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精品】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题解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习题与题解一、填空题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事例很多,其中最直接的证明有1928年Griffith的细菌转化实验、Avery等的1944年发表的细菌细胞抽提物的降解、转化实验和1952年Alfred等进行的35S、32P标记的T2噬菌体繁殖实验。
而1956年,H.Fraenkel-Conrat用RNA病毒(烟草花叶病毒TMV)所进行的拆分和重建实验,证明了RNA也是遗传物质。
2、细菌在一般情况下是一套基因,即单倍体;真核微生物通常是有两套基因又称二倍体。
3、大肠杆菌基因组为双链环状的在细胞中以紧密缠绕成的较致密的不规则小体形式存在于细胞中,该小体被称为拟核。
4、酵母菌基因组最显著的特点是高度重复。
酵母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完成后,在其基因组上发现了许多较高同源性的DNA重复序列,称之为遗传丰余。
5、质粒DNA分子存在于细胞中,但从细胞中分离的质粒大多是3种构型,即CCC型、OC型和L型。
6、转座因子1)是细胞中位于染色体或质粒上能改变自身位置(如从染色体或质粒的一个位点转到另一个位点,或者在两个复制子之间转移)的一段DNA序列。
2)原核微生物中的转座因子有三种类型:插入序列(IS)、转座子(Tn)和某些特殊病毒(如Mu)。
3)转座因子可引发多种遗传变化,主要包括插入突变、产生染色体畸变、基因的移动和重排。
7、在普遍性转导中,噬菌体可以将供体细菌染色体的任何部分转导到受体细菌中;而在局限性转导中,噬菌体总是携带同样的片段到受体细胞中。
8、细菌的结合作用是指细菌与细菌的直接接触而产生的遗传信息的转移和重组过程9、线粒体遗传特征的遗传发生在核外,且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以外,因此它是一种细胞质遗传。
10、丝状真菌遗传学研究主要是借助有性过程和准性生殖过程,并通过遗传分析进行的,而准性生殖是丝状真菌,特别是不产生有性孢子的丝状真菌特有的遗传现象。
准性生殖是指不经过减数分裂就能导致基因重组的生殖过程。
遗传学
农业推广硕士遗传学考试大纲(50分)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第一节染色体1、染色质与染色体:掌握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基本概念,明确二者是同一物质在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两种表现形态;何谓常染色质、异染色质?二者在细胞分裂周期中表现的区别?2、染色体的形态:掌握着丝点、染色体臂、主缢痕、次缢痕、随体等染色体基本形态;根据着丝点位置将染色体按形态分为不同类型,在细胞分裂后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了解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的基本概念,掌握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依据。
3、染色体的数目:同种生物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性细胞中的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了解主要农作物染色体的数目。
第二节细胞的分裂和细胞周期1、细胞周期: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前者由可分为合成前期、合成期、合成后期,后者又可分为核分裂和胞质分裂两个阶段。
2、有丝分裂:有丝分裂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各个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特征;了解有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3、减数分裂:了解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可分为第一次分裂和第二次分裂,每次分裂又分为前、中、后、末4个时期,减数发生在第一次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又分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了解不同时期染色体的形态特征;了解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第三节配子的形成和受精1、雌雄配子的形成:掌握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基本概念;了解植物雌、雄配子的形成过程,每个胚囊母细胞形成1个雌配子体,每个花粉母细胞可形成4个雄配子体。
2、植物的授粉与受精:掌握授粉、受精的基本概念,重点掌握双受精的概念,了解通过双受精发育成的种子其各组成成分遗传组成来源的不同;掌握花粉直感与果实直感的概念及区别并能各举实例。
