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空间与图形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认真钻研“双基双培”教学模式,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培养其成为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认真培养其数感,提高其计算能力,培养其空间观念,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六年级3班现有学生64人。
从新课程的角度来讲,班级人数比较多,又因为是毕业生最后紧张的学习阶段,本学期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工作。
所以开学第一个月的工作重点是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多与学生沟通。
在教学上,本学期重点是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
三、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和整理和复习等。
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
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圆柱和圆锥的教学。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
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空间与图形》总复习课件
等于180°等于360°
锐 直钝平 周
等于90°
大于90° 小于180 °
等于180°等于360°
观察与思考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有关吗?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
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50° 90°
145°
用量角器画一个45 °和一个 135 °的角。
六年级总复习
空间与图形(1)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同学们,小学阶段我们学过的线, 主要有哪些?
❖直线 ❖射线 ❖线段
直线,射线,线段各有什么特征?它们 之间有什么关系?
直线 射线
A
线段
A
B
一、直线、线段和射线。
端点数量 能否测量
直线
没有
不能
射线 1个
不能
线段
2个
能
直线、射线、线段之间有什么关系?
(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l2
21
l1
A
B
垂足
垂线的画法;
A
平行线的画法;
A
从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所有线段中, 垂直线段最短。
角
边
顶点 边
从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射线,就 组成一个角.
围绕角的顶点旋转角的一边,角会发生 怎样变化?我们学过的角有哪几类?
锐 直钝平 周
等于90°
大于90° 小于180 °
过过一一点点可有以无有数多条少直条线直线? 过过两点点有只多有少一条条直直线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2、一个人的知识如果只限于学校学习到的那一些,这个人的知识必然是十分贫乏的2021/10/162021/10/162021/10/1610/16/2021 4:15:51 AM ❖3、意志教育不是发扬个人盲目的意志,而是培养合于社会历史发展的意志。 ❖4、智力教育就是要扩大人的求知范围 ❖5、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6、我们要提出两条教育的诫律,一、“不要教过多的学科”;二、“凡是你所教的东西,要教得透彻”2021年10月2021/10/162021/10/162021/10/1610/16/2021 ❖7、能培养独创性和唤起对知识愉悦的,是教师的最高本领2021/10/162021/10/16October 16, 2021 ❖8、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2021/10/162021/10/162021/10/162021/10/16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方向与位置1、数对的表示办法:先表示横的方向,后表示纵的方向,即依照直角坐标系,确定某一点的坐标(x,y)。
2、数对的写法:先横向观看,在第几位就在小括号里先写几,再点上逗号;然后再纵向观看,在第几位,就在小括号里面写上几。
如小青的位置在第三组,第二个座位,用数对表示为(3,2)。
3、能依照数对讲出相应的实际位置。
如某个同学在(5,6)那个位置。
他的实际位置是,班级中(从左往右数)第五组第六个座位。
确定位置(二)(依照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知识点】:1.认识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2.依照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办法:(1)以某一点为观测中心,标出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将观测点与物体所在的位置连线;用量角器测量角度,最终得出结论在哪个方向上。
(2)用直尺测量两点之间的图上距离。
第二单元正比例反比例1.比的意义:(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2)“:”是比号,读作“比”。
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往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3)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4)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能够用小数表示,有时也也许是整数。
(5)比的后项别能是零。
