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音乐简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简史复习资料古代史(远古夏商)1、中国音乐的起源模仿说感情说劳动说信号说摹仿自然说异性求爱说语言扬抑说巫术起源说2、1986年至1987年,河南舞阳县贾湖村先后出土25支骨笛,由鹤骨制成,距今约8600年至9000年、七孔笛(周秦时期)3、佾(yi)指古代乐舞的行列。
关于乐队的使用:周时盛行“金石之声”,编钟等悬挂乐器是身份与权力的象征!《周礼·春官宗伯》:“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县,士特县,辩其声”县通悬,悬挂之意!王享用的乐器是四面悬挂,然后依等级顺次为三面、两面、一面。
4、周代得宫廷乐舞包括六代乐舞、小舞、颂乐、雅乐、房中乐、四夷之乐等六代乐舞简称六乐,从黄帝时期沿袭下来带有史诗性的乐舞:(1)黄帝时的《云门大卷》,简称《云门》云是黄帝时的图腾;(2)唐尧时的《咸池》,天上的星宿名;(3)虞舜时的《韶》,又名《箫韶》;(4)夏禹时的《大夏》又称《夏籥yue》;(5)商汤时的《大濩huo》;(6)周朝当代的《大武》。
这些乐舞主要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
5、《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6、八音分类法:依乐器制作材料不同把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
(1)金类乐器:钟、铜铃、铜鼓、镈钟、甬钟、钮钟(2)石类乐器:磬、排箫(3)土类乐器:陶铃、陶鼓、陶响、陶角、陶镛yong、陶埙(4)木类乐器:柷zhu、敔yu、木鼓(5)丝类乐器:有柱:瑟、筝、筑无柱:琴(6)革类乐器:贲鼓、应、县鼓、鼍tuo鼓、鼗tao鼓、鞉tao (7)匏类乐器:“匏”即“瓠hu”,主要构成材料,一种葫芦。
笙、竽、巢(8)竹类乐器:箫、篴即笛、篪chi、籥yue、管7、曾侯乙墓乐器 1978年出土,符合“诸侯轩县”的周代等级制度规定。
编钟共65件分三层、八组悬于钟架上。
意义:曾侯乙墓出土的乐器,反映了我国先秦音乐文化的高度发展,其卓绝的铸造工艺、良好的声学性能,显示出先秦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这些乐器的出土,为我们研究先秦的乐器、乐队编制、乐律、音乐审美提供了珍贵实物。
中国音乐简史考试精髓要点
1、宋元时期的音乐文化特点:宋代宫廷已不再是城市的音乐中心,统治者也不再能起到音乐的组织者和集中者的作用,宫廷音乐萎缩,市民音乐兴盛起来,成为宋代音乐文化的主要特征。
2、宋代音乐形式(体裁)有:杂剧、院本、南戏、傀儡、影戏、唱赚、诸宫调、鼓子词、小唱、散乐等。
3、宋代引人注目的词体歌曲即艺术歌曲,90字以上的称长调(或慢曲),90字以下的称为小令(或令曲)。
(注:令,即小曲子。
小曲为艺术歌曲)4、“燕乐”属于宫廷音乐,唐代大曲中的一些片断称为摘遍(篇)。
5、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著名的诗人,著名音乐家,作曲家。
姜夔在音乐上:①、政治上的失意:旅途悲思,《凄凉犯》;触景伤情,《杏花天影》;沉郁情调,《长亭怨慢》;②、留下了17首歌(乐)曲,对唐代残谱的整理;③、对祖国被压迫人民的关怀。
6、早期杂剧的表演形式组成:艳段、正杂剧、散段。
7、戏曲的发展(形成):宋代是戏曲体裁确立的时代;元初是戏曲形式成熟的时代;清朝是戏曲艺术完全成熟的时代。
8、三个代表性的丝竹乐:福建的南音,江南丝竹,广东音乐。
(注:江南丝竹,流传于江南,浙江,上海、、、八大名曲有:欢乐歌,行街,三六,慢三六,中花六板,慢六板,云庆,四合如意。
)9、古琴在宋代普及,出现了浙派,代表人物郭沔,(详情见书本P67);山东出现了诸城派,江苏的广陵派,江宁派,梅庵派;四川的蜀派、、、、、、(注:古琴长3尺6寸5分,七根弦为金、木、水、火、土、文、武,有13个徽,代表13个月)。
10、几个第一:A、宋代《乐书》陈旸(炀)200卷,①、经书记载有关音乐的内容;②、乐律理论;③、乐器图说;《乐书》堪称是我国第一本音乐百科全书。
B、宋代《梦溪笔谈》沈括,用笔记的形式详细的记录了劳动人民的科学技术和自己的见解,是我国科学史上的一部重要的著作。
内容包括:天文,气象,历法,地理,地质,化学,物力,生物,医药,史学,文学,绘画,书,音乐。
在音乐中提到乐律,乐谱,乐器图,乐论。
中国音乐简史读书心得10篇(标准版)
中国音乐简史读书心得10篇人们常言“上下五千年”,是说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符号,音乐,在中国却有近万年可考的历史,中华古韵,熏陶了亿万炎黄子孙,代代传承。
下面给大家带来关于中国音乐简史读书心得,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中国音乐简史读书心得11.燕乐:燕乐,又称宴乐,专指统治者在宴请宾客时所用的音乐。
唐代的燕乐由多部乐和二部伎组成,它是在汉魏至隋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中外各民族音乐交融的产物。
2.雅乐:雅乐是周代统治者在祭祀天地、祖先以及朝贺、宴飨等场合所用的音乐,因其具有“典雅纯正”的风格,所以被称为雅乐。
西周雅乐有非常严格的制度,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不同的等级享用不同的乐队和舞队规模、不同的场合运用不同的乐舞。
3.聂耳:(1912~1935)音乐家,原名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原籍云南玉溪。
学生时期就参加革命宣传活动,后参与建立“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等左翼音乐组织,坚定走革命音乐道路。
创作的歌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人民性,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开辟了道路,著名的作品有《卖报歌》、《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大路歌》等。
、、4.相和歌:汉代产生的艺术歌曲,它是在北方民歌基础上经过加工而成。
其发展过程经过了三个阶段,最初是清唱的民间歌谣,既而又加上帮腔,成“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最后形成带有乐器伴奏的“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艺术化歌曲。
相和歌主要用丝竹乐器伴奏,有笙、笛、节、琴、瑟、琵琶、筝等七种。
