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比的意义教学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7课《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7课《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7课《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7课《比的意义》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写方法,能正确求出比值,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比的概念,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比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对比的概念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清晰,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活动,让学生加深对比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写方法。

2.培养学生求比值的能力,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比的概念和意义的理解。

2.比的读写方法的掌握。

3.求比值的方法和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和操作活动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比的意义,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比的读写方法和求比值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

2.教学素材(如图片、实物等)。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图片中的数学信息。

例如,展示一幅篮球比赛的照片,让学生观察比赛时间、得分等。

然后提出问题:“如果要表示比赛中两队的得分比,我们应该如何表示呢?”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向学生介绍比的概念和意义。

例如,用两个容器分别装有100克水和150克水,让学生观察并说出两者的重量比。

引导学生理解比是用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巩固对比的理解。

例如,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实物,如苹果、书本等,然后用比来表示实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如摆放实物,来展示比的关系。

巩固(1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以巩固对比的知识。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6《比的意义》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6《比的意义》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6《比的意义》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6《比的意义》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整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地写出比,并能进行比的比较。

教材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感受比的存在,进而引导学生探究比的性质,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分数、小数等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比的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以纠正。

同时,学生对于比的实际应用可能还不够熟悉,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知道比的意义。

2.让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地写出比,并能进行比的比较。

3.培养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教学难点:比的性质的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学习法等,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比的存在,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比的性质,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练习本、文具。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情境的图片,如比赛、购物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情境中存在着比较的关系。

让学生举例说明,从而引出“比”的概念。

2. 呈现(10分钟)基本性质,如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3. 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进行计算,如写出比,求比值等。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比的基本性质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

4.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设计一些比赛场景,让学生计算比赛成绩,求出胜负等。

5.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比的性质在其他数学知识中的应用,如在分数、小数等方面的运用。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6《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6《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6《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6《比的意义》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地写出比,并求出比值。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认识比的意义,并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和小数的基本知识,对比例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比的意义的深入理解,以及比的基本性质的掌握还需进一步引导和练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际的例子来理解抽象的概念,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地写出比,并求出比值。

2.让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难点:让学生能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认识比的意义。

2.采用讲练结合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在思考中进步。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包括比的定义、比的性质等内容。

2.准备相关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应用题等。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运动员的速度和路程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比的意义。

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的方式来表示速度和路程的关系?从而引出比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比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

通过PPT展示比的定义,并进行讲解。

同时,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比,如身高和年龄的比。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比的练习,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等。

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讨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意义》教案优秀5篇

《比的意义》教案优秀5篇

《比的意义》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这5篇《比的意义》教案是来自于作者的比的意义教案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比的意义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说出下列每组数量之间的关系。

(1)速度时间路程(2)单价数量总价(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2.引入新课。

上面是已经学过的一些常见数量关系,每组数量中,数量之间是有联系的,存在着相依关系。

当其中有一个量变化时,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研究和认识这种变化规律。

今天,先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1.教学例1.出示例l。

让学生计算,在课本上填表,并思考能发现什么。

指名口答,老师板书填表。

让学生观察表里两种量变化的数据,思考:(1)表里有哪两种数量,这两种数量是怎样变化?(2\\)长方形的面积随着那种量的变化而变化的?你能看出它们变化的特点吗?(3)分别找出面积与款项对应的数,面积与宽的比各是几比几?比值各是多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得出:(1)表里的两种量是长方形的宽与面积(长与面积)。

宽与面积(长与面积)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面积随着宽(长)的变化而变化。

(2)宽(长)扩大,面积也扩大;宽(长)缩小,面积也缩小。

(3)可以看出它们的变化规律是:面积与宽(面积与长)比的比值总是一定的。

(板书:面积和宽比的比值一定)因为面积和宽(面积与长)对应数值比的比值都是5(2)。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意义》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意义》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意义》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意义》一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意义,并能运用比进行简单的计算。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小数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比的概念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清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比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意义。

2.教学难点:运用比进行简单计算,并能解释实际生活中的比。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比的意义。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比实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比例子,如食物、运动等。

