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语文期中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18分)注: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第I卷涂在机读卡上,第II卷做在答题卷上。

一、(每小题2分,共计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A.寥廓.(kuò)拊.心(fǔ)峥.嵘(zhēng)游说.(shuì)B.漫溯.(sù)执拗.(niù)长篙.(gāo)青荇.(xìng)C.瞩.目(zhǔ)提.防(dī)吮.吸(shǔn)雏.菊(chú)D.窒.息(zhì)创.伤(chuàng)褴.褛(làn)弄.堂(lò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没错别字的一项A.和蔼谄媚打瞌睡横七竖八B.气概纳粹紫金花一鼓作气C.沧桑颠峰包身契不假思索D.嫦蛾吉祥通信网蜚声中外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⑴清清山溪,森森古柏,佛塔巍巍,钟磬悠悠,深山中的这一座古刹,真是个去处。

⑵大千居士的《庐山图》烟云满纸,莽莽苍苍,水墨潇洒不羁。

⑶袁宏道、归有光这一派作家的随笔小品一代圣人立言的载道之文,书写自我的性灵之作。

A.清闲运用不仅是/而且是B.清静应用不仅是/而且是C.清静运用不是/而是D.清闲应用不是/而是4.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场上的中国女排攻势凌厉,扣杀凶猛,打得对方前仰后合....,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

B.著名画家李可染,画艺高超,着手成春,堪称力透纸背....的一代大师,令人敬仰。

C.我们要采取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儒家学说进行挖掘、整理,取其精华,剔其糟粕,既不抱残守旧照搬照抄,也不数典忘祖....全盘否定。

D.在前进的道路上,一定会碰到困难,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而不会诚惶诚恐....。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大家要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科研和教育战线上努力开创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的生机勃勃的新局面。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及解答参考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及解答参考

人教版语文高一上学期期中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在西藏高原上,有一种神奇的生物——雪豹。

雪豹是一种生活在高寒地区的哺乳动物,以其优美的身姿和独特的生存智慧而闻名于世。

它们是高原上的顶级掠食者,善于在雪地中捕猎。

然而,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猎物的减少以及人类活动的干扰,雪豹的数量正日益减少。

雪豹的生存环境非常苛刻。

它们生活在海拔3000米至6000米的山区,气候寒冷,氧气稀薄。

在这样的环境下,雪豹具有强大的抗寒能力和耐力。

它们通常在夜间活动,以捕猎为主。

雪豹的食谱非常广泛,包括山羊、野兔、狐狸等小型哺乳动物,甚至有时也会捕食大型动物,如藏羚羊。

雪豹的捕猎技巧堪称一绝。

它们擅长利用地形优势,悄无声息地接近猎物,然后发起突袭。

雪豹的爪子锋利无比,能够轻松地抓住猎物。

在捕猎过程中,雪豹还会运用智慧,巧妙地躲避天敌的追捕。

此外,雪豹还具有高度的领地意识,它们会用自己的粪便或尿液来标记领地,以防止其他雄性雪豹侵入。

然而,雪豹的生存环境正面临严峻挑战。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它们的栖息地逐渐缩小。

此外,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雪豹的猎物数量也在不断减少。

更为严重的是,非法猎杀和盗猎现象仍然存在,这给雪豹的生存带来了极大威胁。

为了保护雪豹这一珍稀物种,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对雪豹栖息地的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其次,加大对非法猎杀和盗猎行为的打击力度。

最后,加强公众的环保意识,提高人们对保护雪豹的认识。

(一)阅读下列语句,完成下列小题。

1.雪豹是一种生活在高寒地区的哺乳动物,以其优美的身姿和独特的生存智慧而闻名于世。

()A. 强调了雪豹的美丽外貌和生存智慧B. 突出了雪豹的习性和智慧C. 强调了雪豹的珍贵和独特性D. 强调了雪豹的习性和珍贵性2.在这样的环境下,雪豹具有强大的抗寒能力和耐力。

()A. 说明了雪豹的适应能力B. 表达了对雪豹的赞叹C. 强调了雪豹的习性和智慧D. 强调了雪豹的珍贵和独特性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高中语文-高一上期中试题(解析版)

高中语文-高一上期中试题(解析版)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市部分学校高中一年级期中调研考试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唐诗何以成为经典?从数量上来看,据专家估计,唐诗(包含五代诗)存世数量约53000首,作者约3000人。

这组数字,远远超过了从《诗经》以来到隋朝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全部诗歌的总和。

在作者方面,写诗几乎成为当时唐朝全民性的文艺活动,各行各业都有诗作传世,甚至不乏无名氏的精彩诗作留了下来。

因此,从作者的身份、诗作的数量和诗人的数量来看,唐代诗歌都达到了一个极其辉煌的程度,堪称中国历史上诗歌的黄金时代。

唐诗之所以成为古代文学的经典,主要是因为它的艺术造诣登峰造极。

那个伟大的时代不仅诞生了李、杜这样享有世界声誉的诗人,而且还涌现出一批卓有成就的名家,比如初唐四杰、王孟、高岑、晚唐的小李杜等。

不仅如此,唐诗的风格非常多样。

既有像杜甫这样描写现实的伟大诗人,也有像李白这样风格比较浪漫的诗人,同时还有一些深受禅宗思想濡染的诗人。

而且中国古典诗歌的各种体裁的发展,在唐代都达到一个全盛时期。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一切好诗,到唐代已经被做完。

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的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

