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环境是指地球上各种自然地理条件,如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生态等因素。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重要影响,它既是人们生存和活动的基础,也对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产生影响。
首先,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体现在经济方面。
地形和气候条件不同,决定了不同区域的资源分布和发展方向。
例如,山地地形的区域往往适合发展林业、旅游等业态;沿海地区则更适合发展港口、航运、水产业等。
气候条件对农业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如温带地区适合发展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热带地区适合发展稻米、果树等。
此外,地理环境也决定了一些区域是否存在自然资源,如石油、矿产等,这些资源的存在对区域经济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其次,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还体现在政治和社会方面。
地理环境的不同会影响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形成与发展。
例如,平原地区人口相对集中,交通便利,易形成中央集权的政权形式;而山地地区地势复杂,人口稀少,特权集团的形成相对困难。
此外,地理环境的差异还会影响区域的文化传承和道德观念,如沿海地区容易形成开放进取、海洋意识较强的文化,而内陆地区则更注重团结和守望相助。
再次,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还体现在生态方面。
地理环境的不同决定了不同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例如,热带雨林地区由于气候条件湿润,土壤肥沃,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而冰川地区则较为贫瘠,生物种类较少。
地理环境的变化还会导致自然灾害的发生,如地震、洪水、干旱等,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和稳定。
最后,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还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上。
地理环境的不同会塑造出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
例如,山区居民由于地形限制,生活方式通常以农牧业为主,注重家庭观念和传统文化;而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多样,注重个人发展和现代化思维。
此外,地理环境对人们的生活方式还会产生习惯性的影响,如北方地区由于气候寒冷,人们更注重保暖和节水。
综上所述,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必修三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贫乏
有较丰富的石 油等矿产资源
5.地理环境对生产活动的影响
区域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耕作方式
熟制 工业类型
5.地理环境对生产活动的影响
区域
耕作方式 熟制 工业类型
长江三角洲
水田耕作 一年两——三熟 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
旱作农业 一年一熟 重化工业
6.地理环境对生活活动的影响
请看课本P4“活动”:
比较内容
差异: 1 地理位置 2 气候条件 3 土地条件 4 矿产资源条件 5、其他:河流 植被 地形 影响: 1 农业 2 工业
比较
1.地理位置差异: (1) 在中国的位置
1.地理位置差异: (2)纬度位置(3)海陆位置
2.气候条件差异
3.土地条件差异
4.矿产资源条件差异
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环境差异表
用案例说明: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长江三角洲北起通扬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至镇江, 东到海边,包括江苏、浙江两省部分地区和整个上海市, 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是一片坦荡的大平原,只有少数小 山丘像孤岛一样矗立在平原之上。这里岸线平直,海水黄 浑,有一条宽约几千米到几十千米的潮间带浅滩。
松嫩平原位于东北腹地,东靠长白山地,西接科尔 沁草地,北枕大小兴安岭,南至辽河干流以北,跨黑龙江、 吉林、辽宁三省,共辖53个县(市)。土地总面积19.5万 平方千米,1990年年末人口3466万,分别占东北区的 20.4%和34.6%。
地理环境
农业生产 开发早期 发展方向 发展水平 区域 不同 发展阶段 农业社会
商业
工业生产
工商业社会 内涵和特征
干旱 区 半干 旱区
半湿 润区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班级:学号:姓名:【学习要求】1、区域的含义。
2、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长江中下游平原与松嫩平原比较。
3、结合实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重点难点】1、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长江中下游平原与松嫩平原比较2、学会基本的区域分析方法。
【自主探究】知识点一:区域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单位,它是人们在的基础上,按一定的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具有一定的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和边界。
3、不同区域由于的差异,人们的生活特点有许多的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发展等也存在差异。
知识点三: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1、开发早期,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土壤使人们的开垦困难,这一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农业。
