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学习】八年级音乐下册第5单元欣赏十面埋伏教案1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十面埋伏教案

十面埋伏教案

十面埋伏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十面埋伏》是著名的琵琶曲,感受乐曲所表达的紧张、激烈的气氛。

2.通过绘画、语言描述等方法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活动准备:
音乐、古代战争场面的图片、笔、纸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欣赏——讲述
1.老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很特别的曲子(选段),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听完后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

2.欣赏乐曲,并鼓励幼儿交流:“这首曲子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觉?”
3.老师介绍曲子:名称以及乐曲表达的内容。

这首曲子叫《十面埋伏》,是用丝竹乐里的琵琶演奏的,讲的是古代军人打仗的事。

(出示画有古代战争场面的图片)
二、第二次欣赏——绘画
1.老师:这是一首江南丝竹乐里非常有名的乐曲,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然后把你感受到的画面画出来。

2.幼儿边音乐边绘画。

3.交流:“你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画?”
三、第三次欣赏——表演
1.讨论表演动作。

老师根据幼儿的创编将一些简单、典型的动作确定下来,并引导幼儿练习。

2.动作表演。

3.老师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的变化,听音乐表演战斗动作。

活动反思:
孩子们对古筝和琵琶的音色还是不能很好的区分,很多人都以为
是古筝,于是老师介绍了两种乐器的演奏技法不同和音色差异。

有的孩子能根据看到的曲子名字从而联想到战斗,我把介绍乐曲的内容移至第一环节,这样使幼儿在作画时更明确。

画面都很准确地表达了乐曲内容,想象力丰富,可能是有电视电影等的经验所至吧。

十面埋伏-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十面埋伏-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十面埋伏-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歌曲《十面埋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学习歌曲《十面埋伏》的歌词和曲调。

3.分析歌曲的结构和节奏特点。

4.练习歌曲的演唱和合唱表演。

5.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歌曲《十面埋伏》的歌词和曲调,理解歌曲的文化内涵。

2.分析歌曲的结构和节奏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感觉。

三、教学难点1.练习歌曲的节奏感和演唱技巧。

2.合唱表演的协调和默契度。

四、教学方法1.听、说、读、写全方位教学法。

2.教师演示、学生模仿、合唱表演。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介绍《十面埋伏》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学习歌词(15分钟)1.教师念《十面埋伏》的歌词,学生跟读。

2.学生自读歌词,理解其含义。

3.学习曲调(15分钟)1.听歌曲并欣赏。

2.学生跟着歌曲唱,注意节奏感和音准。

4.分析歌曲(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和节奏特点,提升学生的音乐感觉。

2.学生讨论歌曲的文化内涵。

5.练习演唱和合唱表演(30分钟)1.学生分组排练歌曲。

2.合唱表演,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6.总结(5分钟)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简要总结。

六、教学评价通过对歌曲《十面埋伏》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加了解中国历史文化,提高音乐感觉和表演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良好,教师给予积极评价和鼓励。

七、教学步骤总结1.导入:介绍《十面埋伏》的历史背景。

2.学习歌词:教师念歌词,学生跟读;学生自读歌词,理解其含义。

3.学习曲调:听歌曲并欣赏;学生跟着歌曲唱,注意节奏感和音准。

4.分析歌曲:带领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和节奏特点,提升学生的音乐感觉;学生讨论歌曲的文化内涵。

5.练习演唱和合唱表演:学生分组排练歌曲;合唱表演,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6.总结: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简要总结。

欣赏《十面埋伏》_初中音乐教案_模板

欣赏《十面埋伏》_初中音乐教案_模板

欣赏《十面埋伏》_初中音乐教案_模板一、乐曲简析:《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武曲,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在垓下决战,汉军的刘邦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项羽的楚军这个历史故事。

二、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音乐曲使学生了解琵琶曲《十面埋伏》的产生年代、创作背景以及它应体现的情绪特征;2. 使学生感受乐曲《十面埋伏》描绘古战场上的壮烈情景。

3. 懂得用乐曲的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十面埋伏》三、教学难点:根据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乐曲《十面埋伏》,大略理解乐曲表现的内容是本课的难点。

四.教学过程(一)熟悉乐曲(25分钟)1.“上课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喜欢欣赏音乐吗?为什么呢?”(音乐能抒发人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性情……)2.“好,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第21页,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欣赏一首器乐曲——《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我国传统器乐作品中大型琵琶舞曲的优秀代表作品。

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的体会,听完之后谈谈你们的第一感觉。

3.播放琵琶曲《十面埋伏》;(7分钟)4.首先我想提问的是这首乐曲是由何乐器演奏的呢?(琵琶)琵琶简介:琵琶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弹拨乐器,相传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琵琶的种类很多,但我们现在用的最多的是四弦琵琶。

5.“我们听了这首乐曲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呢?它给你的整体气氛是什么呢?兴奋?激动?还是紧张?《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

