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考研-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岳升阳

合集下载

2015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生态学考研初试成绩录取名单

2015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生态学考研初试成绩录取名单

61 英语一
52 植物学
90 普通生态学
107
310 71300 生态学
1
——始于 2005,中国考研专业课权威机构
1.00015E+14 1.00015E+14 1.00015E+14 1.00015E+14 1.00015E+14 1.00015E+14 1.00015E+14 1.00015E+14 1.00015E+14
45 植物学
62 高等数 学
39 植物学
45 植物学
缺考
植物学
缺考
高等数 学
69 普通生态学
114
299
69 普通生态学
116
298
50 普通生态学
125
277
82 普通生态学
97
269
67 普通生态学
75
259
74 普通生态学
92
255
85 普通生态学
69
242
缺考
普通生态学 缺考
——
缺考
环境科学原 缺考
44 植物学
82 普通生态学
132
315 71300 生态学
1.00015E+14 思想政治理 论
57 英语一
38 植物学
113 普通生态学
107
315 71300 生态学
1.00015E+14 思想政治理 论
58 英语一
43 植物学
115 普通生态学
97
313 71300 生态学
1.00015E+14 思想政治理 论
——始于 2005,中国考研专业课权威机构

2014年北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考研复试通知

2014年北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考研复试通知

2014年北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考研复试通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4年统考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通知一、复试学生名单与复试时间地点1、复试学生名单:1.环境科学系(8人):翟淑婷、黄争超、王坚、王杰、陈利华、刘梦娇、陶劲舟、黎雪然。

2.3.环境管理系(8人):王剑、高菲、高雪濛、谢靖、汪磊、高斌、张雨宇、陈军。

4.5.环境工程系(5人):张怡萍、王琮禾、黄斯乔、李岱峰、游云深(留学生)。

6.2、复试时间与地点:1)环境科学复试时间:2013年3月17日(星期一),上午8:30开始;复试地点:北京大学校内老地学楼三楼301大会议室。

2)环境管理系复试时间:2013年3月17日(星期一),下午14:00开始;复试地点:北京大学校内老地学楼三楼301小会议室。

3)环境工程系复试时间:2013年3月17日(星期一),下午14:30开始;复试地点: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418N。

二、复试规则1.复试形式:面试2.3.复试规模:差额复试;4.5.权重:初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6.7.复试成绩不及格的考生不予录取.8.9.复试程序:10.1)向考生介绍有关的考试经律、考试程序、复试小组成员以及其它相关要求;2)向考简介面试的要求以及基本的评估标准,包括知识结构、专业知识、科研基础、学术背景和科研潜力等;3)对每位考生分别进行面试,确保足够的面试时间(每人20分钟);4)面试的同时,复试小组中的每位成员要求在所发的评分表中,给出每位考生的评价,按百分制的方式进行打分,并保存所有的原始记录,面试后签字交给组长,秘书需认真完成记录;5)面试结束后,复试小组将根据考生的初试成绩与复试成绩(权重分别占50%)综合得到考生的总成绩(百分制)。

60分为及格,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三、复试英语听力考试:由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统一组织考试。

考试时间:2014年3月16日下午2:00—2:30,考生于1:45入场,1:55停止入场,考试地点:考前见研究生院网页通知。

北大考研-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贺灿飞

北大考研-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贺灿飞

2009.1-2012 基于功能网络的区域城市化生态环境效应及调控机制研究——以大珠江三角洲
地区为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参与)No.40830747.
爱考机构 中国高端考研第一品牌(保过 保录 限额)
2008.1-2010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滇池流域水污染治理与富营养化综合 控制技术及示范》(参与);2008ZX07102-001. 2008.1-2010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海河流域典型城市水环境整治技术研 究与综合示范》,课题“天津滨海工业园区产业布局优化与节水控源减排技术研究与工程示 范”(参与);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 2008.1-2010.12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村镇空间规划与土地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参 与); 2008.9-2009-9 中国产业地理集聚与区域发展,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 研究中心; 2009.1-2011.12 新时期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地理集聚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No.40871065; 2008.7-“地理学方法研究”中的“经济地理研究方法”,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 目,2007-2010(参与)2007FY140800-2; 2007.5.30-2008.3.30IndustrialAgglomerationandEconomicPerformanceintransitionalChina,Backg roundPaperforWorldDevelopmentReport2009(世界银行); 2006.1-2009.12 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No.40535027 (核心参加人员); 2005.6-2006.6 外商直接投资与北京产业发展研究,北京科委软科学课题(主持); 2005.1-2007.12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实证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 目,No.40401015(主持); 2004.8-2005.4 北京市产业结构和空间优化研究,北京市科委软科学课题; 2003.7–2005.12 产业依存关系中的北京“基本部分”及其集群时空演变,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面上项目,No.40271035(核心参与人员); 1998-2001 中 国 外 商 直 接 投 资 区 位 选 择 与 公 共 政 策 ,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面 上 项 目 , No.79770097(核心参与人员)。

北大考研-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曾立民

北大考研-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曾立民

90(7):548-559
MinQin

PinhuaXie,HangSu,JianweiGu,FuminPeng,SuwenLi,LiminZeng,JianguoLiu,WenqingLiuandYuan
hangZhang.AnobservationalstudyoftheHONO

NO2couplingatanurbansiteinGuangzhouCity,SouthChinaAtmosphericEnvironment2009,43(36):I5
hu,LiminZeng,Shaw-ChenLiu,Chih-ChungChang,AntonioAmoroso,andFrancescaCostabile.Evide
nceofReactiveAromaticsAsaMajorSourceofPeroxyAcetylNitrateoverChinaEnviron.Sci.Technol.20
calandphysicalfactorsinfluencingtheirconcentrationsJOURNALOFGEOPHYSICALRESEARCH-
ATMOSPHERES2010,115
ZhenLiu,YuhangWang,DasaGu,ChunZhao,L.GregoryHuey,RobertStickel,JinLiao,MinShao,TongZ
10,44(18):7017–7022
LiuXG,ZhangYH,WenMT,WangJL,JungJ,ChangSY,HuM,ZengLM,KimYJ.Aclosurestudyofaeroso
lhygroscopicgrowthfactorduringthe2006PearlRiverDeltaCampaignADVANCESINATMOSPHERI

北大考研-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张照斌

北大考研-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张照斌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张照斌首页>师资队伍>张照斌张照斌北京大学城环学院--环境科学系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毒理学/生态毒理学/环境与健康E-mail:zhangzb@;zhangzb@联系电话:(010)62755168(办公)联系方式:北京大学逸夫二楼3671房间(邮政编码:100871)个人简历科研课题主要论文教学与指导研究生个人介绍:张照斌,男,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5年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

·2010.11-2011.8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做访问学者。

·2009.8-今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教授。

·2007.7-2009.7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讲师。

·2005.9-10月于日本大阪大学作短期学习访问。

·2005.7-2007.6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后。

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gy,ComparativeBiochemistryandPhysiology,MiniReviewsinMedicinalChemistry(MRMC),JournalofEnvironmentalSciences,FoodandChemical Toxicology,Environmentalinternational,《生态毒理学报》、《科学通报》、《环境科学》等杂志审稿人。

支持和参加科研项目: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607002)雌激素相关受体介导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的信号通道研究2007(结题).负责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877003)雌激素相关受体介导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的信号通道研究2009-2011.负责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837003)环境中PPCPs的迁移转化、生态健康风险及控制原理2009-2012.专题负责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40632009)辽东湾中内分泌干扰物质的风险评价2007-2009.参加5.国家科技部“973”计划项目(2007CB407304)京津渤区域复合污染过程、生态毒理效应及控制修复原理2007-2011.参加ZhaobinZhang,LibeiSun,YingHu,JianJiao,JianyingHu,2013.Inverseantagonistactivitiesofparabens onhumanoestrogen-relatedreceptorγ(ERR γ):Invitroandinsilicostudies.ToxicologyandAppliedPharmacology270:16–22.YingHu,ZhaobinZhang*,LibeiSun,JianJiao,DeshengZhu,JunLi,MingwenQi,2013.TheestrogeniceffectsofbenzylparabenatlowdosesbasedonuterotrophicassayinSDrats.FoodandChemicalToxicology5 3:69–74.ZhangZB,JiaCX,HuY,SunLB,JiaoJ,LiRB,ZhaoL,ZhuDS,LiJ,TianYL,BaiHC,HuJY,2012.Theestrog enicpotentialofsalicylateestersandtheirpossiblerisksinfoodsandcosmetics.ToxicologyLetters.209:14 6-153.ZhangZB,HuY,ZhaoL,LiJ,BaiHC,ZhuDS,HuJY,2011.Estrogenagonist/antagonistpropertiesofdiben zylphthalate(DBzP)basedoninvitroandinvivoassays.ToxicologyLetters.207:7–11.HuangC,ZhangZB,WuSM,ZhaoYB,HuJY.2010.Invitroandinvivoestrogeniceffectsof17α-estadiolinmedaka(Oryziaslatipes).Chemosphere.8(5):608-612.HuJY,ZhangZB,WeiQW,ZhenHJ,ZhaoYB,PengH,WanY,GiesyJP,LiLX,ZhangB.2009.Malformatio nsoftheendangeredChinesesturgeon,Acipensersinensis,anditscausalagent.ProceedingsoftheNationa lAcademyofSciences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106:9339-9344.(highlighted,该文被Science 网络新闻和路透社等上百家国际媒体专题报道)ZhangZB,HuJY,2008.Effectsofp,p'-DDEexposureongonadaldevelopmentandgeneexpressioninJapa nesemedaka(Oryziaslatipes).JournalofEnvironmentalSciences-China,20(3):347-352. ZhangZB,HuJY,ZhenHJ,WuXQ,HuangC,2008.Reproductiveinhibitionandtransgenerationaltoxicity oftriphenyltinonmedaka(Oryziaslatipes)atenvironmentallyrelevantlevels.EnvironmentalScience&T echnology,42(21),8133-8139.(该文研究结果受到Science网络新闻报道引用)ZhangZB,HuJY.2007.Developmentandvalidationofendogenousreferencegenesforexpressionprofili ngofmedaka(Oryziaslatipes)exposedEDCsbyquantitativereal-timeRT-PCR.ToxicologicalSciences,95:356-368.ZhangZB,HuJY,AnW,JinF,AnLH,TaoS,ChenJS.2005.InductionofvitellogeninmRNAinjuvenilechin esesturgeon(AcipensersinensisGray)treatedwith17beta-Estradioland4-Nonylphenol.Environmental ToxicologyandChemistry,24(8):1944-1950.(该文曾被国际毒理化学学会(SETAC)网站以“全球内分泌干扰物质研究领域的2个发现”为题进行专门介绍).AnLH,HuJY,ZhangZB,YangM.2006.QuantitativePCRanalysisofvitellogeninmRNAinso-inymullet, Chelonhaematocheilus,fromBoSea,northofChina.AnalyticalandBioanalyticalChemistry,1995-2001 .WanY,HuJY,AnW,ZhangZB,AnLH,TatsuyaHattori,MitsuakiItoh,andShigekiMasunaga.2006.Cong ener-specifictissuedistributionandhepaticsequestrationofPCDD/FsinwildherringgullsfromBohaiBa y,NorthChina:comparisontocoplanarPCBs.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40(5):1462-1468. WanY,WeiQW,HuJY,JinXH,ZhangZB,ZhenHJ,LiuJY.2007.Levels,tissuedistribution,andage-relate daccumulationofsyntheticmuskfragrancesinChinesesturgeon(Acipensersinensis):Comparisontoorg anochlorines.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41(2):424-430.AnLH,HuJY,ZhuXY,DengBS,ZhangZB,YangM,2007.Cruciancarp(Carassiuscarassius)VTGmonoc lonalantibody:Developmentandapplication.EcotoxicologyandEnvironmentalSafety,66(2):148-153. AnW,HuJY,WanY,AnLH,ZhangZB.2006.DerivingSite-Specific2,2-Bis(chlorophenyl)-1,1-dichloroethylenequalitycriteria ofwaterandsedimentforprotectionofcommonternpopulationsinBohaiBay,NorthChina.Environmenta lScience&Technology,40(8):2511-2516.ZhangZB,HuJY.2004.Oralpresentation:QuantificationofjuvenilechinesesturgeonVTGmRNAlevels usingreal-timeRT-PCRafterinvivotreatmentwithE2and4-NP,InternationalSymposiumonBiotechnol ogyforEnvironmentalPollutionControl,Beijing,China.ZhangZB,HuJY.2004.Posterpresentation:InductionofvitellogeningenesinJuvenileChineseSturgeon( AcipensersinensisGray)afterinvivoTreatmentwithEDCs.China-JapanJointSymposiumonEnvironm entalChemistry,Beijing,China.ZhangZB,HuJY,HouYF,SaiLL.2005.Platformoralpresentation:Geneexpressioningonadofmedakaex posedtoEDCsandnewmarkersforassessingEDCs.SETACNorthAmerica26thAnnualMeeting.Baltim ore,MD,USA.HuJY,ZhangZB,SaiLL,HouYF.2005.Postpresentation:Geneexpressioninmedakaembryoandfryexpo sedtoEDCsandnewprogramformonitoring.SETACNorthAmerica26thAnnualMeeting.Baltimore,M D,USA.ZhangZB,HuJY,ZhenHJ,2008.Platformoralpresentation:Inhibitionofreproductionandmalformation ofoffspringinmedakabytriphenyltinexposureatenvironmentallyrelevantlevels.5thSETACWorldCon gress.Sydney,Australia.贾成霞,张照斌,张清靖,刘盼,朱华,2012.虹鳟鱼PPARα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及其组织表达分布.中国水产科学.19(4):707-714.焦健,张照斌,胡建英,王金水.2010.hVDR原核表达及其与重金属镉、铅的结合活性.环境科学.31(10):2469-2473.侯彦峰,张照斌,胡建英.2009.皮质醇影响青鳉鳃内钠钾ATP酶基因表达的研究.生态毒理学报.4(2):212-217.张照斌,胡建英,赛思翔,赵砚彬,黄崇.2008.青鳉鱼ERRα的克隆、序列分析、组织表达及其对不同EDCs暴露的响应.环境科学,29,3153-3158.(EI收录)王琪,黄崇,张照斌,胡建英,张仁陟.2008.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雌二醇诱导原代培养青鳉鱼肝细胞的基因表达.环境科学学报,12,2568-2572.施嘉琛,胡建英,常红,万祎,张照斌,相艳.2008.北京温榆河流域耐药大肠杆菌的调查研究.中国环境科学,28,39-42.(EI收录)赛霖林,张照斌,胡建英,侯彦峰,赛道建.2006.评价内分泌干扰物质壬基酚雌激素活性的方法-定量PCR监测卵黄蛋白原基因表达.环境科学,27,1825-1828.(EI收录)侯彦峰,张照斌,胡建英,范光丽.2006.雌激素诱导下的卵黄蛋白原基因表达与雌雄同体.中国环境科学,26,599-602.(EI收录)张照斌,牛翠娟,朱华,胡红霞.2003.室内饲育西伯利亚鲟的血清性类固醇激素的周年变化.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9,519-524.发明专利:张照斌、胡建英、安伟.鱼类单卵或鱼苗的RNA和DNA同步提取及鱼卵和幼鱼的性别鉴定方法.专利号:ZL200510011322.7.张照斌、胡建英、胡莹.双酚芴及其衍生物在制备防治癌症药物中的应用.申请日期:2011.4.14.专利申请号:201110093462.9.执教课程:环境毒理学(本),讲课和实验,北京大学,春季学期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本),讲课,北京大学,秋季学期环境生物化学与分子毒理学(研),讲课,北京大学,春季学期指导研究生:2011级硕士研究生,胡莹,在读2012级硕士研究生,孙利北,在读院系服务:城市与环境学院09级3班班主任。