2、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得到迅速的发展,在农业社会,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我国重要的、和生产基地。
3、随着工商业的发展,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人口、城市,人均耕地,生产规模,商品率,农业生产在全国中的地位下降。
【小试牛刀】【基础题】读右图,回答1~3题。
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为 (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A.发展水平 B.生活特点C.发展方向 D.发展条件3、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的淮安市于2008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该标志物应位于图l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读右图:我国三大自然区(I、II、III),回答4~5题。
4、地理界线P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主要原因是()A.地形条件不同 B.水热条件不同C.土壤条件不同 D.光照条件不同5、有关I、II、III三个自然区的叙述,正确的有()A.II区比III区纬度高,故热量较III少B.III区比II纬度低,故太阳光照比II区强C.III区与I区南部距海远近不同,故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D.II区比I区北部降水少,故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与I区北部为界6、制约长江中下游平原发展的因素被克服,甚至成为促进因素,发生在()①船舶被广泛用作交通工具之后②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工具的改良之后③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 ④工商业得到充分发展之后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7、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的()①商品粮基地②商品棉基地③桑蚕基地④淡水鱼基地⑤热带水果产地⑥油料作物生长基地 ⑦长绒棉A.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⑥ C.③④⑤⑥⑦ D.④⑤⑥⑦⑧【提升题】8、我国是一个耕地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比较不同区域的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一节
2 不同时期地理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1)原始开发期间 自然 开发 地理环境对农业 状况 时期 生产活动的影响 稠密 早期 的水 中后期 系
交通的阻隔 交通的天然水道
原因分析
人们利用和改造 自然能力地下 船作为交通工具 被广泛使用 人们利用和改造 自然能力低下 农业生产工具的 改进和生产技术 的提高
域经济发展也就指望旅游业了。
P3 传统民居,现代住宅
• 1.南北方传统民居和城市住宅楼的区别
观察以下建筑的特点,说出其分布的南北方位置。
中国南北方气候要素差异对建筑的影响
光照
降水
气温
季节变化大,冬季 寒冷。 墙体严实厚重,建 筑成本高
北 方
南 方
太阳高度小,光照弱。 降水少。 一般正南正北布局, 屋顶坡度小,房檐 房屋高度与进深小且 窄 楼间距大
黏重 早期 的土 中后期 壤
开垦困难,耕作业 发展缓慢 不再是限制条件, 农业发展较快
(2)工商业发展以后-粮食生产地位的变化 总体地位 发展区位条件分析
①水稻具有单位面积产量较 高的优势 ②人口稠密,丰富的劳动力 资源使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 稻种植业可以精耕细作 ①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国 平均水平 ②稠密的水网,耕地被分割 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 商品率较低。
2、探究活动
暑假,哈尔滨某高中的学生张明准备从家乡出发,按如下设计 的线路去考察、体验生活:哈尔滨一内蒙古东部的锡林郭勒牧 区一山西太原附近地区一江苏南部平原地区一江西井冈山地区 一云南西双版纳地区。试根据上述的线路及到达的考察点,查 阅有关资料,讨论沿途及各考察点所能观察到的自然和人文景 观,分析导致各地自然和人文景观差异的原因。
高中地理必修3
区域地理学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工商业的发展 开发早期 科技进步 同一地理环境下,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
改造自 然能力 低下 利用和改造自 然的能力增强 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
人口稠密,城市众多, 生产力水平不同,人类对地理环境的 河网密布 船作为交 生产工具改 通工具被 进,生产技 利用改造不同 广泛使用 术改良 水系 土壤
一、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 土壤、矿产资源等方面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北纬43°~48°,地处我国 东北地区的中部 温带季风气候 河流密度小 黑土分布广泛集中连片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 土地 矿产资源
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沿 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 亚热带季风气候 河网密布,河湖众多 水稻土为主土地较为分散 矿产资源贫乏
了解区域地理 环境条件
趋利避害、因 地制宜、因时 制宜发展区域
区域可持续发展
想一想东营具有什么样的地理环境条件?它 们对东营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国家计委在东营推广万亩 水稻田开发,但是,今天我们在东营并未看到 这一景象。结合水稻生长条件和东营地理环 境条件分析。
1.一般年份(不考虑气候异常),在冬 季羽绒服北方比南方畅销 2.南方以大米为主食,北方以面食为主 食 3.从北到南,民居屋顶坡度逐渐增大 4.自古有南船北马之说 小结:地理环境不仅影响区域生产,还影响人们生活,不 同区域地理环境不同,人们的生活特点也不同
地形平坦为平原
