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问题的经济学探析
我国企业信用缺失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翟翻
: . 期 慧 4 2 。
JaHie cm olu nsfn报 u b ii 院s rfevt济o n r经oi o U湖 E 学 北学c y o
我国企业信用缺失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杨 天 宇 (国 大 经 学 北 18 ) 中 人民 学 济 院,京 0 7 02
摘 要 : 着经 济 改 革 的 深入 , 用 的 缺 失 已成 为 一 个 严 重 的 社 会 问题 。 在 理 性 人 假 设 和信 息 不 对 称 条 件 随 信
下 , 业 的 失 信 行 为是 在 既定 偏 好 、 定制 度 约 束 下 个 人 理性 选择 的 结果 。 文章 运 用 预 期 效 用 理 论 , 理 性 A.t 企 既 在 f .
研 究 。他们 找到 的原 因包括 中 国的文化 特性 (rn Fa —
以 N 和 L分 别 表 示 经 济 交 往 中 正 常 的 收益 和 由于
失 信 而 带 来 的 收 益 ,则 失 信 时 的企 业 经 济 收 益 为
N L 当然 , 何失 信行 为 都 是有 成 本 的 , 信行 为 +。 任 失 之 所 以发 生 , 是 因为 当事 人 心存 一 种 逃避 失 信 代 就 价 的侥 幸 心 理 。如 果他 估 计 到这 种 代价 ( 对失 信 的
数 效用 值 的 最大 化 , 逻 辑 的 出发 点 为理 性 的 经济 其 人, 我们将 这 一假设 作 为分 析 问题 的前 提 。
( ) 态 条件 下信 用缺 失 的成 本 一 益 分析 。 一 静 收
信 用 作 为守 约条 件 , 成互 相 信任 的合作 关 系 。任 构 何 一 方 的不 守信 用 , 会使 这 种等 价 交换 关 系遭 到 都 破 坏 , 导致 交易成 本 的提 高 。因此 , 并 市场经 济越 发 达就 越要 求诚 实 守信 。然 而 , 国 目前 市 场经 济 中 我 严 重 缺乏 商业 诚 信 , 信行 为 相 当普遍 。国 内外 学 失 者 已经 从 不 同 角 度 对企 业 信 用 缺失 的原 因进 行 了
我国信用缺失的原因探析
我国信用缺失的原因探析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失信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从经济学角度看,信用缺失不外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信息不对称,缺乏有效的信号传递机制,没有形成透明度高、信息传递畅通的信息环境。
二是成本收益失衡,缺乏有效的信用激励约束,守信者得不到应有鼓励,失信者得不到必要惩罚,在客观上形成对失信的纵容。
标签:信用缺失;信息不对称;成本;收益导致一个社会信用缺失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道德因素、制度因素、文化因素以及转轨时期的特殊原因等。
我国目前法律和市场机制不配套,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对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不够,造成失信收益远远大于失信成本,客观上纵容了失信行为的发生。
一、信息不对称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各方各自拥有他人所不知道的与交易有关的私人信息。
由于知识禀赋、信息结构、社会分工的不同,非对称信息是普遍存在的。
信用当事人由于信息的部分数量缺失或质量降低,在交易时不能掌握全部的、真实的情况,造成决策的非真实性和片面性;甚至某些人有可能会制造出一种假象来掩盖自身特征或行为中的重要部分,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欺骗另一方,以求得利益最大化。
一个信息流动缓慢的社会一定是一个信用贫乏的社会,良好的信息环境是信用形成的重要保证。
目前在我国信用市场透明度很低,缺乏有效的信号传递机制,由此产生的信息缺乏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十分严重,从而导致信用缺失现象的泛滥。
(一)整体信息能力低下“信息能力是指一个国家生产信息产品和开发利用信息产品的综合能力,既包括通过高科技的信息技术、信息设备和信息处理方式或手段,有效地运用全面、巨大的信息资源,合理高效地组织和协调各个要素内部和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的能力,也包括生产、开发和普及传统信息产品的能力。
”…根据国际统计信息中心在2000年发布的《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信息能力的比较》,中国的信息能力目前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测算结果表明,美国和日本得分接近,是世界上信息能力最强的国家,是第一个层次;加拿大、新加坡、荷兰、英国、德国、新西兰和法国得分为50~60,信息能力相当于美国的68%~82%,是第二个层次;东欧为主的一些国家得分为20~50,信息能力相当于美国的30%~56%,是第三个层次;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得分为10~20,信息能力相当于美国的15%~25%,是第四层次;信息能力较低的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发展中国家,得分在10分以下,信息能力在美国的13%以下,其中,中国的信息能力得分很低,为6.17,仅为美国的8.6%,与韩国和巴西相比,也分别只有它们的15.3%和40.2%。
信用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信用问题的经济学分析信用问题是当今世界经济中比较突出和常见的问题之一。
它经常成为人们经济活动中的指导原则,影响到众多方面。
本文拟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信用问题,旨在帮助人们了解信用问题对现代经济的影响,并探讨如何更好地处理它们。
一、信用的定义与影响首先,我们来谈谈信用的定义。
信用是人们相互间的一种经济行为,指的是承认、评价、利用和承诺信任。
在市场经济中,信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基础。
换句话说,它是经济循环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它反映了经济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和沟通,也是解决内容过程中重要的条件和前提。
其次,信用问题对经济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
