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教案 4 蜀道难 必修3
2019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2单元第4课《蜀道难》教案语文
《蜀道难》教案湖南省新宁县第一中学杨华当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李白的生平、作品风格,了解本诗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
(2)把握诗人奔放的感情和诗歌的寓意,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继续提高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1)反复诵读,熟读成诵。
(2)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诗歌的主旨。
(2)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3)突出领读、诵读、背诵,在熟读背诵中把握情感和特色。
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一.导入(一)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秀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余光中《寻李白》片段(二)李白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二.回顾李白生平和作品特点(1)作者生平及思想。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先世隋时因罪流徙中亚,他出生在安西都护府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境内),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
他自青年时就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年曾进住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即遭谗去职。
晚年飘泊东南一带,六十二岁病死在当涂县令李阳冰家。
李白年幼时,他的父亲对他进行过传统教育,青年时接触过道士和纵横家,也受过儒家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这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
他性格豪迈,渴望建功立业,但对当时的黑暗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蔑视权贵,但也有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思想。
他的诗现存九百多首,都收在《李太白集》中。
在他所有的作品中乐府诗约占四分之一,其代表作为《蜀道难》、《梁父吟》等,代表了其浪漫主义诗歌的最高成就。
他也是五言、七言绝句的圣手。
五绝含蓄、深远,只有王维可以相比;七绝韵味醇美,音节和谐流畅,和王昌龄齐名,被评为有唐三百年的典范。
(2)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蜀道难》教案
《蜀道难》【背景资料】一、作者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他就诞生在中亚的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
五岁时随父亲迁居绵州的彰明县(今四川江油)清廉乡。
从李白自叙青年时代的阔绰生活看来,他的家庭可能原是一个富商。
幼年时,他的父亲对他进行过传统的文化教育,在青年时曾接近过戴天山的道士和纵横家赵蕤,也受过儒家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
但总的说来,受纵横家及道家的思想影响较深。
这些思想支配着他的生活,使他沿着一条传奇式的生活道路,度过了自己光彩而又坎坷的一生。
二十五岁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上安州裴长史书》)。
后来寓居安陆。
以后的十年间,又北上太原,西人长安,东至鲁郡,结识了不少名人,写了不少诗文。
据传他初到长安时,贺知章一见,惊叹为“谪仙人”,称其诗可“泣鬼神”,因而誉满京师。
天宝元年(七四二),因玉真公主等的荐举,被召人京,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
不过翰林毕竟是个号称“清秘”而不预实权的职位。
时值玄宗后期,老迈而昏聩的玄宗,不过利用李白的敏捷诗才,为他写点行乐词章,并不加以重用。
在李白看来,这仍是和“倡优同畜”,他一向所抱“辅弼天下”的愿望,当然无法实现。
他既不安于充当侍臣,又受到同僚中人的谗毁,仅在宫廷里待了不到两年,便被“赐金放还”。
在这一时期里,由于接近了帝王权贵,观察到宫廷生活的内幕及上层统治集团的荒淫腐朽,使李白对现实有了清醒的认识。
他的一些抨击现实的诗篇,大都产生于这个时期。
离长安以后,李白便长期过着漂泊流浪的生活,足迹遍及梁宋、齐鲁、幽冀,并多次往返于东越、金陵、宣城。
安史乱后,他本想隐居庐山,却被永王磷邀请参加了幕府。
至德二年(757),永王违背肃宗的命令东巡,被肃宗击败。
李白受牵连坐罪,长流夜郎,行至巫山遇赦得还。
61岁时,李光弼东镇临淮,李白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唐代最有名的篆书家李阳冰处。
《蜀道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蜀道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蜀道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蜀道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作为一首经典的古诗,李白的《蜀道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作为《唐诗三百首》中的一首,它不仅仅在诗歌的形式和技巧上表现出色,在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方面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本人教授《蜀道难》的完整教案与大家分享。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本文的主题和情感。
2. 掌握本文的语言技巧和韵律,增强诗歌欣赏能力。
3. 了解唐代交通运输的状况及其在文化交流中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本文的主题和情感。
2. 掌握本文的语言特点和韵律,加深诗歌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掌握唐代交通运输的状况及其在文化交流中的意义。
2. 理解李白的情感和文化背景对本文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和内容1. 探究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a. 师生共同讨论文章的主题和情感体验。