3.分组讨论工具:准备纸张、笔等,方便学生分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比实例,如篮球比赛中的比分、食物的营养成分比例等,引导学生关注比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比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

通过具体例子,解释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比进行计算。

每组提供一个实际生活中的比例子,如水果店里的水果重量比、运动鞋的价格比等,其他组进行计算并解释。

4.巩固(10分钟)总结学生在操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进行解决。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比的意义的理解程度。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比的应用。

如在家庭中,比较家庭成员的身高、体重等,运用比进行描述。

苏教版比的意义教学设计教案

苏教版比的意义教学设计教案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52~53页比的意义。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

2、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3、理解并灵活掌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是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4、通过主动发现的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合作意识,培养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5、养成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和运用比的意义及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知道在今年的十月份我们国家举办了哪两件大事吗(指名口答,表扬学生关心国家事业)在今年的10月12日我国的神州六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十运会也在奥体中心顺利的展开。

我们还知道在2003年10月15日,我国还成功的发射了神州五号宇宙飞船。

你们知道神州五号与神州六号有哪些区别吗二、发散练习,定向复习1、出示神六和神五的比较表我想比较神州五号与神州六号在飞行时间上有什么关系呢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怎样列式呢(指名口答,师板书:21÷119119÷21)这两个算式分别表示了什么意思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用除法做2、出示神州六号飞行速度的内容神州六号大约5400秒绕行地球一周,地球一周的长度大约是42660公里。

你能求出神州六号的飞行速度吗(指名扣答,师板书:42660÷5400)你是根据什么来列式的呢3、下面我们来看看十运会的情况(出示赛况奖牌榜)东队的几倍吗怎样列式(指名扣答,师板书:÷)4、谈话:大概了解了神州六号和十运会的情况之后,我们能深刻感受到祖国科技的进步和江苏体育事业不断的发展。

而这些都是我们从以上比较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上得出的。

三、比的意义1、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两个量进行比较。

看这些算式,我们都是在把谁和谁进行比较呢(指名分别口答)2、同学们刚才说的非常好,有一个字频繁的出现了,是哪个字板书:比比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新的方法。

《比的意义》教案【4篇】

《比的意义》教案【4篇】

《比的意义》教案【4篇】《比的意义》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除的意义。

使学生知道约数、倍数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使学生知道研究约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自然数2.过程与方法:通过加强操作、直观沟通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增加练习来突破难点。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有条理,有根据的思考能力,发展抽象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整数、约数和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整数、约数和倍数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1、师:谁能说说整数的含义?出示:23÷7=3...26÷5=1.15÷3=524÷2=12教师:这4个算式中,哪个算式中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为什么前两个算式中的第一个数不能被第二个数整除?让学生观察算式,说说式中被除数、除数和商各有什么特点?教师:如果用a、b表示两个整数,谁能说说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说“a能被b整除”?教师:a的约数还可以叫做什么?让学生用两种说法说说:15÷3=5和24÷2=12教师:我们在说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时,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1)被除数和除数必须是整数,而且除数不等于0。

(2)商必须是整数。

(3)商的后面没有余数。

师:以上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2、区别“除尽”与“整除”师:像6÷5=1.2这样的除法,一般说6能被5除尽。

被除数和除数商整除都是整数,除数不等于0商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除尽不一定是整数,除数不等于0商是有限小数,没有余数二、新课1、教学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在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时,这两个数还有另一种关系(板书:约数和倍数)让学生看50页关于约数和倍数。

教师:两个数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说有约数和倍数关系?(整除)能单独说一个数是约数或一个数是倍数吗?“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

”是什么意思?:在说倍数(或约数0时,必须说某数是某数的倍数(或约数),不能单独说某数是倍数(或约数)。

南京力学小学苏教版6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第7课《比的意义》教案

南京力学小学苏教版6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第7课《比的意义》教案

南京力学小学苏教版6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第7课《比的意义》教案一. 教材分析《比的意义》是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的内容。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写方法,以及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比的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的运算,对于比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对于比的读写方法,以及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写方法。

2.让学生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比的概念的理解和比的读写方法的掌握。

2.比与除法关系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生动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2.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比的含义。