5.徐上瀛:明代琴家,号青山,江苏娄东(今太仓)人。
自幼学琴,为陈爱桐再传弟子,不但擅长演奏,而且在琴学方面也有极高的造诣,著有琴学名著《溪山琴况》。
在此书中,徐上瀛在总结前人琴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演奏实践,提出了“和”、“静”、“清”、“远”、“古”、“澹”等二十四况。
《溪山琴况》集古琴音乐美学之大成,在实践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琴乐审美准则,成为我国古代三部最重要的音乐美学专著之一。
中国音乐简史2
中国音乐简史第一节远古及夏商时期的第二节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了解西周的礼乐制度、音乐机构及宫廷音乐分类,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郑卫之音”、《诗经》《楚辞》。
了解儒家、墨家、道家的音乐观)礼乐制度是周代初期由周公初步制定的,建立礼乐制度的目的和原因是:巩固等级制社会,吸取了商代灭亡的教训,反对“淫乐”,采取“节乐”措施,明确尊卑等级,建立良好的统治秩序。
礼乐制度的实施巩固了奴隶主阶级的社会地位,促进了音乐的发展,但他又使乐成礼的附庸,使音乐成为以礼为中心的模式音乐,并逐渐趋于僵化。
音乐机构;礼乐制是以宗法制度和等级制度互为表里,礼制和乐制相配合,周朝为了实施礼乐制度,设置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礼乐机构(音乐教育机构)。
最高领导职务是大司乐,机构职能是负责音乐行政,音乐教育,音乐表演。
周代宫廷音乐大致可以分为六大类:六代之乐,颂乐、雅乐、房中乐、四夷之乐。
六代之乐是历代传下来的六部大型乐舞:皇帝《云门》《咸池》《韶》夏《大夏》商代《》《周《大武》,主要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特点是舞蹈、歌唱。
器乐结合而成,表演人员众多,规模宏大,声调悠长,缓慢,肃穆庄严。
多用于隆重典礼仪式上,由大司乐亲自掌管,颂歌:是为君王参与各种大典活动所做的乐歌,内容大多为史诗性,带有神话色彩,音调缓慢。
但比六代之乐清新。
演唱时用瑟伴奏,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的内容和场合与颂大体相同,小雅教接近民歌或根据民歌加工改编而成,常用于士大夫饮酒作乐时,演唱用琴或瑟伴奏,称为“弦歌”。
汉以后的房中乐是后妃们在宫内侍宴时演奏的乐歌,以周南。
召南之类民歌为主。
用琴、瑟伴奏。
四夷之乐来自秦、楚、吴、越等王朝四周各部落、个民族的乐舞、歌曲。
伴奏以吹管乐器为主。
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郑卫之音:春秋战国兴起于郑国和卫国的音乐,因在当时影响很大后代在与雅乐相对称时,常被作为民间音乐的代名词,又因统治阶级排斥和鄙视民间音乐,常常被贬称为“淫乐、邪音、亡国之乐”第三节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了解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了解秦、汉乐府。
中国音乐简史名词解释
“弘一”法师:即中国早期著名艺术教育家李叔同、于1918年在杭州剃度入佛门后的法号。
李叔同在出家前曾对中国近代音乐、美术教育,以及将欧洲的话剧传入中国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早期相当一批美术、音乐家(如丰子恺、吴梦非、刘质平等)都曾是他的学生。
上海工部局管弦乐队:这是20世纪在上海英租界建立的一支具有相当水平和规模的职业性管弦乐队。
作为管弦乐队的编制,正式建立于20年代初。
常任指挥是意大利钢琴家、指挥家马里奥•帕契(他的中文名字叫“梅百器”)。
其乐队成员最初一直是由外籍演奏家来担任,其中有些演奏员还同时在国立音专兼任教学(如富华、佘甫磋夫等),至30年代中期逐步吸收一些中国的演奏家加入。
由于它是当时在中国唯一一支有水平的交响乐队,曾对我国许多音乐家及音乐爱好者影响颇大。
新音乐:“新音乐”一词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多次提到。
最早此概念由曾志忞提出是指“学堂乐歌”中的歌曲;“五四”运动后,萧友梅提到的“新音乐”是指借鉴西方音乐创作方法创作的音乐,与传统民间音乐相对;30年代黄自提出的“新音乐”是指建立中国的民族乐派之音乐;新音乐社于1940年1月创刊于重庆的音乐期刊名;另外在左翼音乐运动中使用“新音乐”一词,是指无产阶段烦人革命音乐。
江南丝竹:是中国传统器乐中丝竹类的重要乐种。
它原先主要流传于苏南、浙江一带,近代在上海获得大的发展,并进一步扩大其影响,成为全国著名的乐种。
这个乐种有结社合乐的传统,如辛亥革命后成立的“钧天集”、“清平集”、“雅歌集”等社团,在传播江南丝竹乐曲、培养演奏人才、发展乐种艺术方面都作出了有益的工作。
山歌社:这是在抗日战争后期,由重庆国立音乐院理论作曲系学生所创办、以研究中国民歌为主的学术组织。
由郭乃安、潘名辉、谢功成、王震亚、严良堃、伍雍谊等人为主,并得到了当时作曲系有关领导江定仙、陈田鹤等音乐家的支持。
他们曾为许多当时受欢迎的民歌配以富于艺术性的钢琴伴奏,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有的艺术价值、深得歌唱家的欢迎,还在对中国音调的多声化探索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中国音乐简史部分
一、四大徽班:三庆,四喜,春谷,和春(二黄)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说唱音乐的代表人物:京韵大鼓:刘金宝(奠基人)、白云鹏、张晓轩、骆玉笙二、学堂乐歌:1,近代在新式学堂所教唱的的歌曲。
2,曲调:大多使用外国特别是日本欧美的曲调。
3,意义:(1)随着学堂乐歌的发展,西洋音乐的各种形式逐渐被人们所掌握(2)学堂乐歌是我国新文化运动在音乐领域吐露新蕊的标志开近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先河(3)它确立了我国群众集体唱歌的社会基础,造就了一批我国国民音乐教育的人才(4)学堂乐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20世纪了我国群众歌曲在生活中的基本定位。
4,代表人物:(1)沈心工:是国内学校唱歌教材的最早编辑者,我国启蒙音乐教育家。
代表作《黄河》《体操》《竹马》《女子体操》(2)曾志忞:是我国最早发表和编创乐歌书的作者。
(3)李叔同:我国近代音乐、美术、话剧的倡导者和先驱者。
代表作《送别》《春游》《留别》《早秋》创办了我国第一剧社“春柳社”(日本),创办了中国做早的音乐杂志在《音乐小杂志》最早运用西洋作曲技法创造多声部音乐。