b. 通过诗歌的字面和隐喻,引导学生探究人生苦难和坚韧不拔之间的关系。
c. 利用情感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历史上的挫折和困难,拓宽视野,共同找到积极向上的策略。
2. 学习赏析技巧和语言技巧。
a. 列出诗歌的韵律和特点,例如押韵和对句的运用等。
b. 分析语言的隐喻和象征含义,例如关于风景和人物描述中的象征意义。
c. 探究李白的语言技巧和诗歌艺术,了解其在唐代文学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3. 探究唐代交通运输的状况和文化交流的意义。
a. 分析文章中关于道路的描述,如路况和交通工具的使用。
b. 了解唐朝时期的路线和开发情况,以及路线如何影响了文化、军事和经济交流。
c. 通过唐朝时期的史书和文学作品,了解文化传承的历史意义。
五、教学手段1. 书面材料:《蜀道难》的诗歌文本和文化背景介绍。
2. 视觉材料:图片、地图和影片等展示唐代时期的文化特征和交通状况。
3. 情感教育材料:个人经历和经典书籍等,帮助学生体验人生的困难和挫折带来的成长和启迪。
六、教学效果的评估1.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学生对文化和历史的理解。
《蜀道难》优秀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蜀道难》优秀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蜀道难》优秀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蜀道难》优秀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蜀道难》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他在散逸行人途中,途经岷江沿途,经泸州、江油、绵竹、成都等,历尽艰难险阻,终于抵达目的地。
《蜀道难》以雄浑恢弘和苍凉壮美的艺术形象,结合自身经历和对南北文化的比较,表达了他的壮志豪情和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诗人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追求。
一、教学目标1.了解《蜀道难》的背景、内容、意义,并理解其中的意象和情感。
2.掌握承接性句式“嗟乎”,认识并学习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和文化素养。
4.鼓励学生涉猎更广泛的文化知识,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体验文学作品的美和思想的力量。
二、教学重点1.对文本的感悟和分析。
2.对蕴藏在文本中的形象、节奏和情绪的理解。
3.掌握承接性句式“嗟乎”的意义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理解《蜀道难》的意象和情感。
2.承接性句式的学习运用。
四、教学方法1.情感阅读法:在阅读《蜀道难》时,老师可以提供足够的信息和背景知识,并引导学生倾听、体验和感悟诗歌中的情感和意义。
2.讲解法:通过讲解古代诗歌的基本解释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难点和精髓。
3.分析法:通过以句、词、字为单位的分析,提高学生对文本重点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先播放一段关于《蜀道难》的视频介绍,引起学生对文本的注意力。
2.阅读与讲解:在学生读完全文后,老师可以用以下步骤来讲解:(1)文本背景介绍诗人在西川,因庐山一别,即连日感慨,触景生情,通过对那些在蜀道上苦于辛酸、苦到痛不欲生的人的感叹,表达了自己的壮志和国家统一的心愿。
(2)重点句子分析在阅读诗歌过程中,人们不难发现,“嗟乎”的使用非常频繁。
例如,“嗟乎,前人误我,使我西来难此路”,这一句子可以看出,这道路并不是只为现在的读者苦难,古人也同样经历着这样的痛苦,如果不能直达意义,读者们借此诗也不一定就是赞叹《蜀道难》的历史长河,而是对于自己生活在当下的一种反思。
2019-2020年高中语文《蜀道难》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语文《蜀道难》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教学要求:1、了解本诗基本内容及其寓意;2、感悟并品味诗人热烈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3、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1、诗的寓意2、诗的风格教学设想:1、布置预习: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粗通本诗,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初步感悟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
2、教学方法:诵读,感悟,讨论。
3、教学时间:2教时4、拟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流程:第一教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设想:1、由温习李白诗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导入。
2、由背诵李白诗歌竞赛导入。
二、诵读全诗,整体感知1、释题:“蜀道难”,古乐府旧题。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初年,从诗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
2、范读全诗(或师范读,或指名范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思想,读出气势。
3、自渎并讨论全诗基本内容提问一:全诗三节,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讨论,交流)明确:第一节,道蜀道来历,状蜀道高峻——感叹蜀道的高峻难行。
第二节,写景物凄清,状山水险恶一一感叹蜀道的艰险可畏。
第三节,摩剑阁之险要,想杀人之惨景一一叹战祸之烈,有申戒之意。
三、研读全诗,重点感悟1、提问二:奠定全诗抒情基调的诗句是什么?(讨论)明确:“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一一这是一个感叹句,也是贯穿全诗的主旨句。
它奠定了全诗的抒情基调,含有丰富的咏叹意味。
它在诗中先后出现三次: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
诗人的思想、情感尽在“三叹” 之中。
2、提问三:作者写《蜀道难》,有无深刻的寓意?(讨论,交流)明确:关于本诗寓意,历来解释纷纭,莫衷一是。
一说:剑南节度使严武加害房琯、杜甫,这首诗系为担心房、杜安危而作。
二说:为讽刺章仇兼琼而作。
按:章仇兼琼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至天宝五载(746)期间任剑南节度使,是个善于媚上取宠的人,没有反叛中央朝廷的行经。
