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空间叙事的方法——浅析坡道对于建筑连续空间的创造

合集下载

浅谈坡地建筑设计

浅谈坡地建筑设计

浅谈坡地建筑设计作者:欧阳锋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年第19期摘要:现代社会,坡地是自然界的资源,尤其于繁华的都市则更为宝贵。

坡地建筑因其独特的环境和自然资源,塑造了独特的建筑个性。

通过对坡地建筑的地形条件以及坡地设计在总体布局、道路交通、建筑形态方面的初步探讨,以期对坡地建筑设计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坡地建筑;建筑形态;建筑设计1、坡地建筑设计的有利条件1、高度和空间:由于坡地特有的高低落差明显的特质,使空间设计更有发挥的余地,坡地建筑的利用空间分布在不同的高度上,空间层次更为丰富。

另外,坡地建筑的利用空间是发散的,多方向的,动态的,而平地建筑的利用空间则处在同一标高,空间感相对静止,缺少灵活性及空间想象力。

坡地建筑设计拥有地形高度及空间的优势,这是平地建筑所无法比拟的。

2、景观和视线:由于特殊的地貌环境,坡地建筑以山地为依托,建筑布局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形成一种动态的建筑美感。

建筑与山地自然景观相互映衬,视觉层次更为丰富。

同时坡地建筑对周围环境破坏较低,周围环境也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持原状,真正实现“建筑尊重自然,并成为自然一部分”的理念。

坡地建筑布局错落有致,景观空间更为丰富,园林设计也能做的更为精彩。

2、坡地建筑设计的几个重点坡地建筑需服从坡地自然形态而进行创造,由于建筑是建于地面起伏较大的坡地上,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平地建筑设计更为复杂,坡地建筑设计需要着重考虑以下几方面。

1、总体布局:坡地建筑布局需因地制宜、因势取形,也就是说建筑布局在总体上应适应地形地貌,依山就势。

“建筑只有结合地形,才能犹如在地上生长一样千姿百态、优美动人。

”重庆白市驿白鹭山庄主楼,建筑背靠十几米高差的陡峭山体,沿等高线呈折线状展开,各功能部分竖向叠加,平面布局经济紧凑。

客房全部采用外廊式结构,使所有客房均有良好的外部景观,成功地实现了所有客房的均好性。

值得一提的是:设计者将高位水池与观鹭亭结合,设置在基地最高的小山顶上,一方面为游客提供了登高远眺景区的理想观景点;另一方面利用地形高差给水管加压,节约能源,收到了艺术构思与使用功能完美结合的效果。

美术馆空间叙事性设计研究

美术馆空间叙事性设计研究

美术馆空间叙事性设计研究作者:马敬茹刘利剑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52期【摘要】现今社会美术馆作为社会公共交流的空间场所,其空间定义及职能发展着根本性的转变。

美术馆空间向多元化发展,越来越重视参观者在空间体验性,同时强调空间中参观者的交流互动及美术馆空间氛围的营造。

这些方面促使美术馆的展览方式和空间的建构发生变化。

现今美术馆区别于传统的美术馆的所放大的仪式感,而更多的倾向于大众化。

本文将以叙事的方式介入美术馆空间设计中,使空间流线也更加自由开放,并给予参观者以新的体验感,旨在为美术馆空间设计研究提供新的途径。

【关键词】叙事;美术馆空间;体验;设计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在经济的支持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革新下,美术馆事业再一次快速发展。

社会的快速发展丰富了人们日常的物质文化生活,但这也促使人们不断提升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因而,美术馆等相关文化建筑地位上升,逐步成为城市名牌,成为城市公共休息交流的场所空间。

美术馆空间在重视呈现的视觉效果的同时也更加重视空间场所及参观者的体验性。

在此背景下尝试以叙事学的角度对美术馆空间设计进探讨,营造美术馆的场所意义找到适合美术馆空间未来发展的设计方向。

1叙事与美术馆空间1.1 叙事理论概述起初叙事学产生于文学领域上,发展到二十世纪90年代才开始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的研究。

因而叙事学开始介入到建筑空间设计中,为建筑空间的设计提供了新方法。

将文学上抽象的时间及空间转变成为具象真实的空间,建筑空间中不仅仅是一个独立封闭的空间,也是一个能够表达场所意义及场所精神的空间。

文学上叙事的人物、时间、事件、情节、场景等都是不可缺少的,轉化到空间叙事中即空间的主题、时间、场景、情节,这些作为空间中叙事的言语表达故事使空间中的人产生共鸣。

空间叙事设计是通过空间叙事理论和叙事性的表达方式从而达到设计的目的,叙事性设计并非是一种设计的风格,而是空间设计的方法。

这种方法已经被广泛运用到建筑空间、室内空间、景观空间等与空间相关领域[1]。

基于高密度建筑学理论的MVRDV设计策略探究

基于高密度建筑学理论的MVRDV设计策略探究

1472023.19 /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Theory 建筑设计·理论居环境,由此产生了功能、交通和资源等方面的问题,面对人们对人居环境舒适度的空间诉求,高密度建筑学成为解决以上问题的一种策略,在被MVRDV 作品大胆的空间设计和形式吸引的同时,需要认真探究其所处的城市环境和对城市问题的有效反馈。

