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二学段概括策略教学研究 教育文档资料
四年级语文主题教研《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策略研究》
四年级语文主题教研——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策略研究——以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为例进入中段以后,我们就发现学生的弱项为阅读理解,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八单元有三个单元的语文要素与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有关。
因此本学期我们的研讨主题是围绕“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策略研究”展开的,积极探索阅读教学的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此次我们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做分享:一、项目框架和研究人员二、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理性分析(朱艳霞吴婷)1、内涵《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把握”一词的理解是:掌握、抓住(抽象的东西)的意思。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解释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阅读文章,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本文认为“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阅读感悟、理解等能力。
2、价值语文学习的价值维度已经因“核心素养”的提出而全面打开。
学习语文绝对不仅仅是学习一点点课文知识,更多的是对于培养孩子的学习思维、学习能力、审美能力等的重要作用。
因此,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可贵的价值不是“内容”本身,而是“概括”,是“概括”出“主要”内容的这个过程。
设计一个有意义的“概括”过程,留下一个“概括”体验,形成一种“概括”范式,才能让学生的“概括思维”得以发展和提升,让学生的经验思维、迁移思维、反思思维等语文学科的思维能力和品质均得以发展与提升。
小学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唯有这样的“概括”教学,才能为学生将来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教师不是要把主要内容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学习概括的方法,掌握概括的技巧,锻炼概括的能力,促进学生概括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3、主题项目来源依据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全面实行,要求小学语文要重视阅读教学,并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通过阅读得到能力的提升和知识的积累。
小学语文第二学段延伸阅读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第二学段延伸阅读策略研究摘要:延伸阅读就是以课内知识点为阅读基点,向有关方面延伸和扩展的阅读方法。
延伸阅读策略的实施可以为学生全面、深入、个性化的把握课文提供基础,同时对课文的精读又为延伸读物泛读提供了目标和方向,在相互作用之中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第二学段延伸阅读策略延伸阅读策略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前承课堂教学,后接课外阅读的阅读教学,是实现课外阅读的一种有效教学策略。
以四年级上册为例,为了使学生逐步学会读书,也为了丰富和深化学习的内容与收获,教材在扩展延伸方面也作了适当引导。
从具体课文的时间出发,有的引导课外阅读,搜集资料,有的引向课外进行观察,有的安排了读写结合的小练笔,还有的引导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进行思考。
可见,从小学第二学段开展延伸阅读研究,是一个准确而及时的起点。
一、研究性延伸阅读策略——以兴趣为基点1.同一出处延伸,重在培养阅读兴趣。
如学了《猴王出世》,延伸阅读《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等,学生对孙悟空敢做敢为,勇敢忠诚的形象更感兴趣。
如《卡罗纳》选自《爱的教育》,就延伸阅读《小抄写员》《忙碌的克莱迪》《伦巴底小哨兵》等精彩片段,介绍《爱的教育》中不同人物的命运、性格和品质,学生对小抄写员、克莱迪、小哨兵的兴趣油然而生,也就自发自主地阅读《爱的教育》,从中学习不同青少年感人的品质。
这种寄寓于原著的放大式延伸阅读,不仅会对解读课文有很大帮助,而且容易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同一题材延伸,重在发展阅读潜力。
教师可以根据所学教材的题材进行主体性扩展阅读,能开阔学生的眼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阅读潜力。
如教学第五册第19课《赵州桥》后,向学生推荐《上海杨浦大桥》《广州海印大桥》《大桥的歌》等文章,还可鼓励对桥感兴趣的同学去收集古代的、现代的、本地的、外国的有名的桥的图片、资料等。
2020年教学《小学生第二学段语文阅读能力与培养策略》精编版
小学生第二学段语文阅读能力与培养策略经过了两年的学习,第二学段的小学生,认读能力和记忆能力虽然已经初步形成,但还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运用,使之最终形成;读书方式的选择与运用能力和理解能力虽然经过了初步培养,但还有许多能力点尚未培养;信息提取能力和评价欣赏能力对第二学段的小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教师要从零做起,踏实稳步地做好培养工作。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二学段的要求,小学生第二学段语文阅读能力的构成要素是:理解能力、信息提取能力、朗读能力、默读能力、略读能力和评价欣赏能力。
它们之间彼此关联,相互依存。
小学生语文第二学段阅读能力既是第一学段阅读能力的延续和提高,又为第三学段阅读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承上启下,前勾后连,在整个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此,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先尝试后引导,教学练结合。
在方法先行策略中,我们结合每节课的能力训练点,继续采用示范、举例、对比的方法将小学生阅读能力形成过程中所必须掌握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再通过学练结合的策略加以强化。
练习的材料多以教材或者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外阅读短文为主,力求做到学一点,练一点,一课一得。
在成功伴我行的策略中,我们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并形成阅读能力。
一、理解能力的培养阅读能力的核心是理解能力。
小学生第二学段语文理解能力的培养应着重从理解词语的能力,理解句子的能力和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入手,认真落实,学练结合,逐步提高。
