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转动的乐趣》含反思.doc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转动的乐趣》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转动的乐趣》1. 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介绍物理学中的轮子和杠杆,让学生掌握其基本概念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 1. 学习轮子和杠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如何利用轮子和杠杆减少力量的方法;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轮子和杠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介绍轮子和杠杆的定义; . 轮子和杠杆的基本原理; . 举例说明轮子和杠杆的应用。
2.利用轮子和杠杆减少力量的方法 . 利用轮子减少力量的方法; . 利用杠杆减少力量的方法; . 举例说明轮子和杠杆的应用。
3.实验:制作纸风车 . 学生分组,每组制作一架纸风车; .学生自行设计纸风车的结构; . 在风力的推动下,通过轮子和杠杆来动力纸风车。
3.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课题首先,教师要引入轮子和杠杆的概念,让学生们明确课程的主要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二步:传授知识其次,教师向学生传授轮子和杠杆的知识,采用讲解、演示、问题解答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轮子和杠杆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第三步:实验环节最后,通过制作纸风车的实验来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轮子和杠杆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4. 教学反思本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积极,实验环节的表现尤其突出。
通过这次实验,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轮子和杠杆的应用,发现了实验中的问题,并积极想办法解决。
不过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课堂效率不高,一些学生在实验环节中出现了偷懒的现象。
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在日后的教学中加强管理和控制。
总之,这次课程教学成果显著,教学效果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转动的乐趣》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转动的乐趣》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转动的本质和基本类型。
2.把握性质相同的物体转动的速度与它的质量成反比例关系的基本规律。
3.通过参加转动的实践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实践本领以及察看、归纳和推理本领。
4.培育幼儿关注环境和回归自然的情感体验,积极探究、认知和想象未知事物的喜好。
二、教学内容:1.转动的本质和基本类型2.性质相同的物体的转动规律3.转动实践活动三、教学过程:1.活动引入(10分钟)通过老师简单明白的话语引导幼儿发觉环境中各种简单的转动现象,如旋转的球、滚动的车轮等等。
让幼儿察看、思考,探究转动的本质和基本类型。
然后,通过图片和小故事,让幼儿了解转动的多种形态和实在应用。
例如,风车、摩托车轮子、齿轮、电风扇等等。
老师可以适时引导幼儿提问和思考。
2.学问学习(20分钟)引领幼儿了解性质相同的物体转动的速度与它的质量成反比例关系的基本规律。
老师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让幼儿明白物体越轻就越简单转动得快,越重就越难以转动得快。
同时,老师还需示范一些物体,并让幼儿实践、察看速度的变化。
3.转动实践活动(50分钟)让幼儿一起来进行一些有趣味味简单的转动实践活动,如自主设计和制作风车、旋转盘等,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深刻认得不同转动方式的差异性,更好地理解转动的本质和基本类型。
在实践中,老师可以引导幼儿自由发挥思考,与同伴进行合作,相互探讨如何更好地转动,激发幼儿的动手实践本领以及察看、归纳和推理本领。
4.课堂小结(10分钟)通过回顾本节课的学问点,老师引领幼儿形成“综合实践”的观念,让幼儿更好地理解、贯穿本节课所涉及学问点的关系,同时对今日学习的学问做出总结和评价,为后续的学习供应启示和引导。
四、教学反思:转动是幼儿进展运动智能的紧要本领之一,也是学习物理和科学的基础。
在本次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引导幼儿察看和思考,以及实践活动的设计,让幼儿了解了转动的本质和基本类型,把握了性质相同的物体的转动规律。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转动》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转动》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机械世界》第三节《有趣的转动》。
内容主要包括:认识生活中常见的转动现象,了解转动的原理,通过实践操作,探索转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转动的概念,认识生活中常见的转动现象。
2. 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转动的基本原理,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现象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转动现象,了解转动原理。
难点:通过实践操作,探索转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转动玩具、风车、陀螺、旋转木马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各种废旧材料(如瓶盖、纸杯、塑料瓶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教具中的各种转动玩具,引导他们发现这些玩具的共同特点——都会转动。
通过提问方式,让幼儿回忆生活中遇到的转动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以风车为例,讲解风车转动的原理。
