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78202
古代文化常识集锦
古代文化常识集锦古代文化是指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文化。
这些时期的文化都是源自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涵盖读书、写作、艺术、宗教信仰、传统价值观念、衣食住行、民间俗信、婚嫁习俗、文化实践等构成。
1、古代读书方式:古代的书本大多是手写的,书写的工具为胡麻、铁笔、木笔、秀笔等,一般常用的笔墨有墨、朱、绿、秋、金等,毛笔是最后出现的,古老的读书方式有口诵、眼读、指读、抄练等。
2、古代书法艺术:古代的书法具有极高的审美和艺术价值,是中华文化的核心。
书法艺术形式有篆书、楷书、行书、草书四个形式,书写的工具和形式也有很多,古人认为书法有“文如其人”之说,一笔一划传神了作者的内涵和情感。
3、古代宗教信仰:周朝时期以阴阳五行、礼乐治天为主流宗教信仰,到了秦汉时期,道教、佛教逐渐深入民间,魏晋时期儒学逐渐成为宗教信仰的主流。
隋唐时期,佛教得到大力推广,僧尼和佛教弟子都深受皇室和百姓的尊重,佛教也成为一种文化精神。
4、古代传统价值观念:古代的传统价值观念建立在“仁义礼智信”的基础上,认为应以仁义礼智信为准则来行事,以养性修身、守正节,礼法仁爱、事实礼仪、仁德士大夫三者相表达、一致的理念。
5、古代衣食住行:衣食住行是古代生活的三大要素,古代的衣食有很多传统的食物,如米饭、小米面、豆粉、馒头、烤鸭等,而住行则以宅舍、府邸、寺庙、庙宇等为主,而交通则以步行、轿子、马车、船只等为主要形式。
6、古代民间俗信:古代民间俗信涵盖很多活动,如庆典、吉神信仰、家风活动等,不同的文化发展出不同的吉神,如孔子教人追求仁义礼智信,而佛教教人信仰宽恕,这些都影响了古代的民间俗信活动。
7、古代婚嫁习俗:古代的婚嫁习俗大多是以祭祀为主,它们是由婚礼礼仪中演变而来,主要形式包括礼堂仪式、宴席活动、祭司大臣、朝觐等,形式丰富,依据不同的习俗会有精美的传统礼装,婚嫁习俗在古代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8、古代文化实践:古代的文化实践是思想的体现,通过实践来诠释思想的内涵,古代文化的实践有读书进修、习武竞技、尝试乐器技艺、歌舞狂欢、茶道茶艺等,它们深深影响了古代的文化氛围。
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古代文化是指在古代社会中形成并延续下来的各种文化现象和文化遗产,它包括了古代的思想、宗教、艺术、建筑、文学、音乐、舞蹈、服饰、饮食、礼仪、传统医学等各个方面。
古代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古代社会的历史记忆和精神传承,对于我们了解古代社会、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带领读者一起了解古代文化的常识,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的文化世界。
古代文化常识一,古代建筑。
古代建筑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古代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更是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
古代建筑包括了宫殿、寺庙、城墙、陵墓、园林等各种建筑形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中国古代的宫殿和寺庙建筑。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以紫禁城为代表,寺庙建筑以洛阳白马寺、峨眉山乐山大佛等为代表。
古代建筑在设计、结构、雕刻等方面均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水平,对后世的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文化常识二,古代思想。
古代思想是古代文化的核心,它包括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法家思想、兵家思想、农家思想等多种思想流派。
其中,儒家思想提倡“仁爱”、“孝道”、“礼仪”,强调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道家思想强调“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追求心灵的宁静;墨家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反对战争和压迫,提倡和平与公正。
古代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道德、伦理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文化常识三,古代艺术。
古代艺术是古代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它包括了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
古代绘画以中国的山水画、人物画最为著名,中国古代的书法更是被誉为“东方艺术之花”。
古代雕塑以希腊的雕塑艺术最为著名,古代音乐以中国的古琴、古筝最为具有代表性,古代舞蹈以印度的印度舞、中国的古代宫廷舞蹈最为有名。
古代艺术在形式、风格、题材等方面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成为了古代文化中的瑰宝。
古代文化常识四,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一、古代的官职名称1.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
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
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2.史:相当于国防部长。
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
相当于现在的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3,尹: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市长。
4.太尉: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
5.越骑校尉: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
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6.廷尉: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
