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新闻采访概述
第一章-新闻采访的特点和方式
整理完资料,已是午夜时分。山村的夜异常寒冷,身子在被窝里紧缩着,不 敢伸展,只能温暖身边一小块地方……
2、为了了解事实真相进行的社会交往 它是肩负一定使命的交往 它是采访对象的关系是平等的、自由的 它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事实真相
记者的工作就是为那些不能目睹或了解影响他们的 事件的人们,查清并说明真相。
缺陷:不能保证每次书面采访都得到答复。
注意的问题: 1、表明身份,说明采访意图。 2、设计好问题。(具体、数量恰当) 3、要求答复期限。 4、对回复反馈,表示感谢。
四、体验式采访
即记者参与被报道者的生产实践和工作实践, 亲身体验他们劳动的酸甜苦辣,并在体验中 进一步采访。也称亲历式采访。
小知识点
第一手材料(First hand material)记者亲自感知, 不经过任何中介转换而获取的材料。
第二手材料(Secondhand material) 记者从当事人 或目击者那里获得的材料。
第三、四手材料 记者从非当事人或非目击者那里 获取的材料。
对二、三、四手材料,记者要认真分析、解读、辩 别、验证。
五、隐性采访
又叫微服采访。记者采访时,不公开自己的 身份,隐姓埋名,使用权对方不知道你是记 者,也不知道你工作的意图 。
六、电话采访
即记者通过电话这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 同采访对象对话,了解情况,采访新闻。电 话采访的最大优势是快捷,美国称之为“快 餐式采访”。
七、网络采访
时间:暑期 地点:自己所在的市县和地区。 要求:选择一个比较熟悉的亲戚和朋友的家
庭进行实地采访调查,写出真实的调查报告。 字数在3000字左右。
《乡村八记》节选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二年级学生李强
媒体新闻采访写作指导手册
媒体新闻采访写作指导手册第一章媒体新闻采访概述 (2)1.1 新闻采访的定义与意义 (2)1.2 新闻采访的基本原则 (3)第二章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4)2.1 了解采访对象 (4)2.2 收集背景资料 (4)2.3 制定采访计划 (4)第三章采访技巧与方法 (5)3.1 提问技巧 (5)3.2 倾听与观察技巧 (5)3.3 应对突发状况的方法 (6)第四章采访中的沟通与交流 (6)4.1 建立信任关系 (6)4.2 有效沟通的技巧 (6)4.3 应对敏感问题的策略 (7)第五章采访记录与整理 (7)5.1 采访记录的方法 (7)5.2 记录整理的技巧 (8)5.3 记录资料的保管与利用 (8)第六章新闻写作基础 (8)6.1 新闻写作的基本结构 (8)6.1.1 标题 (9)6.1.2 导语 (9)6.1.3 正文 (9)6.1.4 结尾 (9)6.2 新闻写作的语言特点 (9)6.2.1 准确性 (9)6.2.2 简洁性 (9)6.2.3 客观性 (9)6.2.4 生动性 (9)6.3 新闻写作的注意事项 (9)6.3.1 严谨的逻辑结构 (9)6.3.2 注意新闻来源 (10)6.3.3 尊重事实 (10)6.3.4 避免语言错误 (10)6.3.5 注重新闻价值 (10)6.3.6 遵循新闻伦理 (10)第七章采访素材的筛选与运用 (10)7.1 素材的筛选原则 (10)7.1.1 紧扣主题 (10)7.1.2 突出新闻价值 (10)7.1.3 保证真实性 (10)7.1.4 多元化与平衡 (10)7.2 素材的运用技巧 (10)7.2.1 素材排序 (10)7.2.2 素材整合 (11)7.2.3 素材提炼 (11)7.2.4 素材创新 (11)7.3 提升新闻价值的方法 (11)7.3.1 挖掘独家新闻 (11)7.3.2 突出新闻亮点 (11)7.3.3 注重新闻策划 (11)7.3.4 加强新闻互动 (11)第八章新闻采访的道德与法律规范 (11)8.1 新闻采访的道德准则 (11)8.2 新闻采访的法律规定 (12)8.3 遵守职业道德与法律规范的重要性 (12)第九章采访团队协作与领导力 (13)9.1 采访团队的组织结构 (13)9.1.1 项目负责人 (13)9.1.2 采访记者 (13)9.1.3 后期制作团队 (13)9.1.4 支持团队 (13)9.2 团队协作技巧 (13)9.2.1 明确分工 (13)9.2.2 沟通协调 (13)9.2.3 信任与尊重 (13)9.2.4 资源共享 (13)9.3 领导力的培养与提升 (14)9.3.1 增强自信心 (14)9.3.2 培养团队意识 (14)9.3.3 提升决策能力 (14)9.3.4 优化激励机制 (14)9.3.5 增强团队凝聚力 (14)9.3.6 持续学习与成长 (14)第十章媒体新闻采访的未来发展趋势 (14)10.1 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 (14)10.2 新技术在新闻采访中的应用 (15)10.3 新闻采访的创新与发展方向 (15)第一章媒体新闻采访概述1.1 新闻采访的定义与意义新闻采访,作为一种专业的信息搜集与传播活动,是指新闻工作者为了获取新闻信息,通过访谈、观察、调查、记录等手段,对新闻事件、人物或现象进行深入了解、分析和报道的过程。
新闻采访的概述
新闻采访的概述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下什么叫新闻采访。
大家看到了吗?新闻采访呢,是由一个名词和一个动词组成。
大家说哪个是名词,哪个是动词呢?嗯,很好。
新闻是名词,采访是一个动词。
那么我们先来讲一下这个名词新闻好不好?新闻简单地说呢,就是新近发生的对大家都重要的事实的报道。
第一呢,新闻报道最近发生的事情。
就是说,新闻必须报道最新鲜的事情,而不是讲已经过去的事情。
比如,奥运会的得奖情况、女排夺得世界冠军等这些事情。
一发生,就要马上报道出来,这就是新闻。
如果当时不马上报道,隔了很久才写出来的,那就不是新闻了。
第二呢,新闻是对重要事情的报道或者评述。
什么是重要的事情呢?就是人们普遍关心的事情。
比方说,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或者嫦娥二号升空,等等。
因为这些都与大家的利益有着很密切的关系,记者报道或评述这些事情呢,就会受到欢迎。
如果你写“张三和李四今天打了一架”,这虽然是新发生的事情,但不是人们普遍关心的事,就不是重要的事情的了,当然,也没有报道或评述的必要了。
第三呢,新闻应当让事实来说话。
记者的任务,就是把已经发生的重要事实,准确地、简单明了地、完整地报道出来,让读者和观众自己去看、去听、去想,而不是由记者大发议论,或者添油加醋地描写。
比如,你晚上坐在电视机旁,听播音员报道利比亚的最新消息,播音员只是客观地告诉你事实,则不是说:“支持卡扎菲或反对派。
”等等。
为什么呢?因为事实才是最有力量的。