学者董春芳、邬昊睿在高密度建筑学理论中系统地总结了高密度建筑学的理论背景、问题和策略[1,2],高密度建筑学是在城市高密度环境背景下提出的,城市高密度环境是指在城市中物质建造环境处于高密(集)度状态的某一城市地区的整体性描述,基于这样的城市条件,主要包括:①高建筑容积率、高层建筑密度;②高建筑覆盖率;③低开放空间率;④高人口密度。

因此,高密度建筑学是在特定的城市环境下的高度总结,并提供了一种理解城市环境的视角。

高密度包含建筑密度、空间密度和人口密度等,从更多元的途径理解城市的发展问题和建筑问题,能够准确地概括特定的城市环境,用于界定与高密度相关的城市问题。

在大量实践作品的基础上,结合设计需求提炼出了高密度建筑学背景下的设计策略,其中MVRDV 的作品具有高密度处理的明显特征,根据这一线索对MVRDV 设计作品进行进一步梳理和总结,针对当下建成空间中面临的问题进行有效反馈。

学者林永乐则在景观建筑学的视角下对老城区的高密度环境进行分析[3],提出了小尺度景观设计的策略和方法,也为高密度环境下的城市问题提供了景观分析的视角。

1.2城市问题的回应——高密度策略城市土地红利带来的城市化问题、城市资源的分配问题,包括医疗、教育和工作等。

在城市环境中的体现是城市功能混杂程度不足、城市空间的开放程度不足、城市公共空间的使用效率不足。

其实,以上问题是对城市高密度环境的特点认识不到位,未能充分将高密度这一城市问题采用高密度空间策略解决[4]。

1.3高密度建筑学的实践样本——MVRDVMVRDV 是荷兰的著名建筑设计事务所,在荷兰资源摘要 通过采用高密度建筑学理论,探究MVRDV 实践作品并探析垂直都市主义策略下的空间设计方法。

空间叙事学

空间叙事学

空间叙事学空间叙事学(Spatial Narratology)是一个涉及空间与叙事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领域。

它的出现与人们对于空间和位置在叙事中的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强有着密切关系。

空间与叙事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文学、影视、建筑等领域中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讨论。

本文将从空间概念、叙事理论与空间叙事关系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探寻空间叙事学的意义与方法。

一、空间概念与叙事理论在理论层面上,空间与叙事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构建的关系。

空间既是叙事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同时,叙事也能够赋予空间以意义。

空间的不同构成方式和形态对于叙事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为叙事提供背景、舞台和场景等等。

空间的概念是多元和复杂的,它可以是地理空间、心理空间、社会空间等等。

不同的叙事方式和目的可能要求不同类型的空间。

如同心理学家谢丽尔·赫克(Cheryl Herr)所言,心理空间可以提供给叙事更深层次的意义,同时也能够让叙事更贴近于人的内心世界。

另外,叙事理论也为我们理解空间叙事提供了重要的框架。

疆域理论(Territoriality Theory)认为,人的行动与空间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关联,通过对空间的界定和控制,人们可以将空间变成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并通过空间的限制和扩展来激发叙事的发展。

除此之外,能动性理论(Agency Theory)也将空间视为一种能动的实体,它能够与人物互动,对叙事的走向产生重要影响。

二、空间叙事的意义与方法空间叙事学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和分析叙事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空间能够赋予叙事以情感和感知的维度。

人们对于空间的感知与情感经验会影响到他们对于叙事的理解和接受。

空间作为一种情感载体,能够极大地丰富和深化叙事内容。

其次,空间叙事还能够为叙事赋予特定的主题和意义。

不同的空间布局与组织方式可能会突出不同的主题,例如,城市空间可能与现代生活的匆忙和冷漠相联系,乡村空间则可能与宁静和传统价值观相关。

通过对于空间的设计与控制,叙事者能够创造出独特而深刻的叙事体验。

文化和历史交融的场所——成羽町美术馆

文化和历史交融的场所——成羽町美术馆

文化和历史交融的场所——成羽町美术馆写在前面很多同学在一开始接触快题设计的时候不知道怎样入手,也很难独立完成一套完整的方案,那么这个时候积累一定的案例对我们做快题设计就大有裨益。

