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及对策

合集下载

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好习惯终身受益;学生行为习惯的好坏,对于教育任务的完成,对于学生的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

培根也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

年龄尚小的小学生正值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刻。

作为学校教育者,在引导并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肩负着重要的责任。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对策教育,其实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习惯。

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生年纪小,接触的社会少,行为习惯正处于形成期,可以改变的空间有很大,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就培养锻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然长大后再进行校正的话,就比较困难了。

”但是,当前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却令人担忧。

一、当前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第一,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当前的小学生对上墙的行为规范倒背如流,却非常不注意自己的行为,而家长面对自己孩子的小毛病,总认为是小事情,没有引起重视,实际上,所有的大毛病都是从小毛病开始的。

如果一个人不注意小细节,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大错误。

所以教育要从点滴小事做起。

第二,没有在适当的时期进行教育,小学生年龄小,模仿力强,容易接受教育,在他们小的时候对他们进行教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到了叛逆期,再想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就困难了,教育关键期,要进行强化训练,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杜绝不良习惯。

二、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对策分析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促进其一生的发展。

习惯还是要从小事做起,现在的家庭,好多家长都在外打工,把孩子交给老人,而老人容易溺爱孩子,发现了问题也不知道该怎么管。

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骄纵、任性、自私的性格,什么事情都以自己为中心,和同学不能友好相处,见了老师也不知道问好。

针对这些问题,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跟家长配合,积极做家长的思想工作,使他们了解到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家校一起抓,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情做起,从生活习惯做起,让他们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养成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策研究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策研究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策研究一、引言作为农村教育中的重点对象,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一直备受关注。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塑造学生为人处世的重要环节。

由于农村教育资源的相对不足,以及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少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存在一定问题,需要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和培养。

在农村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方面,我们需要进行对策研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以促进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现状分析1.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存在的问题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小学生全面发展及未来成长至关重要。

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提高学生的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

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能够提高学生与他人的沟通交往能力,培养学生勇敢坚强的品格,形成正面的人格特质。

三、教育对策研究1. 家庭教育农村家庭教育在孩子行为习惯养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家长需要通过自身的榜样行为和言传身教的方式,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孩子自律、勤俭节约、礼貌待人的品质,让孩子明白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成长的重要性。

建议农村家庭可以通过组织家长学校或者家庭教育讲座等形式,加强家长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高家长对于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 学校教育学校是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阵地。

学校需要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通过校风、师风的塑造、学校规章制度的建设等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规矩、守纪律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建议学校可借助主题班会、学生手抄报、校园文化建设等教育形式,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行为养成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3. 社会教育社会环境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社会需要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引导和教育,提供积极健康的行为习惯养成环境。

建议社会组织开展面向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如开展走访农村小学、举办学生行为习惯观摩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是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多种渠道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感、道德品质、道德判断、道德品质和道德习惯,把他们培养成“既善于合作,又敢于竞争,既能追随时代发展,又能适应社会的现代人”。

一、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现在不少家长在家教育孩子要好好学习,但自己一年到头从不看书读报,几乎天天沉迷于扑克、麻将,更有甚者,周六、日要求孩子独自在家做作业,自己却在玩牌、打麻将;看到孩子在公共场合撒野、无故欺负同学、损坏他人(公共)财物等严重品行问题时,也是不闻不问,睁只眼闭只眼;更有为自己小孩一时占了便宜而自鸣得意的家长……对此,有人形象地总结为“5+2=0”定律,即学校一周五天有效的正面教育,却被社会、家庭的一两次不良影响所抵消,这真是当今教育的一种悲哀。

二、不良现状产生的原因1.独生子女的客观现状现在的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优越,往往唯我独尊,目无他人和长辈,独立性差,依赖性强,听不进老师的教诲,更不愿听家长的教育。

2.个别教师重分数、轻行为的现象非常严重学校的办学目标是什么?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放心。