大家注意到了这三个特点了吗?,新近发生的、对大家都重要的、事实的报道。
呢老师下面就给大家说一则消息大家来判断一下它是不是新闻,为什么不是新闻。
日本核泄漏造成的核辐射会对我们的食盐生产地造成污染,请大家尽量多储存食用盐。
对。
这不是新闻,因为他不是事实。
所以一定记住奥这三者缺一不可。
新闻说完了,呢我们再说一下动词采访什么叫采访呢?采访就是搜集寻访。
就是指记者为取得新闻材料而进行的观察、调查、访问、记录、摄影、录音、录像等活动。
新闻采访概述
(2)公众性
采访的对象和内容应该是受众普遍关注的, 又有一定社会意义的事物;有一定知识性、 趣味性质、生动性、能引起受众的普遍兴趣; 要如实地收集、反映所报道事实的多方面的 材料,以给受众一个全面的、正确的、完整 的认识,从而增强新闻报道的可信度、扩大 新闻传播的社会效果
活动结果是公开的、范围是公开的。
10
(4)广泛性
交往活动接触面广,交往对象十分复杂。新闻 工作的性质又决定了记者必须有广泛的社会基 础,要广泛地与各行各业的人接触。 • 新闻报道的内容和服务对象非常广泛,因而记 者的调查研究包罗万象、不受行业、地域的限 制;只要有新闻价值,又不违纪犯法,记者都 有权力去调查。
11
• 2、为了了解事实真相进行的社会交往
• 新闻采访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 • 它是肩负一定使命的交往(不同于一般的私人
交往); • 它是采访对象的关系是平等的、自由的(不同
于行政法律活动的交往); • 它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不同于公关、
推销等活动中的交往)。
12
• 美国著名新闻学者麦尔文。曼切尔在他的《新闻报道与 写作》一书中写到:
• 记者的工作就是为那些不能目睹或了解影响他们的事件 的人们,查清并说明真相。
• 法拉奇的采访名言: • “在我的面前只有被采访者,没有国王、总统和首相。”
• “这是我的访问,我访问的是你;只有你不能 回答的问题,没有我不能提问的问题。”
13
邓小平会见意 大利女记者法
拉奇
14
• 3、一种经常充满了偶然性、机遇性和艰苦性、危险性 的工作
采问和问 访题谐题
访
的
目
采 访
的
氛
围
20
一、明 确 采 访 目 的
5[1][1].新闻采访写作
新闻采访写作第一章新闻采访概论一、采访的特点:(了解)1.目的的差异性;2.时间的限制性;3.项目的突发性;4.需要的广泛性;5.知识的全面性;6.活动的艰辛性。
二、采访的形式:(了解)个别访问;开座谈会;现场观察;参加会议;蹲点;查阅资料;改写。
第二章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一、坚持真实性(识记)真实性:新闻报道必须反映事物的原貌,通常也叫准确性。
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
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两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
二、真实性的具体要求:(识记)1.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因果等都必须真实;2.新闻所反映的事实的环境和条件、过程和细节、人物的语言甚至动作等都必须真实;3.新闻引用的各种资料如数字史料背景材料等都必须是确切无误;4.新闻中涉及的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里活动等都必须是当事人所述的5.讲究分寸,留有余地。
三、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理解)1.初步接触,不明要求;2.作风浮夸,粗枝大叶;3.知识不足,真假难分;4.道听途说,不经核实;5.追求生动,合理想象;6.为赶时髦,以偏概全;7.急功好利,有中生无;8.沽名钓誉,胡编乱造。
四、思想性:指新闻报道的政治倾向,在我们看来,即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通常也叫指导性。
(识记)五、如何坚持思想性(理解)1.传播信息是思想性得以实现的客观条件;2.抓准问题是思想性强的关键,要求记者抓党的方针政策贯彻执行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3.增强可读性是加强思想性的业务手段。
要使思想性和可读性有机统一必须注意三点:引而不发,含而不露;借用知识,纠正偏见;增强趣味,寓教于乐。
六、时间性:(识记)即指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
这是新闻报道所必须坚持的又一个基本要求。
七、如何保证新闻的时效性:(理解)1.新闻从业人员的时间观念要转变;2.新闻从业人员的工作作风、修养要提高;3.采编人员的分工不宜过细;4.先简后祥地搞连续报道;5.简化审稿制度;6.尽可能地更新通讯和交通工具;7.组织强有力的多渠道发行网。
第一章 新闻采访绪论
新闻采访学
主讲 丁金山
甘惜分
(1916~ ) 中国新闻教育家、新闻学者、教授,现在人大。 四川邻水人。著有《新闻理论基础》(1982)、《新闻论争 三十年》(1988)两书。甘教授提出了“新闻三角理论”。 以新闻学的研究对象——新闻媒体(报纸及以后出现的广播、 电视、电子网络)为中心,它的一侧是客观外界的新生事物, 另一侧是渴望了解外界事物真相的广大受众,这两侧与新闻媒 体构成了一个三角体,客观世界的变化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传 达到广大受众之中。同时,新闻媒体也把社会舆论以及自己对 舆论的引导传达到受众中去,以影响人民的思想动向。
新闻采访学
主讲 丁金山
新闻准确的定义及分类 新闻准确的定义及分类
新闻是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刊播的,以记者为 主体的作者对新近采访、调查或亲历发现的、广大群众欲 知、应知而未知的人事物或观念等写录摄制而形成的新的 知识信息。 新闻分类:报纸新闻(消息、通讯含散文、评论、图片报 道),广播新闻(直播新闻、摘要新闻、深度报道、散文 通讯、广播评论),电视新闻(直播新闻、摘要新闻、深 度报道、自然报道、电视评论),网络新闻(文字新闻、 图片新闻、影视新闻、读者评论等)。
新闻采访学
主讲 丁金山
中国近代新闻采访
