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合集下载

什么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什么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什么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为您推荐】库尔勒市律师屏山县律师隆昌县律师茶陵县律师寿光市律师泰和县律师简阳市律师在案件审理的过程中常常会先判定违法者是否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为这往往会对案件审理的结果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那么到底什么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呢?下面365律师小编,就为各位简单的说明一下。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定义: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定义:中国法律规定,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或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

精神病人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精神病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被人民法院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根据他健康恢复的状况,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可以宣告他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定义:从最新的规定中可以知道,我国已经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最低年龄由十周岁下降到八周岁,但由于最新的《民法通则》要在2017年10月1日开始才会正式实施,因此就目前来看,此时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最低年龄仍为十周岁,原则上具体的年龄段为10周岁-18周岁。

二、最新《民法通则》关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规定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第十七条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是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第十八条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实施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十九条不满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司考】考点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星考点)

【司考】考点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星考点)

基本概念1.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2.民事行为能力:能够独立实施一个有效法律行为的资格。

3.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

4.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8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5.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6.监护:监护人对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依法实行监督和保护的制度。

重点考点详解一、自然人的权利能力(一)通常情况下的开始与终止1.开始:始于出生。

(1)自然人出生时间的确定:出生证明——户籍证明——其他有关证明。

(2)特殊民事权利能力:劳动权利能力或婚姻能力受国籍、年龄和性别的限制。

如外国人在我国不得以律师身份执业,外国人在我国不得充当引水员,我国同性间不得结婚。

16岁之前的劳动合同,女(20岁)、男(22岁)之前的婚姻,无效,2.终止:生理死亡。

死亡时间的确定:死亡证明——登记时间——其他有关证明。

生理死亡顺序的推定:(1)继承法(一般法)相互有继承关系的几个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不能确定死亡先后时间的:①推定没有继承人的人先死亡;②死亡人各自都有继承人的:如几个死亡人辈分不同,推定长辈先死亡;几个死亡人辈分相同,推定同时死亡;彼此之间无继承关系,由他们各自的继承人分别继承。

(2)保险法(特殊法)受益人与被保险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且不能确定死亡先后顺序的推定受益人死亡在先。

3.终止:宣告死亡(后面详述)(1)一般情况下判决宣告之日视为死亡之日;但因意外事件被宣告死亡的,意外事件发生之日视为死亡之日。

(2)拟制主义:宣告死亡判决只有被撤销后才能不发生宣告死亡产生的法律效力。

如果自然人并未死亡,死亡宣告的判决不影响其于改判决作出之后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二)特殊人群的开始与终止1.胎儿利益的保护(1)胎儿自受胎之时享有民事权利能力。

①若胎儿活着出生,胎儿自受胎之时享有民事权利能力。

如何区分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

如何区分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

如何区分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区分方式如下:成年人和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关于如何区分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问题,下面我为您详细解答。

一、如何区分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
1、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区分方式如下:成年人和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
能力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十八条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十条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二、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具有以下特征
1、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法律赋予的一种独立参加民事活动的资格。

2、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包括自然人为合法行为的资格(独立地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独立地行使民事权利和履行民事义务),也包括自然人对自己实施的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的资格(如因非法侵害他人利益而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

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

民事主体的行为能力与民事权利能力

民事主体的行为能力与民事权利能力

民事主体的行为能力与民事权利能力一、引言民事主体的行为能力与民事权利能力是民事法律关系中的重要概念。

本文将从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的定义、划分、特点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深入了解和分析这两个概念对个人及社会的影响。

二、行为能力的定义与划分行为能力指一个人依法享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能力。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行为能力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两种。

1.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是指一个人具有完全独立、自主地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能力,能够以自己的意志产生法律效果。

一般情况下,年满18周岁的公民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某些人在行为能力方面受到限制,不能完全独立地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常见于未成年人和部分精神病患者。

未成年人在未满18周岁之前,由于缺乏完全的心智发展,需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精神病患者则需根据病情程度由法院判定其是否具备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三、权利能力的定义与划分权利能力指一个人依法享有民事权利的能力。

与行为能力相对应,权利能力根据对象和内容的不同,可分为一般权利能力和特殊权利能力。

1. 一般权利能力一般权利能力是指一个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依法享有和行使所有民事权利的能力。