三、五四时期音乐理论家:1、萧友梅:近代音乐教育的开拓者、教育家,现代专业音乐创作的开拓者、作曲家。
2、黎锦晖:我国近现代作曲家、通俗歌曲最早到作曲家,他首创儿童歌曲剧和儿童歌曲表演。
代表作《麻雀与小孩》《神仙妹妹》《小小画家》《可怜的秋香》3、赵元任:我国近代语言学家、作曲家。
代表作《叫我如何不想他》、讽刺歌曲《老天爷》群众歌曲《卖布谣》合唱《海韵》。
音乐特点:(1)音乐作品反应民主爱国的立场和五四精神;(2)音乐形象生动鲜明;(3)词曲结合好,作品具有民族风格;能借鉴西方作曲技术,用和声调性等色彩表达情绪。
4、刘天华:近代作曲家,民族器乐演奏家、音乐教育家。
作品《良宵》《空上鸟语》。
功绩:(1)发展民族器乐的创作(2)通过练习曲的创作,为民族器乐教学新体系奠定了基础(3)改革民族器乐的记谱法——工尺谱(4)改革民族器乐,提高民族器乐的表现力,特别是二胡方面(5)音乐美学思想:认为音乐具有娱乐、审美、教育三重功能。
中国音乐简史
六代之乐是指历代传下来的六部大型乐舞,即黄帝时的《云门》、尧时的《咸池》、舜时的《大韶》、禹时的《大夏》、商时的《大濩》、周初的《大武》。
这些乐舞主要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特点是规模宏大而声调平淡、缓慢,给人以严肃静穆之感。
由于乐器品种增多,出现了“八音”分类法,即按制作材料将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
(西周)郑卫之音,郑声来作为俗乐的代称。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民歌总集。
《风》、《雅》、《颂》。
秦青的歌唱有“声振林木”之势,韩娥的歌唱给人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印象。
“乐府”是秦汉朝廷设置的音乐机构,始建于秦代。
武帝改建了宫廷音乐机构“乐府”,组织人员采诗,其范围及于赵、代、秦、楚等地区。
随后又任命李延年担任乐府的协律都尉,主管加工改编民歌及创作新曲之事。
汉魏南北朝的乐府音乐,主要有相和歌、清商乐、鼓吹乐三大类。
相和歌的得名,取义于“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它最初只是将徒唱的民歌加上管弦乐器伴奏,后来经过发展,又创造了一种结构较复杂的歌舞形式,成为“相和大曲”。
与相和歌一脉相承的是六朝时候的清商乐。
汉朝的“鼓吹乐”可分为四类:1.黄门鼓吹,皇帝宴乐群臣,列鼓吹于殿廷。
乐器用箫、笳等。
2.骑吹,在马上吹奏。
乐器用箫、笳。
3.横吹,军中马上所奏。
乐器用鼓、角等。
4.短箫饶歌,军队凯旋时奏于殿廷、社庙。
乐器用饶、箫、横吹等。
《碣石调幽兰》梁时人丘明所传的文字谱传世,是我国最早留存的琴曲古谱。
隋及初唐的宫廷燕乐,是以中国原有的音乐和汉魏以来陆续传入的西域各族音乐和外国音乐为基础的。
隋初置七部乐,即国伎、清商伎、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伎、文康伎。
炀帝时增设疏勒、康国两部,为九部乐。
唐武德初去文康伎,改设张十部乐中只有清商伎和文康伎是汉族传统的音乐。
唐高宗时取消了多部伎的编制,根据音乐歌舞的特点分为坐部伎,立部伎。
隋唐九、十部乐和坐、立部伎都属民间俗乐,它们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或国家,风格自然是多种多样的。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音乐简史中国音乐源远流长,丰富多样。
它承载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凝聚了人们对生活、生命和自然的理解与表达。
本文将带您略窥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了解其中的特点与演变。
一、古代音乐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古人就开始使用石制乐器。
最著名的古代乐器应属于商代的“大鼓”和“尺八”,它们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音乐开始进入一个发展的新阶段。
随着封建社会的形成,古代音乐逐渐被赋予了宴会、祭祀等仪式与活动的功能。
这一时期的音乐风格以庄重、庆祝、神圣为主要特点。
金、铜等金属乐器陆续问世,乐器的种类与音质开始多样化,使古代音乐在形式和演奏上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二、宫廷音乐的繁荣与衰落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兴盛,宫廷音乐逐渐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代表。
最有名的中国古代宫廷乐队是太平乐队,它在唐朝达到了巅峰。
《九成宫调》的创作扬名海内外,成为了中国宫廷音乐的经典之作。
然而,宫廷音乐也随着封建制度的衰败而逐渐走向没落。
清朝之后,宫廷音乐逐渐失去了它的繁荣与光彩。
不过它的影响依然深远,许多古典音乐都保留着它的痕迹,成为了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民间音乐的蓬勃发展民间音乐是中国音乐中最为活跃与多样的一部分。
在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民间音乐都以其独特的方式跟随着当时社会的变革而发展。
一方面,由于地域和民族文化的差异,中国各个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间音乐。
比如,西北地区的陕北民歌深受大家的喜爱,南方的山歌更是以其激昂的曲调和深情的歌词广为传唱。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现代化的推动,互联网的普及也让中国民间音乐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许多年轻人通过网络平台表达自己的音乐才能,让更多人听到了当代中国的民间音乐。
四、现代音乐的融合与创新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现代音乐也在逐渐脱离传统音乐的束缚,展现出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的特点。
中国流行音乐的崛起,让人们享受到了迅速更新的音乐作品和音乐风格。
音乐专业《中国音乐简史》教学大纲.doc
音乐专业《中国音乐简史》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教学目的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把握中国音乐发展的基本脉络,了解各个时期音乐艺术的文化背景以及艺术特征,从而能够对各个时代的音乐文化现象、重要人物和音乐作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客观而准确评价音乐文化现象的能力。