信用的存在和健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基础,对于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益具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促进了企业融资、产品销售、金融交易等等。
一方面,信用可以提高交易效率和降低交易成本,且避免了双方潜在的风险。
这也有助于缓解市场经济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另一方面,信用的不健全或失信则是市场经济的一种疾病。
不稳定的信用会大幅度加深期望不确定性,引起经济的波动和不稳定。
因此,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中最核心的一项任务。
二、信用的原理和建设市场经济中的信用原理和信用制度要求消费者和生产者、供应商和零售商、借款人和贷款人之间具有信任、评价和承诺。
所以信用建设也是市场经济中必不可少的公共物品。
信用是消费者、生产者和社会建立互信的重要手段。
因此,信用建设也是建立信用体系的关键内容。
信用建设是有着明确的目标和要求的。
首先,信用制度应该是透明、公正、无差别的。
其次,应该具有可依赖的标准与规则,以便各方能够依据这些标准和规则明确自己的交易行为。
最后,信用体系应该有一个有效的监管机制,以解决合同纠纷和欺诈行为,保障个人和企业的商业行为安全。
为了建立良好的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我们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政府法规和监管政府法规在信用制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政府不仅为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提供了规则,更重要的是能够制定信用规则,保障市场秩序稳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诚信问题的制度经济学诠释
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 、契约人的机会主义行为等因素,破坏 了市场健康运行 。为
此 ,在信用、契约关系的重建过程 中,应加强相应的制度安排 。
[ 词】 市 场经 济 ;信 用 ;诚 信 ;制度 关键 [ 中图分 类号]F 4 [ 0 文献 标识 码 ]A [ 文章编 号]10—62 (0 6 30 8—3 0 92 9 2 0 )0—0 30
种必然现象。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由于交易主体的有 限理 大量出现。因而 ,我们必须做出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限制
性、信息不对称 以及交易成本的存在,失信 问题也必然随之 主体的失信行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
一
、
市场 经济 中的信 用与契约
私利而破坏和抛弃诚信。 这一矛盾源于市场经济私利与公利
V 1 .3 o _ .7 No
Au .2 0 g 06
社 会 主义 市场 经济诚信
问题 的制度经 济 学诠释
刘 畅 ’ 柴宝芬 ,
(. 1 保定 国家高新 区 财政局 ,河北 保 定 0 10 ; . 7 00 2 华北电力大学 ,河北 保 定 0 10) 70 0
[ 摘 要] 从计 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 变,从本质上讲是经济主体间信用 、契约关系的重建。
随着我 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不断得到深化 ,诚信建 设的重要性也 日益显现 出来 。目前 ,我 国市场经济运行 中非 常突出的失信问题,是 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 中的
一
上进行交换 , 将产品的使用价值变为价值 ; 商品交易不是直
接 的物物交换形式,而是间接 、 后的现金交 易,这就是信 滞 用制度的基础。 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信用和契约经济。 对于诚信 而言,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 。 市场经济既会 自动产 生出追 求和推 进诚信 的机制 ,又会滋生逃避和背弃诚信 的特殊诱 惑。一方面 ,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客观规律,另一 方面 , 市场经济 的利益最大化原则 又可能使某些人为了一 己
信用问题的行为经济学分析
乙方失信 比甲方更甚 , 则甲方损 失。此后 , 甲方 再与 乙方或
其 他 人 交 易 , 会 以失 信 行 为 为 优 选 。市 场 交 易 的 结 果 是 失 则
传统主流经济学对信用 问题 的分析 , 别是行为主 体选 特 择守信还是失信 , 理论上 的解释 可 以归纳 为 以下几种 : 是 一 信用行为的成本一 收益核算 。行 为主体 ( 个人 、 企业和政府 )
用 行 为 的 “ 币驱逐 良 币 ” 象 。“ 币 驱 逐 良 币 ” 经 济 学 劣 现 劣 是 上 “ 息 不 对 称 ” 导 致 的 结 果 , 这 种 信 息 不 对 称 的 情 况 信 所 在
信用 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而 日益彰显重 要 , 传统 主流经 济学对此 已有诸 多 的分析。理性 经济人 假设是 传统经 济学
的 基石 , 核 心 内 容 是 : 是 “ 性 经 济 人 ” “ 济 人 ” 目 其 人 理 ,经 的
标是追求个人利益最 大化。传统经 济学的 “ 经济人 ” 设揭 假 示 了市场利益原 则 , 道德 、 感 等因素排 斥于 经济动 机分 把 情
析 之外 , “ 济 人 ” 为 纯 理 性 的 人 , 视 非 理 性 因 素 在 经 使 经 成 忽 济 主 体 行 为 中 的作 用 ,经 济 人 ” 一 行 为 都 围 绕 着 市 场 利 “ 的 切
于 收益 ; 在 中 国 则 是 通 过 一 番 教 育 或 罚 款 惩 处 后 , 继 续 但 仍 原 医疗 职业 , 有 机 会 在 以 后 的 继 续 失信 中弥 补 失 信 成 本 , 并
、
传 统经 济学 对 信 用 问题 的 分 析 及 其缺 陷
其 失信 成本小于 收益 ?这就 是同一事 件采取 不 同的惩处 方 式, 导致行为主体选 择守信或 失信 的不同行 为取 向一二 是信
信用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信用问题的经济学分析信用是现代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个人、企业和政府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