一般权利能力是民事主体行使权利时的基本能力,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即可享有一般权利能力。

2. 特殊权利能力特殊权利能力是指某些公民在特定情况下享有特殊的民事权利的能力。

例如,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休息和保护的特殊权利;残疾人依法享有以辅助器具维护人身和卫生的特殊权利等。

四、行为能力与权利能力的特点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具有以下特点:1. 相互关联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才能享有一般权利能力。

2. 随生随灭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随着个人的生死而产生或消失。

在法定条件下,未成年人达到法定年龄后,其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得到相应的改变。

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类型及其内容

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类型及其内容

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类型及其内容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类型及其内容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是指个体在法律上具有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

在民事法律关系中,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类型及其内容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议题。

本文将从浅入深,系统地探讨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类型及其内容,并分享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分类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可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三个等级。

1.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是指个体在法律上完全自主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

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能够独立处理其财产和人身利益事务,无需他人代为代理或审批。

成年人一般都享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个体在法律上对其自主权利有一定限制的能力。

具备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在特定情况下可能需要他人的协助或监护来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未成年人和部分精神障碍人士通常具备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3. 无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是指个体在法律上无法独立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状态。

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需要法定代理人代为处理其财产和人身利益事务。

精神病人在特定情况下可能被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

以上是对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三个分类。

接下来,将进一步探讨每个分类下的具体内容和特点。

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内容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享有广泛的权利和义务。

他们有权订立合同、起诉和被起诉、拥有财产和人身自由等。

他们也需要承担因其行为带来的法律责任。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具有平等对待的地位,其行为和意愿受到法律的保护和尊重。

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内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主要体现在未成年人和部分精神障碍人士身上。

未成年人通常被视为缺乏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因而需要父母或监护人的协助和监护。

他们的法律行为在法律上可能受到限制,例如购买某些特定商品、签订一些特定的合同等。

民事行为能力种类及划分标准

民事行为能力种类及划分标准

民事行为能力种类及划分标准
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三类:完全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无行为能力。

民事行为能力一般简称为行为能力,通常按照年龄来进行划分。

如果达到规定的年龄,却因为智力或者残疾问题导致的不具备行为能力的,需要由监护人向法院申请能力鉴定。

民事行为能力简称“行为能力”。

所谓民事行为能力,就是指民事主体以自己独立的行为去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

有民事权利能力而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的民事主体,要想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就只能通过他人代理。

自然人的行为能力分三种情况:完全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无行为能力。

法人的行为能力由法人的机关或代表行使。

民事行为能力的知识点总结

民事行为能力的知识点总结

民事行为能力的知识点总结民事行为能力是指一个人依法享有和行使民事权利、承担和履行民事义务的能力。

通常来说,成年人都拥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可以自主行使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

但对于未成年人、成年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来说,他们的行为能力是受到限制的。

民事行为能力是民法基本制度之一,它的确立和限制都是为了保护个体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

一、民事行为能力的基本概念民事行为能力是指一个人依法规定,能够独立行使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民事行为能力是指一个人依法从事民事活动并享有民事权益的能力。

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这是个人作为法律主体的基本要求。

只有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才具有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性。

因此,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前提。

二、成年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根据我国民法规定,我国的民法赋予每一个成年人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

成年人是指年满18周岁的自然人。

成年人在法律上享有与生俱来的民事行为能力,可以依法享有和行使民事权利,承担和履行民事义务,进行各种民事法律行为。

成年人享有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普遍的、统一的,不分男女、贫富、职业、学历等方面的差别。

所以,成年人是我国民事主体的基本形式。

他们在法律层面上是平等的,具有同等的民事权利和义务。

三、未成年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未成年人是指年龄未满18周岁的自然人。

未成年人因为年龄的限制而不能完全独立承担民事法律行为。

未成年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受到法律的限制,需要其监护人的辅助和监督。

这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其因缺乏经验和认识能力而陷入不利的民事法律行为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而十六岁以上但未满十八岁的未成年人,可以独立实施日常生活消费、取得的报酬性劳动报酬等民事法律行为,需要由其监护人陪同或者代理的民事法律行为,其监护人可以给予同意或者禁止。