电子供体刺激下厌氧微生物对1,2-二氯乙烷的降解效果

电子供体刺激下厌氧微生物对1,2-二氯乙烷的降解效果

第31卷㊀第8期2018年8月环㊀境㊀科㊀学㊀研㊀究ResearchofEnvironmentalSciencesVol.31ꎬNo.8Aug.ꎬ2018收稿日期:2018 ̄01 ̄26㊀㊀㊀修订日期:2018 ̄05 ̄04作者简介:孙仲平(1994 ̄)ꎬ男ꎬ河北保定人ꎬs5566163@163.com.∗责任作者ꎬ宋云(1966 ̄)ꎬ男ꎬ江西南昌人ꎬ研究员ꎬ硕士ꎬ主要从事场地污染修复研究ꎬliepi_song@163.com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No.Z161100001216008)ꎻ北京市改革与发展专项(No.613 ̄2017A ̄22)ꎻ中国博士后基金二等资助(No.2017M610806)SupportedbyBeijingScienceandTechnologyPlanningProjectꎬChina(No.Z161100001216008)ꎻBeijingReformandDevelopmentProjectꎬChina(No.613 ̄2017A ̄22)ꎻChinaPostdoctoralFoundationSecondClassFunding(No.2017M610806)孙仲平ꎬ吴乃瑾ꎬ魏文侠ꎬ等.电子供体刺激下厌氧微生物对1ꎬ2 ̄二氯乙烷的降解效果[J].环境科学研究ꎬ2018ꎬ31(8):1431 ̄1438.SUNZhongpingꎬWUNaijinꎬWEIWenxiaꎬetal.Effectofanaerobicmicrobialdegradationof1ꎬ2 ̄dichloroethanestimulatedbyelectrondonor[J].ResearchofEnvironmentalSciencesꎬ2018ꎬ31(8):1431 ̄1438.电子供体刺激下厌氧微生物对1ꎬ2 ̄二氯乙烷的降解效果孙仲平ꎬ吴乃瑾ꎬ魏文侠ꎬ宋㊀云∗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ꎬ工业场地污染与修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ꎬ北京㊀100089摘要:通过添加电子供体进行原位生物刺激可有效降解地下水中的氯代烃ꎬ目前国内外常采用接种高效微生物的方法强化这一降解过程ꎬ鲜见仅利用实际污染场地含水层土著菌开展的生物降解试验.从北京市某氯代烃污染场地采集地下水样品ꎬ仅接种场地含水层沉积物ꎬ利用微宇宙实验体系ꎬ初步探讨了添加不同种类和质量浓度的电子供体对地下水中1ꎬ2 ̄二氯乙烷的去除效果影响.结果表明:①同时添加初级生长基质和电子供体对反应体系进行生物刺激可显著降解地下水中的1ꎬ2 ̄二氯乙烷.60d后ꎬ添加1g∕L醋酸钠的反应体系中1ꎬ2 ̄二氯乙烷的去除率最高ꎬ可达93 9%ꎻ添加1g∕L的乳酸钠反应体系次之ꎬ去除率为82 2%ꎻ添加1g∕L的乳酸的反应体系去除率最低ꎬ为61 8%.并且添加醋酸钠的试验体系可长时间维持中性pH及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②相同条件下ꎬ对同种电子供体来说ꎬ添加量为1g∕L的试验组中1ꎬ2 ̄二氯乙烷的降解效果优于添加量为2g∕L的试验组ꎬ推测较高质量浓度的电子供体可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抑制.③对反应体系中间产物进行监测ꎬ仅监测到了乙烯的产生ꎬ表明在试验周期内无明显毒副产物积累ꎬ1ꎬ2 ̄二氯乙烷的降解较为彻底.研究显示ꎬ醋酸钠为该试验体系中最适电子供体ꎬ添加适宜质量浓度醋酸钠对土著菌进行生物刺激可实现对1ꎬ2 ̄二氯乙烷的绿色降解.关键词:生物修复ꎻ1ꎬ2 ̄二氯乙烷ꎻ地下水ꎻ电子供体中图分类号:X3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1 ̄6929(2018)08 ̄1431 ̄08文献标志码:ADOI:10 13198∕j issn 1001 ̄6929 2018 05 20EffectofAnaerobicMicrobialDegradationof1ꎬ2 ̄DichloroethaneStimulatedbyElectronDonorSUNZhongpingꎬWUNaijinꎬWEIWenxiaꎬSONGYun∗BeijingKeyLaboratoryofIndustrialLandContaminationandRemediationꎬEnvironmentalProtectionResearchInstituteofLightIndustryꎬBeijing100089ꎬChinaAbstract:Effectivedegradationofchlorinatedhydrocarbonsingroundwatercanbeachievedbyin ̄situbiostimulationviaaddingelectrondonors.Atpresentꎬthemethodofinoculatinghighlyeffectivemicroorganismsisoftenusedtoenhancethedegradationprocessathomeandabroadꎬandfewtestswerecarriedoutonlyusingindigenousbacteria.ThepresentstudycollectedgroundwatersamplesfromachlorohydrocarboncontaminatedsiteinBeijingandinoculatedonlythesedimentintheaquiferofthesite.Theeffectsofdifferenttypesandconcentrationsofelectronicdonorsontheremovalof1ꎬ2 ̄dichloroethanewerepreliminarilyinvestigatedbythemicrocosmexperiments.Theresultsshowedthat:(1)Addingprimarysubstrateandelectrondonorsduringbiologicalstimulationcanpromotethedegradationof1ꎬ2 ̄dichloroethanesignificantly.After60daysꎬthedegradationrateof1ꎬ2 ̄dichloroethanewere93 9%ꎬ82 2%and61 8%ꎬrespectivelyꎬwithsodiumacetateandsodiumlactateꎬlacticacidaselectrondonors.InadditionꎬaddingsodiumacetatecouldmaintainaneutralpHandalowerredoxpotentialforalongtime.(2)The1ꎬ2 ̄dichloroethaneremovalrateofthe1g∕Lgroupwasbetterthanthatofthe2g∕Lelectrondonorgroupforthesameelectrondonorꎬwhichsuggestingthattheadditionofhighconcentrationofelectrondonorcouldinhibittheactivityofmicroorganism.(3)Duringtheprocessꎬtheintermediateproductsofthereactionsystemweremonitoredꎬandonlyethylenewasdetectedꎬwhichindicatedthattherewasnoobviousaccumulationofby ̄productsand1ꎬ2 ̄dichloroethanewasthoroughdegraded.The㊀㊀㊀环㊀境㊀科㊀学㊀研㊀究第31卷resultsshowthatsodiumacetatewasthemostsuitableelectrondonoramongthethreeelectrondonorschosenintheexperimentꎬandgreendegradationof1ꎬ2 ̄dichloroethanecouldbeachievedbynativebacteriawiththestimulationofappropriateconcentrationofsodiumacetate.Keywords:bioremediationꎻ1ꎬ2 ̄dichloroethaneꎻgroundwaterꎻelectrondonor㊀㊀1ꎬ2 ̄DCA(1ꎬ2 ̄二氯乙烷)是一种常见的挥发性氯代烃ꎬ有较好的水溶性ꎬ低吸附系数(lgKOC为1 28)和低亨利常数(1 19ˑ10-10kPa m3∕mol)ꎬ是一种无色液体ꎬ易于挥发且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1].由于工业化生产和使用对环境特别是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目前较典型的氯代烃污染地下水修复技术已经有十多种.按修复方式可分为异位修复和原位修复技术ꎬ异位修复主要指被动收集和抽出处理(pumpandtreatꎬP&T)ꎬ该修复技术往往成本高ꎬ工程量大ꎬ周期长.原位修复技术包括渗透反应墙(PRBs)修复技术㊁原位曝气技术㊁原位化学氧化技术㊁原位电动修复技术和原位化学还原联合微生物修复技术[2 ̄4].在众多修复技术中ꎬ微生物修复以其费用低㊁环境影响小ꎬ不会形成二次污染等因素ꎬ被认为是恢复污染地下水功能的最有前途的方法.鉴于地下水中DO质量浓度较低ꎬ地下水修复常采用厌氧微生物修复技术ꎬ2017年美国环境保护局最近出版的«超级基金场地修复技术报告»[5]里提到ꎬ在统计生物修复的场地中采用厌氧生物修复的占一半以上.已有研究表明ꎬ1ꎬ2 ̄DCA在厌氧或好氧条件下均可发生微生物降解[6 ̄9]ꎬ一些微生物通过还原脱氯可以降解1ꎬ2 ̄DCA成无害的乙烯(ETH)[10 ̄14].在产甲烷条件下ꎬ乙烯通常是1ꎬ2 ̄DCA脱氯的主要最终产物ꎬ主要通过共代谢或卤化呼吸过程形成[15 ̄18].目前已有3种类型的微生物已被证明可以利用1ꎬ2 ̄DCA作为终端电子受体ꎬ包括Dehalococcoides[19]ꎬDehalobacter[20]和Desulfitobacterium[21]等.其中ꎬDehalococcoidesethenogenes195[22]与DesulfitobacteriumdichloroeliminansDCA1[23]可以在厌氧条件下将1ꎬ2 ̄DCA转换成乙烯.大多数环境中都存在着天然微生物降解净化有毒有害有机化合物的过程ꎬ只是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ꎬ使微生物自然净化的速度很慢ꎬ因此需要采用各种方法来强化这一过程.如添加营养盐㊁电子供体㊁接种经驯化培养的高效微生物等[24]ꎬ以便能够迅速地去除污染物.WANG等[8ꎬ11]建立了不同氧化还原条件下的微宇宙试验ꎬ研究1ꎬ2 ̄DCA在厌氧条件下的生物降解情况ꎬ并在其产物中检测到了终产物乙烯的存在.我国氯代烃污染场地水文地质等环境因素差异大ꎬ微生物种类分布和生长情况各不相同ꎬ急需大量科学研究总结生物降解的规律㊁效果和影响因素等ꎬ以丰富国内污染地下水原位生物修复工程的理论支持.该研究从北京市某废弃化工场地采集地下水样品ꎬ仅接种含水层沉积物ꎬ通过微宇宙试验模拟地下水环境ꎬ考察了厌氧条件下添加不同电子供体对土著菌进行生物刺激对1ꎬ2 ̄DCA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效果以及脱氯产物的影响ꎬ可丰富国内污染地下水原位生物刺激修复工程实践的理论研究ꎬ为实现原位微生物刺激绿色修复污染场地提供科学依据ꎬ对保护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1㊀材料与方法1 1㊀试验材料该研究中醋酸钠㊁乳酸钠㊁乳酸均为分析纯ꎬ1ꎬ2 ̄DCA为色谱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实验室试验所用地下水和沉积物取自北京市某氯代烃污染场地(取样深度约为-15m)ꎬ污染地下水初始pH为7 18ꎬ电导率为1608S∕cmꎬORP(氧化还原电位)为163 2mVꎬDO质量浓度为4 97mg∕L.1 2㊀试验设计为探讨微生物修复1ꎬ2 ̄DCA污染地下水的效果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ꎬ在厌氧条件下利用微宇宙试验研究利用该试验场地土著菌对1ꎬ2 ̄DCA生物降解可行性.微宇宙试验体系是在100mL血清瓶中盛装6g沉积物和60mL地下水ꎬ配制成含有10mg∕L的1ꎬ2 ̄DCA的污染体系.厌氧微宇宙试验周期为60dꎬ反应体系配制均在手套箱内操作ꎬ将地下水反复脱氧3次后ꎬ取60mL地下水于100mL血清瓶并压盖密封(瓶中充满氮气)ꎬ得到10mg∕L1ꎬ2 ̄DCA的反应体系ꎬ密封混匀后ꎬ将样品瓶放入恒温震荡摇床 60r∕minꎬ(25ʃ0 5)ħ 数日ꎬ取上清液测定1ꎬ2 ̄DCA残留浓度ꎬ分别在反应20㊁30㊁40㊁50㊁60d取1mL培养瓶顶空相气体检测乙烷㊁乙烯㊁氯乙烷㊁氯乙烯质量浓度ꎬ并在试验进行过程中同时对各反应体系的pH和ORP(氧化还原电位)进行监测.表1展示了不同试验条件微宇宙试验的组成ꎬ即:①厌氧灭菌组ꎬ即在试验开始时ꎬ对地下水和沉积物在120ħ下高压灭菌2hꎻ②厌氧自然组ꎬ即在微宇宙试验体系中不添加2341第8期孙仲平等:电子供体刺激下厌氧微生物对1ꎬ2 ̄二氯乙烷的降解效果㊀㊀㊀㊀㊀㊀表1㊀厌氧微宇宙试验组成Table1Thecompositionofanaerobicmicrocosmexperiment组别接种物组成厌氧灭菌组土壤6g土+60mL水+1ꎬ2 ̄DCA+高压灭菌厌氧自然组土壤6g土+60mL水+1ꎬ2 ̄DCA厌氧营养组土壤6g土+60mL水+1ꎬ2 ̄DCA+营养物质厌氧空白组土壤60mL水+1ꎬ2 ̄DCA电子供体组低质量浓度醋酸钠土壤6g土+60mL水+1ꎬ2 ̄DCA+营养物质+1g∕L醋酸钠高质量浓度醋酸钠土壤6g土+60mL水+1ꎬ2 ̄DCA+营养物质+2g∕L醋酸钠低质量浓度乳酸钠土壤6g土+60mL水+1ꎬ2 ̄DCA+营养物质+1g∕L乳酸钠高质量浓度乳酸钠土壤6g土+60mL水+1ꎬ2 ̄DCA+营养物质+2g∕L乳酸钠低质量浓度乳酸土壤6g土+60mL水+1ꎬ2 ̄DCA+营养物质+1g∕L乳酸高质量浓度乳酸土壤6g土+60mL水+1ꎬ2 ̄DCA+营养物质+2g∕L乳酸任何营养物质ꎻ③厌氧营养组ꎬ即反应体系中含1g∕L氯化铵ꎬ2 5g∕L磷酸二氢钾ꎬ并添加质量分数为0 01%的酵母浸粉ꎻ④厌氧空白组ꎬ即在反应瓶中只加水和污染物ꎻ⑤电子供体组ꎬ电子供体在氯代有机物的降解中发挥重要作用ꎬ但不同种类和质量浓度的电子供体产生效果不同ꎬ该试验选取醋酸钠㊁乳酸㊁乳酸钠3种电子供体ꎬ试验处理与厌氧营养组相同ꎬ再加入电子供体ꎬ为考察电子供体质量浓度的影响ꎬ设置1g∕L的低质量浓度和2g∕L的高质量浓度的初始添加量.