3、无融合生殖:了解无融合生殖基本概念及其几种主要类型(单倍配子体无融合生殖、二倍配子体无融合生殖、不定胚、单性结实)第二章孟德尔遗传第一节分离规律1、性状分离现象及解释:在熟悉单位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孟德尔对性状分离现象的发现及合理解释。
《微生物学》主要知识点-08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概述:遗传(heredity or inheritanc® 和变异(variation)是生物体的最本质的属性之一。
遗传即生物的亲代将一整套遗传因子传递给子代的行为或功能。
变异指生物体在某种外因或内因的作用下所引起的遗传物质结构或数量的改变。
基因型(ge no type某一生物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的总和。
表型(phe no type)某一生物所具有的一切外表特征及内在特性的总和。
饰变( modification)不涉及遗传物质结构改变而发生在转录、翻译水平上的表型变化。
8.1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8.1.1三个经典实验1. 经典转化实验:1928年F.Griffith以Streptococcus pneumoniae为研究对象进行转化(transformation)实验。
1944年O.T.Avery等人进一步研究得出DNA是遗传因子。
S strun A2. 噬菌体感染实验:1952年Alfred D.Hershey和Martha Chase用32P标记病毒的DNA,用35S标记病毒的蛋白质外壳,证实了T2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
3.植物病毒的重建实1956年H.Fraenkel-Conrat用含RNA的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与TMV 近源的霍氏车前花叶病毒(Holmes ribgrass mosaic virus,HRV)所进行的拆分与重建实验证明,RNA也是遗传的物质基础。
8.2微生物的基因组结构:基因组(genome是指存在于细胞或病毒中的所有基因。
细菌在一般情况下是一套基因,即单倍体(haploid);真核微生物通常是有两套基因又称二倍体(diploid )。
基因组通常是指全部一套基因。
由于现在发现许多非编码序列具有重要的功能,因此目前基因组的含义实际上是指细胞中基因以及非基因的DNA序列的总称,包括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调控序列以及目前功能还尚不清楚的DNA序列。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性导转导
(二)F΄因子
F因子的整合与环出图
F因子整合到宿主细 菌染色体的过程是 可逆的。
正常、精确
(二)F΄因
子
P224
lac
F 非正常 环出 Hfr
la F′lac c F
图10-25 F′因子的形成
阿代尔伯格和伯恩斯(Adelberg,E. 和 Burns,S.,1959)称这种携带有某些细 菌染色体基因的F因子为F′因子。
四、转导
(transduction)
P224
(一)概念:以噬菌体为媒介所进行的细菌遗传物质
重组的过程。
(二)转导现象的发现 黎德伯格(Lederberg)和津德(Zinder)在1952年首 先在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enella typhimurium)中 发现转导现象。
四、转导
(transduction)
U型管实验结果的解释: 转导噬菌体---转导
溶源性细菌 (温和噬菌体P22)
(四)转导的类型
图--噬菌体转导
图a、普遍性转导
图b、特殊性转导 /局限性转导
普遍性转导过程图
转导细菌染色体组的任何不同部分
转导体
转导噬菌体 部分二倍体
普导遍性转
由此形成的具有重组遗传结构的细菌细胞叫转导体 transductant。
普遍性转 导
例如:供体基因型a+b+c+,受体的基因型为a- b- c- 。
供体用P1噬菌体感染,P1的后代再用来感染受体细胞, 然后把受体细胞接种在选择培养基上。
如果通过中断杂交已知三个基因中的一个如a不在中间, 就可对a+进行选择,即在对a+进行选择的选择培养基上, 把可以生长的a+细胞选出来。然后,再把被选择的受体 细胞重复接种在其他对b+或c+进行选择的选择培养基上, 检查a+细胞是否同时具有b+和c+。
第八章微生物遗传
2. 噬菌体感染实验
1952年,A.D. Hershey &M. Chase 利用噬菌体感染实验 证明DNA是噬菌体的 遗传物质基础。
3. 植物病毒重建实验
1956年,H. Fraenkel-Conrat 用含RNA的烟草花叶病 毒(TMV)与霍氏车前花叶病毒(HMV)进行著名的植 物病毒重建实验,证明RNA是病毒的遗传物质。
– 特点:群体几乎所有个体发生同样变化,性状变化 幅度小,且不稳定、不可遗传。
• 野生型(wild type) :从自然界中分离到的微生
物菌株,称野生型菌株,简称野生型。
• 突变型:野生型菌株经突变后形成的带有新性状
的菌株,称突变株,或突变体、突变型。
第一节 微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
什么是遗传的物质基础?
