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人教版选修3-3 固体 教案
2015-2016学年高二物理人教版选修3-3学案:9.1 固体
学案1固体[目标定位]1.能说出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及区分方法.2.能说出单晶体与多晶体的区别.3.了解晶体结构的认识过程,知道晶体内部结构的特点.一、晶体和非晶体[问题设计]1.观察玻璃、蜂蜡、塑料、食盐、蔗糖、石英,比较它们的外形有何不同?答案玻璃、蜂蜡、塑料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盐粒、蔗糖、石英有规则的几何外形.2.在云母片和玻璃片上分别涂上一层很薄的石蜡,然后用烧热的钢针去接触云母片及玻璃片的另一面,石蜡熔化,如图1所示,那么你看到的现象及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图1答案玻璃片上石蜡的熔化区呈圆形,说明玻璃片沿各个方向的导热性能相同.云母片上石蜡的熔化区呈椭圆形,说明云母片沿各个方向的导热性能不相同.[要点提炼]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1.如何区分晶体和非晶体?如何区分单晶体和多晶体?答案有确定的熔点的是晶体,没有确定熔点的是非晶体.单晶体和多晶体虽都有确定的熔点,但还有两点不同:其一,单晶体有天然规则的形状,多晶体没有;其二,单晶体物理性质上表现为各向异性,多晶体则表现为各向同性.2.金属物体没有固定、规则的几何外形,但它们都有确定的熔点,那么金属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答案金属是多晶体,多晶体是由许多单晶体杂乱无章地组合而成的,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在物理性质上表现为各向同性,但它们有确定的熔点.二、晶体的微观结构[问题设计]1.单晶体具有规则的外形,物理性质方面表现为各向异性,而非晶体却没有规则的外形,并且物理性质方面表现为各向同性.产生这些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答案它们的微观结构不同.2.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但它们在硬度上差别很大,这说明什么问题?答案金刚石是网状结构,原子间的作用力强,所以金刚石的硬度大.石墨是层状结构,原子间的作用力弱,所以石墨的硬度小.这说明组成物质的微粒按照不同的规则在空间分布,会形成不同的晶体.[要点提炼]1.组成晶体的原子(或分子、离子),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2.微观结构的不同,造成晶体与非晶体形状和物理性质的不同.3.组成晶体的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很强,它们只能在一定的平衡位置附近不停地做微小的振动.[延伸思考]天然水晶是晶体,而熔化以后再凝固的水晶则是非晶体,这说明了什么?答案有些晶体和非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晶体和非晶体例1下列关于晶体和非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的晶体都表现为各向异性B.晶体一定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形状不规则的金属一定是非晶体C.大盐粒磨成细盐,就变成了非晶体D.所有的晶体都有确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解析只有单晶体才表现为各向异性,故A错;单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形状,而多晶体无规则的几何形状,金属属于多晶体,故B错;大盐粒磨成细盐,细盐仍是形状规则的晶体,在放大镜下能清楚地观察到,故C错;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晶体有确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故D对.答案 D例2在甲、乙、丙三种固体薄片上涂上蜡,用烧热的针接触其背面一点,蜡熔化的范围如图2(a)所示,而甲、乙、丙三种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则()图2A.甲、乙是非晶体,丙是晶体B.甲、丙是晶体,乙是非晶体C.甲、丙是非晶体,乙是晶体D.甲是非晶体,乙是多晶体,丙是单晶体答案 B解析由题图(a)知,甲、乙的导热性呈各向同性,丙的导热性呈各向异性;由题图(b)知,甲、丙有固定的熔点,乙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甲是多晶体,乙是非晶体,丙是单晶体.二、晶体的微观结构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晶体具有天然规则的几何形状,是因为其物质微粒是规则排列的B.有的物质能够生成种类不同的几种晶体,是因为它们的物质微粒能够形成不同的空间结构C.凡各向同性的物质一定是非晶体D.晶体的各向异性是由晶体内部结构决定的解析晶体的外形、物理性质都是由晶体的微观结构决定的,A、B、D正确;各向同性的物质不一定是非晶体,也有可能是多晶体,C错误.答案ABD针对训练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以表彰他们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卓越研究.他们通过透明胶带对石墨进行反复的粘贴与撕开使得石墨片的厚度逐渐减小,最终寻找到了厚度只有0.34 nm 的石墨烯,是碳的二维结构.如图3所示为石墨、石墨烯的微观结构,根据以上信息和已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3A.石墨是晶体,石墨烯是非晶体B.石墨是单质,石墨烯是化合物C.石墨、石墨烯与金刚石都是晶体D.他们是通过物理变化的方法获得石墨烯的答案CD解析石墨、石墨烯、金刚石都为晶体且都为单质,A、B错误,C正确;两位科学家是通过物理变化的方法获得石墨烯的,D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D.1.(晶体和非晶体)下列哪些现象能说明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A.盐粒是正方体,而蜂蜡无规则形状B.石墨可导电,沥青不能导电C.冰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松香受热熔化时,温度持续升高D.金刚石密度大,石墨密度小答案AC解析单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和确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据此知A、C正确.2.(晶体和非晶体)某球形固体物质,其各向导热性能相同,则该物体()A.一定是非晶体B.可能具有确定的熔点C.一定是单晶体,因为它有规则的几何外形D. 一定不是单晶体,因为它具有各向同性的物理性质答案 B解析导热性能各向相同的物体可能是非晶体,也可能是多晶体,因此,A选项错误;多晶体具有确定的熔点,因此B选项正确;物体外形是否规则不是判断是否是单晶体的依据,应该说,单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是“天生”的,而多晶体和非晶体也可以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当然这只能是“后天”人为加工的,因此C选项错误;单晶体也不一定各个物理特性都具有各向异性,故D选项错误.3.(晶体的微观结构)晶体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是由于()A.晶体在不同方向上物质微粒的排列情况不同B.晶体在不同方向上物质微粒的排列情况相同C.晶体内部结构的无规则性D.