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课堂主导地位弱化应对策略
新课改对教师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
措 :更新教学理念 、规范教 学行为 、调 整知识 结构 、积极进行教 学方式的改革等 ,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 程改革发展 的需要。
【 关键词 】 挑战 新课改
基 础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的 浪 潮 滚 滚 而 来 , 课 程 体 系 在 课 程 功 新 能 、结 构 、 内容 等 方 面 都 较 原 来 的 课程 有 了重 大 创 新 和 突 破 。 这 场 改 革 给 教 9 带 来 了严 峻 的挑 战 和 不 可 多 得 的机 遇 。 实 施 新 币 课 程 ,教 师 不 仅 “ 脑 ” , 要 “ 电 ” 。 正 如 一 位 教 育 局 长 洗 还 充 无 不忧虑地 说 :“ 目前教 师 的素质 ,要实 施好新 课程 ,还有 以 很长一段路 要走 。当务之急是 要培 训教 师 ,提高教 师的整体素 质” 。的确,教师本身 的素质能否跟得上课程改革的步伐 ,从根 本上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成败。教师在面临新课程改革时,除了要 认 真解 读、领悟新课程体 系中蕴涵 的思 想,树 立正确的教学观 念 ,接 受 各种 教 师培 训 外 ,还应 根 据 新 课程 的要 求 ,改 革 自身 的 教 学 行 为 。作 为 知 识 的传 授 者— — 教 师 ,在 我 国推行 素 质 教 育 的 过 程 中 ,应 该 树立 新 的素 质教 育质 量观 迎 接新 课 程 的 改革 :
师 应 少 讲 、 精 讲 , 留 下 充 分 的 时 间 让 学 生 自 己探 究 ,让 学 生学 会 如何 自己去获取 知识 。要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训练 。一堂课 上 得好不好 ,不在于 学生提不出疑问 ,提不 出疑 问恰恰证 明学生 的思维没有被激活 ,不能作深入地思考 。因此 ,一堂课质量如 何 ,从每堂课产 生问号的数量多少 以及 问号的质量 的高低就可 以衡 量 出 来 。
新课改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该如何发挥
新课改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该如何发挥?我们要把课堂的时间空间都还给学生,他们是课堂的主角或主演,他们或讨论,或讲解,或质疑,或展示。
从表面上看老师的作用似乎被弱化了,其实只是老师的授课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过去的主角、主演,变成了现在的编剧、导演和配角,由过去的台前变成了现在的幕后。
角色的转变,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通过以下的途径来实现:1、课前的学习策划——编写一份高质量的导学案。
如果把学生的课堂活动比作一出话剧的话,那么这出话剧精彩不精彩,就要看老师编的这个剧本有没有戏了。
老师的剧本好,学生在课堂上一定能活起来,一定会有很多亮点。
老师的剧本不好,学生就会无所适从,这堂课只能在混乱无序的状态下进行。
导学案编写和使用水平,是判断教师的教学功底和敬业态度优劣的试金石。
从全国范围看,教案已经是明日黄花,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地区都在推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体现在导学案的设计制作上。
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方向盘和路线图,也是最终要到达的“目的地”学案和教案有本质区别。
首先,学案的服务对象是学生而不是老师,这是根本性的转变,是学校以生为本的基本要求和体现。
其次,学案的编写是为了方便学生的学,而不是为了方便教师的教,学案是以“生”为本,以方便“学”为出发点。
“编导学案”和“写教案”在难度上也有天壤之别。
导学案要做到“四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
不要小看这“四化”,这既是对教师专业功底的真正检验,也是对教师是否真诚付出的真正考验。
业内人士通过导学案可以很方便地鉴别出哪一位是“南郭先生”。
导学案必须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把教材严谨的、逻辑性极强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的、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给出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导学案的功能重在“导”,核心在“学”。
导学案实现了从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书本,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给教师带来的困惑及教师如何应对
浅谈新课改给教师带来的困惑及教师如何应对新课程改革自2001年实施以来,至今已走过十年历程。
这十年里,我从学生转变成了教师,和新课改一起成长。
新课程改革给我国的基础教育注入源头活水,使教育工作者焕发了极大的热情,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逐渐形成,熔知识、趣味、合作、探究为一炉的课堂教学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但教师产生了困惑。
本文就对教师所面临的困惑及如何应对提出几点体会。
一、教师面对新课改的困惑1、课时内容安排的灵活性与课时时间固定性的矛盾经常出现。
2、教参、教具、学具的缺乏,教师只能依靠自己制作课件。
3、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不足。
在探索学习的实践中,他们却想动而不知如何动,敢做而不懂如何做。
如果老师启发、诱导不够,他们或者缩手缩脚、或者手忙脚乱、或者毫无头绪、或者乱七八糟,往往无法达到教师的预期目的。
4、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缺乏有效性,有些问题的抛出,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进行交流,这是没有意义的、无效的学习。
教师对交流的内容、时间却不好把握。
太难了,不易讨论出所以然;太易了,又缺乏讨论的必要性。
时间久了,影响教学内容;时间太短,又停留于形式。
教学中,努力实现三个转变:(1)教师“学生观”的转变。
做到用孩子的心看待一切,不歧视孩子,多赏识孩子,达到班上“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2)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学过程中,老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而不是统治者、长官。