”我揣摩鲁迅先生此话之意,大约是如今的我们如果想写诗抒发胸中之意的时候,不妨直接引用一首唐朝诗人的诗即可,不必亲自操刀了。

唐诗之所以经典,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经典是要经过长时间检验的,而唐诗具有强大的时间穿透性。

经典在流传过程之中,会得到不断的阐释和接受,会融入很多时代因素,成为作者和读者的一个公共空间,作者在写的时候就会留下空白,等着读者去填充。

读者在读一首诗的时候,在某一个时间节点,忽然之间豁然开朗,领悟到诗歌的真谛,那么这时候我们就和作者发生了共鸣,这就是接受文学传播过程中的时间穿越性。

《红楼梦》中有“香菱学诗”片段,黛玉给香菱推荐“诗歌教科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诗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了。

第六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第六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第六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广州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后人对‘差序格局’的解读,既忽略了涉及的等级制,也忽略了差序人格"说法错误。

材料二第4段原文为“后人在解读和运用费孝通的差序格局概念时,不仅忽略了他所涉及的等级制方面;更重要的是,多数人还忽略了差序格局对于人格的影响”,从中可知,“忽略"的主体是“多数人”,“忽略"的对象是“差序格局对于人格的影响”,而不是“差序人格"。

2.【答案】C【解析】“儒家思想在维持差序格局关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无中生有。

引用“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一名言是为了论述“公”“私"关系的二重性。

3.【答案】A【解析】关于“差序格局”呈现出的动态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社会关系的伸缩性;二是“公"私”关系的二重性;三是价值标准的相对性。

A项只谈对父母孝,不能体现动态性特征。

B 项体现了社会关系的伸缩性。

C项体现了价值标准的相对性。

D项体现了“公"私”关系的二重性。

4.①比喻论证,用“石子"比喻“己”,用“水波纹"比喻差序格局。

②引用论证,引用费孝通的观点反驳有些学者的观点。

③举例论证,举血缘和地缘的例子论述社会架格的不变。

举《中庸》为例,论述“伦”的不变。

(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5.①体现了传统社会的社会关系是以自我为中心层层推出去的“差"。

刘姥姥与贾府沾亲带故,在贾府辉煌时也可以上门“攀亲”求助。

②体现了差序格局纵向的刚性的等级化的“序"。

刘姥姥身份地位远低于贾府的管理者凤姐,上下尊卑等级分明,于是行礼问安。

③体现了富有弹性的“差序人格”。

刘姥姥对女婿教训开导,对凤姐却毕恭毕敬。

(每点2分)【答案】B【解析】“对老街吃客挑剔与蛮横的讽刺"错误。

作者讲述吃客的故事意在说明吃客对吃的挑剔和讲究。

高一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蹉跎岁月(tuó)恣意妄为(zì)B. 雕梁画栋(diāo)震耳欲聋(zhèn)C. 沧海桑田(cāng)比比皆是(bǐ)D. 美轮美奂(lún)荡然无存(dà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优异,全靠老师的辛勤教导。

B.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C. 他虽然学习很努力,但是成绩却一直上不去。

D.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需要我们仔细研究才能解决。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文章如行云流水,读起来让人赏心悦目。

B. 在这次比赛中,他发挥得淋漓尽致,赢得了大家的赞誉。

C. 她的能力确实出类拔萃,是我们团队的中坚力量。

D. 他的演讲激情澎湃,令人热血沸腾。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昨天去了北京,明天又要去上海。

”B. “这个月我挣了三千元,还欠了五千元。

”C. “我想去图书馆,你呢?”D. “这个问题很重要,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

”5.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她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

”(比喻)B. “他的眼睛像鹰一样锐利。

”(拟人)C. “他的话像一把锋利的剑,刺痛了我的心。

”(比喻)D. “他的声音如洪钟般响亮。

”(夸张)6.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不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他是我们班最优秀的学生。

”改句:“我们班最优秀的学生是他。

”(主动句改为被动句) B. 原句:“他的成绩提高了。

”改句:“他的成绩被提高了。

”(主动句改为被动句)C. 原句:“我们明天去公园。

”改句:“公园我们去明天。

”(定语后置)D. 原句:“他一直努力学习。

”改句:“努力学习他一直。

”(状语后置)7. 下列各句中,用词不当的一项是:A. “他这次考试失利,感到非常沮丧。

回民区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回民区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回民区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呼和浩特市回民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苏东坡十一岁时,进入中等学校,认真准备科举考试。

为应付考试,当时的学生必须读经史诗文,经典古籍必须熟读至能背诵。

最努力苦读的学生会将经书和正史抄写一遍。

苏东坡读书时也就是用这种方法。

若对中国诗文朴质的经典,以及正史中常见的名称世故暗喻等典故稍加思索,这种读书方法,自有其优点。

因为将一本书逐字抄写之后,对那本书所知的深刻,决非仅仅阅读多次所能比。

这种用功方法,对苏东坡的将来大有好处。

苏东坡与弟弟苏辙正在这样熟读大量的文学经典之时,他父亲赶考铩羽而归。

苏洵对功名并未完全死心,自己虽未能考中,但他以纯粹而雅正的文体教儿子,教儿子深研史书为政之法。

这样的家庭气氛,正适于富有文学天才的青年的发育。

(摘编自林语堂《苏东坡传》)材料二苏轼生活在佛教传播相当发达的四川,处在峨眉佛教文化圈之中,苏轼家庭的宗教气氛也十分浓厚,其父苏洵是云门宗四世圆通居讷皈依弟子,其母程夫人是优婆夷,其弟和其继妻都信佛,这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苏轼的经历看,他刚开始虽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对佛教抱有好感,然而并没有真正信奉佛教,元丰三年乌台诗案后,四十一岁的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政治上的挫败使他开始反省,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并借佛老的方法来净化自心。