小学生语文第二学段理解能力的培养,是在第一学段已形成的理解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更侧重于“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和“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其中理解词语的能力是重点,也是基础,培养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有“联系上下文法”,“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相结合法”;理解句子能力的培养方法有“解释法”“词语突破法”“形象图示法”“联系生活实际法”“联系时代背景法”;理解文章主要内容能力的培养方法有“借助资料袋法”“抓重点句法”“通过画面边读边想象法”等。
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教材教法复习提纲
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教材教法复习提纲1、把握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
2、了解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3、掌握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
4、明确课程目标设计的三个维度。
5、了解第二学段课程具体目标。
6、了解第二学段教材编排体例及特点。
7、正确把握所任年级在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5个方面应该达成的目标。
8、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所任年级的教材,掌握多音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准确读音,掌握一些特殊汉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几种变调现象。
9、能独立完成对教材的正确而有深度的创意解读,能根据学段教学目标及教材语言特点科学设定课时目标并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预设。
10、正确把握精读和略读两种课文类型:精读是认真仔细地研读,有时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精读不但要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的重要方法,而且有助于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略读只要求粗知文章的大意,不要求字斟句酌。
能根据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不同教学要求实施不同教学策略。
11、明确中年段阅读教学的要点:继续重视识字写字教学、加强词句训练、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加强朗读训练、领悟表达方法、重视各种语言积累等。
12、明确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能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关注朗读过程的层次性,重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鼓励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能进行阅读教学的优课设计。
13、关注段的训练,把握几种常见的段式结构,在阅读教学中实施读写迁移的策略,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能进行段的训练设计。
14、正确认识“资料袋”的作用,了解什么是语文课程资源,能在具体教学中进行课程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整合。
15、中年级是习作起步阶段,明确教材在习作训练编排上的意图:不受文体束缚,也不受篇章束缚,重在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能根据教材要求,结合学生实际科学地进行习作设计,有效地进行习作训练。
能写下水文。
小学语文第二学段教材分析
小学语文第二学段教材分析小学语文第二学段在小学语文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包括三、四两个年级,共四册教材。
四册教材均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每册分别共设8个专题。
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课例包括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比重随年级逐步加大。
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资料袋”,四年级还安排有“阅读链接”。
语文园地作了进一步改进。
一是把口语交际和习作这两个板块提前,并作比较详细的提示,以体现对这两项训练的重视。
二是扩充了内容,增加了成语故事、超味语文、宽带网,与展示台交叉安排。
从本学段起,每册各有两组,结合专题编排了综合性学习。
此外,每册还各安排了8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
三年级教材词语表单列附后,四年级教材每单元增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之中的词语要求会写,“读读记记”要求会读记住。
一、识字与写字。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第二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 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其中三年级两册分别要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
四年级两册分别要求认识2 00个字,会写200个字。
本学段的识字任务有所缓解,但从累计识字看,量大任务重。
因此,教师要创造多种途径和多样方式,加强已认识汉字的复现巩固,防止回生。
可以采取一些归类复习的方法,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做一些归类整理。
要特别重视辨析同音字、形近字和多音字。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已经形成独立识字的能力,引导他们将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迁移运用到新的识字学习中,鼓励自主识字。
对于教材所列词语须加强识记,务求人人过关。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通过其他渠道自主识字,增加识字量。
在写字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
继续加强范写和指导,要注意提示容易写错的笔画、笔顺。
写字贵在精,而不在多。
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
从本学段开始,单独编写钢笔字教材和毛笔字教材,使用写字教材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执笔和运笔方法。