例如,比较两辆汽车的速度,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60公里,另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80公里,引导学生说出两辆汽车的速度比是60:80。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比的定义和比的读写方法。

比是两个数相除的结果,比的读法是“a比b”,写的符号是“:”。

例如,60:80的读法是“60比80”,写的符号是“60:80”。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比的计算和读写练习。

例如,计算60:80的结果,读写60:80。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比的知识。

例如,一个水果摊卖苹果和香蕉,苹果每千克3元,香蕉每千克2元,买2千克苹果和3千克香蕉需要多少钱?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比较两辆汽车的速度,比较两个人的身高,比较两种商品的价格等。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案1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案1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案1第一篇: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案1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2.通过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比,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3.通过教学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同学们,老师这有“神舟”五号发射后的一段视频,请同学们看一看吧。

(放视频,定格在杨利伟出示联合国国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处)神舟五号飞船绕地球14圈之后,在中国举国欢腾和举世瞩目中圆满返回。

杨利伟和他背后千万宇航大军创造的这个历史功勋,实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飞天梦想,使中国继美国、苏俄之后登上航天大国的高峰,为走向强国之路迈进了历史性的一大步。

师:航天员杨利伟叔叔手里拿着什么?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联合国国旗。

师:当时杨利伟叔叔手里拿的这两面国旗的长和宽都是有严格规定的,请看大屏幕。

这面国旗的长是15厘米,宽是10厘米。

比较这面国旗的长和宽的关系,可以怎样提问题?学生一:长比宽多多少厘米?15-10=5(厘米)学生二:宽比长少多少厘米?15-10=5(厘米)学生三:长是宽的几倍?15÷10=3/2 学生四:宽是长的几分之几?10÷15=2/3 师:大家说得好,从同学们对国旗的长和宽进行比较可知比较数量的意义和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求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多少或少多少属比差问题用什么法计算?生:用减法计算。

师:另一种是求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属比倍关系用什么方法计算?生:用除法计算。

师:关于长和宽之间的倍数关系,除了用除法表示之外,还有一种表示方法。

那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比(师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1.师:刚才我们用15÷10来表示长是宽的几倍,我们又可以把它们之间的关系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

苏州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苏州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苏州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的意义》主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求比值的方法。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感受比的意义,并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除法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比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比的意义,并逐步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写方法。

2.让学生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求比值的方法。

3.培养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比的概念的理解和比的读写方法。

2.比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求比值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感受比的意义,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际例子,如食物、衣物等。

2.准备练习题,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操练。

3.准备黑板和粉笔,以便进行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实际例子,如食物、衣物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它们之间的比较关系。

让学生说出这些比较关系的表达方式。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比的概念,讲解比的读写方法。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求比值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实际例子,运用比的知识,求出它的比值。

然后,让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他们的结果。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如:某商品的原价是80元,现在降价20%,求降价后的价格。

6.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教师进行补充。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以及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究比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比较和概括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相比初中生,他们在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方面还处于发展阶段,因此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写方法。

2.让学生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

3.培养学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比较和概括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比的概念的理解和比的读写方法。

2.比与除法的关系。

3.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实践活动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图片。

2.准备实践活动所需材料。

3.准备课件和教学辅助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比的含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比的定义和读写方法,通过课件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比的读写练习,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巩固(10分钟)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比的概念。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探究比与除法的关系,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比与除法的联系。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比的含义和运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比的知识。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总结比的含义和读写方法。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仅供参考,具体时间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7《比的意义》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7《比的意义》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7《比的意义》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7《比的意义》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百分数等表示数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学会写比、求比值,并能够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比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小数、百分数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比的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比的意义,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知道比的含义。

2.学会写比、求比值,能够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学会写比、求比值。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比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在合作中成长。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实物等。

2.准备学习小组,每组3-4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的生活实例,如“小明身高1.2米,小红身高1.1米,请问小明比小红高多少?”引导学生思考比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比的意义,学会写比、求比值。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感受比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如写出两个数的比,求出比值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题目,让学生巩固比的概念,学会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比的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体育比赛、商业活动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比的意义教案教学设计(通用15篇)

比的意义教案教学设计(通用15篇)