因此说缺乏根据。
三说:为讽刺唐玄宗在安史之乱中幸蜀而作。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蜀道难》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蜀道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蜀道难》中的生僻字词、文言文语法现象、修辞手法等,进一步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蜀道难》的主题思想、创作背景和文学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李白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赞美之情,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蜀道难》中的文言文语法现象、修辞手法,以及掌握生僻字词的意义。
2.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对于《蜀道难》主题思想的理解,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教师需要研读教材,了解《蜀道难》的背景、作者的生平事迹等,并准备好相关的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
学生需要预习课文,了解生僻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课堂讲解: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分析《蜀道难》中的生僻字词、文言文语法现象和修辞手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同时,教师还应介绍作者的创作背景和文学特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课文。
3.课后练习:教师通过布置作业、课堂练习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通过练习,巩固知识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景教学: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将学生带入《蜀道难》的情景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并引导他们相互交流和分享经验。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课堂互动:教师通过课堂互动、问答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针对学生的学习难题,教师还应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攻克难关。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布置一些针对《蜀道难》课文理解的练习题,比如词汇解释、句子翻译等,以检验学生对课堂讲解内容的掌握情况。
2.课后作业: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需要学生课后完成的作业,比如阅读理解题、诗歌改写等,以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
高中语文4蜀道难(第3课时)教案必修3
蜀道难(九)主旨分析讨论明确:这首诗以咏叹为基调,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而战祸之烈是由于蜀道高险给割据者创造了良好条件的缘故。
因此,对军事叛乱的警惕正是诗人的主旨所在。
讨论题:“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它重复出现三次,有什么作用?1.诗的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定下基调。
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形成了以此为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
这就是沈德潜说的“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
概括了上文的剑阁形势之险和蜀中战祸之烈,跟开篇相照应。
以此结束全诗,兴味无穷。
(十)艺术特色一、大胆的夸张(雄伟奇险、强烈深刻)写蜀道难、写山高峻、写激流瀑布、写蜀地历史、写人的惊恐二、奇特的想象(心游万仞、思接千载)写历史传说、写人惊魂未定、写山高阻日(神话故事—六龙回日)、写黄鹤之飞、写连绵高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上到航空航天,下到家电制造,电磁脉冲焊接技术可以拓展的工业领域很广泛。
但是作为一种尖端技术,电磁脉冲焊接技术一直被国外封锁。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从本科起,周言就和几名同学一起,钻进实验室,探索起其中的奥秘。
在“焊武帝一环保高效型异种金属焊接解决方案供应商”项目展位前,创始人周言和团队小伙伴回想起一路走来,专注于电磁脉冲焊接设备研发的点滴。
“在实验室,我们经过3800余次实验,先后攻克了‘低阻抗同轴电缆技术¨瞬时感应电流测量技术,'多物理场耦合全动态仿真技术’等多个关键技术,得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电磁脉冲焊接技术及成套设备。
高中语文 第4课《蜀道难》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语文教案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陡峭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
学生阅读背景材料,筛选重要信息,记忆。
(3分钟)
朗读 正音
(3分钟)
教师出示课件
以填空的形式考察学生常识记忆情况
(3分钟)
蜀道难
教学过程设计
教材处理
2、解释加黑的字:
(1)猿猱欲度愁攀援为…发愁,为动用法
(2)使人听此凋朱颜使…凋谢,使动用法
(二)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九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他兼善各体诗歌,尤以古诗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
学生讨论
互助学习
(9分钟)
教学过程设计
教材处理
师生活动
(3)文章最后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既形象地概括了上文所说的剑阁的险要和蜀中的战祸之烈,又与开头、句中相照应,更显得意味深长,以此收束全文,可以使读者兴无穷之叹,将“蜀道之难”的内容概括无余。
三、理解全文,整体感知。
1、全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作用是什么?