1)动物试验
2)细菌培养试验
3)S型菌的无细胞抽提液试验
活R菌 + S型菌的无细胞抽提液 培养皿培养大量R菌和少量S菌 说明在死的S型细菌体内可能存在某种具有遗传转化能力的物质,可 以进入R型菌细胞,使R性菌株获得表达S型荚膜性状的遗传物质。
第一证据确定DNA是遗传的物质基础
• 1944年, O.T. Avery等从热死S型菌株提 纯了几种可能的转化因子进行体外转化。
➢ 毒性区(Vir) ➢ 接合转移区(con) ➢ 复制启始区 ➢ T-DNA区
T-DNA区 毒性区(Vir)
接合转移区(con)
复制启始区
5) Ri质粒
6)
与再生根形成有关的质粒
• 与Ti 质粒相似,有Ri质粒转化的根部不形成 根瘤,仅生出可再生新植株的毛状根。
• 在基因工程中,Ri 质粒作为外源基因的载体。
或数字表示,如lacZ
第八章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复习题解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习题与题解一、填空题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事例很多,其中最直接的证明有1928年Griffith的细菌转化实验、Avery等的1944年发表的细菌细胞抽提物的降解、转化实验和1952年Alfred等进行的35S、32P标记的T2噬菌体繁殖实验。
而1956年,H.Fraenkel-Conrat 用RNA病毒(烟草花叶病毒TMV)所进行的拆分和重建实验,证明了RNA也是遗传物质。
2、细菌在一般情况下是一套基因,即单倍体;真核微生物通常是有两套基因又称二倍体。
3、大肠杆菌基因组为双链环状的在细胞中以紧密缠绕成的较致密的不规则小体形式存在于细胞中,该小体被称为拟核。
4、酵母菌基因组最显著的特点是高度重复。
酵母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完成后,在其基因组上发现了许多较高同源性的DNA重复序列,称之为遗传丰余。
5、质粒DNA分子存在于细胞中,但从细胞中分离的质粒大多是3种构型,即CCC型、OC型和L型。
6、转座因子1)是细胞中位于染色体或质粒上能改变自身位置(如从染色体或质粒的一个位点转到另一个位点,或者在两个复制子之间转移)的一段DNA序列。
2)原核微生物中的转座因子有三种类型:插入序列(IS)、转座子(Tn)和某些特殊病毒(如Mu)。
3)转座因子可引发多种遗传变化,主要包括插入突变、产生染色体畸变、基因的移动和重排。
7、在普遍性转导中,噬菌体可以将供体细菌染色体的任何部分转导到受体细菌中;而在局限性转导中,噬菌体总是携带同样的片段到受体细胞中。
8、细菌的结合作用是指细菌与细菌的直接接触而产生的遗传信息的转移和重组过程9、线粒体遗传特征的遗传发生在核外,且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以外,因此它是一种细胞质遗传。
10、丝状真菌遗传学研究主要是借助有性过程和准性生殖过程,并通过遗传分析进行的,而准性生殖是丝状真菌,特别是不产生有性孢子的丝状真菌特有的遗传现象。
准性生殖是指不经过减数分裂就能导致基因重组的生殖过程。
微生物的遗传基因知识
1、基因突变(点突变):一对或少数几对 碱基发生改变。
2、染色体畸变:DNA的大段变化(损伤), 表现为插入、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
按表型特征:
1、形态突变型:细胞或菌落形态改变。 2、生化突变型--代谢途径发生变异而形态
没有明显变化。分营养缺陷型、抗性突变型 和抗原突变型。
(一)基因突变类型
3、致死突变型--基因突变导致个体死亡。 A、条件致死突变型:突变后,在某种条件下可
正常生长、繁殖并实现其表型,而在另一条件 下却无法生长、繁殖。例如,E.coli的某些菌株 可在37℃下正常生长,不能在42℃下生长等。 B、其他突变型:如毒力、糖发酵能力、代谢产 物的种类和产量以及对某种药物的依赖性等。
一、基本概念
(四)、饰变:不涉及遗传物质结构改变而 只发生在转录、翻译水平上的表型变化。
饰变特点:整个群体中每一个体都发生同样 变化;性状变化的幅度小;饰变性状不遗传。
例如,粘质沙雷氏菌25℃培养,产生深红色 灵杆菌素,把菌落染成鲜血似的(因此过去称 它为“神灵色杆菌”或“灵杆菌”);37℃时, 群体中所有个体都不产色素。重新降温至 25℃ ,所有细胞产色素能力又可以恢复。
四、原核生物的质粒
(二)、R因子、R质粒:
多数由相连的两个DNA片段组成。其一称 RTF质粒(抗性转移因子),含有调节DNA复制 和拷贝数的基因及转移基因,有时还有四环 素抗性基因。11×106Da。其二为r质粒(抗 性决定质粒),几百万至100×106Da以上。 含其他抗生素的抗性基因,例如抗青霉素、 安比西林、氯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和磺 胺等基因。