而家长最希望的是什么?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好,一俊遮百丑。

所以成绩当然成为社会评价某个教师的唯一标准。

而哪个老师不希望自己在社会上有名呢?3.留守儿童居多大多留守儿童靠年迈的爷爷、奶奶隔代哺养或寄养在亲戚家中,天长日久,孩子有了很多劣习,给学校教育带来极大困难。

4.农村家庭成员文化素质偏低家长既缺乏对知识的更新,同时肩负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接受和学习新的知识信息。

5.榜样力量缺失早些时候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很多,如黄继光、董存瑞、刘胡兰、雷锋、王进喜、赖宁等,这些众多的英雄人物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但时至今日,英雄、榜样离孩子们确实越来越远了。

三、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对策1.从行为训练抓起养成教育必须非常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且强调持之以恒。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策研究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策研究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策研究一、引言农村地区是中国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状况、教育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农村小学生普遍存在着行为习惯不良、缺乏自律和自控等问题。

急需研究并制定科学有效的教育对策,帮助农村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1.行为习惯不良农村小学生普遍存在着不良的行为习惯,如贪玩、懒惰、缺乏自律等。

他们习惯了依赖家长和老师的督促,缺乏自发性和自制力,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而产生行为偏差。

2.缺乏自律和自控由于农村地区的特殊环境和家庭教育的缺失,许多农村小学生缺乏自律和自控能力,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无法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3.教育资源匮乏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的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不足,教育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给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带来了一定困难。

三、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对策1.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在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应加强对农村家庭的教育宣传,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引导他们重视孩子的行为养成和品德培养。

要注重教育家长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帮助他们规范孩子的行为习惯。

2.倡导正确的学校教育观农村小学是孩子成长的另一重要环境,学校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

应倡导正确的学校教育观,引导农村小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自控能力,不断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3.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是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应对农村小学生制定科学的奖惩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学生的行为标准和奖惩措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导向,增强他们的自律和自控能力。

4.推行素质教育课程农村小学应推行素质教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素质。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策研究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策研究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小学生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群体,他们的行为习惯对其成长和未来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由于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不足,许多农村小学生存在着行为习惯不良的问题,如缺乏自律性、责任感不强、爱说谎等现象时有发生。

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问题不仅影响了他们个人的发展,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在当今社会,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策,对于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提高农村小学生成长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对策,可以为农村教育改革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建议,帮助农村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他们的素质和竞争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研究旨在探讨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策,以期为农村教育的改善和发展做出贡献。

1.2 研究意义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有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和行为习惯,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大家庭。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策研究能够促进乡村教育的发展。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仅是个人素质的体现,更是乡村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

通过研究如何有效促进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可以为提高乡村教育质量、促进乡村教育公平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策研究也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随着我国农村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农村小学生的素质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

通过研究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策,可以更好地引导农村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自主、创新、合作、共享的现代公民意识,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最新农村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

最新农村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

案例二:学校教育的引导
总结词
学校是小学生品德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 值观和道德观念。
详细描述
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养成诚实守信、团结友爱、 热爱集体等良好品质。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 的全面发展。
案例三:社会教育的辅助
社会支持与合作
加强与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各方面的合作,争取更多 的教育资源和支持,共同推进农村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 教育。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学校教育
1 2 3
强化德育课程
学校应重视德育课程,通过课堂教学来传授道德 知识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
开展德育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德育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 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学习良好的品德 。
教师榜样作用
教师应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用自己的言 行来影响和引导学生,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
最新农村小学生良好品德的 养成教育
汇报人: 2023-12-29
目录
• 农村小学生品德现状分析 • 良好品德养成的重要性 • 农村小学生良好品德养成教育
的实施策略 • 农村小学生良好品德养成教育
的实践案例 • 农村小学生良好品德养成教育
的未来展望
01
农村小学生品德现状分析
品德现状
诚实守信
大部分农村小学生具备基本的诚实守 信品质,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面 对诱惑或压力时,可能会表现出不诚 实的行为。
02
良好品德养成的重要性
个人成长的需要
培养健全人格
良好的品德有助于农村小 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人 格特质,增强自信心和自 尊心。

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的全部生活始终与家庭小集体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家庭教育在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过程中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作用。

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虽然部分农村家庭能够把握家庭教育的主流方向,比较注重孩子的德智体全面发展。