耕作方式 水田耕作业 旱地耕作业 农 区 业 主要作物 水稻(主)、油菜、棉花等 玉米、春小麦、大豆等 域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至三熟 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区域发展 发 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 展 其他方面 水产业较为发达 其 工业 他 商业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商业贸易 生活活动 衣、食、住、行
活动
1.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出诸多 不同。不仅传统民居如此,而且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如 此。 (1)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 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 薄; ——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 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2)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搂的差异,分 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 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 ——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 距比南方大。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南充高中 岳鹏程
一、区域
1. 概念: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
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 方法划分出来的。
2. 分类: 按划分标准不同,区域可分为各种类型。
(1)按性质划分的区域类型 自然区域 经济区域 社会、文化区域
(2)按方式划分的区域类型 区划区域 类型区域
开发早期
改造自然能力低下
水系成了交通阻隔 土壤黏重、开垦困难
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发展阶段 科技进步
船作为交通工 具被广泛使用 生产工具改进 生产技术改良 多水而黏重的土 壤适合种植水稻
稠密的水系成了 天然的水道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农业社会
粮食是重要影响因素
水稻单产高 地理条件适合种水稻 劳动力丰富 长江中下游平原成 为粮食主要产地
(2)北方的城市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 保温,所以建筑成本较高。 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冬季 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为保证楼房底层正 午有阳光照射,房间距自南向北逐渐增大。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长三角年降水量较多,受季风气候影响,呈现出由南向 北减少的分布规律;松嫩平原降水量较少,受季风气候 和地形的影响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减少的分布规律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河网密度差异,对农业会 产生哪些影响? 长江三角洲:水田耕作、分散 松嫩平原:旱地耕作、集中。
P3活动1:从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看 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从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屋顶坡度增大。 对保温要求降低、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
思考: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 理环境对该区域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①开发早期
开发早期
改造自然能力低下 水系成了交通阻隔 土壤黏重、开垦困难
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②农业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
科技进步
船作为交通工 具被广泛使用 生产工具改进 生产技术改良 多水而黏重的土 壤适合种植水稻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旱地耕作 玉米、春小麦、 大豆等 一年一熟
耕作方式 农 人 业 类 活 动 差 其 异 他 生 产 活 动
主要作物 作物熟制
水田耕作
水稻(主)、油 菜、棉花等 一年两熟至三熟
特色
工业 商业
水产业较为发达 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
综合性工业基地
重化工业基地
练
习
以下关于松嫩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条件的比 较,错误的是: A.松嫩平原黑土土壤肥沃,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 水稻土,不如黑土生产力高 B.松嫩平原人少地多,农业生产规模大,粮食的 商品率高 C.长江中下游平原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 展水田耕作,一年两熟至三熟 D.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湖面积广,水产业比松嫩平 原发达
【读图思考】
1、气候区的边界是明显的还是过渡的?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松嫩平原
旱地耕作业
水稻(主)、油菜、 玉米、春小麦、 棉花等 大豆、亚麻等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水产业较为发达 西部发展畜牧业
长江三角洲的农作物
松嫩平原上的大豆、春小麦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人 交通 陆运发达 水陆空等运输发达 类 我国的 活 工业 我国重要的 重化工业基地 动 综合性工业基地 差 城市 异 沿河、海和铁路分布 沿铁路分布 除此之外,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还会 产生其他影响吗?
