中容易犯的错误,帮助他们纠正
四、课堂练习与作业
1.设计一些有趣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2.布置适量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整十数加减一位数的计
算
五、教学反思
1.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步骤和方式,确保教学效果
2.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
总结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熟练地认识100以内的数,掌握整十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数学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最新改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设计
一、构建情境,阅读理解
从图上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小宇排第15”表示什么意思?
“之间”是什么意思?
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
二、分析尝试解答问题
1.学生自主尝试
2.反馈交流
生1:数一数
10和15中间有,11、12、13、14这个四个数,所以他们之间有4人。
教师引导:可能部分同学觉得太抽象了,不够直观。
生2:画图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幅图是从头开始数的。
1、2、3、4、5、6、7、8、9,小丽排第10,然后接着数,11、12、13、14,小宇是第15,他们之间有4人。
引导点评: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可以优化,画图用小圆片代替.
生3;
教师引导:用图形和符号画图比较简单。
画图时是否可以不画小丽前面的人呢?学生发现,由于数数的时候只数小丽和小宇之间的人数,所以可以不画小丽前面的那些人。
集体尝试:
追问: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生:我用的算一算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算式每一步在干什么?为什么5需要-1?
三、回顾反思
同学们用了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这个问题,解决的对不对呢,一块来检查一下吧!
小丽排在第10个,他们之间有4个人,第11、12、13、14,到小宇正好是第15个。
说明我们解决对了。
解决问题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到画图是理解题意的好帮手,并且很直观。
数数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好方法。
数数时,我们既可以从头数,也可以接着数。
四、巩固练习
数学书做一做。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第6课时 整理与复习|西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6课时整理与复习|西师大
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复习掌握单元所学知识,夯实数学基础。
2.通过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让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设计的练习,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整理与复习单元所学内容。
2.学生间互相讨论并相互帮助。
3.适当提高题目难度,让学生有所收获。
三、教学难点
1.如何通过整理和复习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2.如何让学生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
1.整理与复习
1.回归本单元学习的主线,发挥整合所学知识的重要性。
2.根据所学知识点编写练习题,随堂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3.以轮流记忆题型进行互动练习,让学生手写答案并相互矫正。
2.探究问题
1.让学生手写本课的重点难点,根据个人理解进行思考。
2.随后安排相互讨论,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分享思考经历。
3.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3.练习加深理解
1.将设计好的题目进行课堂练习,适当提高难度来让学生有所提高。
2.他人分享的思考经历也可以成为某个知识点的题目,以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五、延伸拓展
1.难度适中的数学竞赛,可以让学生在上述过程中得到更好地提高和提升。
2.看电影和其他小组活动,让学生放松心情,同时也提高其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反思
1.提供合适的练习题,以有足够的挑战性,让学生逐渐提高自信和成就感。
2.在竞赛活动和团队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教育本身就是充满活力和乐趣的。
(2024秋新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认识数位、写数》教案
第四单元 11~20的认识4.3 认识数位、写数【课题名称】第3课时认识数位、写数【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77页。
【教学目标】1.通过辨“11”活动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进一步感受位值制。
2.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掌握读、写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十位和个位,会看图写11~20各数。
教学难点:体会位值制的意义。
【课前准备】1.教师:教具:小棒、计数器。
教学课件:《》课件2.学生:课前预习:标注完成《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学具: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数数。
教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11~20各数,同桌两人一起按顺序从11数到20,再从20数到11。
学生按要求数数。
2.摆数。
教师:请你用学具摆出11,怎样摆能让别人一眼就看出来呢?预设1:学生摆出1捆小棒(把10根小棒捆成1捆)和1根小棒。
预设2:学生摆出1摞小正方体(把10小正方体放1摞)和1个小正方体。
预设3:学生摆出1摞圆柱(把10个圆柱放1摞)和1个圆柱。
3.设疑。