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3)教学方式的转变。
教师课堂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过程,学生学习过程不仅要用脑子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
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
学生才能无拘无束的置身于其中,尝试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
课堂才能焕发无限的生命力,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
二、教师如何应对新课改新课改的教学中,教师要重新认识教学、认识课堂、认识教材,不断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新型师生互动关系中重建自己的角色权威,发挥角色作用。
教师在课改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教师在课改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问题:
1.教师的继续培训问题。
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会越来越多,但是教师的继续培训能力却跟不上,甚至有的教师还不能充分理解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
2.教师的教学能力问题。
课改改变了教师课堂教学以及课外辅导的形式,但是有些教师仍旧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教学能力,导致教学质量受到影响。
3.课改资源分配的短缺问题。
课改的资源分配有限,有的学校缺少专业的教师,缺乏制定课改方案的经验,也缺乏实施课改的资金和物质资源,即使有课改方案,也无法得到落实。
二、应对策略:
1.强化教师继续培训。
为教师提供职业发展培训,强化教师们对新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学习,提高他们的教学素质,并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学习,使他们能够保持与时俱进。
2.实施教师教学能力和激励政策。
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能力的培养,实施激励机制,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使教师有更大的创新空间,让学生更加有效地了解和掌握知识。
3.实施课改资源优化。
反思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换位
反思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换位当今社会,新课程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其背景下,教师的角色不断发生着转变。
在以往的教育中,教师是统治者和指导者。
而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他们不再是单纯的教育者,而更多的是学习者和指导者。
本文将探讨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角色转变,以及教师如何持续反思并换位思考,以更好地适应新的教育环境。
首先,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角色不再是单纯的教育者。
新课程的特点是强调学生主体地学习,重视学生的个性和发展。
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教师更多的是扮演着指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发掘自己的潜能,开发自身的能力。
教师不应以自己的方式来教学生,而应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同时,教师应该多角色转换,从统治者变为咨询者、指导者和引导者,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体。
其次,教师需要对自身不断进行反思并换位思考,以更好地适应新的教育环境。
在过去的课堂中,教师通常是主导者,教育内容和方式都是教师安排和决定的。
但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更多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
因此,教师需要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并制定贴近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计划。
同时,教师还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坚持不断的教师自我发展,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和知识水平,以更好地适应新的教育环境。
再次,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而不是单纯地传递知识。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不应仅仅传授学生知识,而应更多地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和技能,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在语文课上,教师不应只是让学生背诗背古词,而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语文知识,了解文化、历史和传统,通过语文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最后,教师还应注重课外教育的引导。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不仅在课堂内进行,课外教育的引导也至关重要。
因此,教师需要发挥更多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文化活动等非正式教育,在课外环境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技能。
新课程下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缺失及对策
一பைடு நூலகம்
在。 现 象 三 : 师 不 用 管学 生 老
叫乱 , 如果学 生没把注意力集 中在学 习上 , 形散神又散 , 这样 的 课堂教学 就叫乱 。 课堂教学秩序乱与不乱 的关键就在于教师的 ”