中国宋代出现了“小报”。小报不只为官僚提供信息服务,也为平民提供信息等服 务,因而是中国报刊史的一个飞跃,是中国近代报刊的开端。小报除了刊登官报的 内容外,还刊登非官方的内容。小报设有专门打探新闻的内探、省探、衙探。但这 种民间报刊出现后,长期受到统治者迫害和打击。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 1815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创办了以中国人为发行对象的《察世俗每月纪 传》,梁发又名梁亚发,笔名学业,成为中国最早的记者之一。鸦片战争前, 1822年,葡萄牙人巴波沙和阿美达在澳门创办了《蜜蜂华报》,1833年,英德传 教士在广州创办了《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鸦片战争后,外国传教士所办报刊蜂 拥而起,仅耶稣都会所办就有70多种。1858年伍迁芳创办了《中外新报》, 1864年陈蔼亭创办了《华字日报》,中国人创办的报纸开始成批出现。这时的采 访者多称为访事、访员,采访称为“探”。 1899年3月2日,由梁启超主办,在横滨出版《清议报》第7册上,开始出现“记 者”这一专用名词,后传入国内,主要指主笔及编辑。黄远生在为上海《时报》写 北京通讯时,首先自称记者,后来记者就被普遍用来指代采访者。
第一章 新闻采访概述
第一章新闻采访概述第一节新闻采访的含义第二节新闻采访的特征第三节新闻采访的作用第四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下一章具体地说,新闻采访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新闻采访的定义、特点、作用;新闻采访的理论基础和工作原则;新闻采访活动的环节;新闻采访活动的方式和方法;新闻线索的获得和新闻敏感的培养;新闻从业人员的修养和职业道德等。
BACK新闻采访的概念:是新闻工作者采集新闻素材和资料、访问新闻人物和知情人物的社会活动,是以新闻事实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目的、专业性极强的调查研究活动。
BACK新闻采访跟其它的一般社会调查研究活动的主要区别有:一、新闻性二、突击性三、广泛性四、灵活性五、公开性六、连续性BACK新闻采访是整个报道工作的起点,是全部新闻活动的基础。
采访的作用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一、发现和落实新闻线索二、获取第一手材料:“第一手材料”,也叫“直接材料”,它是指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所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现场访问新闻人物、参加实践以及现场收集的物证材料三、增加感性认识四、核对新闻事实BACK两者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和基础,采访决定写作;新闻写作是新闻采访的成果和结晶,又反作用于采访,两者相辅相成。
一、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决定作用1、新闻写作所需要的材料来源于新闻采访2、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取决于新闻采访3、新闻写作的可读性取决于新闻采访4、新闻写作的深度也同样取决于新闻采访next二、新闻写作反作用于新闻采访1、记者熟练掌握了写作技巧,反过来就能促使采访有的放矢。
2、写作时发现材料不全、互有矛盾的情况,对采访存在的不足能起到一种检验作用。
BACK第二章新闻采访的理论基础和工作原则第一节新闻采访的指导思想第二节新闻采访的工作原则第三节新闻采访的工作路线下一章新闻采访的总体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为基础,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观察分析事物,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注意克服唯心主义的先验论与形而上学。
新闻采访
第一章新闻记者——神圣而艰辛的职业第一节记者的渊源与发展1.我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报纸——邸报(唐朝)2.世界上最早的职业记者,是在16世纪的威尼斯诞生的。
3.我国的职业记者,是在第一个近代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创办以后。
这份报刊是1815年在马来半岛的马六甲创刊的。
4.1899年3月,在梁启超主编的《清议报》第七册上,第一次出现了“记者”这个称呼。
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记者”的名称。
5.全世界被列入A级的国际性通讯社已有八家,即中国的新华社、前苏联的塔斯社、德国的德新社、英国的路透社、法国的法新社、美国的美联社、合众国际社、意大利的安莎社。
6.著名记者(1)黄远生被誉为“报界奇人”。
反官僚政治和黑暗统治。
(2)像“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邵飘萍,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声名显赫的记者。
他编著的《实际应用新闻学》(又名《新闻材料采集法》),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部研究新闻采访学的专著。
(3)戈公振把毕生精力都献给新闻事业8.世界无产阶级记者的伟大先躯和旗手,正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
特别是1848年6月1日,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在德国创办的《新莱茵报》,被誉为“革命无产阶级最好的机关报。
”9.在前苏联的新闻事业史上,由苏联新闻工作者协会颁发的第一号记者证,永远是属于伟大的列宁的。
10.埃德加·斯诺,被誉为“具有全球眼光的记者。
11.第一个正确报道俄国十月革命的中国记者是瞿秋白。
12.为我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了难能可贵的重大贡献的杰出代表的三位美国记者是——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和埃德加·斯诺。
13.记者的社会活动,有三个显著的特征首先: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是一种(完全平等的)社会交往关系。
其次:记者是真正的(“信息灵通人士”。
)再次:记者是善于(“调查研究,独立思考”)的人。
第二节记者的职责与任务一、记者的神圣职责(一)作为时代的瞭望者,记者要敏锐地发现新生事物,寂静地识别有害的苗头。
第一章新闻采访综述
新闻采访写作第一章新闻采坊综过第一节采访的性质及特点一、关于新闻采访1.识记:(1)新闻采访的含义。
所谓采访,采,就是搜集,采录;访,就是访察、查证。