(6)依照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值。
2.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并且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比值别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求比值和化简比:求比值的办法:用比的前项除往后项,它的结果是一具数值能够是整数,也能够是小数或分数。
依照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它的结果必须是一具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4.按比例分配:在农业生产和日常日子中,常常需要把一具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举行分配。
这种分配的办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办法:首先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2单元《用数对表示位置》(例1)教学建议 冀教版
《用数对表示位置(例1)》教学建议教材说明:本课时学生学习用“数对”表示位置,使原来凭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到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第三阶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教材首先呈现某班同学在教室里的座位表示意图,介绍排和列的规定,让学生明白正是这些规定,人们在确定位置时才有一致的思考和结论,才能避免争议和混乱。
在学生找出红红和亮亮的位置后,尝试说出自己的位置即在第几列、第几排。
说明第几列、第几排可以用数对来表示,知道每个学生的座位都可以用数对表示,确定每人位置的数对都不相同。
明确在数对中先写列、再写排,这个顺序不能颠倒,它和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点的位置,先写出x轴上的数量,再写出y轴上的数量的次序是一致的,不会和中学里的数学知识发生矛盾。
接着教材教学“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了解“数对”三个特点:一是方格纸上的“点”位置,不反映其他内容;二是每个点都在方格纸竖线和横线的交点上;三是方格纸的竖线表示列,从左到右依次标注了0、1、2……;横线表示排,从下往上依次标注了0、1、2……。
其中的“0”既是列的起始,也是排的起始。
这些特点,把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实际问题抽象成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的点的位置的数学问题。
教学建议:教材第14页的例题通过呈现红红所在班学生的座位这个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
1、在现实的情境中教学规范地确定位置的方法。
首先,师生要明确使用座位表的含义,这是本节课教与学的关键。
生活中,教师看班里同学的座位和座位表上的是一致的,但在学生眼里,自己的座位恰恰和座位表上是对立的,学生确定的“第一列”都在自己的左侧,这和座位表中的“第一列”正好相反。
因此,看懂座位表是本节课的教学关键。
教学时,可先结合本班学生座位情况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坐在哪里。
他们凭自己的感受和经验,在交流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表述,如小明坐在第4组第3个、小芳坐在第3排第4个……甚至会出现有争议的描述。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2《图形与几何》PPT课件
旋转 45°
放大
旋转 45°
旋转 45°
放大
二 巩固练习
1. ⑤号图形是③号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它 是按( 3 )∶( 1 )放大的。
二 巩固练习
2.
二 巩固练习
3.
二 巩固练习
二 巩固练习
二 巩固练习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单元 整理和复习 2. 图形与几何
第5课时 图形与位置
一 复习导入
一 复习导入
平面图形的测量
周长 面积
一 复习导入
周长
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长 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 的周长。
一 复习导入
常见的周长公式
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周长 (长+宽)×2 边长×4
圆
2πr
一 复习导入
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 围成的平面图 形的大小。
一 复习导入
常见的面积公式
图 形
正方形
长方形
平行四 边形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表面积
一个立体图形所有面的 面积的总和,叫做它的 表面积。正方体的表面 积是它6个面的面积和。 用平方单位表示。
一 复习导入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体积
一个立体图形所占空间的 大小叫做它的体积。正方 体的体积用底面积×高。 用立方单位表示。
一 复习导入
二 巩固练习
1.在一个长60㎝、宽32㎝、高22㎝的长方体 箱子里,最多可以装多少个棱长为4㎝的 正方体物品?
沿长的方向一行能摆60÷4=15(个) 沿宽的方向一行能摆32÷4=8(个) 沿高的方向一行能摆22÷4≈5(个) (去尾法) 15×8×5=600(个) 答:最多能装600个棱长为4㎝的正方体物品。
六年级数学下册 空间与图形基础题 图形与测量 (无答案)
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空间与图形基础练习题供稿:西园小学教师姓名:张伟桥苏佩芬图形与测量一、填空:1、填上适当的单位。