让幼儿了解到:风车的转动是由于风的吹动,使得叶片受到力的作用,从而产生转动。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让幼儿用废旧材料制作简单的转动玩具,如瓶盖陀螺、纸杯旋转木马等。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转动》2. 内容:转动现象:生活中的转动、转动玩具转动原理:力的作用转动的应用:风车、陀螺、旋转木马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或户外的一个转动物体,描述它的转动现象。
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转动原理。
2. 答案:描述转动现象的答案示例:“我观察到了一个电风扇,它的叶片在转动。
当电风扇开启时,叶片受到电机的驱动,产生转动。
”解释转动原理的答案示例:“转动是由于力的作用。
电风扇的叶片受到电机的驱动,就像风车的叶片受到风的吹动一样,产生了转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转动现象和转动原理。
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品教案《有趣的转动》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品教案《有趣转动》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五章《有趣机械世界》,具体内容为第三节《有趣转动》。
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孩子们解转动现象,探究转动原理,并培养他们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转动现象,知道生活中常见转动事物。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动手操作等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转动现象认识,转动原理探索。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转动现象,以及如何让幼儿动手操作,体验转动乐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可以转动玩具、物品(如风车、陀螺、旋转木马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邀请孩子们观察教室里转动玩具,让他们说说自己看到转动现象。
(2)引导幼儿分享生活中见到转动事物,如旋转门、电风扇等。
2. 例题讲解(1)以风车为例,引导幼儿观察风车转动原理,风车转动是由风力驱动。
(2)以陀螺为例,让幼儿解陀螺转动时,由于摩擦力作用,陀螺会保持平衡,不断转动。
3. 随堂练习(1)请幼儿用画纸、彩笔绘制自己喜欢转动物品。
(2)引导幼儿用剪刀、胶棒制作简单旋转木马,体验转动乐趣。
(1)让幼儿说说自己画什转动物品,并分享创作过程。
(2)请幼儿展示自己制作旋转木马,并讲解转动原理。
六、板书设计1. 教学主题:有趣转动2. 板书内容:(1)转动现象:风车、陀螺、旋转门、电风扇等(2)转动原理:风力驱动、摩擦力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转动物品,记录下来,并尝试解释转动原理。
2. 答案示例:(1)洗衣机:转动原理是由电机驱动,使内桶旋转,从而清洗衣物。
(2)电风扇:转动原理是电机驱动叶片旋转,产生风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教学,发现部分幼儿对转动原理理解还有一定困难,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转动》含反思(1)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转动》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第三节《转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转动,了解转动的原理;观察生活中的转动现象;探索转动的方式和影响因素。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转动的基本概念,知道转动是物体围绕一个点或轴进行旋转的运动。
2. 培养幼儿观察生活中转动现象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 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探索转动的方式和影响因素,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转动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观察生活中的转动现象,探索转动的方式和影响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旋转玩具、风车、陀螺、地球仪等。
2. 学具:纸张、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旋转玩具、风车等,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点——转动。
2. 讲解转动原理:教师用地球仪为例,讲解转动是物体围绕一个点或轴进行旋转的运动。
3. 观察生活中的转动现象: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教室内的电风扇、车轮等,让幼儿认识到转动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 探索转动的方式和影响因素:a. 教师出示陀螺,让幼儿观察并描述陀螺的转动方式。
b. 幼儿分组讨论,探索影响陀螺转动速度和方向的因素。
5. 动手实践:a. 教师发放纸张、笔、剪刀、胶水等材料,让幼儿制作自己的旋转玩具。
b. 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6.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幼儿判断它们是否为转动现象,并说明原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至少三种转动现象,并描述它们。
答案示例:时钟、电风扇、车轮。
2. 扩展作业:让幼儿尝试制作一个简单的转动玩具,如风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幼儿了解了转动现象及其原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转动现象,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大班科学有趣的转动教案及反思
大班科学有趣的转动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主要详细内容为“转动”。
通过学习,让幼儿探索和了解转动的原理,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转动的概念,知道转动是由力使物体绕一个点或轴运动的现象。
2. 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掌握转动的基本原理,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合作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转动的基本原理,学会运用力使物体转动。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践,理解转动原理,并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旋转玩具、风车、陀螺、地球仪等可转动物体。