小学语文第二学段阅读教学情境创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小学语文第二学段阅读教学情境创设现状及对策研究目录一、内容概览 (2)(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2)(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3)(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4)二、小学语文第二学段阅读教学情境创设的理论基础 (5)(一)情境认知理论 (6)(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7)(三)情境教学法的内涵与特点 (9)三、小学语文第二学段阅读教学情境创设的现状分析 (10)(一)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频率与形式 (11)(二)教师对情境创设的认识与态度 (12)(三)学生对于情境创设的反应与体验 (13)(四)教学资源在情境创设中的利用情况 (14)四、小学语文第二学段阅读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归因分析 (16)(一)情境创设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 (16)(二)情境创设与教学内容脱节,不能有效支持学习过程 (18)(三)教师对情境创设的能力有待提高 (19)(四)学生参与度不高,情境创设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20)五、小学语文第二学段阅读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对策 (22)(一)丰富情境创设的形式与内容 (24)(二)将情境创设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26)(三)提升教师情境创设的能力 (27)(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情境创设的实效性 (28)六、结论与展望 (29)(一)研究成果总结 (30)(二)研究的不足之处及改进措施 (31)(三)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32)一、内容概览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不仅是语言学习的基石,更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关键途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阅读教学情境创设作为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受到了广泛关注。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情境创设仍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形式,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情感体验;另一些教师则过于保守,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这种状况不仅制约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分析小学语文第二学段阅读教学情境创设的现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小学语文第二学段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小学语文第二学段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调查研究目录一、内容概括 (2)1. 研究背景 (3)2. 研究目的与意义 (4)3. 文献综述 (5)二、研究方法 (6)1. 研究设计 (7)2. 研究问题 (8)3. 数据收集方法 (9)4. 数据分析方法 (10)三、小学语文第二学段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11)1. 教学内容选择 (12)2. 教学方法与手段 (14)3. 学生阅读情况 (15)4. 学校阅读环境与资源 (16)5.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7)四、小学语文第二学段整本书阅读教学改进策略 (18)1. 教学内容优化 (19)2. 教学方法创新 (20)3. 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21)4. 校园阅读环境建设 (23)5. 家庭阅读指导 (24)五、案例分析 (25)1. 优秀教学案例介绍 (27)2. 存在问题的案例分析 (29)3. 改进策略在案例中的应用 (30)六、研究结论与展望 (31)1. 研究主要发现 (32)2. 对实践的启示 (34)3.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35)一、内容概括教师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认识和态度: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认为整本书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提高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有部分教师对此重视不够,缺乏系统的教学设计和方法。
教材选择与使用:本研究对现行小学语文教材进行了梳理,发现教材中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内容较为丰富,涵盖了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学体裁。
部分教材在编排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过于强调知识点传授,忽视学生的阅读体验等。
教学方法与策略:调查发现,目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多样,包括小组合作、课堂讨论、朗读表演等。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教师仍倾向于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如讲解、提问等,缺乏创新和个性化的教学手段。
学生阅读兴趣与效果: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整本书阅读教学表示感兴趣,认为这有助于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理解力。
小学第二学段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第二学段作文教学策略研究安徽省界首市界首师范附属小学 刘芝华【摘 要】 作文教学一直都是小学语文课堂上的重要内容,所以如何实现科学有效的作文教学就成为教师必须要分析和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第二学段;策略每个阶段的小学生都会呈现不同的性格特点,具备不同的能力。
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也要针对学生现阶段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和情感需求,真正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强化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对于小学第二学段作文教学策略进行了以下几点分析和研究。
一、明确作文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很多学生在进行写作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在写,没有明确的目的,写作的效率和效果自然无法提高,而且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文章也是不知所云,所以为了真正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明确学生写作的目标,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写作过程中应该掌握的能力,可以运用的方法。
对于第二学段的小学生来说,最为关键的就是自由地表达,也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描述自己内心所想的能力。
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不要限制学生的想法和观点,给予学生自主观察、联想和想象的机会,真正提高学生写作的效率和效果。
比如:在完成了课文《白鹅》的教学之后,笔者就为学生创建了以小动物为主题的写作活动,要求学生观察生活当中的小动物并进行描写。
同时,在学生进行写作之前,笔者为学生明确了写作的目标,首先,学生必须要认真且真实地观察一个小动物,观察周期最少为一周。