3、S型菌无细胞抽提液试验:活R菌加S菌 的无细胞抽提液,在培养皿中培养,长出大 量的R菌和少量的S菌。
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
第8章微生物遗传四、习题填空题1.是第一个发现转化现象的。
并将引起转化的遗传物质称为。
2.Avery和他的合作者分别用降解DNA、RNA和蛋白质的酶作用于有毒的s型细胞抽提物,然后分别与混合,结果发现,只有DNA被酶解而遭到破坏的抽提物无转化活性,说明DNA是转化所必须的转化因子。
3.Alfred D.Hershey和Martha Chase用P32标记T2噬菌体的DNA,用S35标记的蛋白质外壳所进行的感染实验证实:DNA携带有1、2的。
4.H.Fraenkel Conrat用含RNA的烟草花叶病毒进行的拆分与重建,实验证明也是遗传物质。
5.细菌在一般情况下是一套基因,即;真核微生物通常是有两套基因又称。
6.近年来对微生物基因组序列的测定表明,能进行独立生活的最小基因组是一种,只含473个基因。
7.大肠杆菌基因组为的DNA分子,在细胞中以紧密缠绕成的较致密的不规则小体形式存在于细胞中,该小体被称为。
8.大肠杆菌基因组的主要特点是:遗传信息的,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组成,结构基因的单拷贝及rRNA基因的多拷贝,基因组的重复序列少而短。
9.酵母菌基因组最显著的特点是,酵母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完成后,在其基因组上还发现了许多较高同源性的DNA重复序列,并称之为。
10.詹氏甲烷球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完全证实了1977年由等人提出的因此有人称之为“里程碑”的研究成果。
11.詹氏甲烷球菌只有40%左右的基因与其他二界生物有同源性,其中有的类似于,有的则类似于,有的就是两者融合。
12.质粒通常以共价闭合环状的超螺旋双链DNA分子存在于细胞中,但从细胞中分离的质粒大多是3种构型,即型、型和型。
13.质粒首先发现于大肠杆菌中而得名,该质粒含有编码大肠菌素的基因,大肠菌素是一种细菌蛋白,只杀死近缘且不含质粒的菌株,而宿主不受其产生的细菌素的影响。
14.用一定浓度的吖啶橙染料或其他能干扰质粒复制而对染色体复制影响较小的理化因子处理细胞,可。
《遗传学》朱军版习题及答案
《遗传学(第三版)》朱军主编课后习题与答案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2)第三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6)第四章孟德尔遗传 (9)第五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12)第六章染色体变异 (15)第七章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21)第八章基因表达与调控 (27)第九章基因工程和基因组学 (31)第十章基因突变 (34)第十一章细胞质遗传 (35)第十二章遗传与发育 (38)第十三章数量性状的遗传 (39)第十四章群体遗传与进化 (44)第一章绪论1.解释下列名词:遗传学、遗传、变异。
答: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
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
2.简述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任务。
答:遗传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等,是研究它们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是阐明生物遗传变异的现象及表现的规律;深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物质基础,揭示其内在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育种实践,提高医学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3.为什么说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答:生物的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