(1)小明身高145();(2)一个水杯的容量是450()(3)床约长2();(4)数学书本的体积约是220()(5)一枚邮票的面积是4()(6)一块黑板的面积6()2、填一填:0.2米=()厘米500分米=()米0.8厘米=()毫米 2.5米2=()分米280分米2=()米2 ()平方分米=2.4平方米0.05千米2 =()米2 0.75米3 =()分米36.2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8升= 毫升80毫升=()升=()立方厘米7020立方分米=()立方米()立方分米3、用字母表示各图形的计算公式:(1)正方形的周长:()(2)长方形的周长:()(3)圆的周长:()(4)正方形的面积:()(5)长方形的面积:()(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7)三角形的面积:()(8)梯形的面积:()(9)圆的面积:()(10)正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的体积:()(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的体积:()(12)圆锥的体积:()(13)已知圆柱底面的半径r 和高h ,圆柱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是();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
(14) 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统一的体积计算公式是()4、求一个圆柱形铁桶的占地面积是求它的(),求做这个铁桶需要多少铁皮,是求它的()。
5、一个圆形花坛,它的直径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米,面积是()平方米。
6、一个三角形的底边长6厘米,面积是15平方厘米,这个三角形底边上的高是()厘米。
7、用圆规画一个周长是9.42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
8、一个圆的半径扩大3倍,面积就扩大()。
9、把一根长3米,底面半径5厘米的圆柱形木料锯成两段,表面积增加()平方厘米。
10、用一根24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11、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相等时,()的面积较大。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空间与图形》教材解读
(四)“图形与位置”的复习
主要内容: 回顾确定位置的方法
(四)“图形与位置”的复 习
1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 中,复习有关确定 位置的知识。
2、能在具体情境中, 确定某一地点的位 置。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 《空间与图形》
“空间与图形”总复习
“空间与图形”总复习的主要内容 ★图形的认识:包括线与角、平面图形、立 体图形 ★图形与测量:包括长度、面积、体积 ★图形与变换 ★图形与位置
内容 图形的认识 图形与测量 图形与变换 图形与位置
机动
建议课时数 6 4 3 2 2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 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 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 联系
4、引导学生交流整理知识 的方法
1.线与角
1、复习整理直线、线 段和射线 2、引导学生复习垂直 与平行 3、引导学生复习比较 角的大小和角的度量 的有关知识 4、复习锐角、直角、 钝角、平角及周角
2.平面图形
1、引导学生从不同 的角度回顾与整理所 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2、引导学生对图形 的一些特征进行验证 或说明 3、举例说明平面图 形特征在生活中的应 用
(二)“图形与测量”的复
习
1、通过列表、画图等,对图形测量的有关 知识进行系统整理,进一步理解周长、面 积、体积、等以及相应的单位。
2、沟通几种基本图形面积公式及其推 导过程的内在联系、体积计算公式之间的 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体会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初 步的推理能力。
3、能正确计算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和 面积、常见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并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建议教学课时数: 17 课时
六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3单元 圆柱与圆锥 丨人教新课标 (共88张PPT)
5. 时代广场有一个圆柱形喷水池,底面直径是4 m, 深0.8 m。如果要在喷水池的底面和内壁贴上瓷砖,那 么贴瓷砖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14×(4÷2)2+3.14×4×0.8 =22.608 (m2) 答:贴瓷砖的面积是22.608 m2。
能力提升扩展 6. 如图,一张正方形纸卷成一个圆柱,求这个圆柱的 高与底面直径的比。
2. 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在括号里)
(1)圆柱的底面半径是2.5 cm,高是3 cm,沿高展开
得到的长方形的长是( A )cm,宽是( D )cm。
A. 15.7
B. 5
C.18.84
D. 3
(2)下图以直线(虚线)为轴快速旋转一周,能形成
圆柱的是
( A )。
3. 辨一辨。(对的在后面的括号里画“√”,错的画
6 dm=0.6 m 3.14×(0.6÷2)2×2+3.14×0.6×1.2≈3 (m2) 答:做这个油桶至少需要3 m2的铁皮。
能力提升扩展
6. 把一个实心大圆柱切成3个同样大小的小圆柱,3个 小圆柱的表面积之和比大圆柱的表面积多了3.6 dm2。 大圆柱的底面积是多少?
3.6÷[(3-1)×2]=0.9 (dm2) 答:大圆柱的底面积是0.9 dm2。
它们的体积也相等。
(√)
4. 一根圆柱形塑料棒,底面积为75 cm2,长110 cm。 它的体积是多少?