每组设置2个平行.1 3㊀分析方法采用吹扫捕集 ̄气相色谱 ̄质谱(AgilentꎬGC7890B㊁MSD5977AꎬUSA)测定水中1ꎬ2 ̄DCA质量浓度ꎬ色谱柱参数为DB ̄624column(Agilentꎬ60mˑ250μmˑ1 4μmꎬ-20~260ħ).柱箱温度为40ħꎬ检测器温度为260ħꎬ保留时间为19minꎬ分流比为20ʒ1.气相色谱(AgilentGC7890BꎬUSA)用于微宇宙体系顶空相的气体中间产物分析.色谱柱参数为HP ̄PLOT∕Qcolumn(Agilentꎬ30mˑ320μmˑ20μmꎬ-60~270ħ)ꎬ前进样口温度为220ħꎬ隔垫吹扫流量为3mL∕minꎬ分流比为20ʒ1ꎬ柱箱温度为40ħꎬFID检测器温度为200ħꎬ保留时间为15minꎬ尾气吹扫流量为30mL∕min.对1ꎬ2 ̄DCA降解进行反应动力学分析ꎬ即ln(C∕C0)=-kt式中:k为反应速率常数ꎬd-1ꎻC为t时刻的反应物质量浓度ꎬmg∕LꎻC0为反应物初始质量浓度ꎬmg∕Lꎻt为反应时间ꎬd.2㊀结果与讨论2 1㊀添加生长基质的影响图1中4条降解曲线分别为厌氧空白组㊁厌氧自然组㊁厌氧灭菌组和厌氧营养组微宇宙反应体系内1ꎬ2 ̄DCA相对质量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其中C为1ꎬ2 ̄DCA在反应过程中的质量浓度ꎬC0为1ꎬ2 ̄DCA的初始质量浓度.在厌氧自然组和厌氧空白组中ꎬ1ꎬ2 ̄DCA质量浓度基本没有变化ꎬ表明在试验周期内本方法中污染物并无明显挥发ꎻ在厌氧灭菌组中ꎬ1ꎬ2 ̄DCA质量浓度也没有明显下降ꎬ而只有在厌氧营养组中1ꎬ2 ̄DCA发生明显降解ꎬ这说明高压灭菌有效灭活微生物ꎬ且1ꎬ2 ̄DCA降解的主要过程为微生物降解.在反应进行到60d时ꎬ1ꎬ2 ̄DCA已下降80%以上ꎬ这是由于该组加入了质量分数为0 01%的酵母浸粉等营养物质ꎬ有效刺激了微生物生长.有研究[25 ̄27]表明ꎬ酵母提取液可以作为微生物降解含氯有机物的电子供体.在其他研究中[28 ̄29]已被证明硫酸盐和产甲烷条件下1ꎬ2 ̄DCA发生了共代谢降解.综上ꎬ厌氧条件下添加初级生长基质进行生物刺激ꎬ可加速1ꎬ2 ̄DCA作为电子受体脱氯降解.图1㊀厌氧条件下1ꎬ2 ̄DCA相对质量浓度变化Fig 1Variationof1ꎬ2 ̄dichloroethaneunderanaerobicconditions有研究表明ꎬ厌氧条件下氯代烃发生还原脱氯的最佳pH范围为6 8~7 5ꎬ且微生物降解氯代烃会在一定的氧化还原电位情况下有次序的降解[6ꎬ30 ̄31]ꎬ并以甲烷产生和硫酸盐还原过程占优势ꎬ在较强还原环境时还会发生β ̄消除反应[6](见图2).因此在试验3341㊀㊀㊀环㊀境㊀科㊀学㊀研㊀究第31卷进行过程中同时对反应体系的pH和ORP进行监测(见图3).由图3可知ꎬ整个试验过程中ꎬ各组pH一直保持在6~8之间ꎬ其中厌氧营养组pH始终保持在6 5~7 2之间ꎬ厌氧空白组㊁厌氧灭菌组和厌氧自然组的ORP平均值在100~300mV之间ꎬ只有厌氧营养组ORP平均值在-150~-200mV之间ꎬ形成了良好的还原环境ꎬ有利于厌氧微生物的降解及脱氯反应的进行.图2㊀氯代烃在地下水中的自然生物降解Fig 2Naturalbiodegradationofchlorinatedhydrocarbonsingroundwater图3㊀1ꎬ2 ̄DCA降解过程中pH和ORP监测值Fig 3pHandORPvaluesduringdegradationof1ꎬ2 ̄DCA2 2㊀不同电子供体的影响2 2 1㊀电子供体种类影响图4中3条降解曲线分别为投加1g∕L乳酸钠㊁醋酸钠㊁乳酸的情况下ꎬ体系内1ꎬ2 ̄DCA相对质量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从图4可以看出ꎬ在反应50d后ꎬ各电子供体体系中ꎬ1ꎬ2 ̄DCA的降解率均可达50%左右ꎬ这说明污染体系接种的沉积物经过长期驯化培养后ꎬ乳酸钠㊁乳酸㊁醋酸钠均可作为有效的电子供体ꎬ这也与张姝[32]的研究结果一致.在不同电子供体条件下ꎬ1ꎬ2 ̄DCA的降解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醋酸钠>图4㊀投加不同种类低质量浓度电子供体后1ꎬ2 ̄DCA相对质量浓度变化Fig 4Variationof1ꎬ2 ̄DCAwithdifferentelectrondonors乳酸钠>乳酸.其中ꎬ在反应60d后ꎬ醋酸钠作为电子供体时ꎬ其降解率可达93 9%ꎬ以乳酸钠作为电子供体时ꎬ1ꎬ2 ̄DCA的降解率为82 2%ꎬ而以乳酸作为电子供体时ꎬ1ꎬ2 ̄DCA的降解率仅为61 8%.2 2 2㊀电子供体质量浓度的影响以上试验说明ꎬ电子供体乳酸㊁乳酸钠㊁醋酸钠的添加加速了1ꎬ2 ̄DCA的厌氧降解ꎬ因此进一步考察了加大3种电子供体质量浓度至2g∕L的降解试验(见图5)ꎬ并监测反应体系的pH(见图6)和ORP(见图7).4341第8期孙仲平等:电子供体刺激下厌氧微生物对1ꎬ2 ̄二氯乙烷的降解效果㊀㊀㊀由图5可知ꎬ高质量浓度乳酸钠㊁乳酸㊁醋酸钠降解率分别为74 1%㊁49 6%㊁83 8%ꎬ低质量浓度乳酸钠㊁乳酸㊁醋酸钠降解率分别为82 2%㊁61 8%㊁93 9%ꎬ即在该试验条件下ꎬ投加高质量浓度电子供体后ꎬ反而抑制了1ꎬ2 ̄DCA的降解.这表明在该试验研究范围内ꎬ相同条件下低质量浓度试验组的降解效果优于高质量浓度试验组.图5㊀不同质量浓度的乳酸㊁乳酸钠㊁醋酸钠对1ꎬ2 ̄DCA降解率变化Fig 5Thedegradationrateof1ꎬ2 ̄DCAbydifferentconcentrationsoflacticacidꎬsodiumlactateandsodiumacetate有研究表明ꎬ厌氧条件下氯代烃发生还原脱氯的最佳pH范围为6 8~7 5[30 ̄31].由图6㊁7可知ꎬ添加乳酸的试验组pH最终降至6以下ꎬORP平均值在图6㊀不同电子供体刺激下1ꎬ2 ̄DCA降解过程中pHFig 6pHvaluesduringdegradationof1ꎬ2 ̄DCAstimulatedbydifferentelectrondonors图7㊀不同电子供体刺激下1ꎬ2 ̄DCA降解过程中ORPFig 7ORPduringdegradationof1ꎬ2 ̄DCAstimulatedbydifferentelectrondonors-140~-200mV左右ꎬ添加乳酸钠的试验组pH最终降至6 5以下ꎬORP平均值在-160~-300mV左右ꎬ添加醋酸钠的试验组pH维持在7左右ꎬORP平均值在-220~-300mV之间ꎬ各反应体系均能保持一定程度的厌氧环境ꎬ此外Aulenta等[33]在利用乳酸盐㊁醋酸盐㊁丁酸盐等为电子供体进行还原脱氯研究显示ꎬ添加乳酸盐的微宇宙体系电子供体消耗最快ꎬ但是积累的挥发酸等副产物较多ꎬ从而可能导致生物毒性加强ꎬ而添加醋酸盐的微宇宙体系中无明显毒副产物积累ꎬ即不同电子供体的加入对微宇宙体系pH和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各不相同ꎬ这可能是此次试验中3种电子供体对污染物降解产生明显差异的原因.所以在实际场地修复应用中ꎬ电子供体的种类和最适投加量的确定都是至关重要的.5341㊀㊀㊀环㊀境㊀科㊀学㊀研㊀究第31卷2 2 3㊀反应动力学性质通常认为ꎬ地下水中发生的氯代烃脱氯反应符合准一级动力学反应[34 ̄35].图8㊁9为醋酸钠㊁乳酸钠㊁乳酸3种电子供体在不同质量浓度下ꎬ1ꎬ2 ̄DCA降解的ln(C∕C0)~t拟合曲线.由图8㊁9可知ꎬ不同种类电子供体对1ꎬ2 ̄DCA降解反应的ln(C∕C0)与t均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ꎬ低质量浓度试验组1ꎬ2 ̄DCA脱氯降解反应速率常数为0 015~0 045d-1ꎬ与李书鹏等[35]的研究结果相符ꎮ3种电子供体降解1ꎬ2 ̄DCA的反应速率常数的大小依次为低质量浓度醋酸钠>高质量浓度醋酸钠>低质量浓度乳酸钠>高质量浓度乳酸钠>低质量浓度乳酸>高质量浓度乳酸ꎬ且在相同实验条件下低质量浓度试验组的降解效果优于高质量浓度试验组ꎬ由此推测投加较高质量浓度的电子供体对微生物的降解活性产生了抑制.图8㊀低质量浓度电子供体刺激下拟合度分析Fig 8Fittingcurveoflowconcentrationelectrondonor图9㊀高质量浓度电子供体刺激下拟合度分析Fig 9Fittingcurveofhighconcentrationelectrondonor2 3㊀反应产物分析已有研究[9]表明ꎬ厌氧还原脱氯的主要过程为氢解和消除反应ꎬ氢解反应是指化合物中的一个氯原子被氢原子置换ꎬ一般一步反应只置换一个氯原子.β氢消除反应是相邻碳原子上的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或者两个氯原子被脱除ꎬ在各自的碳原子之间留下双键以形成乙烯(见图10).图10㊀1ꎬ2 ̄DCA厌氧条件下微生物降解途径Fig 10Processofmicroorganismdegradationof1ꎬ2 ̄DCAunderanaerobiccondition在对厌氧反应降解中间产物的分析中ꎬ分别取样监测了反应体系乙烷㊁乙烯㊁氯乙烷㊁氯乙烯的变化情况ꎬ但是4种待分析中间产物只在反应周期末检测到了乙烯的产生(见表2).结合文献[8ꎬ10 ̄12]和表2可知ꎬ该试验中1ꎬ2 ̄DCA厌氧脱氯反应最终产物为乙烯ꎬ卤代消除是1ꎬ2 ̄DCA降解的主要机制ꎬ即除去两个邻接的氯原子ꎬ在各自的碳原子之间留下双键以形成乙烯.但有的试验组实际产生乙烯的量明显高于产生乙烯的理论最大质量浓度(10mg∕L)ꎬ这可能是因为较强还原环境下厌氧微生物代谢活动可能产生烃类物质[36]ꎬ但这种反应现象具体机理尚待研究.此外还有研究[22]表明ꎬ在微生物降解过程中可能产生少量氯乙烯ꎬ但氯乙烯产生量约为乙烯产生量1%ꎬ这可能是该试验未检测到氯乙烯的原因.表2㊀第60天微宇宙试验体系降解产物分析Table2Analysisofdegradationproductsinmicrocosmsonday60组别乙烯质量浓度∕(mg∕L)厌氧灭菌组0厌氧自然组0厌氧营养组2 4厌氧空白组0电子供体组低质量浓度醋酸钠21 4高质量浓度醋酸钠14 7低质量浓度乳酸钠9 2高质量浓度乳酸钠12 0低质量浓度乳酸12 3高质量浓度乳酸51 56341第8期孙仲平等:电子供体刺激下厌氧微生物对1ꎬ2 ̄二氯乙烷的降解效果㊀㊀㊀㊀㊀该研究采用微宇宙试验取得良好降解效果ꎬ但研究依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ꎬ从微生物角度分析ꎬ脱氯菌种并非普遍存在并且均匀分布在污染场地中ꎬ而且其他菌种的影响等都可能造成脱氯菌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ꎻ从工程实践角度分析ꎬ该研究并未模拟地层特性和水流流场等因素ꎬ程莉蓉等[37]提到场地修复工作中应注重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和水化学条件的调查和监测ꎬ并结合应用模型分析和情形模拟建立准确的场地概念模型ꎬ因此在实际工程应用时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ꎬ充分考虑试验模拟的多种不确定性因素.3㊀结论a)从北京市某废弃化工场地采取地下水和含水层沉积物ꎬ通过微宇宙试验体系模拟地下水环境ꎬ添加电子供体对土著菌进行生物刺激ꎬ取得了对1ꎬ2 ̄DCA的良好降解效果ꎬ醋酸钠质量浓度为1g∕L时降解率达93 9%.b)试验期间对各体系中pH㊁ORP进行跟踪监测ꎬ发现添加醋酸钠的试验体系可长时间维持适宜的中性厌氧环境ꎬ因此可在该污染场地1ꎬ2 ̄DCA原位微生物修复过程中添加适量质量浓度醋酸钠促进其脱氯降解.c)试验期间对反应体系中间产物进行了监测ꎬ仅监测到了乙烯的产生ꎬ表明在试验周期内无明显毒副产物积累ꎬ1ꎬ2 ̄DCA的降解较为彻底ꎬ推测该试验中二卤代消除为1ꎬ2 ̄DCA主要降解途径.参考文献(References):[1]㊀DEWULFJꎬDRIJVERSDꎬVANLH.MeasurementofHenryᶄslawconstantasfunctionoftemperatureandsalinityforthelow ̄temperaturerange[J].AtmosphericEnvironmentꎬ1995ꎬ29(3):323 ̄331.[2]㊀冉德发ꎬ王建增.石油类污染地下水的原位修复技术方法论述[J].探矿工程ꎬ2005(S6):206 ̄208.[3]㊀杨宾ꎬ伍斌ꎬ曹云者ꎬ等.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强化抽出处理对地下水中1ꎬ2 ̄二氯乙烷的去除效果[J].环境科学研究ꎬ2016ꎬ29(10):1527 ̄1536.YANGBinꎬWUBinꎬCAOYunzheꎬetal.Removalof1ꎬ2 ̄dichloroethanefromgroundwaterbysodiumdodecylbenzenesulfonate ̄enhancedaquiferremediation[J].ResearchofEnvironmentalSciencesꎬ2016ꎬ29(10):1527 ̄1536. [4]㊀郑西来ꎬ唐凤琳ꎬ辛佳ꎬ等.污染地下水零价铁原位反应带修复技术:理论 应用 展望[J].环境科学研究ꎬ2016ꎬ29(2):155 ̄163.ZHENGXilaiꎬTANGFenglinꎬXINJiaꎬetal.Developmentofazero ̄valentiron ̄basedin ̄situreactivezonestechniqueforremediationofcontaminatedgroundwater[J].ResearchofEnvironmentalSciencesꎬ2016ꎬ29(2):155 ̄163.[5]㊀USEnvironmentalProtectAgency.Superfundremedyreportꎬfifteenthedition[R].WashingtonDC:OfficeofLandandEmergencyManagementꎬ2017.