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生的养成教育

合集下载

浅谈如何抓好农村小学生的养成教育

浅谈如何抓好农村小学生的养成教育

浅谈如何抓好农村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所谓养成教育,是指针对受教育者的学习、生活习惯、做人处事等行为实施的一种具有矫正性、规范性、引领性的教育模式,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而农村学生的家长多数是农民,文化水平较低,道德修养也不尽人意。

不少学生耳濡目染的是扑克、麻将,粗言秽语,家庭教育中,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文明礼仪教育相对薄弱。

作为在农村工作的一线教师,对如何抓好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教师要以身示范少年儿童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时期,他们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

有研究调查表明:效仿是很多科学家成功的秘诀,而学生的成功成材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效仿。

效仿谁呢?在家以家长为对象,在校则以老师为范了。

为师者,必首先垂范于学生。

俗话说“什么样的教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可见示范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处处做好表率:要学生讲究卫生,教师得先洁身自爱;要学生立志好学,教师得先爱岗敬业;要学生诚实守信,教师必言行一致……所以,教师的示范作用、表率作用是学校抓好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环节。

教师良好的品质,自觉的道德行为,常常为学生所效仿。

作为一位教师,应当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知识、待人接物、工作作风等方面,都应成为学生的表率。

为了强化教师的示范作用,学校应鼓励教师学习有关理论,撰写抓养成教育的经验论文,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从理论到实践,探索如何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同时每年评选一定数量的优秀班主任,给予表彰,促进教师把养成教育的工作长期坚持下去。

二、积极营造有利于养成教育实施的氛围学校和班级要给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养成教育实施的氛围。

首先得营造一个感知的氛围,得让学生知道养成教育有助于人生成功。

古今中外因具备良好养成习惯而成功的名人层出不穷,如“日习盆墨”的王献之,多思善思的牛顿……通过让学生感知名人的成功秘诀,逐渐增强认识。

其次,营造一个相互取长补短、反思的学习氛围。

浅谈农村寄宿小学学生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农村寄宿小学学生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农村寄宿小学学生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农村寄宿小学是指农村地区为了解决孩子上学问题,设立的供孩子在学校生活和学习的机构。

农村寄宿小学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相对较差,同时缺乏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

针对农村寄宿小学学生的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非常重要。

寄宿小学学生的作息时间规律需要被重视。

农村寄宿小学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家庭环境相对宽松,对于作息时间缺乏规律。

学校应该制定严格的作息时间表,确保学生按时起床、就寝,保证学生的作息规律及充足的睡眠时间,这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是重要的教育内容。

在农村寄宿小学中,由于生活条件的限制,学生的个人卫生习惯相对较差。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个人卫生教育,教导学生坚持每日洗脸、刷牙,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鼓励学生每天要保持身体清洁,勤洗澡,做好自己的个人卫生。

饮食习惯的养成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农村寄宿小学的学生往往饮食条件不尽如人意,有时食物质量参差不齐。

学校可以通过营养午餐的提供和讲解食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

学校可以开展食物卫生的教育,教导学生如何正确地饮食,避免食物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

农村寄宿小学学生的学习习惯也需要培养。

学生在学校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对于课余时间的利用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都非常重要。

学校可以设置相应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利用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自主学习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通过对学习习惯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增强自信心。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绪和态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农村寄宿小学的学生由于家庭条件相对较差,可能会有一些消极情绪。

学校应该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教导他们面对困难时要保持乐观。

通过开展一些积极向上的活动,如班级集体活动、比赛等,营造积极的校园氛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农村寄宿小学学生的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作息时间规律、个人卫生习惯、饮食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绪和态度。

浅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素养的重要环节。

在农村地区,由于资源有限和文化传承的差异,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往往存在一定的问题。

针对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要注重家庭教育。

农村小学生的家庭教育水平普遍较低,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农村地区,需要加强家庭教育,引导父母正确对待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强调道德观念和责任意识的培养。

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要加强学校教育。

学校是农村小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塑造孩子行为习惯的重要环境。

学校应该加强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指导,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例如起立、问候、整齐列队等基本的行为规范。

学校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孩子的互助、友爱和分享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要注重社会教育。

农村小学生的生活环境相对封闭,缺乏与外界的交流和社会经验。

社会教育对于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非常重要。

学校可以组织小学生参观社会单位、参与社区服务等活动,让孩子们亲身经历社会,感受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和公民意识。