这一时期,他审视自己的经历以及处世态度,重新寻找心灵的支撑点,开始思考人生的真谛,开始接受佛教思想。

谪居黄州以来,苏轼躬耕东坡,作诗赋词,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极富魅力的“东坡居士"形象。

黄州词如此丰产的数量也预示着它内容的丰富性,其中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有在被贬后旷达心情的抒发,有登高临水、吊古伤今,有对亲戚朋友的思念,也有对世间丑恶的讥讽;既有火树银花的都市,也有静谧祥和的乡村……题材之广泛已然突破了前人。

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D(A项,契:qì B项,巷:hàng;C项,咤:zhà;)2.B(A项,愁—惆;C项,园—源;D. 獒—骜)3.B(“甚至”,强调突出的事例(有更进一层的意思),强调程度的加深。

“乃至”,强调范围的扩展。

敦促:诚恳地催促,多用于平级之间;督促:监督催促,多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小辈)4.A5.D(A项,成分残缺应为:提出了……的奋斗目标;B项,成分不搭配,国度应为“社会”;C项,语序不当,“对中国新时期文学30年来整体创作成就的一种肯定”和“对莫言文学创作成就的肯定”应对调。

)6.A(注意文中的“另一个”的分层意义,这里的精神资源包括两大方面、四个小方面。

A 项,正确;B项,只涉及其中两个小方面;C、D项,都是涉及一大、两小的方面,后三项具有片面性或并列不当)7.A(这是做法,非必要性所在)8.B(A.“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全局来看”与原文不符,漏掉了信息;C.“首先应当注重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培养”错,这里应是“首先应当注重个体道德的培养”;D.此项以点概面了,尤其是末句,明显不当)9.C(倍,通“背”,背叛)10.B(A项,之:前可译为“到”,动词;后用在主谓间,可不译,助词。

B项,以都可译为“把、拿”,介词。

C项,因:前可译为“趁机”,介词;后可译为“顺着、随顺”,介词。

D 项,为:前可译为“替”介词;后可译为“谋划、想出”,动词)11.B(此项没有特殊句式,只有名词作状语的现象)12.C(①项伯与张良是以前建立的好友关系,“素善”不能算是不默契;④是项羽的政治上无知)13.①刘邦说:“他和你的年龄,谁大谁小?”②项伯答应了,跟刘邦说:“明天你不能不早些来亲自向项王谢罪。

”③项庄就拔出剑舞起来。

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项庄(终于)得不到(机会)刺杀(刘邦)。

14.(1)“白玉条”一词体现梅花开得旺盛,压满枝头,同时,也能说明诗人当时的立足点是在远处,和颔联相呼应。

高一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一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一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高一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一、本大题共六个小题 (每题3分,共18分)1.以下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悄(qiǎo)然顷(qīng)刻湖泊(pō) 叱咤风云(ch)B.嘈(co)杂卑劣(bǐ) 供(gōng)给屏(bǐng)气凝神C.骨髓(suǐ) 忤(wǔ)逆忸怩(n) 载(zǎi)歌载舞D.绯(fěi)闻租赁(ln) 重创(chung) 飞来横(hng)祸2.以下选项中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编辑斑斓乘风破浪金璧辉煌B.桀骜碟血无影无踪肆无忌惮C.撰写精粹步履维艰殒身不恤D.惺忪执拗绿草如荫蓬头垢面3.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再别康桥》是一首美丽的抒情诗,________一曲优雅好听的轻音乐。

②诗人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________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漂亮的风光里。

③康桥对于徐志摩而言,________风光宜人,景物清爽的求学之地,________徐志摩精神的家园。

A.犹如体验不只是/更是B.譬如体会不只是/更是C.譬如体验不是/而是D.犹如体会不是/而是4.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们细致调查探究的结果,认为他要负全部责任,但他却百般抵赖,拒不担当由于酒后开车超速行驶致使大桥护栏被撞毁的损失。

B.事实上,这种紫外线减肥灯纯是欺瞒顾客,它不但会灼伤皮肤,烧掉毛发,而且根本没有减肥作用。

C.改革开放30年的经历告知我们: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得以顺当推动的保障,也是成败的关键。

D.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字说明,春节以来,我国城市居民用于文化教育和外出旅游方面的消费开支,已呈明显上升趋势。

5.以下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徐志摩,原名章垿,曾经用过笔名南湖、诗哲、云中鹤等,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

他的诗《再别康桥》传达出人类固有的对逝去往事的思念之情,充分表达了新月派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的三美主见。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高一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高一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高一语文试卷及答案2023-2024学年度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那些很容易被铭记的诗作,大都是有韵律的。

以现当代诗为例,那些广为流传的“名句”,其实大都在使用重复、对称这些最基本的韵律原则,比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还有一些名句的韵律方式则近似于古典诗歌的韵律原则,比如海子那句广为人知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仅有叠韵,而且讲究平仄,诗句读起来抑扬顿挫,与传统的律诗的声律非常相似,无怪乎这个诗句甚至成了很多房地产广告的标语。