[6]㊀陈梦舫ꎬ骆永明ꎬ宋静ꎬ等.场地含水层氯代烃污染物自然衰减机制与纳米铁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ꎬ2011ꎬ23(3):85 ̄89.CHENMengfangꎬLUOYongmingꎬSONGJingꎬetal.Naturalattenuationmechanismsandthestatusofnano ̄irontechnologyfortheremediationofchlorinatedsolventsingroundwater[J].TheAdministrationandTechniqueofEnvironmentalMonitoringꎬ2011ꎬ23(3):85 ̄89.[7]㊀MANNINOPꎬCECCARELLIV.Poly ̄hydroxybutyrate ̄co ̄hydroxyvalerateassolidslow ̄releasingsourceofelectrondonorsforthereductivedechlorinationof1ꎬ2 ̄dichloroethanein ̄situ[J].InternationalBiodeteriorationandBiodegradationꎬ2014ꎬ86:278 ̄285.[8]㊀WANGSYꎬKUOYCꎬHUANGYZꎬetal.Bioremediationof1ꎬ2 ̄dichloroethanecontaminatedgroundwater:microcosmandmicrobialdiversitystudies[J].EnvironmentalPollutionꎬ2015ꎬ203:97 ̄106. [9]㊀HUGLAꎬBEIKORGꎬROWEARꎬetal.Comparativemetagenomicsofthreedehalococcoides ̄containingenrichmentcultures:theroleofthenondechlorinatingcommunity[J].BMCGenomicsꎬ2012ꎬ13:327.[10]㊀GROSTERNAꎬEDWARDSEA.GrowthofDehalobacterandDehalococcoidesspp.duringdegradationofchlorinatedethanes[J].Applied&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ꎬ2006ꎬ72:428 ̄436. [11]㊀VANDERZAANBꎬDEWEERTJꎬRIJNAARTSHꎬetal.Degradationof1ꎬ2 ̄dichloroethanebymicrobialcommunitiesfromriversedimentatvariousredoxconditions[J].WaterResearchꎬ2009ꎬ43:3207 ̄3216.[12]㊀MARZORATIMꎬBALLOIAꎬDEFERRAFꎬetal.Bacterialdiversityandreductivedehalogenaseredundancyina1ꎬ2 ̄dichloroethane ̄degradingbacterialconsortiumenrichedfromacontaminatedaquifer[J].MicrobialCellFactoriesꎬ2010.doi.org∕10 1186∕1475 ̄2859 ̄9 ̄12.[13]㊀NELSONJLꎬFUNGJMꎬCADILLO ̄QUIROZHꎬetal.AroleforDehalobacterspp.inthereductivedehalogenationofdichlorobenzenesandmonochlorobenzene[J]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ꎬ2011ꎬ45(16):6806 ̄6813.[14]㊀HUGLAꎬSALEHIMꎬNUINPꎬetal.DesignandverificationofapangenomemicroarrayoligonucleotideprobesetforDehalococcoidesspp.[J].Appliedand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ꎬ2011ꎬ77(15):5361 ̄5369.[15]㊀EGLICꎬSCHOLSZRꎬCOOKAM.Anaerobicdechlorinationoftetrachloromethaneand1ꎬ2 ̄dichloroethanetodegradableproductsbypureculturesofdesulfobacteriumsp.andmethanobacteriumsp.[J].FemsMicrobiologyLettersꎬ1987ꎬ43(3):257 ̄261. [16]㊀BOUWEREJꎬMCCARTYPL.Transformationsof1 ̄and2 ̄carbonhalogenatedaliphaticorganiccompoundsundermethanogenicconditions[J].Appliedand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ꎬ1983ꎬ45:1286 ̄1294.[17]㊀WILDAPꎬWINKELBAUERWꎬLEISINGERT.Anaerobicdichlorinationoftrichloroetheneꎬtetrachloroetheneand1ꎬ2 ̄7341㊀㊀㊀环㊀境㊀科㊀学㊀研㊀究第31卷dichloroethanebyanacetogenicmixedcultureinafixed ̄bedreactor[J].Biodegradationꎬ1995ꎬ6:309 ̄318.[18]㊀HOLLIGERCꎬSCHRAAGꎬSTAMSAJMꎬetal.Reductivedechlorinationof1ꎬ2 ̄dichloroethaneandchloroethanebycellsuspensionsofmethanogenicbacteria[J].Biodegradationꎬ1990ꎬ1:253 ̄261.[19]㊀DUHAMELMꎬEDWARDSEA.Growthandyieldsofdechlorinatorsꎬacetogensꎬandmethanogensduringreductivedechlorinationofchlorinatedethenesanddihaloeliminationof1ꎬ2 ̄dichloroethane[J].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ꎬ2007ꎬ41(7):2303 ̄2310[20]㊀GROSTERNAꎬEDWARDSEA.Characterizationofadehalobactercoculturethatdechlorinates1ꎬ2 ̄dichloroethanetoetheneandidentificationoftheputativereductivedehalogenasegene[J].Appliedand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ꎬ2009ꎬ75(9):2684 ̄2693.[21]㊀MARZORATIMꎬDE ̄FERRAFꎬVANRHꎬetal.AnovelreductivedehalogenaseꎬidentifiedinacontaminatedgroundwaterenrichmentcultureandindesulfitobacteriumdichloroeliminansstrainDCA1islinkedtodehalogenationof1ꎬ2 ̄dichloroethane[J].Appliedand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ꎬ2007ꎬ73(9):2990 ̄2999.[22]㊀MAYMO ̄GATELLXꎬANGUISHTꎬZINDERSH.Reductivedechlorinationofchlorinatedethenesand1ꎬ2 ̄dichloroethanebydehalococcoidesethenogenes195[J].Appliedand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ꎬ1999ꎬ65(7):3108 ̄3113.[23]㊀DE ̄WILDEMANSꎬDIEKERTGꎬVAN ̄LANGENHOVEHꎬetal.Stereoselectivemicrobialdehalorespirationwithvicinaldichlorinatedalkanes[J].Appliedand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ꎬ2003ꎬ69(9):5643 ̄5647.[24]㊀屠明明ꎬ王秋玉.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刺激和生物强化修复[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ꎬ2009ꎬ29(8):129 ̄134.[25]㊀FUNGJMꎬWEISENSTEINBPꎬMACKEꎬetal.Reductivedehalogenationofdichlorobenzenesandmonochlorobenzenetobenzeneinmicrocosms[J].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ꎬ2009ꎬ43(7):2302 ̄2307.[26]㊀DAVIDMBꎬMICHELLELꎬVASILIOSKꎬetal.Acclimationofanaerobicsystemstobiodegradetetrachloroetheneinthepresenceofcarbontetrachlorideandchloroform[J].WaterResearchꎬ2000ꎬ34(1):171 ̄178.[27]㊀LEETHꎬYOSHIMIMꎬIKEMꎬetal.Characterizationofananaerobicsoilenrichmentcapableofdechlorinatinghighconcentrationsoftetrachloroethylene[J].WaterScience&Technologyꎬ1997ꎬ36:117 ̄124.[28]㊀LENBꎬCOLEMANNV.Biodegradationofvinylchlorideꎬcis ̄dichloroetheneand1ꎬ2 ̄dichloroethaneinthealkene∕alkane ̄oxidisingmycobacteriumstrainNBB4[J].Biodegradationꎬ2011ꎬ22(6)ꎬ1095 ̄1108.[29]㊀STEPHENSONSꎬCHARITONAAꎬHOLLEYMPꎬetal.Changesinprokaryoteandeukaryoteassemblagesalongagradientofhydrocarboncontaminationingroundwater[J].Geomicrobiolꎬ2013ꎬ30(7):623 ̄634.[30]㊀ADAMSONDTꎬLYONDYꎬHUGHESJB.Fluxandproductdistributionduringbiologicaltreatmentoftetrachloroethenedensenon ̄aqueous ̄phaseliquid[J].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ꎬ2004ꎬ38:2021 ̄2028.[31]㊀MCCARTYPLꎬCHUMYꎬKITANIDISPK.ElectrondonorandpHrelationshipsforbiologicallyenhanceddissolutionofchlorinatedsolventDNAPLingroundwater[J].EuropeanJournalofSoilBiologyꎬ2007ꎬ43:276 ̄282.[32]㊀张姝.卤代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D].北京:北京大学ꎬ2013.[33]㊀AULENTAFꎬPERAAꎬROSSETTISꎬetal.Relevanceofsidereactionsinanaerobicreductivedechlorinationmicrocosmsamendedwithdifferentelectrondonors[J].WaterResearchꎬ2007ꎬ41(1):27 ̄38.[34]㊀吴双桃ꎬ陈少瑾.Pd∕Fe催化脱氯水中PCE的动力学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ꎬ2008ꎬ2(11):1488 ̄1490.WUShuangtaoꎬCHENShaojin.DechlorinationkineticsofPCEcatalyzedbyPd∕Feinwater[J].ChineseJournalofEnvironmentalEngineeringꎬ2008ꎬ2(11):1488 ̄1490.[35]㊀李书鹏ꎬ刘鹏ꎬ杜晓明ꎬ等.采用零价铁 ̄缓释碳修复氯代烃污染地下水的中试研究[J].环境工程ꎬ2013ꎬ31(4):53 ̄58.LIShupengꎬLIUPengꎬDUYuꎬetal.AfieldpilottestforrestoringchlorohydrocarboncontaminatedgroundwaterusingZVIandcontrolledreleasingcarbonmaterial[J].EnvironmentalEngineeringꎬ2013ꎬ31(4):53 ̄58.[36]㊀MACECꎬDESROCHERSꎬGHEORGHIUFꎬetal.Nanotechnologyandgroundwaterremediation:astepforwardintechnologyunderstanding[J].RemediationJournalꎬ2006ꎬ16(2):23 ̄33. [37]㊀程莉蓉ꎬ刘奕慧ꎬ丁爱中ꎬ等.地下水三氯乙烯原位生物修复及其影响因素综述[J].安全与环境学报ꎬ2012ꎬ12(4):88 ̄95.(责任编辑:张㊀蕊)8341。

