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关键数据探究
数字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证研究
数字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证研究一、概述近年来,数字经济已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引擎。
在数字乡村建设的背景下,数字经济与农业产业不断融合,研究数字经济如何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理论分析出发,利用2013年至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据,对数字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证进行研究。
通过分析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市场营销以及农民生活条件改善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探讨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1. 数字经济的定义与特点数字经济是指以数据资源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它由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部分组成,其中数字产业化涉及信息通信产业,如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等产业数字化则是指传统工业、农业、服务业因应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生产数量和生产效率提升。
高创新性:数字经济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不断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强渗透性:数字技术能够渗透到各行各业,改变传统产业的运作方式和商业模式。
广覆盖性:数字经济覆盖范围广泛,涉及从生产、流通到消费的各个环节,对经济社会产生全面影响。
数据信息资源成为关键要素资源:在数字经济中,数据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对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平台化是主要产业组织形态:数字经济中的产业组织形态以平台化为主,通过平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价值创造。
多元共治是治理要求:数字经济时代的治理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参与,形成多元共治的格局。
2. 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重要性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
农产品质量的提升:通过标准化生产、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以及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立,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中国三大经济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
中国三大经济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研究中国三大经济区域——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
通过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方法,本文深入探讨了各区域能源利用效率的现状、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中国能源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明确了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概念,它是指在给定投入要素条件下,能源投入与实际产出之间的比率。
这一比率反映了能源利用的经济效果和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本文介绍了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优势。
超效率DEA模型能够克服传统DEA模型在评价效率时的局限性,更准确地反映各决策单元的效率水平。
而Malmquist指数方法则能够动态地分析各区域能源效率的变化趋势,揭示效率提升的源泉。
本文详细阐述了研究内容和方法。
通过对中国三大经济区域的能源利用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方法对各区域的能源效率进行测算和分析。
结合区域经济、产业结构、技术进步等因素,探讨各区域能源效率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各区域的能源利用效率及其动态变化,还能为政府制定针对性的能源政策提供决策支持,推动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的整体提升。
二、文献综述全要素能源效率(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TFEE)作为一种评估能源使用效率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重要工具,近年来在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中引起了广泛关注。
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大国,其能源使用效率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更是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特别是对于中国的三大经济区域——东部、中部和西部,其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对这些区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内外学者在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研究上已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中国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热点分析
中国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热点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研究热点也在不断演变。
本文将分析近年来中国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并探讨这些热点问题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创新与创业、产业升级与转型、数字化与智能化、可持续发展以及国际化与全球化。
这些热点问题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创新与创业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创新与创业成为了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学者们对创新与创业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探讨了创新类型、创业机会、创业环境以及创新与创业的互动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研究不仅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产业升级与转型是中国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的另一个热点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成为了关键。