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7.吏部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
相当于人事部长。
8.光禄大夫:皇帝身边顾问之臣。
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9.中书令:掌管皇帝命令发布。
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10,尚书令: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
相当行政院长。
IL车骑大将军:地位尊崇,多加重臣。
相当于元帅军衔。
12.行军总管: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
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13.都察院御史:古代最高监察机构。
相当于监察部长。
14.知府: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
相当于省长(或省辖市长)15.知州: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16.知县: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县长。
17.通判:府之副职。
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
18.兵马指挥:明清兵马司主官。
相当于市公安局局长。
19.推官:掌刑名,赞计典。
相当于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
2(λ都事:掌出纳文移。
相当于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
21.给事中:皇帝禁中寄禄官。
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22.经历:部委所属机构主官,相当于部委二级机构负责人。
23.行人:供差遣出使。
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
24.典宝:协司宝掌玉玺。
相当于两办负责印章的副处级干部。
25.县丞: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
相当于副县长。
26.主薄:掌钱粮.户籍。
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
27.检校:代理官职。
秘书级。
28.教授:府掌训导考核学生。
相当于省教育厅长。
29.教谕:县掌教学。
相当于县教育局长。
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古代文化常识大全1.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2. 九流: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纵横家、阴阳家。
3. 三皇:伏羲、神农、黄帝。
另有燧人、伏羲、神农;伏羲、女娲、神农等说法。
4. 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另有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等说法。
5. 五行:金、木、水、火、土。
6. 五金:金、银、铜、铁、锡。
7. 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泽)。
8. 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9. 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锋、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10. 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11. 岁寒三友:松、竹、梅。
12.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3. 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4.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5. 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
16. 中国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17. 中国四大古典戏曲:孔尚任《桃花扇》、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18. 七大艺术: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绘画、建筑、雕塑。
另一种说法为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
19. 中国四大名瓷窑:河北磁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
20. 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21. 九属:九代直系亲属,即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22. 五谷:稻、黍、稷、麦、豆。
23. 中国八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苏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
24. 中国四大名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
25. 中国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26. 中国四大名花:河南洛阳的牡丹、浙江杭州的菊花、云南昆明的山茶、福建漳州的水仙。
古代文化常识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 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 执”。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 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 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 被尊称为“枢密”。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 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 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 与都督并置。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 官位高于总督。