这首乐曲是根据公元前202年楚汗两方在垓下(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进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此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事实加以集中概括谱写而成的。

这首乐曲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战争场面的激烈雄壮,及当时刀光剑影、惊天动地的激烈场面,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6.“下面我们结合音乐故事《楚汉相争》再次感受一下此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它所运用演奏技巧。

”7.再次播放器乐曲《十面埋伏》,同时请一位同学上台朗诵音乐故事“楚汉相争”及“垓下歌”(把项羽在面临失败时的那种焦虑及儿女情长表现出来)。

人教版初中音乐 十面埋伏 教学设计 (1)

人教版初中音乐 十面埋伏 教学设计 (1)

十面埋伏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聆听《十面埋伏》,感受乐曲描绘的古战场上的壮烈情景,感受古乐曲的独特魅力。

通过欣赏《长恨歌》选段,感受不同风格的合唱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在体验中欣赏作品,探究速度、力度、节奏等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了解琵琶曲《十面埋伏》的产生年代、创作背景以及琵琶的音色特点、演奏技巧。

了解清唱剧《长恨歌》的创作背景。

能够运用音乐要素中的力度、速度、节奏等分析音乐作品。

能够记忆作品主题。

2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倾听音乐讲述故事、了解音乐讲述故事的方式,了解音乐要素、乐器音色、乐器演奏技巧等在音乐讲述故事中的重要作用。

3重点难点重点:感受古乐曲的音乐魅力,描绘古战场的壮烈情景难点:感受古乐曲的音乐特点,体验音乐作品的音乐要素。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经典回味复习巩固上节课知识1、这段音乐选自哪部音乐作品?这段音乐的演奏形式是什么?生:《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2、这部音乐作品的曲作者是谁?音乐取材于哪里?生:何占豪、陈钢以民间传说为背景,汲取越剧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

3、背唱《化蝶》活动2【讲授】十面埋伏欣赏思考:1、请问有哪位同学知道这支古曲的名字是什么?赏·思1、音乐情绪如何,让你都联想到了什么?2、演奏乐器是什么?老师有针对性的讲解一、《十面埋伏》师:讲解琵琶曲《十面埋伏》,作者不详,明代以前便流行民间。

《十面埋伏》最早见于记载的是1818年出版的《华秋苹琵琶谱》,1895年出版李方园编订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将它改名为《淮阴平楚》。

但这是一首在民间流传的传统乐曲。

该曲以楚汉相争的历史为背景,采用了我国传统的大型套曲结构的形式。

全曲共有十三个小段落,每段冠以概括性很强的标题。

标题:(1)列营;(2)吹打;(3)点将;(4)排阵;(5)走队;(6)埋伏;(7)鸡鸣山小战;(8)九里山大战;(9)项王败阵;(10)乌江自刎;(11)众军奏凯;(12)诸将争功;(13)得胜回营。

十面埋伏-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十面埋伏-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十面埋伏-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十面埋伏”在中国音乐文化中的重要性;2.学习“十面埋伏”的基本结构和演奏技巧;3.感受乐曲的节奏和韵律,发掘乐曲的情感表现。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粉笔;2.学生准备:乐器和谱子。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A.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十面埋伏。

B. 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是:参与式教学法和巧妙引导法。

四、教学过程A. 学生活动1:了解“十面埋伏”1.教师向学生介绍“十面埋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学生通过听取教师讲述和自己的理解,逐渐了解“十面埋伏”的意义和重要性。

B. 学生活动2:学习“十面埋伏”的基本结构和演奏技巧1.教师讲授“十面埋伏”的基本结构和演奏技巧;2.学生听取教师讲授,并参照谱子进行演奏练习。

C. 学生活动3:感受乐曲的节奏和韵律1.教师通过示范演奏和口头解释,向学生介绍“十面埋伏”的节奏和韵律;2.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乐曲的优美旋律和情感表现。

D. 学生活动4:合奏演奏根据老师的指挥,学生敲打乐器,合奏演奏“十面埋伏”。

E. 学生活动5:体验乐曲的情感表现1.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和探讨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2.学生通过认真聆听乐曲,感受到浓郁的民族气息和悠久的文化传承。

五、教学评价A. 教师评价1.学生是否掌握了“十面埋伏”的基本结构和演奏技巧;2.学生是否能够感受到乐曲的节奏和韵律,发掘乐曲的情感表现。

B. 学生评价1.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是否有收获;2.学生是否感受到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较好,学生在掌握“十面埋伏”的基本结构和演奏技巧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乐曲的节奏和韵律,发掘乐曲的情感表现。

不过在教学方法方面,还需要改进和创新,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第五单元欣赏十面埋伏》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欣赏十面埋伏》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欣赏十面埋伏》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十面埋伏》的欣赏,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音乐背景知识学习:学生需通过网络或书籍资源,了解《十面埋伏》的创作背景、作者信息及作品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要求每位学生整理一份简要的背景资料,包括作品历史、创作环境、乐曲风格等。