学者们对产业升级与转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了产业发展的规律、产业升级的路径以及政府在产业升级与转型中的作用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研究为中国的产业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数字化与智能化是当前中国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的又一热点问题。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与智能化成为了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趋势。
学者们对数字化与智能化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探讨了数字化经济的特征、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以及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商业模式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研究为中国经济实现数字化与智能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的又一个重要热点。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学者们对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实现途径以及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研究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实现绿色发展。
中国主要微观经济大数据大数据库
1. UHS(Urban Household Survey)(此数据使用需要得到国家统计局授权)简介: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
它是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负责调查的。
现在可以拿到1986年至2006年的数据。
如果可能的话,我们可以拿到全部省份的数据,但现在大家使用的是六个省份的数据(、、、、、)。
每年大约有3500-4000户的数据。
包含变量:(1)个人层次上的变量。
与户主关系,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行业、职业、就业状况、工资、总收入、工作小时数、参加工作年份、退休金、财产性收入。
(2)家庭层次上的变量。
家庭总收入、家庭人口数、居住面积、房间个数、家庭财产、现金支出、现金流入、储蓄、借款、家庭消费。
可做的研究:(1)教育回报率问题。
(2)收入不平等问题。
(3)劳动力供给问题。
家庭财产、孩子(老人)、退休金。
(4)行业的分布及变化。
(5)职业的分布及变化。
人力资源管理。
(6)就业问题。
失业率和劳动参与率。
(7)教育决定因素及教育不平等问题。
(8)社会保障方面的研究(退休金)。
(9)财产性收入研究。
(10)房地产需求问题。
它与人口结构的关系。
(11)非正规金融问题(借款)。
(12)家庭消费的决定因素及模式变化。
2.CHIP(Chinese Household Income Project Survey):Chinese Household Income Project, 1988; Chinese Household Income Project, 1995; Chinese Household Income Project, 2002简介:中国家庭收入项目调查。
它是由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共同开展此项专门调查。
调查容主要包括:收入、消费、就业、生产等有关方面的情况。
现在做了三轮,分别是1988,1995,2002,可能2006的也正在进行中。
这个数据是全部省份。
这个数据的好处是,农村及城镇的数据都有。
中国世界经济问题研究现状与趋势——基于CSSCI的数据分析(2001~2005年)
的引文数据 , 过全 面系 统 的梳 理 , 通 分析 中 国世界 经 济 研究 领域 的基本研 究概 况 及学 术 期 刊 、 者 、 究 机 构 学 研 等在 本研究 领域 的学术影 响力 , 过与整 个经济 学研 并通 究状 况及数 据 的对 比, 展现 当前 中国世界经 济 问题 研究
中国世界经济问题研究现状与趋势基于cssci的数据分析20012005年
维普资讯
中国世 界 经 济 问题 研 究 现状 与趋势
基于 CS I S C 的数 据 分 析 ( 0 1~2 0 20 0 5年 )
王 维
内容提 要 本 文基 于南京 大学 中国社 会科 学研 究评价 中心 的 C S I S C 引文数 据 , 中 国世界 经 济领 域 对
\
年代 \
类 来 文 篇) 型 源 献(
’ … 一…
69 53 77 08 64 96
7 1 23
引用 文 献 ( 次) 篇
26 3 48 33 5 15 33 1 99
42 6 82
篇 均 引
有 引 文 文 章 ( ) 篇
3 7 45 4 9 05 4 7 76
数据来源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网络版 ) h p / cs .j.d .n I F BN sl t l . t : s i u e uc / O I/e c d _ t / cn N e. I
表 1 示 , 0 ~20 显 2 1 05年 间 ,SC 收 录世 界经 济 0 CS I
篇数 迅速 增 长 , 20 年 的 37 篇 增 长 到 20 从 01 45 05年 的
中国经济统计数据可信吗
中国经济统计数据可信吗?英国《金融时报》吴佳柏上海报道2015年09月30日如今,中国的官方经济数据不可信已是西方经济学家、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普遍接受的共识。
认为这些数据权威会招致嘲笑:说相信这些数据的人天真已经是最客气的了,最不客气的是称他们为中共宣传的帮闲。
这一共识的问题在于,除了备受关注、具有政治敏感性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其他官方数据生动地描绘出了怀疑论者坚称被隐瞒的中国经济放缓。
即便有阴谋试图掩饰中国的境况到底变得有多艰难,中国经济遇到了困难也是一件非常显而易见的事情。
人民币在8月中旬意外贬值,进一步助长了外界对中国官方GDP数据的怀疑,许多人认为此举证明北京方面在采取激进举措拯救深陷困境的中国经济。
中国官方公布的2015年上半年实际GDP增速为7%,正好达到中国总理李克强在3月宣布的全年增长目标。
对持怀疑态度的人来说,这个数据太合适,也和其他表明中国的两个经济引擎——制造业和住宅房地产建设——出现更严重放缓的数据不一致。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方面的专家普遍认同,中国会出于政治动机“熨平”季度实际增长数据,这种处理旨在让经济的剧烈波动看起来不那么严重,尤其是在应对像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那样的外部冲击的时候。
这一目标主要是通过微调用于将名义GDP换算成实际GDP的通胀指标(即“GDP平减指数”)实现的。
通过将通胀报低,中国的统计高手们可以制造出实际GDP增长比事实上更快的效果。
理解趋势然而,这个数据点的不足之处并不会严重妨碍我们对中国经济趋势的理解。
只需看一看不经通胀调整、以当前价格水平表达经济产出的名义GDP 数据,就能观察到该国主要行业的惨淡状况。
“中国实际GDP的波动性是世界同类国家中最小的,但其名义GDP数据在一些关键方面看起来更为合理,”法国兴业银行(Société Générale)的中国经济学家姚炜上月写道。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分析Malmquist指数法评述与应用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分析Malmquist指数法评述与应用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分析和评述使用Malmquist指数法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TFP)的研究。
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指标,对于理解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识别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以及评估经济政策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Malmquist指数法作为一种非参数的生产率测量方法,因其对数据要求相对较低、可以分解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等优点,在经济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首先回顾了全要素生产率和Malmquist指数法的相关理论基础,然后梳理了国内外使用Malmquist指数法测量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进展,并对其进行了评述。