《民法典》关于民事行为能力的认定要点分析

《民法典》关于民事行为能力的认定要点分析

《民法典》关于民事行为能力的认定我国民事行为能力的判断主要以“年龄”为标准:《民法典》第二十条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十八条规定,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以“年龄”为标准划分的逻辑,其实质为“意思能力”。

未成年人行为能力判断较为简单,我们通常认为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完全不具有意思能力;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部分不具有意思能力。

但是年龄无法完全反映意思能力这一内在的实质,因此,民法在立法上就设置一些规定来缓和仅以“年龄”为判断标准的僵化问题,其中以“是否能辨认自己的行为”作为判断成年人的行为能力的标准,形成了民法上判断民事行为能力除达到法定年龄外,还要具备意思能力。

《民法典》据此规定了成年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判断标准:第二十一条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二十二条规定,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民事行为能力的认定及恢复就如何判断成年人的意思能力,进而认定其民事行为能力,《民法典》第二十四条做了进一步规定,不能辨认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其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认定该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被人民法院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经本人、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申请,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复的状况,认定该成年人恢复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本条规定的有关组织包括: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医疗机构、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民政部门等。

第二十四条将认定“不能辨认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是否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最终决定权交给了法院,认定启动权交给了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恢复启动权增加了“本人”,均采用“申请+判决”模式。

民法总则规定多少岁为限制行为能力人?

民法总则规定多少岁为限制行为能力人?

民法总则规定多少岁为限制行为能力人?民法总则中,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下限标准从民法通则的“十周岁”下调至“八周岁”,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而八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未成年人属于弱势群体,国家会保护其健康成长。

但其也属于一个独立的主体,为了使其更早的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国家最新通过的民法总则对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年龄规定最出了调整,你是否知道民法总则规定多少岁为限制行为能力人?现在就来一起了解下吧。

▲一、民法总则规定多少岁为限制行为能力人?“小大人”门槛从十岁降至八岁。

民法总则中,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下限标准从民法通则的“十周岁”下调至“八周岁”,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而八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能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就自然人而言,它是基于人的认知和心智水平而实施民事行为的现实可能性。

按照现在的民法通则,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二、做出该项改变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口素质明显提升,随之而来的则是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育程度加快,其对外界事物及自身行为的认知、辨识能力增强。

因此,有必要调低其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年龄标准,赋予其实施与年龄、智力相适应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如购买简单、小额的生活、学习用品等活动,以尽早彰显其自主意识,让适龄孩子们适度参与社会生活。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年龄标准的调低,在更早地肯定未成年人自主意识的同时,法律对其自身注意和辨控能力、其监护人及社会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民法典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判定

民法典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判定

民法典限制民事⾏为能⼒的成年⼈判定成年⼈⼤家都很熟悉了吧,顾名思义成年⼈就是满18周岁或者18周岁以上的才叫成年⼈,成年⼈所做的是有法律责任的。

那么民法典限制民事⾏为能⼒的成年⼈判定是什么?下⾯由店铺⼩编整理相关内容,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民法典限制民事⾏为能⼒的成年⼈判定成年⼈不能辩认⾃⼰⾏为或经法定代理⼈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为或者与其年龄、智⼒相适应的民事法律⾏为。

《民法典》第⼆⼗⼆条【限制民事⾏为能⼒的成年⼈】不能完全辨认⾃⼰⾏为的成年⼈为限制民事⾏为能⼒⼈,实施民事法律⾏为由其法定代理⼈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为或者与其智⼒、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为。

⼆、具备完全⾏为能⼒的条件是什么我国公民具有完全民事⾏为能⼒应当满⾜下列两个条件:1、18周岁以上。

我国《民法典》规定,18周岁是我国⾃然⼈成年的界限。

对于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但是以⾃⼰的劳动收⼊为主要⽣活来源的⾃然⼈,法律将之视为完全民事⾏为能⼒⼈。