2. 乐曲欣赏与分析:学生需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十面埋伏》的完整欣赏。

在欣赏过程中,学生需记录下乐曲的旋律特点、节奏变化及所表达的情感。

课后,学生需撰写一篇关于乐曲的分析报告,包括对乐曲结构、旋律、节奏及所反映的古代战争场景的描述。

3. 创意表达:学生可以以小组形式,选择乐曲中的某一乐段或片段,通过绘画、舞蹈、朗诵等形式进行创意表达。

要求作品需体现出对乐曲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

4. 课堂准备:学生需提前预习下节课的相关内容,包括即将学习的乐曲及其相关知识。

三、作业要求1. 背景资料:内容准确,语言简洁明了。

2. 乐曲欣赏与分析:观察细致,描述准确,情感表达真实。

3. 创意表达:形式新颖,能够准确表达对乐曲的理解和情感。

小组合作时,每位成员需参与并贡献自己的想法。

4. 课堂准备:提前完成预习任务,准备好相关问题或思考。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背景资料整理情况、分析报告的深度和创意表达的独特性进行评价。

2. 小组间的创意表达将通过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内容包括创意性、表达力和团队合作情况。

3. 课堂准备情况将通过学生的提问和课堂参与度进行评价。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2. 对于优秀的分析报告和创意表达作品,将在班级内进行展示,以激励学生。

3. 根据学生的课堂准备情况和提问,教师将针对性地进行解答和补充,以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通过此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多方面的作业内容,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了解和认识。

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优质课教学设计《十面埋伏》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优质课教学设计《十面埋伏》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优质课教学设计《十面埋伏》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十面埋伏》的基本音乐知识,包括作曲家、作品背景、音乐特点等。

2.培养学生对京胡、京二胡等民族乐器的认识和理解。

3.通过学习《十面埋伏》,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十面埋伏》的音乐特点,掌握京胡、京二胡的演奏技巧。

2.教学难点:理解《十面埋伏》背后的历史背景,把握作品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播放《十面埋伏》的音乐片段,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节奏和旋律。

2.基本知识讲解(1)教师介绍《十面埋伏》的作曲家、作品背景和音乐特点。

(2)学生跟随教师学习京胡、京二胡的基本演奏技巧。

3.分组合作学习(1)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民族乐器(京胡、京二胡等)进行学习。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演奏中的问题。

(3)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4.情感体验与表达(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十面埋伏》的情感表达,讨论作品中的战争场景。

(2)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音乐表达战争的氛围。

(3)各小组展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四、教学评价1.学生对《十面埋伏》的音乐知识和演奏技巧的掌握程度。

2.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作和创新能力。

3.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拓展1.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战争题材的音乐作品,如《黄河大合唱》等。

2.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音乐社团,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3.组织学生参观民族乐器展览,加深对民族音乐的了解。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十面埋伏》,让学生了解了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还需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讲解《十面埋伏》的节奏特点时,教师可以通过拍手示范,让学生跟随模仿,感受节奏的紧凑与紧张。

《第五单元欣赏十面埋伏》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欣赏十面埋伏》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欣赏十面埋伏》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使学生初步了解并感受中国传统琵琶音乐《十面埋伏》的魅力。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学习从节奏、旋律、结构等方面进行音乐赏析。

3. 提升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

二、作业内容1. 预听与理解学生需在家长的陪同下,提前完成《十面埋伏》的预听任务。

在预听过程中,注意乐曲的节奏变化、旋律特点以及所传达的情感。

2. 音乐背景知识学习学生需通过查阅资料或在线搜索的方式,了解《十面埋伏》的创作背景、历史渊源及作者。

特别关注其在中国音乐史上的地位与价值。

3. 主题分析与理解结合《十面埋伏》的音乐风格与文化背景,展开个人对音乐的情感理解与体验。

如可以想象曲中琵琶音乐描绘出的历史画面,尝试通过语言描述个人听后感受。

4. 作业完成方式每位学生需制作一张以《十面埋伏》为主题的音乐欣赏报告表或画图表示作品主题内容与理解。

形式可以多样,但应注重体现个人的分析与感悟。

三、作业要求具体内容:作业清晰度要求:报告表或图画要主题突出,布局合理,各部分信息表达清楚,如用图表呈现的音乐结构或情绪变化需明确标出。

深度与广度要求:除了基础的赏析,还应结合背景资料提出自己对作品的个人理解与感想,可以涵盖乐曲中出现的文化元素和作者的音乐手法等。

原创性要求:作业中不得抄袭他人观点或内容,鼓励个人的思考和想象。

形式多样要求:报告表可采用表格、图示等多种形式呈现;画图则需结合音乐特点进行创作,体现音乐内容与个人感受。

完成度要求:作业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且内容完整,表达准确。

四、作业评价评价标准:将按照学生理解准确性、深度和广度、表达清晰度及创新性等几个维度进行评分。

互动反馈:鼓励学生间进行音乐分享和交流感受,扩大学生对音乐的了解与认知。

指导修正: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必要的指导和修改意见提供,促进学生进一步完善作品。