其次,学生需要将课文当中学习到的描写小动物的方法运用到写作活动中去,并对小动物进行细节描写。
最后,学生需要在作文中表达出对小动物的情感。
学生只要掌握了这三种能力,写作能力和写作的质量就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和发展。
事实证明,在为学生明确了写作的目标之后,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基础素养就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适合小学语文第二学段合作学习的内容研究
模块需要在借鉴 相关 资料的条件下才适合 让学生进 行分组讨
论并交 流意见 ; 习作接力 与习作 修改模块需要 在遵循 “ 降难提 效” 原则 的基础上 , 充分运用合作学 习法对学生进行 课堂 习作 指导教学。 综 上所述 , 在小学语文第二学段中针对适合 的内容 ,
小学语文第二学段的古诗教学 内容简单 。 但对于第 二学段 的小学生来讲 , 古诗词还是有 一定难度 的, 因此在进 行合作学
于“ 火——火辣辣 ” “ 笑— —笑嘻嘻 ” 及“ 亮— —亮 晶晶” 等几 组
词语 , 可 以让学 生采取小组合作学 习 , 学生 与学生进行合作 交
流, 说出 自己的感受 , 然后再结合其他 同学 的感受 , 更能达到合
作学 习的 目的 。 通过合作交流 , 学生可 以发现 , 具有 “ A B B ” 结构
习的时候 , 应该适 当地借 鉴相关资料 , 以此让小学 生充分学好 候, 教 师首先应该在课 堂教学之前选取相关 的资料 , 所选择 的
这一模块的内容。例如: 在学习贺知章的《 咏柳》 这首古诗的时 采取合作学习法 能够让教学实现优 化。
资料要具有合 理性与真实性 , 资料可 以为《 一本通 》 《 小学生 必
教 学中得到 了广泛推 广。 本文从 小学语文第二 学段 中的汉字 家
园模 块、 古诗模 块 以及 习作接 力与 习作修 改模块等 方面 , 对适
合 运 用合 作 学 习法 的 内容 进行 了分 析 与 探 究 。
料表 明 , 绝大多数教 师对 古诗板块进行课堂教学 时 , 都是先分 析教学 内容 , 然后 收集相 关资料 , 之后 通过合作学 习法进行教 学, 都取 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小学语文第二学段概括策略教学研究 教育文档资料
小学语文第二学段概括策略教学研究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指出,阅读素养是理解、运用、反思并积极参与阅读书面篇章,以增进知识、发挥潜能、参与社会,实现个人目标。
阅读素养包含诸多元素,如抽象概括能力、参与群体活动、阅读热情、形成阅读理解能力等[1]。
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项目(PIRLS)认为,阅读者是通过理解及运用策略,获得和建构文本的意义。
学生学习并运用相应的阅读策略,对提高阅读能力有明显的作用[2]。
一、思考――基于阅读素养的概括策略教学现状调研(一)研究的背景与目的在学生阅读素养的相关测评中,没有直接出现“概括”这一概念,但学生无论是在直接理解过程还是诠释理解过程中都需要概括。
在现今国际常用的十种阅读策略中,涉及“概括”的策略有:1.综合(Synthesizing),即将新旧知识综合成一个新的概念;2.发现重点、提炼主旨(Determining Importance),能发现文章中作者表达的观点,或能提炼一篇专题文章的要点主旨;3.推理(Inferring),对文中没有明显表达出来的隐含意思,能运用已有的经验或文中的资料做出假设。
也有专家对阅读中的“概括策略”这样界定:概括策略就是读懂文章,较为准确地理解、提取、分析、整合文本信息,并能灵活恰当地运用的一种阅。
[3]读方针和方法.本研究旨在通过多种方法全面透视概括策略教学的现状,以便客观了解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师概括策略教学的实施,探究其合理性,为建构提升概括能力,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框架提供实证依据。
(二)研究的设计与方式1.课堂分析法本研究涉及的对象为第二学段的学生,采用随机进入课堂录像的方式收集4堂录像资料,再从“教学内容”“概括策略教学实施”两个维度进行分析,设置相应的观察点,统计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中的时间配置比,以及策略学习的实施方式。
2.抽样调查法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本研究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
选取区内第二学段四年级两个班,测试卷使用选择题与问答题的方式,根据PIRLS对文本的要求,笔者选择PIRLS2011测试中的《一个不可思议的夜晚》(简称L1),总分15分;《南极洲:冰雪之地》(简称I1),总分15分进行测验,两篇文章的测试合计30分。
小学语文第二学段概括策略教学研究
口浙 江省 宁波市镇海 区艺术实验 小学 沈晓敏
【 摘要 】 教 师客 观 了解学生的概括 能
力, 实施 概括策略教 学 , 为发 展 学生核 心 素养 的研 究框 架提 供 实证依 据 。本 文基
的要点 主 旨; 3 . 推 ̄ ( I n f e r r i n g ) , 对文 中没 有 明显表 达 出来 的隐含 意思 , 能运 用 已 有 的经 验或文 中的资料做 出假设 。也有 专 家对 阅读 中的 “ 概 括策 略” 这样 界定 : 概 括策 略就是 读懂 文章 , 较 为准确 地理
【 中图分 类号 】 G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 章编 号 】 0 4 5 0 — 9 8 8 9 ( 2 0 1 6 ) 1 1 A 一
0 03 0-0 3
施, 探 究其 合 理 性 , 为 建构 提 升 概括 能 国际学 生评 估 项 目( P I S A) 指出, 阅 读素养是 理解 、 运用 、 反思并 积极参与 阅 力, 发展 核心素 养 的研究 框架 提供 实证 依据 。
1 小 学 阅读教学内容分 析 表1 呈现 了课 堂录像分析 中, 小学 阅 读教学课 堂教学 内容 的有 关情况 。我 们
从 中不 难 发 现 , “ 分析课 文 ” “ 字 词学 习 ” “ 朗读课文” 是 一 线 教 师 在 阅 读 课 堂 中 更 为关 注 的教学 内容 , 但 对 阅 读 策 略 的 教
、
思考— — 基 于阅读 素 养 的概括
策略教学现状调研
( 一) 研 究 的 背 景 与 目的
在借 鉴 国 际经验 的基 础 上 , 本 研究
采取抽 样调查 的方 式进行 。选 取 区内第
小学语文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策略摘要:学习语文可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理解能力和交际能力,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所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是各学科学习的基础。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基础是阅读,有效的阅读教学能够开拓学生的眼界、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关键词:阅读目标;兴趣;关注表达;能力提升;语文素养2011版新课标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取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阅读教学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
我就个人对新课标下语文阅读教学的学习和多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针对第二学段(三、四年级)的阅读教学与大家共同交流、分享。
一、继续加强阅读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个学生只有具备了广泛的阅读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才会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不断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增加自己的阅读量。
由此可知,阅读兴趣能促使阅读能力的形成和阅读水平的提升,换句话说,兴趣是阅读的首要条件。