晶体内部结构的有规则性答案AD解析晶体的各向异性取决于晶体内部结构的有规则性,即不同方向上物质微粒的排列情况不同.故正确答案为A、D.4.(晶体的微观结构)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由不同的空间点阵构成B.晶体内部的物质微粒是有规则地排列的,非晶体内部的物质微粒在不停地运动着C.晶体内部的物质微粒是静止的,而非晶体内部的物质微粒是不停地运动着的D.在物质内部的各个平面上,微粒数相等的是晶体,微粒数不等的是非晶体答案 B解析空间点阵是晶体的一个特殊结构,是晶体的一个特性,所以A是错误的;不管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组成物质的微粒永远在做热运动,所以C是错误的;非晶体提不到层面的问题,即使是晶体,各个层面的微粒数也不一定相等,所以D 也是错误的.故正确答案为B.固体⎩⎪⎪⎪⎨⎪⎪⎪⎧ 晶体⎩⎪⎨⎪⎧ 单晶体⎩⎪⎨⎪⎧ 物理性质各向异性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有确定的熔点多晶体⎩⎪⎨⎪⎧ 物理性质各向同性有确定的熔点晶体的微观结构非晶体⎩⎪⎨⎪⎧ 物理性质各向同性无规则的几何外形无确定的熔点题组一 单晶体、多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1.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金刚石、食盐、玻璃和水晶都是晶体B .晶体的分子(或原子、离子)排列是有规则的C .单晶体和多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D .单晶体和多晶体的物理性质是各向异性的,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答案 BC解析 金刚石、食盐、水晶是晶体,玻璃是非晶体,选项A 错误;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多晶体具有各向同性,选项D 错误;晶体分子的排列是有规则的,且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选项B 、C 正确.2.如图1所示是两种不同物质的熔化曲线,根据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A .甲是晶体B .乙是晶体C.甲是非晶体D.乙是非晶体解析在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却保持不变(熔点对应的温度),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不断加热,非晶体先变软,然后熔化,温度却不断上升,因此甲对应的是晶体,乙对应的是非晶体.答案AD3.如图2所示,ACBD是一厚度均匀的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圆板.AB和CD是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圆板从图示位置转90°后电流表读数发生了变化(两种情况下都接触良好).关于圆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2A.圆板是非晶体B.圆板是多晶体C.圆板是单晶体D.圆板沿各个方向导电性能不同答案CD4.关于一块长方体的铜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是一块晶体,因为它有规则的几何外形B.它是一块晶体,因为它有确定的熔点C.它是一块多晶体,因为它是由许多晶粒杂乱无章排列而成的D.它是一块非晶体,因为它的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答案BC解析金属铜条是多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它内部的晶体颗粒的排列是杂乱无章的.5.北京奥运会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像一个透明的水蓝色的“冰块”,透过它其内部设施尽收眼底,这种独特的感觉就源于建筑外墙采用了一种叫做ETFE(四氟乙烯和乙烯的共聚物)的膜材料,这种膜材料属于非晶体,那么它具有的特性是()A.在物理性质上具有各向同性B.在物理性质上具有各向异性C.具有固定的熔点D.没有固定的熔点答案AD解析因为这种材料属于非晶体,因此在物理性质上具有各向同性,没有固定的熔点,选项A、D正确.题组二对晶体的微观结构的理解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学成分相同的物质只能生成同一种晶体B.因为石英是晶体,所以由石英制成的玻璃也是晶体C.普通玻璃是非晶体D.一块铁的物理性质虽然呈各向同性,但它是晶体答案CD解析化学成分相同的物质可以生成多种不同的晶体,如石墨和金刚石,故A错误;石英制成的玻璃是混合物不是晶体,故B错误,C正确;铁为多晶体,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故D正确.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晶体的各向异性是由于它的微粒按空间点阵结构排列B.单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是由于它的微粒按一定规则排列C.非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和确定的熔点D.石墨的硬度比金刚石差得多,是由于它的微粒没有按空间点阵分布答案AB8.下列关于晶体空间点阵的说法,正确的是()A.构成晶体空间点阵的物质微粒,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原子或离子B.晶体的物质微粒之所以能构成空间点阵,是由于晶体中物质微粒之间相互作用很强,所有物质微粒都被牢牢地束缚在空间点阵的结点上不动C.所谓空间点阵与空间点阵的结点,都是抽象的概念;结点是指组成晶体的物质微粒做永不停息的微小振动的平衡位置;物质微粒在结点附近的微小振动,就是热运动D.相同的物质微粒,可以构成不同的空间点阵,也就是同一种物质能够生成不同的晶体,从而能够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答案ACD解析组成晶体的物质微粒可以是分子、原子或离子.这些物质微粒也就是分子动理论中所说的分子.显然,组成晶体的物质微粒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的热运动之中,物质微粒之间还存在相互作用,晶体的物质微粒之所以能构成空间点阵,是由于晶体中物质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很强,物质微粒的热运动不足以克服这种相互作用而彼此远离,所以选项B的说法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C、D.9.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可以得到物质表面原子排列的图象,从而可以研究物质的构成规律.如图3所示的照片是一些晶体材料表面的STM图象,通过观察、比较,可以看到这些材料都是由原子在空间排列而构成的,具有一定的结构特征.则构成这些材料的原子在物质表面排列的共同特点是:图3(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在确定方向上原子有规律地排列;在不同方向上原子的排列规律一般不同(2)原子的排列具有一定的对称性解析从题图中可以看出,这几种材料的原子排列均有一定的规则,因此是晶体,具有晶体的特点.。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
第一课时:有机物的命名与结构
教学目标:
1.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3. 能够根据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画出它的分子式和结构式。
教学重难点:
1.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
2.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可通过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的例子来引出有机化合物的概念。
二、讲解
1. 定义有机化合物以及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2. 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包括碳原子数的前缀、取代基的位置和种类等。
三、练习
1. 让学生尝试用给定的结构式写出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和结构式;
2. 让学生根据给定的有机化合物命名其名称。
四、作业
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命名方法,涉及到了一定的实践操作,通过练习可以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升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1固体-人教版选修3-3教案
固体-人教版选修3-3教案一、教材内容分析固体是物态中的一种,与气态和液态分别是三种物态。
固体的分子之间比液体和气体更加紧密,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大,这是固体稳定、不易变形、无固定形状的原因。
在人教版选修3-3中,关于固体的学习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 固体的特征和分类•描述固体的特征:固体的形态稳定,无固定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大。
•根据分子结构的不同分类:离子固体、分子固体、原子固体和金属固体。
2. 固体的物理性质•压缩性:固体基本上不可压缩,只有在极高的压力下,分子之间的距离才会缩短,导致体积变小。
•熔化和凝固:固体在加热过程中会发生熔化,凝固和冷却过程中会发生凝固,并且固体熔点和凝固点是相等的。
3. 固体的晶体结构和性质•描述晶体的性质,如硬度、透明度和质地等。
•描述晶体的结构,如离子晶体结构、分子晶体结构以及金属晶体结构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固体的特征和分类,掌握固体的物理性质。
•掌握晶体的性质和结构,理解晶体结构对它的性质的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固体和晶体的理解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在团队中合作完成科学实验研究。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固体的特征和分类•固体的物理性质•晶体的性质和结构2. 教学难点•描述晶体结构对它的性质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掌握固体-人教版选修3-3的主要内容:1. 教师讲授法教师通过对固体的特征和分类、物理性质、晶体的性质和结构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学生实验法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实践能力。
3. 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科学实验研究,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教案_最新修正版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秀3-3教案第七章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一、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1)知道一般分子直径和质量的数量级;(2)知道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记住这个常数的数值和单位;(3)知道用单分子油膜方法估算分子的直径。
二、重点、难点分析1.使学生理解和学会用单分子油膜法估算分子大小(直径)的方法;2.运用阿伏伽德罗常数估算微观量(分子的体积、直径、分子数等)的方法。
三、教具1.教学挂图或幻灯投影片:水面上单分子油膜的示意图;离子显微镜下看到钨原子分布的图样。
2.演示实验:演示单分子油膜:油酸酒精溶液(1:20O),滴管,直径约20cm圆形水槽,烧杯,画有方格线的透明塑料板。
四、主要教学过程(一)热学内容简介1.热现象:与温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如热胀冷缩、摩擦生热、水结冰、湿衣服晾干等都是热现象。
2.热学的主要内容:热传递、热膨胀、物态变化、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等。
3.热学的基本理论:由于热现象的本质是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因此研究热学的基本理论是分子动理论、量守恒规律。
(二)新课教学过程1.分子的大小。
分子是看不见的,怎样能知道分子的大小呢?(1)单分子油膜法是最粗略地说明分子大小的一种方法。
介绍并定性地演示:如果油在水面上尽可能地散开,可认为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可以通过幻灯观察到,并且利用已制好的方格透明胶片盖在水面上,用于测定油膜面积。
如图1所示。
提问:已知一滴油的体积V和水面上油膜面积S,那么这种油分子的直径是多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还要指出:如果分子直径为d,油滴体积是V,油膜面积为S,则d=V/S,根据估算得出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2)利用离子显微镜测定分子的直径。
看物理课本上彩色插图,钨针的尖端原子分布的图样:插图的中心部分亮点直接反映钨原子排列情况。
经过计算得出钨原子之间的距离是2×10-10m。
如果设想钨原子是一个挨着一个排列的话,那么钨原子之间的距离L就等于钨原子的直径d,如图2所示。
高中人教版化学选修3教案
高中人教版化学选修3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化学平衡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2. 能够运用Le Chatelier's原理来解释平衡反应的变化。
3. 能够进行平衡反应的计算和实验设计。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 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分析。
2. Le Chatelier's原理的应用和实例分析。
3. 平衡反应的计算和实验设计。
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人教版化学选修3教材。
2. 实验器材:反应瓶、试剂、温度控制装置等。
3. 教学PPT:包括知识点总结、案例分析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验或案例引入化学平衡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介绍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和Le Chatelier's原理,让学生理解平衡反应如何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不同的化学平衡反应,让学生运用Le Chatelier's原理来解释和预测反应的变化。