75×110=8250 (cm3) 答:它的体积是8250 cm3。 5. 一个圆柱的体积是120 m3,底面积是12 m2。它的高 是多少? 120÷12=10 (m)
答:它的高是10 m。
能力提升扩展
7 圆柱的体积(2)
基础巩固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4单元 圆柱和圆锥 讲义+练习(含答案)
1 圆柱和圆柱的侧面积1.一个长20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面积为( )。
2.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
3.阅读教材第28页例题。
议一议:怎样计算罐头盒的侧面积?分析与解答:罐头盒是一个( ),沿着它的一条高将它的侧面剪开,可得到一个( ),因此,计算这个罐头盒的侧面积,即计算这个( )的面积。
其中,( )等于罐头盒的底面周长,( )等于罐头盒的高,所以,罐头盒的侧面积=( )。
4.(1)圆柱有( )个相同的底面,底面是(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 )。
(2)圆柱的侧面是一个( )面。
侧面展开是一个( )形。
这个( )形的长等于圆柱的( ),宽等于圆柱的( )。
5.圆柱的侧面积=( )×( )6.判断。
(对的画“ ”,错的画“✕”)(1)圆柱的侧面展开后一定是长方形。
( )(2)如果一个物体上、下两个面是面积相等的两个圆,那么它的形状一定是圆柱。
( )(3)圆柱的高有无数条。
( )7.把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3分米,圆柱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得数保留整数)知识准备:圆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
学具准备:罐头盒。
巩固练习1.下面哪些物体是圆柱?在下面的括号里画“√”。
2.填空题。
(1)把一个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圆柱的底面直径是( )厘米,高是( )厘米。
(2)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3厘米,高也是3厘米,侧面展开的长方形的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
(3)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16分米,高是8分米,侧面积是( )平方分米。
(4)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是8厘米,侧面积是( )平方厘米。
(5)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0.3米,高是0.5米,侧面积是( )平方米。
3.判断题。
(对的画“√”,错的画“✕”)(1)圆柱的高只有一条。
( )(2)圆柱两个底面的直径相等。
( )(3)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展开后的侧面一定是个正方形。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位置 |冀教版
第二单元位置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根据相对于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其位置,能用“第几列、第几排”表示学生座位等基础上学习的。
主要内容有两点:一是用数对表示学生的座位;二是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既是确定物体位置的重要方法,也是初中学习直角坐标系的重要基础。
本单元教材在内容编排和活动设计上,呈以下特点:选择学生熟悉的情境和事物,经历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
如,在认识数对时,选择学生十分熟悉的教室中的座位,给出书中同伴他们班的座位示意图,先用第几列、第几排描述同学的位置,再用两个人的例子介绍用数对表示第几列、第几排,最后让学生尝试用数对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
再如,学习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教材选择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游乐场平面图,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用语言描述大门和各场馆都在游乐场的什么位置,然后把游乐场平面图画在方格纸上,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大门和各场馆的位置。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学生的座位,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限于正整数)表示点的位置,知道数对与方格纸上点的对应。
2.在观察、描述、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体验数对在确定物体位置中的作用,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都可以用数对和方格纸上的点表示,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
4.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在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过程中,初步认识数学具有抽象、严谨和广泛应用的特点,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重点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用数对表示座位的规定,学会用数对表示座位,知道表示每个人位置的数对是唯一的。
2.理解用数对表示横线和竖线交点的意义,学会用数对表示方格纸上点的位置。
难点1.要理解数对与方格纸上方格的对应关系。
2.理解用数对表示位置在横线和竖线交点上的建筑物。
教学建议1.用数对表示位置,并在方格纸中用数对确定位置,对小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的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空间与图形——立体图形
空间与图形——立体图形教学内容:教材第72、73页 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并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2.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
3.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与相对位置。
教学重点:立体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空间观念的拓展训练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我们已经复习了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从今天开始,我们复习立体图形的知识。
二、回顾与交流: 1. 分类: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 这些立体图形可以怎样分类?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问: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说长方体是特殊的正方体?3. 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圆柱特征: 圆锥特征: 上下两底是等圆 尖尖一个顶,圆圆一个886 6正方形 6个面都相等12 1212条棱长都相等长方形(有两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一样 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底;侧面展开长方形侧面展开是扇形,无数条高都相等。