新闻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行的调查访问活动。
二、新闻采访的性质识记(2)新闻采访的性质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看问题,采访的性质是主观认识客观并把握客观,是记者向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的活动”,但与一般的调查研究又有不同。
采访是以新闻事实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目的的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调查研究。
三、新闻采访的特点识记(3)新闻采访的特点。
1.新闻性2.突击性。
3.广泛性。
4.灵活性5.持续性。
附注:综合应用:通过一次新闻采访的实践活动,具体说明采访的新闻性或突突击生特点。
新闻性也称专业性。
这一特点,表明新闻采访与其他调查研究活动不同,即所有调查研究活动虽都离不开客观存在的事实,而记者所要采访的事实则是新近发生.(变化、发展)的,并有其明显的公开性和普遍意义。
记者为获取新闻而采访,没有新闻也就无所谓采访。
记者的采访讲求时效,往往受到时间的限制,要求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采访和报道任务。
这是记者采访的特点,也是难点。
一般的调查研究都比不上记者采访的速度,尤其是突发性事件,更要求快采快写,迅速传播。
记者必须具有强烈的时间观念和突击采访的能力,这是加快信息传播的需要,也是新闻竟争的需要。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内外新闻竞争日趋激烈,采访的突击性特点尤为明显,记者采访更要讲求时效,只有这样,才能把握采写新闻报道的时机和主动权,以最新信息赢得读者(听众、观众)。
2.领会:(1)毛泽东、周恩来同志对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
毛泽东同志要求新闻记者深入基层搞调查研究,要善于思考与比较分析,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事物:“记者到下面去,不能人家说什么,你就反映什么,要有冷静的头脑,要作比较。
......记者的头脑要冷静,要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
新闻采访讲义
主讲:曹仁义
广播电视编辑业务
第一部分 新闻采访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新闻写作
新闻编辑 新闻评论
一、新闻采访的定义和特点
1、定义: 新闻记者为了获取新闻事实材料,对客体进行的访问、观察、思索 和记录等的调查研究活动。
2、新闻采访的基本特点是: 1、求新性 追求新鲜,哪里有新闻记者就往哪里去,新闻记者是“追新族” 2、突击性 许多采访时间性要求的非常强,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具有突击的特点 3、灵活性 当采访情况发生变化,要灵活的随机应变 4、广泛性 采访时应听取各方意见,获取广泛的认知 5、持续性 当遇到重大活动或者重大事件,新闻采访就具有持续性的特点
三、采访前的准备
1、政策准备 围绕采访题目,了解相关政策,熟悉政策,才能保证现场采访准确、 无偏差。 2、情况准备 围绕采访题目,了解清楚与之先关的各种情况。 3、知识准备 对采访题目相关的各方面知识应做好准备,采访时才能提出适当问 题。 4、提问准备 关键性的重大问题应在采访前思考好,为采访做好充足准备 。 5、设备准备: 做好设备的维修,保持设备的精良,采访的质量才高,节目才能好 听好看。 6、计划准备: 在采访前应做好相关采访计划。明确采访目的、选题、规模、预算 等。
(5)对设备具有较强的依赖性 电子传播手段的介入使得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依赖于相关电子采录设备 (6)对于电视来说,新闻采访是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工作的,也就是说, 电视采访是集体工作的产物。它不是个人的行为。
二、新闻线索的定义和特点
1、定义: 新闻线索是新闻事实发生的一种信号和征兆,反映新闻事实 的简略轮廓或片段。新闻线索是记者追寻新闻的方向和 依据。 2、新闻线索具有如下特点: (1) 比较简单,完整性差。 (2) 时间短暂,稳定性低。 (3) 只是信号,有待证实。 (4) 反映现象,变动性大。
第一章新闻采访
三、采访对象的类型 1.外向型 记者应善于引导,防止跑题,浪费时间 2.内向型 记者应注意启发和引导,消除他们的紧张心理 3.热情型 记者应冷静思考,分析,判断 4.傲慢型 记者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提一些问题使其端正态度。 5.躲避型 先找到一些证据或事实,并以此为线索进行采访
b.信息传播者角色 记者的报道成为人们感官的延伸,提供的信息 成了人们科学看待世界的依据。 记者的信息采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社会不同阶 层和职业间的信息流动。 c.文化传承者的角色 首先,记者在搜集和发布信息时,也在传播文 化知识。 其次,记者也传播民族文化精神和价值观。
二、采访对象:采访中另一主体 1.采访对象的特点 a.具有相当的复杂性 b.与新闻事实有一定的关联 采访对象就新闻事件而言,具有一定的话语 权,采访时采访者应以听为主。 c.出于利益考虑与采访者进行博弈
二、新闻采访对象掌 握着信息
第三节 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
一、采访者: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 1.记者的社会角色 a.社会守望者角色 首先必须代表公众利益对社会进行舆论监督 其次必须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在社会或自然灾 难来临之前,及时地发出警报 最后记者还必须时刻对人的生存状态进行理性 反思
第二节 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
一、新闻采访是一种信息互动活动 1.新闻采访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互动行为 新闻采访与三种不同的传播方式相联系: 采访过程的人际传播;采访素材进入大众传 播;大众传播的反馈进入记者的内向传播。
2.确保新闻采访成功的必备条件 首先,采访应基于双方对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 号的共同理解。 其次,采访者应当以前台的形象示人,并结合 采访的具体情境表现出适当的行为。
