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精读21《嗟来之食》练习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嗟来之食
【文章主旨】
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不吃“嗟来之食”是尽管是有骨气的表现,但不能固执地认为做人一定要有骨气,有志气,不能低三下四地去乞求别人的施舍,而要懂得变通——如果对方表现出“抱歉”的神情,不要太过古板,直到饿死也不进米粟,而要乐于接受。

【原文】
【作品简介】
《不食嗟(jiē)来之食》,选自《礼记·檀弓》。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之一。

该书编定是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学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该书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

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

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

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

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士者必读之书。

【“嗟来之食”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年,齐国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饥荒,一大批穷人由于缺粮少食,而被活活地饿死。

有一位名叫黔敖的贵族奴隶主在大路旁摆上一些食物,等着饿肚子的穷人经过,施舍给他们。

一天,一个饿得不成样子的人用袖子遮着脸,拖着一双破鞋子,摇摇晃晃地走过,黔敖看到后,便左手拿起食物,右手端起汤,傲慢地吆喝道:“喂!来吃吧!”那个饿汉抬起头轻
蔑地瞪了他一眼,说道:“我就是因为不吃这种‘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的。

”黔敖也觉得自己做得有点过分,便向饿汉赔礼道歉,但那饿汉最终还是不肯吃而饿死于路旁。

【赏析】
春秋时期,齐国发生严重的饥荒,很多人被活活地饿死,贵族黔敖想发点善心,他在大路上摆上食物,准备施舍给饥饿的人群,当有位难民经过时,他傲慢地喝道:“喂,来吃吧!”谁知那饿汉表示宁愿饿死也不吃这嗟来之食。

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不吃“嗟来之食”是尽管是有骨气的表现,但不能固执地认为做人一定要有骨气,有志气,不能低三下四地去乞求别人的施舍,而要懂得变通——如果对方表现出“抱歉”的神情,不要太过古板,直到饿死也不进米粟,而要乐于接受。

【练习与检测】(共26分)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10分)
(1)黔敖为食
..于路()
(2)以待饿者而食.之()
(3)嗟,来食.()
(4)予唯.不食嗟来之食()
(5)以至于斯.也()
(6)可去.()
(7)其谢.也()
(8)敖左奉.食()
(9)右执.饮()
(10)从而谢.焉()
2.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嗟,来食
(2)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3)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4)从而谢焉。

终不食而死。

(5)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3.这个故事在哪篇文章中被作为论据使用?用来证明什么?(3分)
4.你对曾子的话如何理解?(3分)
【练习与检测参考答案】
1.(1)作成食物(2)同“饲”拿饭给人吃。

(3)吃。

(4)只。

(5)此,这种地步。

(6)离开。

(7)道歉。

(8)同“捧”,端着。

(9)拿着。

(10)道歉。

2.(1)喂!来吃!
(2)我就因为不吃侮辱性的施舍的东西,才到了这样的地步。

(3)他吆喝你来吃,可以离开,他道歉了就可以吃了。

(4)尽管黔敖向他道歉,但最后这个人还是不肯吃而饿死了。

(5)黔敖在路边摆放食物,用来施舍给经过的饥饿的人吃。

3.《谈骨气》。

从“贫贱不能移”的角度证明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4. 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不吃“嗟来之食”是尽管是有骨气的表现,但不能固执地认为做人一定要有骨气,有志气,不能低三下四地去乞求别人的施舍,而要懂得变通——如果对方表现出“抱歉”的神情,不要太过古板,直到饿死也不进米粟,而要乐于接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