2. 学具:纸张、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旋转玩具、风车等,引发幼儿兴趣。
提问:“这些玩具为什么会动?它们是怎样动的?”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转动的概念和原理。
举例说明,如地球仪绕轴转动、陀螺绕点转动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可以转动。
请幼儿动手操作,尝试用纸张、笔等制作一个可以转动的玩具。
提问:“转动是由什么引起的?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转动现象?”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转动”2. 主要内容:转动的概念转动的原理转动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可以转动的物体,与家长分享你的发现。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掌握了转动的概念和原理,但在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转动现象方面,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寻找并记录生活中的转动现象。
家园共育,鼓励家长与幼儿共同探讨转动现象,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幼儿的理解程度。
3. 随堂练习的互动性和操作性。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转动》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转动》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机械世界》第二节《有趣的转动》。
主要内容包括:认识生活中的转动现象,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观察并发现生活中的转动现象,理解转动的基本原理。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转动原理,完成简单机械的制作。
教学重点:观察生活中的转动现象,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旋转玩具、风车、陀螺、齿轮组合等。
学具:彩泥、吸管、剪刀、胶带、画纸、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展示旋转玩具、风车、陀螺等,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点。
(2)邀请幼儿分享生活中见到的转动现象,如车轮、电风扇等。
2. 例题讲解(10分钟)(1)以风车为例,讲解转动原理,引导幼儿了解风车各部分的作用。
(2)出示齿轮组合,让幼儿观察并猜测其工作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画纸、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转动物体。
(2)小组合作,用彩泥、吸管等制作一个简单的转动玩具。
(1)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讲解制作过程。
(2)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让转动玩具转得更快?六、板书设计1. 课题:《有趣的转动》2. 板书内容:转动现象:旋转玩具、风车、陀螺等转动原理:力矩、齿轮传动等制作转动玩具:彩泥、吸管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的转动物体,并画下来。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分享等环节,让幼儿了解了转动现象及其原理,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拓展延伸:1. 组织一次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幼儿共同制作转动玩具。
2. 邀请相关专业人士,为幼儿讲解更复杂的机械原理。
大班科学优质课《有趣的转动》教案反思
一、教学内容
《有趣的转动》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物体与运动》第三节。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引导幼儿观察和探索生活中常见的转动现象,如风车、车轮、陀螺等;2.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了解转动的基本原理;3.指导幼儿运用转动原理,创作简单的转动玩具;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观察、思考、表达和创新能力。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本,旨在帮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转动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2)理解转动原理:转动原理对于幼儿来说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操作来帮助幼儿理解。
突破方法:结合生活实例,如自行车轮子、风车等,让幼儿亲身体验和感知转动原理。
(3)创作转动玩具:在创作过程中,幼儿可能遇到设计、材料选择等方面的困难。
突破方法: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实例,引导幼儿模仿和创作,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设计方案。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发现孩子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过程中表现得非常积极,但也有一些孩子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实践活动前,我应该给予孩子们更多的指导和提示,以便他们在操作过程中能够更加顺利地完成任务。