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户部管土地户 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掌典礼、科举、学校等事。
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 田水利等事。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 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此外,中央还设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管理图书、 编修历史、制定历法等工作。如汉代的太史令,明代 的翰林院国史编修。
古人用十二地支表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两个小时。 子时是23 ~1点,以此类推。
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古人把为观测日、月、五 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称为二十八宿,用来说 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古代占星家为了用 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 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
大小便称更衣、出恭、解手等。 室内座次,一般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普通的车座 分左中右,一般以左为尊,中为御者的位置,右为陪 乘的位置。兵车有所不同,主帅居中执掌旗鼓,御者 在左,右有一人保护主帅。
普通兵车御者在中,左右各一甲士,左边甲士持弓, 右边甲士持矛。古时把贵族称为右族或豪右,贫贱者 居住之地称为闾左,贬官称为左迁。
7、表辞去官职 ⑴致仕:退休。如:永宁元年,称病上书致仕。 (《后汉书》) ⑵乞骸骨: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如: 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后汉书·张衡传》) ⑶悬车:辞官居家。如:时年已七十,遂隐丘山,悬 车告老。(《陈太丘碑文序》) ⑷乞身、请老:请求退休。如:祁奚请老,晋侯问嗣 焉。(《左传·襄公三年》) ⑸移病:要求退隐的委婉说法。如:弘乃移病免归。 (《汉书·公孙弘传》)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一、人的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
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一、借代词语常见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二、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总1. 古代文化的起源:古代文化起源于华夏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2. 五经:五经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经典,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3. 四书五经: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则是四书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4. 古代文人墨客:古代文人墨客是指才华出众的学者或文艺创作人,代表人物有杜甫、李白、苏轼、欧阳修等。
5. 古代文化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主张仁爱、孝道、礼仪等价值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6. 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古代文人雅士追求自由、清高的生活态度,崇尚诗词、书画,追求心灵的寄托。
7. 古代文化的书法艺术:书法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汉字文化的瑰宝,代表有篆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的字体风格。
8. 古代文化的音乐艺术:古代音乐以宫、商、角、徵、羽五音为基础,形成丰富多样的音乐体系,享誉世界。
9. 古代文化的建筑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和谐、稳重的设计风格,以木结构的宫殿、庙宇、园林为代表。
10. 古代文化的饮食文化:古代饮食文化讲究养生、兼顾色、香、味,有九大菜系,如川菜、粤菜、闽菜等。
11. 古代文化的医药学:古代医药学注重阴阳平衡、调节气血,以中草药为主要治疗方式,形成了中医药文化。
12. 古代文化的礼仪习俗:古代礼仪习俗非常丰富,如婚礼、葬礼、宴会等活动都有明确的规范和仪式。
13. 古代文化的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文化内涵。
14. 古代文化的服饰美学:古代服饰讲究韵律、色彩和线条的搭配,代表有汉服、唐装、礼服等。
15. 古代文化的传统戏曲:中国传统戏曲包括京剧、豫剧、越剧等,以唱、念、做、打等综合艺术形式融合。
16. 古代文化的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剪纸、民间绘画、泥塑等。
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节气编辑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也叫元旦,今多称春节。
2、元夜:即上元之夜,农历正月十五,又叫元宵,是赏灯节3、寒食:清明前一或前两天为寒食节。
从这一天起禁火三日:寒食过后重新起火,叫新火,习俗有乞新火,踏青,插柳等。
4、端午:为纪念屈原投江,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5、七夕:七月初七为女儿节,七夕节。
传说牛郎织女七夕相会,又有妇女“乞巧”的习俗。
6、重阳:农历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日月皆逢九,故又叫重九,赏菊佳节。