2.新闻采访以平等的沟通为手段 a.心理平等,采访时只是采访者与被采访 者的关系,或调查与被调查者的关系。 b.地位平等,采访时没有职位的高低,没 有贫富的差异。 c.采访时要做到贴近沟通,平等对话。
《新闻采访教程》重点归纳
《新闻采访教程》重点归纳《新闻采访教程》重点归纳第一章新闻采访1.1新闻采访[P2]:新闻工作者搜集新闻素材的活动。
1.2新闻采访的特点[P3]:①目的的差异性;②时间的限制性;③项目的突发性;④需要的广泛性;⑤知识的全面性;⑥活动的艰辛性。
1.3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关系[P6]:采访决定写作,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则是采访的归宿。
1.4新闻采访的方式[P6]:从形式上分:①个别访问②开座谈会③现场观察④参加会议⑤蹲点⑥查阅资料⑦改写⑧问卷⑨电话采访⑩网络采访第二章策划与准备(采访前期)2.1新闻策划的基础和前提是[P14]:充分了解中央的大政方针及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阶段工作计划,清晰明了和切实掌握当前社会实际中先进的人和事、存在的问题及广大群众的想法、愿望和关注的热点。
2.2新闻敏感[P15]:即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所含新闻价值的能力,也就是指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
2.3新闻敏感的主要内容[P16]:①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②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能够吸引较多受众;③迅速透过一般现象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④迅速在同一事物的诸多事实中,判断、鉴别出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⑤迅速在对事物进展过程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预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
2.4新闻价值所包含的因素[P22]:①重要性②显著性:A.平常人﹢平常事=0﹛张三或李四都是平常人,加上下水游泳,也属平常事,就等于零﹜B.不平常人﹢平常事=新闻﹛例如毛泽东畅游长江﹜C.平常人﹢不平常事=新闻﹛上海青年女工陈燕飞怀孕近6个月还奋不顾身下水救人﹜③时新性④接近性⑤趣味性2.5新闻线索[P30]: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
2.6获取新闻线索的主要渠道[P31]:①通过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及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获取;②通过各种会议、简报获取;③通过记者耳闻目睹获取;④通过记者对日常情况的积累获取;⑤通过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和与他们的接触获取;⑥通过互联网搜索获取。
第一章.采访概述
❖ 新闻学者们给新闻采访下的定义相当多, 不过,大体可分为两类观点:
❖ (一)调查研究说
❖ (二)素材搜集说
我给新闻采访下的定义:
❖ 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为了传播新闻,搜集 新闻素材而进行的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
二、新闻采访的特点
❖ (一)时效性; ❖ (二)突发性; ❖ (三)连续性; ❖ (四)广泛性; ❖ (五)公开性; ❖ (六)艰辛性
❖ (一)反映社会生活的形式与方法不同 ❖ (二)采访的时间观念不一样 ❖ (三)采访的侧重点不一样
第四节 新闻采访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新闻采访学的研究对象
❖ (一)记者的采访工作
❖ (二)与采访活动有关的人、物、社会条 件、政治、经济形势等。
二、新闻采访学的内容
❖ 包含采访的应用技术、应用理论、历史这 三部分内容,组成一个科学、完整的新闻 采访学体系。
第二节 新闻采访的目的
❖ 各行各业的调查研究都是为了解决问题, 新闻采访的目的,是为了报道新闻,传播 信息,以满足人们对新闻的需求。
第三节 采访在新闻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 ❖ 一、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起点 ❖ 二、新பைடு நூலகம்采访是体现新闻特点的基石 ❖ 三、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先决条件
四、新闻采访与文学采访的区别
《新闻采访学》教学大纲
? 要有高水平的问题设计,最好将采访提纲事先提供给对方,越细越好。
? 采访提纲上的内容尽量烂熟于心,采访时不要照着念,也不要只记笔记不看人。有些内容要用脑记,然后追记在纸上,可用录音设备辅助采访。
第五节 采访作业讲评
指出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请学生介绍自己这次采访的切身体会和经验总结
第六章 采访伦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针对记者采访中普遍存在的伦理问题,讲解相关的采访职业道德要求
重点:树立正确的采访伦理观念,防范其采访中违背道德准则的做法
第一节 暗访中的伦理问题
一、 欺骗案例
一、 发布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我国近年来已建立了政府系统的新闻发布制度。省、部、地方政府的新闻发布制度正在建立和完善中。
二、记者与新闻发言人
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曾经在新闻发言人首期培训班上对学员们说:记者与新闻发言人之间应该是挑战者与被挑战者的关系。他对新闻发言人说,“记者既不是你的学生,也不是你的下属,不是你的敌人,也不是你的朋友,他是你的挑战者。”
一、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
二、评论性问题
三、追问
四、设问
五、切入个人生活
思考题:
1、采访提问有几种主要的方式?