然而,信用问题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因为不良的信用行为和信用风险会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本文将通过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信用问题及其影响。
首先,信用是现代经济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个人而言,良好的信用记录可以帮助他们在未来获得更多信贷和贷款,并获得更好的利率。
对于企业而言,良好的信用记录可以提供更多的资金和资源,帮助其扩大业务和增加盈利。
对于政府而言,良好的信用记录可以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好的融资条件,提高政府的信誉度。
然而,信用问题也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不良的信用行为会导致资金流失,这将导致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出现信用风险。
当越来越多的借款人不能偿还贷款时,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会变得更高。
其次,不良信誉机构会导致市场的不稳定性。
如果企业或政府不能满足其贷款和负债的相关要求,那么市场就会出现混乱,从而降低整个经济的稳定性。
为了解决这些信用问题,政府和金融机构使用了多种策略。
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和规定来监管借贷行业,并且建立了许多信用信息管理机构来帮助控制市场上不良的信用行为。
金融机构通过信用评级来评估借款人的信用风险,从而减轻自身的风险和整个金融市场的风险。
此外,金融机构和国家也通过建立金融市场健康生态,控制不良的信用风险。
信用问题对现代经济的影响和解决方案的经济学分析信用问题具有显著的经济影响,其中一些最常见的空间是:1.缺乏流动性不良的信用记录可能会导致个人、企业和政府不能或很难获得资金,这会导致资金流失和缺乏流动性。
如果政府缺乏资金,将难以提供基础设施和服务,从而影响人民的福祉。
企业缺乏资金将难以生长或扩大规模,这可能会影响就业和GDP增长。
同时,个人缺乏流动性会妨碍其购买商品和服务,以及获得必需品和服务。
2.市场的不稳定性不良信誉机构会导致市场的不稳定性。
如果企业或政府不能满足其贷款和负债的相关要求,那么市场就会出现混乱,从而降低整个经济的稳定性。
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诚信缺失的原因
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诚信缺失的原因引言诚信是社会交往和经济活动不可或缺的基础,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诚信缺失的问题。
诚信缺失对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诚信缺失的原因,希望能够揭示其中的经济原因,为解决诚信缺失问题提供一定的启示。
1. 不完全信息经济学中的不完全信息是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市场交易中,买卖双方往往无法完全了解对方的信息,这就存在着诚信问题。
卖方可能夸大产品的质量或者隐瞒产品的缺陷,买方则可能虚报支付能力或者恶意拖欠付款。
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了诚信的缺失。
不完全信息导致了市场交易的风险增加,使得交易双方更容易出现不诚信行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经济学家提出了一系列的合作与交往的模型,例如声誉模型和契约模型,通过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和完善的合同制度来增加交易双方之间的信任度,从而减少了诚信缺失的可能性。
2. 利益冲突利益冲突是诚信缺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在经济活动中,各方之间的利益往往存在冲突。
例如,雇主和员工之间存在着利益的对立,雇主希望员工努力工作,而员工可能会偷懒或者故意拖延工作。
这种利益冲突容易导致双方之间的诚信缺失。
为了解决利益冲突带来的诚信问题,经济学家提出了一系列的激励机制,例如薪酬激励和监管制度。
通过给予合理的激励,能够使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趋于一致,从而降低诚信缺失的可能性。
3. 规则和制度不健全规则和制度的不健全也是诚信缺失的原因之一。
在市场经济中,规则和制度的建立和执行非常重要,它们可以有效约束个人的行为,保护交易的诚信性。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规则和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导致了诚信缺失的发生。
例如,一些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不严格,容易导致违法行为的发生。
此外,一些行业的自律机制也存在不足,监管不到位,容易导致诚信缺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加强规则和制度的建设,提高执法效果,加强行业自律,从制度上保障交易的诚信性。
从行为经济学角度分析信用问题
从行为经济学角度分析信用问题摘要:信用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信用的好坏是衡量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
发达的市场经济,必然有健全的信用制度作为基石。
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信用问题也日益突出,信用缺失将增加了交易成本,降低了经济活动的效率,造成社会资源浪费,严重阻碍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
传统经济学在分析问题时都是以“经济人是理性的”、“市场信息是对称的”等假设为基础。
但现实经济活动中,交易主体的信用行为并非完全理性,文章运用新兴的行为经济学理论来解释,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失信行为的各种现象,并提出了相关的改善建议。
关键词:信用风险信息不对称行为经济学有限理性征信体系中图分类号:f82—05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6—057—02一、引言无论在何种经济体制下,信用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