北大考研-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温东辉

北大考研-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温东辉
1.温东辉,陈吕军,赵华林等.鼓励型工业污染预防政策理论与实践.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3。 主要专利
1.温东辉,赵翠,孙庆华,柏耀辉,唐孝炎.一株副球菌及其在降解含氮杂环化合物中的应 用.ZL200710303975.1 2.温东辉,孙庆华,柏耀辉,赵翠,唐孝炎.一株吡啶降解菌及其应用.ZL200710303871.0 3.温东辉,柏耀辉,孙庆华,赵翠,唐孝炎.一株假单胞杆菌及其在生物去除含氮杂环化合物 中的应用.ZL200710303932.3 4.温东辉,李璐,谢曙光,张辉,吴为中,何玉山.一种河道污水处理的方法及其专用净化系 统.ZL200710121287.3
代表性论文
1.CuiZhao,DonghuiWen*,YinZhang,JingZhang,XiaoyanTang2012.Experimentalandmathematical methodologyontheoptimizationofbacterialconsortiumforthesimultaneousdegradationofthreenitroge nheterocycliccompounds.EnvironmentalScienceandTechnology,46:6205-6213. 2.DonghuiWen,YaohuiBai,QingShi,ZongxunLi,QinghuaSun,RenhuaSun,ChuanpingFeng,Xiaoyan Tang2012.BacterialDiversityinthePollutedWateroftheDianchiLakeshoreinChina.AnnalsofMicrobio logy,62(2):715-723. 3.YaohuiBai,QinghuaSun,DonghuiWen*,XiaoyanTang2012.Abundanceofammonia-oxidizingbacte riaandarchaeainindustrialanddomesticwastewatertreatmentsystems.FEMSMicrobiologyEcology,80 (2):323-330. 4.DonghuiWen*,GuozhengLi,RuiXing,SeongjunPark,BruceE.Rittmann2012.2,4-DNTremovalinint imatelycoupledphotobiocatalysis:therolesofadsorption,photolysis,photocatalysis,andbiotransforma tion.AppliedMicrobiologyandBiotechnology,95(1):263-272. 5.YaohuiBai,QinghuaSun,RenhuaSun,DonghuiWen*,XiaoyanTang2011.Bioaugmentationandadsor ptiontreatmentofcokingwastewatercontainingpyridineandquinolineusingzeolite-biologicalaeratedfi lters.EnvironmentalScienceandTechnology,45(5):1940-1948. 6.YaohuiBai,QinghuaSun,RuiXing,DonghuiWen*,XiaoyanTang2011.Analysisofdenitrifiercommu nityinabioaugmentedsequencingbatchreactorforthetreatmentofcokingwastewatercontainingpyridin eandquinoline.AppliedMicrobiologyandBiotechnology,90(4):1485-1492. 7.CuiZhao,YinZhang,XiaobaoLi,DonghuiWen*,XiaoyanTang2011.Biodegradationofcarbazolebyth esevenPseudomonassp.strainsandtheirdenitrificationpotential.JournalofHazardousMaterials,190(13):253–259. 8.YaohuiBai,QinghuaSun,CuiZhao,DonghuiWen*,XiaoyanTang2010.Bioaugmentationtreatmentfo rcokingwastewatercontainingpyridineandquinolineinasequencingbatchreactor.AppliedMicrobiolog yandBiotechnology,87(5):1943-1951. 9.YaohuiBai,QinghuaSun,RuiXing,DonghuiWen*,XiaoyanTang2010.Removalofpyridineandquino

北大考研-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周 丰

北大考研-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周 丰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周丰首页>师资队伍>周丰周丰北京大学城环学院--资源与环境地理系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全球变化与氮循环,浅水湖沼学,环境系统工程联系方式:北京大学逸夫二楼3355房间(邮编:100871)联系电话:(8610)6275-8845Email:zhouf(at)(请将at改为@)个人简历科研课题主要论文教学与指导研究生一、学习经历2004~2009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理学博士2006~2007UniversityofRegina(加拿大)联合培养博士生2000~200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环境工程系工学学士二、工作经历2012访问学者,RWTHAachenUniversity(德国)2011~讲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009~2011博士后,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2010访问学者,UniversityofTsukuba(日本)2003~2004研究助理,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三、学术奖励2012年BIARI2012Fellowship(ClimateChangeanditsImpacts),美国Brown大学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010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年北京大学研究生第11届“学术十杰”2008年第五届青年博士杰出人才奖学金2007年首届Organo奖学金二等奖四、学术兼职1.AmericanGeophysicalUnion会员2.InternationalSocietyofEnvironmentalInformationScience会员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规划专业委员会高级会员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环境分会理事5.中国地理学会环境地理学分会会员6.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会员7.中瑞水环境国际合作项目中方咨询专家一、在研科研项目9.环保部重点流域环境保护监管项目:我国重点流域相似性区划研究及模型参数本土化示范,2013年,负责人8.环保部城市环境总体规划试点项目:嘉兴市环境总体规划(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2012-2013年,参与7.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藻类生物量对营养盐负荷的非线性响应Bayesian模型研究(20120001120129),2013-2015年,负责人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气氮沉降对滇池表层藻类生物量的急性和慢性影响机制(41201077),2013-2015年,负责人5.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示范流域水质安全风险压力识别与预警阈值技术研究(2012ZX07503-002-03),2013-2015年,子课题负责人4.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流域水资源系统水质-水量时空优化调控关键技术研发(2013ZX07102-06-04),2013-2015年,子课题负责人(共同)3.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项目:流域社会经济对南四湖、东平湖水环境的影响评估,2012-2013年,负责人2.云南省科委项目:杞麓湖南岸农田面源污染物输移转化过程模拟,2012-2013年,北大负责人1.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滇池流域入湖通量与水质水动力模拟监控模块构建(2008ZX07102-006-02),2011~2013年,专题负责人二、以往科研项目9.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项目:滇中引水工程滇池水环境影响专题研究,2011~2012年,负责人8.昆明市人民政府项目:滇池湖泊底泥沉积物调查及水-沉积物界面通量研究,2011~2012年,负责人7.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滇池流域容量总量控制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2008ZX07102-001-02),2008~2010年,专题负责人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不确定性条件下水环境容量最优分配模型开发与应用(20100470002),2010~2011年,负责人5.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滇池流域大气氮磷沉降对湖泊富营养化的影响机理研究,2009~2011年,专题负责人4.国家环境保护部“十二”规划研究项目:基于输入响应的小流域水污染防治方案设计研究,2010~2011年,共同负责人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项目:全国重点湖泊水库生态安全评估与综合治理方案,2007-2009年,参与2.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2007-2009年,参与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项目:城市生命体承载系统的健康识别和调控理论与方法研究,2005-2009年,参与一、SCI论文19.ZhouF.,ChenG.X.,NoelleS.,GuoH.C.,Awell-balancedstableGRPschemeforshallowwaterequatio nsunderadaptiveunstructuredtriangularmeshes.InternationalJournalforNumericalMethodsinFluids. 2013.doi:10.1002/fld.380018.GuoH.C.,GaoW.,ZhouF.,Three-leveltradeoffanalysisforenvironmentalsystemoptimizationunderi ntervaluncertainty.EngineeringOptimization.2013.doi:10.1080/0305215X.2013.772602.17.ZhouF.,ChenG.X.,HuangY.F.,YangJ.Z.,FengH.,Adaptivemovingmeshfinitevolumeschemeformo delingfloodinundationunderdryandcomplextopography.WaterResourcesResearch.2013.49:1-15.doi: 10.1002/wrcr.20179.16.WangZ.,GaoW.,CaiY.L.,GuoH.C.,ZhouF.,Jointoptimizationofpopulationpatternandend-of-pipec ontrolunderuncertaintyforLakeDianchiwater-qualitymanagement.FreseniusEnvironmentalBulletin. 2012.21(12):3693-3704.15.ZhouF.,HuangG.H.,ChenG.X.,GuoH.C.,Enhanced-intervallinearprogramming.EuropeanJournal ofoperationalresearch.2009.199(2):323-333.14.ZhouF.,HuangG.H.,GuoH.C.,ZhangW.,HaoZ.J.,Spatio-temporalpatternsandsourceapportionme ntofcoastalwaterpollutioninEasternHongKong.WaterResearch.2007.41(15):3439-3449.13.ZhouF.,GuoH.C.,ChenG.X.,HuangG.H.Intervallinearprogramming:arevisit.JournalofEnvironm entalInformatics.2008.11(1):1-10.12.ZhouF.,GuoH.C.,LiuY.,JiangY.M.,Chemometricsdataanalysisofmarinewaterqualityandsourceid entificationinsouthernHongKong.MarinePollutionBulletin.2007.54(6):745-756.11.ZhouF.,GuoH.C.,HaoZ.J.,Spatialdistributionofheavymetalsinmarinesedimentandtheirhumanimp acts:AGIS-basedchemometricapproach.MarinePollutionBulletin.2007.54(9):1372-1384.10.ZhouF.,GuoH.C.,HoY.S.,WuC.Z.,Scientometricanalysisofgeostatisticsusingmultivariatemethod s.Scientometrics.2007.73(3):265-279.9.ZhouF.,LiuY.,GuoH.C.,Applicationofmultivariatestatisticalmethodstothewaterqualityassessment ofthewatercoursesintheNorthwesternNewTerritories,HongKong.EnvironmentalMonitoringandAss essment.2007.132(1-3):1-13.8.ZhouF.,GuoH.C.,LiuL.,Quantitativeidentificationandsourceapportionmentofanthropogenicheavy metalsinmarinesedimentofHongKong.EnvironmentalGeology.2007.53(2):295–305.7.ZhouF.,GuoH.C.,LiuY.,HaoZ.J.,Sourceidentificationandspatialpatternofcoastalwaterpollutionbas edonGISandChemometricapproach.JournalofEnvironmentalSciences.2007.19:805-810.6.YangY.H.,ZhouF.,GuoH.C.,ShengH.,LiuH.,DaoX.,HeC.J.,Analysisofspatialandtemporalwaterpol lutionpatternsinLakeDianchiusingmultivariatestatisticalmethods.EnvironmentalMonitoringandAss essment,2010.170(1-4):407-416.5.LiuY.,ZhouF.,YuY.J.,GuoH.C.,ZouY.F..BioticIntegrityAssessmentanditsImplicationsforFishCons ervation:ACaseStudyofLakeQionghai,China.WaterandEnvironmentJournal.2009.23(3):189-199. 4.LiuY,GuoHC,ZhouF,QinXS,HuangK,YuYJ.AnInexactChance-ConstrainedLinearProgramming ModelforOptimalWaterPollutionManagementattheWatershedScale.JournalofWaterResourcesPlanningandManagement-ASCE.2008.134(4):1-10.3.LiuY.,QinX.S.,GuoH.C.,ZhouF.,LvX.J.,ICCLP:Aninexactchance-constrainedlinearprogramming modelforland-usemanagementoflakeareasinurbanfringes.EnvironmentalManagement.2007.40:966 -980.2.LiuY,GuoHC,DaiYL,YuYJ,ZhouF.Ecological-EconomicModellingofLake-WatershedSystems:A CaseStudyforLakeQionghaiWatershed,China.Limnologica.2008.38:89-104.1.YangY.H.,WangC.Y.,GuoH.C.,ShengH.,ZhouF.,AnintegratedSOM-basedmultivariateapproachfor spatio-temporalpatternsidentificationandsourceapportionmentofpollutionincomplexrivernetwork.E nvironmentalPollution.2012.168:71-79.二、中文论文16.营娜,麻金继,周丰,马舒坦,高伟,徐鹏,后希康.中国农田肥料N2O直接和间接排放重新评估.环境科学学报.2013.接收15.徐鹏,高伟,周丰,赵广超,谢刚,韦亚南,陈岩,后希康,营娜.流域社会经济的水环境效应评估新方法.环境科学学报.2013.接收14.郭怀成,向男,周丰,王永华,李发荣,毛国柱,于书霞,李娜,盛虎,杨永辉,何成杰,王翠榆.滇池流域宝象河暴雨径流初始冲刷效应.环境科学.2013.34(4):1298-1307.13.高伟,周丰,郭怀成,郑一新,杨常亮,朱翔,李娜,刘卫红,盛虎,陈琼,伊璇,向男.滇池流域高分辨率氮磷排放清单.环境科学学报.2013.33(1):240-250.12.郭怀成,伊璇,周丰,陈国贤,高伟流域系统优化调控的新模型与应用.环境科学学报.2012.32(12):3108-3118.11.郭怀成,高伟,王真,陈琼,伊璇,向男,周丰.流域可持续性理想域和现实状态测度研究.地理研究.2012.31(11):1929-1940.10.李发荣,杨永辉,王翠榆,高伟,郭怀成,周丰.基于SOM和多元分析的滇池沉积物污染特征空间模式研究.环境科学学报.2012.32(11):2865-2873.9.周丰,陈国贤,郭怀成,刘永.改进区间线性规划及其在湖泊流域管理中的应用.环境科学学报.2008.28(8):1688-1698.8.周丰,郭怀成,郝泽嘉.香港东岸近海水质时空分布模式.环境科学学报.2007.27(9):1517-1524.7.周丰,郭怀成,刘永,罗定贵,王真.基于多元统计分析和RBFNNs的水质评价方法.环境科学学报.2007.27(5):846-853.6.周丰,郭怀成,刘永,贺彬.湿润区湖泊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自然资源学报.2007.22(2):290-300.5.周丰,刘永,黄凯,郭怀成,阳平坚.流域水环境功能区划及其关键问题.水科学进展.2007.18(2):216-222.4.周丰,郭怀成,黄凯,郁亚娟,郝泽嘉.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水质空间分析.水科学进展.2007.18(4):544-551.3.周丰,刘永,郭怀成,王丽婧.医疗废物安全处理技术优选方法.环境科学.2006.27(5):213~217.2.周丰,刘永,郭怀成.医疗废物焚烧处置过程中关键参数研究.环境科学研究.2005.18(3):24~28.1.郭怀成,周丰,刀谞.地统计方法学研究进展.地理研究.2008.5:1191-1202.三、国内外会议报告14.ZhouF.,WaterPollutionanditssystemcontrolinChina,The15thBiennialEdgarSnowSymposium,Oc t.10-13,Beijing,China.(邀请学术报告)13.ZhouF.,High-resolutionN2OemissioninventoryofChina,SOFIEWorkshop,Oct1-6,2012,Laborato iredesSciencesduClimatetdel'Environnement,Paris,France.(口头报告)12.周丰.环境规划的关键技术.全国环境规划与政策模型学术研讨会.2012,丹东.(邀请主旨报告)11.ZhouF.,Interactionofhydrodynamicsandlakeeutrophication:observationandmodelingresults.IGP MSeminar,RWTHAachen.May2,2012,Aachen,Germany.(邀请学术报告)10.ZhouF.,ChenG.X.,Adaptivemovingfinitevolumeschemeforfloodinundationmodelingunderdryan dcomplextopography.EGUGeneralAssembly2012.April22–27,2012,Vienna,Austria.(口头报告)9.ZhouF.,GuoH.C.,Ontheneedforrisk-baseddecision-makingininteractionmodelingbetweenwateran dhumanimpacts.The1stJapan-ChinaGraduateStudentForum.2008,Tsukuba,Japan.(口头报告)8.ZhouF.,GuoH.C.,HuangK.,HuangG.H.Modifiedintervallinearprogramming.6thInternationalConf erenceforEnvironmentalInformatics.2007,Bangkok,Thailand.(口头报告)7.ZhouF.,GuoH.C.,Integratedsourceapportionmentapproachforheavymetalsofmarinesediment.2007 ISEISSymposium:WaterResources&EnvironmentalManagement.2007,Regina,SK,Canada.(口头报告)6.ZhouF.,GuoH.C.,HaoZ.J.,GIS-basedmultivariatemodellingofspatialpatternsandsourceapportionm entofheavymetalsinmarinesediment.AnnualConferenceoftheInternationalAssociationforMathemati calGeology.2007,Beijing,China.(Poster报告)5.ZhouF.,GuoH.C.,Integratedsourceapportionmentmodelanditsapplicationincoastalwaterpollutions.第一届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2007,Beijing,China.(邀请主旨报告)4.周丰,郭怀成.中国水污染问题与对策.中国水问题分析与防治研讨会.2007.北京.3.周丰,郭怀成.不确定性的总量削减方案优化模型.2007中国水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2007.南京.2.周丰,郭怀成,郝泽嘉,刘永.基于多元分析的海水水质时空分布.2006中国水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2006.上海.1.周丰,郭怀成,刘永.中国水环境功能区划战略研究.九寨天堂国际环境论坛.2005.四川.一、教学经历1.流域系统分析与规划,课程编号:12610170,研究生课程,主持2.湖泊环境概论,课程编号:12633010,本科生课程,主持3.自然地理学进展,课程编号:12610010,研究生课程,参与二、指导学生共6个学生:客座研究生3名,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2名(北大、中国地大各1名),拔尖人才计划本科生1名。