2、 提问时记者为什么要先做陈述?陈述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3、 什么时候追问?追问的目的是什么?
4、 什么是封闭式提问?
5、 什么是开放式提问?
当刘翔刚刚结束比赛,从赛场出来之后,此时记者适合提问封闭式问题,怎么设计?
三、 采访准备
引用直接引语,能为报道增添色彩,使其读来更为可信。一些重要的记者招待会,直接引语是相当重要的,引用它们能加强报道权威性和可读性。所以在记者招待会上,记者都会争取提问以得到直接语。为了这一刻,就要事先做好充分准备。
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采访
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采访一、新闻采访基础知识。
1. 定义。
- 新闻采访是指记者为获取新闻对客体所进行的观察、询问、倾听、思索和记录等活动。
它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和基础。
2. 采访前准备。
- 确定采访主题。
- 主题要具有新闻价值,例如关注社会热点、民生问题等。
如在校园环境下,可以是“学校垃圾分类实施情况”这样与环保热点相关且贴近校园生活的主题。
- 了解采访对象。
- 如果采访对象是个人,要了解其基本信息,包括身份、职业、成就等。
比如采访一位优秀教师,要知道他所教科目、教学成果、获得的荣誉等。
如果是采访一个群体,如某个社团,要了解社团的宗旨、活动内容等。
- 设计采访问题。
- 问题要简洁明了、具体且有针对性。
例如,采访学校图书馆管理员关于学生阅读习惯的问题,可以问“您觉得学生们最喜欢借阅哪类书籍?”“近期学生借阅量有什么变化趋势?”避免问过于宽泛或者模糊的问题,像“您对学生阅读有什么看法?”这种问题回答起来可能会过于笼统。
- 准备采访设备。
- 一般需要携带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采访内容。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使用录音笔或者摄像机,但使用前要征得采访对象的同意。
3. 采访过程。
- 礼貌开场。
- 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身份和采访目的,例如“您好,我是八年级的学生[名字],我们正在做一个关于[采访主题]的采访,希望能耽误您一点时间。
”- 提问技巧。
- 按照设计好的问题有序提问,注意倾听采访对象的回答。
如果采访对象的回答引出了新的话题或者需要进一步追问的点,可以灵活追问。
例如采访一位运动员关于训练的情况,他提到受伤影响训练,就可以追问“那您是如何克服受伤带来的困难继续训练的呢?”- 观察细节。
- 除了提问,还要注意观察采访现场和采访对象的神态、动作等细节。
这些细节可能会成为新闻报道中的生动素材。
比如采访一位手工艺人时,观察他制作工艺品时熟练的手法、专注的神情等。
- 尊重采访对象。
- 不要打断采访对象的回答,保持耐心。
如果采访对象对某个问题不想回答或者回答得比较含糊,不要强行追问。
李宏刚:新闻采访-第1章 新闻采访概论
“为搜集新闻事实和新闻报道材料而进行的观察、访问、录音、录像等活动。”(《辞海》) “新闻采访是记者通过访问、观察等方式,采集新闻材料的活动。”(甘惜分《新闻大辞典》) “采访是记者、通讯员通过各种方式寻 找和采集新闻素材的活动。”(刘建明的《宣传舆 论学大词典》)
“新闻采访是一种特殊的调查活动。”(蓝鸿文《新闻采访学》) “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复旦大学刘海贵、 尹德刚的《新闻采访写作新编》) “采访是新闻记者(包括业余报道者)为进行新闻报道所做的了解客观情况的活动。”(艾 丰《新闻采访方法论》) “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采集新闻素材和资料、访问新闻人物和相关知情人士的社会活动, 是以新闻事实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目的、专业性极强的调查研究活动。”(浙江大学沈爱国教 授《新闻采访学》) 西方新闻学者则更强调采访的过程和采访的双向交流功能,例如: “采访是一种人际的交往,是被采访者与采访者之间面对面的一种思想和个性的交流。” (美国的沃伦·K·艾吉、菲利普·H·奥尔特、埃德温·艾默里:《实用新闻学基础》) “代表背后的观众,双方已对话的形式来交换信息,以达到任何一方都无法独自达到的知 晓程度。”(美国俄勒冈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肯·梅茨勒教授在《创造性的采访》) 这些定义从不同的角度对新闻采访的内涵作了揭示,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为了便于理解, 这里我们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将新闻采访的定义表述为: 新闻采访是指新闻工作者出于新闻报道的目的,通过访问、观察等方法,收集资料、认识 事物、发掘报道素材的活动。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记者是新闻采访活动的主体。如果记者不是这一活动的主体,那就不可以称其为新闻采 访。因为在一些情况下,为新闻报道而进行调查研究的人并不都是记者。例如,某一单位或团 体需要对某项新闻活动作新闻报道,由一位“发言人”出面,举行记者招待会。在记者招待会 之前,这位“发言人”对一些事实所做的调查研究就不是新闻采访。 2、新闻事实是采访活动的客体。有主体的存在,就有客体的存在。在新闻采访活动中,相 对于记者这一主体而言,客体就是新闻事实。为了能够全面、真实地认识新闻事实,就要对在 这一新闻事实中出现的人和物,以及与这一新闻事实有关的人和物进行采访。这些人和物都是 我们的采访对象,都是记者采访活动的客体。 3、采访是一种调查研究活动。采访是记者主观认识客观的调查研究。记者要采集新闻事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新闻采访概述第一节新闻采访的含义第二节新闻采访的特征第三节新闻采访的作用第四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下一章具体地说,新闻采访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新闻采访的定义、特点、作用;新闻采访的理论基础和工作原则;新闻采访活动的环节;新闻采访活动的方式和方法;新闻线索的获得和新闻敏感的培养;新闻从业人员的修养和职业道德等。