2.教学要求通过讲授使学生把握中国音乐发展的基本脉络,对中国古代及近现代的音乐作品、音乐家、音乐事件、音乐制度及音乐机构、音乐理论以及音乐文化交流等方面有一个准确明晰的认识,对于重要的音乐作品能够演唱,对重要的音乐事件能够根据其所处的历史背景进行客观的解释、分析与评价一既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历史上的音乐现象。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第一章中国古代音乐史部分[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音乐的发展脉络,熟知古代音乐的相关重要事件、重要音乐作品、重要音乐制度、音乐思想等知识点,能够对古代的音乐艺术作比较客观的认识与评价。
[重点与难点]西周礼乐制度、八音分类法、曾侯乙墓编钟、秦汉乐府、汉代鼓吹、相合歌与相合大曲、魏晋音乐文化交流、隋唐歌舞燕乐、燕乐大曲、唐代音乐机构、姜白石艺术歌曲、元杂剧、诸宫调、四大声腔、魏良辅对昆山腔的改革、汤显祖与《牡丹亭》、古琴曲《流水》《梅花三弄》《潇湘水云》《平沙落雁》《广陵散》[教学时数]16[主要内容]第一节上古时期的音乐一、远古时期的古歌与古乐舞(一)古歌(二)古乐舞二、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和音乐教育(一)礼乐制度(二)音乐教育三、诗经与楚辞四、西周的八音分类法五、曾侯乙墓编钟六、上古时期的音乐思想(一)孔子的音乐思想(二)老子的音乐思想(二)《乐记》七、三分损益法与十二律第二节中古时期的音乐一、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一)秦汉乐府(二)汉代鼓吹1.鼓吹2.横吹3.短箫饶歌(三)汉代相合歌1.相合歌2.相合大曲(四)琵琶与古琴(一)三种形制的琵琶(二)琴歌《胡笳十八拍》(三)琴曲《广陵散》《酒狂》(五)魏晋以来的音乐文化交流1.歌舞伎乐的交流2.乐器乐曲的交流(六)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和何承天的新律二、隋唐五代的音乐(一)唐代音乐文化繁荣的历史背景(二)隋唐燕乐以及“坐部伎”“立部伎”(三)隋唐歌舞大曲1.歌舞大曲的定义2.歌舞大曲的结构3.著名的歌舞大曲《霓裳羽衣曲》《秦王破阵乐》(四)变文与参军戏(五)燕乐二十八调(六)古琴音乐1.古琴减字谱2.琴曲《梅花三弄》(七)太常寺与梨园、教坊(A)中日音乐文化交流第三节近古时期的音乐一、宋元音乐(一)瓦子、勾栏(二)曲了以及姜白石的艺术歌曲(二)唱赚与诸宫调(四)宋杂剧(五)元杂剧(六)宋元南戏(七)古琴曲《潇湘水云》(A)蔡元定的十八律二、明清音乐(一)明清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弋阳强昆山腔(二)汤显祖的牡丹亭(三)鼓词与弹词(四)明清器乐发展1.徐上瀛的《溪山琴况》2.琴曲《平沙落雁》3.琵琶曲《十面埋伏》4.福建南音5.西安鼓乐(五)朱载揄的新法密律[参考书目][1]杨荫浏著《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下册),人民音乐出版社。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音乐简史知识点第一章:远古、夏、商时期1、“舞阳骨笛”或“贾湖骨笛”,由鹤类尺骨制成,距今约有8000年历史。
2、“彩陶盆”内壁有三组舞者,舞姿优美,富有节奏感。
3、音乐的起源:a、巫术说b、情感说c、模仿说d、劳动说4、古歌:《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5、乐舞:《韶》孔子“三月不知肉味。
”6、古乐器:鼓、磬、编磬、钟、编钟、古笛、埙等。
第二章:西周、春秋、战国时期1、西周礼乐制度“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2、西周设立第一个礼乐机构——春管。
春秋时期,学术下移,孔子办私学,授“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乐教材《诗经》。
3、周代按乐器的制作材料分成“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4、“五音”:宫、商、角、徵、羽。
5、战国末年,俞伯牙、钟子期知音的故事《高山》、《流水》。
6、湖北随县出土“曾侯乙编钟”,一钟双音。
7、孔子“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墨子“非乐”。
老子“大音希声”。
第三章:秦、汉、魏、晋时期1、秦创建乐府,汉代兴盛,是以改编民间音乐为主的机构。
2、嵇康魏末琴家、音乐理论家,代表作《声无哀乐论》。
第四章:隋唐时期1、宫廷燕乐唐玄宗创作歌舞大曲《霓裳羽衣曲》2、“太常寺”是封建社会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关,唐代太常寺规模庞大,乐工数量空前,其中有著名乐工——李龟年。
第五章:宋、元时期1、市民音乐蓬勃发展,音乐活动中心是“瓦子勾栏”。
2、戏曲分杂剧与南戏两大体系。
其中元杂剧代表剧目: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王实甫《西厢记》。
第六章:明、清时期1、南戏在流行中与各地民间音乐相结合,至明代形成“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
2、魏良辅对昆山腔进行改革,成为“昆曲”,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3、京剧的形成。
两大声腔:西皮强与二黄腔。
京剧鼻祖:谭鑫培。
第七章:中华民国时期1、学堂乐歌例《送别》、《共产儿童团歌》、《团结就是力量》2、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中国音乐简史 (2)
第一章远古(前21世纪以前新石器时代)骨笛,河南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墓葬里,出土了用猛禽肢骨制作的骨笛,有八孔、七孔、六孔、五孔笛,五、七孔笛较多,共18支,保存完整的七孔骨笛可吹奏河北民歌小白菜。
距今约9000年,说明骨笛是河南贾湖先民生活中相当普遍的乐器。
第二章夏、商、西周(前21世纪-前771年)西周礼,在西周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际交往中的礼节仪式。
西周乐,以五声八音为乐,五声为音阶,即宫、商、角、徵、羽。