顶点到圆心,只有一条高。
圆柱横截面→圆圆锥横截面→圆圆柱纵截面→长方形(正方形)圆锥纵截面→三角形三、巩固与应用:1. 连一连:下面的立体图形以一条边为轴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样的空间图形?面动成体。
2. 下面哪些是正方体的展开图?注意:相邻不相对。
3. 观察下面用4格正方体搭成的图形,并填一填。
5. P73-5 站得高,看到的范围越大。
运用此知识,解释:夜晚在路灯下行走,离路灯越进,影子越();离路灯越远,影子越()。
6. 完成P73-4。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说课稿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说课稿第一篇: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说课稿《圆柱的认识》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一、说教材(一)今天我讲的这节课是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圆柱和圆柱的侧面积》,这是一节几何知识的课,它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立体图形。
主要内容包括:圆柱的特征、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圆柱侧面展开图及侧面积的计算。
教学这部分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和解决问题打基础。
(二)依据新课标理念我确定了三个教学目标:1、认识圆柱的特征,理解圆柱的侧面积的含义。
2、通过操作独立推导并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获得学习的愉快体验。
学具准备:带商标纸的圆柱体、剪刀、直尺。
二、说教学重点、难点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并能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说教法“师之教,贵在得法。
”本课我采用“激趣-操作-发展”的教学模式,将课堂向学生开放,大胆让学生探索知识形成的过程,鼓励学生去思考、合作、操作、发现、讨论、实践。
这样可以让学生真正对圆柱得以认识。
四、说教学过程在教学设计这一环节,我本着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的教学思想,对本课我精心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首先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物品向同学们介绍它的形状,然后利用课件让同学们在几种不同立体图形中找出圆柱体,最后又让同学们说出了一些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圆柱,趁这个机会导入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研究圆柱。
课题:圆柱和圆柱的侧面积。
(二)接下来进入第二个环节:自主学习、初步认识。
我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柱,通过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唤起学生对圆柱的已有知识经验,体会圆柱和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通过学生的语言,描述出圆柱各部分的特征:两个完全相同的圆面是圆柱的底面,周围是个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是圆柱的高。
最新人教版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ppt课件精品课件
• 2、在教学方法的确定和运用上,着眼于 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探索、 推理验证、合作交流。真正体现:学生是 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 者与合作者,把握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和 重点。
•
一找:两种相关量的是圆的面积和半径,π是
定量。
•
二写:根据πr2=S,即π"r"r=S,所以S÷r=π,π是定量,但由于r是
变量,所以π"r是变量,因此(yīncǐ),圆面积和圆半
径不成比例。
•
通过上面的“找”、“写”、“判”三招,可
以很轻松的判断复杂的正反比例,为正确解答比例
第十五页,共35页。
比例(bǐlì)
• 比例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了大量蕴含比 例关系的常见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 速度(sùdù)、时间、路程,……)和几何形 体求积公式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从本质上 可以说,比例关系是对常见数量关系的抽象 和概括,是对相关知识的浓缩和提升。教学 时要注意的是:
•
第一招“找”:根据题意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
和一个一定的量(不变量)。
•
第二招“写”:根据两个相关联的量写出求定
量的关系(guān xì)式。
•
第三招“判”:根据关系(guān xì)式进行判
断,如果定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商,则成为比例;
如果定量是两种相关联量的积,则成反比例。
第十九页,共35页。
• 如:圆的面积和半径。
第八页,共35页。
•我们以圆柱体积的内容学习为例。在探索圆柱体积计算 方法的内容时,建议引导学生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 明”的探索过程(guòchéng),体会类比、转化等数学思 想。教学时可以先呈现“类比猜想”的过程(guòchéng), 由于圆柱和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直柱体,而且长方体与 正方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乘高”,由此可以产生猜 想: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也可能是“底面积乘高”。在 形成猜想后,再引导学生“验证说明”自己的猜想, “验证说明”的方法可以有如:一是用硬币堆成一堆, 用堆的过程(guòchéng)来说明“底面积乘高”计算圆柱 体积的道理,这实际上是“积分”思想的渗透;另外一 种方法是“转化”思想的渗透,即把圆柱通过“切、拼” 转化为长方体,再根据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推导出圆 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教材25页的切拼图)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与位置》教学设计4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与位置》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与位置》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的基本方法。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距离的测量和方向的判断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2.难点:对距离的测量和方向的判断在实际操作中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图形与位置的知识。
2.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动手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图形与位置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教学卡片、尺子、量角器等。
