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政史地]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徐光启(1562— 1633) ,明末杰出科 学家,写出一部农业 百科全书《农政全 书》 。
《农政全书》
4、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明朝末年我国杰出的地学家 写成《徐霞客游记》一书。
本课小结:
自 然 科 学 成 就
北京城
建筑 明长城
李时珍《本草纲目》(明)
紫禁城鸟瞰
紫禁城又 名故宫, 位于北京 市中心, 今天人们 称她为故 宫,意为 过去的皇 宫(是皇 帝居住的 地方)。
北京明代皇极门
明朝承天门(今天安门)
故宫太和殿
故宫中和殿
故宫保和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清宫
乾清宫是内 廷正殿,殿 中设宝座, 上有“正大 光明”匾, 是明清两代 皇帝的寝宫 及平日处理 政事的地方, 雍正以后搬 出。
金水桥
北京天坛
2、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明长城
明长城起止点: 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嘉峪关
鸭 绿 江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蜿蜒6000多公里, 东部重要地段,用条石和巨砖砌成,十分坚固。
山海关 ——“天下第一关”
山海关坐落河北省秦皇岛东北,是中国华北与东北交通必经 的关隘。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大将徐达在此修筑长城, 建关城设卫。关城有城门四座,东门最为壮观,名镇东,内 悬“天下第一关”匾额。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先进的古典科技
八达岭明长城
一、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1、雄伟的北京城 ——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
a、修于——明成祖 b、基础——元大都 c、北京城(京城、皇城、宫城) 宫城就是紫禁城(是皇帝居住的地方)—— 故宫——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案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理解明清文化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3.了解丰富多彩的明清文化艺术形态。
二、教学重难点
1.明清文化时代特点;
2.明清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和区别。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
1. 导入(5分钟)
•介绍本课内容和学习目标;
•请学生谈谈自己对明清时期的印象。
2. 文化特点与历史背景(20分钟)
•分析明清时期重要历史事件和政治制度;
•讲解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3. 明清文化的艺术形态(30分钟)
•介绍明清文化的戏曲、书画、建筑等艺术形式;
•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品味艺术作品,理解其内涵。
4. 明清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20分钟)
•对比明清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异同;
•提出思考:明清文化是否对中国文化有积极影响?
5. 总结(5分钟)
•整理本节课学到的内容;
•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四、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法;
•小组讨论法;
•欣赏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中注意事项
•让学生重视并注意课前预备工作;
•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让他们尝试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
•平等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观点和看法。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在欣赏和分析明清文化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交流和互动,从而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但是,本节课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进行口语表达练习。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课件+教案+说课)
10
太和县城关镇中心学校
5
说板书
11
太和县城关镇中心学校
板书设计
依据板书科学性、直观性、系统性 的原则,我设计的板书如下 :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一、建筑业: 1、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北京城 2、世界新八大奇迹之首——长城 二、科学巨匠和古典科技巨著 1、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2、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3、科学家徐光启《农政全书》
14
太和县城关镇中心学校 说评价
课堂评价 1、学习过程评价 ①能倾听和理解别人的思路 ②主动探索,大胆尝试 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情感态度评价 ①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②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15
太和县城关镇中心学校
7