7、社日:农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子。
分春社,秋社,分别在春分秋分前后举行。
8、伏日:夏至三伏,伏日指进入初伏的那一天。
9、腊日:农历十二月初八为腊日,是古人腊祭的日子,现俗称“腊八”。
10、至日:是冬至和夏至的合称,皆为二十四节气之一。
古人认为“冬至一阳生”是节气的起点。
如“淳熙丙申至日(此处指冬至)”。
11、二十四节气表职官编辑六部:隋代开始,中央政府尚书省下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部首长为尚书,副职为侍郎;部下设司,司长称郎中,副职为员外郎。
州、郡、道、路、府、省:”州“为行政区划,历代数目不同,上古说九州,汉时十三州,三国十八州,唐三百多州。
大洲又称”府”。
汉时,州设刺史,又改称州牧,为军政最高长官;宋代州的长官为“知州”,都由朝臣担任。
“郡”,行政区域名,秦时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隋唐时改郡为州,郡长官为郡守,汉时称太守,后来作为知府或刺史的别称。
”道“,唐代始设的行政单位,略相当于汉代的州;宋时改”道“为”路“,清回复为”道”,属省管,比州,府大。
唐代“府”隶属于“道”,宋隶属于“路”。
省本事中央官署名,指中书省,后来成为行政区名。
省的最高行政长官为“巡抚”。
参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又叫车右、陪乘。
曹:古代官署内分科办事的单位。
刺史:汉分全国为十三州,布置刺史一人,掌管郡守、县令之权,与秦御史监郡相似,也称州政牧后成为掌一州大权的长官。
国子监:官署名,掌管五品以上官僚子弟,或称国学或称太学,设祭酒一人,司业二人。
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思想和价值观念。
了解古代文化常识,不仅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还可以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
以下是一些关于古代文化的常识,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的精彩之处。
古代文化常识一:礼乐文化古代中国有着严谨而独特的礼乐文化,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古人强调礼仪之道,提倡人们按照规定的礼节行事,以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尊严。
古代的乐曲被视为祭祀神灵、娱乐百姓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表达个人情感的途径。
在古代社会,学习礼乐被视为人们修身养性的必修课程。
古代文化常识二:四书五经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经典《四书五经》。
其中,《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是儒家核心思想的重要著作。
《五经》主要包括《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和《春秋》,是古代中国的经典文献。
这些经典著作不仅对于古代中国人的人生观、道德观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成为后世文人学者研习的重要资料。
古代文化常识三:书法艺术古代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而尊贵的艺术形式,被誉为东方艺术的瑰宝。
书法以汉字为媒介,通过笔墨纸砚的形式表达艺术家的个性、情感和境界。
古代书法分为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四种字体,每个字体都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书法作品的欣赏不仅仅在于笔画的工整,还在于能否把握住作品的气势、韵味和意境。
古代书法艺术是一种深入人心的文化精神,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古代文化常识四:古代科技发明古代中国是世界科技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许多重要的科技发明起源于古代中国。
其中最为著名的有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指南针的发明使得古代航海家能够准确判断方向,进一步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火药的发明则为军事战争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书籍的生产和传播大大加速,对于文化的传承和普及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些发明都是古代中国人才智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伟大文明的见证。
古代文化常识五:传统节日与习俗古代中国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77个古代常识
常见古代文化常识1 一、代称 1、黄发、垂髫: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代指老人。
垂髫,指小孩垂下来的头发,用来代指小孩。
如《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2、伛偻、提携:伛偻,驼背的意思,老年人弯着腰,故“伛偻”指老人;提携,小孩由大人搀着走,故指小孩。
如《醉翁亭记》:“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 3、布衣:古代平民服装以麻布制成,因此用“布衣”借称平民百姓。
如《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近代专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4、丝竹:“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丝竹”代指音乐。
如《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
”《醉翁亭记》:“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 5、社稷:社,土地神;稷,谷神。
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来就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如《陈涉世家》:“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 二、风俗礼仪 6、谥号:古代帝王后妃、文武百官以及鸿儒耆宿或有“忠勇义烈”行为的人死后,朝廷或私家给其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这种称号叫做“谥”或“谥号”。