要加强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核心内容。

在农村地区,由于文化传统和社会风尚的局限,小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往往存在一定问题。

在农村小学生的教育中,应该注重道德教育的培养,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孩子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尊重他人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加强教育的全方位支持,才能有效的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素养,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引言农村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他们未来成功的基石,也是农村社区和家庭和谐发展的关键。

然而,在农村地区,由于教育资源的有限和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难题。

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和研究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一、了解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现状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现状,进一步明确问题的关键点。

在农村地区,一些农村小学生存在以下行为习惯问题:缺乏自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不强、不尊重师长和他人、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缺乏公民意识等。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社会适应能力以及未来的发展。

因此,我们有必要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二、家庭教育在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中的作用在农村地区,由于父母大都忙于农田劳作或外出务工,农村小学生相对于城市小学生来说更多地依赖家庭教育。

因此,家庭教育在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首先,父母应该树立良好的榜样。

父母的行为习惯和态度对孩子的行为模仿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父母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积极向孩子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其次,家庭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和自律能力。

父母可以通过设置规则、建立奖惩机制等方式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自控习惯,如遵守作息时间、完成家务等。

再次,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家庭环境中,父母可以创造机会让孩子参与家庭决策、分享家务,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最后,家庭教育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

农村小学生的情感需求往往被忽略或缺乏陪伴。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和关怀,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三、学校教育在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中的作用学校教育是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环节。

学校教育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浅谈农村小学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

浅谈农村小学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

浅谈农村小学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内容提要: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标。

抓好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因此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促进其终生发展。

关键词:点滴、关键、行为、以身作则、合作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养成习惯。

”美国哲学家培根谈道:“习惯真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期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英国作家萨克雷觉得:“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

”而我们也发现所有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基于良好习惯构造的日常行为规律。

各个领域中的杰出人士——成功的运动员、律师、政客、医生、企业家、音乐家、销售员,以及所有专业领域中的佼佼者,在他们的身上你都能发现这样一个共性,那就是良好的习惯。

正是这些好习惯,帮助他们开发出更多的与生俱来的潜能。

当然,他们身上并不一定没有坏习惯,但是,一定不会太多。

让我们来认真思考一下吧。

成功人士并不见得比其他人聪明,但是,好习惯让他们变得更有教养、更有知识、更有能力;成功人士不一定比普通人更有天赋,但是,好习惯却让他们训练有素、技巧纯熟、准备充分;成功人士不一定比那些不成功者更有决心或更加努力,但是,好习惯却放大了他们的决心和努力,并让他们更有效率、更具条理。

可见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标。

抓好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因此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促进其终生发展。

浅谈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农村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个体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农村教育资源的相对不足以及农村孩子们的家庭背景等原因,许多农村小学生存在着行为习惯不良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提升他们的行为品质和个人素质,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了解农村小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社会背景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受到家庭环境和社会背景的影响较大。

相比城市的小学生,农村的家庭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父母的文化水平和教育观念有限,加之农村孩子往往长时间在父母繁忙的农田劳作中成长,孩子们在不完善的家庭教育下容易养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如缺乏礼貌、不重视卫生和个人形象等。

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家庭是小学生最早接受教育的地方,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1.做出良好的行为榜样。

家长应该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以身作则。

2.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

通过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让他们能够自觉遵守规则和纪律。

3.增强孩子的责任心。

让孩子懂得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明确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

4.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

创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安全感。

三、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学校教育是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环节。

学校教育应该根据农村小学生的特点和具体情况,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

1.设置明确的行为规范。

学校应该建立起明确的行为规范和奖惩机制,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被认可和奖励的。

2.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校可以通过定期开展生活常识和卫生常识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

3.强化品德教育。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道德课程以及每周主题班会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品德观念。

4.鼓励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有效途径

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有效途径

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有效途径随着农村教育的不断发展,农村小学生的学习条件逐渐改善,但与城市小学相比,农村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了许多农村学校和家庭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一些关于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

在农村学校和家庭中,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教育,让他们明白学习是为了将来的发展和成长,学习是一种积累,是一种养成。

通过培养学生的正确学习观念,可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乐于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建立科学的学习计划农村小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和城市小学生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庭和学校应该共同督促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计划。

在家庭中,父母应该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时间,鼓励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克服拖延和懒惰的坏习惯。

在学校中,老师应该指导学生建立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培养自律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