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
遗传和变异这对矛盾不断地运动,经过自然选择,才形成形形色色的物种。
同时经过人工选择,才育成适合人类需要的不同品种。
因此,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4. 为什么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联系环境?答:因为任何生物都必须从环境中摄取营养,通过新陈代谢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从而表现出性状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学_第二版_课后答案
幻灯片 1习题参考答案第四章第五章幻灯片2第四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2. 在小鼠中,等位基因 A 引起黄色皮毛,纯合时不致死。
等位基因 R 可以单独引起黑色皮毛。
当 A 和 R 在一起时,引起灰色皮毛;当 a 和 r 在一起时,引起白色皮毛。
一个灰色的雄鼠和一个黄色雌鼠交配,F1 表型如下:3/8 黄色小鼠, 3/8 灰色小鼠, 1/8 黑色小鼠, 1/8 白色小鼠。
请写出亲本的基因型。
A_R_A_rrAaRrAarraaR_aarrA_rrA_R_幻灯片3第四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3. 果蝇中野生型眼色的色素的产生必需显性等位基因 A。
第二个独立的显性基因 P 使得色素呈紫色,但它处于隐性地位时眼色仍为红色。
不产生色素的个体的眼睛呈白色。
两个纯系杂交,结果如下:AaXPXp AaXpY解释它的遗传模式,并写出亲本、F1 和F2 的基因型。
A/a 位于常染色体上,P/p 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型aa 的个体眼睛呈白色,基因型A_XP_ 的个体眼睛呈紫色,基因型A_XpXp、A_XpY 的个体眼睛呈红色。
幻灯片4第四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4. 一条真实遗传的棕色狗和一条真实遗传的白色狗交配,所有F1 的表型都是白色的。
F1 自交得到的 F2 中有 118 条白色狗、32 条黑色狗和 10 条棕色狗。
给出这一结果的遗传学解释。
分析: 子二代分离为 12:3:1,可看作9:3:3:1 的衍生,白色与有色(黑 + 棕)之比 3:1 ,而在有色内部,黑与棕之比也是 3:1,表明遗传很有可能涉及有两对基因之差。
假设: 1. 基因 A 控制白色,即基因型A_B_、A_bb 为白色。
2. 有显性基因 A 时,B(黑色)和 b(棕色)不表现显隐性关系;3. 无显性基因 A 即 aa 时, B(黑色)和 b(棕色)表现显隐性关系。
P 棕色×白色F1 白色118 32 10F2 12白色 : 3黑色 : 1棕色aabb AABBAaBbA_B_ A_bb aaB_ aabb在此,显性基因A 对另一显性基因B 是上位性的。
第八章微生物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微生物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习题及答案第八章《微生物遗传与菌种选育》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点突变:DNA链上的一对或少数几对碱基发生改变,称为点突变。
2.感受态:受体菌最易接受到外源DNA片段并实现转化的生理状态。
3.基因工程:又称重组DNA技术,它是根据人们的需要在体外将供体生物控制某种遗传性状的一段生物大分子-----DNA切割后,同载体连接,然后导入受体生物细胞中进行复制、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崭新的育种技术。
4.接合:遗传物质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从一个细胞转入到另一细胞而表达的过程称为接合。
5.F'菌株:当Hfr菌株内的F因子不正常切割而脱离其染色体时,可形成游离的但携带一小段染色体基因的F因子,含有这种F因子的菌株称为F'菌株。
6.诱变育种:使用各种物理或化学因子处理微生物细胞,提高突变率,从中挑选出少数符合育种目的的突变株。