北大考博辅导: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北大考博辅导: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北大考博辅导: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2018-2019年考研时,地理学专业考研学校排名是广大考研学子十分关心的问题,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了最新第四轮地理学学科评估结果,是目前比较权威的排名数据。

从榜单中我们可以看出,全国共有43所开设地理学类专业的大学参与了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北京大学,排名第二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排名第三的是华东师范大学。

下面是启道考博整理的关于北大人文地理学考博相关内容。

一、专业介绍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在1988年被评选为全国重点学科(包括历史地理学),当时北大是全国唯一的人文地理学重点学科点。

在2002年教育部重点学科评选中,再次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得票率名列全国第一。

人文地理学专业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工作由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具体负责,目前,该系有16个主要方向:城市与理论地理、城市研究、经济地理、企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房地产研究、城市与区域规划、城市设计、旅游与城市游憩空间规划、景观规划与设计、户外环境教育与旅游解说、世界遗产研究、国家风景名胜区研究、城市社会地理学、城市空间结构与规划。

自八十年代以来,在从事基本理论与方法教学的同时,注重开展国际交流,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理科院校宏观、综合研究的特长和学科联合、技术先进的优势,积极投入到城市与区域规划科研和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当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在科研和教学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做规划项目中重视城市与区域规划理论的科学研究,先后编制成了近百个城市和地区的规划项目,很多规划项目都已付诸实施。

近五、六年来,规划方向完成了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有十多项,其它基金如高校科学技术基金、博士点专项基金及国内外横向课题等达三十多项,获得多项省部级奖励。

近二十年来,培养了硕士生和博士生200余名,其中有近一半人走上了城市规划和管理方面的领导岗位,成为这些领域的骨干力量。

北大考研-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刘阳生

北大考研-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刘阳生

lidWasteIncineration:SodiumTetrasulfide(STS)asMercuryCapturingAgent.EnvironmentalSciencea
ndTechnology,41:1735-1739,2007.
12.YangshengLiu,LanlanMa,YushanLiuandGuoxingKong.Investigationofnovelincinerationtechnol
dousMaterials,2010,178(1-3):999-1006.
7.YangshengLiu,SifangKong,YaqiongLi,HuiZeng.Noveltechnologyforsewagesludgeutilization:Pre
parationofaminoacidschelatedtraceelements(AACTE)fertilizer.JournalofHazardousMaterials,2009,
22.YangshengLiuandYouyuanDai.DistributionBehaviorof

-aminoacidandaminobenzoicacidbyExtractionwithTrioctylamine,Separ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
38(5):1217~1228,2003.
alMagneticporousSrFe12O19/P(St-DVB-MAA)MicrospheresbyaNovelSuspensionPolymerization.
CentralEuropeanJournalofChemistry,2008,6(4),627 633.
15.YangshengLiu,LanlanMa,YaqiongLiandLitingZheng.Evolutionofheavymetalspeciationduringth

西北大学城与环境学院2018年硕士生招生复试工作方案

西北大学城与环境学院2018年硕士生招生复试工作方案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018年硕士生招生复试工作方案一、 复试工作领导小组名单组 长: 张卫峰 李同昇成 员: 宋进喜 李书恒 王宁练 刘康 马俊杰 权东计 王俊 张世强 陈海 杨新军 杨勤科 刘科伟 白红英 李建伟秘 书: 尚小清二、复试分数线划线方式:二级学科 招生计划推免生人数参加复试人数复试分数线 备注总分单科(满分100)单科(满分150))自然地理学 10 14 ≥348≥55 ≥90 另有储才A类1名人文地理学 9 4 7 ≥297≥45 含储才计划B类2名另有储才A类1名,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12 11 ≥296≥45 另有储才A类4名城乡规划学 6 1 5 ≥330≥50 另有储才A类3名环境科学 5+1 1 5 国家A线含单考1名 另有储才A类1名环境工程 5 2 国家A线另有储才A类3名城市规划(专业硕士) 35 17 国家A线环境工程(专业硕士) 35 9 国家A线三、参加复试人员名单(分专业)1、自然地理学序号考生编号姓名总分政治外语数学乙自然地理学备注1 106978512309212张秋梦385 78 61 121 1252 106978141509162王璐 384 68 59 138 1193 106978611602378陈艾姣 375 60 70 121 1244 106978372509193袁胜南 375 66 58 123 1285 106978614409220张英 373 69 68 112 1246 106978142009168韩海青 372 74 65 125 1087 106978414109199曹叶琳 372 74 56 128 1148 106978611602376董玺莹 367 71 59 108 1299 106978371109185耿文杰363 73 63 108 11910 106978130609158闫英杰361 69 73 97 12211 106978141509163杨涛361 68 63 121 10912 106978141909166贺怡360 62 61 123 11413 106978140609160李瑞锋358 74 62 107 11514 106978611602379葛涛元348 65 69 93 121 2、人文地理学序号考生编号姓名总分政治成绩外语成绩数学乙经济地理学备注1106978141909231韩文维39778771271152106978141109230马江浩37379651071223106978611602401郭禹慧357766713480储才计划B类4106978611602399张鑫339765597111储才计划B类5106978130509229张梦涵33270501061066106978611602402曹振选3156646112917106978321109232许玉婷29768508792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序号考生编号姓名总分政治成绩外语成绩数学乙地理信息系统备注1106978611602415梁倩3798366119111 2106978140409703胡贵贵3706658124122 3106978611602414马羽赫3696957118125 4106978321509707郭紫甜3636963127104 5106978141909705牛林芝3326960101102 6106978422409714周鹏331696392107 7106978611602410陈羽璇325585295120 8106978611602420范鸿建322616890103 9106978342409710李飞30561529795 10106978370609712崔路明304694784104 11106978611602426滕展296486093954、城乡规划学序号考生编号姓名总分政治外语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基础(含道路交通规备注划和市政工程规1106978370309276张琪35677701011082106978370809277刘傲然3487457118993106978413209282刘培佩3426769113934106978411509281鲁凯莉3397059120905106978611603556冯萌3366451129925、环境科学序号考生编号姓名总分政治外语数学乙环境学备注 1106978501609248李娟36367651011302106978372509246马寰菲34265581011183106978611605712马赛3275248106121单独考试4106978620909249马皓3236058791265106978330109245何简吟3106255841096、环境工程序号考生编号姓名总分政治外语数学二环境工程学备注1106978614109258张鑫278663954119 2106978614109259李雪27362596092 7、城市规划硕士(专业学位)序号考生编号姓名总分政治外语城市规划基础城市规划设计备注1106978611602010王艺荣3486546110127 2106978611602015师莹329646587113 3106978411606926张付杰318705972117 4106978611602007韩旭316634496113 5106978130806923张志慧312625683111 6106978611602014赵睿3085539101113 7106978611602016刘莹30061489992 8106978611602013袁倩文29367569872 9106978611602022高莉293573410399 10106978611602012邓逢雪288553688109 11106978611602009韩永俊28262418792 12106978611602024樊彤彤28259369394 13106978611602021张志成28157548882 14106978611602006马敏274604370101 15106978611602008薛金磊2696341798616106978131206924郄琪琪268643858108 17106978412106927朱一鸣265605467848、环境工程(专业学位)序号考生编号姓名总分政治外语数学二环境工程学(专)备注1106978140409918王茜320716792902106978413209927邱思远315686884953106978620809933秦鑫315587591914106978415409929马智华2976340101935106978140509919解旭东296607370936106978141809922马晓杰292656186807106978142109925赵欢欢290696763918106978421409930吴宁290627182759106978410509926寇志健26666545591四、复试工作流程及原则;复试时间定于3月28日—4月3日,具体程序如下:1、复试资格审查1)时间:复试前一天,上午8:00-12:00,下午2:00-5:00;2)地点: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西北大学南校区10-2-20)注:可选乘车辆:311路、616路、321路到西北大学南校区东门站下车3)资格审查时考生须携带下列材料:(1)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限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及复印件1份。

北大考研-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曾立民

北大考研-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曾立民
研究领域
环境科学、监测技术 奖励荣誉
2010 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5) 2010 年环境部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13) 2009 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5) 2006 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排名:4) 2004 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8) 2004 年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排名:6) 教育背景
H.-B.Dong;L.-M.Zeng;M.Hu;Y.-S.Wu;Y.-H.Zhang;J.Slanina;M.Zheng;Z.-F.Wang;R.JansenTheap plicationofanimprovedgasandaerosolcollectorforambientairpolutantsinChinaAtmosphericChemistr yandPhysics12,10519-10533,2012 陈枳君,曾立民在线大气汞分析仪渗透管标定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 2011,(6) 吴丽玲,曾立民,于雪娜,邵敏配备低压进样系统的 GC-FID 法测大气中的 CO 和 CH_4[J]环境 科学学报 2010,(9) 唐静玥,曾立民,董华斌一种在线测量颗粒物中 WSOC 的新方法及其应用[J]环境科学学报 2010,(5) 刘兴隆,曾立民,陆思华,于雪娜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J]环境科学学报,2009,(12) 唐静玥,曾立民,胡敏,吕爱华,兰国栋利用气体-气溶胶在线测量技术研究乌鲁木齐颗粒物水溶 性组分与气体污染[J]环境科学学报 2009,(11) 董华斌,曾立民一种在线测量大气中气态氨和颗粒相铵离子浓度的方法北京大学学报 2007 年 张展毅等大气颗粒物浓度自动监测仪器的研制及性能比对测试北京大学学报 2006 年 俞仲英,曾立民在线大气汞分析仪的开发及应用北京大学学报 2006 年 郇宁,曾立民气溶胶中有机碳及元素碳分析方法进展北京大学学报 2005 年 郇宁,曾立民大气气溶胶中有机碳元素碳分析方法比较《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2006 年学术年会 优秀论文集(下卷)》2006 年 郇宁,曾立民北京市冬季 PM_(2.5)中碳组分的测量与分析北京大学学报 2006 年 周楠,曾立民固定源稀释通道的设计和外场测试研究[J];05 期环境科学学报 2006 年 陆克定,张远航,苏杭,邵敏,曾立民,钟流举,向运荣,张志忠,周崇光,AndreasWahner 珠江三角洲 夏季臭氧区域污染及其控制因素分析[J]中国科学:化学 2010,(4) 刘 新 罡 , 张 远 航 , 温 梦 婷 , 王 京 丽 ,JinsangJUNG, 张 士 煜 , 胡 敏 , 曾 立 民 ,YoungJoonKIMAClosureStudyofAerosolHygroscopicGrowthFactorduringthe2006PearlRiverD eltaCampaign[J]AdvancesinAtmosphericSciences2010,(4) 于娜,魏永杰,胡敏,曾立民,张远航北京城区和郊区大气细粒子有机物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J]