从世界著名的大公司美国的“安达信”造假丑闻到中国的“银广夏”造假事件、亿安科技炒作,再到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等,无一不向我们昭示着信用问题的严重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变化,我国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信用问题日益突出,合同违约、债务拖欠、虚假账表、黑幕资金、操纵招投标等等信用缺失现象出现在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信用缺失现象已严重影响到市场经济良性运转。
据有关经济学家测算,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因信用问题减少大约两个百分点。
信用缺失后果严重,它增加了交易成本,降低了经济活动的效率,造成社会资源浪费,严重阻碍我国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甚至可能影响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二、信用风险产生的微观解释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信用风险的根本原因。
信息经济学认为,现实中市场的参与者的信息一般是不对称的。
在经济主体的交际和交易中,特别是在一次性博弈中,参与者可能会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产生失信行为,导致信用风险。
在多次重复博弈中,参与者为了维护长远的合作关系和长远利益的实现,将有可能致力于建立和维护自己的信用形象。
我国民间信用的经济学分析
() 3 创新 中小企 业贷款担 保方式 , 便优质 中小企 业贷 方
作 抵 押 。 由 此 , 业 银 行 可 以 尝 试 允 许 部 分 优 质 中 小 企 业 商
保手续 费、 公证费 、 款利率等 , 贷 造成 企业 贷款 成本过 高 , 使 款 从 理 论上 讲 , 切 具 有 相 对 价 值 的 物 品 和 权 益 都 可 用 一
具 体 措 施
() 1组建 中小企业信贷部 门 , 建立适 应 中小企 业融 资特
要定 位于 中小企业 , 开展 资信调 查 、 财务顾 问、 客理财 、 代 项 目评估 、 投资银行 、 网上 银 行等 技术 含 量高 、 附加值 大 的服
为 促 点的长期信贷 管理 模式 。在信 贷 管理 方 面 , 据 大型企 业 务 , 中小 企 业 广 泛 参 与 资 本 运 作 、 进 资 源 的优 化 重 组 提 根 供 服务 。 . 和 中小 型 企 业 的 特 征 制 定 有 区 别 的 融 资 策 略 , 中 小 企 业 将
信贷从其他 信贷 中分 理 出来 专 管 专 放 , 争做 到 方便 、 力 快 参考 文 献 捷 , 规 范 、 理 , 能 够 在 短 期 内满 足 中 小 企 业 资 金 需 求 又 合 既
1 M] 上 短 平 快 的特 性 , 能 在 长 期 为 中 小 企 业 提 供 持 续 支 撑 。 在 E]李 扬 .中小 企 业 融 资 与 银 行 E .上 海 : 海 财 经 大 学 出版 社 , 又
l 民间信 用产生的 主要原 因
我国经济的快速 发展 和经济 实 力 的增 强 , 论是 生 产企业 无
() 间财 富增加 是 根本 。改革 开 放 2 1民 0多 年 来 , 着 这 是 客 观现 实 。 随
企业诚信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企业 的本 质是 一个 多边 契 约 联合 体 ,是 由一 系 列 目标 不 同且 可能 相互 冲突 的个体 和群 体所 构成 的 复 杂契 约系统 。 l 2 现代 企业 的生 存需 要无 数 供应 商 、 运输 商 、 经销 商 、 银行、 政 府 部 门 以及 社 会 公 众 等 的 合 作与 支 持 。企 业 向消 费 者 提 供 优 质 的产 品 和 服 务, 消 费者 才 能 信 任 企 业 , 成 为 企 业 固定 的 利 润 来 源 。基 于此 , 企业 才可 以及 时 向供 应 商结 算 , 向国家
价策 略 , 将产 品价 格定得 有 整有零 , 给消 费者 造 成 价
格是 经过 认真 核 算 的假 象 , 诱 导 消 费 者 购 买 。 一些
企业 利用 消费 者 的 “ 偷懒 ” 心理 , 定 出尾 数 为 角 甚 至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 以“ 诚信” 为基础 的合 作 , 才是
最 有 效益 的合 作 。 ( 三) 企 业诚信 可以增 强 自身 的凝 聚力
交 纳税金 , 向社 会奉 献爱 心 , 企 业 的诚信 形 象 才 能得
目标 , 实现 利润 最 大 化 是企 业 制 定 决 策 的主 导 性 因 素 。随着市 场 经济 的深 入 发 展 , 单 纯 利 润 最 大 化 的 观点 也发 生 了变 化 , 市 场 份 额 目标 、 社 会 责 任 目标 、 长 期生 存 目标等 逐渐 引起关 注 。企 业竞 争 的焦 点 已 经 转 变为包 括 服 务质 量 、 品牌 形 象 和 社 会 信 誉 等 在
一
内的全方 位 的竞 争 。对 企 业 而 言 , 奉行“ 诚 信 为本 , 信 誉第一 ”, 就 能 树 立起 良好 的诚信 形 象 , 从 而 在 顾
信用在经济学中的名词解释
信用在经济学中的名词解释信用一词在经济学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应用。
它与经济活动中的风险、合作和信任息息相关,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信用这一概念进行解释和探讨。
一、信用的宏观经济意义信用在宏观经济领域中指的是经济主体之间的债权和债务关系。
在市场经济中,信用是一种经济交往的基础,它通过债券、贷款、信贷等形式实现。
信用的产生和流动可以促进资源的配置和再分配,增加经济的活力和效率。
信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信用降低了交易成本。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参与者往往会面临审核、监管和合同执行等高成本问题。
而信用可以减少交易双方的互信成本,提高交易的效率和便捷性。
其次,信用促进了资源的有效配置。
在市场经济中,有信用的经济主体往往更有可能获得融资和资源支持,这使得资源能够流向创造更大经济价值的领域,进而增加社会福利。
最后,信用有助于经济稳定。
经济活动中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信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经济主体对风险的担忧,稳定金融市场和经济运行。
信用的存在使得市场参与者有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风险分散机制,避免了金融市场的崩溃和经济的衰退。