说开发
16
太和县城关镇中心学校
1、 本课教材共分为建筑工程和科学巨匠两个 子目。为使学生对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 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有一个完整深刻的印象,组 织教材并适当加工,利用真实、形象、有说服力 的感性图片加以佐证,使学生的理性认识得到升 华和提高。 2、针对教材中涉及到的与现实或者与以前学 过的知识有联系较紧密的知识点,让学生放开去 思考,去发现问题,对比思考,用联系的观点看 历史。
太和县城关镇中心学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是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中的重要一课。
这一课主要介绍了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包括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成就。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发展,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下学期时,已经对历史学科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然而,对于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他们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掌握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培养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明清时期的文化成就,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2.教学难点:明清时期文化特点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明清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分别介绍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
3.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明清时期文化成就,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时代特点。
4.课堂互动:学生进行课堂提问、回答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5.总结全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区别:
中国古代的科技建立在手工业生产的基础上,基本上是经验的 产物,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西方的科技与机器化大生产密切相 连,是科学实验的产物。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自 然 科 学 成 就 建筑成就
北京城 明长城
科技成就
李时珍《本草纲目》 宋应星《天工开物》 徐光启《农政全书》
三、明清小说
•价值:是我国现存的一部 规模最大、体例最好、用 处最广泛的类书,全书一 亿六千万字,比著名的 《大英百科全书》多三四 倍,是查找康熙前各种资 料最主要的工具书之一。
2、丛书——《四库全书》
时间:清乾隆时 · 主持人:纪昀 性质:是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 •数量:分经、史、子、集四类,收录典籍三千四百余 •种,装成三万六千余册。篇幅之多可谓集我国古籍之 •大成。 •价值:该书对以往学术作了较全面的总结,保留了大 •量古籍,对古籍整理和保存文化遗产有重要贡献。 •不足:乾隆帝对不利于封建统治、不利于清朝的图书 •内容,大肆禁毁。修书期间,全毁两千四百多种,抽 •毁四百多种,即使收录其中,亦有很多文字被删削、 •窜改。
徐 渭 《 菊 竹 图 轴 》
徐 渭 《 石 榴 图 》
<<青藤道士 >>
<<蕉石图>>
<<墨葡萄图>>
叙述东汉时期 是我国最 罗 元末 《三 和三国末年的政治 早的一部长篇 军事斗争,出色的 历史小说。 贯 明初 国 塑造了许多不同性 演义》 中 格的典型人物。 描写北宋末年 是我国第 施 元末 《水 宋江领导的农民起 一部以农民起 耐 明初 浒传》 义,塑造众多被逼 义为题材的长 上梁山的英雄好汉 篇小说。 庵 形象,歌颂农民的 斗争精神。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学习目标1.了解紫禁城、明长城、《本草纲目》、《天工开物》。
2.认识我国古典建筑和科技著作取得的杰出成就,居世界先进水平,但同时也隐藏着发展停滞的危机。
3.通过学习科学家的事迹,探究取得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重点:紫禁城及科技巨著。
难点:认识包括建筑在内的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一)建筑篇1.长城:明代长城的起止点:____________________长城的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故宫:故宫修建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宫布局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宫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科学技术篇1.《本草纲目》: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工开物》: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材料一:汉人晁错所云: “胡人食肉饮酪,衣皮毛,非有城郭田宅之归居,如飞鸟走兽于广野,美草甘水则止,草尽水竭则移。
以是观之,往来转徙,时至时去,此胡人之生业,而中国之所以离南亩也。
今使胡人数处转牧行猎于塞下,或当燕代,或当上郡、北地、陇西,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
陛下不救则边民绝望而有降敌之心。
救之,少发则不足,多发远县才至,则胡又去矣。