五、作业反馈反馈方式: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或个别指导等方式进行反馈。

《十面埋伏》音乐教案

《十面埋伏》音乐教案

《十面埋伏》音乐教案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能够打动人心,唤起人们深藏的情感和记忆。

电影《十面埋伏》是一部由陈凯歌执导,张艺谋担任监制的影片,影片中的音乐极具特色,既充满了东方的神秘和古典的韵味,又兼具现代的感觉和时尚的元素。

本篇教案将以电影《十面埋伏》中的音乐为例,通过分析音乐的元素和情感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音乐的魅力和表现力。

一、音乐影片背景介绍电影《十面埋伏》讲述了中国古代的一个传奇故事,主要讲述了秦国的杀手大将军楚怀王被屠夫千人所救,屠夫带领着一支乡农队,蛰伏于秦都之外白马河畔,组织以农民为主的义军,发动群众起义,成功迎击了秦军,使秦国的统治者西楚霸王苛众被迫自杀,从而保全了秦国的主权。

二、音乐元素分析1.曲调电影《十面埋伏》中的音乐采用了传统的中国音乐元素,比如二胡、古筝等传统乐器。

这些乐器的音色柔和而空灵,富有古风韵味,给人一种神秘和古朴的感觉。

同时,电影中的音乐也加入了一些现代元素,比如电子合成音乐和现代打击乐器,使整个音乐更加时尚和现代化。

2.节奏电影《十面埋伏》中的音乐节奏多变,既有慢节奏的古典音乐,又有快节奏的战斗音乐。

这种反差的节奏安排使整个音乐更加生动有趣,能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3.和声电影《十面埋伏》中的音乐和声丰富多样,既有传统的和声进行方式,比如用七和弦和五和弦作为基调,又有现代的和声处理手法,比如用复调和反复进行。

这些和声处理手法使音乐更加丰富多彩,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4.节拍电影《十面埋伏》中的音乐节拍明确,有一定的规律和节奏感。

这种有序的节拍安排使音乐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和理解,也增强了整个音乐的战斗氛围和紧张感。

三、音乐情感表达分析1.战斗电影《十面埋伏》中的音乐在战斗场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快节奏的音乐和激烈的和声处理,表现出了现代战争的紧张感和激烈度,使观众能够更加身临其境的感受到战斗的残酷和紧张。

2.爱情除了战斗场面,电影《十面埋伏》中的音乐还通过柔和的曲调和温暖的和声展现了爱情的柔情和温馨,使观众能够更深入的感受到主人公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深情。

十面埋伏 初中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十面埋伏 初中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音乐故事----《十面埋伏》教学设计石家庄第二外国语学校李翠翠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听、看、感、想、评,全方位体验音乐,通过“认识民族乐器——走“近”民族音乐——走“进”民族音乐,使学生认识到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加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传承发展民族音乐的优良品德。

通过音乐欣赏手段,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音乐与故事的结合欣赏教师示范演奏,使学生更直观的感受乐器,加强学生对中国民族乐器的认识。

3、知识与技能:以乐器发展史为主线,了解琵琶产生年代与发展以及琵琶的音色特点,感受《十面埋伏》的艺术魅力,了解琵琶因演奏技巧不同而音乐效果不同。

能够运用音乐要素中的力度、速度、节奏等分析音乐作品。

教学过程:导入:1.欣赏王潮歌导演舞台音乐情境剧《又见国乐之十面埋伏》。

师提问:通过音画欣赏看到听到了什么故事?生回答:此曲描述的垓下之战,刘邦和项羽的故事,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战役。

师总结:此曲描述的垓下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战役。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

在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猛烈打击下,秦王朝宣告灭亡。

此时,刘邦的汉军和项羽的楚军展开了逐鹿中原、争霸天下的斗争。

到公元前202年,楚汉双方已进行了长达数年的战争,由于西楚霸王项羽骄矜、优柔寡断而一再错失良机,错过消灭刘邦汉军的机会,到该下决战时,刘邦以三十万大军的绝对优势兵力包围了十万之众。

深夜,张良吹萧,兵士唱楚歌,由于楚军常年征战在外,听到楚歌更加思念家乡,失去了斗志,走投无路,迫使在乌江展开一场格斗,项羽因寡不敌众而拔剑自刎,汉军取得了辉煌胜利。