4. 实验设计:设计平衡反应的实验,让学生实际操作并观察实验结果,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5. 计算演练:进行一些平衡反应的计算,让学生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6. 总结和讨论: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加深对化学平衡的理解。
教学反馈:1. 学生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和问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小结反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检查学生对化学平衡的理解程度。
3. 教师反馈: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思考。
2. 提供相关实验或案例,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发现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比赛和研究,拓展化学知识和技能。
4.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引导他们进行合作学习和思维拓展。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2固体、液体、气体.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唐玲收集整理(3-3)2 固体、液体、气体一、选择题1.下面的表格是北京地区1~7月份气温与气压的对照表:7月份与1月份相比较 ( )A.空气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情况几乎不变B.空气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增强了C.单位时间内对地面的撞击次数增多了D.单位时间内对地面的撞击次数减少了2.封闭在气缸内一定质量的气体,如果保持气体体积不变,当温度升高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的密度增大 B.气体的压强增大C.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 D.每秒撞击单位面积器壁的气体分子数增多3.如图所示,竖直圆筒是固定不动的,粗筒横截面积是细筒的3倍,细筒足够长,粗筒中A、B两轻质活塞间封有空气,气柱长L=20 cm.活塞A上方的水银深H=10 cm,两活塞与筒壁间的摩擦不计,用外力向上托住活塞B,使之处于平衡状态,水银面与粗筒上端相平.现使活塞B缓慢上移,直至水银的一半被推入细筒中,若大气压强p0相当于75 c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则此时气体的压强为 ( )A.100 cmHg B.85 cmHg C.95 cmHg D.75 cmHg4.用隔板将一绝热容器隔成A和B两部分,A中盛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B为真空(如图①).现把隔板抽去,A中的气体自动充满整个容器(如图②),这个过程称为气体的自由膨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由膨胀过程中,气体分子只做定向运动B.自由膨胀前后,气体的压强不变C.自由膨胀前后,气体的温度不变D.容器中的气体在足够长的时间内,能全部自动回到A部分5.(2008年高考重庆理综)地面附近有一正在上升的空气团,它与外界的热交换忽略不计.已知大气压强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则该气团在此上升过程中(不计气团内分子间的势能) ( )A.体积减小,温度降低 B.体积减小,温度不变C.体积增大,温度降低 D.体积增大,温度不变6.封有一定质量气体的导热气缸开口向下被竖直悬挂,活塞下系有钩码P,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若大气压恒定,系统状态变化足够缓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外界温度升高,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B.外界温度升高,外界可能对气体做正功C.保持气体内能不变,增加钩码质量,气体一定吸热D.保持气体内能不变,增加钩码质量,气体体积一定减小7.(2008年高考上海卷)已知理想气体的内能与温度成正比.如图所示的实线为气缸内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1到状态2的变化曲线,则在整个过程中气缸内气体的内能 ( )A.先增大后减小 B.先减小后增大 C.单调变化 D.保持不变8.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过程,ab、bc、cd和da这四段过程在p—T图上都是直线段,其中ab的延长线通过坐标原点,缸垂直于ab,而cd平行于ab,由图可以判断( )A.ab过程中气体体积不断减小B.bc过程中气体体积不断减小C.cd过程中气体体积不断增大D.da过程中气体体积不断增大9.如图所示为水的饱和汽压图象,由图可以知道 ( )A.饱和汽压与温度无关 B.饱和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饱和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减小D.未饱和汽的压强一定小于饱和汽的压强10.(2009年北京模拟)如图所示,在绝热气缸内封闭着质量、体积和种类都相同的两部分气体A和B(不计气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中间用导热的固定隔板P隔开.若不导热的活塞Q在外力F作用下向外移动时,下列论述:①气体B压强减小,内能减小②气体B压强减小,内能不变③气体A压强减小,内能减小④气体A压强不变,内能不变其中正确的是 ( )A.只有②④正确 B.只有①③正确 C.只有②③正确 D.只有①④正确二、计算题11.(2009年广州模拟)如图8所示,喷洒农药用的某种喷雾器,其药液桶的总容积为15 L,装入药液后,封闭在药液上方的空气体积为1.5 L,打气筒活塞每次可以打进1 atm、250 cm。
高中化学和物理选修三教案
高中化学和物理选修三教案
第一课:化学-化学物质的分类及性质的巩固
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分类各种化学物质,并了解它们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内容:
1.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及区别
2.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分类及区别
3. 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的性质及应用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实验演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引发学生对化学物质分类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定义和区别,以及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的性质和应用。
3. 实践: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各种化学物质的性质,并根据观察结果分类。
4. 总结: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并做一次小测验。