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Malmquist指数法在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研究中的应用,包括数据来源、模型设定、结果解释等方面。
本文总结了Malmquist指数法在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研究中的优缺点,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及其背后的驱动因素,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同时也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一个清晰的研究框架和思路。
二、全要素生产率与Malmquist指数法的基本理论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是衡量一个经济体在单位时间内,所有投入要素(如劳动力、资本等)的生产效率的综合指标。
它反映了在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效率改善的情况下,生产单位所能达到的最大产出。
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通常被视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尤其是在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投入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对于维持和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Malmquist指数法是一种用于测量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非参数方法,由瑞典经济学家Sten Malmquist在1953年首次提出。
该方法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理论,通过比较不同时期或不同决策单元(如企业、地区或国家)的生产前沿面,来评估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
我国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与财政支出关系的探究
我国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与财政支出关系的探究马郡晗【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分析并研究国内生产总值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越来越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影响GDP的因素众多,本文不能全面给予说明,根据影响因素的大小、可得性与可比性,本文选取了财政支出这一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共选择了财政支出的13个子方面作为自变量,生产总值作为因变量,针对财政支出的不同方面对国内31个省市的生产总值的影响进行分析.本文主要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多元线性回归的思想,利用2012年的31个省市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通过R软件来拟合各地区生产总值预测模型,利用专业的多元回归方法定量分析各项指标对因变量的影响,判断其中存在关系并对模型进行相关的经济分析.对获取的数据建立回归模型,通过F检验和t检验分别判断模型与系数是否通过显著性检验.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找到最优自变量子集.对于没有通过检验的不理想的模型,依次进行残差分析剔除异常点,验证e服从Gauss-Markov假设,对模型进行复共线性诊断,通过对自变量的调整与筛选,最终找到各项系数均通过检验且复共线性很小的优质模型.通过此模型可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初步预测,并对政府在财政支出方面提供部分可行建议,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期刊名称】《当代经济》【年(卷),期】2016(000)014【总页数】2页(P8-9)【关键词】生产总值;财政支出;多元线性回归;R软件【作者】马郡晗【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对获取的数据建立回归模型,通过F检验和t检验分别判断模型与系数是否通过显著性检验。
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找到最优自变量子集。
对于没有通过检验的不理想的模型,依次进行残差分析剔除异常点,验证e服从Gauss-Markov假设,对模型进行复共线性诊断,通过对自变量的调整与筛选,最终找到各项系数均通过检验且复共线性很小的优质模型。
通过此模型可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初步预测,并对政府在财政支出方面提供部分可行建议,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国GDP总值与进出口总额之间关系的计量经济学分析
我国GDP总值与进出口总额之间关系的计量经济学分析我国GDP总值与进出口总额之间一直存在着一个紧密的关系,这对于我国的经济持续发展和国际贸易的交流具有重要影响。
如何量化和分析这种关系,从而更好地预测和解释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本文将通过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探讨我国GDP总值与进出口总额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文献综述已有许多学者在这一领域开展了相关研究。
例如,文献(Wu et al.,2017)通过对中国1998-2015年的宏观经济数据进行时序分析,发现GDP总值和进出口总额之间存在着双向荣枯循环的相互关系,即它们之间存在着双向的长期协整关系。
文献(Xie et al.,2015)则通过对中国1980-2013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相似的结论:GDP总值和进出口总额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双向联系,使得它们之间的变动趋势是相似的,并且严格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最后,文献(Ezeigbo,2015)使用计量经济学框架,挖掘我国出口、进口与GDP之间的长期关系,发现出口和进口在短期内能够改善GDP,但当它们的作用时间变得越来越长时,这种作用就会变得弱化。
二、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中国1990年至2019年的国民经济数据(包括GDP总值和进出口总额)进行研究。
为了建立GDP总值和进出口总额之间的因果关系,我们运用了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Granger Causality Test)。
此外,本文还将运用面板数据模型(Panel Data Model)探究影响我国GDP总值和进出口总额的关键因素,并用评价指标评价模型的拟合效果。
三、研究结果1. 总体趋势通过观察GDP总值和进出口总额的时间序列图,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二者一起上升或下降。
2008年以前,进出口总额一直保持着波动上升的趋势,而GDP总值也经历了相似的起伏,但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GDP总值和进出口总额的增长速度都出现了明显的放缓。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不断运用,推动了数字经济这一新的社会经济形式的迅猛发展。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集中力量发展数字经济社会的必要性。