针对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如何继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如童话、故事、文学作品、科普科幻作品以及一些历史文化等读物,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使其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培养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其次,要进行多样化朗读。
如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比赛朗读等。
通过多样化的朗读形式,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阅读审美的享受,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再次,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正确看待每位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阅读成功的乐趣,从而促使每个学生都养成阅读的兴趣。
二、加强识字、写字能力的训练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课堂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识字和写字在中年级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
(1)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加强识字的交流,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小学第二学段语文说课标说教材
重点篇目
每个单元都有一至两篇重点篇目,这 些篇目在思想内容、语言表达、艺术 手法等方面都有较高的水平,是学生 学习的重点。
解读与赏析
教材对重点篇目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 赏析,包括作者介绍、背景分析、文 本解读、艺术特色等方面,帮助学生 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能 力和鉴赏水平。
重点篇目解读与赏析
练习题包括基础知识题、阅读理解题、写作表达题等类型,旨在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
设计意图
练习题的设计注重层次性和梯度性,既有基础知识的巩固练习,也有拓展延伸的综合性练习,满足不 同学生的需求。同时,练习题还注重与选文的结合度,让学生在练习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PART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REPORTING
阅读与表达能力培养
阅读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能联系 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 会其表达效果。
表达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 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便捷的学习方式。
教学软件应用
利用教学软件,实现课堂互动、 作业批改等功能,提高教学效率
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介绍
多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本、图像、 声音等多种信息融合在一起,为 学生提供更加生动、形象的学习
体验。
网络教学
借助网络技术,实现远程教学和 在线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
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 语文学习方法。
跨学科知识整合与应用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要求[合集]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要求[合集]第一篇: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要求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及第二学段要求一、总目标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二学段(3~4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二)阅读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小学语文第二、三学段略读课文教学的策略
略读课文:走出两难境地──小学语文第二、三学段略读课文教学的策略【论文摘要】在以往的旧版教材中,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少,往往也不列入考试的范畴;而今随着新课程实验教材的实施,从小学第二学段开始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日益加大,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笔者直视“略”而真略的误区,找准略读课文的定位,认真找寻略读课文教学的策略,尝试实践整合贯通法、重点突破法、方法整合法、头脑风暴法、语言积累法、情感书写法、课外文本插入法等,使略读课文的教学更加有的放矢、独放异彩。
【关键词】略读课文定位教学策略在以往的旧教材中,略读课文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少,往往也不列入考试的范畴,因此,我们并不重视略读课文的教学,粗知大意也就过去了,往往把重心放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上。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从小学第二学段第五册开始,在保持一定量选读的基础上,将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且随年级的升高,逐步增大略读的份量,精读相对减少。
到第七册,略读课文的篇数已约占全册课文的44%,同时也不仅仅是出现在每个单元的末尾,而是融在其中,与前面的精读课文密切联系。
至第三学段五年级上册起,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与精读课文已是平分秋色了。
但是,占如此大比重的略读课文教学并没有受到广泛的关注,关于这方面的教学设计与研究也是微乎其微。
作为一线教师来说,我们也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了。
这不禁引起我的思考,略读课文的教学到底该何去何从呢?一、直视:剖析略读课文教学的误区《课程标准》对于略读课文的要求只是寥寥几笔:“略读课文重在略读方法的指导,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
”我们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它的特点,因此纵观如今的略读课文教学,存在着几种误区,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误区一:置之度外、任其自流《现代汉语词典》将“略”解释为“简单、略微”,顾名思义,“略读”就是简单地读一读,略微知道大意即可。
于是老师们便有了“忽略”的念头,将其视为“闲文”置于课外,任由学生自己去读。
第二学段教案
第二学段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主要信息和细节;2. 能够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掌握阅读理解的基本策略;2. 难点,理解文章中的隐含信息和推理能力。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相关阅读材料;2. 准备相关的教学辅助工具,如PPT、教学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引入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 阅读理解策略的讲解。