二、信用的微观经济解释在微观经济学中,信用是指经济主体在经济交往过程中展示的良好的声誉和可靠性。
它是一种无形的资产,是个体或企业获得信贷、赢得合作伙伴信赖以及建立良好品牌形象的基础。
信用的建立和维护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首先,信用与个体的诚信度紧密相关。
在经济交往中,个体或企业如果诚实守信,可靠可信,则更容易获得他人的合作和信任。
而一旦丧失了信用,将很难再恢复。
其次,信用需要时间的积累。
与声誉类似,信用是需要长期经营和积累的。
通过持续的良好行为和信用记录,个体或企业可以逐渐树立起良好的信誉和品牌形象。
最后,信用可以通过社会资本的共享来提高。
社会资本是指社会成员之间的互信关系和社交网络。
在一个高度信用社会中,个体或企业可以借助社会资本,通过他人的背书和介绍来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支持。
关于信用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信用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引言信用经济是指在经济活动中,通过信用体系来进行交易、贷款和投资等信用行为的一种经济模式。
信用经济的发展对于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资本流动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信用经济的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讨论信用经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问题一: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信用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信用经济中,借贷双方通常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即一方拥有更多的信息,而另一方对于信息了解有限。
这会导致一些问题,比如借贷方可能会隐瞒风险信息,从而使得贷方面临更大的风险。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加强信息披露和透明度。
政府应建立完善的信用信息系统,鼓励并规范企业、个人的信息披露行为。
同时,加强监管力度,对于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行严厉打击,以提高信用经济的运行效率和公平性。
问题二:信用评估的不准确性信用评估是信用经济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它对于借贷双方的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传统的信用评估方法往往面临着不准确性的问题。
很多时候,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的差距较大,导致贷方面临不必要的风险。
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新的评估方法和技术。
比如,可以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来进行信用评估,利用更全面、更准确的数据和算法分析,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问题三:信用风险的传导信用风险的传导是信用经济中另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信用经济中,一家公司或个人的信用危机往往会对其合作伙伴和整个市场产生连锁反应,从而引发系统性风险。
为应对信用风险传导的问题,可以加强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的建设。
建立统一的风险管理和监控体系,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的信用风险隐患。
此外,加强跨机构、跨领域的信息共享和合作,以便更好地控制和化解信用风险。
问题四:信用经济的道德风险信用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道德风险。
在追求信用的同时,一些借贷双方存在着道德风险,比如欺诈、逃废债等行为,给整个社会经济秩序带来了不良影响。
解决道德风险问题需要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和教育。
我国信贷征信制度建立和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我 国信 贷 征信 制 度建 立 和 发 展 的 经济 学分 析
马 敏
( 广东技术师范学 院 管理学 院 , 东 广 广州 506 ) 1 5 6
摘
要 :本 文首先回顾 了我 国现行信 贷征 信制 度建 立的历 史背景 ,描 述 了其现 状和 结构。其 次
在新制度 经济学和网络经济 学的理论 框 架下 ,对这 套制度 得 以建立 的经 济学逻辑 进行 了系统 的 演绎性 阐述 ,还 对其未来可能的诱 致性 制度 变迁方 向进行 了分 析和设计 。研 究认为 ,这 套 由政
我 国信贷征信 制度 建立和发展的经济 学分析
2 7
Jnzc 【 et h1 s 刎等工 作 则 完成 了一 系列 针 对 不 同 国
与大多数欧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信贷征信制 度发展的轨迹不同,我国央行主导的信贷征信制
度最终得 以建立 ,是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市场化改
家信贷征信制度 的 比较研究 。所有这 些研究成 果, 对于人们 系统认识现 代信贷征信 制度 的本
质, 对于建立和改进一 国信贷征信制度 的实践 , 都提供 了深刻的见解。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逐步转轨 ,特别是商业 银行体系改革的深化 ,在我 国建立信贷征信制度 的要求 日 益迫切 ,信贷征信制度逐渐成为一个热 点研究领域 。其 中,我国信贷征信制度建立和发
展的模式选择问题更是受到普遍关注 。比如 ,一
作者简 介 :马 敏 (96 ) 16 一 ,男 ( 土家族 ) ,湖北鹤峰人 ,博士 ,副教授 ,主要从事征信制度 与中小企业信 用管理 、电子商务 理 论 与实务 、保 险监管 和工商管 理等方 面的研 究。Em i a i@f m l o - a :m mn o a . r l x i cn
信用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信用问题的经济学分析信用在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之一。