推荐北京科学技术奖候选项目公示

推荐北京科学技术奖候选项目公示

推荐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候选项目公示
1. 项目名称:《北京历史地图集·文化生态卷》
2. 候选单位(含排序):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3. 候选人(含排序):侯仁之、邓辉、武弘麟、唐晓峰、尹钧科、岳升阳
4. 项目简介(与申报推荐书中“项目简介”一致):
2013年版《北京历史地图集·文化生态卷》共有7个图组,70个版面,其中包括173幅手绘地图,90余幅(个)照片、书影、素描图、统计表,约5万字的文字说明。

图集制版采用国际8开,四色印刷,图文并茂。

2013年版《北京历史地图集·文化生态卷》覆盖的时段不仅包括旧石器、新石器时期,而且下延到整个历史时期。

图集内容不仅包括自然环境演变,而且涉及城市发展、城市设计、农业开发、水利工程、园林规划等内容,系统反映了全新世1万年以来,北京地区的文化生态,即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变化过程。

2013年版《北京历史地图集·文化生态卷》以深入扎实的历史地理学的科学研究为基础,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系统研究和展示了北京地区从史前时期到近现代时期的城市出现与发展、变化的文化生态全过程,是国内第一部由历史地理学者主持编绘的,跨学科、综合性的城市文化生态专题图集,具有创新性和示范性。

不仅在方法论上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而且对当前北京的城市规划、文化继承、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宣南文化与北京清末民初的报刊

宣南文化与北京清末民初的报刊

宣南文化与北京清末民初的报刊
岳升阳;林玉军
【期刊名称】《北京社会科学》
【年(卷),期】2004(000)001
【摘要】北京的近代报刊出现较晚,辛亥革命后成为全国报刊发行中心之一.北京近代报刊的发行中心在宣南地区,尤其是以琉璃厂为中心的区域.这一分布特征的形成
是受到清代形成的宣南士人文化的影响,是宣南文化的余波.其内容反映了北京官僚、知识阶层及民众的政治倾向.
【总页数】6页(P146-151)
【作者】岳升阳;林玉军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所,北京,100871;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所,北京,1008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03
【相关文献】
1.宣南文化园诠释老北京的新风情 [J], 谢靓
2.宣南文化:老北京遇上新区划 [J], 李凤桃
3.实施“四大战略,一个工程”全力打造宣南文化园——北京市宣武区区长王刚访谈 [J], 博文;王莹;付锋林
4.探寻新文化运动:北京宣南法源寺历史街区绍兴会馆建筑田野调查 [J], 李春青;刘
国刚;刘圣楠
5.百代演进文脉延绵--北京市“宣南文化”掠影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大考研-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刘文新

北大考研-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刘文新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刘文新首页>师资队伍>刘文新刘文新北京大学城环学院--资源与环境学地理系职称:教授研究方向:环境地学Tel:62765103(办公室)Fax:62751938Email:wxliu(at)(请将at改为@)个人简历科研课题主要论文教学与指导研究生刘文新(男,1967年09月生于北京市)于1990年07月由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3年07月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

1993年08月毕业分配至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SKLEAC,现改名为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任固定研究人员。

1994年09月至11月赴德国海德堡大学沉积物研究所进行合作研究。

1995年成为在职博士研究生,同年通过考核晋升为助理研究员。

1997年09月至1998年10月作为联合培养人员赴瑞典律勒欧(Lule?)理工大学(LTU)无机化学分部学习。

1998年10月,通过答辩获得理学Licentiate学位(副博士学位)。

1999年04月,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获得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学位。

1999年06月再次前往瑞典律勒欧理工大学无机化学分部继续深造,并在12月10日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获得瑞典理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在环境水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担任固定研究人员。

2000年08月至2001年02月在香港理工大学土木与结构工程系担任研究助理。

2000年10月通过答辩晋升为副研究员,并担任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2002年07月经考核招聘调入北京大学环境学院任副教授。

刘文新在工作期间作为主要成员或学术骨干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重大国际合作项目(CERP计划)、香港研究基金会RGC 项目、科学技术部“97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群体项目延续(环境生物地球化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的横向课题各一项。

水土的合理保持与颐和园周边环境的保护

水土的合理保持与颐和园周边环境的保护

水土的合理保持与颐和园周边环境的保护
岳升阳;徐海鹏
【期刊名称】《水土保持研究》
【年(卷),期】2003(10)3
【摘要】颐和园是清代北京西郊皇家园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兴建与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密不可分 ,而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又与水土的合理保持关系密切 ,克服水土失衡是颐和园周边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面。

【总页数】5页(P13-17)
【关键词】颐和园;水土保持;世界遗产;环境保护
【作者】岳升阳;徐海鹏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7
【相关文献】
1.加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力度保护和合理利用我省水土资源 [J], 王高勤;黎霄平
2.保护土地防治水土流失——第二届亚太地区土地保护与水土保持研讨会暨亚洲湿热带地区水土保持网络第七次国家协调员会议在我省召开 [J], 王维明
3.加强水土保持科学研究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发展侧记 [J], 肖培青;左仲国;吕锡芝
4.贯彻水土保持国策,保护水土生态环境--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简介 [J],
5.贯彻水土保持国策,保护水土生态环境——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简介[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气候变化政策演进及阶段性特征