(1)预测,通过标题、插图、段落开头等进行预测,提前了解文章内容。
(2)提问,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帮助学生聚焦阅读重点。
(3)概括,让学生在阅读后进行概括,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
(4)推理,通过文章提供的信息,进行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联想,让学生将文章内容与自己的经验、知识联系起来,增强理解深度。
3. 阅读材料的选择。
选择与学生年龄和兴趣相适应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到愉悦,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4. 阅读训练。
(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阅读材料,梳理文章内容,提高理解深度。
(2)阅读练习,让学生进行一定数量的阅读练习,巩固所学的阅读理解策略。
(3)阅读评价,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5. 课堂作业。
布置相关的阅读理解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拓展。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在推理能力上存在欠缺。
因此,下节课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指导。
七、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阅读理解策略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在实践中进行了运用。
教师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不断巩固和拓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其能够在阅读中更加游刃有余。
小学语文第二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措施
⼩学语⽂第⼆阶段的教学⽬标及措施语⽂第⼆学段⽬标落实计划2015——2016年度第⼀学期五年组随着新⼀轮课改的不断深⼊,特别是“阅读活⼒”课堂模式推⼴以来,我校教师们的教学观念和⽅式都已经发⽣了可喜的变化,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现代教学⽅式已⼴泛运⽤于语⽂课堂教学,我们的课堂逐渐活了起来。
然⽽,⽤⼼观察便可发现,在不少课堂上,教师教学⽬标的设计不依据⼩学⽣的⽣理和⼼理发展特点,全凭想当然,脱离了学段⽬标,教学⽅法在本质上仍沿⽤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式,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仍是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
为此,我们五学年组在开学初按照学校的要求,重温了《语⽂课程标准》,讨论制定了学段⽬标落实计划。
⼀、关于识字与写字1.⿎励学⽣⾃主识字,特别是让学⽣学会识字的⽅法,如加⼀加、减⼀减、换⼀换等。
2.对于容易读错的字、容易写错的字教师要重点进⾏指导,同时提⾼写字的速度,要求对所写字的结构熟悉,不需多想就能写出来⽽且写得⽐较快。
3.要继续加强写字的指导,在指导写字的时候,教师⼀定要板书⽰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还要帮助学⽣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写字姿势。
⼆、关于阅读要想提⾼阅读课堂效率,教师⾃⾝必须过硬。
我们五年组的六位教师分别作为各个单元的主备⼈撰写了教案,准备了课件,做到资源共享。
我们还要利⽤好集体备课的有限时间,共同切磋,取长补短,最后再根据本班学⽣的实际情况确定⾃⼰的教学策略。
1.在教学中⼀定要多读少讲,引导学⽣通过充分的读来体会⽂章的思想感情。
在⼀堂语⽂课上,学⽣所读累计要不少于15分钟,⽼师的讲不多于15分钟。
2.有计划地对学⽣进⾏默读训练,在教学中教师要留⽐较充⾜的时间让学⽣能切实地默读课⽂,不要⾛过场,还要培养学⽣良好的默读习惯,不出声,不指读,逐步训练学⽣⼀边读⼀边思考、做批注,有计划、有过程地对学⽣进⾏训练。
3.教给学⽣概括⽂章主要内容的⽅法,体会⽂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简议第二学段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方法
简议第二学段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方法摘要:当代心理学家林崇德说:“概括是智力与能力的首要特点。
因此,中小学生概括能力的发展,应看成其智力与能力发展的重要指标。
”由于语文能力的基础是概括,所以我们在培养中小学生语文能力时,要自始至终地突出对其概括能力的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也明确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可见,阅读课文,能准确全面地整体感知、把握核心的内容是第二学段学生必备的语文能力之一,也是在中年级阶段阅读教学的重点。
基于此,本文从要素串联、抓关键词句、段意归并、课题扩充等方面对培养第二学段学生的概括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第二学段概括能力要素串联抓关键词句段意归并课题扩充培养方法语文教学概括能力是指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的能力,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文字)把所读所听的内容准确表达出来的能力,从现象中揭示本质、能把具体形象抽象化的能力。
概括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既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能力。
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也就是说,作者写文章是有一条思路的,阅读时要加以探究,沿着这条思路去把握住文章的要义。
概括能力的拥有能使阅读者更精准地把握作者所写的内容,能更快、更准地找到写作思路,能更好地透过现象而看到本质,进而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
但是,笔者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于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掌握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大部分学生(包括高年级学生)不善于甚至不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分析其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概括能力有很强的综合性,而这个阶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见长,一篇课文要用一两句话表达出主要内容,对他们来说确实不容易;二是因为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缺乏行之有效的指导训练。
概括能力是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习能力、提高阅读水平的重要途径。