地 理 位 置
气 候 条 件
土 地 条 件
矿 产 资 源
开发早期 农业社会
地理环境差异 农业生产 商业 工业生产
不同区域 发展(横向)
区域
区域发展 不同阶段 (纵向)
工商业社会
内涵和特征
关于区域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 B.区域地球表面客观存在的不受人为 因素影响的空间单位 C.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傣族竹楼
陕西窑洞
蒙古包
江南水乡
广东的骑楼
因纽特人的冰屋
【想一想】不同地区居住建筑景观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
一.区域
1.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区域的边界有的是明确的,有的是模糊的 (2)区域内部的性质相对一致 (3)区域的层次性
东北地区←东北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植被
区域特征形成的主导因素 区域内差异的主导因素
区域内分异规律
垂直地带性
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
西北干旱半干旱 青藏高寒区 区 农业活动 交通 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分布
对自然的影响
畜牧业和灌溉 农业 线路较稀,公 路交通为主 发展中 沿绿洲、河流 、铁路分布 荒漠化和盐碱 化 畜牧业为主 不便 人口稀少, 经济落后 稀少 微弱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hj
北方民居墙体严实厚重,利于保温御寒;南方民居 墙体轻薄,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
(3)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 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从北到南,对保温要求降低,对通风纳凉要求提 高,同时,年降水量逐渐加大
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楼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 差异的自然原因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案例:长江中下游平原
思考:为什么在开发早期,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业发展缓慢, 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1.开发早期
地势_____ 平坦 土质_____ 黏重 地理 环境 _______ 河流、湖 泊和沼泽 _______ 分布较广
开垦 困难 _____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案例: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
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差异
长江三角洲 地理位置
30°N附近,我国东部沿海 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
松嫩平原
43°N~48°N,我国 东北地区的中部
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稍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 强;东面有长白山阻挡, 多雨,雨热同期 降水较少;温暖季节和生 长期短 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 黑土分布广泛;多为旱 田;土地较为分散;人均耕 地;集中连片;人均耕 地面积大 地面积小 贫乏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3、工商业时期
思考:为什么长江中下游平原粮食、棉花的生产在全国的地位 日益下降? ______ 人口、 城市 _____ 长江 中下 游平 原 密集 人均耕地 低于 全国 ____ 水平 生产规 模较小 __ 粮 食 商 品 率 低 “ 粮 仓 ” 地 位 逐 渐 下 降
稠密的 水网 _____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命制人:窦锦亮审核人:张清超使用时间:2011.11考纲下载:1)区域的含义。
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分析解读:1)理解区域的概念、特征和区域间的差异性、区域内部的相对一致性。
2)通过对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比较,掌握比较两个不同区域差异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理解区域内相同的地理环境在不同的时期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不同,从而掌握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和生产活动的影响。
基础内容回顾1 重读教材,识记重点内容;2 完成世纪金榜P105基础回顾部分。
自主检测:读我国西部地区部分省区图,回答1~2题。
1.湖泊a的水位近年来持续下降,著名的“鸟岛”已与岸相连成为半岛,其主要原因是( ) A.利用湖水进行灌溉较多 B.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C.其流域的农业用水增多 D.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2.该区域畜牧业以耐寒畜种为主,这反映的区域特征是( )A.整体性B.差异性 C.开放性D.联系性读我国四个地区的简图,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有关图中四地气候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甲地冬季漫长B.乙地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变率大C.丙地降水集中于夏秋,冬春寒冷干旱D.丁地雨季长,降水丰富4.下列有关图中四地农业发展着眼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地改良沼泽地,扩大农耕用地B.乙地开发宜农荒地,提高粮食产量C.丙地发展立体农业利于改善环境D.丁地因洼制洼发展基塘生产(2011·杭州模拟)下图是东亚部分地区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三地纬度大致相同。
回答5~6题。
5.下列气候特征中,三地差异最明显的是( )A.气温年较差B.降水量的季节变化C.夏季风的风向D.高温期与多雨期的时间6.日本1月0℃等温线与北纬38°纬线基本吻合,而中国东部地区1月0℃等温线与北纬33°纬线基本吻合。
说明( )A.日本地形以山地为主,中国东部以平原为主B.日本1月南北温差小,中国东部1月南北温差大C.日本受冬季风影响小,中国东部受冬季风影响大D.日本1月晴朗天气多,中国1月日照时间短下图所示地区为我国某区域图。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练 习
• 关于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下列叙述不正 确的是: A.松嫩平原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温度高且 多雨,但是由于纬度位置高,所以热量条件 不如长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 多雨,雨热配合条件好。 C.二者都是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D.松嫩平原的温暖季节长,所以农作物的生 长期长
练 习
• 以下关于松嫩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条 件的比较,错误的是: A.松嫩平原黑土土壤肥沃,而长江中下游平 原是水稻土,不如黑土生产力高 B.松嫩平原人少地多,农业生产规模大,粮 食的商品率高 C.长江中下游平原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 发展水田耕作,一年两熟至三熟 D.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湖面积广,水产业比松 嫩平原发达
区域: 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在地 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 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1、气候区的边界是明显的还是过渡的?