此曲就是琵琶十大名曲之一《十面埋伏》讲授:展示乐器1.介绍琵琶基本构造。

琴头、琴颈、琴腹。

琴身上端的狭长部分为琴颈,下面逐渐宽阔形成椭圆体的叫琴腹,琴腹由面板、背板粘合而成,琴背凸起形成共鸣箱。

琴颈和面板上设有隔音位的相和品。

初中音乐_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十面埋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十面埋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十面埋伏》教学设计年级七年级第二学期课时一课时教学目的1.正确理解《十面埋伏》的音乐形象,通过教学了解我国优秀音乐文化悠久传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感情,懂得继承祖国悠久文化,弘扬优秀音乐文化的意义。

2.对琵琶有简单了解,体会琵琶的丰富表现力和高超演奏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乐曲《十面埋伏》的赏析。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十面埋伏》的音乐形象。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欣赏分析法、激发学生对乐器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体会其音乐形象。

教学思想发挥学生们的创造力、想象力、让他们自己去感受、去体验、激发兴趣去感受琵琶丰富的表现力和高超演奏技巧。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播放《霸王别姬》这首歌,许多同学都非常喜欢这首歌曲,它描写的是公元202年“垓下大战”这一历史事件。

琵琶古曲《十面埋伏》描述的正是这一历史事件。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琵琶。

二、认知感受,了解乐器及音色1.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大量外国乐器传入我国,弹拨类乐器得到空前的发展,唐代是我国乐器发展的最高峰,琵琶则为唐代最为重要的乐器。

(简介乐器)2.欣赏观察琵琶演奏技法,了解音色。

(课件展示视频)三、聆听体验,欣赏《十面埋伏》1.听片段、做比较、谈感受教师:我这有两段琵琶曲,让我们来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播放:1.春江花月夜主题2.《十面埋伏》之“列营”“吹打”)生:第一段是《春江花月夜》片段,曲调抒情优美,节奏轻缓,让人想起美丽动人的月夜江景。

第二段音乐激烈雄壮,节奏紧密,制造出一种紧张壮观的氛围。

教师:大家通过力度、速度、情绪的对比,找到了两段音乐的不同特点,这也是琵琶文曲与琵琶武曲的区别。

在演奏技法上,文曲多采用推揉手法,就有了春江花月夜的委婉动人,而武曲多采用右手力度较大的演奏技巧,如轮佛、绞弦等,就有了武曲的雄壮激烈。

这段武曲选自我国大型琵琶曲《十面埋伏》,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来了解下。

《第五单元 欣赏 十面埋伏》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欣赏 十面埋伏》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欣赏十面埋伏》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欣赏《十面埋伏》,使学生感受琵琶演奏的魅力,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战争场面的各种形态,如激烈战斗、胜利凯旋等。

2. 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传统音乐的热爱。

二、作业内容:1. 听赏《十面埋伏》,并写下你对乐曲的感受,包括音乐风格、演奏技巧、战争场面的描绘等方面。

2. 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乐曲所表达的场景,包括各个章节的描述,如“鸡鸣山闻声”、“楚歌阵阵”等。

3. 观看相关的影视资料,了解琵琶演奏的历史背景和《十面埋伏》的创作背景。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应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2. 描述要准确、生动,尽可能运用音乐和文学方面的知识。

3. 提交作业的时间和方式请按照课程要求进行。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包括作业完成质量、提交时间和方式等。

2. 评价方式将采取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最终成绩将纳入学期总评。

3. 对于优秀的作业,将进行公开展示和表扬,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作业反馈:1. 请同学们在完成作业后,对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进行记录,并在课程群内提出。

2. 同学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讨论也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 如果有任何关于作业的问题或建议,欢迎随时与我联系,我将尽力提供帮助和解答。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对琵琶演奏的《十面埋伏》有更深的理解和感受;2. 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理解古典音乐中情感的表达;3. 增强学生合作与沟通的能力,理解音乐的多元化表达。

二、作业内容:1. 聆听:学生需要在家中重新聆听《十面埋伏》,要求全曲听完并记录下听后感。

感想要包括对琵琶演奏技巧的理解,对乐曲情感的把握,以及你对“十面埋伏”这个典故的理解。

2. 小组讨论:学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分享各自对琵琶的认知,以及《十面埋伏》的演奏技巧。

每组需选派一名代表,在下次课堂上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十面埋伏教案

十面埋伏教案

十面埋伏教案第一篇:十面埋伏教案十面埋伏课时:1课时授课:戴滢滢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乐器琵琶,感受琵琶的音色特点及其丰富的表现力,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2、欣赏琵琶曲《十面埋伏》,了解楚汉战争的故事,了解琵琶的各种演奏技法,熟悉乐曲各主题,感受乐曲描绘的各种战争场面。

教学重点、难点欣赏《十面埋伏》,了解琵琶音色并熟悉乐曲各主题。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提问:著名诗人白居易写到“大珠小珠落玉盘”,诗中描述的是什么乐器?引出弹拨乐器——琵琶。