2.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场景中的物体位置关系。
教师提问:“你们能用什么方法来确定这些物体的位置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如何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教学卡片展示几个物体,让学生观察并尝试用语言描述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师提问:“你们能用什么方法来表示这些物体之间的位置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可以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位置:认识数对(用数对确定位置)冀教版 (1)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和学生学具准备)本班学生座位示意图,教材中示意图课件,方格图作业纸。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问题情境二、读示意图三、用数对表示位置四、尝试练习教师活动一、问题情境1.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教师介绍排和列,再让学生用几排几列说自己的位置。
2.教师介绍教室里座位顺序的一般方法,让学生站在老师的角度说一说自己是第几排第几列。
预设学生行为师:我们每个同学在教室里都有自己的位置,谁能把你在教室里的具体位置给我们介绍一下?指名回答。
学生可能会说:●我在××的后面,××的前面。
●我在第4组的第3个位置。
●我是第一排第×组。
……如果学生说不出排和列,教师启发。
师:在用语言描述座位时,还可以用两个字表述:排和列。
板书:排列。
师:谁能用第几排,第几列描述一下自己的位置。
指名发言,并提问。
师:你说的第×排是从哪边开始数的?数一数。
生:从左边开始数的。
第1排,第2排……学生如果站在自己的角度描述教师首先肯定方向,然后介绍教室里排序的一般原则。
师:从左往右数,这是人们排序的一般原则。
在教室里,由于老师经常面对全班同学,所以,教室里说列的顺序时都是站在老师的角度来看。
如:从左往右数,这是第一列,第二列……在数第几排的时候,设计意图让学生介绍自己在教室里的具体位置,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
了解教室里座位排序的一般规律,并按规律描述自己的位置,为认识平面图上的位置做铺垫。
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由具体情境到平面图表示的转化,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五、课堂练习 六、知识拓展 1.出示本班学生座位示意图,先让学生找出教师的位置,再找到第一列、第一排同学的位置,最后找出自己的位置。
2.出示教材上学生座位示意图,找出红红和亮亮所在的位置,并用列和排表述出来。
一般都是从前往后数,第一排,第二排,第三排……谁能用这种表述方法再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在教室里的位置是第几列第几排? 生1:我在第7列第4排。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几何》第4课时 立体图形的认识与测量(2)【教案】
教学笔记第4课时立体图形的认识与测量(2)教学内容教科书P87第5题,完成教科书P87“做一做”第1题,P89~90“练习十八”中第9、10、11、13、15、16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内涵,能灵活地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加强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进一步条理化和系统化,发展空间观念。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体会转化、类比、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和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考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会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沟通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的熟练掌握。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明确目标课件出示立体图形。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复习了这几种立体图形的特征,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共同复习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板书课题:立体图形的认识与测量(2)]【设计意图】开门见山,揭示复习的内容,明确复习任务,让学生很快进入整理复习的学习氛围中。
二、整理知识,沟通联系1.复习表面积。
师: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学情预设】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是指它表面的面积总和。
师:请你写出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
学生依次汇报三种立体图形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师板书:S长方体=2(ab+ah+bh)S正方体=6a2S圆柱=2πrh+2πr2师:进一步想一想,它们的表面积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师:大家觉得有困难,我们来看看展开图。
课件演示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发现三种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计算都是“2个底面+1个侧面”。
师:2个底面好计算,关键是侧面,它们的侧面积分别怎样计算?【学情预设】学生先说出长方体的侧面积=(长×高+宽×高)×2;正方体的侧面积=棱长×棱长×4;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侧面积都可以用底面周长×高来计算。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用数对表示位置》(例1)教案冀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用数对表示位置》(例1)教学建议冀教版《用数对表示位置(例1)》教学建议教材说明:本课时学生学习用“数对”表示位置,使原来凭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到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第三阶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教材首先呈现某班同学在教室里的座位表示意图,介绍排和列的规定,让学生明白正是这些规定,人们在确定位置时才有一致的思考和结论,才能避免争议和混乱。
在学生找出红红和亮亮的位置后,尝试说出自己的位置即在第几列、第几排。
说明第几列、第几排可以用数对来表示,知道每个学生的座位都可以用数对表示,确定每人位置的数对都不相同。
明确在数对中先写列、再写排,这个顺序不能颠倒,它和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点的位置,先写出x 轴上的数量,再写出y轴上的数量的次序是一致的,不会和中学里的数学知识发生矛盾。
接着教材教学“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了解“数对”三个特点:一是方格纸上的“点”位置,不反映其他内容;二是每个点都在方格纸竖线和横线的交点上;三是方格纸的竖线表示列,从左到右依次标注了0、1、2……;横线表示排,从下往上依次标注了0、1、2……。