但是,从整个社会的发展需求与现实状况来看,目前农村的家庭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家庭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式方法以及对家庭教育的认识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于农村小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不利于培养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需要的人才.因此,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一、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尽管目前社会各界及部分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种种不容忽视问题.具体表现在:1.思想认识不够,家庭教育过分依赖学校据调查,农村学生家长真正认识到自己对子女教育负有责任,并能较好地担当起这一责任的农村家庭只占15%。

85%的农村家庭认为只要让孩子衣食不缺就可以了,而教育的责任在老师、在学校。

有的家长和代理监护人甚至说:“孩子在学校,家长出钱学校管,自己还操什么心?”这种教育理念与思想认识,大大增加了学校对这部分学生教育管理的难度。

更有一部分父母或代理监护人教育理念差,认为“只要吃好喝好就行”,“儿孙自有儿孙福”,认为只要能挣钱,读书也没什么用,不读书照样可以赚钱,大学生不是还找不到工作吗?这些观念势必影响孩子,产生学习无用的情绪;在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中,由于学校单方施教,往往收效甚微。

2.家庭环境不利于孩子成长由于大多数学生父母外出务工后,“留守儿童”不断增多,这些学生的监护权一般都移交给了祖辈或亲朋。

父母不在身边,年迈的祖父辈或其他代理监护人文化水平不高,既没有教育的精力,也缺乏教育的艺术。

而有的亲戚和朋友的责任心更差,许多只是口头应承而已,形成这部分学生教育管理的盲区,导致这些学生出现许多问题。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

目前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存在一些问题。

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不均衡。

在城市地区,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学校设施完善,教师数量充足,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养成教育。

在农村和偏远地区,资源匮乏,教师素质参差不齐,限制了乡村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家庭环境对于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许多家庭忽视了这一点。

一些父母忙于工作,无暇关心子女的行为习惯,导致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比如不守时、不讲卫生等。

一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无法正确引导和教育,导致孩子缺乏自律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部分小学教师对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他们更注重知识传授和考试成绩,很少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导致学生缺乏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一些教师对于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不够科学有效,教育手段单一,缺乏创新。

社会环境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当前社会的竞争压力较大,家长和学生普遍注重学习成绩,忽视了行为习惯的培养。

孩子们也容易受到电子产品和社交网络的影响,过度依赖虚拟世界,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和习惯养成。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和偏远地区的教育资源投入,提高教师素质,改善学校设施条件。

学校应加强家校合作,鼓励家长参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引导。

教师们应提高相关意识,加强对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良好习惯。

还需要倡导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引导孩子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现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来改善和解决。

只有重视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才能培养出健康、自律的小学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研究报告摘要:本文通过对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分析了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特点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

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其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为了促进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良好养成,我们应该加强家庭教育、改善学校教育条件,并提供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养成;家庭教育1.引言行为习惯是个体长期以来在特定环境中形成的稳定的行为方式,对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农村小学生作为人口较多的特定群体,其行为习惯的养成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研究旨在探讨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以促进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良好养成。

2.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特点2.1行为习惯形成的时间较早农村小学生由于环境相对封闭,生活的稳定性较高,行为习惯的形成往往发生在较早的阶段。

这使得他们的行为习惯在一定程度上相对稳定,较难改变。

2.2行为习惯的养成受家庭教育影响较大农村小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较为传统,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教育较为严格。

父母的行为习惯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

2.3学校教育对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重要作用学校作为小学生的主要教育场所,其教育方式和教育环境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具有重要影响。

农村小学生学校的教育条件相对较差,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资源匮乏,这对行为习惯的养成造成一定的阻碍。

3.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3.1久坐不动、缺乏运动由于农村小学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较少,家长对他们的安全较为关注,常常要求孩子在家久坐不动,导致他们缺乏运动的机会。

这不利于他们身体健康和行为习惯的良好养成。

3.2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农村小学生的家庭环境相对落后,卫生条件较差,家长的卫生习惯传统,孩子往往没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这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带来负面的影响。