教师导入
(2分钟)
确定目标
(1分钟)
学案导学
(3分钟)
教学过程设计
教材处理
师生活动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4课《蜀道难》课程教学设计
蜀道难授课人:陈原教学目的:1、通过诵读把握诗歌参差错落的语言特点,领会诗歌奔放磅礴的气势和宏伟豪迈的情感基调。
2、通过朗诵诗歌,加深对李白诗歌特点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1、从学习诗歌的朗诵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势。
是本课教学的重点;2、体会李白激昂俊逸的诗风是本课教学难点;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结合学生的自主讨论。
第一课时一、导入。
(2分钟)“行走”在如今说来是一个很文艺很小资的词。
我们常说,行走在山水间,行走在都市里。
远离工业文明的骚扰,行走成为了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审美追求、一种个性选择。
然而在古代,即使是封建时代巅峰的盛唐,行走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没有汽车,没有飞机,有的仅仅是造物赐予我们的双腿。
那时的行走,总是跟漂泊,跟落魄推不开干系。
贬官才会去边疆,流民才会离家乡,况当时大唐盛世,谁愿意离开繁荣的长安而去那些山水险恶之地呢?大诗人李白却是不一样的。
他的骨子里刻着动荡,宿命中写着流离。
李白的行走,是他一生的主题。
于是《行路难》诞生了,于是《侠客行》诞生了,于是,《蜀道难》诞生了。
跨越千年的时光,当我们站在历史的彼岸回望盛唐,回望那个青春豪迈的时代,我们能清晰地看见李白和他的“大诗人”的称号。
那么我们今天便从李白行走的足迹开始,探究李白“大诗人”之大,大在何处?是因为他创作的诗歌多吗?还是因为他名气大?我们便从这首《蜀道难》开始,看一个端倪。
二、诵读分析。
(6分钟)虽然我们现在已不复见李白当日的风采,但我们仍然可以从这些薄纸上存留的诗篇间,感受李白诗歌的魅力。
好诗是应该在不断的诵读间被感知被理解的。
下面,我们先来一起欣赏著名表演艺术家乔榛朗诵的《蜀道难》,大家在欣赏的同时,做两件事情:1、哪些诗句能引起你的想象,你觉得写得精彩?请划出来。
2、《蜀道难》如何体现着“大诗人”李白之“大”?(欣赏朗诵)提问: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从艺术家的朗诵中感受到这巴山蜀水的一片险峻,回到刚才的第一个问题,哪些诗句引起了你们的想象,你们觉得写得精彩的?就如饮一口好茶,需要一个回味的时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4《蜀道难》 教案
《蜀道难》教案设计
一、文本分析
蜀道难,是乐府旧题,作者李白。
诗中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
诗歌充分显示了
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李白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知,不少同学有去川蜀一带的经历,可以结合在一
起进行教学。
三、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把握这首诗参差错落的语言特点,在吟咏中体会蜀道的雄奇
壮丽、高峻险要,感受诗的声韵美。
2.品味蜀道之“难”的典型意象,体会诗人豪放飘逸的诗风,感受诗的意
境美。
3.鉴赏诗人状“难”之法,体悟诗人赞叹、惊惧、忧虑之情,感受诗的情感美。
四、教学重点
立足于“读”,品味诗的意象、语言、艺术风格。
五、教学难点
调动想象力及感悟力,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教学方法
智慧课堂
七、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采用技术教学时间
导入渡荆门送
别
李白
李白,字太
白,陇西成纪
人。
白少有逸
回答老师提问白板
随机提问
九、作业设计
阅读余光中的《寻李白》和背诵本诗。
2019-2020年高中语文《蜀道难》教案18新人教版必修3
教学的问题:1. 李白和李白的诗歌。
2. 在诵读中感悟体验李白的情思。
3. 品味语言,感受李白雄奇的诗风。
4. 在比较中鉴赏《蜀道难》的艺术风格。
学习时间:两课时(90分钟)准备材料:多媒体课件、大白纸、彩笔、胶带。
课前准备:复习学过的李白的诗歌并能熟练背诵,收集与李白有关的故事并能生动的讲述。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诗坛争霸目标:设情境,了解作者和相关作品时间:15分钟活动过程:1. 多媒体投影2. (画面:(李白和蜀道的合成图片,文字:走近李白走进《蜀道难》走向唐诗的颠峰)3. 将学生每6人一组分开,然后让学生以组为单位交流背诵的诗歌和讲述李白的故事,做好“争霸”准备。
每组选出三名同学,其中两名分别参加“背诵接龙”和“故事大赛”,另一名作评委。
4. 背诵接龙投影比赛的要求:参赛的同学以接龙的形式背诵李白的诗歌,背不上来的同学可以说“过”,背诵错误较明显的不计数,接龙数最多的组为擂主。
5. 讲故事比赛:投影比赛规则:每组讲述一则李白的故事,每人不可超过2分钟,得分标准如下表:分类内容准确充实语言流畅简洁表演性强有文采分值3 分3 分2 分2 分各组代表演完毕,由评委打分,评出做擂主的小组。
然后教师出示投影,介绍《蜀道难》写作的背景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
投影内容:关于《蜀道难》的写作背景。