⼗六周岁不满⼗⼋周岁的公民,能够以⾃⼰的劳动取得收⼊,并能维持当地群众⼀般⽣活⽔平的,可以认定为以⾃⼰的劳动收⼊为主要⽣活来源的完全民事⾏为能⼒⼈。

2、精神状况健康正常。

公民能够正确理解法律规范和社会⽣活共同规则,理智地实施民事⾏为。

患有精神病⽽不能理智地从事⾏为的⼈,即使18周岁以上,也不属于完全民事⾏为能⼒⼈。

三、民事⾏为能⼒包括哪些⽅⾯民事⾏为能⼒是指民事主体通过⾃⼰的⾏为取得民事权利和设定民事义务的能⼒。

如果说,民事主体具有民事权利能⼒是具备了参与民事活动的资格的话,那么民事⾏为能⼒是其现实地进⾏民事活动的资格。

民事主体的民事⾏为能⼒主要包括以下两⽅⾯的内容:1、主观⽅⾯,民事主体具有相应的意思表达能⼒,具有认识能⼒和判断能⼒,能正确表达⾃⼰的意愿。

2、客观⽅⾯,民事主体能够以⾃⼰的⾏为取得民事权利,能够对⾃⼰的不法⾏为或应尽义务承担责任。

民事责任最新年龄划分及限制民事责任能力人群

民事责任最新年龄划分及限制民事责任能力人群

民事责任最新年龄划分及限制民事责任能力人群限制民事责任能力其实也就是我国法律上面说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那么哪些人是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呢?根据法律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有两种:一是十周岁以上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

二是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主要是指间歇性精神病人。

民事责任年龄划分如何规定?民事责任年龄主要有两个时间点,一个是8周岁,一个是18周岁,低于8周岁是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即无需承担民事责任,8至18周岁限制行为能力,有一定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还有就是18周岁以上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人,也具有完全民事责任能力,需完全承担民事责任。

《民法总则》根据自然人的年龄和精神状态,对民事行为能力分别作出规定:第一种是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人。

《民法总则》第十七条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

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

”第十八条规定:“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一般来说十六周岁已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达到初中毕业了,参加生产劳动或其他工作了,但这种劳动或工作,其劳动收入必须成为本人主要生活来源的,否则,不能视其为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第二种是限制行为能力人,也称为可以独立进行部分民事活动能力的人。

《民法总则》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民法总则》第二十二条规定,“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指定监护人申请书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指定监护人申请书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指定监护人申请书In accordance with the Civil Code of [country], certain individuals are deemed to have limited capacity to engagein legal acts due to factors such as age, mental disability, or other circumstances. These individuals are known as "persons with limited legal capacity" or "limited capacity persons."根据[国家]民法,由于年龄、精神残疾或其他情况等因素,某些人在法律行为方面具有限制能力。

这些人被称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When a limited capacity person requires assistance in their personal or financial matters, a legal guardian may be appointed to represent and protect their interests. This guardian is responsible for making decisions on behalf of the limited capacity person and ensuring that their rights are safeguarded.当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个人或财务事务方面需要协助时,可以指定监护人来代表并保护他们的利益。

该监护人负责代替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做出决策,并确保他们的权益得到保护。

To initiate the process of designating a legal guardian for a limited capacity person, an application must be submitted to the appropriate court. This application should include relevant information about the limited capacity person, such as their name, age, address, and reasons why they require a guardian.要启动指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合法监护人的流程,必须向适当的法院提交申请书。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2)须经其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申请。利害关系人包括近亲属以及其他利害关系人。这里所说的近亲属, 主要是指精神病人的配偶、父母、成年子女以及其他近亲属等。依据《民法典》第24条第3款的规定,其他组织 包括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医疗机构、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民政部 门等。
本案审理中主要涉及两个问题:1.行政机关是否已尽到审查义务;2.事后形成的民事行为能力判决能否作 为认定婚姻登记机关的行政行为事实依据不足而撤销的理由。
一、本案中婚姻登记机关已尽到了法定的审查义务
首先,《婚姻登记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申请离婚登记只需出具的证件和证明材料为:本人户口簿、、本人 结婚证,以及双方当事人共同签署载明双方自愿离婚意思表示以及对子女抚养、财产债务处理协调一致的意见的 离婚协议书。
浙江省瑞安市人民法院审理认为:瑞安市民政局是具有依法履行婚姻登记行政职能的婚姻登记机关,具有办 理离婚登记的法定职责。瑞安市民政局在办理蔡某与蔡希某离婚登记时对双方出具的证件、材料进行了审查,在 认定双方确属自愿离婚,并已对子女抚养、财产、债务等问题达成了一致的处理意见后,当场予以登记离婚,颁 发离婚证。虽然原告曾住院接受精神病治疗,但因第三人及原告在询问笔录上签名时予以隐瞒,当时又未经法院 判决宣告原告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故被告在客观上无法确定原告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已尽审慎合理的 审查义务。鉴于本院已经判决宣告原告蔡某于2014年9月5日办理涉案离婚登记时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根据 《婚姻登记条例》第十二条的规定,办理婚姻登记的当事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情形 的,婚姻登记机关不予受理,被告颁发给原告及第三人离婚证的行为,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应当依法予以 撤销。据此,依照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二)项第1目的规定,判决撤销被告瑞安市民政局于2014年9月5日 向原告蔡某和第三人蔡希某作出的离婚登记行政行为,被告颁发给原告蔡某和第三人蔡希某的离婚证书予以作废。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致人受害谁赔偿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致人受害谁赔偿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致人受害谁赔偿人类社会离不开规则和法律,它们可以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权益。