3.3自律能力较差由于家庭教育环境的特点,农村小学生的自律能力较差。

1《隔代教育下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课题研究方案

1《隔代教育下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课题研究方案

《隔代教育下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输出,农村自身条件限制,致使隔代教育现象在农村尤为严重。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可以协助子女料理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但不能代替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因为孩子们不是直接由父母直接教育教育,而是在爷爷、奶奶等带领下,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从而阻滞农村教育教学、在学生管理等方面也常常出现无可奈何。

通过调查显示,农村隔代教育存在着诸多的弊端,养成教育在这种环境下,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然而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也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在早些年,很多人对隔代教育的利弊、隔代教育下学生的心理等问题进行过研究,在此基础上,我们基于西场农村实际情况,理论联系实际对“隔代教育下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偏差”进行研究。

由于地域限制、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考虑到本地实情我们从隔代教育方面入手,查看一下我校小学隔代教育对孩子的养成教育的偏差,从而进行及时纠正、完善。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教育质量关乎国民素质,社会越来越关注于孩子的教育问题,特别是山区孩子,而其中又有那么一些特殊孩子,他们得到父母的爱很少很少,更需要我们去关心,爱护。

我们永嘉山区地区,隔代教育现象确实尤为严重,直接影响到了学校正常的工作,也直接影响到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祖辈们的教育方式方法对他们产生直接作用,由于祖辈的自身原因,致使在他们的教育下孩子的学习生活习惯存在着一定的偏差,给农村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麻烦,所以有必要及时纠正,并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这不仅是推进孩子全面发展观的重要保证,也是决定他个人成长的重要因素,还是学校顺利进行教育教学的因素之一,更是完美人格形成的必经之路。

“润物细无声”,学生应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成人,为他们的成才打下不可或缺的基础,成为他们发展中持久的发动机,也是时代、社会强烈的呼唤。

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问题

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问题

小学教育2020 年 5 月137在我们学校,强调的是“德”先行,我们的特色文化中的健、德、智、美、创中,首先要关心,也是最值得在乎的就是每个孩子都要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其次便是每个孩子都必须要有良好的品德,接下来才是学习的智慧、拥有发现美的眼睛以及创新创造能力,我们必须要重视和在乎同学们的德育问题。

因此,我将从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针对这些现状造成的原因提出改进的措施。

一、造成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的原因1.家庭方面的原因(1)隔辈教育忽略了“养成教育”在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很多,大部分都是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顾,孩子的判断能力是非常低的,他们对对错的界定还不是那么清楚,他们对家长的行为和语言完全就是无条件重复,不加选择地学习,甚至有的孩子的父母的言行举止都没有做到严格要求自己,更何况孩子呢?以至于我发现我们的很多同学特别爱说脏话,爱乱扔垃圾,不懂礼貌,不尊敬长辈……(2)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脱轨除了爱说脏话的问题,同学们还爱到处扔垃圾,在学校有少先队大队部的管制,有老师的教育,有同学的监督,同学们还能坚持,但是一旦走出校园,没有了约束和管理,同学们便开始放飞自我。

从校园出来,经过小卖部之后,垃圾随处可见,到处都是零食口袋和纸屑,给社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3)忽视了“榜样”的作用在农村,德育教育的意识比较低,大部分的家长在孩子面前表现随意,和别人肆意开玩笑,脏话连篇。

他们从没有想过孩子们的言行举止都是跟家长学的,他们说什么、做什么都是以家长为基准,以他们为标杆。

2.学校方面的原因(1)对制度缺乏合理理解学校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地方,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第一责任人。

在学校,小学生有《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校规、班级的班规等行为准则来约束他们的行为,但孩子始终是孩子,他们不一定都能很好地遵守规则,这是他们的年龄特征造成的,其自控能力不强,约束能力不强,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