但它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如何在课堂上达成“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目标,如何从“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混沌状态中让学生识得“庐山真面目”,找到概括的真正途径呢?作为语文老师,应该依据概括的特性、文章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学生的概括意识,注重概括的科学、准确。
浅谈小学语文第二学段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第二学段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摘要:群文阅读是教育者为了更好的讲解阅读知识,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发展的新兴的一种教育方法。
这个方法无疑对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有着极大的作用,所以本文以小学第二学段时期的语文群文阅读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关于提升小学第二学段时期学生的群文阅读能力的几点教学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第二学段;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新课改赋予小学语文教学的新理念。
而其实无论是小学语文教学本身,还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都依赖于语文阅读量的积累。
传统的语文教学依托于教材,而绝大多数的课文仅仅是优秀作品的一个选段,这些片段式的教学材料往往难以给学生某种具体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同时,许多语文教师还禁锢于字连词、词连句、句连段,段构篇的教学顺序,更多注重于文章字词梳理与文章结构的讲解。
因此,在过去很长时间的语文教学中,很多学生将阅读与学课文错误地画上了等号。
我们不但没能培养起学生们的阅读习惯与阅读兴趣,更没有做到让他们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小学第二学段时,学生们普遍初步具备了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有情感表达与宣泄的需求,语文学科学习思维也已初步定性,因此这一阶段是让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升的关键阶段。
群文阅读这一理念提出后,我也曾作出许多积极尝试,累积了以下经验,为小学第二学段有效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提供一些思路。
一、定位议题,精选群文万事开头难,群文阅读的基础在于合理定位一个议题,明确议题后依据议题精心挑选与议题相关的文章并整合。
这关键的一步既是对教师提炼升华文章主题能力以及日常阅读积累等基本业务素养的一种考验,也是群文阅读最重要的一步。
现行的语文教材中,许多主题相似的文章都被放到一个单元来编排,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就可以把这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文群”,在教材范围之内运用单元整合的方法强化学生对于某一事物、现象、态度的深层次理解。
以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例,本册教材第一单元收录的四篇课文分别是《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火烧云》,这四篇文章向学生展示了大自然中不同的奇妙风景,在将这几篇文章作为一个文群让学生细细品味时,学生为文章中栩栩如生的描写感到心旷神怡,他们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对于美的定义和理解也更加广阔和深刻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第二学段概括策略教学研究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指出,阅读素养是理解、运用、反思并积极参与阅读书面篇章,以增进知识、发挥潜能、参与社会,实现个人目标。
阅读素养包含诸多元素,如抽象概括能力、参与群体活动、阅读热情、形成阅读理解能力等[1]。
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项目(PIRLS)认为,阅读者是通过理解及运用策略,获得和建构文本的意义。
学生学习并运用相应的阅读策略,对提高阅读能力有明显的作用[2]。
一、思考――基于阅读素养的概括策略教学现状调研
(一)研究的背景与目的
在学生阅读素养的相关测评中,没有直接出现“概括”这一概念,但学生无论是在直接理解过程还是诠释理解过程中都需要概括。
在现今国际常用的十种阅读策略中,涉及“概括”的策略有:1.综合(Synthesizing),即将新旧知识综合成一个新的概念;2.发现重点、提炼主旨(Determining Importance),能发现文章中作者表达的观点,或能提炼一篇专题文章的要点主旨;3.推理(Inferring),对文中没有明显表达出来的隐含意思,能运用已有的经验或文中的资料做出假设。
也有专家对阅读中的“概括策略”这样界定:概括策略就是读懂文章,较为准确地理解、提取、分析、整合文本信息,并能灵活恰当地运用的一种阅。
[3]读方针和方法.
本研究旨在通过多种方法全面透视概括策略教学的现状,以便客观了解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师概括策略教学的实施,探究其合理性,为建构提升概括能力,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框架提供实证依据。
(二)研究的设计与方式
1.课堂分析法
本研究涉及的对象为第二学段的学生,采用随机进入课堂录像的方式收集4堂录像资料,再从“教学内容”“概括策略教学实施”两个维度进行分析,设置相应的观察点,统计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中的时间配置比,以及策略学习的实施方式。
2.抽样调查法
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本研究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
选取区内第二学段四年级两个班,测试卷使用选择题与问答题的方式,根据PIRLS对文本的要求,笔者选择PIRLS2011测试中的《一个不可思议的夜晚》(简称L1),总分15分;《南极洲:冰雪之地》(简称I1),总分15分进行测验,两篇文章的测试合计30分。
共发放阅读测试卷80份,A班40份、B班40份,合计回收80份,回收率为100%。
(三)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1.小学阅读教学内容分析
表1呈现了课堂录像分析中,小学阅读教学课堂教学内容的“分析课文”“字词学习”“朗我们从中不难发现,有关情况。
.
读课文”是一线教师在阅读课堂中更为关注的教学内容,但对阅读策略的教学关注度明显不够。
2.小学概括策略教学
表2呈现了课堂录像分析中概括策略教学的有关情况。
我们从中不难发现,教师在概括策略学习中采取的教学方式相对封闭传统,基本是师讲生练、师问生答的单向互动模式,较少关注生与生、组与组之间的互动,特别是几乎没有通过学习活动习得策略的方式。
3.抽样调查试题分析
从表3不难发现,A班学生在概括能力试题中的正确率仅为65.13%、63.72%,B班也只有60.53%、57.20%。
在所有题目中,L1第10题的得分率相对较低,许多学生能提取主要信息,但在进行信息叙述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偏差,导致失分。
学生概括技能的掌握途径主要是针对性训练,前期则需要教师教学生学习相应的概括策略,让学生通过丰富的阅读资源、重视策略的教学指导来有效进行阅读。
从本次抽样调查的数据来看,教师还有太多任务没有完成,只是侧重于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阅读课堂中的概括策略教学。
二、重整――概括策略的目标梳理与内容选择
对于一线语文教师而言,概括策略的目标梳理与内容选择无疑是个难点,研究小组整理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段目标中与概括相关的条文,结合教学实践和学生的.