如范仲淹谥号“文正”,欧阳修谥号“文忠”。
7、避讳:封建时代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避免直接说出和写出,用改字、缺笔、空字、同义词等方法加以回避,叫“避讳”。
如《捕蛇者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中的“人风”即“民风”,改“民”为“人”是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
8、崩:古代皇帝死的讳称。
如《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 9、牺牲: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色纯为“牺”,体全为“牲”。
如《曹刿论战》:“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10、折腰:拜揖。
鞠躬下拜,表示屈尊之意。
后来引申为倾倒、崇拜。
如《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三、古代作品的命名方式 1、以籍贯命名,如《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河东人。
2、以官职命名,如《杜工部集》,作者杜甫,官至检校工部员外郎。
3、以谥号命名,如《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谥号“文忠”。
我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礼仪习俗
1.年龄称谓
襁褓:婴儿。
孩提:2~3 岁的儿童。
总角:幼年儿童。
豆蔻年华13 岁女子。
及笄:15 岁女子。
冠、加冠、弱冠:20 岁男子。
而立:30 岁。
不惑:40 岁。
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50 岁。
花甲、平头甲子:60 岁。
耆:60 岁。
古稀:70 岁。
耋:70~80 岁。
耄:80~90 岁。
期颐:100 岁。
2.避讳
封建社会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避免直接说出和写出,用改字、缺笔、空字,用同义词等方法加以回避。
如"以俟观人风者得焉""人风"即"民风"。
避讳李世民
3.谦辞和敬辞
窃:私下、私自。
敢:冒犯、冒昧地。
蒙:承蒙。
请:请允许我、请让我。
枉驾:有劳大驾。
惠赐:指对方给予了好处。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一、科举教育1、科举制度概说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
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官制史角度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
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
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士”。
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也就是历史的大势所趋。
从此,1300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宣告结束。
但客观而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中,科举制的进步作用也是不容否定的。
2、科举前选拔官员【荐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荐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察举。
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
《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
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3.科举制名称【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1.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流派之一,主张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是“仁爱”,追求“仁者无敌”的境界。
儒家思想强调个人品德修养、家庭教育和社会秩序,对古代中国文化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具有深远意义。
2.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强调以自然之道为准则,追求自由、自然和宇宙的和谐。
道家思想强调非行动,主张顺应自然的变化,以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3.佛教:佛教是在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的,通过翻译、宣传和传承等方式在中国发展壮大。
佛教强调人生苦难的本质,主张通过修行消除痛苦,追求解脱和觉悟。
4.四书五经:四书包括《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用以教育和培养中国士人的道德观念和修养。
五经是指《易经》、《诗经》、《书经》、《礼记》、《春秋》,是古代中国的经典典籍,被视为国家治理与道德教育的重要基础。
5.文字和书法:中国古代文字最早出现在公元前14世纪的商代,最初采用象形、指事和会意的方式,后来逐渐演变成许多拼音和字根组成的象形文字。
书法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将文字与艺术完美结合,形成了各种风格独特的书体,如楷书、草书和行书。
6.音乐和舞蹈:中国古代音乐和舞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音乐以雅乐和俗乐为主,雅乐用于宫廷和祭祀,俗乐用于民间娱乐。
古代舞蹈在宫廷和庙会上广泛演出,以婉转多变的身姿和动作展示表演者的艺术技巧和情感表达。
7.传统节日:中国古代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与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农业生产和宗教信仰等紧密相连,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