而学校和老师又没有给他们很好的引导,没有做到“解惑”。

最新农村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研究调查报告

最新农村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研究调查报告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样本的局限性
本次调查选取的样本数量和范围有限,可能存在一定的代表性不 足。
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可能存在受访者回答不真实或 回答不全的情况。
未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究展望
希望未来研究能够进一步拓展样本范围和数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 方法,深入探讨农村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规律和有效途径。
探讨适合农村地区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教 育方法和策略
02
研究方法和对象
研究方法
设计问卷,以了解农村小学生的学 习习惯、生活习惯、社交习惯和自 我管理习惯等方面的情况。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农村小学生进行 深入的案例分析,以揭示他们在良 好习惯养成方面的成功经验。
文献综述
问卷调查
观察法
案例分析
对国内外关于农村小学生良好习惯 养成的研究进行梳理和评价,总结 出当前研究的优缺点。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小学生习惯 养成中的角色和责任
研究意义
促进农村地区小学生全面发展 和素质提升
克服城乡教育资源差距,实现 教育公平
完善家校共育机制,提高小学 生习惯养成效果
研究目的
分析影响农村地区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因 素
为农村地区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提供参考和 借鉴
调查农村地区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现状和 问题
饮食健康
鼓励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饮食,不暴饮暴食, 不挑食偏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零食和高糖饮料。
卫生习惯
教育小学生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洗脸洗澡,不乱扔垃圾,不随 地吐痰,不接触有害物质。
针对学习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激发兴趣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活动,激发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 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

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

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农村地区的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由于农村家庭的文化水平和经济条件有限,家庭教育往往存在诸多问题。

在这样的环境下,农村小学生的成长遭遇许多困难。

本文将就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展开探讨,以期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主要体现在家庭教育环境的差异。

农村家庭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家长的文化水平和教育观念普遍有待提高。

在这样的环境下,许多农村家庭缺乏科学的育儿知识和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教育往往停留在应试教育和功利主义的层面上,缺乏对孩子全面素质发展的重视。

家长普遍缺乏对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视,对孩子的心理和情感需求了解不足,容易对孩子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还表现在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

农村家庭的经济条件一般较为拮据,许多家庭生活困难,孩子的基本生活条件不能得到保障。

由于家庭的经济条件不好,许多农村孩子缺乏足够的学习用具和书籍,导致他们的学习条件较差。

家庭经济条件限制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使他们在学习中遇到了很多困难。

针对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加以解决。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育观念。

家庭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家庭教育的指导力度,向农村家庭普及科学的育儿知识和教育方法。

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农村教育的关注和支持,为农村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加以解决。

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合作,才能够为农村小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使他们得以健康成长,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人关注农村小学生的教育问题,为他们的教育发展尽心尽力。

【观点】。

浅析农村小学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析农村小学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析农村小学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摘要:近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良好习惯的培养。

小学阶段的学生,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都是迅速变化的重要时期,小学养成的行为习惯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

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而农村的教育环境比较差,教育条件也相对落后。

本文结合农村的特殊情况、教育现状及本人的教学实践,初步探索如何改进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关键词:农村小学;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一位教育家说过:“在孩子心灵播种理想,就会收获行为;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品德;播种品德就会收获命运。

”19世纪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过一句名言:“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存在的道德资本,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享受它的利息。

”可见养成教育在人的一生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

朱熹曾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可见行为习惯对于学生良好教育的重要性。

近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教育就是良好习惯的培养。

小学阶段的学生,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都是迅速增长与变化的重要时期,小学时候养成的行为习惯往往会影响人一生。

好习惯终身受益,学生行为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且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而农村有着特殊的教育环境,教育条件也相对落后,对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小学生实施行为教育应该因地制宜,从细节入手。

本文结合教育实践,初步探究农村小学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一、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在农村小学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观察到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现状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学生由于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个人素质比较高,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学习认真、踏实,成绩优异,能很好地处理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关系,并能协助老师做好班级工作;第二种学生成绩平平,表现一般,平时较为沉默,学习成绩也不太稳定;第三种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都很差,不讲究个人卫生,常常衣冠不整,上课不能专心听讲,对学习持无所谓态度,经常犯错误,对于作业也不能认真完成,必须要在老师和家长的严格督促下才能勉强完成,学习成绩也明显落后于全班整体水平。