但不容否认的事实是,这种讲究重复、对称等韵律原则的写法在当代中国诗歌创作中并不受欢迎,很多诗人避之唯恐不及,当代诗歌的可铭记性因此而不强。

从社会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些韵律原则的兴起与流行往往与一个文化共同体的集体认知密切相关,或者说,它们本身就是集体记忆的化身。

古典诗歌的创作与阅读群体——“士”,即知识者与官僚群体——天然就是这样一个同质性的文化群体,所以在他们之中逐渐形成一些公共的韵律规则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但是,现代中国的社会机构和教育制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知识分子在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而且诗歌本身也被边缘化,过去诗人与读者之间那种同质性的文化群体已不复存在,诗歌写作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种私人性、个人化的写作行为,这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公共性的诗歌成规的消失。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以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古典诗词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珍品,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在于其凝练、含蓄、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诗人通过精心选择字词,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使诗词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将雪花比作梨花,生动地描绘了雪景的美丽。

古典诗词的思想之深,在于其对人生、社会、自然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诗人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理想、抱负、情感和价值观,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例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人杜甫表达了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公平的向往。

古典诗词的情感之丰富,在于其能够触动人们的心灵,引起人们的共鸣。

诗人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等情感,使读者在欣赏诗词的过程中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和生命的意义。

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李煜通过对愁绪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中国古典诗词只是文学艺术的珍品,不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B. 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在于其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所有修辞手法。

C. 古典诗词的思想深刻,能够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D. 古典诗词的情感丰富,只能表达诗人自己的喜怒哀乐,不能引起读者共鸣。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文章开篇提出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然后从语言之美、思想之深、情感之丰富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B. 文章在论述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时,列举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的例子,增强了说服力。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第I卷(选择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15分)(本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美学的核心概念不是美而是意境,这一点已经成为中外学者的共识。

那么,什么是意境?从中国美学史来看,意境与意象、象等概念相关。

在《易传》中,象是与形对照起来界定的:“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

象与形相比,有虚与实、动与静的区别。

象比形更虚灵,更生动。

象还有另外一个用法,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想象”。

《韩非子·解老》中对象做了这样的解释:“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

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

”比较起来说,眼见的形为实,意想的象为虚。

正因为想象的介入,象变得更加虚灵、生动和非现实。

顺着这个思路,可以说意象比形象更虚灵、更生动。

正因为如此,意象专指诗歌和绘画等艺术形式所创造的审美对象,它可以是虚构的、想象的,总之,是非现实的。

形象多指现实中的事物的形状。

形象可以是审美欣赏的对象,从而转化为意象。

比如,在文学形象这种说法中,形象就是审美对象,可以包含虚构和想象的成分。

不过,形象也可以是非审美活动的对象。

比如,在测量活动中,形象就表现为客观的形状。

意象是审美对象,也是艺术创造的目标。

通过意象,我们可以将审美与非审美、艺术与非艺术区别开来。

既然意象已经将审美和艺术从其他人类活动中区别开来,为什么还需要意境?究竟什么是意境?尽管境与象关系紧密,但它与象不同。

中国传统美学中,有“境生于象外”“象外之象”等说法。

由此可见,境不是个别的象,而是个别的象的放大或延伸,是不能对象化的境域或者世界。

世界不是对象,不能与自我相对,因为自我始终是在世界之中存在,不能越出世界而存在。

从这种意义上说,意境比意象要大。

意境不仅大于意象,而且高于意象。

与具体的意象相比,非对象化的意境更加抽象和虚灵。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意境也有境界的意思。

有意境就意味着境界更高,更有形而上的意味。

高一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璀璨(cuǐcàn)耸人听闻(sǒng rén tīng wén)B. 恣意(zì yì)谈笑风生(tán xiào fēng shēng)C. 毅力(yì lì)气喘吁吁(qì chuǎn xū xū)D. 琼楼玉宇(qióng lóu yù yǔ)漫不经心(màn bù jīng xī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篇文章详细地介绍了我国的航天事业,使我们对我国的航天事业有了更深的了解。

B.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增设多种兴趣小组。

C. 他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他的成绩一直不理想。

D. 由于长时间的工作,他感到身体疲惫不堪。

3.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声音像夜莺一样悦耳动听。

B. 他的笑容如春风拂面,让人感到温暖。

C. 这本书的内容枯燥无味,读起来像嚼蜡。

D. 她的脸红得像苹果一样。

4.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勇气可嘉,敢于攀登高峰。

B. 他的力气大得惊人,能举起千斤重物。

C. 他的成绩突飞猛进,简直像坐火箭一样。

D. 她的美丽令人陶醉,仿佛是仙子下凡。

5.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爱国、爱民、爱家,这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B.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C. 青春如梦,岁月如歌,时光荏苒,勿忘初心。

D.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6.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B. 山青水秀,鸟语花香;月明风清,柳暗花明。

C.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致说来,古代城市排水系统,一是依赖城内排水沟渠,二是依靠城中河道,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我国历朝都很重视排水沟渠的疏浚和整修。

例如,唐玄宗曾下诏修理两都街市、沟渠、道桥,而其旧沟渠,令当界乘闲整顿疏决。

德宗时修石炭、贺兰两堰,并造土堰,开淘渠。

民间也非常重视城中河道的日常疏通和维护。

如唐懿宗咸通年间,“金陵秦淮河中,有小民棹扁舟业以淘河者”。

可见,当时已经出现专门以养护河道为业的人,他们负责在河道上挖掘污泥、清除残秽,向管理部门领取报酬。

相对而言,宋代在城市排洪防灾方面所做的工作更多一些,当时人们对于城市水系的排洪防灾作用已有深刻认识。

成书于北宋元丰七年的《吴郡图经续记》就已明确指出,苏州城发达的河渠水系具有重要的排洪作用,能够“泄积潦,安居民”,“故虽名泽国,而城中未尝有垫溺荡析之患”。

宋朝对河渠的管理有一套严格而科学的制度,每年定期疏浚河渠,颇见成效。

有些制度则以皇帝诏书的形式加以确定。

如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六月诏:自令后汴水添涨及七尺五寸,即遣禁兵三千,沿河防护。