一般情况下,民事主体都是被认为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但是,有一小部分人天生或是后天因疾病、精神障碍等原因导致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这就需要特别的法律规定来对这些人的权益进行保护。

那么,在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致人受害的情况下,谁应该承担赔偿责任呢?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由于年龄、精神障碍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完全自主地行使民事行为的人。

按照我国法律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与成年人之间的法律关系需要经过法定代理人或者监护人的同意才能成立。

由于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较差,所以特别容易受到他人的欺骗和侵害,导致对他人造成损失或伤害。

在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致人受害的情况下,归责问题应该首先考虑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能力是否足以对其行为的后果进行预见以及对自己行为后果的控制。

如果其能力可以达到正常人的水平,则依法应当对其负责。

如果其能力不足,则需要考虑其法定代理人或监护人是否尽到了其应尽的职责。

在负责任的情况下,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当依照其能力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如果其能力不足以承担全部赔偿责任,则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或者监护人及其家庭经济状况共同承担赔偿责任。

当然,实践中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况不多见,一般是由其法定代理人或监护人进行赔偿。

如果是法定代理人或者监护人未尽到职责导致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失的情况,则应该由法定代理人或监护人进行赔偿。

如果他们两者都未能尽到职责,则他们应该共同承担赔偿责任。

那么,如何确保保护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及其家庭的合法权益,保护被侵害方的权益呢?最好的办法是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行为进行监管。

这需要我们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民事行为能力评估机制,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做好积极的监护工作,及时掌握他们的行为动态,规避可能对他人造成损害的行为。

同时,完善法律体系,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及其家庭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以确保他们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关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表述

关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表述

关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表述一、民事行为能力的定义和分类民事行为能力是指个人在法律范围内进行民事活动的能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满十八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而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则是指因年幼、精神障碍等原因不能辨认自己行为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人。

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表述1. 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个体。

在我国法律中,未成年人被视作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这意味着未成年人在进行某些特定类型的法律交易时需要得到监护人或其他有权代表他们签署文件或达成协议。

2. 精神障碍者精神障碍者是指因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其智力或心理功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而无法正常履行合同义务或进行其他法律交易活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精神障碍者的法律行为能力应当由人民法院根据其病情进行认定。

3. 无业务能力人无业务能力人是指因年幼或精神障碍等原因,不能辨认自己行为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人。

这类人在进行任何类型的法律交易时都需要得到监护人或其他有权代表他们签署文件或达成协议。

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权利和义务1. 权利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然享有基本的权利,例如受教育、健康、生存等。

他们还有权要求监护人或其他代理人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并要求获得适当的抚养、教育和医疗保健。

2. 义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也有一些基本的义务。

未成年人有义务遵守学校规定和家庭纪律,不得从事违法活动;精神障碍者则需要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及相关法律条款,并承担相应责任。

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保护措施1. 监护制度监护制度是指由法律规定的监护人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进行监护和保护。

监护人需要代表被监护人进行法律交易,并为其提供生活、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保障。

2. 认定程序对于精神障碍者,需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由人民法院根据其病情进行认定。