但是我们学习相关案例时,不仅仅只是机械劳动,做抄绘“复印机”,而是要从根本上学习借鉴优秀的案例,通过分析、转化,运用到自己的快题设计中。

国美不管是本科时期教学体系还是考研快题的风格,在建筑空间的营造上,都十分注重传统民居形式的在地性体现,以及侧重于将建筑设计思想与中国古典园林、中国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之美相结合。

今天我们也按照这个方向,以安藤忠雄的成羽町美术馆为例来给谈谈山水空间环境对美术馆设计的影响。

一.案例基本信息1.设计师:安藤忠雄2.占地面积:7607.89㎡3.建筑面积:1601.98㎡4.项目地点:日本,冈山高粱市成羽町5建成时间:1994年6.项目介绍:我想让这座美术馆成为文化和历史交融的场所山峦和建筑之间水面反映环境和建筑物创造出一种虚拟的意象观众可以同时看到两个世界安藤忠二.设计策略1.山水格局总图清晰地表明了山体与河道的关系。

从图上看得出来,在视野所及的区段之内,山河基本是平行的关系;建筑主体也基本跟山水格局是平行布局的,同时缝合了一定的街区肌理。

总图有三条主要道路,一条是就是建筑北边倾斜的主干道,第二条是滨河道,第三条是跨河而过跨河大桥。

有了对大格局的认知之后,再看建筑。

它是紧邻着(或者说是紧靠着)山体的,另外倾斜的主干道与跨桥道路正交的端点正对着建筑基地。

我们要关注的不仅是山体与建筑的关系,还要关注周边的建筑和道路对方案的影响,注定了在这个设计中要解决多重矛盾。

总图中的建筑体量是一个正方体加一个长方体和一个倾斜的斜插体。

在主干道这边的视野中,建筑边界是锯齿状且相对封闭的;在山体这边的视角中,建筑则相对开放,并且还植入了一个很大的水面,实际上安藤是希望在这里能够创造出更多层次、面向山景的开放空间,基于山水城市格局,博物馆沿道路相对封闭而对山体相对开放,体现了安藤的环境观。

作为空间叙事的方法_浅析坡道对于建筑连续空间的创造

作为空间叙事的方法_浅析坡道对于建筑连续空间的创造

55摘 要:本文以坡道的演变为主线,探讨其作为空间叙事的方法而产生的异于平常的空间体验,强调了以人为主体的运动体验的追求来决定着建筑空间的叙事模式。

关键词:坡道;空间叙事;场所;线性;非线性 Abstract:The main line is the evolution of theramp in this article, to explore the ramp as a way of narrative space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usual experience, and emphasized the pursuit of human body movement experience to determine the architectural space of the narrative mode.Keywords:ramp;narrative space;site; linear;nonlinear中图分类号:TU-0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3-0055-031 引言一直以来,坡道作为一种极具趣味和吸引力的元素活跃着建筑空间。

随着近几十年来,基于对建筑体验的需求,坡道从最初用来解决竖向联系的交通工具逐渐成为了一种大家熟知空间叙事的方法,强调作为人活动的场所,最终实现和支持了一种平滑表面的空间结构,这种空间叙事使得多线索、“揭开谜底”式的空间体验成为可能,最终创造了一种共生的空间秩序,让建筑成为了一个非常有感染力的场所。

在这一篇文章中笔者将结合建筑的空间体验来探讨坡道介入空间叙事的发展与具体应用。

2 空间叙事叙事,最简单的意思就是对于一件事情的描述。

建筑空间叙事按照空间次序结构编排的不同,分为“线性空间叙事” 和“非线性空间叙事”。

这些都以现象学为基础,追求的是建筑通过叙事的手法来编排空间序列以期与场所融合从而建立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场所。

浅析安藤忠雄空间转换四部曲

浅析安藤忠雄空间转换四部曲
为更进一步繁华街区,吸引游客,使传统性的文化再展新姿, 把民间艺术推向舞台。如:拉魂腔、皮影戏等运河传统文化,该文 化具有深厚的地方民间文化特色,而这些因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已面临消失。为此,应专门成立台儿庄运河文化发掘抢救领导小
艺人,对地方传统戏曲、唱词唱腔、民俗工艺等进行集中展演。这 样既展现了一道风景线,又体现了古城丰厚的文化。同时,可吸 纳影视界参与,共同建设明清古运河影视基地,充分发挥古运河 台儿庄文化与大战文化交相辉映的一大特色,再现入夜时的“一 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繁荣景象。这就是承历史遗产, 展古运新貌的台儿庄。 参考文献: [1]肖敦余,胡德瑞.小城镇规划与景观构成[M].天津:天津科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lENG Lin .
ar坩implying,}li咄hy C}眦h Abs由陷ct:TKs p乏lper锄alys罄the space sequence design of Q1urch、而th the Wind and
on the Water of Tadao Ando in four aspects,
已有坡道及空间的转向,经过光的入口后,更是要通过“回”字型
楼梯走下幽暗的圆弧形楼梯间才能到达礼拜堂,这都是为即将到
达的圣殿精心做的铺垫。 4)第四部曲——利用对比与变化进行空间的转换。两个毗
邻的空间,如果在某一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就可借这种差异
性的对比反衬出各自的特点,从而使人们在空间的转换中获得情
oc盯1bil】ing 0f the old carlal lan(iscape,to make the de、neloping
f蛐h t0I—st
of old鼢Ⅳn and increa∞the popul撕ty of the old tawn and the livillg levd of p∞ple.