八音为器乐之分类,即埙、笙、鼓、管、弦、磬、钟、柷。
西周礼乐制度达到了礼乐不分家的地步,“礼之所及乐必从之”。
西周礼乐制度用礼乐划分等级,目的在于维护其宗法制度和君权、族权、夫权、神权,具有维护贵族的世袭制、等级制,加强统治的作用。
六代乐舞:简称“六乐”,保留在周代宫廷中的六个据说从黄帝开始历代留传下来的代表性乐舞,包括黄帝时期的《云门大卷》,黄帝部落以云为图腾;尧时的《咸池》,咸池是日落处的星座名;舜时的《大韶》,因用排箫伴奏,又称《箫韶》,此乐舞有九次变化,又称《九辩》或《九歌》;夏禹时的《大夏》,用吹管乐器伴奏而名;商汤时的《大濩》;周初的《大武》歌颂武王伐纣的内容。
大司乐,我国古代音乐教育制度开始于周代,周初建立了宫廷音乐机构大司乐,它是我国第一所音乐学校。
大司乐的一个重要职能是音乐教育。
它承担培养贵族子弟——世子、国子、学士的音乐教育任务,并按一定的学习程序进行,学习内容包括“乐德、乐语、乐舞”。
大司乐的另两个职能是:严格的行政和音乐表演职能。
行政职能表现在大司乐中各级乐工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井然有序。
表演职能是在大司乐中的乐工承担宫廷宴饮、祭祀等场合的表演任务。
“八音”乐器分类法:八音是以乐器的制作材料来划分的,根据西周记载,每类之下有如下乐器:金:钟——编钟、钲石:磬——编磬土:埙革:鼓类乐器丝:琴、瑟木:柷匏:笙、芋竹:箫、管乐律学的形成:乐律学是中国古代音乐技术理论的统称,包括乐学与律学,它是音乐声学、数学和音乐学互相渗透的一门交叉学科。
中国音乐简史名词解释
“弘一”法师:即中国早期著名艺术教育家李叔同、于1918年在杭州剃度入佛门后的法号。
李叔同在出家前曾对中国近代音乐、美术教育,以及将欧洲的话剧传入中国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早期相当一批美术、音乐家(如丰子恺、吴梦非、刘质平等)都曾是他的学生。
上海工部局管弦乐队:这是20世纪在上海英租界建立的一支具有相当水平和规模的职业性管弦乐队。
作为管弦乐队的编制,正式建立于20年代初。
常任指挥是意大利钢琴家、指挥家马里奥•帕契(他的中文名字叫“梅百器”)。
其乐队成员最初一直是由外籍演奏家来担任,其中有些演奏员还同时在国立音专兼任教学(如富华、佘甫磋夫等),至30年代中期逐步吸收一些中国的演奏家加入。
由于它是当时在中国唯一一支有水平的交响乐队,曾对我国许多音乐家及音乐爱好者影响颇大。
新音乐:“新音乐”一词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多次提到。
最早此概念由曾志忞提出是指“学堂乐歌”中的歌曲;“五四”运动后,萧友梅提到的“新音乐”是指借鉴西方音乐创作方法创作的音乐,与传统民间音乐相对;30年代黄自提出的“新音乐”是指建立中国的民族乐派之音乐;新音乐社于1940年1月创刊于重庆的音乐期刊名;另外在左翼音乐运动中使用“新音乐”一词,是指无产阶段烦人革命音乐。
江南丝竹:是中国传统器乐中丝竹类的重要乐种。
它原先主要流传于苏南、浙江一带,近代在上海获得大的发展,并进一步扩大其影响,成为全国著名的乐种。
这个乐种有结社合乐的传统,如辛亥革命后成立的“钧天集”、“清平集”、“雅歌集”等社团,在传播江南丝竹乐曲、培养演奏人才、发展乐种艺术方面都作出了有益的工作。
山歌社:这是在抗日战争后期,由重庆国立音乐院理论作曲系学生所创办、以研究中国民歌为主的学术组织。
由郭乃安、潘名辉、谢功成、王震亚、严良堃、伍雍谊等人为主,并得到了当时作曲系有关领导江定仙、陈田鹤等音乐家的支持。
他们曾为许多当时受欢迎的民歌配以富于艺术性的钢琴伴奏,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有的艺术价值、深得歌唱家的欢迎,还在对中国音调的多声化探索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音乐简史选择、填空1、哪个省出土的彩陶盆上刻有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乐舞图像?青海省大通县2、歌颂夏禹治水的乐舞是?歌颂商汤灭夏的乐舞是?《夏籥》、《大濩》3、铙、甬钟、钮钟的区别。
有柄,口朝上击奏的钟为“铙”;有柄和旋环可供悬挂的钟为“甬钟”,无甬只有悬挂用钮的钟成为钮钟4、周代乐官中级别最高的叫什么?大司乐5、西周学校教育中,乐的学习内容包括什么?乐德、乐语和乐舞6、六代乐舞是指哪六部?黄帝时《云门大卷》、唐尧时《咸池》、虞舜时《韶》、夏禹时《夏籥》、商汤时《大濩》7、孔子对哪部乐舞的评价是“尽善尽美”。
《韶》8、《诗经》中的哪一部分是民间歌曲?风9、屈原的作品。
《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10、谁的什么作品被认为是我国说唱音乐的远祖?荀子的《成相篇》11、“八音”分类法是指什么?各类分别包括哪些具体的乐器?依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把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
金类乐器:铜铃、铜鼓、铜铙/石类乐器:磬/土类乐器:陶玲、陶鼓/革类乐器:应鼓、县鼓/丝类乐器:瑟、筝、筑/木类乐器:木鼓/匏类乐器:笙,竽/竹类乐器:箫、笛、管12、在哪个省发现了曾侯乙编钟?湖北省13、儒、道、墨各家音乐思想分别是什么?儒家音乐思想是:尽善尽美;礼乐治国;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与民同乐;“中和”。
道家音乐思想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墨家音乐思想:对音乐持否定态度,反对儒家礼乐思想。
14、汉代北方民间歌曲的总称是什么?相和歌15、相和大曲的结构是由哪几部分组成?艳、曲、趋、乱16、以聂政刺韩王为表现内容的琴曲是什么?《琴操》17、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是什么?音乐和万物一样,也是由天地间的元气所产生,它是客观存在的,与人的主观情感无关。
提出声无哀乐的主要观点。
18、清商乐包括哪两部分?中原旧曲、江南吴歌和荆楚西声19、故事歌舞形式有哪些?《踏谣娘》、《代面》、《苏中郎》、《拨头》20、龟兹乐、疏勒乐、西凉乐分别是指哪个地方的音乐?龟兹乐:今新疆库车一带/疏勒乐:今新疆西南喀什、疏勒、英吉沙一带/西凉乐:今甘肃武威、张掖一带21、我国目前仅存的一首以文字记谱的琴曲是什么?作者是谁?《碣石调、幽兰》,丘明22、王维的《阳关曲》又叫做《阳关三叠》。
中国音乐简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简史复习资料1、学堂乐歌:指清末民初我国新学堂开设的唱歌课中教唱的歌曲。
学堂乐歌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梁启超、沈心工、李叔同等众多知识分子的大力提倡,他们纷纷加入乐歌的创作行列,亲自作词作曲,创作了众多的优秀作品,使学堂乐歌在社会上蔚然成风,最终遍及全国。
