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绝句原文-绝句原文及简析

合集下载

绝句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

绝句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

绝句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

绝句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4篇)

绝句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1

绝句漫兴九首·其二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翻译

亲手种的桃李树不是没主人,村野老人的院墙虽低也像家。

而现在春风竟然也来欺欺凌,晚上的春风吹折几枝桃李花。

注释

恰似:正是。

赏析

组诗第一首总述客愁恼春,这第二首便承接第一首而来,借埋怨春风欺花来发牢骚。前两句说桃李有主,而且是在自家的花园之中,“非”、“还”二字加强语气,强调感情色彩。后两句说,春色催花,已是“深造次”,而现在春风竟又来欺凌,一夜之间居然吹折数枝鲜花!“恰似”即“正是”。“得”,是唐人口语,语助词。诗人寓情于景,造成情与景的对立气氛。在诗人眼中,春风折花,便是有意欺主。在诗人笔下,春风与桃李都人格化了。明明是诗人恼春,却写成春风欺人。

绝句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2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翻译

清瘦的竹影和着诗句,梅花的香气伴着我入梦。

可惜我的心情就像今晚的月亮,迟迟不肯落下西厢房。

注释

西厢:传统汉族建筑四合院里面西面的厢房。

赏析

前两句一从视觉、一从嗅觉的角度来描写诗人居处的清幽境界。“竹”和“诗”,一为自然之物,一为社会之物,二者本无从比较,但诗人用一个“瘦”字把二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竹具有清瘦的形象,诗具有清瘦的风格。“瘦”字用得生新,为全诗定下了清瘦的意境氛围。而“入梦香”则将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梅花夜间在月光的朗照下也喷出清香,已不同凡响,而这香气还伴着诗人进入梦乡,则香气之浓郁、之悠长可以想见。将竹与梅这样的自然物象与诗与梦这样的人为之物炼在一句之中,这就构成了情在景中、景在情中,情景混融莫分的高妙意境。前两句字面上完全没有“月”,但透过竹影和梅香,我们可以感受到“月”自在其中。在后两句中,诗人便将“月”和盘托出。可怜者,可爱也。当诗人信步庭院时,月光与竹影、梅香是那样的和谐;而回到西厢房时,这月光却不能“下西厢”,这多么地令人遗憾!诗中透露出一股月与人不能互通情愫的遗憾或幽怨的情绪。诗人遗憾或幽怨的是什么?也许是有情人天各一方,不能互通情怀;也许是君臣阻隔,上下无法沟通;也许什么都不是,只是诗人置身此时此景之中的一种朦朦胧胧的感受而已。

《绝句》原文及翻译赏析

《绝句》原文及翻译赏析

《绝句》原文及翻译赏析

《绝句》原文及翻译赏析1

原文:

绝句漫兴九首·其一

唐代:杜甫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觉莺语太丁宁。

译文: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这春色眼见客居他乡的我正愁得无法排解,竟还无赖的蔓延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觉莺语太丁宁。

你让花儿开放就已经非常鲁莽,还让黄莺对我喋喋不休地乱鸣。

注释: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漫兴:随兴所至,信笔写来。眼见:眼见得。愁不醒:客愁无法排遣。无赖:谓春色恼人。江:指浣花溪。

即遣(qiǎn)花开深造次,便觉莺语太丁宁。

遣:排遣。深:很,太。造次:匆忙,仓猝。丁宁:再三嘱咐。

赏析:

《杜臆》中云:“客愁二字乃九首之纲”,这第一首正是围绕“客愁”来写诗人恼春的心绪。“眼见客愁愁不醒”,概括地说明眼下诗人正沉浸在客居愁思之中而不能自拔。“不醒”二字,刻画出这种沉醉迷惘的心理状态。然而春色却不晓人情,莽莽撞僮地闯进了诗人的眼帘。春光本来是令人惬意的,“桃花一簇开无主,得意深红爱浅红?”但是在被客愁缠绕的诗人心目中,这突然来到江亭的春色却多么扰人心绪!你看它就在诗人的眼前匆急地催遣花开,又令莺啼频频,似乎成心来作弄家国愁思绵绵中的他乡游子。此时此地,如此的心绪,这般的花开莺啼,司春的真是“深造次”,她的殷勤未免过于轻率了。杜甫擅长用反衬的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之中,深化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加强诗的艺术效果。这首诗里恼春烦春的情景,就与《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意境相仿佛。只不过一在乱中,愁思激切;一在暂安,客居惆怅。虽然抒发的感情有程度上的不同,但都是用“乐景写哀”〔王夫之《姜斋诗话》〕那么哀感倍生的写法。所以诗中望江亭春色那么顿觉其无赖,见花开春风那么深感其造次,闻莺啼嫩柳那么嫌其过于丁宁,这就加倍写出了诗人的烦恼忧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原文及翻译注释赏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原文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注释

[1]绝句:诗的一种形式,有五言、七言,均四句,可分为“古绝”与“律绝”两种,一般指后者。绝句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南朝,南朝梁代诗人吴均是第一个以古绝句为诗名的作者,唐代杜甫是第一个以律绝句作诗题的诗人。古绝句实际上可视为形式自由的古体诗;而律绝是格律诗的一种,可理解为“截律诗之半”。

[2]黄鹂:亦名黄莺或鸧鹒。身体黄色,自眼部至头后部黑色,嘴淡红色。叫的声音很好听,常被饲养作笼鸟。

[3]白鹭:亦名鹭鸶,鹳的一种。长腿白羽,是一种能涉水捕食鱼虾的水鸟。

[4]西岭:西山,指成都西面的岷山。

[5]东吴:泛指古吴地。约相当于今江苏、浙江两省的东部地区。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背景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简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这样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那么这个“万里船”能够通行,也说明这个“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已经接近要平定了,这个时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那么这么一首诗,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饰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对仗的。从六朝开始就有绝句,到了唐代以后绝句就形成了非常圆熟的一种艺术,我们很多著名的诗都用绝句。绝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对仗,或者四句前面两句写景对仗后面两句抒情不对仗,或者是前面两句不对仗后面两句对仗,而他这首诗四句都对仗,可以说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写得非常认真的一首诗。杜甫有一个写诗的时候让人“语不惊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这首诗千锤百炼。

《绝句》原文注释及赏析

《绝句》原文注释及赏析

《绝句》原文注释及赏析

【原文】

《绝句》

[宋]彭思永

争利争名日日新,满城冠盖九逵尘①。

一声鸣唱千门晓,谁是高眠无事人②?

【注释】

①冠盖:古时指仕官的冠服和车盖,也用作仕宦的代称。

②九逵:指城里的大路,代指城市。

③高眠:高忱而眠。即高忱无忧之意。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官场争名逐利斗争的小诗。朝政腐败,当官的为了荣华富贵,尔虞我诈,而作者久历官场,对其中的种种丑恶现象耳闻目睹,深有体会,因而赋诗加以嘲讽。诗意含蓄,颇耐寻味。

《绝句》原文及注释

《绝句》原文及注释

《绝句》原文及注释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精萃。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绝句》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仅供参考。《绝句》原文及注释

绝句

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注释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赏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这样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那么这个“万里船”能够通行,也说明这个“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

了,已经接近要平定了,这个时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那么这么一首诗,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饰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对仗的。从六朝开始就有绝句,到了唐代以后绝句就形成了非常圆熟的一种艺术,我们很多著名的诗都用绝句。绝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对仗,或者四句前面两句写景对仗后面两句抒情不对仗,或者是前面两句不对仗后面两句对仗,那么现在他这首诗四句都对仗,可以说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写得非常认真的一首诗。杜甫有一个写诗的时候让人“语不惊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这首诗千锤百炼。

绝句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绝句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绝句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绝句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绝句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1

原文:

三绝句

唐代:杜甫

楸树馨香倚钓矶,斩新花蕊未应飞。

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

门外鸬鹚去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

自今已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人行。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译文:

楸树馨香倚钓矶,斩新花蕊未应飞。

花儿芳香的楸树紧靠钓矶生长,树上刚开的花蕊不应很快就凋谢。

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

不如在我醉眠不醒时让风把它全部吹掉,怎能忍心醒时看着它被雨打得七零八落呢。

门外鸬鹚去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

草堂门外一群鸬鹚离去之后好久都不返回,沙头又突然出现我竟怀疑起自己的眼睛来。

自今已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

从今以后鸬鹚应当了解我是如何喜欢它们,天应当飞来一百回。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人行。

无数春笋长满了整个竹林,要紧关柴门以断绝往来人行。诗人借口保护春笋不想再同外界来往。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一定要精心保护头批竹笋成长,客人到来随他怎样嗔怪我都不出迎。

注释:

楸(qiū)树馨香倚钓矶(jī),斩新花蕊未应飞。

楸树:落叶乔木,春天开淡紫色小花。倚钓矶:是说楸树紧靠钓台。斩新:崭新。未应飞:大概还未落掉。

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

可忍:哪忍。

门外鸬(lú)鹚(cí)去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

鸬鹚:水鸟名。又叫鱼鹰。沙头:岸头。眼相猜:眼生;心怀疑惧。

自今已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

知人意:知道人无害它之意。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人行。

密掩:紧闭。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chēn)不出迎。

《绝句》原文注释及简析

《绝句》原文注释及简析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简析】

杜甫的这首五绝,四句两两相对,平朴如话,因此有人认为跟小孩子对对子没有什么区别(参见《鹤林玉露》)。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驳说:“余曰:上二句两间(指天地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王氏的意见是对的。此诗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欧阳炯《春光好》)。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燕子是侯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

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人陶虞开称杜甫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说杜》),此诗可为印证。但这首五绝之妙并不止于“以诗为画”,诗人着意传达的还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如果说春日迟迟、江山秀丽、清风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鸳鸯,都是诗人的视觉、触觉(风)、嗅觉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砾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觉了。只因为对春天的阳光明丽、惠风和畅、鸟语花香感受至深,诗人无须触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湿和沙砾的温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体会又加深了对飞燕的轻盈、鸳鸯娇慵的视觉印象,从而使诗人的整个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谐和春意之中。

《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

《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

《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

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绝句

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开来的万里船。

注释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创作背景

公元755年,爆发“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赏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

“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这样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那么这个“万里船”能够通行,也说明这个“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已经接近要平定了,这个时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那么这么一首诗,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饰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对仗的。从六朝开始就有绝句,到了唐代以后绝句就形成了非常圆熟的一种艺术,我们很多著名的诗都用绝句。绝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对仗,或者四句前面两句写景对仗后面两句抒情不对仗,或者是前面两句不对仗后面两句对仗,那么现在他这首诗四句都对仗,可以说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写得非常认真的一首诗。杜甫有一个写诗的时候让人“语不惊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这首诗千锤百炼。

绝句其一其二其三

绝句其一其二其三

绝句其一其二其三

绝句(其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鸳鸯睡在晒暖了的沙滩上。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春天明丽动人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景象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前两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主观感受;后两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

鸯慵睡的静态写照。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绝句(其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译文:江水碧绿,衬托着鸟儿更显洁白,山色青翠,花红似火。春天又要逝去,不知何时才是回家的日子。

绝句(其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开来的万里船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以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前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首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静中寓动的生机,第二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白鹭在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是一种向上的奋发;第三句“窗”与“雪”间着一“含”字,表现出积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冻过的窗棂,写出了诗人对早春生机的感受。而“西岭”,正是诗人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岭,想到西岭山上的长久积雪,以西岭上的千秋积雪代替窗上的残雪,使表达的意境更为广远;第四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一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用一个“泊”字,有其深意,杜甫多年来飘泊不定,没有着落,“泊”字,写出了诗人处于希望与失望之间的复杂心情。而“万里”则暗示了目的达到的远难,这与第三句中的“千秋”并列,一从时间上,一从空间上,写出那种达到目的之难。

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

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

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

绝句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1

绝句二首・其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翻译

碧绿的江水把鸟儿的羽毛映衬得更加洁白,山色青翠欲滴,红艳的野花似乎将要燃烧起来。

今年春天眼看着又要过去了,我返回故乡的日期到底是何年何月呢?