博物馆建筑案例汇总

博物馆建筑案例汇总

主题体现:
1、材料: 均采用文革时期通用的清水红砖,以表现一种单一、极端、纯粹、狂热的 特殊时代氛围。 2、空间(感受声音、光影与时间): 1)钟展区中心圆形院落不置一物,仅有光影(古时计时元素)。 圆形空间特有的声学特殊性,形成“回音壁”和“中心聚焦”等特殊建筑 声学现象, 2)方圆之间高而狭窄的间隙中,在凹入处的壁面上满布壁龛,形成四面钟 墙。 3)神圣性
第一组
一、四川安仁建川博物馆(聚落)文革之钟博物馆
刘家琨
“钟”展区: 平面为方圆相套,方圆之间高而狭窄的间隙中,在凹入处的壁面上满 布壁龛,形成四面钟墙。 钟展区中心圆形院落不置一物,仅有光影。使人在经过迷宫般曲折回 绕的路径后突然进入静谧封闭的声学空间,形成极大的空间张力,为 整个展区高潮。
游览路径 空间张力(空间高潮)
墙:在入口广场、在新建
纪念馆屋顶的 两侧、在纪念公园的水池 旁,都设计了长长的墙体。 这些墙体或以文字、或以 浮雕、或以其扭曲转折的 形态、或以其围合的绝望 封闭的空间来无声诉说这 块土地上发生过的悲剧故 事,传递当年遇难者无处 逃避的绝望心情。
伤痕:新建纪念馆的开窗方式采用了
类似伤痕的处理手法,既符合纪念建筑独 特的采光需要,也突显了场所精神中的杀 戮主题。
烛之路:沿着墓道般的入口,
进入以烛光之路为主题的冥想厅。 相对而立的两面巨大的镜子让漂 浮于水面上的烛光无限延伸,仿 佛世人沿路洒下的无数滴祈祷的 泪。
万人坑
新馆巧妙结合地上地下空间,由地上延伸到地下,上下共3层,其中地上1层,地下2层。展馆地上部分为尖刀 造型,东端最高处离地面18m。地下斜型的展馆设计增大了地下展览馆的空间,营造出不平常的氛围。
游客们在与公园相邻的下客区便开始了他们的参观行程。他们首先听到和看到的全都是孩子们在公园里嬉戏 玩耍、与家人在公园里野餐时传来的阵阵欢声笑语以及运动的场景。由于这栋建筑的部分结构建造在草木繁 茂的公园景观之下,因而当参观者们进入这栋建筑中、沿着长长的下坡道行进时,仍然需要在视听方面营造 一种与公园相连的、平缓的变化过程。当游客进入建筑时,便可以感受到这种转变过程的顶点——从充满乐 趣的、自由自在的公园氛围转变为一系列孤立的空间中,这里充斥着影像档案记录。

坠入神秘之城谢子龙影像艺术馆设计

坠入神秘之城谢子龙影像艺术馆设计

80坠入神秘之城谢子龙影像艺术馆设计Crashed into the Mysterious CityThe Design of Xie Zilong Photography Museum文_魏春雨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地方工作室主持建筑师 沈 昕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 张 光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场地中相对独立的环境和建筑是什么关系?是景观还是共存?这取决于我们的观念。

如果将环境和建筑看作独立的个体,首先需要思考个体所具有的特征,使之区别于其它而被体验,同时具有包容而非遮蔽它者的独立性。

之后是对于建筑本身的思考及场所的营造,若将场所的营造区分为无意识和有意识,谢子龙影像艺术馆的设计属于后者,存有的意识源于我们对影像艺术的理解以及展陈影像艺术的思辨,不同类型的建筑所营造的场所氛围是迥异的。

重要的是如何营造一个原本“不存在的场所”,罗西的方法是把类型从具体的地点和时间中分离出来,通过类比将基于记忆之上的某种心理图式注入到新建的场所中。

[1]作为独立的个体谢子龙影像艺术馆建于环境优美的洋湖湿地公园之内,有别于惯常所追求的以环境烘托建筑或建筑藏匿于环境中的配合游戏,设计之初即把建筑与湿地设定为两个独立的个体,以探索在互不隶属的并置中如何让二者产生既对立又对话的共存关系。