而对于未成年人和无业务能力人,则需要经过家庭、学校或社会组织等机构的评估和认定。

民法典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行为效力有什么规定

民法典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行为效力有什么规定

民法典的限制民事⾏为能⼒⼈实施的⾏为效⼒有什么规定民事⾏为能⼒可以分为完全民事⾏为能⼒、限制民事⾏为能⼒和⽆民事⾏为能⼒三种,不同民事⾏为能⼒⼈,实施民事⾏为的效⼒不同,那么民法典的限制民事⾏为能⼒⼈实施的⾏为效⼒有哪些规定?店铺⼩编整理相关知识,希望对⼤家有帮助。

⼀、民法典的限制民事⾏为能⼒⼈实施的⾏为效⼒有什么规定限制民事⾏为能⼒⼈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为或者与其年龄、智⼒、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为有效,其他⾏为经追认后才有效。

《中华⼈民共和国民法典》第⼀百四⼗五条【限制民事⾏为能⼒⼈实施的民事法律⾏为的效⼒】限制民事⾏为能⼒⼈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为或者与其年龄、智⼒、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为经法定代理⼈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相对⼈可以催告法定代理⼈⾃收到通知之⽇起三⼗⽇内予以追认。

法定代理⼈未作表⽰的,视为拒绝追认。

民事法律⾏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有撤销的权利。

撤销应当以通知的⽅式作出。

⼆、限制民事⾏为能⼒的衡量标准限制民事⾏为能⼒⼈是否属于⼀⼼智健全,有两种判断标准:(1)依据⾃然⼈的意思能⼒(认知能⼒)来判断。

这⼀标准主要是针对未成年⼈和精神病⼈⽽设定的。

意思能⼒是指对⾃⼰的⾏为进⾏理解并能预见其后果的精神能⼒,意思能⼒是确认和划分民事⾏为能⼒的基础,⾃然⼈的⾏为能⼒取决于其意思能⼒的状况。

⾃然⼈能否合理地理解⾃⼰⾏为的性质和后果,是判断其是否⼼智健康的关键。

如果他在⾏为的那⼀刻不能理解⾃⼰⾏为的法律后果,即使其⾏为是适当并公平的,⽽且即使对⽅也没有理由认为他精神上有什么障碍,那么他的⾏为也是依法可以撤销的。

⾃然⼈意思能⼒的有⽆、⾼低,主要受⾃然⼈的⽣理条件的影响。

如年龄、智⼒发育程度和精神状态这些先天或应然的⽣理条件,对⾃然⼈的意思能⼒的⽔平产⽣直接影响。

(2)依据⾃然⼈的意志能⼒来判断。

这⼀标准主要是针对成年⽽设⽴的。

尽管成年的⾃然⼈对⾃⼰⾏为的性质和后果有所了解,也要看他是否能合理地、理智地控制⾃⼰的⾏为。

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段划分标准

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段划分标准

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段划分标准# 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和年龄段划分标准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个体在法律上能够独立行使权利和承担责任的能力。

不同年龄段的人,其民事行为能力存在差异。

对于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法律对不同年龄段的人有相应的规定和标准。

## 未成年人(0-17岁)未成年人指尚未达到法定成年年龄的人,一般为0至17岁之间。

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存在以下特点:1. **无事实能力**:未成年人缺乏独立的行为能力,不能独自承担民事责任。

2. **有限制行为能力**: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如父母或监护人)可以代替其进行部分民事行为,例如签订合同或进行财产交易。

3. **可行为能力事后确认**:某些情况下,法律允许未成年人在成年后确认其在未成年时进行的合同等行为。

## 成年人(18-59岁)成年人是指达到法定成年年龄的人,一般为18至59岁之间。

成年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相对完全,具体特点如下:1. **完全行为能力**:成年人拥有完全独立的行为能力,能够独自承担民事责任。

2. **能够自主行使权利**:成年人可以自主行使各种权利,例如签订合同、购买财产、进行诉讼等。

## 年满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年满60岁以上的人被视为老年人,享有一定的特殊权益和保护。

老年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在一些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限制和特殊规定:1. **敬老权**:法律鼓励尊重老年人的权益,对他们享有特殊保护。

2. **保护行为**:一些法律规定对老年人进行一定范围的特殊保护,例如限制骗取老人财产的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或地区对民事行为能力和年龄段的划分标准可能存在差异,以上仅为一般情况下的概括。