注释

逾:就是愈,更加的意思。

欲燃:将要烧起来,这里是形容鲜红的颜色。

欲:好像。

何日:什么时候。

归年:回去的时候。

鉴赏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描写出了暮春时的美丽景色,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灿烂。

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

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

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

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1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梅前一作:梅花)

译文

听说山上的梅花已经迎着晨风绽放,远远望去,四周山上的梅花树就像一堆堆白雪一样。

有什么办法可以把自己变化成数亿身影呢?让每一棵梅花树前都有一个陆游常在。

注释

闻道:听说。

坼(chè):裂开。这里是绽开的意思。

坼晓风:即在晨风中开放。

雪堆:指梅花盛开像雪堆似的。

何方:有什么办法。

千亿:指能变成千万个放翁(陆游号放翁,字务观)。

梅花:一作梅前。

赏析

这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一首。于公元1202年(嘉泰二年)一月,陆游退居故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七十八岁。此时北宋灭国,陆游处于政治势力的边缘,长时间得不到当权派的重用,但他的心中确实仍有期待。当作者看到梅花有感而发。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首句“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写梅花绽放的情景。如第一句中“坼晓风”一词,突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傲然情态;第二句中则把梅花比喻成白雪,既写出了梅花洁白的特点,也表现了梅花漫山遍野的盛况。语言鲜明,景象开阔。而三四两句“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更是出人意表,高迈脱俗,愿化

身千亿个陆游,而每个陆游前都有一树梅花,把痴迷的爱梅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紧接的两句,突发奇思“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意思是说,用什么办法能变出千万个放翁,使每一株梅花下面都有自己在那里分身欣赏。身化千亿,设想可谓奇妙之至。梅花与诗人面面对应,是梅耶?是人耶?一时实难轻分,这又是诗人命笔奇特之处。这两句虽是点化柳宗元“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尽望乡”的诗意而来,但用在“雪堆遍满四山”的梅花世界中,不唯妥贴自然,而且情景相生极富有意趣。理由至少有三:以诗人78岁的高龄,面对树树姿态有异的梅山花海,一时当然不能逐个寻芳,所以化身分之赏之,自属妙想,此其一。又陆游年事虽高,但童心未泯,平时常有“梅花重压帽檐偏,曳杖行歌意欲仙”的“出格”举动惹人注目,此时他突发奇思,想学仙人的分身法,亦是童心使然,很合乎心理,此其二。再者陆游常以梅花自比,且心中常存伯仲之间不分高下的感觉,如今面对千万树盛开的梅花,诗人自负当然不甘心以一身仰视,须化身千亿才能与之匹敌相称,方不辜负诗人对梅花的一番感情。综观这三方面,此句表面上虽有借鉴之处,深入地体会实属情景相生之辞,正如当年林逋点化江为诗成梅花绝唱一样,均经过诗人的再创造,融会陶铸古人诗意而自出机杼,且能翻出新意,使诗更富有盎然的诗意和逗人入胜的意境。

《绝句》(其一)

《绝句》(其一)

绝句(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译文:春天的太阳映照得江山如此秀丽,随风吹来了各种花草的芳香。湿软的泥土引来只只飞燕,温暖的沙滩上睡着对对鸳鸯。

词语释义:

①迟日:春天的太阳。《诗经》里有“春日迟迟”的诗句,所以后人以“迟日”指春天的太阳。

②融:暖和。泥融:泥巴融化又软又湿。

赏析:

这首短小的绝句极其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美丽如画的景色。

前两句对大好的春光作概括的描写,短短的十个字囊括了阳光、江山、春风、花草及其香味,调动了读者的多种感官去体会、感受春天的美好。

后两句则集中笔墨写燕子和鸳鸯。燕子围着暖融融的春泥高低飞翔,衔泥筑巢,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印象;而鸳鸯却相互依偎着,在两幅生动的小景,一动一静,相映成趣,极其恰当地渲染出春意盎然、自然和谐的欢乐融和气氛,表达出诗人的兴奋快乐之情。

《绝句》原文注释及简析

《绝句》原文注释及简析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1.鹭:一种水鸟名,鹭鸶。

2.西岭:指岷山。

3.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4.泊:停靠。

【简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

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近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的景象。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第三句

写西岭积雪,是远景。“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近景。“泊”,停泊着,但这停泊的是将要驶往东吴的船,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

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近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平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_吕岩古诗_古诗文网

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_吕岩古诗_古诗文网

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_吕岩古诗_古诗文网

捉得金晶固命基,日魂东畔月华西。

于中炼就长生药,服了还同天地齐。

莫怪瑶池消息稀,只缘尘事隔天机。

若人寻得水中火,有一黄童上太微。

混元海底隐生伦,内有黄童玉帝名。

白虎神符潜姹女,灵元镇在七元君。

三亩丹田无种种,种时须藉赤龙耕。

曾将此种教人种,不解铅池道不生。

闪灼虎龙神剑飞,好凭身事莫相违。

传时须在乾坤力,便透三清入紫微。

不用梯媒向外求,还丹只在体中收。

莫言大道人难得,自是功夫不到头。

饮酒须教一百杯,东浮西泛自梯媒。

日精自与月华合,有个明珠走上来。

不负三光不负人,不欺神道不欺贫。

有人问我修行法,只种心田养此身。

时人若拟去瀛洲,先过巍巍十八楼。

自有电雷声震动,一池金水向东流。

瓶子如金玉子黄,上升下降续神光。

三元一会经年净,这个天中日月长。

学道须教彻骨贫,囊中只有五三文。

有人问我修行法,遥指天边日月轮。

我自忘心神自悦,跨水穿云来相谒。

不问黄芽肘后方,妙道通微怎生说。

肘传丹篆千年术,口诵黄庭两卷经。

鹤观古坛松影里,悄无人迹户长扃。

独上高峰望八都,黑云散后月还孤。

茫茫宇宙人无数,几个男儿是丈夫。

天下都游半日功,不须跨凤与乘龙。偶因博戏飞神剑,摧却终南第一峰。朝游北越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趯倒葫芦掉却琴,倒行直上卧牛岑。水飞石上迸如雪,立地看天坐地吟。吾家本住在天齐,零落白云锁石梯。来往八千消半日,依前归路不曾迷。莲峰道士高且洁,不下莲宫经岁月。星辰夜礼玉簪寒,龙虎晓开金鼎热。东山东畔忽相逢,握手丁宁语似钟。剑术已成君把去,有蛟龙处斩蛟龙。朝泛苍梧暮却还,洞中日月我为天。匣中宝剑时时吼,不遇同人誓不传。偎岩拍手葫芦舞,过岭穿云拄杖飞。来往八千须半日,金州南畔有松扉。养得儿形似我形,我身枯悴子光精。生生世世常如此,争似留神养自身。精养灵根气养神,此真之外更无真。神仙不肯分明说,迷了千千万万人。不事王侯不种田,日高犹自抱琴眠。起来旋点黄金买,不使人间作业钱。天涯海角人求我,行到天涯不见人。忠孝义慈行方便,不须求我自然真。莫道幽人一事无,闲中尽有静工夫。闭门清昼读书罢,扫地焚香到日晡。先生先生貌狞恶,拔剑当空气云错。连喝三回急急去,欻然空里人头落。剑起星奔万里诛,风雷时逐雨声粗。人头携处非人在,何事高吟过五湖。

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

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

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

绝句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绝句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1

绝句二首·其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翻译

碧绿的江水把鸟儿的羽毛映衬得更加洁白,山色青翠欲滴,红艳的野花似乎将要燃烧起来。

今年春天眼看着又要过去了,我返回故乡的日期到底是何年何月呢?