依此初衷,我们有意将入口设置在二层—建筑的腰部,沿着缓坡向上的进入方式是与湿地的脱离而非粘连,人们恍惚地立于既入了湿地又未能被草甸完全包裹的建筑面前,无意中误入了建筑与环境的第一次对话里,本次对话的主题落于入口两侧的一层屋顶无边界水面与不远处湿地湖面的映接关系之上,它们相互彰显着各自的特点,白石子铺底的人工水池与自然的湖面隔空对话。

行至坡道的尽端即是展馆的入口,入口位于一个巨大的三角圆锥底部,立于此,像被一束天光笼罩,又似上帝胸前之手,形成庇护。

向内凹入的洞口削弱锥体与地面的冲撞,同时也自然地将人们吸纳进建筑的身体之中。

建筑串联式空间组合手法

建筑串联式空间组合手法

建筑空间组合手法——串联式建筑空间组合手法有着丰富的种类,然而无论哪一种手法其目的都是让空间体现自己的优点,更好的为使用者服务。

作为一名建筑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对其有着充分的了解,下面我将着分析建筑空间组合手法中的串联式组合手法。

串联式空间组合是各组合空间单元由于功能或形式等方面的要求,先后次序明确,相互串联形成一个空间序列,呈线性排列,故此和组合方式也称为“序列组合”或“线性组合”。

这些空间可以逐个直接连接,也可以由一条联系纽带将各个分支连接起来。

采用这种方式能使各空间在功能上联系紧密,具有明显的顺序和连续性,人流方向单一、简捷明确、不逆行、不交叉,但活动路线的安排不灵活,变化极少。

一、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National Air& Space Museum),是史密森氏学会创建的众多博物馆之一,也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有关飞行的专题博物馆。

它座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的东南方,是由玻璃、大理石和钢材构成的现代化建筑。

博物馆的24个展厅共有18000平方米的展览面积。

各展厅陈列飞行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各类飞机、火箭、导弹、宇宙飞船、及著名飞行员、宇航员用过的器物。

除体积过于庞大的采用模型外,展品绝大多数都是珍贵的原物或备用的实物,博物馆的体量大小需要考虑到所展示的物品的大小。

下图是该博物馆的一部分,它的展厅平面采用了一字型的布局方式,以一条中轴线为主,将各个展厅串联起来,可以让游客沿一条游览线路流畅的参观博物馆。

由于博物馆较为大型,展厅首尾是轴线两边对称分布,位于中间的展厅是左右错开分布,并设置了一些可以供游览人员休息的空间。

相较而言,串联式的手法比较适合于小型的博物馆。

二、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Washington Dulles International Airport)得名于美国国务卿约翰•大众特•杜勒斯,主要服务于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和巴尔的摩。

建筑特色内容介绍英文作文

建筑特色内容介绍英文作文

建筑特色内容介绍英文作文英文回答:Architectural Features Content Introduction。

Architecture encompasses a diverse range of styles and features that define the aesthetic and functional aspects of buildings. From towering skyscrapers to intricate historical landmarks, each structure showcases unique architectural elements that contribute to its overall character and purpose. This comprehensive guide explores the key architectural features that shape the built environment, providing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art and science behind architectural design.Facades and Exterior Elements。

The exterior of a building is its first impression, and architects employ various elements to create visually appealing and functional facades. These elements include:Windows: Openings in the building envelope that allow natural light and ventilation while providing views to the outside.Doors: Controlled openings that provide access to and from the building.Cladding: Materials that cover and protect the exterior walls, enhancing aesthetics and durability.Canopies and Porticos: Projections that provide shelter from the elements and create transition spaces.Balconies and Terraces: Outdoor extensions that offer areas for relaxation, entertainment, and views.Interior Spaces and Layouts。

沈奇:眷顾于“土”的思与诗

沈奇:眷顾于“土”的思与诗

维度眷顾于“土”的思与诗———从《中国古民居观察·土》说开去沈奇“建筑的材料决定建筑的品质。

”第一次见余平先生,谈及现代建筑问题,我以外行闲谈随口说出这句话时,他愣了一下,随即,秋水长天般辽阔而淡定的眼神,便闪现一抹知己的笃诚,之后的一切,便自然而然起来。

那是一次诗人与室内建筑设计家的见面。

见面的地点是余平的成名作之一“西安·瓦库2号”,引见并陪伴我俩的是余平的得意弟子董静。

虽说隔行如隔山,却一握如故,一言成知己。

渐次熟悉起来后,更各自庆幸:在极言“现代”和“财富”、“与时俱进”而“面目全非”的红尘闹市中,又遇得一位脱“势”求“道”、可以聊得的“清友”。

由此,便有了这诗人为室内建筑设计家的大著写序的事———一样的“秋水长天”里,余平的邀约,难以拒绝。

好在诗人的使命,是为世人设计精神空间的“诗意的栖居”,而室内建筑设计师的使命,是为包括诗人在内的世人设计物态空间的“适宜的栖居”。

至少在汉语语境中,“适宜”和“诗意”不仅同音,而且也具有内在意涵的“同构”性———无论是精神的栖居还是物态的栖居,能达至“诗意的适宜”或“适宜的诗意”,无疑是最高境界了。