哲宗元祐四年十二月诏:京城内汴河两岸,各留堤面丈有五尺,禁公私侵牟。

北宋都城汴京, 在城市排水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

汴京城水系十分发达。

英国加迪夫大学建筑系访问学者刘橄介绍说,当时的北宋汴京城包括3重城壕、4 条穿城河道、各街巷的沟渠以及城内外湖池。

3重城壕总蓄水容量达1765.6万立方米。

4 条穿城河道为汴、蔡、五丈和金水4 河。

根据文献记载估算, 4条河道蓄水总容量约为86.63 万立方米。

此外,城市大街小巷有明渠暗沟等排水设施, 还有凝祥、金明、琼林、玉津4 个池沼。

城市河道密度大、调蓄容量大是宋东京的特点, 整个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建造体现了很高的科技水平, 城市排水设施的管理措施也很完备, 是古代城市排水的典范。

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1

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1

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郑州一中2021—2022学年上期中考24届高一语文试题说明: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案统一填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疫"这个字人人敬而远之,但就它的字形结构看,除了避之不及的“疒”,它里面的部分其实是“役"的省略,表示“疫”的意思同“役使"有关,因为古人认为,瘟疫大都是恶鬼驱役坏东西兴风作浪。

“役使”这种行为是人类为了改善生活条件所付出的努力,是人类智慧与社会进步的体现。

在我国古代,牛早已成为可供人们役使的一种富力。

比如在“犁"字中,“牛”表示犁这种农具以及用农具耕田都与役使牛有关。

《诗经》有一句:“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其中“睆”的意思是明亮。

“服箱"是驾车、拉车,因为“箱”最初指古代的大车,这两句诗说的是天空中闪闪发光的牵牛星它虽然名叫“牵牛”,却并不是被用来驾车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推断,当时牛已经成为人们在生活中用于负重、运输的一种重要工具了。

大文豪苏东坡在一首题为《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的词中写道:“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

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这首词既写了春天的景色,同时也是一幅立春时节的民俗风情画卷,其中的“春牛”,是传统民俗中人们用泥土、芦苇或纸于立春前一日做成的“牛”,在立春那天用“春杖"鞭打“春牛”,以示迎春、劝农和催耕,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比较有趣的是“耕牛"从古至今指的都是耕田的牛;可是与之相对的“犁牛”,在许多古代的工具书中却被解释为“杂色牛"。

因为《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犁牛之子骍且角。

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句中“骍"原本指赤色马,随之也指赤色牛等,后来还表示赤红色。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潜移默化恣意妄为B. 鸿篇巨制畏首畏尾C. 风和日丽沦为笑柄D. 面面俱到亘古不变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在这次比赛中,他的表现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B. 由于连续降雨,这场运动会不得不推迟。

C. 他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尤其是青少年。

D.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决定增加课时。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喜欢读书,尤其是《红楼梦》。

B. 我喜欢游泳,也喜欢打篮球。

C. 他昨天去了北京,今天下午回来。

D. 他平时很忙,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

4.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B. 他跑得快,像离弦的箭一样。

C. 她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

D. 这朵花真美,就像一位美丽的少女。

5. 下列各句中,括号内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篇文章(非常)有趣,读起来让人捧腹大笑。

B. (非常)喜欢音乐,他每天都会弹奏吉他。

C. (非常)努力学习,他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D. (非常)辛苦了一整天,他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下列诗句中,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是:()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7. 下列词语中,与“浩如烟海”意思相近的是:()A. 博大精深B. 无边无际C. 高深莫测D. 漫无边际8. 下列成语中,形容事物非常多的成语是:()A. 漫天要价B. 人山人海C. 美轮美奂D. 鱼龙混杂9. 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这本书就像一位良师益友。

B. 他工作认真,像蜜蜂一样勤劳。

C. 她的歌声像天籁之音。

D. 这条河弯弯曲曲,像一条银色的丝带。

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他学习刻苦,工作认真,生活简朴。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含答案)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一、基础(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间.或(jiān)遁.隐(dùn) 赭.色(zhě)矫.揉造作(jiǎo)B. 按捺.(nà) 游弋.(yè)绿林(lù)恣.意妄为(zī)C. 劲.敌(jìng)晕.船(yùn)圈.养(juàn)山石迸.裂(bèng)D。

追溯.(shuò) 饿殍.(piǎo) 诡.谲(guǐ)酾.酒临江(shī)2。

下列各句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A。

然而,任何阻拦与坚险,也不能阻挡这声势浩大、憾动人心的迁徙。

前方在招唤着它们,它们只有奋蹄挺进。

B。

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躲在屋里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蜇居异境.C. 人们感怀并摹写大自然亘古如斯的美丽,将身心沉浸其中,在聆听万籁的时候体味人世的纷烦,感慨历史的苍桑。