此外,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虽然大部分孩子能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仍有少数孩子显得较为内向,不太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针对这个问题,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更加关注这部分孩子,多给予他们鼓励和机会,让他们逐渐树立起自信心。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有趣的转动》课程紧密围绕新教材要求,着重培养以下核心素养目标:1.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幼儿观察、思考生活中的转动现象,培养其探究科学现象的兴趣和能力;2.创新实践能力:鼓励幼儿运用所学转动原理,创作具有个性的转动玩具,提高幼儿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3.团队合作意识: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幼儿沟通、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4.科学思维习惯:通过观察、分析、总结转动现象,帮助幼儿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习惯。以上目标充分体现了新教材对幼儿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旨在全面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
大班科学有趣的转动教案及反思
大班科学有趣的转动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活动手册》第五章“有趣的物理现象”,具体内容为第三节“转动”。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转动现象,探索转动的原因,了解转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转动现象,知道转动是由于力的作用。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转动的原因,掌握力的作用。
教学重点:让幼儿观察转动现象,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旋转玩具、风车、地球仪、磁铁等。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旋转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你们看到了什么?它们是怎么动的?2. 讲解转动现象(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风车、地球仪等物品,让幼儿了解转动现象,并引导幼儿探讨转动的原因。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磁铁,让幼儿观察磁铁吸引铁钉并转动的过程,引导幼儿理解力的作用。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用画笔、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自己的旋转玩具,并讨论转动的原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转动2. 板书内容:转动现象:旋转玩具、风车、地球仪等转动原因:力的作用转动应用:生活中的转动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转动现象?2. 答案:时钟、车轮、电风扇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转动现象及其原因。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转动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转动现象,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同时,可以拓展延伸至其他物理现象的学习,如漂浮、滚动等,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3. 例题讲解的深入程度4. 随堂练习的互动性和实践性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生活化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和重点是课堂的核心,对于幼儿来说,理解转动现象的原因是较为抽象的。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转动》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转动》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机械世界》第三节《转动》。
本节课详细内容包括:转动现象的认识,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转动现象;探索转动的原因,理解轮轴、齿轮等简单机械原理;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转动现象,知道生活中常见的转动事物。
2. 培养幼儿观察、探索转动原因的能力,理解轮轴、齿轮等简单机械原理。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激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转动现象,探索转动原因,理解轮轴、齿轮等简单机械原理。
难点:理解轮轴、齿轮等简单机械原理,培养幼儿观察、探索转动原因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轮轴、齿轮、小车、风车等模型;教学课件。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轮轴、齿轮等简单机械拼插玩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转动现象,如风车、车轮、电风扇等,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以轮轴为例,讲解轮轴的结构和原理,让幼儿理解转动的原因。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让幼儿自己动手拼插轮轴、齿轮等简单机械,观察并记录转动情况。
4. 探索活动(15分钟)1. 让幼儿观察并描述自己拼插的轮轴、齿轮等简单机械的转动情况。
2.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这些简单机械可以转动?转动的原因是什么?2. 邀请部分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拼插经验。
六、板书设计1. 转动现象:风车、车轮、电风扇等2. 轮轴、齿轮等简单机械原理3. 转动原因:力、摩擦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转动现象,尝试用轮轴、齿轮等简单机械原理进行解释。
2. 答案提示:1. 转动的物体:陀螺、自行车轮等。
2. 原理:轮轴、齿轮等简单机械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了转动现象,培养了观察、动手操作和创新思维。