教师:我们能用小棒,小正方体、圆片表示出11,但是问题来了,现在只有2个颜色一样、大小也一样的小棒,小正方体、圆片,还能表示11吗?预设:学生意见不一致,有人认为能,有人认为不能,请几个代表到前面来进行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
预设1:我觉得2个颜色一样、大小也一样的小棒,小正方体、圆柱只能表示2,不能表示11。
预设2:我觉得可以把其中1个小棒,小正方体、圆柱看成10,另一个看成1。
教师:是呀,长得都一样,怎么能让所有人都知道到底谁是10、谁是1呀?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今天继续学习11~20各数。
【设计意图】复习数数,用小棒摆出11,再让学生思考“2个颜色一样、大小也一样的小棒,小正方体、圆柱还能表示11吗”来引出新课。
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认识和书写数字1-50;–能够进行数字1-50的顺序排列;–能够识别并书写加法和减法算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游戏、实物操作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数字1-50的认识和书写;•加法和减法算式的书写和理解。
2. 难点:•排列数字1-50,掌握其规律性;•怎样将数字运用到实际物品数量的表示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数字卡片让学生认知数字1-50,并进行互动问答。
2. 学习新知识(15分钟)•教师介绍和书写数字1-50,并让学生跟读;•引导学生利用数字卡片互相组队,顺序排列数字1-50。
3. 合作探究(20分钟)•分组让学生合作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练习,借助物品进行实际操作;•学生互相交流,发现规律,并总结加法和减法的相关知识。
4. 拓展应用(10分钟)•利用竞赛游戏形式,巩固数字1-50以及加法和减法算式。
5. 总结反馈(5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并展示学生优秀作品。
四、课堂作业1.用纸板制作数字卡片1-50,并整理好;2.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数字1-50书写示例加法算式示例减法算式示例1 1+1=2 2-1=12 3+2=5 4-2=2………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其中游戏形式深受学生喜爱,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学生普遍存在对数字运算规律理解不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练习和巩固。
下节课将增加口算练习的环节,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以上为教案内容,希望能够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完善。
北师大版(2024新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做个减法表》名师教案
你是根据什么规律来完成的?
2.这样你会做吗?(出示幻灯片12)
(伴随学生的回答,动画出示答案。)
你是根据什么规律来完成的?
3.这个该怎么填?(出示幻灯片13)
(伴随学生的回答,动画出示答案。)
你是根据什么规律来完成的?
4.没有规律了,怎么填?(出示幻灯片14)
(伴随学生的回答,动画出示答案。)
难点
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学法
讨论法列表法
教法
谈话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你能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下面的题目吗?(出示幻灯片2)
(伴随学生的回答动画出示答案。)
看动画回答问题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1.书写、排列卡片
5.有几种填法?(出示幻灯片15)
(伴随学生的回答,动画出示答案。)
回答问题
横着得数递增1,被减数不变,减数递增1.
回答问题。
竖着得数不变,江苏和被减数都递减1.
斜着得数递减1,被减数递减1,减数不变。
回答问题
回答问题
5个练习题,从不同的角度复习巩固了加法表的有关知识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出示幻灯片16)
(得数递减1,被减数递减1,减数不变。)
动手在卡片上写算式
思考回答问题。
动手排卡片
回答:把得数是8的算式排一排。
把得数是5的算式排一排
互动。
观察幻灯片,回答问题。
把得数是0的算式写在0下面的方格里。
回答问题
回答问题
新版南京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认识位置教案
新版南京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认识位置教案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够认识并掌握基本的位置概念,如前后左右、上下等;-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前后左右的认识-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询问其位置,如某物在自己的前方、后方、左侧还是右侧等;- 练找出物体的前后左右位置,可以通过游戏或绘制简单的地图进行互动。
2. 上下的认识- 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询问其位置,如某物在自己的上方、下方等;- 练找出物体的上下位置,可以通过游戏或绘制简单的地图进行互动。
3. 使用方位词进行描述- 研究并使用简单的方位词,如前面、后面、左边、右边、上面、下面等;- 练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可以通过绘制简单的图形、游戏等形式进行训练。
教学步骤1. 导入活动:教师通过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向学生出示物体并询问其位置,引导学生讨论和回答。
2.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身体部位,并进行前后左右的认知训练,如向前走几步、向左边转等。
3. 教学上下的位置概念,可以通过教具、游戏或绘制简单的图形进行示范和练。
4. 教学使用方位词进行描述,让学生提供简单的句子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5. 结束活动: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巩固练,如通过教具或绘制简单的图形来检验学生对位置概念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 教具:小球、纸片、绘图纸等- PPT或黑板、白板等可用于教学展示教学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的思维表达、回答问题的能力来评估其对位置概念的掌握情况;- 学生通过绘制简单的图形或完成相应的练来展示他们对位置概念的理解。