聚而不罢,为费甚大; 罢之,则胡复入。
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
阅读材料一回答:历代统治者为什么修建长城?2.材料二:秦时,“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可返回目录。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考点1:北京故宫1、(2008·重庆中考)2008年8月,奥运会将在北京召开。
假如你作为一名小导游向外国游客介绍北京古代的建筑奇观,在下列各项中你可以选择的是()A.赵州桥B.大雁塔C.大明宫D.故宫(紫禁城)【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赵州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境内;大雁塔在西安市内;大明宫是指唐代长安城禁苑中的建筑。
2、(2008·潍坊学业考试)2008年是中国奥运年。
如果你是奥运会志愿服务者,向外国游客或运动员介绍主办城市——北京的历史文化。
下列介绍中不正确的是()A.北京是中国古都,元明清三朝在此建都B.明清时代北京城的中心是皇宫所在地紫禁城,即今故宫C.北京城曾见证过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D.可以游览秦长城,实现“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愿望【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现存长城是明朝在历代的基础上又大规模修缮的,所以现在我们游览的是明长城。
3、(2007·资阳中考)2008年北京将举办奥运会,如果你是奥运志愿服务者,向外国游客或运动员介绍北京的历史文化。
下列介绍正确的是()①北京是中国古都,元明清三朝在此建都②北京城布局严整,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③紫禁城位于北京城中心,是明清时代皇帝居住的地方,今称故宫④北京城附近还有嘉峪关长城风光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嘉峪关在甘肃省内,所以④叙述有误。
●考点2:明长城1、(2010·莆田中考)下面是明长城示意图。
明长城的起止点为A.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B.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C.东起鸭绿江,西至临洮D.东起辽东,西至临洮【答案】选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和识记及辨析能力。
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全书按“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序》)分为 《乃粒》(谷物)、《乃服》(纺织)、《彰施》 (染色)、《粹精》(谷物加工)、《作咸》 (制盐)、《甘嗜》(食糖)、《膏液》(食 油)、《陶埏》(陶瓷)、《冶铸》、《舟车》、 《锤锻》、《播石》(煤石烧制)、《杀青》 (造纸)、《五金》、《佳兵》(兵器)、《丹 青》(矿物颜料)、《曲蘖》(酒曲)和《珠玉》 共18卷。
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宋应星(1587- 1661年),字长 庚,奉新(今江西)人,万历举 人,明末科学家。明亡后弃官归 故里,潜心实学,著述较多,以 《天工开物》最为有名。 《天工开物》是一部古代生产技术 的总结性著作,详细记载了各种工 农业生产的具体操作方法,被誉为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
《本草纲目》全书共有190多万字, 记载了1892种药物,分成60类。 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 绘图1100多幅,并附有11000多个 药方。它是祖国药物学的总结巨 著。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称《本草纲目》为“1596年 的百科全书”!
李时珍救死扶伤的 崇高医德,不盲从古 训的创新勇气,刻苦 钻研的坚强意志,广 谦虚态度,二十七年 成书的坚韧毅力都是 值得我们学习的。
明成祖时候,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建了北京城
中轴对称,一条南北中轴线贯整个故宫。
明 朝 北 京 城 平 面 图
皇
城
宫城
京
城
外
城
中和殿是皇帝阅视奏书地方
太和殿是皇帝举行典礼地方
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
鎏金铜缸高1.2米,直径1.66米,每口缸约重 1696公斤,铸造铜缸的费用约合白银500多两,再加 上铜缸最外层的一百两黄金,共计需铸造费至少白银 1500两。
秦长城西起临 洮,东止辽东的长 城,全长五千多公里; 明长城西起嘉峪关, 东到鸭绿江畔,全 长六千多公里。明 长城还增加不少城 堡和烽火台,在重 要关口,修筑了好 几重城墙。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学习重点】:北京紫禁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学习难点】:包括建筑在内的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
【教学流程】
一、温故知新
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具体表现为只开放一处通商,由统一管理贸易;含义是严格限制,但不禁止。最终后果是导致中国在世界,酿成中国近代的屈辱。但此时也形成了一些鲜明的文化。
3、从两位科学家身上你体会最深的是哪些?(越多越好)
4、试比较秦长城与明长城的异同?
四、拓展延伸:(思维拓展,学以致用。)
你能说出长城在中华民族心目中的象征意义吗?联系现实,我们应怎样看待和保护长城
五、反馈训练(细心造就成功!)
1、英国中学生杰克在观赏完第29届奥运会闭幕式后,又游览了故宫。他终于知道故宫在明朝叫()
《天工开物》
(1)作者:(),明代杰出的科学家;
(2)内容:总结明代()和()生产技术,反映了明代我国()的生产面貌,强调()要和()相协调、()要与()相配合。
(3)影响:外国学者称它为“()”。
三、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
1、我们本册学过的有名的建筑还有那些?
2、都城定在北京的朝代有哪些?