中国气候变化政策演进及阶段性特征

第6期2018年12月阅江学刊YuejiangAcademicJournalNo.6Dec.2018㊃专题研究:改革开放40年与生态文明建设㊃中国气候变化政策演进及阶段性特征薄㊀凡1㊀庄贵阳2(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2488;2.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100732)摘要:中国自1979年参加首届世界气候大会开始关注全球气候变化议题,到1992年成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缔约方,正式围绕应对气候变化建章建制,迄今已构建起较为完备的气候政策体系㊂当前,中国作为世界碳排放量排名第一的国家,正面临经济转型和减排的双重压力,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有必要总结已有气候政策的成效,明晰具有中国特色的气候治理方案㊂本文系统地梳理中国气候政策三十余年的演进历程和阶段性特征,解析国内减排行动和气候外交的变迁,总结中国气候治理经验,旨在为中国坚定减排信心㊁明确气候治理工作方向提供依据㊂中国气候政策取得了瞩目的阶段性成果,其经验在于对内统筹推进减缓与适应行动,将应对气候变化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对外坚持与国际社会共建气候治理多边机制;未来中国应加快国内转型发展进程,以卓越的减排成效和先进的转型理念扮演好全球气候治理 引领者 的角色㊂关键词:气候变化;气候政策;政策演进;气候外交;气候治理方案中图分类号:F062 2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分类号:1674⁃7089(2018)06⁃0014⁃11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专项 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战略研究 (2017YCXZD007)作者简介:薄凡,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庄贵阳,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㊁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㊂近百年中国气候变化的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①气候持续变暖,海平面上升速率高于全球平均速率,极端气候事件频发,雾霾㊁臭氧污染等新的环境问题显现,给人们造成了很大的影响㊂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参与国际气候谈判,新世纪之初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到如今引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历经三十余年磨砺,成绩可圈可点㊂然而,中国仍41①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初始信息通报“,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4年,第111页㊂cn. All Rights Reserved.薄㊀凡㊁庄贵阳:中国气候变化政策演进及阶段性特征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中期,能源消耗需求持续攀高,减排压力巨大;国际气候治理格局一再变更㊁减排目标难以落实,因此,应对气候变化对于中国和世界而言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㊂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 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㊁贡献者㊁引领者 ,这既是对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做出的客观评价也是基本要求㊂本文旨在梳理三十余年中国气候政策演进历程,评估气候政策总体成效,从过去的减缓和适应行动中汲取经验,为继续落实减排目标㊁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供依据㊂本文行文逻辑结构如下:首先,按照国内气候政策建制历程,分阶段概括核心内容和主要特征,从总体上评价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成效;其次,具体考察中国气候治理的 内政外交 ,提炼国内气候治理行动亮点,剖析气候外交中的角色变迁,从而客观认识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中所做的努力和所处的方位;最后,总结上述气候政策经验,为未来中国继续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出建议㊂㊀㊀一、中国气候政策阶段性特征和总体建树中国自1979年参加首届世界气候大会起,积极关注全球气候治理议题,直至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为全球首个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法律文件),中国作为‘公约“非附件一国家,就此置身于全球气候治理潮流,展开应对气候变化的探索㊁建制㊁深化和推广㊂㊀㊀(一)中国气候政策的阶段性特征中国从1990年起正式制定气候政策,建章建制,完善组织机构建设,健全气候政策体系,设定与发展阶段相符合的减排目标,迄今经历了起步期㊁夯实期和深化期三个阶段㊂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起步期(1990 2006),将气候问题作为发展问题㊂中国政府在1990年设立国家气候变化协调小组,1998年更名为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指导参加有关国际谈判,制定气候政策,日常气候工作由过去的国家气象局负责改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即现在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表明中国政府将气候问题视为一项发展问题来应对㊂①1994年中国正式通过‘中国21世纪议程“,作为国内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纲领,但强调经济增长是解决发展问题的首要条件㊂ 九五 规划纲要首次提出节能率达到平均每年5%, 十五 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减少主要污染排放10%以上,正式将节能减排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㊂从2002年起科技部㊁中国气象局㊁中国科学院等多个部委共同组织对中国气候变化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先后于2007年㊁2011年㊁2015年出版了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为中国气候治理奠定了科学基础㊂②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夯实期(2007 2014),正式围绕应对气候变化建章建制㊂中国从2007年起逐步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的体制机制建设,彼时正值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期,环境矛盾凸显㊁减排压力骤增㊂根据美国能源署对源于化石能源(煤炭㊁石油和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的统计,中国于2003年以40 52亿吨的排放量超过欧盟28国的39 42亿吨,2006年以59 12亿吨超过美国的56 02亿吨,成为世界第一碳排放国㊂③值51①②③张海滨:‘中国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国际政治研究“,2007年第1期,第21-30页㊂丁一汇㊁王会军:‘近百年中国气候变化科学问题的新认识“,‘科学通报“,2016年第10期,第1029-1041页㊂IEA, CO2EmissionsfromFuelCombustionOnlineDataService(2017edition) ,2017年10月1日,http://www.iea.org/statistics/relateddatabases/co2emissionsfromfuelcombustion/,2018年8月30日㊂cn. All Rights Reserved.阅江学刊:2018年第6期此转型节点,2007年国务院成立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随即发布‘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明确提出 到202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相应减缓二氧化碳排放 的目标; 十二五 规划纲要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17%的目标,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均被列为发展的约束性指标㊂200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设立应对气候变化司负责相关政策制定㊁国际谈判㊁能力建设和碳市场建设等具体工作,多个省市设立了应对气候变化处专项职能机构㊂中共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㊁公平原则㊁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更加明确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和基本路径㊂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深化期(2015至今),以减排为约束目标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型㊂这一时期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力求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使经济增长摆脱能源消耗路径依赖㊂‘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 2020)“出台成为指导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中长期纲领㊂ 十三五 规划纲要设立专章部署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并将资源环境类指标扩大至10项,包括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15%㊁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增加3%㊁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18%等㊂面对新阶段㊁新矛盾㊁新目标,中国启动了新一轮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将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职责划入生态环境部,为环保与气候治理协同规划㊁统筹推进提供了制度保障㊂持续的减排行动为中国经济转型和气候治理积累了丰厚经验,赋予中国更多 底气 ,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前,中国政府向‘公约“秘书处提交‘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 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明确提出于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 65%,努力实现碳排放强度和总量目标 双控 ㊂㊀㊀(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总体建树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已经成为最大的碳减排国,各项约束性指标基本如期实现,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应对气候变化顶层设计,能力建设不断提高㊂第一,随着能源结构的优化,碳排放强度和总量控制均取得一定成效,经济增长与源于化石能源燃烧的碳排放脱钩趋势初步显现(表1)㊂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了12%,超额完成 十二五 规划目标(11 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8 4%㊂①在GDP保持中高速增长㊁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煤炭占比持续下降,可再生能源占比逐步提高,水电装机容量㊁核电在建规模㊁太阳能集热面积㊁风电装机容量均居世界第一位㊂碳排放强度控制方面㊂ 十二五 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累计下降20%,超额完成 十二五 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17%);2016年中国碳排放强度下降6 6%,②实现 十三五 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的进展态势向好,有望超额完成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㊂61①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6年度报告“,2016年10月,www.ndrc.gov.cn/gzdt/201611/t20161102_825493.html,2018年9月1日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7年度报告“,2017年10月,www.ndrc.gov.cn/gzdt/201710/t20171031_866090.html,2018年8月30日㊂cn. All Rights Reserved.薄㊀凡㊁庄贵阳:中国气候变化政策演进及阶段性特征表1 五年规划节能减排约束目标及实现情况㊀㊀㊀㊀规划减排指标(%) 十一五 规划(2006 2010)十二五 规划(2011 2015) 十三五 规划(2016 2020)规划目标实现情况规划目标实现情况规划目标实现情况单位GDP能耗降低2019 21618 415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2018 二氧化碳排放降低2030达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108 611 41215数据来源:根据 十一五 十二五 十三五 规划纲要整理所得碳排放总量控制方面㊂ 十二五 以来中国节能减排力度加大,碳排放持续增长的势头得以遏制(图1),从 十二五 开局之年起(2011),中国源于化石能源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率呈现逐步下降趋势,在2015年首次下降,扭转了多年来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㊂Tapio脱钩指数①从2011年开始逐渐减少,2015年㊁2016年呈现负值,表明经济增长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逐步降低㊂经济增长与源于化石能源燃烧的碳排放脱钩趋势初步显现(图2)㊂尽管2017年源于化石能源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有所增加,减排任务依然艰巨,但碳排放强度仍逐年下降,经济增长方式向低碳转型的趋势不会改变㊂图1㊀中国经济增长率与源于化石能源燃烧的碳排放增长率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 2018“‘BP能源统计年鉴2017版“②第二,建立起应对气候变化多层级管理体系和政策制度㊂在组织机构建设上,中国经历了中国气象局㊁国家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到生态环境部的职能变迁,初步形成由国务院生态环境部统一协调管理㊁有关部门和地方分工负责㊁智库机构有力支撑㊁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㊂在政策体系上,中国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等重要国际文件,并制定了多项国内行动方案㊂2007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发布,成为制订国内气候政策的基本依据㊂从200871①②此处Tapio脱钩指数是指由源于煤炭㊁石油㊁天然气三类化石能源燃烧碳排放的二氧化碳相对变化率除以经济增长的二氧化碳相对变化率㊂根据‘BP能源统计年鉴2017版“相关数据计算所得,仅限于来源于煤炭㊁石油㊁天然气三类化石能源燃烧的碳排放(下同)㊂阅江学刊:2018年第6期图2㊀Tapio脱钩指数与源于化石能源燃烧的碳排放强度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 2018“‘BP能源统计年鉴2017版“年开始,中国政府连续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年度报告,阐明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和基本路径㊂‘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13 2020年)“和‘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 2020年)“的出台,将 减缓 和 适应 共同纳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体系㊂青海㊁黑龙江㊁四川等应对气候变化的地方立法陆续进入征求意见阶段,为国家层面研究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法提供了实践基础㊂①第三,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不断加强㊂在资金方面,中国建立起相对稳定的政府资金渠道,包括国家科技计划投入应对气候变化的经费㊁节能减排专项资金㊁低碳产业投资基金等,同时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应对气候变化领域㊂为实现国家自主贡献方案目标,2005年至2015年中国已投入10 4万亿元,2016年到2030年将继续投入30万亿元㊂②在科技方面,自 八五 时期以来,中国通过国家科技攻关计划㊁国家高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㊁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等组织了一系列与气候变化有关的科技项目㊂‘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十三五 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等文件相继出台,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行动纲领㊂1998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成立,专门负责评估气候变化状况及其影响,为制定气候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中国作为历次评估活动的贡献者,参与其中的人员数量呈上升趋势,影响程度逐渐提升㊂③在人才方面,建立一支跨领域㊁跨学科的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专家团队,建成一批国家级科研基地,基本建成国家气候监测网等大型观测网络体系,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㊂教育部鼓励中㊁高等院校自主设置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专业,培养气候变化领域专业人才㊂④㊀㊀二㊁国内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减缓与适应 双轮驱动减缓和适应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双重支柱㊂减缓重在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涉及生产81①②③④赵竹青:‘秦大河委员:建议为应对气候变化立法“,2009年3月11日,http://news.sina.com.cn/c/2009-03-11/192017386987.shtml,2018年9月5日㊂解振华:‘未来15年中国将投入30万亿人民币应对气候变化“,2016年4月23日,http://finance.ifeng.com/a/20160423/14341545_0.shtml,2018年9月5日㊂肖兰兰:‘中国对IPCC评估报告的参与㊁影响及后续作为“,‘国际展望“,2016年第2期,第59页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7年度报告“,2017年10月,www.ndrc.gov.cn/gzdt/201710/t20171031_866090.html,2018年8月30日㊂cn. All Rights Reserved.薄㊀凡㊁庄贵阳:中国气候变化政策演进及阶段性特征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根本转型㊂适应气候变化强调提高适应能力,灵活应对和管理气候风险,对兼顾发展需求及应对气候风险的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㊂㊀㊀(一)减缓气候变化行动与成效 十一五 时期以来,中国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㊁清洁能源革命,推广绿色产品㊁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供给侧和消费侧双向发力,有利于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实施防护林建设㊁荒漠化治理等重大生态保护工程,保证了生态系统碳汇的增加,从而在末端上促进碳排放沉降与吸收;低碳城市㊁碳交易市场建设等发展策略的创新,为平衡减排和发展目标㊁统筹推进各部门和各领域的减排工作提供了实践手段㊂第一,去产能㊁调结构,打造现代化绿色经济体系㊂中国在 十一五 时期提出重点整合煤炭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将循环经济作为重点发展战略,支持了多个循环经济示范试点项目和循环经济产业园区㊂①‘ 十二五 工业领域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确定了19个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㊂与此同时,‘ 十二五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节能环保㊁新一代信息技术㊁生物㊁高端装备制造㊁新能源㊁新材料以及新能源汽车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㊂② 十三五 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推动新能源汽车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系统推进 中国制造2025 和 互联网+ 行动,促进工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㊂2012年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与第二产业持平,2015年达到50 2%㊂③2018年服务业比重上升到51 6%,④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低能耗低排放的产业结构初步显现㊂第二,节能减排,建立清洁化能源体系㊂2007年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小组成立,将节能减排放在突出地位,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全面部署节能减排工作㊂‘ 十二五 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以节能改造工程㊁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㊁节能产品惠民工程㊁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和节能能力建设工程等,随后相继实施了 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 ㊁节能标准标识管理㊁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㊁重点用能单位 百千万 行动㊁开展公共机构节能考核㊁严格控制建筑和交通等重点领域能耗等措施㊂目前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得到有效控制,能源消耗强度逐步下降,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从2000年的6 9%提升到2016年的13 3%,⑤能源结构明显得以优化㊂第三,建立绿色消费模式,与绿色生产形成双向约束机制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增长第一驱动力逐渐由投资转向消费,2017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8 8%,⑥减少消费环节㊁生活领域的碳排放将成为未来减排的重心㊂ 十五 规划纲要首次提出 提高全面环保意识,推进绿色消费方式 ㊂1999年国家经贸委㊁环保总局等部委联合倡议并实施了 提倡绿色消费㊁培育绿色市场㊁开辟绿色通道 的 三绿 工程,促进绿色消费理念深入居民生活㊂此后,节能产品认证㊁绿色食品认证㊁节能产品政府采购㊁91①②③④⑤⑥解振华:‘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绿色转型“,‘经济日报“,2014年12月3日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6年度报告“,2016年10月,www.ndrc.gov.cn/gzdt/201611/t20161102_825493.htm,2018年9月1日㊂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3 2016“计算得到㊂‘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3月5日,www.mod.gov.cn/topnews/2018-03/05/content_4805962.html,2018年9月1日㊂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5 2011“计算得到㊂‘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3月5日,www.mod.gov.cn/topnews/2018-03/05/content_4805962.htm,2018年9月1日㊂cn. All Rights Reserved.阅江学刊:2018年第6期限塑令等工作相继推出,依靠制度推动消费领域的节能减排㊂阶梯电价㊁阶梯水价㊁资源税改革等政策改革,充分反映了资源能源稀缺性,促进了资源节约利用㊂在城市建设领域,2006年第一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出台,开启了绿色建筑的开发应用;新能源汽车㊁公共交通运输体系㊁绿色物流链等措施的推广,旨在严控交通领域的碳排放㊂第四,植树造林,增加碳汇㊂ 十二五 规划纲要将增加森林碳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责任考核评估,并开展了京津冀蒙生态林业建设和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防护林体系等重点工程㊂①2015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报告显示 2010年 2015年中国是世界上净增森林面积最多的国家,为全球树立了榜样 ㊂② 十三五 规划纲要提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加大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力度㊂目前中国主要开展了清洁发展机制(CDM)㊁核证自愿减排(CCER)㊁国际核证减排(VCS)和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CGCF)四类林业碳汇交易项目,推进森林经营管理,并积极开展湿地保护修复㊁草原生态保护建设㊁发展海洋蓝色碳汇等行动,保证从多渠道增加碳汇㊂第五,以低碳城市试点和碳交易市场建设推动低碳发展㊂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0年㊁2012年和2017年先后开展了三批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各试点按照国家部署和实施方案要求,先行先试编制低碳发展规划,探索低碳发展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㊂国家发改委组织开展的2012年度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试评价考核显示,列入试点的10个省市2012年碳强度比2010年下降平均幅度约为9 2%,高于全国6 6%的总体降幅㊂③此外,低碳生态试点城(镇)㊁低碳社区试点和近零排放区示范工程与低碳城市互为补充,形成多层次的低碳试点示范体系㊂碳交易试点是另一项自上而下的重要减排举措㊂201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建立北京㊁上海㊁天津㊁广东㊁深圳㊁重庆和湖北7个碳交易试点,各试点省市在2013年㊁2014年相继正式运作,探索将碳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的市场手段㊂截至2017年11月,7个试点累计配额成交量超过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交额超过46亿元,且试点范围内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出现了双降的趋势,起到了碳市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作用㊂④2017年底,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正式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未来将有序纳入化工㊁石化㊁钢铁㊁有色金属㊁建材㊁造纸和航空业等,将通过碳约束倒逼产业结构调整,为绿色发展带来新机遇㊂㊀㊀(二)适应气候变化行动与成效‘中国21世纪议程“首次提出适应气候变化的概念㊂2007年‘公约“缔约方第13次会议通过的‘巴厘行动计划“将适应气候变化与减缓气候变化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同年中国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系统阐述了各项适应任务㊂2013年发布的‘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将适应气候变化问题纳入政府的发展规划,并将全国重点区域划分为城市化㊁农业发展和生态安全三类适应区,指明了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的战略框架㊂第一,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㊂针对雨洪管理问题,住建部于2015年㊁2016年设立了两02①②③④‘中国气候变化第一次两年更新报告“,2016年12月,http://qhs.ndrc.gov.cn/dtjj/201701/t20170123_836104.html,2018年9月7日㊂‘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报告显示:近五年中国净增森林面积全球居首“,2015年11月5日,http://www.gov.cn/xin⁃wen/2015-11/04/content_2960277.htm,2018年9月7日㊂‘发改委开展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试考核“,2014年2月16日,http://legal.people.com.cn/n/2014/0216/c188502-24372967.html,2018年9月7日㊂公欣:‘稳中求进循序渐 紧 “,‘中国经济导报“,2017年12月22日㊂cn. All Rights Reserved.薄㊀凡㊁庄贵阳:中国气候变化政策演进及阶段性特征批共30个海绵城市试点,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低影响开发之路,使城市在灾害面前具有良好的 弹性 ㊂针对城市建设中的 马路拉链 空中蜘蛛网 等现象,2015年起,住建部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启动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程,建设集城市供水㊁排水㊁燃气㊁热力㊁电力㊁通信等管线及其附属设施于一体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系统㊂针对城市扩张和生态系统破坏的矛盾,2015年住建部将三亚市列为 城市修补㊁生态修复(双修) 首个试点城市,并于2017年设立了三批共57个城市双修试点,全面修复城市生态系统㊂气候适应型试点城市的内涵更为广泛,‘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根据不同城市的气候风险㊁城市规模㊁城市功能,提出到2020年建设30个适应气候变化试点城市,从基础设施㊁生态系统㊁管理体系等全域角度入手提升城市适应能力,2017年初国家发改委正式启动28个气候适应型试点城市,率先开展适应行动㊂第二,提升农业适应能力建设㊂中国农业生产劳动力高度密集,且受土地资源㊁水资源约束,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对农作物生物机理的直接作用和通过影响水对农业生产产生作用㊂①为此,中国将健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重点任务,推进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推动节水灌溉工程,在东北四省区 节水增粮行动 ;在华北㊁西北和西南11个省(区㊁市)建设11个高标准节水农业示范区㊂在农作物生产上,推进保护性耕作,开展 到2020年农药使用和化肥使用零增长行动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开发了能源林业㊁农产品加工㊁生态旅游等多种可持续生计产业㊂2013年农业部与全球环境基金共同在粮食主产区开展为期5年的气候智慧型农业项目的试验与示范,增强作物生产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㊂第三,推进生态工程建设,加强生态系统保护㊂在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上,加强防洪工程㊁供水工程㊁河湖水系连通工程等水利工程建设,初步建成大江大河流域防洪减灾体系㊁水资源合理配置体系和水资源保护体系;②以 河长制 湖长制 推进流域协同治理,实现31个省(区㊁市)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全覆盖; 十三五 期间启动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向控制,开展农业节水增产㊁工业节水增效㊁城镇节水降耗等全民十大节水行动计划㊂在陆地生态系统保护上,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荒漠化趋势扭转,沙化土地面积连年持续缩减,尤其是最近5年中国沙化土地面积平均每年净减少1980平方公里;③实施退耕还林和退牧还草等工程,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㊂在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上,2008年以来中国建立了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业务工作体制,④建立海洋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和响应机制㊁设立典型海洋生态恢复示范区㊁加强海岸带管理等,截至2017年7月共建立各级㊁各类海洋保护区约260处㊂⑤第四,完善防灾减灾体系㊂从2009年起中国制定了‘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09 2020年)“‘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 2020年)“‘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管理办法“等规划,形成气候防灾减灾的基本制度框架㊂2014年国家级预警信息实现自12①②③④⑤张晶:‘农业适应气候变化措施必须越来越实“,‘科技日报“,2015年12月27日㊂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08“,2008年10月,http://www.fmprc.gov.cn/ce.ceun/chn/xw/t521511.htm,2018年8月30日㊂黄俊毅:‘荒漠化防治的中国奇迹“,‘经济日报“,2017年9月11日㊂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09“,2009年11月,http://max.book118.com/html/2018/0215/153286981/shtm,2018年8月30日㊂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7“,2017年10月,www.ndrc.gov.cn/gzdt/201710/t20171031_866090.html,2018年8月30日㊂cn. All Rights Reserve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