心理发展特点,制订以下概括策略的学段目标。
第一学段:
1.将长句子读成一个词语,用词语概括句子、段落的主要内容。
3.阅读故事、看音像作品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叙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第二学段:
2.尝试复述,能说清楚自己的阅读感受。
3.阅读适宜的读物能把握主要内容。
第三学段:
1.阅读叙事性作品能利用小标题、人物间的脉络关系理清故事梗概,尝试描述作品中印象最深的片段、场景,品评作品中的人物,发表见解。
2.阅读诗歌,能做到对作品有整体的把握。
3.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4.能抓住要点进行简要转述。
明晰了概括策略的目标体系之后,如何科学地筛选教学内容呢?我们可以发现人教版教材在单元导读和略读提示处常有标识,下面仅列举四年级上册几个教学点加以说明(参见表5)。
同样是运用了概括策略,不同文体概括的着力点却有所不同,写人文章重在概括个性特点、人物品质。
写事的文章要理清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说明文则要把握住说明对象的特点。
.
那么,在具体教学中该如何实施呢?写人的课文主要围绕人物所
做的事来提炼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写事的课文则要具体
概括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明文阅读中的概括着力于对说
明对象本质特征的把握。
三、践行――概括策略的教学实
施与路径导引
儿童作为阅读者,其在9~10岁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发展过程,很多国家都要求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能够知道如何阅读,并且可以通过阅读来进行学习。
在“概括策略”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把策略学习集中放到第二学段:先行感知,初知概括策略;再迁
移运用,强化课堂实践;最后熟练掌握,整体提升素养。
(一)先行感知,初知概括策略
1.文题扩展法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学生透过题目往往能捕捉到文章的中心、主要内容及其作者的情感等信息。
教师运用文题扩展法,要引导学生紧扣课题质疑,筛选关键问题思考,帮助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2.串联要素法
一般写人记事的文章都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四个要素,我们只要理清楚这几个要素,并加以串联就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种方法叫“串联要素法”。
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爬天都峰》一文的四要素中,时间是暑假里,地点是黄山,人物是“我”、爸爸、老爷爷,事件是相互鼓励爬天都峰。
学生通过串.
联四要素,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
天都峰,“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终于爬上峰顶。
3.段意合并法
段意合并法是第二学段最常用的方法,需先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然后把意思相近的段落合并在一起,最后综合加以概括,即成为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用段意合并法概括主要内容时,要注意在各段段意间加上适当的过渡语以确保通顺。
(二)迁移运用,强化课堂实施
概括策略的习得,需要引导学生历经从初步感知到灵活运用,再到熟练掌握三个阶段,我们掌握了常用的概括策略后,应当强化课堂实践,发挥教师的点拨引领作用。
下面以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生命生命》为例,分析教师
指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师:自由读第二段,说说课文围绕着“生命”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1:主要讲飞蛾生命力很顽强。
生2:飞蛾求生。
(师用直圈法在段落中圈出)
生3:瓜苗生长。
生4:静听心跳。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学习方法,我们只要将概括的段意合并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课文通过写“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5生
几个故事告诉大家要珍惜生命。
此处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段意合并法”的概括策略,尝试对文
章进行概括,把每个段落的意思用直圈法梳理成三个小标题,再借助小标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的教学方法颇具实效。
(三)实践掌握,促进素养提升
概括策略的习得目标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不同文体时,能够灵活地选取方法进行概括,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方法,促进语文学习素养的提高。
师:回顾一下,我们是怎么概括《秦兵马俑》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的?
生1:借助文中的过渡句来概括。
生2:把段意连起来概括。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牛郎织女》,我们能用上这些
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生3:我觉得这些方法在这里不好用,用上《巨人的花园》那一课的概括方法倒是很合适。
生5:我也想补充,《秦兵马俑》和《牛郎织女》不是同一类
型的文章,所以采用的概括方法应当各不相同,我们要根据课文特点选择合适的概括方法。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让学生自己选择概括方法策略,学生通过调动已有的概括经验及敏锐的洞察力,寻找到相关的文体。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文体的概括方法并非全无交集,教师要.
引导学生在丰富的阅读实践中,对概括策略进行有机选择与整合。
综上所述,教师要有策略教学的意识,引导学生自主习得学会
阅读,不断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的阅读素养和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