A、紫禁城B、皇城C、京城D、天坛
2、在奥运火炬接力纪念章的背面,有万里长城和雅典神庙相连,体现出奥运圣火从雅典到北京的深刻寓意,长城应是()
A、秦长城B、汉长城C、明长城D、清长城
3、建立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药物分类法,并著有总结性药物学巨著,成为世界医药学重要文献的明代医药学家是()
A、华佗B、张仲景C、孙思邈D、李时珍
二、自主学习(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
七年级下册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七年级下册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一、知识梳理二、重点难点分析(一)重点分析1.北京紫禁城(1)修建:明成祖时候,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
(2)组成:北京城分宫城(紫禁城、故宫)、皇城和京城三个部分。
后来又在京城南面加筑了外城,位于外城的天坛很有特色。
(3)特点:北京城以万岁山为核心,纵贯南北的中轴线从这里穿过,整个城市左右对称,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
城中心紫禁城,是皇帝居住的地方,由木匠出身的蒯祥等人设计。
里面的宫殿楼阁,巍峨壮观,金碧辉煌,千门万户,气象万千。
(4)地位:故宫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最杰出代表,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2.明长城(1)修建:万里长城自秦朝修建后,许多朝代不断整修。
明代又大规模修筑,达到完善地步。
东部险要地段的城墙,用条石和青砖砌成,十分坚固。
(2)起止: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蜿蜒6000多公里,(3)特点:明长城气势雄伟,是世界上的一个建筑奇迹。
明朝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些科学家经济投入科学技术的研究、试验和总结,写出了一批优秀的科技巨著。
3.《本草纲目》(1)创作过程: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正式行医的同时,到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广泛采集药物标本,搜集民间药方,并亲自进行药物性能试验。
经过27年的不懈地努力,他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2)内容特点:这部书收入药物1892种,医方11000多个。
插图1160幅,内容丰富,考订详细。
(3)地位称号:当时这部书虽然未受到朝廷的重视,但刊行之后却广为流传,后来陆续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
4.《天工开物》(1)创作过程: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深入到工农业生产现场,进行调查和探索,写了一部《天工开物》。
(2)内容特点:书中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朝时期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个生产部门。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PPT课件7
山海关 ——“天下第一关”
山海关座落于河北省秦皇岛东北,是中国华北与东北交通必经的关隘。 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大将徐达在此修筑长城,建关城设卫。关城 有城门四座,东门最为壮观,名镇东,内悬“天下第一关”匾额。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戈壁滩上嘉峪关镇西南隅,是万里长 城西端的终点。建于1372年(明洪武五年),由于地势 险要,建筑雄伟,自古以来称为“天下雄关”,是扼守 河西走廊的第一要隘,也是古代丝路必经之地。
③主要建筑左右对称分布两边,构成多种庭院组合形式
④总体建筑呈棋盘式布局,有东市和西市 A.①③ C.②④ B.②③ D.①④
4.(2010·漳州中考)端午节到了,青青想到山上采些
艾草(一种中药),她应查阅的著作是( B )
A.《天工开物》 B.《本草纲目》 D.《缀术》 C.《水经注》
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
文化(一)
雄伟壮观的长城是 世界建筑史上的奇
迹,但是,它只是
明清文化的一个侧 面,今天,我们走 进历史……
了解和掌握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 《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 政全书》。
1.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2.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
1.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B.张仲景
C.李时珍 D.李春
2. (2010·咸宁中考)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
工艺百科全书”的《天工开物》的作者是( C )
A.贾思勰 B.李时珍 C.宋应星 D.徐光启
3.(2010·陕西中考)北京故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
人的骄傲。下列对故宫独特建筑风格的描述,正确的是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案新人教版
3.明清文学
明清时期的文学成就丰富多样,小说、戏剧、诗歌等方面都有突出表现。下面,我们以《红楼梦》为例,分析明清小说的特点。
《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绘了一个家族的兴衰史。它反映了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矛盾和衰败。请问大家,从《红楼梦》中我们可以看到哪些时代特点?