8.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以宫殿、庙宇和园林为代表,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形式。
古代中国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讲究均衡和比例,追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9.中国古代服饰:中国古代服饰多样丰富,不同朝代、地区和社会地位的人穿戴不同。
例如,汉族传统服饰有汉服、袍褂和襦裙等,隋唐时期盛行着华丽的宫廷装束,以及唐装和宋装等。
史上最全古代文化常识
史上最全古代文化常识注:本资料内容超全可称得上史上最全古代文化常识,是广大高三师生备战高考不可过错的秘籍,只要考生每天坚持看看,就能在考场上得分。
一、人的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由官方所追加的称号叫谥号,非官方所加叫私谥。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就是他死后朋友所谥。
官方所加,如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
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集粹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集粹一、科举制度1、乡试-会试-殿试举人-贡士-进士解元-会元-状元(榜眼、探花)2、官职、升迁:⑴、拜:授给官职。
⑵、除:免旧职任新职。
⑶、出:出任。
⑷、升:提升官职。
⑸、迁:调动官职。
⑹、革:革队官职。
⑺、谪:降职返调。
⑻、擢:提拔、选拔。
⑼、授:封给官职。
⑽、去:去职,被调离。
⑾、左迁:降官调动。
⑿、黜:废黜。
⒀、罢:停职。
⒁、免:免除官职。
⒂、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官退休。
二、地理1、三山五岳:①、东岳泰山-(山东省);西岳华山-(陕西省);南岳衡山-(湖南省);北岳恒山-(山西省);中岳嵩山-(河南省)。
②、瀛洲、蓬莱、方丈。
2、阴阳:古时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3、南京:(建康、金陵);扬州:(广陵);成都:(锦官城);苏州:(姑苏、吴县);岳阳:(巴陵)。
4、①、江南:(长江以南);江、河:(长江、黄河);江左:(长江以东);江表:(长江以外,主要指江南)。
②、山东、山西:(“山”特指崤山);③、关内、关外:(古时潼关之西为关内,潼关以东为关外,后“关外明清至今指东三省);④、河南、河北:(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
三、天文历法1、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已(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戊(犬)、亥(猪)。
2、季节:每季三个月依次称孟、仲、季。
3、①、早晨:(旦、夙朝);中午:(日中、亭午、晌午);傍晚:(暝、夕、暮)。
②、农历每月的第一天称“朔”;农历十五称“望”;农历十六称“既望”;农历最后天称“晦”。
③、古时每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每晚八点左右开始击鼓报更,称“更定”。
④、古时以十二地支记时。
四、古代节日及习俗1、古代传统节日:⑴、正月初一:元旦节(元日)。
⑵、正月十五:上元节(元宵、元夕、元夜)。
⑶、春分或秋分社日:(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
汉代以前只有春社,汉代以后有春社(春分)、秋社(秋分))。
古代文化常识
(七)官职授拜
除、拜: 迁、擢: 谪、左迁: 罢、黜: 征、辟: 出、徙: 授官 升官。 降官 免官 招聘 京官调任地方官
乞骸骨:
大臣辞职
(八)古代别称
桑梓: 家乡 巾帼: 妇女 须眉: 男子 鸿雁: 书信 社稷: 国家 汗青: 史册 三尺: 法律
轩辕: 祖国
(九)其他:
五行: 指金、木、水、火、土。 五谷: 上古对粮食作物的统称。 (即稷、黍、麦、菽、稻)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传说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海内: 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四海: 指天下、全国 六合、八荒: 都泛指天下。
(二)古代地理
江河: 三秦: 南京: 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古代别称有建康、金陵、江宁、白下。
端午: 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舟(屈原)
(五)古代节日
七夕: 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中元: 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中秋: 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重阳: 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冬至: 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腊日: 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除夕: 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旧迎新
(一)文史典籍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四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四库: 经、史、子、集 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诗经》六义:
风、雅、颂、赋、比、兴
(二)古代地理
三山: 五岳: 九州: 赤县: 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四)年龄称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樽
古代盛酒器具
叉
歧头兵器
金戈
金属制成的长枪
瓜
像锤样的兵器
瓦台盘
一种带底座的陶高盘
镫
像马镫样的兵器
斛
一种量器
璇玑
玉饰的测天仪器
梓
书的雕板
牙
发动机件的枢纽
铗
剑柄
宝
皇帝的印玺
瑶、珞
美玉
珰
耳坠
匙箸
拨弄香火的用具
床、榻
坐具
香盒
盛香料的盒子
瓯
杯子
羯鼓
五行