农村小学生的学习条件相对较差,缺乏一些先进的学习设备和资源。

教师和家长要善于利用周围的资源,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

可以通过讲故事、实践活动、亲子阅读、户外探索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让他们愿意主动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农村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农村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们能够集中精力学习。

在学校中,老师要注意课堂管理,控制噪音,营造安静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能够安心学习。

在家庭中,父母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空间,避免外界干扰,让孩子集中精力完成学习任务。

五、注重实践教育农村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对丰富,但缺乏系统化的学习。

注重实践教育对于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是非常有益的。

浅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农村小学生是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当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就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重视身体素质的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首先应当重视身体素质的培养。

农村地区的孩子们在零星的时间里可能会多动少静,缺乏足够的锻炼。

学校和家庭应当共同关注孩子们的体育锻炼情况,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在学校,可以开设多样化的体育课程和俱乐部活动,提供各种体育设施和器材;在家庭,家长可以陪伴孩子一起参加户外活动,锻炼孩子的身体素质,培养他们良好的运动习惯。

二、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还应当重视饮食习惯的培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的饮食结构可能出现不合理的现象,缺乏蔬菜和水果,过多的油腻食物和零食,这些都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学校和家庭在培养孩子的饮食习惯方面应当注重合理膳食的宣传和普及,提倡多样化的饮食,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强化礼仪意识和行为规范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还应当强化礼仪意识和行为规范的培养。

在农村地区,许多孩子们因为缺乏前期的教育和熏陶,往往在礼节方面存在较多的不足,不懂得尊重师长和长辈,不懂得与人交往的礼貌和规矩。

学校和家庭要加强礼仪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培养孩子尊敬他人,懂得礼貌用语,学习团队合作和社会交往的能力。

四、倡导文明习惯和绿色生活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还应当倡导文明习惯和绿色生活。

农村地区的孩子们在生活中可能还存在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

学校和家庭要共同努力,倡导文明行为和绿色生活的理念,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五、强化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还应当强化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培养。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农村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他们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提升学习成绩,提高社交能力。

由于农村教育资源有限,孩子们的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孩子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面临一定的困难。

需要采取一定的策略来帮助农村小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以下是一些培养策略的建议:1. 重视家庭教育农村孩子大多来自农村家庭,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该重视孩子的行为习惯,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给予孩子正面的引导和榜样。

父母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时刻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教育孩子尊敬长辈,关爱弱小,诚实守信等。

2. 学校教育学校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庭,老师是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

可以通过制定校规校纪,加强学生的课堂纪律,对于学生不良的行为及时进行规范和教育。

学校也可以开展一些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学生要有礼貌,守纪律等。

3. 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自律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前提,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素质之一。

在农村小学生中,由于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多孩子缺乏自律意识。

学校和家长需要共同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

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责任感、耐心等方面来提升孩子的自律能力。

4. 褒奖制度在学校中建立健全的褒奖制度,对于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行及时的表扬和奖励。

可以设立优秀学生榜,每个学期评选出一些学习进步和优秀行为的学生,并给予相应的奖励。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和行为动力。

5. 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离不开学生的良好品德修养。

在农村小学教育中,学校和家长应该共同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可以通过开展德育课程,组织学生进行志愿者活动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从而提高他们的行为习惯。

农村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

家长要重视家庭教育,学校要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策研究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策研究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策研究农村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其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由于家庭环境、教育资源等方面的限制,许多农村小学生在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困难。

针对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问题的现状农村小学生在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家庭环境差:许多农村家庭的教育水平较低,家长缺乏对孩子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引导和教育的意识,导致孩子缺乏正确的行为规范。

2. 教育资源匮乏: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教育条件欠缺,使得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3.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学校和家庭的原因,部分农村小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不爱读书、课堂不专心等问题。

4. 行为规范不明确:农村小学生对于一些基本的行为规范,比如礼貌、守时、守纪等方面的认识不够清晰,缺乏自律意识。

二、解决的对策针对上述问题,提出针对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策如下:1. 家校合作,共同关注: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农村家庭的教育工作,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鼓励家长与学校建立紧密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问题。

2. 学校加强指导:学校应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引导和培养,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

3. 优化教学资源: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农村小学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 强化学校教育:学校应制定详细的行为规范,明确学生在学校和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要求,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和家长应共同努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6. 增强培训力度: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农村教师的素质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教育质量。