第二课:物理-力的性质及作用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力的性质和作用,掌握力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1. 力的定义及分类
2. 力的计算方法及单位
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及原理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出力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力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力的定义、分类及计算方法,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原理。
3. 实践:让学生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和弹簧测力计读数,计算力的大小。
4. 总结: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并做一次小测验。
教案设计者:XXX 教师
时间:XXXXXX 地点:XXXXXX。
高中化学选修3全册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3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化学动力学
课时安排:4课时
一、课堂活动1:引入
1.引导学生回顾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讨论为什么有些反应速率快而有些反应速率慢。
2.通过实验展示快速反应和慢速反应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探讨可能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二、课堂活动2: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1.介绍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通过实验和例题演练,让学生掌握计算反应速率的方法。
三、课堂活动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介绍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并讨论它们的作用机理。
2.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各种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四、课堂活动4:化学平衡和反应速率
1.介绍化学平衡的概念和条件,并讨论平衡状态下反应速率的特点。
2.引导学生探讨平衡常量和平衡位置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五、课堂作业: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堂总结:回顾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并梳理知识框架。
七、课后拓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扩展对化学动力学的理解。
以上为化学选修3全册第一单元的教案范本,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和补充。
2016-2017学年高中物理 第九章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 第4节 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 新人教版选修3-3
答案:CD
方法规律 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仍然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晶体熔化 时吸收的热量主要是破坏晶体的分子结构,增大分子势能,所以物体 的内能因吸热而增大。
1.水的凝固点是 0 ℃,如果把 0 ℃的冰放到 0 ℃的房间时,则( ) A.冰一定会熔化 B.冰一定不会熔化 C.冰可能熔化,也可能不熔化 D.冰将全部熔化 解析:冰是晶体,它的熔化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要达到 0 ℃;二 是要继续吸收热量。0 ℃的冰不能从 0 ℃ 的环境里吸收热量,故 不能熔化。
解析:液体汽化时吸收的热量一部分用来克服分子引力做功,增 加内能,一部分用来膨胀对外界做功。
答案:D
物态变化过程中物体内能的变化
案例探究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 g 0 ℃的冰和 1 g 0 ℃的水分子动能、分子势能和内能均 相同 B.1 g 0 ℃的冰比 1 g 0 ℃的水分子动能、分子势能和内能都 要小 C.1 g 100 ℃的水和 1 g 100 ℃的水蒸气分子平均动能和分子 总动能都相同 D.1 g 100 ℃的水的内能比 1 g 100 ℃水蒸气的内能小 解析:0 ℃的冰熔化成 0 ℃的水,温度不变,分子的平均动能不 变,分子总数不变,总动能不变,而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用来增 大分子势能,内能增大,选项 A、B 错误;由水的汽化过程可知选项 C、D 正确。
在 100 ℃的汽化热是 L=2.25×106 J/kg,冰的熔化热是 λ=3.34×10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J/kg)
解析:(1)设冰的质量为 m1,水蒸气的质量为 m2,则有
人教版 物理选修3-3 第九章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
例题 下列关于液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非晶体的结构跟液体非常类似,可以 看作是粘滞性很大的液体 B.液体的物理性质一般表现为各向同性 C.液体的密度总是小于固体的密度 D.所有的金属在常温下都是固体 AB
2、液体的表面张力
一. 固体
非晶体 1、固体 各向同性 多晶体
晶体
单晶体 各向异性
1)晶体都具有确定的熔点,这是晶体的标志。 2)单晶体具有确定的几何外形,而多晶体和 非晶体没有。
例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常见的金属材料都是多晶体 B.只有非晶体才显示各向同性 C.凡是具有规则天然几何形状的物体 必定是单晶体 D.多晶体不显示各向异性 ACD
水水银AB用一根细玻璃管将A、B两个半径大小不同的肥 皂泡连通起来,那么这两个肥皂泡的大小将如 何变化?
5、液晶 (中间态) 1)特性 具有流动性,其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异性的有 机化合物 2)分子结构 在某些方向上呈现有规则排列,具有远程有 序特点 3)应用 各种电子显示器
三. 饱和汽与饱和汽压
1、蒸发和沸腾 压强越大,沸点越高
2、饱和汽与饱和汽压
动态平衡 3、空气湿度
饱和汽
饱和汽压
绝对湿度 水蒸气的实际压强 水蒸气的实际压强 相对湿度 同温度水的饱和汽压 湿度计
四. 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
1、熔化热 为什么熔化会吸热? 一定质量的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与凝固 时放出的热量相等 2、汽化热 为什么汽化会吸热? 一定质量的物质,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汽 化时吸收的热量与液化时放出的热量相等
汽
表面层
液体
液体的表面张力具有使液体表面收缩的趋势!