也就不妨隔行说说———说对了是笔者的进步,说错了是我的“本行”,何况错也有错的提示价值,当然我尽量少说错。

维度135All Rights Reserved.1余平和董静合著的这套书,总名叫《中国古民居观察》,各分卷按传统建筑材料分类习惯之“土”、“木”、“砖”、“瓦”、“石”排序。

今天的中国人大概都知道,经由几十年日新月异而又翻天覆地的现代化改造,作为传统建筑材料中最初始也是最基本、最普遍的“土”,基本上已退出了我们的建筑“话语谱系”。

即或如余平这样的“有心人”,不惜十余年“田野考察”式的持久寻觅与挽留,直至著书立说,也只能是或作为个别的遗迹为传统建筑文化留照,或作为档案式的梳理为传统建筑历史存证,总之很难在现实建筑设计理念与施工中,再找到“土”的踪迹。

学校案例分析

学校案例分析

江苏省江阴市高级中学新校区
设计:荣朝晖 江阴市高级中学新区是在原中学的基础上改扩建而成的。在保留原建筑基本体量和相对关系的同时,设计更关注的是修补原建筑和人尺度之间的割裂。 10年前图案 化的总图最大的问题就在此。因此恢复建筑一定的密度是设计的重点。合适的密度使得建筑之间产生了关系,也迅速改变了人和建筑的对 立关系。建筑的存在不是以 自己为中心,而是以提供近人尺度的空间为目的。
式,它的流畅性和动态性创造了轻松的氛围。中间的院的布景,打破了传统学校的外形。一个地下图书馆和报告厅位于
主院的两边,因此模糊了大楼和院子之间的边线,扩大了院子的面积,也让报告厅和院子这两个空间更为有趣。阳光通过屋顶的几个窗户照进图书馆阅览区和报告厅,形成了轻松而诗意 的室内环境。圆形广场连接图书馆和中庭,为这个传统校园建筑带来了新颖的公共场所。我们希望这个创新能有助于学生进行交往和互动。
北京·景山学校大兴校区
设计:BIAD李军 规模:占地2.7万㎡,总建面2.5万㎡ 来源: /project/jingshanxuexiao-daxingfenxiao-lijun 在设计的过程中,建筑师需要通过底层架空和多种功能上下复合的手段来实现尽可能多的活动场地和绿化面积,以及保证教室的正南北向和日照时间。布局 遵循了清晰理性的秩序,以操场为核心,南北和东西两个方向都与建筑形成轴线对应关系,强化整个场所理性的秩序感,以9.0mx7.5m的标准单元作为普通教室 的模数,按照模数控制室内外的空间比例和设计细节。一层架空形成的灰空间大大增加参与者活动的可能性和多样性。教学楼东侧,把看台和自行车棚结合起来 设置,节约用地,也丰富了空间的层次感,同时形成对整体空间的控制性元素。跳跃变化的立面构成形式,缓和建筑严肃的表情,给使用者增加了不经意的趣味 和新鲜感。南向沿街立面采用多层错列式窗扇,配合白色和中黄色的色彩,使立面充满快乐的元素。

必学!十个精彩的当代建筑空间生成手法一格建筑设计方法论

必学!十个精彩的当代建筑空间生成手法一格建筑设计方法论

必学!十个精彩的当代建筑空间生成手法一格建筑设计方法论从柯布西耶到石上纯也,从方盒子到一朵云,都运用到了各具特色的空间原型。

本文将通过十个形色各异的建筑项目,为大家勾勒当代建筑的简单类型学。

我们将一同分析空间形态和设计概念的关系,这十个项目将抛砖引玉,成为开启更多建筑思考的钥匙,其目的是帮助大家建立直观的空间表达能力和分析方法,并引导大家做出自己的设计。

The Contemporary Art Forum即使大家对设计有一些了解,大部分的史论或者相关的研究都会集中在工艺美术、包豪斯、现代、后现代这些时间段,一到当代就戛然而止了。

但是关于当今建筑的发展的脉络,当代建筑思考的问题、解决的问题、大家对设计的切入点是什么,这些在设计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接下来我们选择了十个比较冷门,但比较有特色、代表性的建筑和大家一同来分析大师或者著名的设计师他们是如何看待设计的。