7. 开展相关活动:学校和政府部门可以组织一些有关良好行为习惯的主题活动,例如举办专题讲座、举办文明校园建设活动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浅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对于他们的成长和素质提高至关重要。

在农村地区,由于教育资源和环境的限制,很多农村小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工作者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

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农村小学生入学前就开始重视行为习惯的培养。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应该从小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自觉遵守纪律,尊重老师和同学,礼貌待人等。

教育工作者也应该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和合作,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需要注重实践与示范。

在农村地区,很多孩子缺乏活动空间和机会,导致他们容易沉迷于电子产品和游戏。

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课外活动,如体育运动、手工制作、社区服务等,引导孩子参与实际行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

学校应该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应该自觉遵守纪律,注重礼仪待人,成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榜样。

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需要注重情感教育和心理辅导。

在农村地区,由于生活条件和家庭教育的不足,很多孩子存在情绪不稳定、自卑等心理问题,这会影响他们的行为习惯养成。

学校应该注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情感状态。

学校可以成立心理辅导小组,定期组织心理辅导活动,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和帮助。

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和鼓励。

很多农村小学生因为家庭条件和学业压力的限制,容易自卑和消极。

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给予学生正面的反馈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成就感。

在行为习惯方面,学校可以设立“行为习惯之星”等奖励机制,激励学生努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浅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和社会适应能力。

下面我将从教师角度和家长角度两个方面来谈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教师在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明确规定学生的行为规范,如课堂纪律、礼貌待人等。

要以身作则,做到自己言行一致。

在课堂上,教师要倡导积极向上的态度,鼓励学生尊重他人,注重礼仪和公共道德。

还可以通过小组活动、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故事、游戏等形式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如勤劳、诚实、友善等。

家长在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也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家长要注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家长可以示范如何与他人礼貌交流,如何尊重师长,如何关心生活环境等。

家长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问题。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家长还应该给孩子明确的约束和奖惩机制,让孩子明白良好的行为习惯会带来奖励,不良的行为习惯会受到惩罚。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还需要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社会可以加强与学校和家长的合作,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社会可以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社会也可以通过举办一些讲座和培训班,帮助家长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和理念。

社会也可以对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进行监督和评估,推动教育环境的改善和完善。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需要教师、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教师要起到榜样和引导的作用,家长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关注,社会要提供支持和帮助。

只有这样,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才能得到有效的塑造和培养,他们的未来发展才能更加美好。

论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论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论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农村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

在农村中,孩子们往往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因此需要从小开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提高自身素质和竞争力。

首先,农村小学生的家庭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长是孩子成长中最亲密的人,也是最有影响力的人。

家长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规范孩子的起居和饮食。

同时,家长还应该多与孩子沟通,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敬老爱幼、诚实守信等。

家长还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

其次,学校教育也是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协作精神,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际交往方式。

教师还应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如义务劳动、环保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此外,社会环境也对农村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产生重要影响。

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容易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因此需要多方面的整治。

同时,社会也可以通过一些美德宣传活动,如道德讲堂、红十字小卫士等,为农村小学生树立榜样,培育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农村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多方面合作。

家长要从小着手,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学校要扎实开展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社会要创造良好的环境,鼓励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行为。

相信在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一定会得到有效的塑造和发展。

农村小学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农村小学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农村小学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1. 背景介绍在农村地区,由于教育条件的局限和家庭环境的差异,农村小学学生的行为习惯往往较为单一和不良。

例如,一些学生存在卫生习惯不好、晚上熬夜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还会对其健康和未来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农村小学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2. 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行为习惯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一种自动性的行为方式,是长期周而复始的生活体验和方式的结果。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小学生的成长具有以下重要意义:2.1 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们行为的基础,是从小培养起来的,成为一种稳定、可靠的行为方式。

有了良好的行为规范,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积累人脉资源,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培养团队精神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团结协作、相互帮助是团队精神的核心,通过身体力行带头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为其他同学树立良好的模范。

2.3 促进性格形成行为习惯是性格的基础,人的性格随行为习惯的养成而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改善小学生的性格,让他们变得更加自信独立,成为未来社会栋梁。

3.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对于农村小学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细心。

下面介绍一些方法。

3.1 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形成过程中,学校和家长的作用都是至关重要的。

家长可以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通过亲身行动带领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学校也可以通过榜样引导孩子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使学生在行为上更加规范、健康和积极向上。

3.2 加强行为养成教育学校应该通过相关的行为养成教育,加强小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