2、沈心工:(1870—1947)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之一。
原名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一生致力于音乐教育,共创作了《黄河》、《采莲曲》、《体操一兵操》等100余首乐歌,编辑有多部乐歌集,如《学校唱歌集》、《重编学校唱歌集》、《民国唱歌集》等。
3、李叔同:(1880 —1942)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之一。
原名文涛,又名岸,字息霜。
其成就涉猎书法、篆刻、绘画、戏剧、诗词、音乐等领域,培养出了丰子恺、刘质平、吴梦非等美术家、音乐家。
一生共创作了50余首乐歌,《春游》、《送别》等代表作在社会上有广泛影响。
4、春游:三部合唱,李叔同创作。
歌词雅致秀丽,旋律优美动听,描绘出了一幅春回大地之时,人们在万花飞舞中游春的生动画面2、国立音乐院:我国第一所音乐专业高等院校,1927年11月27日成立于上海。
蔡元培任院长,萧友梅任教务主任。
1929年9月,“国立音乐院”更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简称“上海国立音专”,由萧友梅任校长。
音乐院的建院宗旨是“输入世界音乐,整理我国国乐”,其学制和课程主要仿照欧洲音乐学院的建制,培养出许多在国内外有影响的音乐家3、萧友梅:(1884〜1940)音乐家。
字思鹤,又字雪朋,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人。
我国近代最早从事专业音乐创作的作曲家之一,创作有《五四纪念爱国歌》等100余首歌曲,为中国新音乐的创作奠定了基石。
他分别参与了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国立音乐院等教育机构的创建,并直接加教学活动,编写有《和声学》、《普通乐学》等教材,对我国早期音乐教育的发展有突出成就、赵元任(1892〜1982)语言学家、音乐家。
字宜仲,江苏武进(今常州)人。
中国音乐简史
C说唱音乐发展历程;1战国时期荀子《成相篇》2东晋“说唱俑”3南北朝“孔雀东南飞”4唐代《变文》5宋元“说唱”
1.三分损益法:我国古代生律的方法,其所生的各律形成一种律制称“三分损益”律,它是用数学计算的方法,将发音体(弦或管)三等分,去其一(即损,从下升上得上方纯五度)依次循环相生得其它各律。该方法最早记载在(管子.《地页篇》古称.管子法)是我国最早生律法。计算先后程序 所合的音 算式
南戏到明,清时代变成传奇,为我国后来的戏曲音乐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简述贾湖骨笛的发现及其历史意义
答:我国见诸文献记载的原始乐器种类很多,有箫、苇籥、笙、骨笛、土鼓、埙、陶钟、铃、磬等乐器。它们是古人智慧之结晶,是华夏音乐文化之灿烂的充分证明。众多乐器在考古上也得到了证明。如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有一百余件骨哨,大约据今有7000年左右;河姆渡遗址还出土有目前年代最久的埙,呈橄榄形,无音孔,只有一吹孔,据今约7000年。青海、甘肃等地的新石器时期遗址中出土有公元前2600年左右用陶土制作的鼓。山西龙山文化遗址也发现了夏代的一件鼍鼓,其鼓腔用树干挖成,鼓面原蒙以鳄鱼皮。河南陕县庙底沟仰韶文化遗址出土有陶钟,约为公元前3900至公元前3000年之遗物。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了迄今所见最早的石磬,据今约4400余年。在我国目前出土乐器中,最令世人瞩目的是贾湖骨笛的发现。它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为久远的乐器。1986至1987年间,考古学家在对河南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进行挖掘时,发现了多支新石器时期的七音孔、八音孔骨笛。根据碳同位素14C测定和树轮校正,考古学家认定这批骨笛的产生年代距今约8000年之久。这批由鹤骨制成的骨笛一般长二十厘米,直径一厘米左右,它们有以下三个特点值得注意:一是形式固定,制作规范,骨笛一侧有规整的圆形音孔,大多为七孔,每孔间隔距离基本相等;二是其中有些笛孔旁另外钻有用于调音的小孔,说明骨笛的制作者已有了明确的音高观念;三是有些骨笛留有刻划的标记,显然是先刻好等分,然后再钻孔,说明制作者对各音孔之间的距离曾有精确的计算。专家对其中保存较好的一支骨笛进行了测音,结果显示,它能发出较为完整的七声音阶,并可以吹奏出河北民歌《小白菜》的曲调。贾湖骨笛的发现,使世界音乐史学界对我国史前音乐艺术的发展水平有了新的认识和评价,对贾湖骨笛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能为我国古代音乐史的研究创造有利的条件,提供必要的依据,而且也将对古老贾湖文明的认识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中国音乐简史
第一章远古(前21世纪以前新石器时代)一、考古音乐资料1.陶埙是一种用陶土制作的圆形或橄榄形等形状的吹奏乐器。
内空,外有吹音孔和按音孔。
通常根据按音孔的多少来称呼埙的形制,如没有按音孔的陶埙称无音孔埙。
有:半坡陶埙(仰韶文化)一音孔埙能吹出两个音。
河姆渡陶埙(百越文化)无音孔埙。
反映这是古代先民普遍使用的古乐器。
2..骨笛,河南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墓葬里,出土了用猛禽肢骨制作的骨笛,有八孔、七孔、六孔、五孔笛,五、七孔笛较多,共18支,保存完整的七孔骨笛可吹奏河北民歌小白菜。
距今约9000年,说明骨笛是河南贾湖先民生活中相当普遍的乐器。
3.原始乐舞图彩陶盆、古岩画。
二、远古时期的音乐传说说明它们具有一定的历史真实性。
《吕氏春秋》,其中有一篇“古乐”记载了远古至周代各个朝代先民们的音乐活动,是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开始。
葛天氏之乐:《吕氏春秋·古乐》,从八首歌反映出葛天氏处在原始蒙昧时期的思想精神状态。
三、关于音乐的起源,异性求爱说、劳动起源说、语言抑扬说、模仿自然说、信号说、巫术起源说六种。
1、中国音乐在新石器时代已经萌芽,贾湖骨笛是迄今所发现的中国最早的乐器,新石器时期的初期,至少在九千年前中国音乐已经萌芽。
2、萌芽时期的中国音乐反映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3、具有多民族的特点。
第二章夏、商、西周(前21世纪-前771年)“雅乐”,是指西周以来礼乐制度中的音乐。
雅原是地名,是周族的发源地,“雅”的音乐实际就是周族音乐,大约自孔子以后,“雅乐”就成了礼乐音乐的代称,一直用到清代。