4.文化认同:通过了解明清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5.价值观念: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尊重多元文化,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明清时期科技、思想、文学、艺术等领域的主要成就及其时代特点。
-明代三大发明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明清小说、戏剧、诗歌等文学形式的特点及代表作品。
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我运用了多媒体设备和教学软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观看视频或操作软件时,容易分散注意力。因此,我需要适时调整教学手段,确保学生专注于课堂内容。
最后,我深感教学过程中的互动非常重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关注他们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
在上完这节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认真反思。首先,我觉得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紧扣教材,突出了明清文化的时代特点,让学生对这一时期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课堂讲解环节,我尽量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史料向学生展示明清时期的文化成就,但在讲解过程中,可能部分内容过于详细,导致学生难以消化。今后,我需要更加注意讲解的节奏和深度,既要确保学生掌握重点,又不能让他们感到疲惫。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学习目标:1.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知道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光启《农政全书》等重要著作。
培养学生辩证地、多角度地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学会用列表的方法归纳知识,掌握简单的探究历史的方法,学会协作学习。
3.学习古人刻苦钻研、勤奋好学、不甘平庸、敢于进取的精神。
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是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科学巨匠和巨著。
难点是文化成就如何反映时代特色。
课堂导入:多媒体演示:嘉峪关同学们,甘肃的嘉峪关和河北的山海关遥相对应,雄居于明长城的东西两端,都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嘉峪关修建于明朝初年,屹立于两山之间,地势极为险要。
关城略呈梯形,城墙高约十米。
城上四面阁楼高耸,飞檐凌空,雄伟壮观。
清代著名民族英雄林则徐曾在诗中写到:“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
”据传当年建关时,匠师计算用料十分精确,竣工后只剩一砖。
此砖今存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之上。
那么,明朝是怎样修建长城的?除了长城,还修建了什么伟大工程?明朝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何不同?答:秦长城以土筑,明长城东段用条石和青砖砌筑。
2、李时珍有那些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答: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不盲从古训的创新勇气,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亲尝曼佗罗的献身精神,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二十七年成书的坚韧毅力。
3、看书上《天工开物》史料,“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
首先看书下注释,了解这段史料的含义。
对两种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可畅所欲言。
精讲点拨:明清处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所以在封建社会允许的范围内,科技文化发展的余地很小了。
所以当时科技文化发展上的主要成就不是创造,而是总结。
例如明朝大医药学家李时珍的中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就是对传统中药学的总结,而在中药学的基础理论方面,李时珍本人并没有突破性创造。
程敏时代特色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思考题:中国古典科技一直处在世界领先 ①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地位,但为何在当时中国没有产生与近代欧洲 ②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科技成果的产生、推广和应用; 相似的现代科学技术呢?中国古典科学技术与 ③文化专制政策,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使科技的发展失去 近代西方科学技术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宋应星《天工开物》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一)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
作者 李时珍 著作 《本草 纲目》 《天工 开物》 《农政 全书》 价值 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 物学巨著,成为世界医 药学的重要文献。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 科全书” 农业百科全书,农学史 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 学知识的书籍。
明朝的北京城
紫禁城
又名故宫, 位于北京 市中心, 今天人们 称她为故 宫,意为 过去的皇 宫。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为故宫“三大殿”之首,建立
在五米高的汉白玉台基上,台基四周矗立着雕龙石柱。 这是宫殿群中最大的建筑。明清两代皇帝即位、诞辰以 及春节、冬至等庆典,均在此举行。
太和殿大殿正中两米高的台子上是金漆雕龙宝座,
原因:
——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区别:中国古典科技建立在封建自然经济及手工业生产的基 取决于社会环境。而当时的中国缺乏将科学技术转 础 上,属于应用科学,基本上是经验的产物,没有上升到理论的 高度;西方近代科技与资本主义经济及机器化大生产密切相连,是 化为生产力的物质基础、动力和机制。
科学实验的产物,重在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探索。 back
宝座背后是高雅的屏风,还有沥粉金漆的龙柱和精 致的蟠龙藻井,富丽堂皇。
乾清宫是内廷正殿,殿中设宝座,上有“正大光明”
匾,是明清两代皇帝的寝宫及平日处理政事的地方,雍 正以后搬出。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课件 新人教版
(2)故宫的龙与狮子
问题:上面图片中的龙和狮子象征着什么?