驾驭能力。驾驭能力强的教师一进课 堂就有大将 风度 ,成竹在 胸, 充满信心 , 面对 复杂 、 多变的课堂 , 能驾轻 就熟 、 游刃有余地 指挥调度 ; 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 充分地调动学生 的学 习积极性 , 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 而驾驭能力差的教 师在课 堂上往往会不 同程度地表现出 自信心不强 、 情绪低落 、 教学环节 紊乱 、 缺乏系统性 、 应变 能力差 、 不能调动学生参 与积极性等缺 点 。因此作为新课改的教师要不断洗脑 , 不断地充 电, 加强 自身 学 习, 不断丰富 自己 , 完善 自己。 平时要不断的积累, 写好 自己的 读 书笔记 , 练好 自己的基本功 , 利用 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际情况 把握教材 , 提高课堂的驾驭能力 。 总之 ,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 中, 教师要处理好“ 继承” 发展” 和“ 的关系 , 提高综 合素质 , 逐步实现角色的转换 , 师生关系 , 理顺 勇 敢地走进新课程。 参考文献 : [ ] 通 高中思 想政 治课程 标准 ( 1普 实验 ) 北京师 范大学 杂志社 , 《 思想政治课教 学)0 4 4 ) 0 年 期 2 [ ] 开群 新课 程 实施过程 中教 师主导作用的缺失 , 中小学 2朱 《 教育) 07年 第 3期 )0 2
据说在有的课堂上 , 学生们是 自由的 , 他们不必挺直身子端 坐着昕老师讲课 , 而是与老师一起或 窃窃私语 , 或大声争论 , 有 时还不举手就 打断老师 的讲话…… 分析 : 的确 , 新课 程主张构建 民主 、 平等 、 的师生关系 , 和谐 但并不意味着 否认严格管理。教师从一开始就要根据课堂管理 目标提 出对学生行为的期望 ,让学生清楚 明了课堂 中哪些行为 是合适 的和可接受的 , 哪些行为是不合适的和不可接受 的。 种种事实表明 : 否定教学 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 , 在理论 上 是错 误 的 , 实 践 上 是有 害 的 。 因此 在 实 施 新 课 程 的 过 程 中 , 在 要 注 意做 到 以下 几个 方 面 , 挥 教 师 的 主 导 作用 : 发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常见问题的反思与改进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常见问题的反思与改进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常见问题的反思与改进吕宏娥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是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而进行的,到目前已经进行了将近十年。
由于理念、升学考试、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课堂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在对课堂教学问题剖析的基础上,围绕问题改进的策略与措施进行了初步研究,并通过学校的教学改革,以期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发生变化,培育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是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而进行的。
它将实现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的转变,与旧课程相比,更加关注人的发展。
整个改革的实施涉及到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变革、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改革、课程资源的开发、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师资培训等,是一次由课程改革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倍受关注,是一次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教育改革的实践过程。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最终实施者,课程改革预期目标最终要由教师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
回顾新课程改革所走过的历程,新理念、新经验层出不穷,课堂教学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目前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的诸多问题与错误倾向,需要我们进行深刻而全面的反思,认真查找原因,研究对策,拟定措施,加以改进,从而打造高效课堂,确保改革的成功。
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一)教学思想功利化新课程强调“三维目标”的落实,课堂教学在达成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过程中,同样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它是对传统教学的超越。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年,但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侵袭,课堂教学急功近利,舍本求末的现象还十分普遍。
无论是学校的教学管理,还是教师的课堂教学都带有浓重的功利色彩,过分关注学科,关注分数,过分强调学科的独立性和重要性。
反思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课堂主导地位的弱化及应对策略
漠视学生为学 习主体 的情况得 到了改善 , 但一 观 、 生 观 。 人 些课堂却走上教师主导地位被弱化 的极端。本
文从课堂 目标 的设置 、 多种学习方式 的灵活运
1 师 应 预 设课 堂学 习 目标 。所 谓 自主 学 管理 , . 教 新课程改革 的实施 只能成为空中楼阁。”
利 于吸纳储 蓄 , 回笼资金 ; 上调股票 交易 印花 是工作 , 有这一 切都在 做准备 , 了 回到 祖 给以重视 、 所 为 关心和培养 , 使之早 日成才。从哲学
小松 的成长也可 比喻为新事物成长 税, 则有 利于遏 制股市资 金交易 , 制股市 的 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 ”我姓钱 , 抑 “ 但我不爱钱 ; 我 角度来说 ,
四、 诗歌 导 入 法
时 政 热 点 导 入 法 , 是 把教 学 内 容 相 关 的 倍 的效 果 。 就
理 论与 当前 受关 注程度较 高 的热 点问题联 系
起 来 , 胆 而 巧 妙地 引 人 课 堂 , 通 过 学 生 的 大 再
诗歌 中蕴涵着 丰富的哲理 , 为哲学课 的教
讨论 , 以启迪 学生 的心 灵 , 激发他 们探求 新知 学提供 了丰富的素材。如果在导人新课 中恰 当 导入 法 、 曲 、 品 导 入 法 、 人 名 言 、 语 、 歌 小 名 成 俗