浅谈农村小学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发表时间:2019-07-15T10:52:15.89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9期作者:孙丽萍[导读] 基于此,本文将主要阐述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以及相关的教育策略。

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南岔镇中心小学735000摘要: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还尚未完全成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此,这个阶段是教师对其进行良好教育的重要阶段。

所以,农村小学教师必须牢牢把握住这个阶段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此帮助农村小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基于此,本文将主要阐述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以及相关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一、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第一种学生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也就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与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得认真、踏实,成绩也十分优异,可以正确地处理和学生、老师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协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第二种学生成绩和表现都较为一般,在平时也表现得比较沉默,学习成绩也相对不太稳定;第三种学生的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都相对较差,生活也表现得比较邋遢,在课堂中不能做到专心听讲,对待学习不够认真,经常会犯错误,而且也不能认真地完成老师留下的作业,经常需要在老师与家长的严厉督促之下才可以勉强完成,学习成绩也要远远落后于班级的平均水平。

二、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1.从小抓起,从点滴做起。

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便是小学阶段。

首先,小学农村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及时去发现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并帮助学生改正,和家长随时保持联系,让家长进行监督,将不良行为习惯扼杀在萌芽中,从而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其次,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孩子们的行为举止具有一定依据,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应把握现实可行的特点。

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研究报告一、引言文明礼仪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种象征,也是人与人交往中的一种关键。

农村小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文明习惯和礼仪意识的养成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现状、问题和解决办法,以期为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文明素养提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二、现状分析1.存在问题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较差,存在以下问题:不尊重他人,缺乏对教师和长辈的敬意;不注重卫生,不会礼貌排队或使用公共场所设施;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较为普遍;不懂得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缺乏基本的社交礼仪等。

2.影响原因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形成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家庭教育不足,家长对文明礼仪的重视程度不高;生活环境相对封闭,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不足;传统观念仍然存在,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

三、解决办法1.加强家庭教育应提高家长对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视,树立榜样,引导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

家长要给予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并通过示范、教育等方式培养孩子的社交礼仪。

2.强化学校教育学校要将文明礼仪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制定详细的教育计划,将礼仪教育融入各个学科,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和礼仪意识。

同时,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育水平,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

3.加强社会教育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亲子活动等形式,让学生走出校园,接触社会,增加社交经验和互动机会,培养他们的社交礼仪和协作能力。

同时,组织社会志愿者或城市文明劝导员等进行社会教育工作,引导农村小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他们的文明习惯。

4.多媒体宣传四、总结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是当前社会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通过加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多媒体宣传等多方面的努力,农村小学生的文明习惯和礼仪意识将会逐步提高。

这不仅有助于他们的个人发展,也将为农村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农村教育问题及对策

农村教育问题及对策

农村教育问题及对策篇一:当前对策农村义务教育新埃对策摘要:农村的义务教育好坏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长治久安。

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一整套和看法。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教育经费教育质量教育改革作为具有9亿人口的农村,教育关系到整个发展中国家国家的未来,带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以往的教育义务教育都不是真正完全免费的全民义务教育。

20xx年苏州市和北京市都正式宣布:从20xx年开始,将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全免费义务教育。

这似乎昭示着,全国在“十一五”期间全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已经,农村的义务教育即将踏进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在中国经济发展飞速发展飞速发展的今天,正确认识和研究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和问题,探索农村积极探索未来教育的发展前景,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项重要和繁重的任务。

一、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基础教育和问题自1986年后新法国家义务教育法出台以来,农村教育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存在的问题依然很严峻。

20xx年,中央党校组织的“中国农村九年公办调查乡镇企业课题组”先后奔赴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调查。

发现我国农村中小学生的辍学率出现了较大反弹,并不是20xx年统计所说的小学和中学入学率达到了98.6%和90%,辍学率千倍高于普九明确规定所规定的3%,在大多数地方达到了6%以上,一些农村抄袭学校不惜采取造假的办法来完成“普九”任务,目前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一)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村义务教育环境与城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由于农业经济发展,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紧缺经费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