比的意义教案教学设计比的意义教案教学设计(通用1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比的意义教案教学设计(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比的意义教案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课本43-44页以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并会正确地求比值。

2、引导学生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以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教学难点:弄清比和比值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第一艘载人飞船叫什么吗?(出示情境图)问:怎样用算式表示国旗长与宽的关系?(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求长是宽的几倍?或求红旗的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小结:长和宽的倍数关系可用除法表示。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比的意义(1)两个同类量的比比较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除了除法,数学上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即“比”。

可以说成是: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或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不论是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的量。

思考:两个数量组成比时,谁比谁,谁在前,谁在后,可以交换位置吗?为什么?(小组交流,汇报补充,深层体会比的意义)(2)两个不同类量的比“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

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算式:42252÷90 ,依据是速度可以用路程÷时间表示)对于这种关系,我们也可以说:飞船所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这里的42252千米与90小时是两个不同类的量。

问:路程和时间的比表示什么含义?(生自由发言,理解“路程比时间”表示速度)(3)归纳比的意义。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优秀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优秀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能够求出简单的比值,并能够解决一些与比有关的实际问题。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比例、分数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比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能够正确地读写比,并能够求出简单的比值。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比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解决一些与比有关的问题。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能够正确地读写比,并能够求出简单的比值。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解决一些与比有关的实际问题,运用比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进行计算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实例教学法,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

同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

2.实例材料:准备一些与比有关的实例材料,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分析和讨论。

3.练习题:准备一些与比有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出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比的概念,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读写比,并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求出比值。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一些与比有关的实际问题,运用比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进行计算和分析。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第五单元(6课时)第一课时比的意义教学内容:p68-p70例1、例2及相应的练一练,练习十三第1-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认识比的前项、比号和后项。

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会正确求比值。

3、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明白比的后项不能是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比的意义和求比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比同除法、分数的区别是教学的另一个难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出示例1实物图2、提问:“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你会用哪些方法表示它们的关系?相差关系倍数关系二、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在对两个数量用除法比较的基础上,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比。

(板书课题)1、教学比的意义。

(1)师:2÷3是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师述:用新的一种数学比较方法,可以说成果汁和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

(板书(2)3÷2求得又是什么,又可以怎样说?(3)小结:现在我们知道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比。

指出:两个数的比是有顺序的。

因此,在用比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时,一定要按照叙述的顺序,正确表达是那个数量与那个数量的比,不能颠倒两个数的位置。

(4)出示试一试。

提问:图中的四个比分别表示什么含义?讨论:如果把内中溶液里的洗洁液看作1份,水分别可以看作几份?2、教学例2出示例题后,让学生填表。

提问:小军和小伟的速度是怎样求出来的?900:15表示什么?900:20又表示什么?明确:900:15小军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就是小军走这段山路的速度;900:20是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就是小伟走这段山路的速度。

3、学习比的写法和各部分称及求比值的方法(1)师:以上我们学习了比的意义,在数学中,比还有这样的记法。

教师示范写比,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2)师说明:中间的“:”叫做比号,读的时候直接读比。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通用12篇)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通用12篇)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比的意义教学设计(通用12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篇1本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并会正确地求比值。

2、引导学生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启发,揭示课题师:今天很高兴能在这和大家一起学习,我们班的同学都到齐了,看看男生有几人呢?(29人),女生有几人?(25人)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常把两个数量进行比较。

现在你能不能根据我们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提出数学问题,并会用以前学过的什么方法进行比较?启发学生提问题,解答后教师板书。

比差关系:用减法29-25=4(人)比倍关系:用除法29÷25=25÷29=师:从男生和女生的比较中可以知道,比较数量的意义和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求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多少(比差关系)用减法,另一种是求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比倍关系)用除法。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在对两个数量用除法比较的基础上,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比。

2、板书课题(出示教学目标)二、新知探究l.教学比的意义。

师问:29÷25是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比较)师述:用新的一种数学比较方法,求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倍,又可以说成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29比25。