是指学 习主体有 明确 的学 习 目标 , 学习 所 以教师应制 定一 定的规范 , 对 并对 小组成 员的 用 、 范 小 组 学 习 、 重 文 本 等 方 面对 教 师 主 习 , 规 尊 内容 和学习过 程具有 自觉 的意 识和反应 的学 表达 、 倾听 、 流能力加 以培训 , 交 对小组 长的组 导地位进行 了反思 , 调把 发挥学生 的主体性 强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的主导作用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的主导作用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育观念、专业知识和能力、职业态度和关注倾向方面都要进行转变,对广大教师来说,是挑战、更是考验。
对“语文学习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理论理解,提出从一节课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入手,来体现语文教师的主导地位。
关键词:语文教师主导地位体现新课程改革开始后,许多语文教师开始重新审视我们的语文教学。
结合语文教学中“教师教的好,学生有可能学好;教师教不好,学生也未必学不好”的这种常见现象,上海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大胆提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体”这个观点。
由此进一步发展成“语文学习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论。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往往会顾此失彼,在要求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时,常常忽视、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很多语文教师认为:既然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那么,把语文学习交给学生,教师只在课堂上讲解几分钟就可以了。
然而他们忘了:没有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不可能体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性。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学习技巧,提高综合能力,进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那么,语文教师怎样才能够体现自身的主导地位呢?我在总结自己语文教学中的经验后,认为应从一节新课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入手。
一、课前(一)教师认真钻研教材。
语文是一门十分复杂的学科,它涉及到许多其它的学科知识,如物理、化学、哲学、历史、地理、生物等等。
而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获得的语文知识主要来源于此,教师则是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从教材中获取知识的桥梁。
有道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要扮演好桥梁的角色,就必须认真“练功”——钻研教材。
教师钻研教材最重要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阅读,二是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教师主导作用的缺失及对策
教师主导作用的缺失及对策———对语文新课程课堂实施现状的反思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在于能让学生实行自我教育。
”无论选择哪一种教学方式,都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主动求知、主动探索,学会自主、独立、创造性学习,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创造性,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但并不否认教师的主导地位。
在教学关系中,师生应该是合作关系。
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地位的辩证统一。
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中,我们往往难以把握这个统一度,往往走向极端,对教师究竟该讲什么显得无所适从,担心学生不会学,讲多了是“填鸭式”,轻视甚至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放开让学生去学,不敢引导是“放羊式”,忽视了自身主导作用的发挥,目前又以后者为常见,主要表现有:一是自主学习成“放任自流”。
不少老师认为自主学习就是课堂上只提出几个供学生自学的问题,然后就静观学生自学,课堂上常可听到“同学们喜欢学哪一段就学哪一段,想怎样学就怎样学”,“想和谁一起学就和谁一起学”等教师语言,还有就是分组讨论后,教师认真倾听学生发言,不敢多讲,只是不断说“好”、“很好”“不错”等激励语。
表面上是以学生为主体、放手探究,实际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已经缺失,失去了老师的引导,学生的自主成了放任自由。
二是探究学习成“风景点缀”。
一篇篇看似简单的语文课文,其中往往蕴藏着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和丰富的内涵。
我们理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
要引导学生针对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
然而,许多课上的探究已经“变质”。
如有位老师在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时,让学生自学课文思考:(1).文中描写了哪些人物,谁是主要人物?(2).你觉得哈尔威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许多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缺少主动精神,原因主要在:一是提出的问题不能激发学生自学的热情。
探讨新课改教学工作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探讨新课改教学工作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2023年,新课改教学工作正处于全面推进的阶段,各省市也正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的教育教学改革方案。