例如:定期开展卫生习惯教育、晚餐时间不吃零食或油腻食物等,切实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3.3 手把手教育当小学生的不良行为出现时,以手把手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比单纯的批评更有效。

例如:对于有个别不讲卫生的孩子,可以手把手教导如何洗手、刷牙等,让孩子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

浅谈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农村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对于他们的个人发展和未来成功具有重要的意义。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自律和责任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社交能力。

本文将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家庭和学校在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具体的培养策略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农村小学生的个人发展意义重大。

首先,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农村小学生常常面临着独立生活和学习的压力,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他们在面对困难和诱惑时能够作出正确的选择。

其次,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培养他们的自律和责任感。

在农村的环境中,很多小学生缺乏监督和指导,容易放纵自己,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自律的观念和责任心,使他们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

最后,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社交能力。

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同时,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可以帮助他们与他人和谐相处,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二、家庭在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中的作用在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家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们的第一课堂,是他们性格和行为养成的基础。

首先,家庭通过家教的方式对孩子进行行为规范和道德教育。

家长应该以身作则,积极向孩子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其次,家庭应该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

良好的生活环境可以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学习条件则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此外,家庭还应该与学校和社区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共同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三、学校在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中的作用学校是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场所。

在学校,小学生们可以接受到更加专业的教育和指导。

首先,学校通过课堂教育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和道德教育。

教师应该寓教于乐,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生的养成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生的养成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能否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能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

因此,养成教育在小学教育工作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如何对小学生实施有效的养成教育,下面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个人的几点体会。

一、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教学实践中我注意观察到:有的学生由于个人素质和家庭教育比较好,学生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学习主动,认真踏实;有的学生习惯表现一般,如果管理到位,他们的表现就较好,成绩还能上升,一旦管理疏忽,表现就差,影响学习;还有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其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都很差,表现为不讲个人卫生,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书写不认真,课堂作业要在老师的督促下才能勉强完成,为此老师伤透脑筋。

特别是对于留守儿童来说,问题就更多,公、婆或外公外婆只能保证饭饱,其他的就谈不上。

二、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生成的原因1.文化素质偏低。

农村学生家长文化素养偏低,大多是年轻人的父母,只有小学或初中文化水平,由于平常很少用,很多的知识已遗忘,同时肩负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观察指导孩子的道德行为表现、学习态度等。

这便造成了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在家出现了缺失,因而也就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养成教育的环境和时机,同时也降低了学校教育的效果。

2.留守孩子居多。

多数学生父母外出务工,大多留守孩子靠年迈的公、婆,外公、外婆;隔代哺养或寄住在亲戚家中,如此状况,家庭教育从何谈起。

公、婆、外公、外婆心有余而力不足,天长日久,孩子在行为习惯、思想品德、学习成绩等方面都有了劣习,给学校教育带来极大困难。

3.社会环境影响。

全部学生是少数民族,有着特殊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加上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差。

如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信息的传输量大,速度快。

电视有看不完的动画片、手机有玩不完的游戏,占了他们的大量时间。

社会上的信息好坏参半,甚至有些不良信息以极快的速度影响了青少年学生,使学生的可塑性发生偏差。

浅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当前进行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教师、社会各界都应该积极投入工作,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

首先,家长是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第一责任人。

他们应该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让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按时起床、刷牙洗脸、整理书桌等。

此外,家长还应该对小学生的主要行为习惯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如遵守规则、礼仪文化、勤劳节俭等。

要让孩子深刻认识到这些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进行正向引导。

其次,教师也是小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教育者。

教师要通过课堂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日常管理等途径,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

如在孩子们的作业上多给予认真、细心、仔细的评价;在管理上不断营造优秀文化氛围等等。

还应该在校园管理和事件处理中,按照法律法规和学校纪律处理事务,教育学生要遵守规则、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等。

教师的教育方式要体现爱与责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最后,社会各界也应该给予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社会应建立起健全的教育机构、服务机构等,为小学生提供全面的培养和培训;社会还应建立一些志愿者组织,普及生活常识、礼仪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开展爱心助学、救助、关爱等活动。

综上所述,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和不断努力。

家长、教师和社会各界共同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让他们健康成长,为祖国的未来贡献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农村小学生的养成教育
发表时间:2013-06-14T14:26:06.200Z 来源:《教育艺术》2013年第3期供稿作者:杨合芬
[导读]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能否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能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