• 一、建筑篇 • (一)长城 • (二)故宫 • 1.认识故宫 • 2.解读故宫 • (1)故宫的礼 • (2)故宫的龙和狮子 • 3.品读故宫
问题:1.从图片一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2.从图片二中你看到了谁在游览故宫? 3.通过这两幅图片,你觉得现在的故宫具有什么价值?
• 一、建筑篇 • (一)长城 • 1.认识长城 • (1)夕阳下的长城 • (2)夜景中的长城 • (3)春夏秋冬的长城 • 2.解读长城 • (1)修建长城的原因 • (2)修建长城的意义 • 3.品读长城 • (1)长城的现实意义
• 一、建筑篇 • (一)长城 • (二)故宫 • 1.认识故宫
• 材料二:《本草纲目》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 374种,收集医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l111幅精美的插图,是我国 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
它的目次为水、火、土、石、草、木、谷、菜、虫、鱼、禽、兽
、人等部。……至于动物药部分的编排,李时珍先描记比较低等的虫
、鱼、龟、鳖之类;再描记比较高等的动物禽、兽和人等。这与现代
• 问题:
• 1. 你认为诗歌、文学、小说可以称作文化吗?除 此之外,还有哪些可以称作文化?
• 2.明清时期,又有哪些文化?
• 3.本节课题目是: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你 认为特点鲜明指的是什么吗?
• 一、建筑篇 • (一)长城
• 一、建筑篇 • (一)长城 • 1.认识长城
请用词语描述夕阳、夜景、四季中长城景色的特点。
一种方法是,在不被海潮冲没堤岸高地上种盐。种盐户,各有画 定的区域界限,互不侵越。预计次日无雨,则今天将稻、麦秆灰及卢 茅灰广泛地洒在地上约一寸厚,压平使之均匀。至次日早晨露气冲腾 之时,盐分便像茅草那样在灰层中长出。白天晴朗时,将灰喝盐一起 扫起并淋洗、煎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知道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光启《农政全书》等重要著作。
2.通过对科技成就中反映明朝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时代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如何看待长城这一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辩证地、多角度地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组织学生调查家乡的古建筑(建造时间、用途、风格等),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和初步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播放音像资料(故宫、长城),让学生感受到巍峨雄壮的宫殿和气势恢宏的长城建筑所产生的震撼人心的情感体验,从而感知历史。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长城的作用,使学生懂得如何辩证地分析历史现象和多角度看待历史问题。
3.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设计图表,归纳我国三大科学巨著,让学生学会用列表的方法归纳知识,便于知识的掌握。
4.知识的拓展,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性学习,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地方古建筑,掌握简单的探究历史的方法,学会协作学习。
5.组织兴趣小组,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使有兴趣且学有余力的同学在历史学习和研究能力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6.重视教学过程的全程评价,遵循激励性评价原则,评价标准多元化,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如搜集资料多、信息价值高、回答问题语言表达好、声音洪亮、有独到见解、回答较全面、思维活跃、发言积极、笔记好、参与讨论热烈、活动有创意、本课中学习有进步,尤其对积极思维能主动提出问题的给予嘉奖……)都作为加分的理由(而不追求单一的回答问题的正确性),设计一张从无锡到北京累计100分的“长跑竞赛”表,对学生的每次学习活动参与,挖掘其优点给以加分(如上述),看谁先“到达”北京,以鼓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雄伟的北京城和明长城,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的杰作,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
2.三位科学家刻苦钻研、勤奋好学、不甘平庸、敢于进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科学巨匠和巨著。
难点:文化成就如何反映时代特色。
教法学法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开展教学。
2.学生自主学习与分组讨论学习法相结合。
3.探究性学习方法。