BACK新闻采访的概念:是新闻工作者采集新闻素材和资料、访问新闻人物和知情人物的社会活动,是以新闻事实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目的、专业性极强的调查研究活动。
BACK新闻采访跟其它的一般社会调查研究活动的主要区别有:一、新闻性二、突击性三、广泛性四、灵活性五、公开性六、连续性BACK新闻采访是整个报道工作的起点,是全部新闻活动的基础。
采访的作用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一、发现和落实新闻线索二、获取第一手材料:“第一手材料”,也叫“直接材料”,它是指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所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现场访问新闻人物、参加实践以及现场收集的物证材料三、增加感性认识四、核对新闻事实BACK两者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和基础,采访决定写作;新闻写作是新闻采访的成果和结晶,又反作用于采访,两者相辅相成。
一、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决定作用1、新闻写作所需要的材料来源于新闻采访2、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取决于新闻采访3、新闻写作的可读性取决于新闻采访4、新闻写作的深度也同样取决于新闻采访next二、新闻写作反作用于新闻采访1、记者熟练掌握了写作技巧,反过来就能促使采访有的放矢。
2、写作时发现材料不全、互有矛盾的情况,对采访存在的不足能起到一种检验作用。
BACK第二章新闻采访的理论基础和工作原则第一节新闻采访的指导思想第二节新闻采访的工作原则第三节新闻采访的工作路线下一章新闻采访的总体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为基础,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观察分析事物,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注意克服唯心主义的先验论与形而上学。
具体地说,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指导下,记者的新闻采访应重视培养以下几个观点:一、求实观点二、辩证观点三、历史观点四、群众观点BACK一、求实观点1、要有实事求是的勇气。
2、敢于采写热点和难点。
3、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保证采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BACK二、辩证观点1、正确选择事实,力求客观、公正、全面。
2、从事物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中观察分析事物,抓住本质。
3、对新生事物做出合乎规律的正确的判断。
BACK三、历史观点就是要善于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
客观世界是运动的,事物是不断变化的。
一是记者要即时感知事物的变化,赋予采访对象以时代特征;二是要超前感知事物的变化。
BACK四、群众观点1、处理好人民群众和领导个人的关系。
2、处理好先进人物和周围群众的关系。
3、处理好领导机关与基层的关系BACK新闻采访的根本原则,是无产阶级党性原则。
西方新闻界对记者的工作有“无冕之王”论和“第四等级”论等说法。
所谓“无冕之王”,是西方新闻界自诩记者社会地位崇高,享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特殊地位。
此语出自19世纪英国《泰晤士报》三大主笔时期。
当时被称为“大力神”的《泰晤士报》是英国的舆论领袖,其主笔辞职以后,常被内阁吸收为阁员,地位很高,人们称他们为“无冕之王”,后来用以泛指新闻工作者。
NEXT新闻采访的具体工作原则1、实事求是的真实性原则(1)“报道思想”与“主观框框”的界线(2)“客观报道”与“客观主义”的界线(3)“选择角度”与“乱扭角度”的界线、2、依靠领导的组织原则3、执行政策4、内外有别 BACK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这是无产阶级记者的采访工作路线,也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具体运用,这条路线体现了实践第一和群众第一的观点。
一、记者要到群众生活第一线去,积极投身于时代改革大潮。
二、既要“身入”,更要“心入”。
三、建立经常保持密切联系的采访基地,持之以恒BACK第三章新闻采访程序第一节明确报道思想第二节确定报道选题第三节作好采访准备第四节采集素材和资料下一章报道思想是新闻单位制定和执行的、指导新闻报道的方针和具体实施的方法,主要是解决应该报道什么,不应该报道什么,应该怎样报道,不应该怎样报道等问题。
它是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工作重心以及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的,贯穿于新闻工作的整个流程。
BACK一、关于报道选题所谓报道选题就是指记者选定的要报道的题目,即新闻采访活动的具体对象。
选题主要是解决记者采访什么以及从哪个角度去采访等问题。
二、确定报道选题的原则1、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的辨证统一2、社会需求与媒体取向的辨证统一3、正面宣传与反面报道相结合BACK一、采访准备的必要性1、采访准备是新闻采访活动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2、采访的紧迫性决定了必须做好采访准备3、采访对象的复杂性决定必须做好采访准备采访:不打无准备之仗《媒体与部队》:总编室是总参,办公室是总后,人力资源部是总政,制作部是总装;暗访是潜伏,采访是战役,直播是会战,采访突发事件是遭遇战,人物专访是信息战;记者是战士,特派记者是敢死队,实习生是壮丁。
二、采访准备的内容平时准备,是指记者结合自己的分工范围,做经常性的采访准备,其中包括积累资料,学习有关政策、方针、法规,认清当前的形势,掌握时局,了解社会动向等等,也称“政策思想准备”。