高中化学选修三晶体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三晶体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晶体的定义和结构特点;
2. 掌握晶体的分类方法;
3. 熟悉晶体在化学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1. 晶体的结构特点;
2. 晶体的分类方法;
3. 晶体在化学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理解晶体结构的复杂性;
2. 掌握晶体的分类方法;
3. 理解晶体的应用原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请学生回顾一下晶体的概念和结构特点,并简单介绍晶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什么是晶体?
2. 晶体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3. 晶体的分类方法有哪些?
三、案例分析(15分钟)
介绍几个晶体在化学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分析晶体在这些案例中的作用和原理。
四、实验操作(20分钟)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晶体的结构特点,并比较它们的性质。
五、课堂讨论(15分钟)
组织学生讨论晶体的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趋势。
六、总结复习(10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并布置相关作业。
七、作业布置
1. 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晶体的近期研究进展;
2. 撰写一篇关于晶体在化学中应用的文章。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晶体的结构和应用,激发了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进一步拓展晶体的应用领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晶体在现代化学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高中物理 7.2分子的热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3
高中物理 7.2分子的热运动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3一、教材分析《分子的热运动》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热学》第七章《分子动理论》的第二节的教学内容,分子动理论是物质的微观结构学说,是宏观与微观本质间联系的纽带,是热学的基础。
“分子的热运动”是构成分子动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本节课在本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是高中阶段物理教学中非重点知识中的重点。
布朗运动是分子热运动的实验基础,对分子热运动的认识,是建立在对布朗运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的,因此,知道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知道布朗运动的无规则性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性,是学好本节课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布朗运动,观察其特点,分析其产生原因。
(2)学习用统计的观点分析问题,知道布朗运动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对宏观现象作微观解释。
(3)知道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激烈。
2.能力目标: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培养学生通过物理现象归纳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微观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2)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
使学生了解,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分子热运动。
难点:从宏观出发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感知的事实;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有关现象。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有了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在初中已学过扩散现象等,对分子运动有初步认识,又具备了高一力学的基础知识、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些方法及分析推理问题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物理学科的特点,使学生通过扩散现象、感兴趣的布朗运动实验加深认识,引起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科学分析的方法,最终能很好地分析布朗运动产生原因,并理解布朗运动的无规则性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性。
【金版教程】2015届高考物理大一轮总复习 第一章 第2讲 固体 液体与气体 新人教版选修3-3
答案:A
要判断液柱的移动方向,应首先假设液柱不动,然后需要 选择好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综合应用玻意耳定律、查理 定律和力学规律进行推理和判断.
02典例突破知规律
考点1
固体和液体的性质
考点解读:
1.晶体和非晶体
(1)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但不是在各种物理性质上都表现 出各向异性. (2)只要是具有各向异性的物体必定是晶体,且是单晶体. (3)只要是具有确定熔点的物体必定是晶体,反之,必是非
是不稳定的,A、B错误.外界条件的微小变化都会引起液晶分 子排列的变化,从而改变液晶的某些性质,如温度、压力、外 加电压等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液晶光学性质的变化,C正确, D错误.
答案:C
3. [气体实验定律的考查]一定质量的气体,要从温度T1的状
态 变 化 到 温 度 T2 的 状 态 , 并 且 T2>T1 , 则 可 供 选 择 的 过 程 是
5. [ 气体实验定律解决变质量的问题 ][2012· 福建高考 ] 空气 压缩机的储气罐中储有1.0 atm的空气6.0 L,现再充入1.0 atm的 空气9.0 L.设充气过程为等温过程,空气可看作理想气体,则 充气后储气罐中气体压强为( )
A. 2.5 atm
C. 1.5 atm 2.5 atm,故A正确. 答案:A
的压强.
(3)相对湿度:在某一温度下,空气中的水蒸气的压强与同
知识点 4 理想气体 Ⅰ
气体分子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
气体实验定律
一、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1)分子很小,间距 很大 ,除碰撞外不受力. (2)气体分子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气体分子数目都 相等 . (3) 分 子 做 无 规 则 运 动 , 大 量 分 子 的 速 率 按 中间多,两头少 ”的规律分布. “_____________
高二物理课《固体》优秀教案
高二物理课《固体》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二章《固体》,内容包括:2.1固体的基本概念;2.2固体的微观结构;2.3固体的物理性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固体的基本特点,掌握固体的微观结构和物理性质,为后续学习固体物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固体的基本概念,掌握晶体的微观结构及其对固体性质的影响,理解固体的物理性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固体物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固体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固体的微观结构,晶体的物理性质。