教学资源1.音像资料:a.《中华文明之光》(其中的长城)b.《中国七大古都》c.《首都北京》d.《故宫博物院》e.《明清时期的文化》2.多媒体设备3.图片《秦长城》《明长城》《明朝北京城》课前准备1.将音像资料进行删选。
2.将《秦长城》《明长城》用扫描仪输入电脑(或从CSC备课系统中获取)。
3.制作多媒体课件。
4.对所教班级学生情况进行分析,以利于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时把握好难度。
5.给学生推荐选学课文《故宫博物院》及一些有关故宫的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
6.鼓励学生上网搜查有关信息。
看课后自由阅读卡。
7.请学生在平时的读报活动中关注收集历史信息,潜移默化中培养历史素养。
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上课前出示学习目标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法)音像资料:故宫建筑群介绍。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出现故宫建筑群及解说)师:设问刚才看到的故宫,它是什么时候开始营建的?是哪两朝皇帝曾经居住的地方?结合同学们课前的了解,你能否谈谈它的建筑风格(特点)?你看后有什么感想?师:故宫是北京城的一部分。
出示《明朝的北京城》图。
(指图)北京城由宫城、皇城、京城三个部分构成(介绍北京城: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故宫建筑群以及天坛等著名建筑是古代建筑的杰作)。
看音像资料。
生答:(1)明成祖时修建的。
(2)是明、清两朝皇帝居住过的地方。
(3)故宫建筑风格:造型雄伟。
布局严整。
以一条中轴线贯通南北,两边建筑左右对称,是古代传统的城市建筑的杰作,突出反映了皇权至上的特点。
内外装饰精美豪华……介绍自由阅读卡“琉璃瓦和汉白玉”小常识。
⑤让游览过故宫的同学作介绍。
课前读语文课《故宫博物院》,通过看故宫的影视资料,增加了对故宫建筑的情感体验。
由于预先给同学阅读《故宫博物院》与资料,一般能答出故宫建筑的特点(可以各抒己见,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或启发或补充或小结)。
老师要明确故宫(又叫紫禁城)是北京城最中间的一部分,以防止学生误以为故宫就是北京城。
师:除故宫以外,明朝长城也是世界奇迹。
用多媒体技术将《秦长城》《明长城》出现在同一屏上,上面用不同颜色分别标出秦长城与明长城的大致位置、走向。
请比较一下,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何不同?师:放长城音像资料。
①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巍峨起伏、绵延万里的长城,同学们看后有何感想?②分组讨论,历朝修长城的目的、作用,我们如何来评价历代修长城这件事?③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以上问题。
师:(在学生讨论并充分发表意见后)所以长城被称作建筑史上的奇迹。
有位外国友人说:“建造长城的民族,是没有任何困难不能克服的民族。
”所以长城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象征。
为抵御北方蒙古族南下,从十四世纪(明太祖初年)至十六世纪中期(明亡前夕),花了将近200年的时间,陆续修建长城。
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反映了明朝社会什么时代特点?(请学生从明清几个时代特点如君主制加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闭关自守等来考虑。
)学生看教师出示的秦、明长城。
回答:①秦、明两朝长城地理位置不同。
②明长城更长一些。
生:看音像资料。
讨论回答。
①长城雄伟、壮观,像一条巨龙。
它是古代人民为中国乃至世界创造的建筑上的奇迹,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②工程浩大,难度极高,充分显示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③修长城的目的是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
④明代用修长城的办法来抵抗北方蒙古族的进袭不可取,如果用这些钱物来发展科技、增强国力和改进军用技术,也许效果更好。
生:让到过长城的学生来介绍。
学生讨论回答:反映明闭关自守的特点。
由于多媒体技术将秦、明长城制作在一张图上,学生很容易看出位置不同,明长城更长一些等不同点。
教师充分引导,给学生思考问题的视角。
组织学生讨论,各抒己见,从长城的气势、长城在历史上的作用,可以得出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充分显示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让学生讨论如何看长城,目的是启发思维,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看问题。
老师要启发学生,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的视角。
从老师给出的答案中选择一个降低了问题难度,学生回答中可能会有错,老师要鼓励他,说出道理,切勿简单地说他错,打击积极性。
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取代这一措施?师:建筑本身能反映一个民族的科技水平和思想文化内涵,刚才我们从北京城及长城两大建筑看到了明清文化成就,下面,请同学们再看看明清文化其他方面的①学生自己设计表中各项内容。
②学生自学。
③同学上黑板,填表上内容。