问题:《蜀道难》究竟表达了李白什么样的思想和情感呢?活动二:朗朗上口目标:?诵读课文,初步感悟作者的情思时间:30分钟活动过程: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读不准的字音和读不通的句子。
2. 每四人一组讨论字音和句子的停顿。
3. 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位同学读两句,检验初读效果。
4. 多媒体播放课文录音,要求学生把握节奏,体验作品的感情基调。
5. 学生每四人一组讨论诗歌朗读技巧的处理。
出示投影:课文朗读技巧的处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1)诗句的停顿和节奏;(2)韵脚的变化;(3)句式长短的变化;(4)回环复沓的诗句。
2020年高中语文第4课蜀道难教案3新人教版必修320200530286
蜀道难【教课目的】1.认识本诗基本内容及其寓意;2.感悟并品尝诗人热情豪放的感情和豪放俊逸的艺术风格;3.背诵这首诗。
【教课重难点】1.诗的寓意2.诗的风格【教课方法】朗读,感悟,议论。
【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假想: 1. 由复习李白诗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导入。
2.由背诵李白诗歌比赛导入。
二、朗读全诗,整体感知1.释题:“蜀道难”,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
这首诗大概作于天宝初年,从诗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
本篇依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述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
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意识到这一地域局势险峻,自古为封建盘据之地,随时有发生事变的可能。
诗中重申“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就是指此而言。
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六说:“李白《蜀道难》之作,当在开元、天宝间。
时人共言锦城之乐,而不知畏途之险,异地之虞,即事成篇,别无寓意。
”孟《本领诗高逸》载“李白初至长安,贺知章往访,见《蜀道难》:‘称欢者数四,号为谪仙。
’”《唐摭言》第七卷中也有近似的记录。
此外,此诗曾收入殷璠所选《河岳英魂集》,其书据近人岑仲勉考据,编于天宝四年或十二年。
由此故知,《蜀道难》是安史之乱前的作品,大概写于唐玄宗天宝初诗人在长安之时。
2.作者李白( 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原籍陇西成纪,先世隋时因罪徙西域。
他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约五岁时随其父乔迁绵州彰明县之青莲乡。
李白自青年时,即遨游全国各地。
天宝初,因道士吴均及贺知章介绍,曾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即遭谗离职。
安史之乱发生,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被连累,长流夜郎,途中遇赦。
暮年流浪东南一带,最后病殁当涂。
李白性格豪放,神往于成立功业,对唐玄宗后期显贵当国,政治腐化,深为不满。
其诗多激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关心时势安危,热爱祖国山川,怜悯基层人民,鄙视世俗,蔑;但也常常表露出一些酒求仙、放享的悲观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教案 4 蜀道难必修3
教学要求:
1、了解本诗基本内容及其寓意;
2、感悟并品味诗人热烈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3、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1、诗的寓意
2、诗的风格
教学设想:
1、布置预习: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粗通本诗,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初步感悟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
2、教学方法:诵读,感悟,讨论。
3、教学时间:2教时
4、拟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1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设想:1、由温习李白诗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导入。
2、由背诵李白诗歌竞赛导入。
二、诵读全诗,整体感知
1、释题:
“蜀道难”,古乐府旧题。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初年,从诗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
2、范读全诗(或师范读,或指名范读)
要求:读出感情,读出思想,读出气势。
3、自渎并讨论全诗基本内容
提问一:全诗三节,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讨论,交流)