教学重点:固体的基本概念,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固体的物理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晶体模型,非晶体样品。
2. 学具:笔记本,教材,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晶体和非晶体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两者的区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固体的基本概念,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引导学生了解固体的微观结构。
3. 知识讲解:a. 固体的基本概念:固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b. 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晶体具有有序的微观结构,非晶体无序。
c. 固体的物理性质:晶体具有各向异性,非晶体具有各向同性。
4.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晶体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等,让学生了解固体物理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例题讲解:讲解晶体物理性质的相关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固体的基本概念2. 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3. 固体的物理性质4. 晶体物理性质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b. 列举三种固体的物理性质,并说明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固体的基本概念和物理性质掌握较好,但在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时,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选修33《固体》教案
选修33《固体》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了解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掌握晶体的分类及常见晶体结构;2. 理解晶体缺陷的类型及对晶体性质的影响;3. 掌握晶体的物理性质,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晶体缺陷的类型及对晶体性质的影响;晶体的物理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晶体的分类及常见晶体结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晶体模型、PPT课件、实物投影仪;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晶体模型,引发学生对固体晶体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晶体的特点及分类;2. 新课导入:讲解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介绍晶体的分类及常见晶体结构;3. 课堂讲解:分析晶体缺陷的类型及影响,阐述晶体的物理性质及其应用;4. 实例分析:结合生活实际,讲解晶体在科技领域的应用,加深学生对晶体性质的理解;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及时解答学生疑问;六、板书设计1. 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2. 晶体的分类及常见晶体结构;3. 晶体缺陷的类型及影响;4. 晶体的物理性质及其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2)举例说明晶体的分类及常见晶体结构;(3)阐述晶体缺陷的类型及对晶体性质的影响;(4)结合实际,说明晶体的物理性质在科技领域的应用。
答案:(1)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晶体是由原子、离子或分子按照一定的空间规律排列组成的固体;(2)晶体的分类及常见晶体结构:如离子晶体(如NaCl)、共价晶体(如金刚石)、金属晶体(如铜)等;(3)晶体缺陷的类型及影响:如空位、间隙原子、位错等,影响晶体的物理性质,如强度、导电性等;(4)晶体的物理性质在科技领域的应用:如半导体材料、激光晶体、陶瓷材料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晶体结构、晶体缺陷和晶体物理性质等内容,使学生掌握了固体晶体的基本知识。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选修33《固体》教案
选修33《固体》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选修33《固体》的第一章“固体的结构与性质”,详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晶体的基本结构、晶体缺陷、固体的电子性质、固体的热性质以及固体的光学性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固体的基本结构和性质,理解固体科学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固体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固体物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晶体的缺陷类型及影响,固体的电子性质。
教学重点:晶体的基本结构,固体的热性质和光学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晶体模型,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晶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晶体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讲解晶体的基本结构,如晶胞、晶格等。
(2)通过实例分析晶体缺陷的类型及对固体性质的影响。
(3)讲解固体的电子性质,如能带理论、导电性等。
(4)介绍固体的热性质和光学性质,如热传导、光的折射等。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固体》2. 内容:(1)晶体的基本结构(2)晶体缺陷(3)固体的电子性质(4)固体的热性质(5)固体的光学性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晶体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列举三种晶体缺陷,并说明其对固体性质的影响。
(3)解释固体的电子性质,如能带理论、导电性等。
(4)阐述固体的热性质和光学性质。
2. 答案:见教材和课堂笔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估,分析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1)研究新型固体材料的性质和应用。
(2)探讨固体物理学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如半导体、光电子等。
(3)引导学生关注固体物理学的最新研究动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晶体缺陷的类型及对固体性质的影响。
2. 固体的电子性质,尤其是能带理论。
(选修3-3)《固体》教案
《固体》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了解它们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别。
(2)知道晶体分子或离子按一定的空间点阵排列。
知道晶体可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通常说的晶体及性质是指单晶体,多晶体的性质与非晶体类似。
(3)能用晶体的空间点阵说明其物理性质的各向异性。
教学过程:第一节固体1、晶体和非晶体(1)固体分类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