教学延伸-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更复杂的位置关系,并进行描述;- 继续扩展学生的方向感知能力,如东西南北的认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作学校制作人)读数、写数总节数:执行时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方法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计数器1个小棒100根铅笔24枝指导法、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我的修改一、师生交流引入情境二、质疑点引明确目标三、自主探究经历感知四、合作交流观点整合一、复习。
l.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 )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 )个一。
( 10 10)(2)( )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 )个十。
(10 10)(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
(62)(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
(25)(5)7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7个十和5个一)二、新授。
(1)出示计数器。
教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五、体验感悟延伸发展二位叫十位,并在计数器上分别贴上“十位”、“个位”。
(2)教师出示2捆铅笔和4枝铅笔。
这里共有几枝铅笔?(有24枝),有几个十枝和几个一枝。
(2个十枝和4个一枝)学生回答后,教师分别把2捆铅笔和4枝铅笔分别挂在十位和个位上,接着问:“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呢?”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上是几,就写几,这个数写作“24”。
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敷。
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这个数读作二十四,学生跟读两遍。
1.教学例3:每种颜色的纽扣各有多少粒?(1)学生数一数,汇报:黄色四十粒,绿色有二十七粒,红色有三十三粒。
(2)这些数怎样读写那?教师进行指导:十位上有4十珠子。
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试问;这个数该怎么写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
因此写作:“40”读作“四十”。
(3)后两个数让学生尝试,说给同桌的同学听。
教师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教师强调,写数的时候,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占位,如30、40、50……个位上都写“0”。
若这些数个位上不写“0”行吗?(不行)为什么?(0起到占位的作用,如果不写就变成一位数了。
)2.教学教材37页上面的内容。
(1)三种颜色的纽扣一共多少粒?(一共一百粒。
)教师提问一百该怎么写呢?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l”,十位与个位上都写“0”这个数写作“100”读作“一百”。
(2)教师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3.教师指导学生: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0”占位。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课本第37页)。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同学:该如何写数,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50 76 100四、小结:同学们,一定要记住我们在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0”占位。
五、布置作业:数学同步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读数、写数写作: 40 写作:27读作:四十读作:二十七写作: 33 写作: 100读作:三十三读作:一百教学反思(制作学校制作人)第三课时读数、写数练习课教材39页---40页6—12题。
总节数:执行时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方法1.通过练习,让学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巩固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巩固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
小黑板练习法。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我的修改一、师生交流引入情境二、质疑点引明确目标三、自主探究经历感知四、合作交流观点整合五、体验感悟延伸发展一、复习。
1.想一想,在填数:29、---、31、---、33、---、35、---、3764、66、68、---、72、---、---、---、---60、65、70、---、80、---、---、---、---2.45里有()个十和()个一组成。
90里有()个十和()个一组成。
64里有()个十和()个一组成。
76里有()个十和()个一组成。
29里有()个十和()个一组成。
3.30 读作:八十六写作:45 读作:九十七写作:79 读作:六十写作:55 读作:一百写作:二、处理课后习题。
1教材39页6题。
写出下面各数。
三十八()五十五()六十三()九十()八十九()三十()七十二()一百()2.按要求写数。
出示第39页第7题。
45 50 70 60 65 55 75 95 85 90 80 100个位上是5的数()个位上是0的数()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3. 第39页第8题。
(1)本班有同学()人。
(2) 教室里有()张桌子,()把椅子。
(3) 今年十月一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周年。
(4)我国有()个民族。
4.第40页第9题。
你是怎么做的?要注意什么?(可以把十个圈起来,圈三个十,再数八个,就是38个。
)5.第40页第10题。
怎样数比较快呢?(可以两个两个、五个五个、十个十个地数。
十个十个地数比较快。
)6.第40页第11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适当进行指导。
7.第40页第12题。
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合起来是9。