然而,近年来信用问题却频频出现,这引起了人们的广泛。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信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一、信用与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
在信用领域,这通常表现为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是指借款人隐藏自身风险,使贷款人难以做出准确的信用评估,从而产生信用风险。
道德风险是指借款人在获得贷款后,可能改变原有的行为模式,增加违约风险。
二、信用政策与货币政策政府通常会采取一系列政策来应对信用问题。
其中之一就是货币政策。
当信用市场出现失灵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如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来影响信用市场的运行。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引导,以及建立信用保障机制等措施,来降低信用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三、信用风险的管理为了应对信用风险,金融机构需要采取一系列风险管理措施。
其中之一就是进行信用评级。
通过对借款人的信用历史、财务状况、经营能力等因素进行评估,可以对借款人的信用风险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
此外,金融机构还可以通过分散投资、建立内部风险控制机制等方式来降低信用风险。
四、结论信用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经济问题,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共同努力解决。
通过加强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完善信用保障机制、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方式,可以逐步解决信用问题,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中村问题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瓶颈。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城中村问题的形成原因、存续状况和改造方案进行分析。
一、城中村问题的形成原因城中村问题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政策、市场和历史等方面。
首先,政策因素是城中村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城市化进程中,政府往往将工作重心放在城市扩张上,忽略了城中村的发展。
其次,市场因素也在城中村问题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土地稀缺,村民往往通过加建楼层、搭建简易房等方式扩张住房面积,进而形成城中村。
经济学层面上的道德、信任、信用与征信
经济学层面上的道德、信任、信用与征信经济学层面上的道德、信任、信用与征信一、道德经济学的思考道德经济学是指通过考虑经济行为的道德和伦理因素来研究和解决经济问题的学科。
关于道德经济学的思考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 道德的内在价值道德价值在经济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我们越来越重视道德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首先,在市场经济中一个企业或个人的道德行为会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深远的影响。
其次,道德可以提高企业或个人的社会信誉度,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2. 道德失范现象在市场经济中,存在各种道德失范现象,比如价格垄断、不公平交易等。
这些现象严重侵犯了消费者和其他经济主体的权益,进而破坏了市场秩序。
因此,必须加强道德教育和监管,从源头上解决这些问题。
二、信任与市场经济信任是市场经济中的基础。
在市场经济中,信任可以促进买卖双方的交易,从而增加交易的效率。
下面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信任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1. 信任的经济价值(1)信任可以降低交易的成本,增加交易的效率。
如果没有信任,买家和卖家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成本来建立合作的关系,而信任可以减少这些成本。
(2)信任可以扩大市场规模。
在一个充满信任的市场中,买家和卖家可以跨越地域和文化差异,从而扩大市场规模。
2. 信任经济理论信任经济是一种基于信任和互惠的经济体系。
在信任经济体系中,信任是货币,它不仅可以自我增值,还可以使整个经济体系保持良性循环。
而在没有信任的经济体系中,人们往往会采取自保措施,从而使整个经济体系失去有效性。
三、信用与信用风险信用是指借贷双方在交易中产生的互信关系。
在市场经济中,信用是交易的基础。
下面分析信用与信用风险:1. 信用的作用(1)信用可以提高借贷的效率。
在有信用保障下,借贷双方可以更轻松地达成借贷协议。
(2)信用可以降低借贷成本。
在对借贷双方提供了信用保障之后,借款人可以以较低的利率获取资金。
2. 信用风险管理信用风险是发生借贷违约情况的风险。
“会计诚信”的经济学思考
中 图分 类 号 :2 3 F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 4 4 1 (0 0)2 19 0 10 — 9 4 2 1 0 — 3 — 2
不做 假 账 是 会 计 人 的 道 德 底 线 。 “ 信 为 诚
、
企 业 做 假 账 的 手 法 例 析
以海 南 民源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民源 ) 例 , 琼 为 该 公 司 19 9 6年 虚 构 收 入 56 .6亿 元 , 构 利 润 虚
54亿 元 , 增 资本 公 积 金 65 虚 . 7亿 元 , 价 扶 股 摇 直上 , 为 深 沪 股 市 的 风 向 标 , 响 深 圳 股 成 影 市 市值 2 8亿 。 19 97年 案 发 。
本 , 假账 ” 不做 可谓 字字 千 钧 , 要 怎 么样 才 能 那
保 证做 到 “ 不做 假 账 ” 会 计 信 息 的使 用 者 看 ?