农村学校的环境十分艰难。

从硬件来看,农村学校教学和办公环境、教学仪器、试验设备、图书资料和城市相比有天壤之别,有些学校根本就没有看见过电脑,也没有图书室,有也只是聊胜于无。

有些学校危改资金缺乏,潜在的安全危险交通安全仍然没有消除。

论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发展的论文

论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发展的论文

论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发展的论文相对于过去,农村小学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发展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但不论是与城市小学教育相比还是农村小学教育自身,农村小学教育依旧很落后,发展不足。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论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发展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论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发展的论文篇一《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作为基础教育的农村小学教育在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党和政府对农村教育非常重视,在资金和人员上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保障,相对于过去,农村小学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相对与城镇小学教育相比,仍然处于落后地位。

文章结合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从科学合理建设农村小学教学点、提高教师素质,完善教师队伍专业化分配、加大农村小学教育资金的投入和建立适应教育发展的评价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对策小学教育是一切高层次教育的基础和前奏,其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受教育者未来的长远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小学教育面广量大。

要使我国的教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就必须改善和发展好农村小学教育。

作为一名长期在农村一线的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农村小学教育在整个小学教育环节上仍然是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存在着缺陷。

这些缺陷制约着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

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的主要问题有那些?如何改善发展?本文将在下面进一步分析探讨。

一、农村小学教育现状(一)教育设施不完善。

总体来说,目前的农村小学教育设施依旧处于落后状态,教学设施的缺乏、陈旧等问题仍然存在,在农村很多地方的学校,学生们甚至还不知道电脑为何物,那更不用说“多媒体”了。

教学设施少,使农村学生课外知识非常少,基本与外界失去联系,他们所能知道的一切只能来源于老师的“说”和电视里的“看”,音乐、美术、体育等教学也只能更是“望洋兴叹”。

(二)师资力量依旧薄弱。

要想促进农村小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首先是要有一支稳定、健全、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策研究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策研究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策研究农村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其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由于家庭环境、教育资源等方面的限制,许多农村小学生在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困难。

针对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问题的现状农村小学生在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家庭环境差:许多农村家庭的教育水平较低,家长缺乏对孩子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引导和教育的意识,导致孩子缺乏正确的行为规范。

2. 教育资源匮乏: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教育条件欠缺,使得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3.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学校和家庭的原因,部分农村小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不爱读书、课堂不专心等问题。

4. 行为规范不明确:农村小学生对于一些基本的行为规范,比如礼貌、守时、守纪等方面的认识不够清晰,缺乏自律意识。

二、解决的对策针对上述问题,提出针对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策如下:1. 家校合作,共同关注: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农村家庭的教育工作,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鼓励家长与学校建立紧密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问题。

2. 学校加强指导:学校应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引导和培养,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

3. 优化教学资源: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农村小学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 强化学校教育:学校应制定详细的行为规范,明确学生在学校和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要求,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和家长应共同努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6. 增强培训力度: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农村教师的素质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教育质量。

7. 开展相关活动:学校和政府部门可以组织一些有关良好行为习惯的主题活动,例如举办专题讲座、举办文明校园建设活动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及对策
作者:任振才
来源:《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3年第07期
摘要:小学阶段养成教育十分重要。

从生活、卫生、学习、行为等方面分析了农村小学生习惯差的原因,摆出了农村小学养成教育的现状,针对性地阐述了农村小学养成教育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农村;养成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1—0031-02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新课程提出:“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个性品质,养成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

”小学生阶段是孩子生活、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培养文明守纪的良好习惯如同育苗,趁小才能育之成型,育之结果。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校风的基础,就个人而言,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生一笔巨大的“财富”,将受益终身。

因此,小学阶段的养成教育十分重要。

一、目前小学生差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而言,80%以上的独生子女,是爷爷奶奶的乖孙子、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沉浸在溺爱之中,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生活。

只要孩子不吵不闹,什么都依他来,放纵过分,约束过少。

尤其是大部分留守儿童,被爷爷奶奶宠坏了,对孩子生活上宽纵,学习上难以重视和监督,导致学生撒谎,学习偷懒,养成坏习惯。

学生的不良习惯主要表现在:
1.卫生习惯差,坐地玩泥巴,手脏兮兮的,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乱写乱画,走路看书,吃饭看电视,在家作息时间不规律等。