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品教案《转动》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品教案《转动》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身边的科学》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第三节“转动”。
详细内容包括:生活中的转动现象、简单机械的转动原理、转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活中的转动现象,认识到转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掌握简单机械的转动原理,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转动现象。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活中的转动现象、简单机械的转动原理。
难点:简单机械的转动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旋转木马、风车、陀螺、齿轮组合、多媒体课件。
学具:手工制作材料(彩纸、剪刀、胶棒)、画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旋转木马、风车、陀螺等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这些物体的共同特点。
2. 讲解转动现象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转动现象,如车轮、电风扇、地球等,让幼儿认识到转动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 探索简单机械的转动原理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齿轮组合,并让幼儿动手操作,了解齿轮的转动原理。
4.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一个简单机械装置,讲解其转动原理,并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转动现象。
5. 随堂练习幼儿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生活中的转动现象,用画笔和画纸记录下来,并尝试解释其转动原理。
6. 创新实践教师发放手工制作材料,引导幼儿动手制作一个转动玩具,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转动》2. 内容:① 生活中的转动现象② 简单机械的转动原理③ 转动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一个转动现象,并尝试解释其转动原理。
2. 答案示例:时钟的指针转动,因为钟表内部有齿轮和发条,发条储存能量,通过齿轮的传动,使指针转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多种方式,让幼儿了解了转动现象和简单机械的转动原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转动》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转动》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身边的科学》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第三节《转动》。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认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探索转动的原因,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现象,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
2. 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幼儿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表达交流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探索转动的原因。
教学重点:观察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旋转玩具、简单机械模型、生活用品(如开瓶器、螺丝刀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废旧物品(如瓶盖、纸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旋转玩具,引导幼儿观察、描述,激发兴趣。
2. 讲解与探究(10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实物,引导幼儿认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2)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发现的旋转现象。
(3)教师出示简单机械模型,讲解原理,引导幼儿探索转动的原因。
3. 动手操作(10分钟)(1)用废旧物品制作旋转玩具。
(2)尝试用简单机械解决问题,如开瓶器开瓶、螺丝刀拧螺丝等。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出示图片,幼儿判断哪些物品可以旋转。
六、板书设计1. 《转动》2. 内容:(1)生活中的旋转现象(2)简单机械的原理(3)转动的原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里有哪些物品可以旋转,记录下来,与家人分享。
(2)用废旧物品制作一个旋转玩具,带到幼儿园与同伴交流。
2. 答案:(1)记录表(略)(2)旋转玩具示例(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旋转玩具,激发幼儿兴趣,使幼儿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在讲解与探究环节,教师注重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培养幼儿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动手操作环节,幼儿充分发挥想象,用废旧物品制作旋转玩具,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转动》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转动》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涉及教材的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具体内容为《有趣的转动》。
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转动现象,让幼儿了解转动的概念,探索转动的基本原理,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道转动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了解转动的概念及简单原理。