介绍传统文化乐器琵琶。

三、欣赏《十面埋伏》(一)讲故事,赏全曲。

(二)分段赏析战前准备1、听听、说说2、听听、奏奏3、听听、演演4、听听、动动战争场面1、听听、辨辨2、说说、演演3、听听、比比4、以组为单位,用身体律动,对比表现“小站”与“大战”的场景。

四、复习拓展1、播放弹拨类乐器(如:古筝、琵琶)的演奏片段,让学生模仿乐器的演奏姿势来回答是那种乐器发出的声音,由此观察、了解学生对弹拨类乐器——琵琶的听辨能力。

2、请学生复述琵琶曲《十面埋伏》的故事梗概,介绍每个故事场景。

3、出示音画图片,听音乐片段,找出匹配的图片。

五、小结第二篇:欣赏《十面埋伏》-教学教案一、乐曲简析:《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武曲,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在垓下决战,汉军的刘邦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项羽的楚军这个历史故事。

二、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音乐曲使学生了解琵琶曲《十面埋伏》的产生年代、创作背景以及它应体现的情绪特征;2.使学生感受乐曲《十面埋伏》描绘古战场上的壮烈情景。

3.懂得用乐曲的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十面埋伏》三、教学难点:根据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乐曲《十面埋伏》,大略理解乐曲表现的内容是本课的难点。

四.教学过程(一)熟悉乐曲(25分钟)1.“上课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喜欢欣赏音乐吗?为什么呢?”(音乐能抒发人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性情……)2.“好,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第21页,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欣赏一首器乐曲——《十面埋伏》。

人教版音乐八下第5单元欣赏《十面埋伏》word教案1

人教版音乐八下第5单元欣赏《十面埋伏》word教案1

《十面埋伏》教案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了解音乐体裁中的叙事曲的音乐风格。

2、使学生从音乐中重温历史、感受音乐的表现力。

3、通过赏析,能结合音乐讲述楚汉之争的这一段历史,初步知晓音乐描述历史事件的一些表现手段。

教学重点1、了解弹拨乐器琵琶的相关知识。

2、抽象的音乐和历史事件完善的结合并进行欣赏。

教学难点抽象的音乐和历史事件完善的结合并进行欣赏,感受音乐的表现力。

教具笔记本电脑、多媒体教室。

教法演示、体验、讲授。

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开发右脑了解弹拨乐器琵琶的构造及其音色特点。

音乐的情感体验了解音乐体裁中的叙事曲重温历史,音乐与历史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唱)。

“一边倒”。

二、导入新课(播放幻灯片并提问。

)1、大屏幕上的乐器叫什么?2、观看大屏幕,了解琵琶的基本构造。

3、播放一首琵琶独奏曲的片段。

4、听乐曲,试回答琵琶的音色。

举例:你知道此乐器独奏的乐曲有哪些?5、欣赏乐曲片段,感受一下这首乐曲,使你想到了什么?(《十面埋伏》。

)三、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

1、叙事曲。

2、讲述和十面埋伏相关的历史楚汉之争。

3、乐曲取材。

4、播放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

(师)跟随音乐进行讲解,每一段音乐情绪的变化,描写场景的变化等。

四、《十面埋伏》不仅是我国琵琶武曲中的精品,也是人类音乐文化的瑰宝。

并被誉为我国十大名曲之一。

中国十大名曲有哪十首?(试回答。

)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了解了琵琶的结构;音乐体裁叙事曲的风格;重温了历史楚汉之争;历史与音乐相结合,感受了音乐的表现力。

六、作业1、课下从头欣赏音乐《十面埋伏》。

2、通读《史记》中的《项羽本记》。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 十面埋伏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 十面埋伏教案

《十面埋伏》教案一、乐曲简析:《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武曲,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在垓下决战,汉军的刘邦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项羽的楚军这个历史故事。

二、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音乐曲使学生了解琵琶曲《十面埋伏》的产生年代、创作背景以及它应体现的情绪特征;2. 使学生感受乐曲《十面埋伏》描绘古战场上的壮烈情景。

3. 懂得用乐曲的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十面埋伏》。

三、教学难点:根据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乐曲《十面埋伏》,大略理解乐曲表现的内容是本课的难点。

四.教学过程(一)熟悉乐曲1.“上课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喜欢欣赏音乐吗?为什么呢?”(音乐能抒发人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性情……)2.“好,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第21页,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欣赏一首器乐曲——《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我国传统器乐作品中大型琵琶舞曲的优秀代表作品。

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的体会,听完之后谈谈你们的第一感觉。

3.播放琵琶曲《十面埋伏》;4.首先我想提问的是这首乐曲是由何乐器演奏的呢?(琵琶。

)琵琶简介:琵琶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弹拨乐器,相传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琵琶的种类很多,但我们现在用的最多的是四弦琵琶。