温带季风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 山地 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过渡的
热带季风气候
2、同一个气候区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说一说,不同气候区的特点 温带季风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 高山 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长三角年降水量较多,受季风气候影响,呈现出由南向 北减少的分布规律;松嫩平原降水量较少,受季风气候 和地形的影响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减少的分布规律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河网密度差异,对农业会 产生哪些影响? 长江三角洲:水田耕作、分散 松嫩平原:旱地耕作、集中。
P3活动1:从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看 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全国粮、棉、桑蚕基地
③工商业大发展时期到现在
工商业的发展 城市稠密、 人均耕地少 水网稠密、 耕地破碎
地理答案与解析0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答案与解析0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答案与解析1.B解析:图中是干湿地区及农业类型分布简图,反映不出面积大小、形状及边界的具体位置,故不选A。
内部特征的相对一致性,是区域划分的基本标准,从分界线上也可以反映出相对一致性,故B正确。
在干湿地区及农业类型中,图中并不能体现出区域进一步划分的信息,因此不存在下一级区域,故不选C。
400毫米、800毫米分界线虽是理论上的分界线,但并不明确,其界线是过渡性的,故不选D。
2.C解析:区域图中草原放牧区与农业区之间呈现不出农业发展水平的差异;干湿地区与农业类型的联系呈现的是生产特点方面的内容;不同的干湿条件对农业向什么方向发展有重要影响;干湿条件影响农业的发展,其本身是农业生产的条件。
3.C解析:雨热同期主要是指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这主要得益于季风气候。
来自低纬度海洋的夏季风不仅带来了丰沛的水汽,也带来了充足的热量4.A解析:结合经纬网可知,甲、乙两盆地分别为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两盆地中的河流分别为塔里木河和长江。
结合两河流水文特征即可得出答案5.C解析:两盆地都是我国油气资源丰富地区,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6.A解析: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区域的客观性主要是地理差异和空间单位。
7.C解析:热量带、干湿区、三江平原其边界都有一定的过渡性。
02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答案与解析1.D解析: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稀少,植被稀疏,风蚀强烈,风沙危害普遍,生态环境更脆弱;土地荒漠化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且后者尤为重要;三江平原过度开垦造成的主要危害是湿地破坏。
2.C解析:江南丘陵典型红壤分布,植被破坏后形成寸草不生类似荒漠的“红色荒漠”景观”;西南喀斯特地貌区为石质山地,植被破坏后岩石裸露,石漠化突出;西北干旱区,降水少,植被稀疏,风蚀强烈,风沙危害严重,沙漠化普遍;黄淮海地区若灌溉不当,因地下水位上升,蒸发强烈易出现次生盐渍化。
文科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西 坡
B
C
东 坡
A
50 100 150 距离/千米
小资料:大盐湖是大盆地 地区最大的咸水湖。一万 多年前,它曾经是一个比 现今面积大20多倍、主要 接受冰川融水补给的淡水 湖,如今周边的冰川已消 退。
海 岸
落 基
气温/℃ 20 10 0 -10 -20
0 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 月份 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38°N, 122°W)
课标要求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 的区域差异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 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学习思路
什么是区域? 为什么要研究区域? 怎样研究区域? 因地制宜开发区域资源, 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区域差异,找出区域优势, 制定发展方向
纬度差异和冬季风的影响。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降水量分布各呈什么规律?形成这种 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降水量是长三角由南向北减少,原因是受季风气候影响;松嫩平 原则由东南向西北减少,原因是受季风气候和地形的影响。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河网密度差异,对农业会产生哪些 影响? 河网密度大的长江三角洲适宜发展水稻种植,而河网密度小的松 嫩平原则适宜需水少的玉米、小麦、大豆种植。
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
研 究 思 路
人教版必修3高中地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课标要求:1、了解区域的含义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诧异3、以某区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二、教材分析本章施必修3的概述部分,从总的大的角度阐述了“区域”这一概念,也通过案例阐述了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影响,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为后面分区域研究的学习打下基础。
而在两节中,第一节作为区域研究的主题贯穿了后面各章节的内容,因此应是重点内容,为后面各章节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和策略(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区域的含义2.通过读图分析,初步掌握分析两个不同区域自然环境诧异的基本方法,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能举出实例,比较说明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去理解“区域”的含义,先引导学生回忆熟悉的区域,然后启发学生总结区域的基本特点,进而将所举的区域归类。
2.以长江三角洲和送嫩平原两个区域为例,比较他们在地理位置、气候、土地、矿产等条件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区域比较的一般方法。
3.引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发展变化,比较说明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运用读图分析、对比分析方法,培养分析区域差异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建立科学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观。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显示设问,由学生回答。
设问:我们的生活与区域密切相关。
例如,我们介绍自己的家乡在某省某市、去过某风景区旅游等。
我们经常听到省、直辖市、自治区、流域、经济区、自然保护区等名词和反映区域的术语。
你知道什么是区域吗?区域是怎样划分的?如何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特征?[教师讲解]一、什么是区域:1、区域的内涵:(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