在具体的法律适用中,应参考当地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

论述公民行为能力的种类及划分标准

论述公民行为能力的种类及划分标准

论述公民行为能力的种类及划分标准公民行为能力是指一个人在法律上享有和行使民事权利能力的能力。

在法律上,公民行为能力被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包括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

这些类型的划分标准主要包括芳龄、智力、精神状态和法律认定等方面。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是指一个人在法律上享有和行使全部民事权利能力的能力。

这种能力通常在18岁时获得,即法定成年芳龄。

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可以独立行使各项民事权利,包括签订合同、购买和出售财产、受益和承担义务等。

在法律和社会生活中,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被认为是一个人成熟和独立的标志。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受到限制的民事行为能力。

这种能力的限制主要基于个人的芳龄、智力或精神状态。

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和部分智力受损者通常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范畴。

这些人在特定情况下需要监护人或法定代理人协助或代为行使民事权利,以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无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无法在法律上独立行使民事权利的状态。

这种状态通常出现在严重精神病患者、智力严重受损者和其他丧失法律行为能力的人身上。

处于无民事行为能力状态的人需要依靠监护人或法定代理人全权代为行使民事权利,并接受社会的特殊保护和照顾。

公民行为能力的种类及划分标准主要基于个人的芳龄、智力、精神状态和法律认定等方面。

不同类型的行为能力在法律和社会生活中具有不同的意义和影响。

我们应该在生活和工作中充分理解和尊重不同类型行为能力的人,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帮助和保护。

个人观点:在社会生活中,不同类型的公民行为能力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和价值。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应该独立行使各项民事权利,展现成熟和独立的一面。

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则需要得到社会和法律的特殊关爱和保护,以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我们应该以包容和尊重的态度对待不同类型行为能力的人,促进社会的多样性和和谐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加强对公民行为能力的了解和宣传,通过各种途径传播有关公民行为能力的知识,以提高社会公众对这一重要法律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限制行为能力人能否签订合同

限制行为能力人能否签订合同

限制⾏为能⼒⼈能否签订合同依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具有民事⾏为能⼒的⼈进⾏的民事活动才受法律保护的,⽽公民的民事⾏为能⼒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年龄、精神状态等,那么限制⾏为能⼒⼈能否签订合同?下⾯由店铺⼩编为读者进⾏相关知识的解答。

限制⾏为能⼒⼈能否签订合同可以。

《民法典》第⼀百四⼗五条规定,限制民事⾏为能⼒⼈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为或者与其年龄、智⼒、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为经法定代理⼈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相对⼈可以催告法定代理⼈⾃收到通知之⽇起三⼗⽇内予以追认。

法定代理⼈未作表⽰的,视为拒绝追认。

民事法律⾏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有撤销的权利。

撤销应当以通知的⽅式作出。

《民法典》第⼀百四⼗三条规定,⾏为⼈具有相应的民事⾏为能⼒是民事法律⾏为有效的必备要件之⼀。

合同作为⼀种民事法律⾏为也必须要求合同当事⼈具有相应的民事⾏为能⼒。

限制民事⾏为能⼒⼈所签订的合同从主体资格上讲是有暇疵的,因为当事⼈缺乏完全的缔约能⼒、代签合同的资格和处分能⼒。

以前的司法实践在处理此类合同时,基本上是认定为⽆效合同。

本条将此类合同列⼊了效⼒待定合同中,是基于以下⼏点考虑:此类合同与⽆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不同,它并⾮因为当事⼈故意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及社会公共利益,也不是因为当事⼈意思表⽰不真实⽽导致合同可撤销,主要是因为当事⼈缺乏完全的缔约能⼒和处分能⼒⽽造成的;这类合同可经限制民事⾏为能⼒⼈的法定代理⼈的承认⽽⽣效,这种承认表明限制民事⾏为能⼒⼈所签的合同是符合权利⼈利益的;有利于促成更多交易,也有利于维护相对⼈的利益。

因为相对⼈与限制民事⾏为能⼒⼈订的合同,总是希望合同有效,并且通过有效合同的履⾏使⾃⼰获得期待的利益,因此,通过法定代理⼈的追认使效⼒待定合同⽣效,⽽不是简单地宣告这种合同⽆效,是符合相对⼈利益的。