D. 它使那些在夜里听到狼叫,白天去查看狼的足迹的人毛骨耸然。

即使看不到狼的踪迹,也听不到狼的声音,它也暗含在许多小小的事件中。

3.下列各句中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它不仅仅成了波兰人朝拜的,举行精神宴会的殿堂,参观游览的古迹,而且为数众多的外国音乐家、钢琴家、作曲家都把造访这个伟大艺术家的摇篮看成自己一生的夙愿。

②还有,在它们中间悄无声息童年、少年、青年时光的我,他的快乐、孤独、无人感知的惊恐与激动……对于今天的生活,它们是否变得毫无意义。

③若再要点些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

A. 胜地度过景象 B。

胜地渡过景致C. 圣地渡过景象D. 圣地度过景致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有几家院墙上爬着些藤蔓植物,这时抽出点芽,看上去就茸茸的,还伴着些枝枝节节.....B.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都有自己的家园。

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3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A、搭讪.(shàn)田塍. (téng) 入不敷.出(fū) 妄自菲.薄(fěi)B、啮.噬 (niè) 戕.害 (qiāng) 安土重.迁(zhòng) 方兴未艾.(ài)C、诳.语 (kuáng) 忧悒.(yì) 休戚.相关(qì) 载.饥载渴(zài)D、静谧. (mì) 饿殍.(piăo) 亘.古如斯(gèng) 汗流浃.背(jiá)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冒昧互联网鬼斧神工称心如意差之毫厘:谬以千里B.剽悍返回舱纷至沓来一笔勾消初生牛犊不怕虎C.装潢抑郁症真知卓见满腹经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D.沉湎名信片忠贞不逾标新立异偷鸡不成蚀把米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在新农村建设中:要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以新农村建设的名义大拆大建:滥用耕地。

(2)60年前:台湾摆脱了日本殖民统治:从那时起:台湾回归中国的事实不容否定: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法律地位不容:更不容挑战。

(3)与会的很多国家认为:严厉打击国际恐怖活动无可厚非:草木皆兵:随意扩大战争范围:则轻率。

A.防范置疑且/失之 B.防止置疑但/失之C.防范质疑但/有失 D.防止质疑且/有失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军事训练中:他把数理化知识运用于科学练兵:收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B.一部电影必须有许多生动的细节:细节抓得好:处理得好:确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C.如果对中国人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他们必将自食其果。

D.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自从老师因为上课不认真听讲而批评了他:这一段时间他再也不敢在课上乱讲话了。

高一语文必修一期中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期中试题含答案

第一册复习检测一、选择题(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端倪.(nì)寥.落(liáo)赁.屋(lìn) 不行估量.(liǎnɡ)B、砥.砺(dǐ)踌躇.(chú) 攒.射(cuán) 殒.身不恤(yǔn)C、向往..(chōnɡ)桀骜.(áo) 儆.戒(jǐnɡ) 毛骨悚.然 (sǒnɡ)D、气馁.(něi) 不惮.(dān) 蹂.躏(róu)言简意赅.(ɡāi)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戮没莫明其妙呕歌惆怅而归B、嗔目感人肺俯火钵张灯结采C、迟顿气概磅薄彳亍人事沧桑D、寥廓星辉斑斓宽阔夙兴夜寐3、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⑴一个社会中的少数先驱往往从改造社会环境、____文化意识、提高民族素养三方面同时入手,来全面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⑵那高凹凸低时远时近的哨音,化成一片浓浓的乡愁,____在我的四周。

⑶中学生吸烟既____《中学生行为规范》,又有害于身体。

A、创新充溢违反B、创立弥留违反C、创新弥留违犯D、创立充溢违犯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运用恰当的一句是()A、这种首饰的款式特别新奇、时尚,一经推出,不少爱美的女士慷慨解囊....。

B、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灵敏,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

C、当中国女排捧回冠军奖杯时,举国弹冠相庆....,无不佩服陈忠和教练的坚韧和志气。

D、他三天两头到厂长办公室磨洋工...,希望厂里解决职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

5、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最恰当?()A、柳絮池塘淡淡风B、榆荚临窗片片雪C、带水芙蕖点点雨D、丁香初绽悠悠云二、(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惊,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倔强(juè)B. 蹉跎(cuō)C. 踌躇(chóu)D. 箴言(zhēn)答案:D2.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下列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孜孜不倦地工作。

B.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孜孜不倦地学习。

答案:B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天气原因,航班延误了。

B. 由于天气原因,航班取消了。

C. 航班因为天气原因延误了。

D. 航班因为天气原因取消了。

答案:D4-10. (类似题目,每题3分)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________”是《诗经》中的名句,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答案:关关雎鸠,在河之洲2. 鲁迅的《呐喊》中,有一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阿Q,这篇小说的标题是《________》。

答案:阿Q正传3. 李白的《将进酒》中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名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________。

答案:唐代4-10. (类似题目,每空2分)三、阅读理解(共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文章略)1. 文章中提到的“他”是谁?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其性格特点。

(5分)答案:(根据文本内容分析)2. 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5分)答案:(根据文本内容概括)3. 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来表现主题?请列举至少两个例子。

(10分)答案:(根据文本内容列举并分析)四、文言文阅读(共1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文言文略)1.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5分)答案:(根据文言文内容解释)2. 翻译下列句子。

(5分)答案:(将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文章反映了作者的什么思想?请简要分析。

(5分)答案:(根据文言文内容分析)五、作文(共15分)根据题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题目:《我眼中的高中生活》要求:1. 真实反映自己的高中生活体验和感受;2. 可以结合个人经历,展开合理想象;3. 语言流畅,结构清晰。