温带季风气候 黑土(肥沃)
旱地为主 集中连片
水稻土(肥沃)
水田为主 分散 少(低于全国平均) 贫乏
耕地分布
人均耕地
多(高于全国平均) 石油等矿产较丰富
矿产资源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旱地耕作业、畜牧业 玉米、春小麦、大豆 一年一熟 重化工业基地 落后
类型
农 作物 业 熟制 工业
水田耕作业、水产业 水稻、油菜、棉花 一年两熟到三熟 综合性工业基地 发达
长:由南向北递减。东南季风
松:由东向西递减。东南季风、长白山脉(地形)
P2思考题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 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 长:稠密。水田为主、耕地分散。 松:稀疏。旱地为主、耕地集中连片。 P3活动题 1、(1)北方冬季漫长而严寒,南方夏季湿热而 漫长,降水量由北向南递增。 1、(2)冬季的保温和室内取暖。
城市分布
沿绿洲、河流、铁路 稀少,主要分布在 河谷中 分布
作业
高原之舟--牦牛
河谷低地农业
藏袍
共同点 经纬度位置 地理 位置 海陆位置 相对位置 气候 条件 年降水量 气候类型 主要土壤 土地 条件 耕地类型
30°N附近,120°E 东临东海和黄海 东部地区中部,长江 入海口 1000-1200mm 水热条 亚热带季风气候
件较好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都是平原地区;Leabharlann 位于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 43°-48°N之间,125°E 距海较远 东北地区中部 400-600mm
说出农作物的名称及分布地区
说出农作物的名称及分布地区
说出农作物的名称及分布地区
说出农作物的名称及分布地区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
地理 环境
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2、农业社会时期
科 学 技 术 的 进 步
船作为交通工 具被广泛使用
生产工具改进 生产技术改良
水系成为天 然水道
黏重的土壤 适合种水稻
制约 因素 成为 促进 因素
大规模的 人口迁移
优越的气 候条件
劳动力资源丰富
有 利
开 发 条 件
不 利
开发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相同点
不同点
美国西部 中国西部
有 利
开 发 条 件
能源、有色金 属矿产丰富
西濒太平洋 利用铁路与 国际联系 海运便利
不 利
多山、气候干 旱、水源紧张
生态环境 更为脆弱
本节小结: 自 然 环 境
气候
地形 土壤 人 类 活 动
区域A 区 域 区 域 差 异
高地水土流失
地理 环境
冬季多雨 多暴雨
人类 活动
低地沼泽化
严重制约农业的发展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2、中期成长阶段
科 学 技 术 的 进 步
兴修水利 拦洪灌溉 涸沼开垦
对水的因素进 行季节调节
适合水果、 蔬菜、花卉 的生产
制约 因素 成为 促进 因素
成为南欧水果、蔬菜、花卉的生产基地
练习 2、制约长江中下游平原发展的因素被克服,甚 至成为促进因素,发生在 ( A ) ①船舶被广泛使用做交通工具之后 ②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后 ③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 ④工商业得到充分发展之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练习 3、“无山不洞,无洞不奇,无村不榕,无榕不 荫。有水皆成瀑,城为石头砌。左手拎芭蕉, 右肩挎黄橙。相逢毋需问,十九布依人”。以 上诗句描绘的景观可能出现在:( D ) A.黄土高原 B.东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云贵高原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对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地理环境包括地形、水文、气候、土壤等方面,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决定了一些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从而影响了该地区的发展。
首先,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理环境决定了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活动的特点。
比如,山地地区因地势陡峭,土地资源有限,适合发展林业、矿业等资源型产业;而平原地区因土地肥沃、交通便利,适合发展农业、工业等生产型产业。
此外,水资源的丰富与否也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沿海地区、河流流域地区由于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渔业、航运业等与水相关的产业。
而内陆地区由于水资源稀缺,适合发展沙漠化防治、节约用水等相关产业。
因此,地理环境对经济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
其次,地理环境影响着社会发展。
地理环境决定了人类居住的条件和生存方式。
比如,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人类居住的条件艰苦,人们多以畜牧业为主要生计;而低海拔地区气候温暖,人类居住条件较好,人们多以农业为主要生计。
此外,地理环境对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也有影响。
山地地区由于地形复杂,交通不便,人们的出行和物资流通受到限制;而平原地区由于地势平坦,交通发达,人们的活动和物资流通比较便利。
因此,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
地理环境还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地理环境决定了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色和艺术形式。
比如,地中海的温暖气候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孕育了地中海式的文化,蕴涵着独特的民俗、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
而高原地区因为气候干燥,土壤贫瘠,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
此外,地理环境对历史文化的保存和传承也起着重要作用。
一些特殊的地理环境如山区、雪山、水乡等,常常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保护区。
因此,地理环境对文化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影响。
它通过决定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影响着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有的区域边界明确(如行政区)
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 自然带、干湿地区)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层次性
三、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差异
人们生产、生活特点差异
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差异
长江三角洲
VS
松嫩平原
读图思考
1、导致长三角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地理位置差异(纬度高低、距冬季风源地远近)
遥感(RS) 全球定位系统 (GPS) 地理信息技术 (GIS) 数字地球
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1. 充分运用地图,明确区域的地理位置。 (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2. 学会运用整体性和差异性分析区域地理特征。