十个手法包含如下:01.巨石 The Monolith02.盒子中的盒子 Boxes within Boxes03.建筑漫步 Architectural Promenade04.云 The Cloud05.块 The Compact Block06.片段 Fragments07.混合构型 Mixed Configurations08.多米诺效应 The Domino Effect09.消失的屋顶 Roofless10.室内景观 Interior Landscape不管大家是什么专业背景,不管是室内的、景观的、还是其它跨专业的都可以通过今天的文章对当代建筑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这是由浅入深的过程。

01巨石The MonolithCasa da Música音乐厅第一个项目是OMA的设计项目“巨石”(The Monolith),是Casa da Música在葡萄牙的一个音乐厅。

Casa da Música音乐厅可以看到上图是传统音乐厅,传统的音乐厅都是方盒型的,因为它的声波分布非常均匀,圆形反而不好,所以我觉得Casa da Música 就是要把方形的音乐厅做到极致。

与自然对话-安藤忠雄教堂三部曲赏析

与自然对话-安藤忠雄教堂三部曲赏析

与自然对话——安藤忠雄教堂三部曲赏析摘要自然中的光、风、雨,以及白昼、黑夜和四季中天空变换的色彩,都是安藤忠雄建筑中的组成部分。

基本的附属建筑与天空和大地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丰富的层次,时间在演变中流动着,光、影成为大地和人类社会之间的交汇点,这给建筑增添了深沉感,这种深沉感按空间尺度来衡量是不会枯竭的,它会超越空间去表明它在真空中存在的可能性。

安藤忠雄在他的教堂三部曲中,秉承了他一贯的设计风格,巧妙的利用周围环境与地形,将风、水、光等自然因素有机的融合于建筑中,强调了宗教的神圣,从而唤起了人们的情感共鸣,真正的达到了震慑人心。

关键词风之教堂 水之教堂 光之教堂 自然 安藤忠雄引言安藤相信构成建筑必须具备三要素:第一要素是可靠的材料,第二因素是正宗完全的几何形式,最后一个因素就是自然。

他思想中的自然是与原生的自然是不同的。

对他而言,神圣所关系的是一种人造自然或建筑化的自然。

他认为,当绿化、水、光和风根据人的意念从原生的自然中抽象出来,它们即趋向了神性。

后来建造的教堂三部曲,正是表现了风、水、光这三种自然元素的建筑化和抽象化。

正文一、风之教堂风之教堂位于日本兵库县,坐落于海拔800米的临海峭壁之上。

教堂呈“凹”字形,包括正厅、钟塔、“风之长廊”以及限定用地的围墙。

“风之教堂”为安藤忠雄系列教堂第一个力作。

安藤忠雄1.1教堂简介从轴侧图来看,两个呈“凹”字的部分首尾相接。

一是教堂主体,另一个功能类似于过道,穿过狭窄的楼梯、灰暗的走廊以及半日式的园林一面是矮墙,而另一面是浓密的灌木。

入口前面的花园没有太多的通常的处理手法,只有草坪和边缘处的树,然后便进入“风之长廊”的入口。

这个通道式的部分似乎显得相当普通,然而与主体呈30度的特征,使得沿阶而上的人,得以顺利地在运动中观察“风之长廊”的形体。

通过这“第四度空间”对于建筑印象油然而生,不待堆叠穿斫、测量推度,自然涌现,随着视线的游动,感受到音乐般的节奏——把物象之美转化为意境之美的生命体悟。

空间蒙太奇

空间蒙太奇
空间蒙太奇的类型 爱森斯坦(1898 年~1908 年)是电影蒙太奇理论 创始人,他认为蒙太奇,是“充满情感的叙述(有别于 事实报道),其秘密就在于此。这种叙述的情绪性既为活 生生的演员表演所固有的,也是活生生的蒙太奇电影所 固有的” [3]。蒙太奇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1)平行叙 事——同时表达两个或两个以上场景空间中发生的事 件,包括不同层面与尺度上的蒙太奇:如观众跳出一个 具体的情节,而无限制地扩大视野,了解全局甚或整个 社会的情况 ;(2)线形叙事——就是在一个场景表现一 个故事在不同时间发生的情节,包括同一层面中的蒙太 奇:观众看到一个故事中有相同地点不同时间发生的生 活事件,插叙或闪现同一事件中的一段情节;(3)声画 的立体叙事,通过对画面与音响的分离编辑再组合来营 造艺术氛围[4 ]。 事实上,在设计领域里伯纳德·屈米等许多大师已 经在实验着运用文学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设置前兆、逐 渐消退以及跳跃、剪切等处理方法,映射到空间策划,来
the spacial montage such as flashback and flashback, 设计中,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或相对独立的空间场景
or sound montage, etc. All of these can not only (或要素)并列,把它们一起呈现时,联合成为更有意味
奇手法来巧妙编排空间的结构顺序,来改变空间体验历程, 里菲斯等人的电影中:强调单镜头仅仅是“细胞”、“素
提升空间的意义;并探讨怎样的空间蒙太奇手法,让空间主 材”;在影片制作时,首先根据文学剧本提供的内容,经
题的表现最有力,更具感染力,更具张力,有助于场所感的 过“分镜头”处理,拍摄出许多镜头(画面),然后再按
世界建筑 2005/07
4 5 6