巨大 , 害深 远 。 危
据 新 华 社 北 京 电 ,0 6年 1 20 1月 3日 , 财 政部发布 了《 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 司报》 此次 , 检 查重 点是 中 央企 业 集 团 、 地 产 企 业 及 部 分 房 会 计 师事 务 所 , 检 查 了 9 共 4家 企 业 和 6 0家 会 计师事务所。检查发现 , 中国华源集 团有限公
不到假账 呢?人们普遍想到两种办法 , 即加 强 各 个 层 面 的监 管 和提 高 会 计 人 的诚 信 度 。作 为 会 计 工 作 的主 管 部 门— — 财 政 部 明 确 规 定 会 计 职 业 实行 “ 进 必 考 ” 尤其 强 调 了《 济 凡 , 经 法 规 与 职 业 道 德 》 目的 考 试 , 可 谓 是 用 心 科 也 良苦 。但 是 我 们 看 到 假 账 问题 仍 然 很 严 重 , 当 然 不 只是 中 国 , 国的 会 计 准 则 被 公认 为全 面 美 而 又 客 观 , 管 也很 有 力 , 也 仍 然 避 免 不 了 监 但 以 安 然公 司 、 界 通 讯 公 司为 代 表 的 大 公 司 的 世 财务丑闻, 以及 五 大会 计 师 事 务 所 之 一 的 安 迭 信事务所的黯然退 出, 这是不是说监管不起 作 用 呢 ?诚 信 是 个很 模 糊 的概 念 , 什 么能 证 明 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用问题的经济学探析
作者:王雁
来源:《商情》2017年第06期
【摘要】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信用秩序的建立,要求市场双方主体能够以诚实守信为基本原则,积极参与市场经济,促进现代文明的更好发展。
但是就当前我国信用问题的经济学来看,其在各个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
本文先就信用问题的经济学内容进行探析,然后就当前我国存在的信用问题以及应对策略进行具体的探讨。
【关键词】信用问题;经济学;对策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对社会信用的要求逐渐提高,要求各市场主体能够在较好的信用条件下和信用关系下进行市场参与,以推动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但是就当前我国社会现实来看,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变化虽然带来了经济的更好发展,但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社会信用问题,要求国家必须要从经济学角度对信用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认识,推动市场经济的更好发展。
以下本文就信用问题的经济学相关内容进行具体探析。
1 信用问题的经济学问题探究
1.1信用问题的主要理论观点概述
信用问题的主要理论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文化论观点。
文化论观点指的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程度不同,那么国家的信用程度也会相应出现不同;第二点,经验论观点。
经验论强调生活经验和精力对社会信用问题的看法。
如,生活经验很少的人在与人进行交流时必然更加愿意相信对方,也更加信守自己的承诺,反之亦然;第三,理性轮。
理性轮也被称之为利益论,指的是人们在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前提下保持的信用态度。
如,个人在利益问题下首先要考虑自己此次的交易收益更多还是损失更大,其次要考虑对方诚信程度如何,是否会失信。
综合两方面考虑之后,人们才会决定是否进行交易;第四,制度论。
制度论强调制度环境对于社会问题的影响,当政府类型适合增进社会信用时,社会信用问题肯定也会相应减少;第五,道德论。
道德论提出,信用问题与人的思想道德观念是息息相关的,悲观的人会相对缺乏信用,而乐观的人对社会信用则会抱着积极的态度,积极坚守信用。
1.2信用问题的经济学本质分析
从经济学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发现,信用问题的本质实际上是利益。
在市场经济下,市场参与主体主要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一个是从自己的角度进行考虑,而一个是从他人的角度进行考虑。
这也就是我们在道德观念中提出的利他问题和利己问题。
但是无论是利他还是利己,我们看重的均是“利”字,也就是“利益”。
人类社会产生的两种基本人性为自私心理和同情
心理,而自私心理的本质就是利己原则,同情心理属于利他原则,并且是基于自我利益的从社会实践来看,利益问题也的确是经济问题和信用问题的核心。
我们在市场经济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对亲近的人较为慷慨,对不够亲近的人则较为吝啬。
这种慷慨实际是能够也是自我利益的慷慨。
因此,可以看出,信用问题的本质是对自我利益的追求。
1.3信用成本问题分析
社会信用也是需要一定成本的,而这些成本应该怎样来测量呢?要明白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是“信用量”。
信用量的测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考虑:第一,个人的财富值和收入情况。
财富值和收入更高,说明对方失去信用的可能性也就越小,那么信用量就会越高;第二,工作的稳定性。
稳定的工作可以相对提高个人的信用度,因此信用量也较高;第三,社会地位。
社会地位越高的人越看重诚信问题,因为失信会给这些人带来巨大的地位和形象损失,因此信用量也相对较高;第四,教育水平。
教育水平决定着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认知,因此教育水平越高的人,其失信的可能性相对会较少,信用量也会相对较高。
以上大部分是针对个人而言的,对于企业来讲,信用量的测定则主要需要从产品的质量、服务、企业的收益情况、偿还贷款的情况以及履约的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
根据以上提到的信用成本测定的几个方面内容,我们可以知道:在完全信息条件,即买卖双方对对方信息均十分了解的情况下,经济主体需要将信用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才能够保证自己的利益高于成本,反之则会导致利益低于成本,并且能够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但是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也就是买卖双方获取的信息不对等时,情况就会发生变化。