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状况的总体对比下,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在全球名列前茅。
中国信通院的研究报告表明,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总产值超过45万亿元,较2020年名义增长16.2%。
同年,我国数字产业化投资达到8万亿元,较2020年名义增长11.9%,占数字经济的比重达到18%,是GDP总量的7.3%。
数字经济如今处在高速发展的时期,但是新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带来一些问题。
在数字经济基础建设过程中,企业大量建设数据中心,容易造成重复建设,这是对资源的浪费。
目前,国内外部分专家和机构已经对数字经济概念做出了定义,从与数字经济有关发展的方面对数字经济的发展过程与运用情况展开了探讨,也从不同方面对数字发展过程做出了评估,但鲜有专家从量化方面探讨数字经济对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影响因子,故本文就此方面进行了探讨。
1.2 文献综述我国在“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对数字经济发展阐述了明确的前进方向,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数字经济是一种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算法不断发展后,不断取代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新经济形态,但截至目前,数字经济的概念尚未取得完全统一。
1.2.1 数字经济内涵2021年数字经济白皮书中,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在不断深入研究数据价值和数据内涵等数字经济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数字经济具有的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价值化和数字化治理的“四化”内涵。
沈奎(2021)在“四化”内涵的基础上加入数字基础设施,更新拓展为“四化一基础”。
呙小明等(2022)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研究认为,数字经济的内涵可以分为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本身和产业数字化过程三个部分。
佟家栋和张千(2022)认为数字经济呈现数据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共享化和普惠化等特征。
探寻中国创造经济发展奇迹的密码
探寻中国创造经济发展奇迹的密码作者:高帆来源:《人民论坛》2021年第33期【关键词】中国经济发展奇迹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识码】A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对中国发展史和世界发展史都具有重大影响,回望百年奋斗历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明确指出,“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在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的一系列伟大成就中,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不仅异常突出、举世瞩目,而且对其他领域的成就具有基础性、支撑性作用。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取得决定性成就。
正如《公报》所指出的“在经济建设上,我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体上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呈现出向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快速追赶态势,并已成为对世界经济具有显著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的大国,无论是基于中国历史的时序比较,还是基于不同国家的横向比较,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经济发展都堪称“奇迹”,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罕见的成就,这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确凿无疑的特征事实。
作为人口规模占据世界第一位的国家,中国创造的经济奇迹具有超越国境的世界意义,中国经济发展问题也因此成为在全球引起广泛关注的研究议题。
特别是,人们需要追问:中国的经济发展奇迹是怎样取得的?中国经济绩效的产生“密码”和理论含义是什么?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对其他国家以及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意味着什么?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试图在界定中国经济发展奇迹内涵的基础上,评述已有针对中国经济奇迹的解释理论,进而从中国本土化的经济制度特征(特别是强调经济制度体系中不同部分之间的组合)出发,探究中国创造经济发展奇迹的制度逻辑,探寻中国经济发展的“密码”。
中国人力资本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
中国人力资本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知识经济的崛起,人力资本在推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和内在机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
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人力资本与内生经济增长的理论联系,并通过实证分析揭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影响机制。
本文首先对人力资本和内生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和评述,旨在构建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为后续实证分析提供理论支撑。
接着,文章利用中国的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
在实证分析过程中,文章不仅关注人力资本的总量效应,还深入探讨了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异质性影响。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文章在理论层面系统地梳理了人力资本与内生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为后续的实证分析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实证分析中,文章采用了多种计量经济学方法,从多个角度验证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文章还从政策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中国未来的人力资本投资和经济增长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同时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支持和理论依据。