然而,新课改教学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师资队伍结构调整困难新课改教学工作的推进离不开良好的师资队伍,但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偏低,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不高,很难适应高水平、个性化、多样化教学的需要。
因此,师资队伍结构调整是新课改教学工作面临的首要难点。
针对师资队伍结构调整困难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应对策略:1.制定相应的政策文件,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培训和实践操作的衔接,确保新课改教学的培训质量和效果;2.提高教师的薪资待遇,加大教师关爱力度,鼓励更多高素质人才投身中小学教育教学行业;3.积极推进教师职业化建设,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激发教师创新教学的激情和积极性。
二、师生教学互动难度加大新课改教学工作要求教师与学生尽可能坚持“教”和“学”同步、同时进行,提高教学互动的效果和质量,但是现实中,在面对国内外的巨大教育资源变化时,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正在经历着深刻的转变,面对这样的转变,师生教学互动难度加大已是必然。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加强学科之间的管理和交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上的总体规划,逐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以更好地服务于新课改教学任务的完成;2.推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学习过程中张扬群体优势,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互动体验,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课堂氛围;3.采用有效的互动教学策略,重视“学生自主、教师优化、情境发挥”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发掘和创新教育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个性化和效率化课堂教学效果。
三、政策推行与教学实践融合难度大新课改教学工作的政策推行过程与教学实践融合难度大,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制定相应的有效的应对策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1.积极落实新课改教学政策,组织相关培训和讲座,向学校和教师宣传新课改教学的方针、政策和理念,引导教育教学的想象和创意;2.注重教学实践和理论等多方面的融合,重视理论所具有的指导性作用,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教育教学资源、创造各样丰富的教育教学环境。
新课改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新课改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李家山小学王云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但新课改过程中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改革的进程缓慢、地区发展不平衡等。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其中,教师心理不适是主要原因之一。
本文通过我校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出现的几种典型的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探讨相应的对策,为顺利实施新程课改提供参考的策略。
一、课改中教师常见的几种心理不适现象1.教育观念陈旧引发的排斥心态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直接应用者。
是课程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这对教师是一种挑战和超越。
按传统的教学观,教师是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只是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而新观念倡导的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对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现行的义务教育实验教材内容设计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了,教材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增大。
年纪稍大的教师由于思维的定势,固守传统的教学方式,面对教育变革.不那么容易接受。
还有部分教师依赖性很强,离开了"教参"就不会上课;离开了练习册和习题就不会出考卷。
这些教师面对新课程改革的种种新要求感到难以适应,有的干脆在行动上表现为"你说你的,我做我的"。
这种排斥心理无疑会给新课改造成负面影响。
2.硬件短缺和自身素质缺失引发焦虑感新课改对教师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教学能力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
比如研究性学习问题,教师要想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首先自己应该是个研究者。
而这一点正是小学教师的薄弱之处。
又如先进的教学手段运用。
加上学校经费紧缺,没有钱购买配套的音像设备、视听资料。
新教材在编排上不仅十分注重情境教学,更注重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和训练,这都需要大量的现代化的学具和教具。
农村学校的现实条件与此相差很远。
同时,相当部分教师感到原有的知识技能难以适应新课程的发展.自己似乎已经跟不上时代。
多数教师常常在教学上感到力不从心,在新课改面前产生焦虑感。
新课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课堂教学也逐渐发生了很多变化和提升。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新课改课堂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内容不够精准,教学方式单一等。
下面,笔者将从这些问题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对策。
一、教学内容不够精准对于新课改的课堂教学而言,教学内容应该更加紧密贴合实际,以符合学生的需求和现实生活发展的趋势。