(板书: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29比25)扶放启发:请同学们想一想,仿上例(指29÷25),那么25÷29又可以怎么说呢?(生说后师板书: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25比29)小结:从求我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倍比关系知道: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一册(修订本)第52~53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实例,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的前项和后项,会正确地读、写两个数的比,会求比值。

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比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比电脑出示三幅长方形的画(标出每一幅的长和宽)。

谈话:这里有三幅不同形状的画,你们觉得哪幅画的形状看起来最舒服、最美观?(学生都认为第二幅比较美观)三幅画画的都是美丽的海滨,为什么同学们都认为第二幅比较美观呢?(第一幅和第三幅画要么太长,要么太窄,长和宽的比例不合适)这三幅画长和宽的长度不同,所以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你知道可以怎样来表示每幅画长和宽的关系吗?(第一幅画长是宽的2倍,宽是长的1/2……)提问:还可以怎样表示它们的关系?过渡:是的,我们还可以用比来表示每一幅画长和宽的关系。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比。

二、自主活动,认识比1、用比表示两个同类量的相除关系。

(1)讲解:像第一幅画长是宽的2倍,也可以表示为:长和宽的比是2比1,记作2 ∶ 1,“∶”是比号。

宽是长的1/2也可以表示为:宽和长的比是1 ∶ 2。

你能说一说怎样用比表示第二幅画、第三幅画长和宽的关系吗?学生分别用比表示另外两幅画的长和宽的关系。

(2)出示一瓶××牌洗洁液,用实物投影放大洗洁液的使用说明。

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比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52~53页比的意义。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

2、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3、理解并灵活掌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
是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4、通过主动发现的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合作意识,培养比较、分析、
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5、养成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和运用比的意义及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在今年的十月份我们国家举办了哪两件大事吗?
(指名口答,表扬学生关心国家事业)
在今年的10月12日我国的神州六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十运会也在
奥体中心顺利的展开。

我们还知道在2003年10月15日,我国还成
功的发射了神州五号宇宙飞船。

你们知道神州五号与神州六号有哪些区别吗?
二、发散练习,定向复习
1、出示神六和神五的比较表
我想比较神州五号与神州六号在飞行时间上有什么关系呢?你
能提出什么问题呢?怎样列式呢?
(指名口答,师板书:21÷119
119÷21)
这两个算式分别表示了什么意思?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用除法做
2、出示神州六号飞行速度的内容
神州六号大约5400秒绕行地球一周,地球一周的长度大约是
42660公里。

你能求出神州六号的飞行速度吗?
(指名扣答,师板书:42660÷5400)
你是根据什么来列式的呢?
3、下面我们来看看十运会的情况(出示赛况奖牌榜)
东队的几倍吗?怎样列式?
(指名扣答,师板书:113.5÷101.5)
4、谈话:大概了解了神州六号和十运会的情况之后,我们能深
刻感受到祖国科技的进步和江苏体育事业不断的发展。

而这
些都是我们从以上比较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上得出的。

三、比的意义
1、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两个量进行比较。

看这些算式,我们都是在把谁和谁进行比较呢?
(指名分别口答)
2、同学们刚才说的非常好,有一个字频繁的出现了,是哪个字?
板书:比
比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新的方法。

例如:根据第一道算式,我们可以说神州五号和神州六号飞行时间的比是21比119,板书:21比119
你能照样子说其他的几个量之间的关系吗?
(指名扣答,师依次板书)
到底什么叫做比呢?请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用比来说呢?(同桌相互讨论,再指名扣答)
板书:两个数想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比的意义(板书课题)
3、你能根据这个十运会的奖牌榜说说哪两个量的比是几比几
吗?(同桌相互说一说,再开火车说)
四、比的读法、写法及名称
1、我们知道数学知识中有很多符号和字母表示的写法,比也不
例外,21比119就可以写作21:119,板书21:119 你知道“:”叫什么名称吗?这个式子怎么读吗?
打开书53页,自学第一小段和下面的算式,看看你还能知道什么?(学生自学2分钟,指名扣答,师相应板书:
21 : 119 = 21÷119=3/17
前比后比
项号项值
生齐读一遍)
2、你能用符号法来写出这三个比吗?
(生写在随堂本上,指名板书,集体订正)
你对他比的写法还有什么建议吗?
强调;“:”的圈要点圆一点就会很标准很美观。