二、人力资本理论概述人力资本理论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其核心思想是将人的知识、技能、健康等非物质资本视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人力资本理论提出,人力资本投资(如教育、培训、健康保健等)可以提高个体的生产能力,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人力资本的积累与开发对于实现内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人力资本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一方面,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中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成本上升等挑战,需要依靠人力资本的积累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质量。
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量,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经济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
关键词|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据价值化文章编号|2096-255X(2020)12-0026-12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识别码|A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Digital Economy in 2020文/前瞻产业研究院 编辑/杨有韦1.数字经济概念界定及内涵1.1 数字经济概念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量,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经济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
引言图1 数字经济概念1.2 数字经济特征2020年世界移动大会上,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结合目前形势,认为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正在加速,并呈现出“五纵三横”的新特征。
五纵即基础设施数字化、社会治理数字化、生产方式数字化、工作方式数字化以及生活方式数字化;三横即线上化、智能化和云化。
1.3 数字经济“四化”框架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提出了数字经济“四化”框架,即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和数据价值化。
1.4 数字经济“四化”内涵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显示,数字产业化即信息通信产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技术、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等;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阵地,是融合的经济;数字化治理是运用数字化技术,实现行政体制更加优化的新型政府治理模式;价值化的数据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加快推进数据价值化进程是发展数字经济的本质要求。
数字经济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研究——以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新引擎和新动力。
发展数字经济契合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战略任务,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全面发展数字经济是契合国家战略需求的必然选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1]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必须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能够催生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使得跨境电商、数字贸易、数字服务等新型贸易形式迅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贸易模式和方式,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效率,[2]所以我们必须对传统贸易模式进行优化创新,将数字技术与对外贸易进行融合,加快发展数字贸易,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数字经济与贸易的良性互动,对于全球贸易增长、资源配置和经济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研究数字经济对贸易的影响,对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和加快建设贸易强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目前,我国学者在数字经济与对外贸易方面的探讨诸多。
包振山等[3]认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对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能够从人力资本、产业升级、创新产出三个方面促进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并且具有异质性;赵巍[4]基于2011-2020年我国28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我国城市的对外贸易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徐毅等[5]研究发现,数字经济通过科技数字经济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研究阮俊霖,石微微,王融(江苏海洋大学商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0)摘要:数字经济是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动能。
选取2014-2021年我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综合测评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以人力资本作为中介变量,运用双向固定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数字经济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研究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对外贸易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人力资本在数字经济驱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起到显著的作用,说明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劳动力质量的提升是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路径。
中国与美国有多大经济差距
中国与美国有多大经济差距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迅猛,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与之相对比,美国一直被认为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本文将通过研究比较中国与美国的经济数据,以探究两国之间的经济差距。
首先,我们可以从国内生产总值(GDP)这一重要指标入手。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截至2021年,美国的GDP约为21.4万亿美元,而中国的GDP约为16.6万亿美元。
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美国的经济规模相对较大,经济总量要超过中国。
然而,单纯的GDP数量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的真实经济状况,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