④三位同学上来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三部著作(略)学生自由发言,答案是开放性的。
(1)老师先设计一张空白表和同学一起商量:我们往往把一些相关知识用列表方式来归类,那么,这表中需要反映哪些要素呢,让学杰出成就。
学生看书时,老师画空白表(作者)(著作)(朝代)(评价)注:()中内容暂时不出现。
师:①我们往往将学的知识列表归类,那么,表中要有哪些要素呢。
②请学生先自学这部分内容。
③请一同学上黑板填表。
师:让同学推荐三个代表上来介绍三部巨著。
师:在学生介绍完后设计问题:①这些科技成果哪些能反映明朝的时代特点?(也可以从书上去找答案)待学生回答后,师总结:由于明朝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宋应星《天工开物》就反映了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因为明中期以后,手工工场的生产规模扩大了,生产技术也有很大提高,这对宋应星产生了巨大吸引力,也为他写书提供了基础)例如,他的书中介绍了很多当时的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生产技术。
请看课本上第115页的一幅《天工开物》插图,这就是当时领先世界的一项生产技术,你们知道是什么吗?(让学生猜)师:这是我们明代矿工在井下采煤时已能排除瓦斯⑤其他同学可作补充说明。
生:充分讨论这一问题。
(如天工开物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
)学生仔细观察书上插图讨论,可作猜测。
老师提醒同学注意:①是采煤时煤矿中用的。
②竹筒是空心的。
生:看书上《天工开物》史料,“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
①首先看书下注释,了解这段史料的含义。
②对两种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可畅所欲言。
生:在教师鼓励下,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明朝封建社会走向衰落,而科技上却出现了总结性的生自己设计表格,学会归纳知识的方法。
(2)表格设计好后,再看书,使学生明白看书的重点(有目的地学习)。
(3)请一同学上墨板填表,避免会说不会写。
这一问题有一定的难度,组织学生讨论。
老师充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即使错了也要找理由予以表扬,以鼓励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学生对这两种观点的赞同与否,反映了他们的世界观。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举一些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必须遵从自然规律的道理。
学渊于思,思起于疑,小疑是小进,大疑则大进,老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发问,而不要担心教学任务完不成,要确立用教材而这种气体的技术,这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师:另外在《天工开物》一书中还有体现宋应星的人类与自然相协调的思想。
让学生看书上史料,并看书下注释,了解这段史料的意思。
书上有两位同学对宋应星的这一观点持完全不同的看法,你们认为呢?师:和宋应星同时代的徐光启(学生对他的著作已作过介绍,这里老师可适当作些补充),他是中国古代对于西方的科学技术接触较早较多的一位科学家,他已觉察到了欧洲的水利技术等比中国先进,能关注别人的长处,虚心接纳外国的科技成果,这在闭关自守的明清时代是难能可贵的,他和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这是欧洲数学传入中国的第一次。
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明朝三位科技巨匠以及他们的著作,那么,在三位科学家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三部巨著?从网上他们会了解当时欧洲处在文艺复兴时期,中国这一时期的文化成就与西欧相比,是否有共同的东西?《天工开物》等在当时并未引起重视,明朝的考试制度对中国科技发展有哪些负面影响?……这一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一般能从书上的介绍中找到答案(如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畏艰险、敢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
不是教教材的观念。
其次,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在一节课上他能提出一个问题要比他“接受”到几个知识点重要得多,这是他主动学习的不竭动力。
学生挖掘的也许不止这些,只要有道理,都应予以肯定。
课堂总结师:请同学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
师:布置探究活动,寻找家乡的古建筑。
生: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完成课内作业。
生:谈自己在这一课学习中的感想、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或困惑,还有什么需要表达的,师生平等、相互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