3、比的另一种写法
21:119还可以记作21/119 板书:21/119
这样的比是一个什么形式的?那该怎么念呢?
(指名扣答,并齐读一遍)
练习:完成书53页“练一练”第3题
生写在书上,指名板书,集体订正。

齐读
你现在知道比有几种写法了?哪几种?
出示:选择题
买4支钢笔是12元,钢笔总价和数量的比是()
A、4∶12
B、12∶4
C、12/4
4、填空(出示题目,生写在随堂本上)
1)、神州五号和神州六号飞行员人数的比是(),比值是
()
2)、神州六号和神州五号飞行员人数的比是(),比值是()
3)、神州六号飞行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比值是()
(指名扣答,师板书,集体订正)
你是怎样来想每道题的呢?你怎样来求比值的呢?
5、观察一下这里的比值,你发现比值有几种情况?
五、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1、通过对比的意义的学习,你能联系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
完成这张表格吗?(四人小组讨论,指名扣答,师板书:
从这张表中,你能看出比、分数和除法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吗?
2完成练习十五第5题
生写在书上,指名板书,集体订正
2、你能把他们之间的关系用字母来表示吗?
(指名口答,师板书:a:b=a÷b=a/b)
现在你认为对比的后项还应该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呢?
(指名口答,师板书:b=\0)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老教材里面的一节概念课,往往是很多老师在选择公开课、教研课时回避的一个内容之一,理由是:看看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用书上的有关内容,与那
些时髦的“生活化”、“动手实践”、“合作学习”、“算法多样化”、“情境化”、“多元智能”等等一系列的词汇都挂不上边,很难体现出新课程的理念。

其实这些都是老师们心里的大实话,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刚刚开始不久,让我们老师轰地一下接触到很多新生事物,众多的新生名词一涌而上,很多老师还没能来得及很好地消化,再加上有的老师还是在被动地接受,立即就要付诸于行动,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于是,不免会出现这样一些状况:为了能够较好地体现出自己学习了一些新理念,老师们不得不给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给予“贴标签”。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误区,对于某些课型、典型课例研究颇多,而一些老教材,特别是其中一些较难体现新理念的教学内容则被打入冷宫,《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便属于这一类。

纵观这节课的教学,的确是较好地体现了新理念,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原汁原味、味浓汁香的“数学”课
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必要的生活情境,现实生活中也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本节课中,教者不仅注重了让学生体验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更是注重了“数学化”和“生活化”的结合,整节课处处透出浓浓的数学味。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的实质是如何教会学生思维。

而这节概念课不是对知识简单的复述和再现,恰恰是通过教师的“再创造”,为学生展现出了“活生生”的思维活动过程。

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总结得出比例的意义,并且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认识概念,教者较好地发挥了引导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概括出了较为简洁的数学概念。

引导学生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时,通过学生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多方验证,大家的思维从先前的不知所向到最后的豁然明朗,个个实实在在地当了一名小小“数学家”,经历了这个愉快的探究过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对于比例的这一基本性质教学,教者也没有满足于原命题的成立即止,而是在练习中让学生适当地体会到: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也成立。

听课教师无不感叹:真是一节不可多得的原汁原味、味浓汁香的“数学”课。

2、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教材是提供给学生学习内容的一个文本,教师要根据学生和自己的情况,对教材进行灵活的处理。

教者对本节教材进行了再思考、再开发和再创造,真正实现了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这节课中,将例题和习题有机的穿插和调整,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
验为基础,让学生在算一算、想一想、说一说中理解了比例的意义,知道了比例从生活中来,进而认识到了数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积极情感。

此外,教者还大胆地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活动,没有根据教材上所提供的现成问题“分别算一算比例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的积,你发现了什么?”机械地执行,给学生暗示思维方向,设置思维通道,缩小探索的空间,使学生失去一次极好的锻炼思维的机会,而是大胆放手,用“四个数组成等式”这一开放练习产生新鲜有用的教学资源,再通过教师适当、精心的引导,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探究,体验了探究的成功,增强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