2. 能够观察、描述转动现象,并能用简单的方法进行转动实验。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转动的基本原理。
教学重点:观察转动现象,学会用简单方法进行转动实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可转动的玩具、风车、旋转木马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各种可转动的玩具,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引出“转动”这一概念。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以风车为例,讲解风车转动的原理,引导幼儿了解风力对转动的影响。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让幼儿用圆规、画纸等学具制作简单的风车,观察并记录风力对风车转动的影响。
4. 小组讨论(5分钟)1)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转动现象?2)这些转动现象是如何发生的?3)转动现象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转动2. 板书内容:1)转动的概念2)转动的原理3)生活中的转动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转动现象请幼儿和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转动现象,并记录下来。
2. 答案:例如:车轮转动、电风扇转动、地球自转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转动现象及其原理,培养幼儿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拓展延伸:1)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观察自然界中的转动现象。
2)开展家庭科学小实验,让幼儿和家长共同探索转动现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环节设计。
大班科学有趣的转动教案及反思
大班科学有趣的转动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具体内容为“转动”。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转动现象,探索转动规律,了解转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转动的概念,知道转动是由力引起的物体运动现象。
2. 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转动的基本规律,能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转动现象,探索转动规律。
难点:理解转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旋转木马、风车、地球仪、玩具车等可转动的物品。
2. 学具:纸张、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旋转木马、风车等可转动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教师拿起一个旋转木马,让幼儿观察并讲述旋转木马是如何转动的。
(2)通过讲解,使幼儿了解转动是由力引起的物体运动现象。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可转动的物品,观察并记录它的转动特点。
4. 探索转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教师出示地球仪,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现象。
(2)让幼儿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转动现象,并讨论它们的作用。
5. 动手操作:(1)教师发放纸张、笔、剪刀、胶水等材料,引导幼儿制作一个可以转动的风车。
(2)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转动2. 内容:(1)转动的概念(2)转动的基本规律(3)转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里或幼儿园里的转动现象。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让幼儿继续关注生活中的转动现象,分享发现。
(2)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转动探索,共同体验科学的乐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互动性。
大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转动的乐趣》
大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转动的乐趣》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尝试利用手和力量改变物体的运动过程,领会物体运动的趣味和乐趣;2.发现运动物体的规律,并且尝试总结出来;3.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观察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
二、教学准备1.课程教材《转动的乐趣》;2.拟定的详案教案;3.相关物品:篮球、排球、毽子等实物。
三、教学流程1. 情境引入老师可以在班内放置大型实物,如篮球或排球,让同学们方便观察和发现其特点。
引导同学们探究实物的运动趣味和乐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提出问题老师可以先以一个问题引出知识点——在什么情况下,物体会发生运动?同学们可以尝试通过推、拉、扔、滚等方式进行探究。
在一定的时间内,让同学们尝试找出物体运动的规律,并展示他们的探究成果。
3. 实践探究老师可以在教室清晰通道上摆放篮球或排球,并请同学们自由组合,尝试利用手和力量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在运动过程中发现物体运动的趣味和乐趣,并在运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物体运动的规律与特点。
4. 总结反思在探究活动结束后,老师可以与同学们一起总结探究活动的成果,让孩子们科学地认识到物体的运动规律,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反思本次实践活动,通过与实物亲密接触,从而让孩子们发现物体运动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注重通过实践的方式去引导孩子们进入科学探究的状态,让他们在经验互动中学习,以大班年龄段孩子们对物体的观察、分类、比较、归纳等认知发展特点为基础,让孩子们亲手操作来认识物体运动的规律。