根据实践研究表明,这种情况下信用度越低,那么经济主体得到的经济利益反而越高,而越重视信用,亏损的可能性反而会增大。
因此,在这种市场情况下,经济主体会偏向于不将信用的一方,并且不讲信用的经济主体会排斥讲信用的主体,导致市场环境出现变化,影响谁信用问题。
1.4信用的博弈论问题
从博弈论角度来看,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讲述了这样一个问题:当两个囚徒面临同样一种难题时,为了自身的利益着想,两个人都会坦白自己的罪行,然后大家一起入狱(入狱年限为五年)。
后来美国一位社会学家根据“囚徒困境”的实验进行了二次实验,即“重复囚徒困境博弈”实验。
这个实验过程总人们发现,其最好的博弈策略居然是“针锋相对”也就是说,甲乙二人均采取这样的对策:你如果合作要坦白,那么我也合作坦白;但是如果你不合作坦白,那么我也会合作坦白。
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居然成为了最优的解决方案,双方都不需要入狱。
将博弈论的理论应用到信用问题中就是:如果对方守信,那么我守信;而如果对方不守信,那么我也不守信。
因此,什么时候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一般来说,在前面一次的经济交易中,大部分会出现“守信,守信”的情况,只有当博弈次数增加,其中一方主体认识到:“当我们都守信的时候,如果我突然失信,那么我就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
”时,一方开始出现失信情况,那么另一方在接下来的交易中也会采用失信的策略。
这就会出现“你失信,我也失信”的状况。
结合博弈论和信用成本问题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博弈后期出现的失信情况主要由于是
双方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也就是交易双方处于不完全信息条件下。
那么也就是说,博弈中牵涉到的长期信用问题和短期信用问题实际上仍然与完全信息条件和不完全信息条件有关。
2 当前我国存在的信用问题
就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中的信用问题来看,其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种:第一,假冒伪劣商品数量增多。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全国质检系统查办各类质量违法案件51.1万起,比“十一五”期间增加了121.1%;第二,企业没有按照合同约定交易的情况增多。
即企业在签订合同之后,收了付款但是没有在规定时间内交货,或者收了货物但是没有及时付款的情况增多;第三,市场诈骗情况增多。
2012年12月6日,广西南宁公安机关成功破获“10·16”特大传销案,抓获该传销团伙A级头目70余人,逮捕30人,查获涉案款物一批。
2017年1月13日,湖南长沙公安局现场捣毁传销窝点378个,查获参与传销人员4000余名,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128名,传销骨干全部落网。
3 信用问题的对策探讨
第一,要求能够加强对市场的整顿,实现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
信用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双方信息的不对等,因此,政府如果能够实现市场信息的透明和公开就能够减少信息不对等的可能性,从而避免出现社会信用问题。
如,政府可以鼓励公民利用信息技术开辟信息获取渠道,加强公众对经济主体的全民监督,同时政府还需要加强法制建设,确保信息公开的法律效应;第二,提高信用量小的经济主体的失信成本。
信用问题的出现均是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因此,当失信成本高于获得的利益时,经济主体就会慎重选择,从而避免出现社会信用问题。
尤其对于信用量较少的经济主体而言,其本身能够承担的失信成本并不高,这时再提高失信成本,必然能够起到较好的预防失信的效果。
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大对市场主体的监督力度的形式以及加强法制建设的犯法来约束经济主体的失信行为。
如对于违反社会信用的经济主体,政府要加大主体的赔偿责任,扩大赔偿范围。
而在诉讼方面,为受害者提供更多便捷的诉讼取渠道,简化诉讼程序,降低诉讼成本,维护社会信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信用问题的经济学本质为利益问题,出现社会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主体双方的信息不对等以及失信成本低于实际收益。
因此,从这两个方面出发,要解决当前我国社会出现的经济信用问题必须要求能够加强对市场的整顿,实现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并且提高信用量小的经济主体的失信成本。
只有这样,市场经济主体才无法寻找信息不对等的漏洞,也才不会想要通过“失信”来获取更高的经济利益,达到解决社会信用问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唐卓瑶.从行为经济学角度分析信用问题[J].经济师,2012,06:57-58
[2]武超群.基于经济信用的公共信用及其张力模型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3,04:69-74
[3]王兴娟.农村小额信贷信用问题的经济伦理分析[J].农业经济,2013,08:35-36
[4]龙海阳.认缴资本制下公司信用维持的路径选择——基于法经济学理论的分析视角[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3:8-12+64
[5]叶银龙.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信用成果运用与信贷模式创新——以浙江丽水农村金融改革试点为例[J].西南金融,2016,03:66-70
[6]李建革,刘文宇.基于法经济学视角的信用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3:104-107
[7]郄瑞嘉.用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去分析社会信用[J].商,2016,18:92
作者简介:
王雁(1988.5-),女,汉族,浙江杭州人,南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