思考:卡片上的数可能是多少?(2736 45 54 63 72 81 90)三、小结:通过练习,同学们进一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够更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同学们表现得很棒,继续努力。
四、布置作业:数学同步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读数、写数 6题:三十八( 38 )五十五( 55 )八十九( 89 )三十( 30 )六十三( 63 )九十( 90 )七十二( 72 )一百( 100 )教学反思(制作学校制作人)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总节数:执行时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方法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初步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初步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
100以内数目表一张。
指导法、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我的修改一、师生交流引入情境二、质疑点引明确目标三、自主探究经历感知四、合作交流观点整合一、复习。
1.读出下列各数。
35 76 89 90 96 1002.老师报数,学生在本子上写数。
六十九九十三八十三十一百3.口答。
(1)一个两位数,十位上是5,个位上是9,这个数写作( 59 )。
(2)一个数,百位上是l,十位、个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 100 )。
二、新授。
1.教学例4。
按照数的顺序,在空格里填数。
(1)教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100以内数目表,学生填写。
按照数的顺序.学生逐行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订正。
五、体验感悟延伸发展(2)让学生给十位是3的数涂上绿色,个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涂上粉色,引导学生逐项完成。
(3)你从表里发现哪些有趣的排列?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横行看、竖行看等来发现。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从横行看:第一行是填单数,第二行是填双数.每一横行的个位都是1、2、3、4、5、6、7、8、9、0。
从竖行看:每一竖行的个位数都一样,十位上的数是0、1、2、3、4、5、6、7、8、9排列(0没写出来)。
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上的数字都相同。
从右上到左下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多1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少1直到1。
教师提问: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38)第5行第8个数是多少?(48)55前面一个数是多少?(54)练习:做课本第42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学生可对照数目表,做完后集体订正。
2.教学例5。
(1)出示小棒图。
教师问:左边有多少根小棒?右边有多少根小棒?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2 37教师追问:“左右两边的小棒,哪边的多?(左边多)42和37两个数比较。
哪个数大?”学生回答,老师再做说明,42里面有4个十,37里面有3个十。
所以42大,37小,我们用“>”来表示它们的关系。
(2)出示计数器图。
让学生观察后问:“左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右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23 25。
又问:“23和25这两个数相比较,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因为十位相同,我们看个位,个位大的数大。
所以23小,25大。
)老师在○里填上“<”大家齐读式子两遍。
总结比较的方法:先比较十位,十位大的数大;十位相同再比较个位,个位大的数大。
三、巩固练习。
教材42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2.比大小,在○填上“>”、“<”或口填适当的数。
47○37 88○90 □<95 □>6635○36 61○59 □<75 □>□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怎样来比较100以内的数,先比较十位,十位大的数大;十位相同再比较个位,个位大的数大。
只要同学们掌握了方法,就能正确比较100以内的数。
五、布置作业:数学同步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例5 42○3723○25比较的方法:先比较十位,十位大的数大;十位相同再比较个位,个位大的数大。
教学反思(制作学校制作人)第五课时比一比说一说教材43页例6及相关习题。
总节数:执行时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方法1.通过具体的比较,使学生感知100以内的数,会运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描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2.引导学生进行估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正确运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描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在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情境图指导法,观察法,比较法。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我的修改一、师生交流引入情境二、质疑点引明确目标三、自主探究经历感知四、合作交流观点整合五、体验感悟延伸发展一、谈话导入。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进行比较,有时我们会比一比谁的个子高,也会比一比谁的体重重。
在数学上我们会经常比较什么呢?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比一比,说一说数的大小。
二、新授。
教师出示例6.红球58个,蓝球15个,黄球10个。
1.教师:红球有几个?(58个)蓝球有几个? (15个)黄球有几个?(10个)2.大家一起从15数到58,数的过程体会到15到58要经过好多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