如何认定限制⾏为能⼒⼈签订合同的效⼒限制民事⾏为能⼒⼈签订的合同要具有效⼒,⼀个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要经过其法定代理⼈的追认,这种合同⼀旦经过法定代理⼈的追认就具有法律效⼒,在没有经过追认前,该合同虽然成⽴,但是并没有实际⽣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民事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 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 不同的法律关系客体不同: • 所有权关系——物;债权关系——行为(意思表 示或交付等);知识产权关系——智力成果和商 业标记;人身权的客体——人格利益。 • (4)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主 体间形成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 • 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 也是相互联系的。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 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二者通常是等价 有偿的和对等互利的。 •
• 小资料: • l 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 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 力, 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 l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 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 l 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 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 l 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辨认 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由他的法定 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 l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 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 理人的同意。 •
• 2.实现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C • (1)要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法律依据、实际行动、维 护自己的权益、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 (2)要履行自己的民事义务,违反义务须承担法律责任。 • 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侵权责任和 违约责任)。 • 民事侵权构成要件:行为违法性、有损害事实存在、违法 行为与损害事实有因果关系、行为人有过错。 •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 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这些承担民 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 l 3.民法对诉讼时效的规定:诉讼时效一般为二年,法律 另有规定的除外。a • l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 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人民法院对权利 人的权利不再进行保护的制度。 • l 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提出请求的,人 民法院就强制义务人履行所承担的义务。 • 而在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 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护。 • l 诉讼时效届满后,义务人虽可拒绝履行其义务,权利人 请求权的行使仅发生障碍,权利本身及请求权并不消灭。 • l 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后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受 理后查明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判决驳回其诉讼请 求。诉讼时效可分为一般诉讼时效和特别诉讼时效。 • l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 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 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
• 考点二:积极维护人身权b • l 1.生命健康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身体和健康是每 个人从事一切活动必不可缺的物质条件。 • l 承担的民事责任:医疗费、误工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 丧葬费、抚养费、看护费、精神损失费。 • l 精神损害是民事主体因其人身权利受到不法侵害,使其人 格利益和身份利益受到损害或使其遭受精神痛苦的客观事实 状态。精神损害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精神痛苦,二是精神 利益丧失或减损。 • l 当侵权行为侵害身体权、健康权、生命权时,给权利主体 以生理上的损害,并使其在精神上产生痛苦。由于侵害公民 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一般人格权 等精神上人格权和身份权而造成的心理损害,使受害人产生 愤怒、恐惧、焦虑、沮丧、悲伤、抑郁、绝望等不良情感, 造成精神痛苦。 • l 精神利益丧失或减损,是指民事主体的人格利益、身份利 益受到损害导致这些精神利益丧失或减损。如人格尊严损害、 配偶身份利益损害和荣誉利益损害等。 •
• 2.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和隐私权: • (1)姓名权。姓名是个人在人格上的基本特征。公民享 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法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 他人干涉、盗用、假冒。一般来说,在未成年之前,个人 的姓名是由父母决定的;在成年之后,每个人有权继续使 用或者改变自己的名字,但是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姓名户籍 管理的规定。此外,公民有权使用笔名或者其他别名。 • 案例分析技巧: • 侵权行为的表现:盗用(如,演唱会宣传某明星出场,结 果子虚乌有)、冒用(冒名顶替、自己扮演的被侵权人, 如冒用他人姓名办理银行卡、上学等);未经许可使用; • 侵权责任承担方式:停止侵权、赔礼道歉。 • 因为侵犯姓名权而导致侵犯他人名誉权或者其他权利受到 侵害,还要承担经济责任、恢复名誉 •
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二 民事权利和义务
• 考点一: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 • l 1.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a • l (1)民事法律关系:民法调整 平等主体之间 人身关系和财产关 系 • l (2)民事法律关系主体 • l 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 l 公民从出生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 承担民事义务。 • l 法人和其他组织,自合法成立时起,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 能力。 • l 民事权利能力:公民从出生到死亡;法人和其他组织从合法成立至 依法注销 • l 民事行为能力:法律确认的公民通过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参 加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 • l 法律根据公民的年龄和智力状态,将公民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18)、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10以上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的精 神病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10周岁和不能完全辨认的精神病 人) 。 • l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 效,但纯获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 订立的合同,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