7.营养缺陷型:由于基因突变引起菌株在一些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和碱基)的合成能力上出现缺陷,而必须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相应的物质才能正常生长的突变型。
野生型:指从自然界分离到的任何微生物在其发生人为营养缺陷突变前的原始菌株。
原养型:一般指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经回复突变或重组后产生的菌株。
9.重组DNA技术:是指对遗传信息的分子操作和施工,即把分离到的或合成的基因经过改造,插入载体中,导入宿主细胞内,使其扩增和表达,从而获得大量基因产物或新物种的一种崭新的育种技术。
10.基因重组:或称遗传重组,两个独立基因组内的遗传基因,通过一定的途径转移到一起,形成新的稳定基因组的过程。
11.基因突变(genemutation)和移码突变:基因突变(genemutation):一个基因内部遗传结构或DNA序列的任何改变,而导致的遗传变化就称基因突变。
移码突变:指诱变剂会使DNA分子中的一个或少数几个核苷酸的增添或缺失,从而使该部位后面的全部遗传密码发生转录和转译错误的一类突变。
遗传学细菌和病毒的遗传PPT.
同语言了”。其实并非如此,只不过这里有一个技巧性问题而已。 在绕车介绍中,我们将紧扣汽车这个产品,对整车的各个部位进行互动式的介绍,将产品的亮点通过适当的方法和技巧进行介绍,向
感染细菌的病毒又叫噬菌体(bacteriophage), 是目 前了解比较清楚的病毒。
常见几个主要噬菌体的特性质见表。
噬菌体对于分子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Small summary
三、细菌和病毒在遗传研究中的优越性:
1.世代周期短:
大肠杆菌(E. Coli)20分钟可繁殖一代。
2.便于管理和生化分析: 个体小,一般在1u至几u之间,因一支试管可以储存数
例如:青霉素(pen )抗性突变 客户展示能够带给他哪些利益,以便顺理成章地进入到r下一个环节。
的菌落。
培养基中 加有青霉素
测定突变的方法──影印法: 黎德伯格等(Lederberg J.和Lederberg E. 印在母 板上
再印在选择 培养基上
Lederberg J., 1958 Nobel奖获得者, 发现细菌转导和接合
自信的姿势表明应聘者胸有成竹 4、 游泳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使全身各个器官、系统得到活动。 规范管理的八字原则 食物名称
②. 抗性突变型: 孩子是客户带进来的,销售人员应照看好孩子,应安排把孩子带到儿童娱乐区去,找专人去照看他。 第六个,公司的经理每天根据什么去管理销售人员的销售进度; 五、给学生一些有紧急情况要尽快告知父母或老师以及小常识。
– DNA分子无组蛋白与之结合,仅与一些碱性蛋白结合。
②质粒
– 细菌体内含有的一种染色体外小型环状DNA。 – 携带着决定细菌某些遗传特性的基因,如抗药、产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八章
15
2. T偶列噬菌体的侵染过程(如T4噬菌体):
尾丝固定于大肠杆菌,
遗传物质注入 破坏寄
主细胞遗传物质 合成 噬菌体遗传物质和蛋白质 组装许多新的子噬菌体 溶菌酶裂解细菌 释放出大量噬菌体。
T4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生活周期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八章 16
㈡、温和性噬菌体:例如λ和P1噬菌体,λ和P1各代表 一种略有不同的溶源性类型。
噬菌体对于分子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八章
9
三、细菌和病毒在遗传研究中的优越性:
1.世代周期短: 大肠杆菌(E.coli):20 min繁殖一代。 2.便于管理和生化分析:
个体小,一般在 1至几之间,操作管理方便。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八章
10
3.便于研究基因突变:
裸露的DNA分子(有的病毒为RNA分子),容易受 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发生突变;
结构分析和分离,基因的表达调控也适于采用生理生化
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7. 便于进行遗传操作:
染色体结构简单,没有组蛋白和其它蛋白的结合, 更宜于进行遗传工程的操作。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八章