人均GDP是一个更加客观的指标,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人均经济水平的高低。
根据数据显示,美国的人均GDP约为6.3万美元,而中国的人均GDP约为1.1万美元。
这表明,尽管美国经济总量更大,但中国的人口众多,人均经济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除了GDP外,贸易也是衡量两国经济差距的重要指标。
美国以出口大国著称,而中国则是全球最大出口国。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数据,美国的出口总额约为2.49万亿美元,而中国的出口总额约为2.59万亿美元。
这显示出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已经迎头赶上美国。
然而,要全面了解两国之间的经济差距,还需要考虑到更多的因素。
其中一项重要指标是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
人民币的币值相对较低,这使得中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更有竞争力。
此外,两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配比也存在差异。
美国拥有广泛发展的高科技产业,而中国则更侧重于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
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创新能力。
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竞争力的关键。
美国一直被视为全球创新的领导者,拥有众多的科技巨头和高科技企业。
而中国近年来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力度,加快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双一流”计划,力求在科技领域取得更大突破。
最后,还需要提及的是两国的经济政策和制度。
美国拥有成熟和稳定的市场经济体系,鼓励企业竞争和市场活力。
资产250万在中国水平-解释说明
资产250万在中国水平-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在中国的经济环境下,拥有250万资产是处于什么水平,并对其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增长的中产阶级人数,拥有250万资产已经成为一种相对较为普遍的现象。
然而,这个数字在不同地区和社会群体中所代表的意义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本文将着重讨论这一资产水平在中国整体经济中的地位,并探究其涉及的关键因素和可能的影响。
在中国,拥有250万资产的人可以被认为是相对富裕的阶层。
这一数字远高于中国的平均收入水平,说明拥有这一资产水平的人群获得了相对较高的财富积累。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中国的巨大人口基数,250万资产并不能被视为国内的财富巅峰。
这一资产水平的持有者通常包括中产阶级和高收入人群。
他们通常是具备一定教育水平和专业背景的人士,能够通过自身的工作和投资获得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
这些人群在社会中的地位相对较高,通常能够享受较高的生活品质和社会资源。
拥有250万资产在中国的经济环境中也可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挑战。
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市场变化非常快速,资产价值可能会受到市场波动和政策变化的影响。
因此,持有这一资产水平的人需要时刻关注市场动态并进行有效的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
此外,拥有250万资产也意味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中国社会普遍重视富人承担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因此,持有这一资产水平的人可能需要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和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拥有250万资产在中国水平上处于比较富裕的层面。
然而,这一数字在不同地区和社会群体中的意义可能会有所不同。
尽管这一资产水平在中国经济中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挑战,但持有这一资产水平的人仍然可以通过有效的资产管理和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双赢。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来编写:文章结构部分主要用来介绍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安排,帮助读者理清文章的脉络和逻辑。
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时空演化分析
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时空演化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数字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均呈现出令人瞩目的态势。
然而,如何准确衡量中国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分析其时空演化趋势,对于政策制定者、企业家和研究者来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构建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全面评估中国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其演化趋势。
通过收集大量数据,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我们将对中国数字经济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以期揭示其发展规律,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而言,本文将首先阐述数字经济的概念内涵和理论基础,明确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和要求。
然后,我们将构建包含多个维度和指标的评价体系,通过数据分析方法,对中国数字经济的整体水平和各地区、各行业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估。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运用时空演化分析方法,探究中国数字经济在不同时间段和空间区域的动态变化,揭示其发展特点和规律。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还将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为企业家提供决策参考,为研究者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推动中国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文献综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显著。
在此背景下,关于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时空演化分析的研究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方面,关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特征,多数学者认为其涵盖了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优化、效率提升等多个维度。