高一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一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一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推荐文章高一下语文期末复习检测题热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考试期中试卷热度: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课文集锦热度:高一语文基础知识汇总热度: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热度:语文的考试是非常可以提升成绩的,小编今天就给大家来分享一下高一语文,仅供参考哦关于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君子生非异也②生生所资B. ①既东封郑②又欲肆西封C. ①闻道有先后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 ①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②卿能办之诚决2.下列各项加点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师道之不复,可知矣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 ①而耻学于师②肃追于宇下C. ①其可怪也欤②其皆出于此乎D. ①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②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不相同的一组是( )A. 晋军函陵非能水也,而绝江河B. 必蹶上将军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C. 园日涉以成趣下饮黄泉D. 瑜等率轻锐继其后是故圣益圣,愚益愚4.下列各组文言句子的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 青,取之于蓝复驾言兮焉求B. 何厌之有句读之不知C. 刘备天下枭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 蚓无爪牙之利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屈原的《离骚》距现在年代久远,用语习惯差异很大,其中文字让人读来有些不知所云。

②相对于一些难于理解的纯学术著作,余华的小说《活着》就明显平易近人了,读起来没有什么文字障碍。

③日裔英籍文学家石黑一雄获得了201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文学价值很高,获奖可谓实至名归。

④今年“十一”小长假,山东泰山景区,尤其是“十八盘”路段,车水马龙,游人如织,好不热闹。

⑤中国女排里约奥运会小组对阵荷兰队,在比分2:1领先的情况下,被荷兰队反戈一击,最终遗憾以2:3告负。

⑥抗战时期,日本人在中国罪行累累,十恶不赦,罪不容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临沂市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说明: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书法的精神气象汉字是书法的载体。

汉字起源于物象,“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象形会意形声而成字,日月山水,花鸟鱼虫,莫不如此。

汉字发展的独特路径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与中国历史的面貌。

汉字是前人千百年的书写实践而成,体现了汉字的结构美学与书写规律:横平竖直,点画呼应,上下包容,左右礼让,以形成中正平和之体。

就像人要端庄、树要挺拔一样,每个字都是独立不倚的自我平衡体。

谐调性、整体性、稳定性,是汉字的美学原则。

谐调性是核心,只有谐调才能实现整体性与稳定性。

所谓书法,就是书写汉字的法规与法度。

书法成为艺术,恰恰是在汉字的“书写”过程中逐渐自觉形成的。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不仅传达着个人的才情气质,也承载着时代的精神气象。

被后人广泛而长期推崇的书法家王羲之,他的行书,形质坚毅,洒脱飘逸,骨气与逸气并生,法度与风度共存。

这是王羲之个人的学养气质与书法造诣所致,更与那个时代相关。

因为那是一个精神解放、人格独立、文化自觉的时代。

魏晋时期,士人倾心寄情山水,追求不拘礼节的闲适与放达,寻求精神人格的自在真实,并形成以人为本的审美自觉——从人的音容笑貌、筋骨气色、举止风姿看人的禀赋气质,探求人的形神之美,以至于一系列艺术美学概念由此而生,诸如形神、气韵、风骨等等。

汉字结构与书法艺术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种时代风气的影响。

唐代的社会气象与精神气度推动着唐人绕过王羲之而另辟蹊径,开创书法的新天地与新境界。

唐人在书法上的贡献是以楷书为代表。

颜真卿的楷书,磅礴伟岸,每一个字犹如一尊尊佛,雍容宽博,自信从容。

如果说初唐时期的楷书承续了王羲之以来的隽永书风,那么,经过盛唐,南北融合,国势强盛,时代气象投射到文化之中,苍劲与粗犷之气化入楷书,出现了颜真卿、柳公权等书家,笔画中潜在着一种无形的力量。

千百年来,欧体字与颜体字,分别代表了遒劲与雄放的高度,成为楷书的标本,后人难以企及。

宋代承续了唐代文化,但难以逾越唐人。

在楷书上,唐人几乎穷尽了法度与风格,宋人一时也找不到拓荒之处,于是在意态上自由发挥。

苏轼、黄庭坚等人不刻意讲究点画的平直均衡,而以自己深厚的学养与才气入书,强调笔势的提按顿挫之意,形成夸张变形的欹侧姿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宋人“尚意”。

尚意,就是注重个人意趣,显露个性,出新意于法度之外,但毕竟没有在法度上再创新格。

元明清时期的书法有法度和功力,技法娴熟,但就是缺少一种力量、缺少一种卓尔不群的精神气象。

书法更多的成为一种实用技法,而很少成为个人情感与精神的抒发。

加之明清不清明,大兴文字狱,思想禁锢,精神压抑,书法中再难见到率性而为的天真烂漫。

精神被桎梏的时代,诗文和书法仅仅剩下了形式,唯美而干瘪,形体虽在,生气难寻。

书法是心迹,也是时代精神气象的载体。

如果说书法是汉字的舞姿,那么,这舞姿摇曳的是书法家的心性,也是时代的精神气象。

(《人民日报》2018年07月31日)1.下列关于“书法”和“汉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书法是一种艺术,它以汉字为载体,在千百年书写过程中逐渐自觉形成的,体现谐调性、整体性、稳定性的美学原则。

B.汉字起源于物象,“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象形会意形声而成字,它发展的独特路径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与中国历史的面貌。