注释

逾:就是愈,更加的意思。

欲燃:将要烧起来,这里是形容鲜红的颜色。

欲:好像。

何日:什么时候。

归年:回去的时候。

鉴赏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描写出了暮春时的美丽景色,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灿烂。

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

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

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绝句》古诗

《绝句》古诗

《绝句》古诗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一叶落知秋,一花红早晴。绝句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风格,四言绝句又称对偶,它以对立比喻、清新婉约的言辞,描绘出一片静谧优美的自然风景和生活内容。

绝句,既可以陶冶情操,又可以提升文学素养;它的内涵比拟深远,常能据以进行比较反思;它的语言极具韵味,获此聆听之人耳目一新,且有一股新奇的感慨与深情。

时代的变迁,让绝句的渊源更加广阔,且更加深刻。中国学前教育着重“培养孩子良好的情操和思想道德修养”,因此,我们把绝句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新篇章的创作,旨在陶冶孩子的情操,提高他们的文学水平。

让孩子学会欣赏绝句,就从对其进行简单的介绍开始。绝句的构成:两句诗,前后互为顺承、句式相同、对偶关系明显,且满足结构要求,语义要求,意境要求等。让孩子从中学会把握有限的词语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抒发自己的感情。

另外,还能让孩子体会绝句中的深刻思想,通过对比,让孩子对社会、对生活有更深刻且更全面的了解,以及更正确的认识。通过古典诗词还能激发孩子的认知和创造性思维,自身的创新性思维能力也得到较大的提升。

有时候,特别是在节日里,我们还会以绝句的形式为孩子准备类比作业,让孩子体验一番诗词之乐。例如,元旦节,我们可以给孩子准备一句绝句:钟声经年向前,新年响欢喜回转。再给孩子留一个思考题:“谈谈元旦这一天的意义”,让孩子运用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去思考元旦的意义,从而提升自身的文学能力,以及更加客观独到地认识自然界,及其他方面的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言绝句原文|绝句原文及简析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浅注]

黄鹂:又称黄鸟,雄鸟羽毛金黄色,雌鸟黄中带绿,名声婉转,栖于高枝。白鹭:羽毛雪白、双腿细长的能够捕食鱼虾的一种水鸟。千秋:千年,谓年代久远。东吴: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简析]

绝句是诗体名。绝句、律诗为唐代的今体林诗(后世称为近体诗),以区别于古体诗。这首诗以绝句写入诗题,又因同时有同体诗四首,所以合题为《绝句四首》,不令立体目。这首绝句为四首中的第三首。

这首七言绝句每一句各写一种眼前的景物。两个黄鹂鸣翠柳黄鹂本栖息高枝,此时鸣与翠柳之上,古代诗词中于字长被省略,如果补进去就是鸣于翠柳。翠柳表明柳叶新绿春意渐浓,黄鹂在柳叶新绿的枝头婉转的发出呖呖的声,显示了春日风光。

一行白鹭上青天白鹭飞上高空,随着春暖而更有勃勃生机。

窗含西岭千秋雪,从窗框中望出去,西岭的久积未消的雪清晰可

见,好像就包含在窗框中一样。

门泊东吴万里船门前停泊的是万里航行的东吴船,是驶向长江下游地区的,还是由下游驶下来的?长江虽长,航程虽远,但江上船只总是往返行驶,无论是驶来的、驶去的,都使诗人想到沿长江而下,可至中游地区的襄阳,转道可至故地洛阳;正因为如此,他系情于门前停泊的东吴船,对它产生遐想。

四句尽管都写景物,但前两句写的景物以色彩(绿柳、黄鹂、白鹭、青天)、声音(鸣、飞)、动静显示春光明丽,后两句则以静景(远景、近景)暗示动意;禽鸟在春暖时节如此活跃,自己不能无动于衷的心思也得到映示。诗人的眼前景物当然不止这些,他把它们摄入诗中是有选择的,因景生情、以情取景,这就是他的选择准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