明确:第一节,道蜀道来历,状蜀道高峻——感叹蜀道的高峻难行。
第二节,写景物凄清,状山水险恶——感叹蜀道的艰险可畏。
第三节,摩剑阁之险要,想杀人之惨景——叹战祸之烈,有申戒之意。
三、研读全诗,重点感悟
1、提问二:奠定全诗抒情基调的诗句是什么?(讨论)
明确:“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这是一个感叹句,也是贯穿全诗的主旨句。
它奠定了全诗的抒情基调,含有丰富的咏叹意味。
它在诗中先后出现三次: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
诗人的思想、情感尽在“三叹”之中。
2、提问三:作者写《蜀道难》,有无深刻的寓意?(讨论,交流)
明确:关于本诗寓意,历来解释纷纭,莫衷一是。
一说:剑南节度使严武加害房琯、杜甫,这首诗系为担心房、杜安危而作。
二说:为讽刺章仇兼琼而作。
按:章仇兼琼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至天宝五载(746)期间任剑南节度使,是个善于媚上取宠的人,没有反叛中央朝廷的行经。
因此说缺乏根据。
三说:为讽刺唐玄宗在安史之乱中幸蜀而作。
此说也属臆测。
3、讨论:明人胡震亨在《李诗通》中对以上三说曾予批驳,且自创新说云:“……愚谓《蜀道难》自是古相和歌曲,梁、陈间拟者不乏,讵必尽有为而作?白蜀人,自为蜀咏耳。
言其险,更著其戒,如云‘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风人之义远矣。
必求一人一时之事以实之,不几失之凿乎?”对此说,你持何态度?
点拨:不妨结合此诗具体内容,尤其是第二、第三节内容加以思考。
明确:胡震亨的说法很有道理,“言其险,更著其戒”,七字尤其下得准确。
如据文直解并联系安史之乱前后蜀地动乱频仍的情形,就可以看出诗人的用意很可能正是这样。
4、诵读全诗,感悟其思想内容。
第2课时
一、诵读全诗,突破难点
1、回顾旧知,指名表情诵读(配乐)
2、提问四:清代诗评家沈德潜曾这样评论这首诗:“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
顾之间。
”(《唐诗别裁》)对此,你怎样看?(讨论,交流)明确:这段话既形象又概括,涵盖的内容很多,但主要是就《蜀道难》的艺术特色而言的。
3、提问五:《蜀道难》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讨论,交流)
明确:章法灵活,气象宏伟。
先说章法灵活。
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又称反复)。
主旨句凡三见: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一次。
由此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这样的章法可称灵活巧妙,也就是沈德潜说的“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
再说气象宏伟。
读这首诗,如从画廊经过一般,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接连不断地出现在你的眼前,它们那阔大的意境,那逼人的气势,使你怵目惊心,叹为观止。
二、拓展迁移,鉴赏美点
4、提问六:这首诗中有许多精美诗句,你能就你最喜欢的诗句,作一简要的赏析吗?(讨
论,交流)
点拨:仁者可见仁,智者可见智,不强求一致。
明确:①“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秦蜀之间,重山叠岭,一览无余。
地貌之雄奇,世之罕见。
②“地崩山催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想钩连”——五丁开山的故事栩栩如生,神力
和人工的伟大由此可见!
③“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一幅神气而美妙的画面:六
龙拉着太阳车被挡住,不得不绕道而行;急流被大山所阻激起无数旋涡!极言山之高大。
④“清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
言登山之难,壮山之高大。
如一组镜头,从眼前闪过。
这是奇特的想象,这是蒙太奇的手法。
⑤“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途中
所见景物,画面如此凄清,使人感到孤寂可怕。
⑥“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
雷。
”——画面极为惊险,使人望而生畏,闻而心惊!
……
小结:如此多的画面此隐彼现,其境界之阔大,自不待言;且无论写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确非他人可及。
再从总体来看,其变化之速,愈变愈奇,又往往出人意料,使人目不暇接,故沈德潜云“起雷霆于指顾之间”,岂虚语哉!
三、研究性学习:
1、结合我们学过的李白的诗歌,再查阅相关资料,就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及其表现手
法作一探讨。
2、李白是投江自尽的。
这样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个性格豪放的诗人,为什么要选
择这样一种归宿呢?你能从他的生平和诗歌中找到答案吗?
要求:①选做一题;
②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③可独立完成,也可合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