同学们通过探究学习,为他们的自主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孩子们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总之,在今后的科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科学教育的品质和特点,通过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孩子们在快乐的同时收获丰硕、具有启迪性的科学知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转动的乐趣》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转动的乐趣》含反思科学教案《转动的乐趣》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和掌握物体转动的特点;2.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物体转动的乐趣;3.能够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物体转动的特点和规律;2.物体转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不同物体的转动;2.各种转动的玩具、器材,如陀螺、风车、陀螺杯等。
教学过程:引入:1.通过展示图片、视频或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不同物体的转动。
询问幼儿:你们平时见过哪些转动的物体?2.通过观察现象,引导幼儿总结物体转动的特点和规律。
探究:1.给幼儿展示不同的转动玩具和器材,如陀螺、风车、陀螺杯等。
让幼儿自由地体验这些转动器材,观察它们的转动过程和特点。
2.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转动器材的特点,如旋转的速度、方向等。
3.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实验,比较不同形状、大小、重量的物体在转动过程中的表现。
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拓展:1.让幼儿自由创造,设计并制作自己的转动玩具。
2.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转动玩具,并让其他幼儿来体验和观察。
总结:1.教师引导幼儿总结物体转动的特点和规律。
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实验和体验,让幼儿通过亲身经历来了解物体转动的特点和规律。
幼儿通过观察和讨论,培养了观察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制作,培养了动手能力;通过合作分享,培养了合作能力。
然而,本节课的时间有限,缺乏更多的实际操作和互动环节,可能限制了幼儿的参与程度。
为了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和参与度,未来可以增加更多的实践环节,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操作和探索。
大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转动的乐趣》
大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转动的乐趣》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幼儿对转动物体的认知能力。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转盘模型(可用纸板制作)。
2.各种形状的物体,如球体、立方体、圆柱体等。
3.彩色纸、胶带、剪刀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幼儿回顾上一堂课学到的关于物体的属性,包括形状、颜色等。
2. 探究活动(20分钟)•将转盘模型放在桌上,让幼儿观察,并探索它的特点。
•鼓励幼儿尝试转动转盘,并观察转动过程中的变化。
•帮助幼儿发现转盘上的物体在转动过程中的不同表现。
3.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幼儿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物体放在转盘上。
•引导幼儿讨论对不同形状、不同材质的物体在转动过程中的变化有何不同。
•鼓励幼儿运用自己的想象和观察,发表自己的观点。
4. 总结归纳(15分钟)•鼓励幼儿总结讨论结果,归纳不同形状、不同材质的物体在转动过程中的特点。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物体会转动,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5. 拓展延伸(15分钟)•鼓励幼儿自主设计制作转动装置。
•提供彩色纸、胶带、剪刀等材料,让幼儿动手实践,体验制作的乐趣。
•引导幼儿观察自己制作的转动装置,在转动过程中的变化。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幼儿在实践中培养了对转动物体的认知能力,提升了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归纳,促进了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首先,教学过程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某些环节过于冗长,导致幼儿的注意力不集中。
其次,幼儿在讨论和总结归纳时缺乏积极参与,需要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最后,拓展延伸环节的设计可以更具挑战性,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好奇心。
为了改进上述问题,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够充分发挥教学效果。
同时,我还会加强对幼儿的引导,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大班科学有趣的转动活动方案及反思
大班科学有趣的转动活动方案及反思《大班科学有趣的转动活动方案及反思》一、活动方案(一)活动目标1. 让小朋友们对转动现象产生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好奇心。
嘿,小朋友们不就是对新鲜玩意儿充满好奇嘛!就像小猫咪看到毛线球,眼睛一下子就亮起来啦。
2. 引导小朋友发现生活中转动的物体,知道转动是物体围绕一个中心做圆周运动。
这可不难理解呢,就好像我们跳舞的时候,围着一个点转圈一样。
3. 能够通过操作简单的材料,使物体转动起来,提高小朋友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动手又动脑,这多棒呀!(二)活动准备1. 各种各样可以转动的物品,像风车、陀螺、小风扇、呼啦圈、带轮子的玩具汽车等等。
哇,这些东西可有趣啦,一看到就想摆弄摆弄。
2. 为小朋友们准备一些操作材料,像筷子、绳子、瓶盖、圆形卡片等。
这些材料呀,就像小魔法师的魔法道具,能变出好玩的转动现象呢。
(三)活动过程1. 导入部分我会拿着一个大大的风车走进教室,然后问小朋友们:“小朋友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呀?”小朋友们肯定会大声回答:“风车!”我就接着说:“那你们想不想看风车转起来呀?”这时候小朋友们肯定特别兴奋,眼睛里都闪着光呢。