杨合芬贵州省松桃县世昌乡大坪茶村完小554100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能否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能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

因此,养成教育在小学教育工作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如何对小学生实施有效的养成教育,下面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个人的几点体会。

一、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教学实践中我注意观察到:有的学生由于个人素质和家庭教育比较好,学生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学习主动,认真踏实;有的学生习惯表现一般,如果管理到位,他们的表现就较好,成绩还能上升,一旦管理疏忽,表现就差,影响学习;还有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其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都很差,表现为不讲个人卫生,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书写不认真,课堂作业要在老师的督促下才能勉强完成,为此老师伤透脑筋。

特别是对于留守儿童来说,问题就更多,公、婆或外公外婆只能保证饭饱,其他的就谈不上。

二、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生成的原因
1.文化素质偏低。

农村学生家长文化素养偏低,大多是年轻人的父母,只有小学或初中文化水平,由于平常很少用,很多的知识已遗忘,同时肩负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观察指导孩子的道德行为表现、学习态度等。

这便造成了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在家出现了缺失,因而也就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养成教育的环境和时机,同时也降低了学校教育的效果。

2.留守孩子居多。

多数学生父母外出务工,大多留守孩子靠年迈的公、婆,外公、外婆;隔代哺养或寄住在亲戚家中,如此状况,家庭教育从何谈起。

公、婆、外公、外婆心有余而力不足,天长日久,孩子在行为习惯、思想品德、学习成绩等方面都有了劣习,给学校教育带来极大困难。

3.社会环境影响。

全部学生是少数民族,有着特殊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加上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差。

如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信息的传输量大,速度快。

电视有看不完的动画片、手机有玩不完的游戏,占了他们的大量时间。

社会上的信息好坏参半,甚至有些不良信息以极快的速度影响了青少年学生,使学生的可塑性发生偏差。

三、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完善的对策
1.言传身教。

俗话说“什么样的教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农村小学生的思想单纯,模仿能力强,他们会把老师作为学习的榜样,会有意或无意地模仿老师的行为举止,模仿老师的态度、品行。

因此,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教师首先就要严格要求自己,尽最大的努力给学生做出表率,切实做到对学生的“身教”。

例如: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丢垃圾,有时哪怕只有一点垃圾,即使离垃圾桶再远,也要把垃圾丢在垃圾桶里;甚至有时看见地面有垃圾,能主动地把垃圾捡起来丢进垃圾桶里,胜过无数次强调“不乱丢垃圾”。

同时要使用规范的语言,态度要和蔼,关心和热爱学生,进而对学生言传身教;以自己良好的道德修养、人格和品德去感染学生,让学生认为老师是值得尊重、值得学习、值得信赖的。

通过老师的榜样对学生实施养成教育。

2.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养成教育。

农村的孩子纯朴,见识少,因此,课堂教育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渠道,把养成教育落实到课堂中,是实现养成教育的主要途径。

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写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生只有在课堂上认真听教师的讲话,才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进行。

其次要善于抓住学生心理,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同时,通过一些现实的生活素材感化学生,将现实生活搬进课堂,将课堂教学和现实生活融为一体。

这样,不仅完成教学任务,而且使学生接受养成教育。

3.在课余活动与生活中渗透。

结合各种节日活动,加强学生的教育。

结合“三八”妇女节、“母亲节”,“营养午餐”的实施,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通过植树节,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结合“劳动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通过“建军节”、“国庆节”等节日,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以后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

4.家长、学校携手并进,巩固养成。

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在学校和家庭中形成的,良好的个性发展主要通过教师、家长、社会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养成教育往往也需要教师、家长的约束和正确的指导。

那么,家长就要与老师密切配合,对孩子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学校家长保持沟通联系,让学生行为有所约束,自觉遵守村规民约,遵守社会公德。

老师可以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及时与家长交换在家庭中进行养成教育的意见,让学生感受到了家长和教师的关注,从而形成教育合力。

5.加强监督,不断强化。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艰巨、长期而细致的过程,不能寄望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

如通过长期的反复宣传、实践,学生才能逐渐了解、熟悉校纪班规,进而使多数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种习惯遵守,再而经过继续地深化实践,最终才能变成自觉遵守,才能终身受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养成教育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做好的事,但只要有恒心和热心,并不断努力,总会出成果。

城市也好,农村也好,我想,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遇到的困难会越来越多,那么就让我们与时俱进,为培养合格的二十一世纪竞争人才而努力奋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