礼乐制度:中国古代的礼乐制度产生于西周,相传是周公旦制订的。
西周礼,在西周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际交往中的礼节仪式。
西周乐,以五声八音为乐,五声为音阶,即宫、商、角、徵、羽。
八音为器乐之分类,即埙、笙、鼓、管、弦、磬、钟、柷。
中国音乐简史复习资料
精品word完整版-行业资料分享中国音乐简史复习资料古代史(远古夏商)1、中国音乐的起源模仿说感情说劳动说信号说摹仿自然说异性求爱说语言扬抑说巫术起源说2、1986年至1987年,河南舞阳县贾湖村先后出土25支骨笛,由鹤骨制成,距今约8600年至9000年、七孔笛(周秦时期)3、佾(yi)指古代乐舞的行列。
关于乐队的使用:周时盛行“金石之声”,编钟等悬挂乐器是身份与权力的象征!《周礼·春官宗伯》:“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县,士特县,辩其声”县通悬,悬挂之意!王享用的乐器是四面悬挂,然后依等级顺次为三面、两面、一面。
4、周代得宫廷乐舞包括六代乐舞、小舞、颂乐、雅乐、房中乐、四夷之乐等六代乐舞简称六乐,从黄帝时期沿袭下来带有史诗性的乐舞:(1)黄帝时的《云门大卷》,简称《云门》云是黄帝时的图腾;(2)唐尧时的《咸池》,天上的星宿名;(3)虞舜时的《韶》,又名《箫韶》;(4)夏禹时的《大夏》又称《夏籥yue》;(5)商汤时的《大濩huo》;(6)周朝当代的《大武》。
这些乐舞主要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
5、《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6、八音分类法:依乐器制作材料不同把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
(1)金类乐器:钟、铜铃、铜鼓、镈钟、甬钟、钮钟(2)石类乐器:磬、排箫(3)土类乐器:陶铃、陶鼓、陶响、陶角、陶镛yong、陶埙(4)木类乐器:柷zhu、敔yu、木鼓(5)丝类乐器:有柱:瑟、筝、筑无柱:琴(6)革类乐器:贲鼓、应、县鼓、鼍tuo鼓、鼗tao鼓、鞉tao(7)匏类乐器:“匏”即“瓠hu”,主要构成材料,一种葫芦。
笙、竽、巢(8)竹类乐器:箫、篴即笛、篪chi、籥yue、管7、曾侯乙墓乐器 1978年出土,符合“诸侯轩县”的周代等级制度规定。
编钟共65件分三层、八组悬于钟架上。
意义:曾侯乙墓出土的乐器,反映了我国先秦音乐文化的高度发展,其卓绝的铸造工艺、良好的声学性能,显示出先秦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这些乐器的出土,为我们研究先秦的乐器、乐队编制、乐律、音乐审美提供了珍贵实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骨笛年代为距今7920年,8000年可考的历史.河姆渡骨哨比舞阳骨笛晚了1000年.
2.考古学家在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发现距今约5000余年,有舞蹈图像的彩陶盆.
3.周王朝为了实施礼乐制度,设置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礼乐机构——春官.(负责音乐教育).
4.《诗经》.孔子曾以它作音乐教材向他的弟子传授.《诗经》分三类:①风.②雅.③颂.《风》是《诗经》的精华.
5.西周时期使用的乐器已近70种.周代乐器曾按制造材料的性质分成“八音”.这是我国音乐历史上最早乐器科学分类法. “八
音”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6.《乐记》对音乐本质的论说属于我国最早的“他律论”,从音乐美学角度来看则属于情感美学.
7.“乐府”一词的含义:其一,是作为音乐机构的乐府;其二,是乐府机构采用过的诗歌;其三,大凡入乐或不入乐的,曾和音乐有关的
也有“乐府”之称.
8.北方兴起了“相和歌”,最初即“徒歌”,后来是“但歌”,最后成为“相和歌”.相和歌的伴奏乐器有笙、笛、节、琴、瑟、琵琶、筝
七种.
9.象隋、唐燕乐那样建立起多部乐(“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和二部伎(“坐部伎”和“立部伎”).
10.大曲的结构基本上可分为三大部分:散序、中序、破.
11.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变文,是我国目前保存最早的说唱本子.
12.音乐理论书籍:《乐书要录》、唐·《教坊记》、《羯鼓录》、乐府杂录》.
13.减字谱是我国琴谱系统沿用千年而未被取代的一种古老记谱法.
14.宋元时期市民音乐活动的中心是瓦子勾栏.
15.南宋时期就已出现了很多民间艺人的行会组织——书会和社会.书会是指专为说话人,戏剧演员编写话本和脚本的行会组织.
社会是专门从事表演艺术的职业艺人组成的行会组织.
16.在两宋词坛上,以词曲相兼而知名者有柳永、周邦彦、姜夔(《扬州慢》、《杏花天影》)、张炎等人.其中附有曲谱的词集流传
至今者唯姜夔艺一人.
17.元代散曲的体制分为小令、带过曲和散套三种形式.
18.北宋说唱,较为重要的有鼓子词、诸宫调、陶真、货郎儿.
19.宋.元时期戏曲的发展,有杂剧与南戏两大体系.
20.元杂剧的表演由曲、宾白、科三部分组成.曲是歌唱部分,全剧只能由一个角色主唱.宾白是语言部分,两人相说曰宾,一人白说
曰白.科是“科泛”或“科范”的简称,属动作表演部分.
21.元杂剧作家中最有代表性的杂剧作家有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被誉为“元曲四大家”.王实甫和乔吉甫也占有重要地
位,并称“元曲六大家”.
22.《海青拿天鹅》在元代已经流行,是目前能确定创作年代最古老的一首琵琶独奏曲.
23.明清时期,传统音乐中的说唱、民歌、戏曲、歌舞音乐、器乐五大类均已形成自身特有的体系.至明代,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
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和弋阳腔.
24.魏良辅对昆山腔的改革.
25.汤显祖, 《临川四梦》,“四梦”是《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轲记》、《邯郸记》.
26.明清时期作为律学的重要成果,当受托朱载堉发明的“新法密率”.这是音乐文化史上最早出现的“十二平均律”律学理论.
27.近代传统音乐职业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大量发掘于农村的传统音乐(包括古代已有和近代新生者)流入城市,并且在城市立足、发展.农村音乐流入城市,丰富了
城市的音乐文化,同时又使自己在经济、物质、文化条件较好的环境中得到了充实和提高.
②各种民间职业、半职业团体的增多、扩大,表演艺术水平的提高.
③已有传统音乐的成熟和传统音乐的新发展.