技术创新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通过不断的技术突破和应用创新,能够提升数字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产业结构优化则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通过发展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等方式,推动经济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
数字经济对我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研究
数字经济对我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研究目录1. 内容描述 (3)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意义 (5)1.3 研究现状与不足 (7)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8)2. 数字经济概述 (9)2.1 数字经济的概念 (10)2.2 数字经济的发展历程 (11)2.3 数字经济的特点 (12)3. 制造业与制造业出口 (13)3.1 制造业的定义与分类 (15)3.2 制造业出口的概念与重要性 (16)3.3 我国制造业出口现状分析 (17)4. 技术复杂度概述 (18)4.1 技术复杂度的概念 (19)4.2 技术复杂度的重要性 (20)4.3 技术复杂度评价的维度 (21)5. 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 (22)5.1 数字经济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 (24)5.1.1 市场规模的扩大 (25)5.1.2 生产效率的提升 (26)5.1.3 研发创新的推动 (27)5.2 数字经济对我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 (29)5.2.1 技术复杂度的提升路径 (30)5.2.2 产业结构的优化 (31)5.2.3 出口竞争力的强化 (32)6. 实证分析 (34)6.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35)6.2 研究模型与变量设定 (36)6.3 实证结果与分析 (37)6.4 稳健性检验 (38)7. 案例分析 (40)7.1 选取案例企业概述 (41)7.2 案例分析方法 (42)7.3 案例分析结果与讨论 (43)8. 政策建议 (45)8.1 加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 (46)8.2 推动制造业技术创新与升级 (46)8.3 完善出口政策,提升国际竞争力 (47)1. 内容描述概括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对全球制造业的影响:梳理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分析其对全球制造业生产模式、技术革新和竞争格局带来的变革,以构建研究背景。
构建数字经济与技术复杂度的多维关系模型:分析数字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具体应用在不同环节(研发、生产、营销)如何提升制造业产品的技术复杂度,并探究不同类型产业和企业规模对数字经济影响的差异。
基于产业层面的中国经济增长全要素贡献率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产业层面的中国经济增长全要素贡献率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现状中国经济增长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探究增长的贡献来源,逐步找到具有可持续性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当前经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产业层面上研究中国经济增长全要素贡献率,不仅可以分析各个产业领域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而且可以为政府、企业和学术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目前,已经有很多学者通过各种方法对中国经济增长进行了研究,包括计算全要素生产率、分析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增加以及成本效益等。
但是,很少有学者通过产业角度对全要素贡献率进行深入探究。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产业层面对中国经济增长全要素贡献率进行测算和分析,探究不同产业领域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深入剖析各个产业领域中的利益关系和竞争状况,探讨如何加强不同产业领域的合作,提高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主要意义如下:1.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参考研究不同产业领域的全要素贡献率,可以帮助政府更加准确地制定宏观经济政策,优化经济结构。
尤其是在当前我国经济仍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深入分析各个产业领域的贡献,对促进新经济增长有着重要意义。
2.为企业发展提供参考研究不同产业领域的全要素贡献率,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抓住发展机遇。
同时,还可以为企业制定战略规划提供重要参考,使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
3.为学术界提供研究基础本研究可以为学术界提供丰富的实证数据和分析方法,有利于进一步探究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和规律,为其它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将从产业层面对中国经济增长全要素贡献率进行研究,首先确定研究范围和数据来源,然后对各个产业领域的全要素贡献率进行测算和分析,探讨不同产业领域之间的关系。
具体内容和方法如下:1.研究范围和数据来源本文将选取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等典型产业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行业统计数据和国家统计局等数据来源进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经济关键数据探究
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02年的4.8万亿元增加到 2007年的8.9万亿元,年均增长13.1%,比同期GDP增 幅高2.5个百分点。 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从2002年的7.1万亿元增加到2007年 的22万亿元,年均增长25%。
中国经济关键数据探究
1、说明图表中 的经济现象;
2、复习第三产 业的分类;
3、分析三大产 业各自的发展道 路。
中国经济关键数据探究
2006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占中国GDP的比 重达到8%,比2000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预计到2010 年占GDP的比重可以达到10%或者以上。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高技术制造业销售收入年 均增长27%,2006年达到4.2万亿元。高技术产品的 出口翻了两番多,占中国外贸出口的29%。目前,中 国高技术制造业的规模和产品出口的总额都已经位居 世界第二位。
复习: 1、俗称为拉动经济的“三架马车”分别是什么? 2、如何改变我们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的局面? 3、利用内外因的知识分析如何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增长?
中国经济关键数据探究
七、我国外贸总量
2007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2万亿美元,达 217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其中出口12180亿 美元,进口9558亿美元。全年累计贸易顺差为2622亿 美元。
2、影响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财政的作用。
4、在我国,一部门具有什么权力?