但是,现实中常常出现教学内容没有与教学目标紧密贴合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案:1. 分析学生需求:在教学前,教师可以分析学生的需求,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将来的就业和发展。
2. 强化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更加注重课程的纵向整合,将目标放在课程的贯穿性上,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中能够理解课程的现实意义,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3. 选择合适的案例:教师可以精心选择与学生所学知识相匹配的案例,以使学生能够从案例中深刻理解课程内容的应用。
二、教学方式单一在新课改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的创新是非常重要的,这能够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然而,现实中许多教师面临的问题是,课堂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多样性。
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案:1.应用多种教育资源:教师可以使用多种教育资源,例如新媒体等,以多样性的方式展现内容。
2.实践性教学:实践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热情,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3.团体合作:在教学中,利用团队合作的方式展开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形态思维,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知识点不够具体学生学习中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知识点不够具体。
在新课改课堂教学中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在课堂上,一些知识点无法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这很容易让学生误解课程内容。
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案:1.打造精彩讲解: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提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的道理。
2.利用多种方式展示:教师不要只是通过听讲的形式来教学,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展示,例如用视频、图表、实验等来加以说明。
反思新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
反思新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适宜的物质和心理环境,能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增强幼儿主动活动的意识,从而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反之,幼儿在威严的教师面前在呆板的教育环境中,大脑的皮层始终处于抑制的状态,师生又有些"话不投机",试想如何能激发孩子讲述的欲望,如何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呢?教育过程是师生交互作用的过程如何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端正教育观、儿童观,把孩子看成和自己一样平等的人,站在孩子们的引导者、观察者,鼓励者的立场去指导孩子们的活动。
的确在看图讲述活动中,教师对孩子的态度、引导、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优劣。
看图讲述是一种意愿活动,孩子们看到优美的图片,在教师的引导下,会产生说的意念,如果,孩子说错了,教师立即加以指责,这样孩子们说话的意念即被抑制了,所以说与其指责孩子的过错,不如鼓励孩子进行新的尝试。
每一个班级集体总有一些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特别强,也总有一些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在看图讲述教学中特别明显,关键在于教师,应当做到不仅关心那些能力强的孩子,还要化更多的精力去关心,,鼓励那些能力弱的孩子,给他们留下讲述的余地,提供他们多听、多想、多讲,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由于每个人所积累的生活经验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也就自然不尽相同,在看图讲述活动中,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明显。
孩子们说的这一切,都是符合情理的,教师不可以武断的态度,轻易地予以否定,而是应该创设民主气氛,尊重孩子们的看法,以鼓励的、亲切的态度,小心地呵护孩子们创造性思维的嫩芽,使孩子们尝试一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更激发了孩子们讲述的欲望。
当然,也有孩子的讲述,不合乎情理、逻辑,甚至荒谬的。
此时教师不应只作简单的否定,而是向孩子讲清道理的基础上,鼓励他们积极思考,进行合理的讲述。
这样可以使孩子对看图讲述活动产生极大的兴趣,使孩子在良好和谐的师生氛围中茁壮成长。
新课改不能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改不能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随着新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其中之一就是新课改,新课改从本质上来看要求学校和教师必须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积极推进教育教学的改革,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然而,新课改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导致教师在主导作用的发挥方面存在些许困难。
因此,本篇文章拟讨论:新课改不能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新课改的背景及目标近年来,教育呈现出全球范围内的革命性变化,在我国也不例外。
而教育变革的核心就是新课程改革。
新课改是在新的社会环境下,为培养适应科技时代发展、能够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广泛调查、深入分析、慎重设计的一项大规模、长期持续的改革。