然后我就跑起来,让风车呼呼地转起来。
我会再问:“风车怎么就转起来了呢?”小朋友们肯定会七嘴八舌地开始说自己的想法。
2. 探索发现接下来,我把准备好的各种可以转动的物品都摆在桌子上,像变魔术一样。
我会说:“小朋友们,快来看看这些东西,它们呀都有一个小秘密哦。
你们去玩一玩,看看能不能发现这个秘密。
”小朋友们就会一拥而上,开始摆弄这些东西。
这时候教室里肯定热闹极了,像一个欢乐的小集市。
有的小朋友会发现小风扇的扇叶能转,有的会发现陀螺一转就停不下来。
我就会在旁边引导他们:“你们看看这些东西动的时候是怎么动的呀?是直直地走,还是像圆圈一样转呢?”小朋友们就会更加仔细地观察。
当他们发现这些东西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做圆周运动的时候,就像发现了宝藏一样开心。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转动的乐趣教案(附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转动的乐趣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体验,让幼儿了解物体的转动;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3.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物体的转动;2.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探究;三、教学方法1.活动研究法;2.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准备1.立方体;2.圆柱体;3.圆锥体;4.直角三角形棱镜;5.直线车道;6.滑轮系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今天的活动:转动的乐趣,引导幼儿关注摆在桌子上的一些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直角三角形棱镜等模型。
2. 活动:第一步:单项探究1.观察每个模型,让幼儿手摸摸,感受一下模型的不同形状;2.按不同形状的物体分组别,拿起各自的物品,想一想如何才能让它们转动起来;3.引导幼儿在桌子上找出物体支点,实验使它摆动起来;4.让幼儿相互观察,看看发现了什么不同。
第二步:团队合作1.组织幼儿分组,每组三个人左右;2.每组拿一张纸、一支笔(废纸即可),设计自己特有的滑轮系统,包括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直角三角形棱镜等至少两种形状;3.让孩子们在自己的活动室里共同设计、制作滑轮系统;4.让幼儿互相观看对方设计的滑轮系统,总结特点。
5.教师在合适的时机加以补充或提问。
3. 总结:让幼儿反思自己认为探究中的感受或是亮点,最后简单讲解各种物品在生活中常见的应用,进一步拓展幼儿的科学视野。
六、教学反思本次科学活动的设计目标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到物品的转动,并通过小组合作来培养幼儿的合作学习精神。
整个活动的设计重点是在让孩子自主学习台阶上尽量达到前置阶段的”启发”,活动环节通过设计来调整难度,保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活动的预期目标,通过反思,增加教学活动的科学性以及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转动的乐趣》含反思活动设计背景
《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现实生活中转动的现象随处可见,如陀螺的转动、风车的转动等等这些现象深深吸引着我们的孩子,转动的奥秘让孩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因此,我选择了《转动的乐趣》这一科学探索活动,让幼儿通过操作、感知去探索转动,体验转动的乐趣,并获取有关转动的科学经验,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活动目标
1.积累关于物体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在生活中的运用。
2.尝试使用多种方式使物体转动起来,体验转动的乐趣。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愿意和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积极探索用多种方法使物体转动起来,体验转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可以转动的玩具用具,如不同样式的陀螺、轮子、呼啦圈、风车、小红旗、纸杯、雪花片、毛线、筷子、飞盘等。
各种会转动的物体制做的图片。
音乐《健康歌》。
活动过程
一、幼儿玩转动玩具,充分感受有趣的转动现象。
1.幼儿自由操作容易转动的物品,观察感知转动时的有趣现象。
幼儿操作探索,师观察并与幼儿交流。
2.交流与分享。
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告诉小朋友。
3. 刚才我们玩了许多好玩的东西,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二、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让本身不容易转动的物体物体转动起来。
1.幼儿分组自主选择材料操作,探索使用多种方式使物体转动起来,并根据幼儿的需要适时的给予帮助和支持。
2. 个别幼儿发言。
纸杯会转动吗?雪花片会转动?谁有更多的方法让它转动起来?
3、集体交流与分享。
共同讨论物体转动起来的多种方法。
三、了解日常生活中转动的运用,感受现代科技带给人们的方便。
1、看一看,在我们的教室里,有那些可以转动的物体?
2、想一想,在我们的周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能转动?转动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
动,转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和好处。
四、出示图片,再次激起孩子们对转动的兴趣。
刚才我们看到的挖掘机、搅拌机、无叶风扇、这些科技产品都是科学家们发明创造的,我们从小也要认真学本领,长大了发明更多的
产品。
五、我们的身体会转动吗?现在我们随着音乐转动一下我们的身体吧!
教学反思
优点:本节课孩子们整体兴趣很高,积极探索各种方法使物体转动起来,也能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探索结果。
不足之处1.在讲到转动在生活中的运用时,可能是孩子们没有积累转动的经验,因此不能和老师积极互动。
所以在课堂上我让幼儿继续观察生活中有哪些会转动的物体。
我想如果活动前让幼儿观察记录生活中会转动的东西,该环节可能会进行得更加顺利。
2.第四个环节,如果制成课件加上解说可能效果会更好。
今后,教学活动设计上一定要考虑到幼儿经验积累是否能够使本节课顺利进行、达到积极互动。
在材料准备上,图片、或者教具力争达到最佳效果。
小百科:乐趣,指使人感到快乐的情趣,如人们能从文学知识得到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