2.学习习惯差:不主动预习课文,布置的家庭作业不能认真主动完成,无人辅导监督,质量差;写字读书姿势不正确,字写得差;学习态度不好,上课前书本不拿出来放好;课堂纪律差,等等。

3.行为举止不文明:教学区该步行的不步行,上下楼梯蹦蹦跳跳,不靠右行;攀高登危、摘花折枝、推搡、打架骂人等等。

二、学校教育管理方向
学校是实施养成教育的主要场所,但由于班主任工作繁杂,存在厌烦情绪,工作不够深入细致;有部分科任教师认为育人与己无关,最多上课的时候说一说、管一管,课间活动对学生
行为视而不见,漠不关心。

因此,普通存在教而不管、管而不督、督而不实的现象养成教育难见成效。

针对现状,首先要研究制定具体、操作性强的卫生、学生行为规范制度,并利用班队会认真组织学习,让学生明确前,哪些不能做、哪些能做、怎么做,然后督导行为抓落实。

1.各科教师要跟班紧,尤其是班主任。

课前当班教师应提3~5分钟到班候课,参与学生课间活动,提醒学生进行课前准备,督导学生课间行为。

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影响学生,潜移默化。

2.各班组成课间活动小组若干个,小组同学一起活动。

每组培养1~2名骨干,带动和影响学生。

做到互相监督,相互帮助,改正不良行为习惯。

3.学校各区域设立红领巾监督岗,对不规范的行为予以纠正、批评,并按制度公正评分,计入班级评估总分,促进班主任工作管理落实。

4.活动育人,自我体验。

学校有计划地开展节日教育和纪念日教育活动。

将各种要求置入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自我体验,自觉形成规范。

如植树节,参与植树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林的行为。

“三八”感恩母亲教育活动;敬老节到福利院为孤寡老人洗衣、扫地、铺床、梳头、表演节目,形成尊老的好习惯等。

通过一系列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规范孩子行为,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

5.各班每天放学前用10分钟时间,进行小结,表彰好人好事,批评不良倾向,典型引路。

6.杜绝5+2=0的情况出现。

学生在校受了五天的教育,好不容易形成了一点好行为习惯。

回到家里,被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教一宠又回到了原点。

为了克服这一现象,教师应勤走访,每家每期至少一次以上家访,不漏一个学生家庭,重点学生要多次“回头望”。

把学生的表现、学校对学生的要求等信息传达给家长,同时收集学生在家的表现及家长对学校的建议和要求,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一体的教育模式。

学生的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工程,应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每天每时,随处随地,看到不到之处都要说、管、导。

这就需要学校各部门全方位配合,需要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

广大教师只有树立教书育人的正确观点,高度负责,充满激情,不计名利,才能做到诲人不倦,养成教育方能有成效。

作为一名农村基层教育管理者,笔者对此类问题不断进行探索,并付诸于行动,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冬去春来,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子,以致两鬓斑白。

然而,教师是蜡烛,是春蚕,要根据教育现状,继续努力探索和实践。

课改短消息
重庆各中小学推行个性化假期学习严禁暑期补课
重庆各中小学暑期推行“我的作业我做主”个性化假期学习计划,动员和组织学生走进军营、走进社区、走进工厂、志愿者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同时严禁学校组织学生假期补课,不得将校舍租给社会机构办学,也不准在职老师假期兼职补课。

重庆市教委要求,中小学校要合理布置学生假期作业。

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其他年级可根据学生实际布置适量作业,不能只布置传统的书面作业,提倡布置有利于学生动手动脑、提高实践创新能力的活动类、实践类、探究类作业,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

据了解,暑假期间各中小学图书馆、阅览室等资源将定期向学生免费开放,为学生假期读书提供指导和服务。

同时要求教育主管部门、中小学加强与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体育馆等公共教育场所以及文艺团体、专业运动队、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假期活动项目,满足学生假期多样化校外活动需求。

摘自:中国新闻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