5.“我们听了这首乐曲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呢?它给你的整体气氛是什么呢?兴奋?激动?还是紧张?《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

这首乐曲是根据公元前202年楚汗两方在垓下(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进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此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事实加以集中概括谱写而成的。

这首乐曲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战争场面的激烈雄壮,及当时刀光剑影、惊天动地的激烈场面,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6.“下面我们结合音乐故事《楚汉相争》再次感受一下此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它所运用演奏技巧。

”7.再次播放器乐曲《十面埋伏》,同时请一位同学上台朗诵音乐故事“楚汉相争”及“垓下歌”(把项羽在面临失败时的那种焦虑及儿女情长表现出来)。

《十面埋伏》教案1

《十面埋伏》教案1

《十面埋伏》教案教学目的:1.正确理解《十面埋伏》的音乐形象,通过教学了解我国优秀音乐文化悠久传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感情,懂得继承祖国悠久文化,弘扬优秀音乐文化的意义。

2.对琵琶有一简单了解,体会琵琶的丰富表现力和高超演奏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乐曲《十面埋伏》的赏析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十面埋伏》的音乐形象。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欣赏分析法、激发学生对乐器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体会其音乐形象教学思想:对于思维能力活跃、有想象力、创造力的高中学生来说最新颖的欣赏方法是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让他们自己去感受、去体验、激发兴趣去感受琵琶丰富的表现力和高超演奏技巧。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情景导入)播放《霸王别姬》这首歌,许多同学都非常喜欢这首歌曲,那么有谁知道它描写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对,琵琶古曲《十面埋伏》描述的正是这一历史事件。

公元202年“垓下大战”。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优秀的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

二、新课教学(一)简介乐器-——--琵琶出示挂图、实物A 琵琶是我国古老的乐器之一,半梨形音箱,面板为桐木,琴颈向后弯曲,钢丝尼龙弦,用人工指甲弹奏,空弦为Adea(6236)。

B琵琶曲根据乐曲内容和风格分为文曲、武曲文曲:节奏轻缓、抒情优美以描绘自然风光和内心情感见长。

武曲:节奏复杂多变。

情绪激烈雄壮富于戏剧性。

三、乐曲赏析:(一)释题:《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武曲代表作品之一,作者不详,乐谱最早见于1818年华秋萍《琵琶曲》乐曲表现了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核下大战,汉军以十面埋伏阵法,消灭楚军的威武壮烈场面。

(二)初步欣赏欣赏全曲思考以下问题:A:全曲结构 B:曲调风格 C:音乐形象讨论归纳(课件)A:乐曲雄伟奇特壮丽辉煌、气势激昂、形象生动B:成功的塑造了刘邦、项羽这两位历史人物。

(三)分段欣赏第一部分战前准备列吹点排走营打将阵队这一乐段由五个小乐段组成,描绘刘邦汉军战前准备。

人教版音乐 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十面埋伏 教案设计(1)

人教版音乐 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十面埋伏 教案设计(1)

十面埋伏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十面埋伏》,感受乐曲描绘古战场上的壮烈情景,感受古乐曲的独特魅力。

(2)在体验中欣赏作品,探究速度、力度、节奏等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了解琵琶曲《十面埋伏》的产生年代,创作背景以及琵琶的音色特点。

(4)能够运用音乐要素中的力度、力度、节奏等分析音乐作品。

重点难点1、乐曲《十面埋伏》的赏析。

2、学生分段欣赏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

教学过程活动1【讲授】1.情景导入(提问同学们知道歌曲里的霸王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吗?它描写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它描写的是202年“垓下大战”)。

同学们知道“楚汉相争”的故事吗?(学生回答:知道)下面我们就请同学来读一下“楚汉相争”的故事。

“楚汉相争”:垓下决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战役。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在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猛烈打击下,秦王朝宣告灭亡,此时,刘邦的汉军和项羽的楚军展开了逐鹿中原、争霸天下的斗争,到公元前202年,楚汉双方已经进行了长达数年的战争。

由于西楚霸王项羽骄矜、优柔寡断而一再错失良机,错过消灭刘邦汉军的机会。

到垓下决战时,刘邦以三十万绝对优势兵力包围了项羽的十万之众。

深夜,张良吹箫,兵士唱楚歌,使楚军感到走投无路,迫使在乌江边展开了一场格斗,项羽因寡不敌众而拨剑自刎,汉军取得了辉煌胜利。

活动2【讲授】2.琵琶曲《十面埋伏》它出色地运用了音乐手段表现了这场古代战争的激烈战况,是一幅生动感人的古战场音画。

今天就让我们来欣赏这首优秀的琵琶独奏曲。

活动3【讲授】3.简单介绍乐器------------琵琶(课件展示)琵琶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弹拨乐器,相传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琵琶的种类很多,但我们现在用的最多的是四弦琵琶。

