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摘要:新一轮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获取双基双基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形成探究和实践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达到知识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和谐统一。新课程改革成功实现了从偏重知识教育向知识教育、能力培养、人文教育的和谐统一的转变,实现了从单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到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的转变。在目前的历史条件下,课堂教学仍然是实现新课程化学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因此,能否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系到新课程化学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课堂效率的提高,是摆在我们高中化学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素质教育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重要学科,而化学的课堂教学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完成育人任务的基本途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实践其教育理想的形式之一,是学生学习知识、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知识结构。而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关键也正是把其所提倡的教育理念融化在课堂教学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必然会导致课堂教学发生变化。

一、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程改革,必须以社会需求、学科体系、学生全面发展为重点,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按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课改”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创

新意识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学习《卤素》新课中,教师进行这样的尝试,把课堂交给学生。首先他叫学生自己先阅读课文,然后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又让学生自己回答问题,教师则稍微对学生的提问和回答做一些点评并在最后把课文中需要重点注意的内容和问题给

学生点一下。这样按照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模式进行探讨,发现整个课堂氛围很活跃,学生们都很积极、主动地提问或回答,而学生的提问很丰富基本上涉及到文章内容的方方面面,学生的回答也很好。在这样的一节课中,教师讲得不多,但学生的收获是很大的。这样的课堂对学生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符合了新课程背景下实现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以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为抓手,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教学方法改革应遵循教学规律和一般的教学原则,如: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等[1]。此外,在教学方法改革上还应当重点抓住以下几点:

1.实行开放式教学。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维空间,留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自学、讨论、研究,彻底改变教师独霸讲台的现象。如“杜郎口中学现象”就是一个改革成功的例子。杜郎口中学是地处鲁西南平原上的农村中学,曾经连续十年在县里考试成绩居倒数之列,如今,杜郎口镇中学用了8年的时间,探索出了一条既能保

持升学率,又能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学模式。杜郎口中学的教室里四周全是黑板(让个小组把自己的讨论成果展示出来),没有讲台,课桌分组集中排列,学生面对面而坐。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上每节课几乎都是讨论确定学习目标——分配学习任务——小组自主学习——展示交流这样一个过程。在课堂上学生至少占35分钟,老师(指导)三五分钟就行,不用太长时间。经过短短几年的课堂改革,杜郎口镇中学的学生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升。[2]

2.课堂应该成为探索知识的场所。

教师们必须把培养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充分使得教学在课堂上成为探索知识的有效途径,这样教师的任务就会从传授知识转化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让学生学会学习。课堂应该成为师生探索知识的场所。教师应该明了:知识既是“名词”,更是“动词”,通过主动探究,动手、动脑、动口获取的知识,才是掌握最牢固的知识,才是最能有运用空间和价值的知识。[3]

3.恰当处理好课堂教学的目标性与趣味性、计划性与灵活性的关系。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堂课,要以完成教学目标为主,为了完成教学目标,采用一些辅助性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这既是符合教学规律

的,也是必要的。我们把这种教学方法,形象的比喻为“面条+调料”,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是面条,趣味性的教学手段是调料。有了好的调料,这碗面更容易吃下去、消化掉。

一堂课要有计划性。有计划,才能确保完成教学目标。由于计划是课前制定的,在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一些偶发事件,如对学生情况估计过高或过低,学生提出了新的、预想不到的问题等。这些会使教学进度不能按原定计划进行。这时候,教师就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灵活处理偶发事件,果断调整教学计划。4.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信息场,要使这个信息场中的每个分子更加活跃,加强情感交流以增强吸引力。渗透德育以增大作用力,是非常必要的。

中国古代教育家们早就提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加强与学生情感交流,建立亲密关系,学生热爱教师,也就更乐意接受老师传递的信息。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情感交流,渗透德育,有利于学生形成好的品德、好的心灵、好的人格,而这些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渗透德育。[4]

三、以新课程课堂教学反思为平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很多教育教学工作者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只停留在表层,某些新课改的理念被无限地扩大,因此我们有必要

进行反思,以便更好地进行改革。

1.化学课堂中是否有了讨论和合作就是符合新课程理念

化学课堂主要是建立在以实验为基础教学上,学生实验和知识技能相结合的培养是比较紧密的。但我们发现,自从实施新课改后,不少教师在课堂上都会插入学生讨论和合作的环节,认为只要有了讨论和合作就是好的教学了。然而这种讨论和合作往往是随意性很大。讨论的问题并不具有教学价值也不具有挑战性,并不是非得需要讨论和合作才能解决。而学生讨论的时间也很仓促,学生的思维并未因此而得到启发。[5]

2.教师的“放”是否需要有个度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课堂上经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某个问题的讨论中,话题扯得太远,学生讨论的话题和教学内容完全无关,可是如果学生讨论的热情不减,一些教师仍然会让学生自由地讨论下去,甚至把原来的讲课计划抛开。不少教师可能还为自己能引起学生的自由讨论而高兴。然而仔细一想,这样的“放”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呢?这样的“放”确实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可是如果学生只是随心所欲地进行一些无价值的讨论,或是学生的讨论一直都是偏离着主题,那么这样的讨论的意义将失去原来初衷。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特别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探讨是多方位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