12
第二节
噬菌体的遗传分析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八章
13
一、噬菌体的结构:
1. 结构简单: 蛋白质外壳、核酸、某些碳水化合物、脂肪等。 2. 多样性的原因:外壳的蛋白质种类、染色体类型和结构。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八章
36
㈡、转化DNA的摄取和整合过程:
①. 结合与穿入:
DNA分子结合在接受座位上(可逆),
可被DNA酶降解;接受座位饱和性。
DNA摄取(不可逆),不受DNA酶破坏。 穿入后,由外切酶或DNA移位酶降解
其中一条链。
②. 联会:
按各个位点与其相应的受体DNA片段
联会。亲缘关系越远,联会越小、转化的 可能性越小。
②.溶源性细菌分裂 两个子细胞:
P1噬菌体复制则使每个子细胞中至少含有一个拷贝;
λ噬菌体随细胞染色体复制而复制,细胞中有一个拷贝。
③.共同特点:核酸既不大量复制,也不大量转录和翻译。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八章 21
P1和λ 噬菌体的生活周期特性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八章
22
二、T2噬菌体的基因重组与作图: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八章
λ 噬菌体结构
17
1.溶源性噬菌体的生活周期:
①.λ噬菌体:噬菌体侵入后,细菌不裂解 附在E.coli
染色体上的gal和bio位点间的attλ座位上 整合到细菌染色
体,并能阻止其它λ噬菌体的超数感染。
λ 噬 菌 体 特 定 位 点 的 整 合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八章
18
②.P1噬菌体:
间体、核质体、核糖体
3.遗传物质:单个主染色体、
一个或多个小染色体(质粒) 4.涂布和繁殖:每个细胞在较短
时间内(如一夜)能裂殖到107个 子细胞 成为肉眼可见的菌落 或克隆(clone)。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八章 5
5. 生理特性突变:
①.营养缺陷型: 丧失合成某种营养物质能力,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原养型:野生菌株则可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用不同的选择性培养基 测知突变的特性。
不整合到细菌
的染色体上,而是
独立存在于细胞质
内。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八章
19
原噬菌体:整合到
宿主基因组中的噬菌体。 仅少数基因活动, 表达出阻碍物关闭其它 基因。
裂解 途径
o
原噬菌体经诱导可
转变为烈性噬菌体 裂解途径。
溶源 途径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八章
20
2. P1和λ噬菌体的特性:
①.P1和λ各代表不同的溶源性类型: P1噬菌体:侵入后并不整合到细菌的染色体上,独立存在 于细胞质内; λ噬菌体:通过交换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
E. coli
病毒:
比细菌更简单; 在寄主细胞内以集团形式产生; 属于只有一条染色体的单倍体。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八章
T4 Phage
3
第一节
细菌和病毒遗传 研究的意义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八章
4
一、细菌:
1.大小:细胞较小、长约1~2
(1=1/1000mm)、宽约0.5;
2.结构:鞭毛、细胞壁、质膜、
3. 两大类:
① 烈性噬菌体:T噬菌体系列(T1~T7);
② 温和性噬菌体: P1和λ噬菌体。
T4噬菌体从 大肠杆菌中释放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八章 14
㈠、烈性噬菌体: 1. 结构大同小异,外貌一般呈蝌蚪状: 头部:双链DNA分子的染色体;
T偶列噬菌体
颈部:中空的针状结构及外鞘;
尾部:由基板、尾针和尾丝组成。
第八章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八章
1
本章重点
1.细菌影印法研究。
2.细菌和病毒的四种遗传分析方法:
转化、接合、性导、转导。