C.书法作为一种艺术,与书法家的学养气质与书法造诣等有关系,也传达着书法家个人的才情气质,如王羲之的行书就是明证。

D.书法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风气的影响,魏晋时期的士人开始形成以人为本的审美自觉,从而一系列艺术美学概念也由此而生。

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魏晋时期一个精神解放、人格独立、文化自觉的时代,士人倾心寄情山水,追求不拘礼节的闲适与放达,寻求精神人格的自在真实。

B.初唐时期人们在书法上绕过王羲之而另辟蹊径,开创书法的新天地与新境界,把苍劲与粗犷之气化入楷书,呈现遒劲与雄放的风格。

C.宋代承续了唐代文化,但难以逾越唐人。

在楷书上,无法在法度与风格上超越前人,只好“尚意”,即注重个人意趣,显露个性。

D.明清时期的政治、思想方面的氛围都对书法有禁锢作用,使得这时期的书法仅仅剩下了形式,唯美而干瘪,形体虽在,生气难寻。

3.从全文来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中国的汉字有一套独特的结构美学与书写规律,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做人要求“中正平和”的原则是一致的,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发展。

B.王羲之的行书之所以能够形质坚毅,洒脱飘逸,骨气与逸气并生,法度与风度共存,从社会角度来看,这与魏晋时代追求精神自由等等相关。

C.唐代颜真卿等人的楷书,不仅继承了前人的成就,更加注重结合时代的精神气象,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自我风格,并成为后人难以企及的标本。

D.书法到了元明清时期更多的成为一种实用技法,而很少成为个人情感与精神的抒发,是因为这时期的书法缺少一种力量和一种卓尔不群的精神气象。

【答案】1.A2.B3.D【解析】1.试题分析:A项,原文的意思“谐调性、整体性、稳定性,是汉字的美学原则”,并不是书法的美学原则。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命题者常将选项的干扰点设置在一些不同的对应关系、程度、范围等上,多多熟悉误区设置的点,无疑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2.试题分析:B不是“初唐”,而是“盛唐”。

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

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

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

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

阅读题干的设置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

前两者是显性的,而后者是隐性的,但又是最关键的,审题时要通过分析前两者把握命题意图。

信息筛选的主要依据是题干和文本。

明确题干要求后,就要回到文本上来,迅速找到筛选区域,找准与试题的选项对应的原句。

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试题分析:D“这时期的书法缺少一种力量和一种卓尔不群的精神气象”不是原因,是元明清期书法的特点,原因应是元明清时期是“精神被桎梏的时代”。

属于答非所问。

此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

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

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

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孟頫,字子昂,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操笔立就。

至元二十三年,侍御史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得孟頫,以之入见。

孟頫才气英迈,世祖顾之喜,使坐右丞叶李上。

时方立尚书省,命孟頫草诏颁天下,帝览之,喜曰:“得朕心之所欲言者矣。

”二十四年,授兵部郎中。

有王虎臣者,言平江路总管赵全不法,即命虎臣往按之。

孟頫进曰:“赵全固当问,然虎臣前守此郡,多强买人田,纵宾客为奸利,全数与争,虎臣怨之。

虎臣往,必将陷全,事纵得实,人亦不能无疑。

”帝悟,乃遣他使。

二十七年,桑哥遣忻都及王济等理算天下钱粮,已征入数百万,未征者尚数千万,民不聊生,自杀者相属..。

孟頫与阿剌浑撒里甚善,劝令奏帝赦天下,尽与蠲除。

阿剌浑撒里入奏,如孟頫所言,帝从之。

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其父求得他人尸,遂诬告同役者杀掀儿,既诬服。

孟頫疑其冤,留弗决。

逾月,掀儿自归,郡中称为神明。

仁宗在东宫,素知其名,及即位,眷之甚厚,以字呼之而不名..。

帝尝与侍臣论文学之士,以孟頫比唐李白、宋苏子瞻。

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博学多闻,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

孟頫诗文清邃奇逸,读之使人有飘飘出尘之想。

篆、隶、楷、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

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国中宝之。

前史官杨载称孟頫之才颇为书画所掩,知其书画者,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经济..之学。

(节选自《元史·赵孟頫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搜访遗逸..相属:相连,相继..于江南遗逸:遗留隐逸者B.自杀者相属C.以字呼之而不名..之学经济:经营,管理..不名:不直呼名字D.不知其经济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B.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C.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D.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孟頫才华横溢,受到皇帝器重。

他看书过目成诵,写文章一挥而就;尚书省刚设立,他便承旨起草诏书,受到皇帝赞赏。

B.赵孟頫明察秋毫,断案如神。

元掀儿的父亲诬告他人,被诬告的人也已认罪,赵孟頫怀疑另有隐情,悉心审理,真相大白,受到人们称赞。

C.赵孟頫见识过人,体恤百姓。

他分析赵全案件,认为王虎臣难以秉公办理,不宜派去查案;劝阿剌浑撒里上奏免除百姓钱粮,得到皇帝应允。

D.赵孟頫文学、书画闻名天下,政治才华常被忽略。

皇帝称赞他可与李白、苏轼相比,他的书法作品被天竺国视为宝物,政治才能却少被提及。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赵全固当问,然虎臣前守此郡,多强买人田,纵宾客为奸利,全数与争,虎臣怨之。

译文:(2)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博学多闻,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

译文:【答案】4.D5.C6.B7.(1)赵全的问题当然(原本,本来)应该查问,但王虎臣以前曾任该地的长官,多强行买下别人田地,又纵容他的门客获取不法的利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