新课改的目标是重视学生的人格与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教育、教学的改进。
其中,教师在改革中发挥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
二、教师在新课改中所应发挥的主导作用一方面,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是新课改的关键推动者;另一方面,教师也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者。
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保证新课改能够有效开展的关键所在。
1. 确定教育教学目标在新课改中,教师要作为主要的人物,研究学生的实际诉求和需要,为他们规划学习目标和路线。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社会经验、文化水平、学科特长和劣势等,有前瞻性地策划、实施和评估教育教学活动,建立与日常教学相适应的评估制度。
2. 改进教学方法新课改的另一个关键词就是创新,在教育教学中也是如此。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增加创造性思维,优化教育教学方式,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模式。
教师要不断地获取新信息和新经验,以及利用现有的技术设备,来促进自己的教学效能提升和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
3. 实施课程设计新课改必须强调课程设计的重要性。
教师要基于科学的理论,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设计并实施更具有创造性、开放性、实用性的课程。
同时,教师要注重文化素质、情感教育、道德情操的培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反思
2013.07李铃川中国人最大的一个毛病就是:忽左忽右或不左即右。
很难做到像孔老先生说的那样:中庸。
或者说像马克思主义那样“辩证”。
反映在课改的课堂上也莫不如此。
当发现几千年来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有诸多不足之处之时,即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拼命地强调学生自主。
殊不知,这样的课堂也是有诸多不足和欠缺的,至少教师的作用被忽略了。
因此,我以为正常的课堂或者说高效的课堂应该是:既要学生自主,也要张扬教师的个性。
让二者发挥到极致,才是最好最优质的课堂。
一方面,课堂上学生自主,应该是课堂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之一。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
只有学生真正成了主人、主体,课堂的效益才能真正得到凸显,这是毫无疑义的。
福建师大的余文森教授说:“课堂要求学生凭自己的力量,自觉、主动、独立地进行学习:自主阅读、思考、质疑;自主发现、提出、解决问题;自主总结、概括、纠正、反思,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教师的教要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凡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够掌握的内容和解决的问题,教师都应让学生独立完成。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学生文本阅读和个人解读的全过程;学生观察、操作的全过程;学生问题生成、提出、解决的全过程;学生由浅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由表及里、由不知到知、由不会到会的认知,特别是思维发展的全过程,应该成为贯穿课堂的主线,教师的教学及其设计要以学生的学习及其活动作为线索。
”这些论断毫无疑问都是正确的。
但现实是我们的课堂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在强调学生自主的同时,把教师边缘化了,甚至忽略不计了。
因此,造成教师主体性的缺失。
以学生发展为本,成了课改后课堂的主旋律。
这种思想让我们看到了课堂上长期被忽略了的另一种人的“出现”。
“学生中心论”理所当然地成了教学的中心。
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当学生“生活”在课堂之上之时,作为教的主体的教师,却成了“旁观者”,教师的个性在教改的浪潮中被淹没了。
课改课堂在解放学生的同时,忽视了课堂教学的“另一种人”———教师,在强调学生主体个性的同时,对教师的教学个性却视而不见,教师俨然成为了课堂教学中的边缘化的人物。
谈课堂上教师主导作用的弱化及应对策略
综合2017·3[摘要]我们开展的教学大多时候还处于伪高效状态。
我们在解放学生的同时,由此极端走入彼极端,课堂上的我们陷入了一个“抑师扬生”的怪圈。
而事实上,教师的主导作用才是有效教学的支撑点。
在教师的主导下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力,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伪高效教师的主导性;弱化现象[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09-0092-01观察分析目前的课堂教学,发现在很多所谓的有效课堂上,教师的主导性却被严重弱化。
我们对“少教多学”等理念的理解误入歧途,我们偏执地认定教师讲多了的课堂绝不是高效课堂,只要是学生生成的,都是值得鼓励和赞成的。
教学失去了目标性,教师成了边缘人。
殊不知,在未成熟的学生当中,经常会出现原则性的错误,教师若不加以纠正,则会脱离教学目标。
课堂随意“生成”与文本主旨背道而驰,课堂呈现无效,甚至负效应。
一、教师的主导作用才是有效教学的支撑点有专家告诫我们“你喜欢学什么就学什么”其实是自主的一个误区。
自主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并不意味着想怎么学就怎么学,而应该是一种具有独立性和探索性的学习。
知识上的准确掌握并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目的,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思考品质、建构知识等行为的引导与评估。
对学生而言,自主不等同于信马由缰,课堂上没有绝对的自由。
对于知识,有时,你尽管不喜欢,也要用心地去学,去用。
美国克拉克、斯塔尔等著的《中学教学法》中讲得好:“动机并不包含这样的意思,即学生总应做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或者教师应当永远让班级感到愉快,真理往前一步便是谬误。
常见的倒是学生必须学习他们不喜欢的课程,参加他们不喜欢的活动。
”如果我们侧重于教与学中的趣味性,就容易导致追求低层次的教学上的轻松愉快,只是把学生拉到书桌前,并非质的变化。