空间重构:遗址博物馆展览空间叙事性设计策略

空间重构:遗址博物馆展览空间叙事性设计策略

空间重构:遗址博物馆展览空间叙事性设计策略作者:杜欣阳许传宏来源:《设计》2021年第23期中图分类号:J0-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21)12-0117-03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对考古事业的大力投入与行业的不断发展,遗址博物馆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成为公众了解遗址历史与文化的重要平台,也是传递历史文化与活化历史的重要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考古遗迹和历史文物是历史的见證,必须保护好,利用好”。

以及随着新博物馆学运动的发展,遗址博物馆需要突破传统的展览思维与展览模式,不仅要做到对物的保护与研究工作,更需要关注遗址及展品的阐释与文化传播工作。

如何活化遗址并唤起观众的集体记忆与文化认同感,叙事作为一种可选择方法引入遗址博物馆空间设计中。

通过借鉴文学叙事思维,提出重构遗址博物馆展览空间的设计策略,为遗址博物馆的发展与变革探寻新的途径。

一个有深度与内涵的文化空间,不仅能够激发观众的参观兴趣,也影响着观众思想价值体系的形成。

一、遗址博物馆展览空间与叙事学的关联性遗址博物馆是指在古文化遗址上建立针对该遗址文化进行发掘、保护、研究、览列的专门性博物馆。

随着公众的文化需求与日俱增,遗址博物馆由“收藏导向”逐渐向“教育导向”与“体验导向”转变,期望以讲故事的方式满足观众的情感体验并驱动文化消费。

虽然文学叙事与博物馆叙事有着不同的载体与媒介,但是二者在叙事本质上类似。

美国叙事学者西摩·查特曼(Symour Chatman)将叙事分为故事与话语两个层次。

他认为故事是叙事表达的内容,话语是叙事表达的形式。

下文将基于查特曼叙事理论提出的故事与话语两个视角剖析遗址博物馆与叙事学之间的关联性与共性特征。

(一)二者的本质都是讲故事一个好的故事往往能够扣人心弦,获得情感的共鸣,并留下深刻印象。

叙事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基本的人性冲动,它的历史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

叙事的本质是讲故事,是通过一系列体验来获取知识的方式。

既有建筑改造中形式语言的延续与创新、丰富与统一

既有建筑改造中形式语言的延续与创新、丰富与统一

0 引言
在城市发展由增量扩张向存量提质转型的时期,城市更新和既有建 筑改造正在成为一个日益重要且备受关注的课题。在对既有建筑进行 改造时,建筑师常常面临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他们往往需要对既有建 筑原有的一些信息、特色或建筑风格予以恰当的保留和传承,因为这些 信息、特色、风格必然会在某种程度上代表和显示建筑所在区域特定的 历史与文化特质;而另一方面,他们又需要或多或少地对既有建筑做出 从形式到空间等不同程度的改变,这不仅是因为对既有建筑进行改造本 身,就是由于其形式、功能或结构不适应新的使用需求而需要加以改变, 而且更因为在建筑的生命周期里,其与时代和环境的关系也会要求其有 一个随时代和环境有机生长、与时俱进的演变,以适应新的时代与生活 方式。而建筑师在既有建筑改造中面对这种两难境地或者说挑战,就需 要把握好建筑语言的运用。为此,建筑师需要同时具有历史文化学者和 工程师的视角。作为历史文化学者,需要对设计对象所在的城市文脉特 点有深刻的理解与意识,这些特点包括整体区域的经济、文化,场地周边 的规划、交通,以及与场地环境相关的空间尺度与形态;而作为工程师, 又需要在充分认识上述因素的基础上,融合适合新时代的、恰当的建筑 形式语言,并以之为锚点延续场所文脉,创造出新的城市空间和场所。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092 ) 摘 要:在城市发展由增量扩张向存量提质转型的时期,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筑改造正在成为一个日益重要且备受关注的课题。对既有建筑进行更新改造的原因和 背景各种各样,在涉及功能调整或空间、结构优化的同时,大多会对既有建筑的形式进行或多或少的改变。在这种更新中建筑形式语言的恰当运用,对于更新改 造整体效果极为重要。该文通过分析一组小型工业建筑改造更新的设计,论述了既有建筑改造中形式语言延续性与创新性、丰富性与统一性的关系。 关键词:既有建筑改造;形式语言;延续;创新;丰富;统一 中图分类号:TU2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107(2023)06-0005-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