3.掌握F+、F–、F'、Hfr×F+的特点。 4.理解和掌握中断杂交和重组作图的原理。 5.噬菌体结构和基因重组特点。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八章
2
细菌和蓝绿藻:
一个线条状或环状染色体(单倍体结构); 无典型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染色体传递和重组方式与真核生物不同。
1. 噬菌体遗传性状分为两类:
形成的噬菌斑形状: 指噬菌斑大小、边缘
清晰度、透明程度。
寄主范围:
指噬菌体感染和裂解
的菌株范围。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八章 23
2.T2噬菌体的研究最为广泛: ①. 噬菌斑表现型: 正常噬菌体r +:噬菌斑小而边缘模糊。 r –突变体(rapid lysis,
速溶性):
噬菌斑大而边缘清楚。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八章 37
③.整合(重组): 是指单链的转化DNA与
受体DNA对应位点的置换
稳定地进入到受体DNA。
对同源DNA具有特异性。
异源DNA,视亲缘关系远近
也可发生不同频率整合。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八章
38
黎德伯格等用枯草杆菌进行转化和重组试验:
DNA 片段进入受体细胞后,可与受体染色体发生重组。 紧密连锁的两个基因有较多的机会在同一个DNA片段中 同时整合到受体染色体中。
无链霉素 链霉素
浙江大学
从模板中挑出抗 性和敏感菌系
筛选出抗链 霉素的菌系
遗传学第八章 7
二、病毒:
单倍体,仅一条染色体。病毒 蛋白质外壳 核酸。 病毒分类: 寄主:动物、植物、细菌等; 遗传物质:DNA 或 RNA。
烟草花叶病毒 RNA
腺病毒 DNA
T4 噬菌体 DAN
爱滋病病毒 RNA
由于T2 噬菌体的连锁图是环状的,所以2、3排列都对。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八章 29
三、噬菌体的基因重组与作图:
凯泽(Kaiser A. D., 1955)最先进行噬菌体的重组 作图试验。紫外线照射处理 获5个噬菌体突变系,产生 不同噬菌斑: s系:小噬菌斑; mi系:微小噬菌斑; c系:完全清亮的噬菌斑;
39.0
59.0
0.7
0.9
1.6/99.6=1.6%
分别作出ra、rb、rc与h的三个连锁图: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八章
28
四种可能的基因排列连锁图:
1
2 3 4
再做杂交:rcrb+
× ↓
rc+rb rb
h rc ra
结果表明: rc– rb的重组值 > rb– h
∴ h 位于rb及rc之间,排列顺序 rc– h– rb。
rc等,用rx–h+×rx+h –获得试验结果列于下表:
杂交组合 各基因型(%) 重组值
r- h+
rah+×ra+h34.0 rbh+×rb+h- 32.0
r+ h42.0 56.0
r+ h+
12.0 5.9
r- h12.0 6.4 24.0/100=24% 12.3/100.3=12.3%
rch+×rc+h-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八章
41
2.实例:黎德伯格和塔特姆(1946年):
不同营养缺陷型的大肠杆菌: A菌株:Met- bio- thr+ leu+,
需加甲硫氨酸和生物素。 B菌株:Met+ bio+ thr- leu-, 需加苏氨酸和亮氨酸。 A菌株和B菌株营养缺陷型,
不能在基本培养上生长。 AB菌株混合培养,在完全 培养基上,几小时后离心,涂 布基本培养基上,长出原养型 (Met+ bio+ thr+ leu+)菌落。
E.coli B株
两个亲本h –r+和h+r –同时感染B株。
h –r+(透明,小)×h+r – (半透明,大) ↓同时感染 B菌株 获得噬菌体子代 亲本型:h –r+, h+r – 重组型:h –r –, h+r+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八章 26
将亲本型和重组型混合子代 ↓感染 混合有B和B/2菌株的培养基 ↓ h–r+(亲):噬菌斑透明、小,边缘模糊 h+r–(亲):噬菌斑半透明、大,边缘清楚
在肺炎双球菌中发现转化现象。
1944年,阿委瑞(Avery O. T.)
进行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
证实遗传物质是DNA; 转化是细菌交换基因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