例如:各种金属、食盐、明矾、云母、硫酸铜、雪花、方解石、石英等都是晶体;玻璃、松香、沥青、蜂蜡、橡胶、塑料等都是非晶体。
(2)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第一、晶体具有天然的规则的几何形状,而非晶体无此特点。
例如:食盐粒都是正方体,硫酸铜也是正方体,雪花都是六角形的、明矾外形的八面体,水晶石为六面棱柱。
第二、晶体在不同方向上物理性质不同,而非体各方向上物理性质相同。
例如:将石蜡均匀涂在云母片上和玻璃板上,用烧红的钢针接触没有涂蜡的另一面。
会看到云母上的石蜡熔化后的部分为椭圆形,玻璃板的导热性各方向相同,参看课本P56上的图15-1。
又如,硫酸铜具有单向导电性,方解石发生双折射现象,也表明它们分别在电学性质、光学性质上各方向不同。
又如,晶体溶化有溶点,而非晶体是缓慢变为液体的过程,无熔点。
晶体又可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上述的两条晶体的特点一般说是原晶体的特点,多晶体中小晶粒的排列无规则、杂乱无章,各向异性的物理性质无从显示出来。
2、晶体的空间点阵单晶体和非晶体性质上的不同,可以从它们的微观结构不同做出说明。
组成单晶体的微粒(分子、原子或离子)在空间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
彼此相隔一定的距离排列成整齐的行列。
通常把这样的微观结构称为空间点阵。
例如:食盐的空间点阵如右图所示,这正是盐粒不管大小都是正方体的原因所在。
方解石对光产生双折射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它在各个方向上的折射率不同所致。
云母片各方向上导热性质不同,是由其空间点阵决定的。
云母片中微粒排列情况与课本P57上图15-2类似。
最新人教版选修33《固体》教案.doc
§9.1固体【教学目标】1、知道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2、知道晶体和非晶体在外形上和性质上的区别.3、知道晶体有单晶体和多晶体.4、知道一种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并不是绝对的.【重点、难点分析】1.晶体和非晶体在外形上的区别,要通过观察晶体和非晶体实物,让学生认识,并从而引起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2.晶体内部的一些性质,表现出各向异性,而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在教学中也可以举例说明其他性质也具有各向异性。
3.讲同一种物质有晶体也有非晶体,可以防止学生在物质存在的形式上产生片面的、绝对化的认识.【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上一章的学习,我们知道: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之间的的相互作用力使得分子聚集在一起,而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又使它们分散开来,我们看到自然界中物质的三种状态:液态、气态和固态,便是由于分子的这两种作用而产生的三种不同的聚集状态。
学上将固态和液态称为凝聚态。
为了更好的研究微观分子的排布对物质宏观性质的影响,我们分别研究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固体、液体和气体;首先,我们来研究固体。
(二)新课讲解一、晶体和非晶体1、固体材料的发展出示图片:生活用器、生产工具的演变——固态材料的发展;(图片的展示顺序:远古石器——商代的青铜器——春秋时期的铁制刀剑——到今天的人造固体材料:合金;低温超导材料;生产火箭、人造卫星的特殊材料;高强度、低密度、耐高温的钛合金等等)讲解:人类在远古时期就开始利用石器作为生产工具与生活用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的不断革新,人们对固体材料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从对金属固体材料的提炼到今天可以运用科学技术制造出多种人造材料。
各种材料的性质也是千差万别的,所有的这些固体材料性质的不同,都是与它们的分子组成和分子排列有关的。
2、固体的分类实验1: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几种固体颗粒:硫酸铜、食盐、松香、橡胶和明矾;问题:同一种固体的颗粒形状是一样的么?可以通过大屏幕显示各个固体颗粒的图片;或者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得出实验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1 固体教案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学内容属于选修内容,高考时难度要求不大。
教学上应该以让学生掌握本节的基本内容为主,能力要求上应该以能让学生进行定性分析为主,不宜出现难度过大的练习题。
二.教学目标
1知道晶体和非晶体在外形上的主要区别
2知道单晶体、多晶体和非晶体。
3了解晶体微观结构假说。
三.教学重难点
1正确理解晶体的各向异性。
2用微观结构理论解释晶体的特性
四.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说是全新的。
有些知识学生虽然接触过,但是并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特别是单晶体与多晶体、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学生会感到有些吃力,所以在教学中应该特别注意
五.教学方法
由于内容是全新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举实例,使学生真切的体会到单晶体与多晶体、晶体与非晶体的不同点,才能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六.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学生观察两组固体物质,一组是玻璃、蜂蜡、硬塑料等;另一组是盐粒、砂糖、石英等。
思考两类固体物质的外表各有什么特征?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二)进行新课
一晶体和非晶体在外形上的主要区别
盐粒、砂糖、石英的形状虽然各不相同,但都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盐粒、砂糖、石英都是晶体,有些晶体可以有各种不同几何形状,例如雪花。
玻璃、蜂蜡、硬
塑料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
玻璃、蜂蜡、硬塑料是非晶体。
问题1 蔗糖和盐颗粒形状规则,受潮后粘成一块,看起没有确定的几何形状,那还是晶体吗?如果用放大镜观看仍可发现组成糖块的一个个晶体粒。
粘在一起的糖块是多晶体,单个的晶体颗粒是单晶体
问题2晶体和非晶体除了在外形上的主要区别以外,还有哪些不同?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初中我们已知道晶体有确定的熔点,非晶体则没有。
学生实验:用烧热的缝衣针分别接触玻璃片上的蜂蜡和云母片上的蜂蜡
现象分析:蜂蜡熔化区域形状的不同说明了什么?
结论:沿不同方向的导热性能不同。
有些晶体沿不同方向的导热或导电性能不同;有些晶体沿不同方向的光学性质不同。
这类现象称为各向异性。
非晶体沿各个方向的物理性质都是一样的,这叫做各向同性。
二单晶体、多晶体和非晶体
1单晶体和多晶体的区别
单晶体是一个完整的晶体,而多晶体是由很多小单晶体(称为晶粒)杂乱无章排列而组成的。
2多晶体和非晶体的异同
相同点:都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物理性质上是各向同性的。
不同点:多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则没有。
思考与讨论:通过晶体呈现的特殊物理性质,你认为晶体在微观结构上可能有什么特点?
阅读课本晶体的微观结构
(1)对各向异性的解释:在不同方向上物质微粒的排列情况不同,才引起晶体的不同方向上物理性质的不同。
(2)对熔点的解释定:给晶体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一部分微粒有足够的动能,克服微粒间的作用力,离开平衡位置,使规则的排列被破坏,晶体开始
熔解,熔解时晶体吸收的热量全部用破坏规则的排列,温度不发生变化(3)有的物质有几种晶体,如何解释?
物质微粒能够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例如碳原子按不同的结构排列可形成石墨和金刚石。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
1知道晶体和非晶体在外形上的主要区别
2知道单晶体、多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和非晶体也可以相互转化
3了解晶体微观结构假说。
课余作业完成问题与练习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