5、国家财政收入大于或小于财政支出,分别会有什么
结果?
中国经济关键数据探究
6、举例说明国家调节经济时经常使用的财政政 策有哪些? 7、比较2003—2007年我国财政收支状况,并 分析其中的原因。
2007年中国经济数据全接触
中国经济关键数据探究
一、2007年各种经济成分在所有制结构中的比重
2007年,我国公有制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中的比重为 65.2%,其中,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比重分别为 36.9%和28.3%。 2007年,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中的比重 为34.8%。
复习: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结合材料复习: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
中国经济关键数据探究
三、财政收入
2007年全国财政收入超过5.1万亿元,同比增长31% 左右。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说,2007年财政收入快速增 长,主要得益于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经济结构优 化、经济效益提高和收入征管加强。
复习:
1、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主要有哪些?
中国经济关键数据探究
中国经济关键数据探究
判断:国家增加财政支出会增加社会总需求。
中国经济关键数据探究
据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财政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 会议提交的财政预算报告显示,2007年全国财政收入 达到5.13万亿元,增长32.4%,比预算超收7239亿元, 其中,中央财政超收4168亿元。 对于超收收入形成的原因,财政部表示,2007年,我 国国民经济实际增长速度高于预期目标。
复习:
1、调整利率属于国家的
政策;
2、最大限度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的储蓄形式是
;
3、储蓄的作用。
中国经济关键数据探究
判断:上调银行利率,有利于增加储蓄的实际收益。
“截至2007年末,全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2534亿元, 比上年末增加10967亿元”。
分析:高储蓄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 说明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
中国经济关键数据探究
2007年中央财政超收,除依法增加有关支出外,主 要用于改善民生,建立机制和制度。如增加对地方 一般性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667亿元,增加教育支出 210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44亿元、医疗卫生 支出313亿元等。
中国经济关键数据探究
四、税收收入 中国国家税务总局1日发布公告称,中国2007年税收 收入总计4.94万亿元人民币(不含关税、耕税和耕地 占用税),较上年增长31.4%,增收11806亿元人民币。 复习: 1、税收的特征。 2、税收的作用。 3、我国税收的主要来源和增长的主要途径。
复习:
1、我国常见的对外贸易方式有哪些?
2、对外贸易的意义。
3、贸易顺差额的不断提高,会增加我国的
。
中国经济关键数据探究
2月,中国贸易顺差额为85.55亿美元,这是近11个月 以来首次降至百亿美元之下。
海关总署3月10日公布,中国2月出口额为874亿 美元,增长6.5%;进口额为788亿美元,增长35.1%。
中国经济关键数据探究
中国经济关键数据探究
例:我国常见税种
1、有利于避免重复征税,促进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
化发展的税是
;
2、以营业额作为征税对象的税是
;
3、以企业纯收益额作为征税对象的税是
;
4、有利于调节消费行为,抑制超前消费的税是
。
中国经济关键数据探究
五、银行利率
2007年内,我国多次上调银行存贷款利率。目前,一 年期银行存款利率已上调至4.14%。
;
2、我国公有制经济的组成部分;
3、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及实行这一制度的必要性;
4、我国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必要性。
又称为我国的
;
中国经济关键数据探究
注意区分三个问题: 1、我国目前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性; 2、我国目前个人消费品分配制度的必要性; 3、我国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必要性;
中国经济关键数据探究
二、国内生产总值
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 11.4%,位居世界第四位。照此发展速度,到2012年 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有望超过德国;到本世纪中叶有望 超过日本。
复习:国内生产总值的英文缩写是 一定时期内, 范围内所有
,它是指在 创造
的总产值。
中国经济关键数据探究
例:一位美国人来华投资建厂,每年能创造500 万美元的产值。这500万美元属于哪国的国内生 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
中国经济关键数据探究
八、我国的外汇储备
2007年12月末,国家 外汇储备余额为1.53 万亿美元,同比增长 43.32%。
截至2007年12月末, 日本外汇储备额较上月 末增长31.8美元,为 9733.65亿美元,创 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