临时准备,是指记者接受某项具体的报道任务以后所作的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临时准备的具体内容(1)明确报道思想(2)了解采访对象(3)拟订采访计划(4)做好事务准备BACK一、上下结合所谓“吃透两头”,是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一条重要工作原则的形象化概括。
“吃透上头”,意为深入理解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吃透下头”意为深入了解客观实际情况和群众的思想情绪、呼声、要求。
“吃透两头”可以把握新闻的真实性,增强新闻报道的指导性、针对性和群众性。
二、点面结合三、纵横结合四、正反结合BACK第四章新闻的发现与选择第一节新闻敏感第二节新闻线索第三节新闻选择下一章一、新闻敏感的含义二、新闻敏感的作用三、新闻敏感的培养1、不断提高政治上的敏锐性。
2、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广泛积累知识、积累思想。
BACK新闻敏感,也称新闻嗅觉、新闻鼻,是记者迅速、及时地判断有价值的新闻事实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思考分析能力和预见能力。
具体包括:1、迅速判断某个新闻事实的政治意义。
2、迅速判断某一个新闻事实能否吸引较多受众。
3、迅速地从同一事物的诸多事实中判断、鉴别出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4、在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发展进程作出科学的预见。
BACK1、“一触即发”,帮助记者迅速找到新闻线索。
2、“慧眼识珠”,鉴别事实的新闻价值大小,并选取最佳角度来报道。
3、“见微知著”,从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中挖掘出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事实。
4、“一叶知秋”,善于预见到新闻背后的重大新闻。
BACK一、新闻线索的含义新闻线索是与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有关的某种简明信息或征兆,是记者新闻采访活动的向导。
二、新闻线索的特点三、新闻线索的来源BACK新闻线索的特点:1、内容简单,完整性差2、时间短暂,稳定性低3、只是信号,可信度小4、直观反映,变动性大BACK1 、从各级领导机关和负责同志那里得到线索2、从编辑部的报道提示或指定任务得到线索3、从通讯员、广大群众、朋友等组成的“信息联络网”中获取线索4、从党政机关和各行各业的会议中获得线索5、从各类新闻媒体的报道中发现新闻线索6、从记者耳闻目睹、观察思考中获取线索7、从记者日常积累中发现新闻线索BACK一、新闻价值的含义所谓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的总和,是记者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首要标准和重要标准,但不是唯一标准。
二、新闻价值的诸多要素及其应用1、重要性2、时新性3、显著性4、接近性5、趣味性 BACK第五章访问第一节访问的含义第二节访问的选择第三节访问的原则和要求第四节提问第五节访问记录下一章访问是采集新闻材料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它是指记者有目的地同采访对象交谈,在有限的时间内采集新闻材料的活动。
关于“访问”的几个要素:⑴访问是记者“面对面”同采访对象打交道。
⑵从访问的双方来看,记者与采访对象都处于一个特定的人际关系中。
⑶访问活动的中心是双方的“交谈”。
⑷访问是“有目的”的谈话:“采掘新闻材料”。
⑸访问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的。
BACK1、选择访问对象2、选择合适的访问场所3、选择恰当的访问时机下列情况,不宜急着访问:——访问对象正在专心致志准备投入某项事务时,如准备比赛、演出等;——访问对象正在连续性很强的工作中,如实验、手术、写作等;——访问对象的思想情绪或精神状态出现异常时,如突遇伤心事、心烦意乱、病痛难忍、顾虑重重等。
BACK美联社记者休·马利根认为:“假如让你选择访问的场所,要设法做到在后台约见演员,在车站约见侦探,在会议室约见法官,在室外竞选讲台约见政治家,在栏圈里约见野牛骑士。
这样如果没有恰当的话可供引用的话,你至少也可以从他所在的自然环境中找到主题。
首要的是,要避免在旅馆的房间里约见被访问人。
”要选择一个比较合适的访问场所,应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NEXT⑴是否能让双方都静下心来,形成融洽的谈话气氛,保证谈话的顺利进行。
⑵是否能促使访问对象触景生情,进入自己的“角色”,打开心灵的“闸门”。
⑶是否有利于表现新闻人物,烘托新闻主题。
⑷如果访问中还有技术性技巧性的内容,那就应该到展示这种技术或技巧的现场去,让对方一边讲述,一边操作、表演。
BACK访问的原则1、角色类同:所谓角色类同,是指记者在对采访对象的访问中表现出交往的心态定位和行为定位。
它的核心是记者身份的“浮动性”。
2、做合格的“对话者”3、掌握主动权NEXT访问的要求1、信守承诺⑴守时⑵遵守诺言2、注重礼仪。
⑴使自己的仪表着装符合访问场景。
⑵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
⑶讲话要注意礼貌。
BACK1、提问的类型2、提问的基本原则第一,访问前要根据手头已掌握的材料和访问目的设计一个提问大纲。
第二,在正式提问前要先向对方表明自己的采访意图。
第三,一般情况下,提问应具体。
第四,提问要简洁明了3、提问的注意事项BACK⑴开放式提问这是一种大而化之的提问,问题问得比较抽象、概括,问题的口子是敞开的,范围很大,采访对象回答起来有相当大的回旋余地。
⑵闭合式提问这是一种有明确指向的提问,问得比较具体、集中,问题的口子是封闭的,范围有严格的限制,采访对象往往要作直接的回答。
BACK⑴不要老是问“你当时怎么想”⑵不要“哪壶不开偏提哪壶”⑶提问时要顾及周围的环境⑷两个问题之间要有“意味深长的停顿”⑸避免暄宾夺主BACK1、记录的必要性2、记录的形式3、笔记的内容4、怎样才能记得又快又好5、及时整理笔记BACK第六章观察第一节观察的含义第二节观察的优势第三节观察的分类第四节观察的内容第五节如何进行观察第六节观察力的培养下一章采访学中所称的观察,就是指记者用眼睛收集资料,通过对新闻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察看与思考活动来进行采访,也称“用眼睛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