④适应传统艺术的市镇接受者——市民的需要改革艺术.
⑤吸收新文化成分.
⑥传统音乐在职业化的过程中,为了经济利益与适应市民之需,也受到了不少坏的影响.
28.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四大须生: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
29.华彦钧,创作了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
30.中国近代创作的声乐作品是近代新音乐文化的主体.近代声乐在发展历程中主要经历了两个音乐潮流的洗礼,这就是学校音
乐和抗日救亡歌咏.
31.刘天华《病中吟》、《良宵》、《空山鸟语》、《光明行》、《悲歌》、《苦闷之讴》、《独弦操》.
32.1915年,赵元任的钢琴曲《和平进行曲》发表,这是迄今所见中国人写的最早的钢琴音乐作品.
33.黄自的毕业之作——管弦乐序曲《怀旧》是最早在国外演奏的中国管弦乐曲.该曲于1929年在美国耶鲁大学毕业音乐会上
首演.
34.中国歌剧可分为三个时期.
35.黎锦晖:《吹泡泡》、《努力》、《可怜的秋香》、《麻雀与小孩》.
36.“秧歌剧”,是中国小歌剧的一种类型.
37.1945年4月,《白毛女》在延安上演.
38.乐歌活动的历史意义.
①在乐歌活动的影响下,培养出中国最早的一批音乐教育人才,从而为中国普通音乐教育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师资
力量.
②通过学堂乐歌活动,展示出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从而引起社会各界对音乐教育的重视,逐步确立音乐课在学校教育中
的地位.
③通过乐歌课,把西欧音乐理论基本知识(包括简谱、线谱知识、乐器演奏法等)以及音乐会演出形式介绍给国人,提高音
乐修养,活跃音乐生活.
④乐歌活动中出现的“集体唱歌”这一新的音乐表现形式,对中国“五四”以后特别是三十年代群众歌曲体裁的形成及
群众歌咏活动的开展,积累了他一定的经验.
总之,乐歌活动在我国学校音乐启蒙教育方面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它的实践成果,为“五四”以后中国现代新音乐文化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同时,也为中国现代中小学普通音乐教育铺垫了最初的基石.
39.萧友梅在蔡元培的支持下,1927年11月27日于上海创建了中国第一所独立的高等音乐学府——“国立音乐院”.它标志着
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由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40.古琴的发展历程.
周朝:作为宫廷里雅乐伴奏,以弹右手散音为主,弦数由五至二十七弦不等.主要作为歌唱的伴奏.作为纯器乐弹奏有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见于《吕氏春秋》、《列子》).著名琴师有春秋时期的钟仪、师,战国时期的伯牙、雍门周.著名琴曲有《高山流水》、《阳春、白雪》.
汉朝:七弦琴制基本定型,左手指法已有相当发展.著名琴论专著有桓谭的《新论》、蔡邕的《琴操》、扬雄的《琴清英》、刘向的《琴说》.著名琴曲有《聂政刺韩王曲》、《蔡氏五弄》、《别鹤操》、《饮马长城窟》.
魏晋南北朝:出现一批向往超世隐逸思想的文人琴家,如魏晋时期的阮籍、嵇康、左思,南北朝时代的戴喁、宗炳、柳恽和柳谐.其他著名琴家有魏晋的蔡琰(文姬)、阮咸、刘琨.著名琴曲有《广陵散》、《酒狂》、《梅花三弄》、《乌夜啼》及现存最早的文字谱《碣石调幽兰》(南朝梁丘明所传).重要琴论专著有嵇康的《琴赋》、谢庄的《琴论》、麴瞻的《琴声律图》、陈仲儒的《琴用指法》. 隋唐:唐曹柔发明减字谱,制琴术的发展.著名琴人有:隋的李疑、贺若弼、王通、王绩和唐的赵耶利、董庭兰、薛易简、陈康士、陈拙.著名琴曲有《大胡笳》、《小胡笳》、《昭君怨》、《离骚》、《阳关三叠》、《渔歌调》.琴论专著有薛易简的《琴书正声》.
宋元:一弦、二弦、七弦、九弦琴的制作.阁谱、江西谱、浙谱的流行.北宋时调子(琴歌)的盛行.北宋的琴僧系统,琴僧有夷中、知白、义海则全、照旷.文人琴家有欧阳修、沈遵、崔闲、苏轼;浙派琴家有郭楚望、杨瓒、徐天民、毛敏仲;金元琴家有苗秀实、耶律楚材.代表琴曲有《胡笳十八拍》、《楚歌》、《潇湘水云》、《渔歌》、《泽畔吟》、《醉翁吟》、《古怨》.琴论专著有朱长文的《琴史》、崔尊度的《琴笺》、刘藉的《琴议》、陈敏子的《琴律发微》、则全和尚的《节奏-指法》等.现存较早的减字谱谱式有宋姜夔《白石道人歌曲》中的《古怨》、元《事林广记》中的《黄莺吟》和宋杨瓒的《紫霞洞琴谱》(佚).
明朝:琴派兴盛,著名的琴家有徐仲和、严徵、徐青山.代表琴曲有《秋鸿》、《平沙落雁》、《渔樵问答》、《释谈章》等.琴论有冷谦的《琴声十六法》和徐青山的《溪山琴况》,刊印琴谱流行.
清朝:刊印了大量的古琴谱集,琴家有:庄臻凤、程雄、徐祺等.代表琴曲有《水仙操》、《龙翔操》.琴论有戴源的《鼓琴八则》、蒋文勋的《琴学粹言》、庄臻凤的《琴学心声-凡例》.
近代:著名琴人有:闽派的祝桐君、川派的张孔山、诸城派的王溥长(心源)、王露(心葵)、王鲁宾及黄勉之、杨宗稷.代表琴曲有《流水》(《天闻阁琴谱》)、《醉渔唱晚》、《长门怨》、《关山月》.论著有杨宗稷的《琴学丛书》、祝桐君的《与古斋琴谱》、陈世骥的《制曲要篇》.琴曲中工尺谱的引进.(《琴学丛书-琴镜》).
现代前期:琴社活动盛行,琴论有周庆云的《琴史补》、《琴史续》《琴书存目》,今虞琴社编的《今虞琴刊》,中国音乐研究所和北京古琴研究会编的《存见古琴曲谱辑览》、《历代琴人传》.琴曲有《忆故人》、《泣颜回》.古琴改革的推行.
现代后期:大量新琴曲的创作,古琴音乐交响化,专业作曲家加入古琴创作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