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胜(克):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
八卦
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四象
指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龟蛇)等人们想象中的四种动物。
朔、望、晦
阴历每月初一为“朔”,每月—卜五日为“望”,每月月末一天为“晦”。
蓧
耘田用的竹器
杓
舀酒的勺子
觞
一种酒器
臿
一种掘土工具
箪
古代盛饭的竹器
屦
用麻、葛等制成的鞋
干
盾,一种兵器
戚
像斧的一种兵器
管籥
箫笛类乐器
箧
书箱
銛
一种短兵器
硎
磨刀石
皿
盘碗之类的器具
鑱
铲子
屣
鞋子
铩
古代一种长矛
银瓶
汲水器
敲扑
短长刑具
大吕
周庙里的大钟
檀板
檀木制的拍板
钿
金花
九鼎
夏禹铸的九个鼎
瑾、瑜
美玉
铛
平底的浅锅
室
顶礼
佛家最敬之礼,即跪拜。
接风
设宴接待远方的客人
伏惟
下级对上级、小辈对长辈说话表尊敬
朝
诸侯按规定时间觐见天子的一种礼节
聘
天子派卿大夫慰问诸侯的一种礼节
修敬
修饰礼仪以示敬意
誓
诸侯之间用言语表示不违约的一种仪式
盟
两国或两人以上聚会杀牲歃血的仪式
庙见
帝王即位后在宗庙举行的拜祖之典礼
封禅
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的典礼
现在
寻
不久
倏尔
忽然
夜阑
夜深
遽
立刻
薄暮
傍晚
卒
同“猝”,突然
秋
时候
无何
没有多久
尔来
从那时以来
既望
阴历十六
食顷
一顿饭的工夫
古代器具
镬
煮食物的一种大锅
缻
盛酒的瓦器
璧
一种宝玉
瑟
乐器名,像琴
斧质
一种腰斩刑具
洪钟
大钟
弩
一种利用机械发射的弓
歌钟
古乐器
无射
钟名
卮
酒器
砺
磨刀石
笏
上朝用的手板
斗
大的酒器
镆铘
有名的宝剑
椟
匣子
一匹
四丈
—社
五十户
蓰
五倍
一箭之地
约一百五十步
古时少数民族特称
夷
东方少数民族
戎
西方少数民族
蛮
南方少数民族
狄、胡
北方少数民族
兄弟排行称谓
兄、伯、孟
老大,如刘伯温、曹孟德
仲,
老二,如孔仲尼、范仲淹
叔
老三,如孙叔敖、蹇叔
季
老小,如季路、项伯为项羽季父
古代年龄特称
晬
周岁
垂髫、髫龄、髫年
幼年
志学、少年、少童、总角、总发、及笄(女)
再拜
拜了又拜,一种隆重的礼节。
先引
先导,前面引路,一种隆重的礼节。
虚左
驾车时空着左边的上位表示尊敬。
兄事
用对待兄长的礼节侍奉
一少牢
用羊、猪各一头祭祀先人。
不言老
古礼父母健在自己不称老。
布让
宴席间向客人敬菜、劝餐。
请安
清代一种问安礼节
打千
清代男子用的一种请安礼节,左膝前屈,右腿后弯,上身稍向前俯,右手下垂。
祖
临行祭路神
拱
两手合抱施礼
古代科举
童试(院试)
每年一次,在州、府、县进行,主考为知县、知府、学政,应试者为儒童或童生,考试内容除经、史、时务外,主要考八股文和试帖诗,录取者为生员(庠生),俗称秀才。
乡试(秋闱)
三年一次(多在农历八月),在省城举行,主考为朝廷专员,应试者为秀才,考试内容同上,考中者为举人,又俗称孝廉,第一名为解元。
迁
升调、调动
徙
平职调动
复
恢复旧职
出
调出京城做地方官
铨
选拔官吏
下车
上任
左迁
贬官、降职
擢
由选拔而提升
黜
罢免革除官职
选
量才授官
举
被举荐、推荐
罢
免职外放
辟
招聘授官
召
聘任
古代礼仪
斋戒
祭祀或行大礼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以示诚心致敬。
设九宾
在朝堂安设“九宾”,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
拜
古人常用的以叩头为方式的一种礼节
古代文化常识
类别
名称
解说
古代数量词
咫
八寸
仞
八尺或七尺
锱
六铢,一两的四分之—
铢
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寻
八尺
忽
一寸的十万分之一
常
两寻,十六尺
微
一寸的百万分之一
乘
一百辆
跬
半步,跨出一脚
户
一家
步
跨两脚
一乡
十亭
钟
六斛四斗
一亭
十里
驾
马拉车一天走的路程
乘
四匹马驾一辆兵车
一口
一人
一斛
十斗,后为五斗
一秤
十斤
廛
一亩半地,一户房屋
稽首
最隆重的一种拜礼
九拜
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等九种拜礼。、
揖
古人的一种拱手之礼
尚右
古人以右为上,表示尊敬的一种礼节。
加冠
古时男子年满二十举行的一种郑重的加冠仪式
拜将
古代任命大将举行的隆重礼节
负荆
古代表示认错赔礼的一种礼节
侍立
向对方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
辞谢
婉言道歉
东向坐
室内最尊的上位
天文历法
天干地支
天干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项;地支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项。天干表示次序,地支表示时间,天干配地支,单数配单数,双数配双数,依次按序组合60对,如甲子、乙丑、丙寅等。
阴阳
阴指地、水、山北、水南、月亮《太阴》;阳指天、火、山南、水北、太阳。
会试(春闱)
乡试后次年的春天(多在农历三月)在京师由礼部主持,主考为朝廷大臣,应试者为举人,考试内容同上,录取者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元。
殿试
会试后的四五月,在京城朝廷大殿进行,主考为皇帝、亲王,大臣监试,大学士、部院大臣评卷,应试者为贡士,考试内容主要是策问(就当时政治、经济等问题发问),录取者为进士,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此三名为“进士及第”,为一甲;然后为“进士出身”,为二甲;最后是“同进士出身”,为三甲。
十二时辰
子时(夜半):23—1时,为三更
丑时(鸡鸣):1—3时,为四更
寅时(平旦):3—5时,为五更
卯时(日出):5—7时
辰時(食时):7—9时
巳时(隅中):9-11时
午时(日中):11—13时
未时(日昳):13—15时
申时(哺时):15—17时
酉时(日入):17—19时
戌时(黄昏):19—21时,为一更
10—15岁
结发,束发
女15岁,男20岁
破瓜
女子16岁
加冠、弱冠
男子20岁
而立、壮
30岁
不惑、强
40岁
知命、艾、半百
50岁
花甲、下寿、耳顺、耆
60岁
古稀、中寿
70岁
上寿、耋
80岁
耄、胡耇
90岁
期颐
100岁
古代官场专用词语
放
本义为放逐,特指京官改为外任
拜
任命,多用于升任高官
谪
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除
授予官职
亥时(人定):21--23时,为二更
古代时间词语
岁
年
期年
满一年
积年
好几年
曩
从前
旦日
第二天
久之
很久
向
先前
日
一天天
良久
很久
旦
早晨
旦旦
பைடு நூலகம்天天
异日
将来
翼日
明天
翌日
次日
质明
天刚亮
亭午
正午
暝
天黑了
即日
当天
宵
晚上
中夜
半夜
失时
过时
尝
曾经
素
一向
未几
没多久
既
已经
初
刚开始
顷刻
一会儿
适
刚才
已而
不久
瞬息
一眨眼
几
将近
少顷
一会儿
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