活动4【讲授】4.欣赏琵琶独奏《十面埋伏》。

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的体会,听完之后谈谈你们的第一感觉。

它给你的整体气氛是什么?(兴奋、激动、还是紧张?)活动5【讲授】此曲共分为三大部分(一):一、列营二、吹打三、点将四、排阵五、走队描述汉军大战前的准备,着重表现威武雄壮的汉军阵容。

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十面埋伏-教案

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十面埋伏-教案
3.采用分析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十面埋伏》的曲式结构和音乐特点。
4.采用创作法,学生结合《十面埋伏》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提高音乐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主要包括音乐实践能力、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创新意识。通过学习《十面埋伏》,学生将能够: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他们在音乐学习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能够理解和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然而,在琵琶演奏技巧和音乐鉴赏能力方面,学生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琵琶演奏技巧:八年级学生对琵琶演奏技巧的掌握程度不一,部分学生能够熟练演奏简单的曲目,而部分学生则刚刚开始学习琵琶,演奏技巧还不够熟练。这将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十面埋伏》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十面埋伏》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示范法:教师现场演示琵琶演奏技巧,学生跟随学习,通过直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
2.讲解法:教师详细讲解《十面埋伏》的背景、历史意义和音乐特点,帮助学生理解乐曲内涵。
3.分析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十面埋伏》的曲式结构和音乐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十面埋伏》的演奏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琵琶曲的艺术魅力。

第五单元欣赏《十面埋伏》-贵州省施秉县第三中学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案1000字

第五单元欣赏《十面埋伏》-贵州省施秉县第三中学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案1000字
2.音乐价值:《十面埋伏》的音乐价值在于其能够表现战争的紧张氛围和战争场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六、音乐鉴赏
1.音乐表现:《十面埋伏》的音乐表现力强,能够通过音乐传达战争的紧张氛围和战争场景。
2.音乐情感:《十面埋伏》的音乐情感丰富,能够表达战争的残酷和战士的英勇。
七、音乐实践
1.演奏实践:《十面埋伏》的演奏实践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音乐实践能力。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十面埋伏》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十面埋伏》的基本概念、音乐特点、案例分析等。
核心素养目标
1.音乐素养:学生能够识别和分析《十面埋伏》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和声等,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2.文化素养:学生能够了解《十面埋伏》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增进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
3.思维素养:学生能够通过分析《十面埋伏》的音乐形象,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素养。
3.和声:《十面埋伏》的和声丰富多变,能够增强音乐的紧张感和战争氛围。
二、音乐形象
1.紧张氛围:《十面埋伏》的音乐形象紧张激烈,能够表现战争的紧张氛围。
2.战争场面:《十面埋伏》的音乐形象能够描绘战争的残酷场面,如战斗、厮杀等。
三、创作背景
1.历史背景:《十面埋伏》的创作背景是公元前202年楚汉争霸时期,刘邦与项羽的战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面埋伏》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了解音乐体裁中的叙事曲的音乐风格。

2、使学生从音乐中重温历史、感受音乐的表现力。

3、通过赏析,能结合音乐讲述楚汉之争的这一段历史,初步知晓音乐描述历史事件的一些表现手段。

教学重点
1、了解弹拨乐器琵琶的相关知识。

2、抽象的音乐和历史事件完美的结合并进行欣赏。

教学难点
抽象的音乐和历史事件完美的结合并进行欣赏,感受音乐的表现力。

教具
笔记本电脑、多媒体教室。

教法
演示、体验、讲授。

教学目标
组织教学开发右脑了解弹拨乐器琵琶的构造及其音色特点。

音乐的情感体验了解音乐体裁中的叙事曲重温历史,音乐与历史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唱)。

“一边倒”。

二、导入新课
(播放幻灯片并提问。


1、大屏幕上的乐器叫什么?
2、观看大屏幕,了解琵琶的基本构造。

3、播放一首琵琶独奏曲的片段。

4、听乐曲,试回答琵琶的音色。

举例:你知道此乐器独奏的乐曲有哪些?
5、欣赏乐曲片段,感受一下这首乐曲,使你想到了什么?(《十面埋伏》。


三、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

1、叙事曲。

2、讲述和十面埋伏相关的历史楚汉之争。

3、乐曲取材。

4、播放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

(师)跟随音乐进行讲解,每一段音乐情绪的变化,描写场景的变化等。

四、《十面埋伏》不仅是我国琵琶武曲中的精品,也是人类音乐文化的瑰宝。

并被誉为我国十大名曲之一。

中国十大名曲有哪十首?(试回答。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琵琶的结构;音乐体裁叙事曲的风格;重温了历史楚汉之争;历史与音乐相结合,感受了音乐的表现力。

六、作业
1、课下重新欣赏音乐《十面埋伏》。

2、通读《史记》中的《项羽本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