其中的“0”既是列的起始,也是排的起始。
这些特点,把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实际问题抽象成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的点的位置的数学问题。
教学建议:教材第14页的例题通过呈现红红所在班学生的座位这个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
1、在现实的情境中教学规范地确定位置的方法。
首先,师生要明确使用座位表的含义,这是本节课教与学的关键。
生活中,教师看班里同学的座位和座位表上的是一致的,但在学生眼里,自己的座位恰恰和座位表上是对立的,学生确定的“第一列”都在自己的左侧,这和座位表中的“第一列”正好相反。
因此,看懂座位表是本节课的教学关键。
教学时,可先结合本班学生座位情况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坐在哪里。
二年级数学下册 教材梳理 空间与图形 八 四边形 冀教版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 可编辑
1 / 1
长方形:对边相等,4
个角都是直角。
长边叫做长,短
边叫做宽。
长
宽
黑板面、数学课本封面等它们的形状都
是长方形的。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八 四边形
(有四个角、四条边)
魔方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的。
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容易变形。
生活中、生产中经常用到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如:伸缩门、放缩尺等。
能区分四边形和其它的图形,掌握四边形的特点。
通过动手操作,可以对长方形和正方形进行分割。
如: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都是可以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
还有在一个长方形中截取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时,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这个长方形的宽。
2019-2020年六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3节《测量土豆的体积》参考教案
2019-2020年六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3节《测量土豆的体积》参考教案教学内容: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46页。
教学目标:1、在立体图形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2、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教学重、难点:探索土豆体积的测量方法,学会从多角度思考并解决问题。
设计理念:用多种方法将不规则物体转化为规则物体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究性学习的过程。
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很自主地去探索,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相互启发,多种感官参与到自主探究性活动中来。
“转化”的数学思想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了起来,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印象更深刻,记忆更牢固。
从教学角度讲,鼓励学生对数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理解,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
本节数学活动重在让学生自己发挥、自己动手、自己应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在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具有较大的自主发展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直尺、软尺、烧杯、量筒、土豆、橡皮泥、石块等不规则物体、水、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提出问题1、出示一些物体,其中有规则物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也有不规则物体(土豆、苹果、橡皮泥、鸡蛋、墨水瓶等。
)2、设问:(1)这些物体哪些你可以计算体积呢?怎样计算?学生口答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哪些你不会计算体积?怎样才能求出这些物体的体积?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测量像土豆这样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师板书课题:测量土豆体积二、探究新知1、学生发表个人看法A:(切割法)把土豆切成一立方厘米的小块,看能切出多少块,土豆的体积大约就是多少立方厘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B
20厘米
(3)如果将它做成一个无盖的油箱, 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它的容 积是多少升?
20厘米
五、有30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想一想, (1)怎样摆才能将它拼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 还剩几个小正方体?
(2)从角上拿一个,它的体积表面积是 怎样变化的?
(3)现在它的体积和表面积发生 怎样的变化?
2
4
5
3
三、一个正方体木块,六个面上 分别写着1、 2 、 3 、 4 、 5 、6,从 三个不同角度观察结果如下,请你猜 一猜:1、2、3分别和谁相对?
1 2 3 1 4 5 6 3 5
四、要做一个如下图所示的正方体框架,
(1)请问至少需要多长的铁丝?
20厘米
(2)现在有一只蚂蚁从A点出发沿正 方体的棱爬到B点,怎样走最近?共有 几条路线?
(4)从中间拿掉一个,它的体积 和表面积发生怎样的变化?
总结
牵涉到空间与图形,我们该从点、线、面、 体去考虑,去研究图形的形状,面积及体 积。
பைடு நூலகம்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空间与图形
教学目标
• 1. 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及 学习的收获,逐步养成整理回顾和反思的 习惯。 • 2.培养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评价的能 力。
————平面图形
高
长
.宽
高
宽
长
一、判断对错:
(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6厘米, 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 (2)棱长 5分米的正方体水箱,它的 占地面积是(125)平方分米。( ) (3)长方体 (不含正方体)最多有8 条 棱长度相等。( )
(4)正方体具有长方体的一切特征。 ( ) (5)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组 成的图形都是长方体。 ( )
(6)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
度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
二、求出下面各图形的体积 和表面积。单位:厘米
2
4
2
3
2
5
如果将小木块放在大木块的上面, 想一想:它们组成后的体积和表面积又 是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