学生不仅收获甚少,还会陷于浅薄,不足于培养他们的坚强意志,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这样的思想往往会让我们的教学“脱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思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课堂主导地位的弱化及应对策略摘要: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实施,漠视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情况得到了改善,但一些课堂却走上教师主导地位被弱化的极端。
本文从课堂目标的设置、多种学习方式的灵活运用、规范小组学习、尊重文本等方面对教师主导地位进行了反思,强调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结合起来才是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关键。
关键词:主导性缺失结合有效实施
一、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课堂主导地位的弱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中,对学习方式的变革给予了高度重视,提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这一理念指引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广泛运用于中学语文课堂,课堂教学活了起来,过去那种漠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现象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但随之而来却出现了新的问题: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夸大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作用,导致教师的主导地位被弱化乃至缺失。
1.动用行政手段限制教师讲课时间。
一些学校不论科目、课型、教者的差异、学生自身状况,一概忌讳教师讲解,认为只有教师少讲,课堂讨论得热闹,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2.课堂不再设置目标。
把自主学习变成了自由学习,导致课堂目标不明确、纪律松散、课堂效率低下,不但起不到培养学生品质
和探究能力的作用,而且还会贻误学生。
3.过于夸大学生的独特体验,忽视了对文本的基本尊重,忽视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
二、应对策略
1.教师应预设课堂学习目标。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
学习目标提供了分析教材和指导学生行为的依据,具有明确的导向性,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如果教师放弃了主导作用,没有帮助或者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切实的学习目标,实际上就是把自主学习异化为放任自流。
一堂课的学习,学生必须在教师直接或间接帮助下确立学习目标,只有在宏观视野下确定一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带来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2.教师应找到学习的最佳途径和方式,让课堂保证其有效性。
魏书生说过:“教育是研究艺术的科学,这就决定了它应该是千差万别、百花齐放的。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实质是想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但是,小组合作讨论不是合作学习的唯一方式和途径,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是适用的、高效的就是最好的,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时要分清课型,合理选用诵读、讲授、多媒体等多种课堂形式达到课堂的有效性。
管理者应深入第一线,倾听教师的心声,了解语文学科的特点,不再动用权力武断地要求语文教师做一些不合语文规律的事情。
3.引导学生规范地开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如果自主、合作
学习学生主动性得到了提高,课堂会更加活跃、民主、自由,如果课堂缺乏教师有效的组织管理,必然会导致课堂上的无序和失控,从而降低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能否有效驾驭课堂,能否有效地管理好课堂,对课堂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
如果失却了有效的课堂管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只能成为空中楼阁。
”所以教师应制定一定的规范,并对小组成员的表达、倾听、交流能力加以培训,对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加以培训,使小组学生互信、互助,小组的合作学习向和谐、高效发展。
4.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也要引导学生对文本有基本的尊重。
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尤以课堂主导为主。
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技能,把加强学生的自主性和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很好地结合起来,学校也应给教师更自由的运作平台和空间,尊重教师自身的差异,鼓励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发挥个体和课程的自身优势,不动用行政手段一刀切,毕竟“语文课程的改革,实质是‘学校知识’的除旧纳新。
”
总之,要让语文课堂真正充满活力,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就要用新课程标准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既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只有把两者完美结合,相信每一个学生都会进行有效的学习并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扬清.教师主导作用的实践内涵[n].四川教育导
报.2008.9(16).4.
[2]朱开群.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缺失[j].中小学教育,2007.3.
[3]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5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