整体性:就是将一个特定区域中的各种地理事物(包括自然地理 和人文地理事物)及其成因和相互关系,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认识, 找出其区别其他任何区域的特点,并抓住形成的主要因素。 差异性:就是通过对不同区域各地理要素和人地关系状况的比较、 对照分析,找出其相似性与差异性,从而更深刻地认识一个地区的 地理特征。
①以盆地、山地为主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河流少,水量小
②温带、亚热带季风 ③河网密集,水量大
较少
丰富,以④________ 能源资源
(2)新疆和江苏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简述两省区风能资 源空间分布的特点。
———————————————————————————————
(3)简述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区经济发展的 积极影响。 对新疆的影响: 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 有利于产业升级; 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土地条件 矿产资源
长江三角洲 共性
地理位置
松嫩平原
地 理 气候条件 环 境 差 异 土地条件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区域界线有的是明确的,有的具有过渡性质。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2、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3、(1)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2)异: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也是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江三角洲。
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4、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一年一熟。
5、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 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6、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7、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中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为例)(1)早期: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
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重点: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和人类活动的差异。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学难点:1.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2.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新课导入:大家经常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区域,生产生活与区域地理环境环境密切相关,不同的区域和区域的不同阶段,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又有什么联系呢?一、区域(阅读课本第2页,思考区域的概念、特点)1、区域的概念:区域是指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内涵:(1)区域的划分基础是差异,即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客观性),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主观性)划分出来的,体现了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2)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边界。
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但大多数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3)区域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
3、区域的特点(1)层次性。
区域可划分不同的等级,不同等级的区域存在着级别差异,即有层次性。
(2)差异性。
表现为同等级区域之间的差异和区域内部的差异。
一般说来,区域等级越高,区域内部越复杂,同一性越小,区域间差异性也就越大;反之,区域等级越低,区域本身越简单,区域内同一性越大,区域间差异越小。
(3)整体性。
区域内部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整体。
区域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区域内部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点。
(4)可变性。
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但大多数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每个区域都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对人类活动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区域发展,下面我们再来对比探究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如何对区域发展产生影响。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差异,主要体现在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分析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社会发展的影响,探讨区域内部自然与人文要素之间、区域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从而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 类 活 动 差 异
商业
我国沿海航线的中 枢,长江入海门户, 商业贸易规模相对 对内外联系方便, 较小 商业贸易发达
活动1:从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看地理环境差异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冬季寒冷而漫长,南方的夏季湿热而漫长。为了 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和热量。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 北方墙体利于在冬季保温御寒,南方则利于在夏季通 风透气。 ——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 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从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屋顶坡度增大。对保温 要求降低、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长江中下游的环境特点:
河湖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
2.长江中下游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开发早期
开发早期
改造自然能力低下
水系成了交通阻隔
土壤黏重、开垦困难
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②农业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
科技进步
船作为交通工 具被广泛使用 稠密的水系成 了天然的水道 生产工具改进 生产技术改良 多水而黏重的土 壤适合种植水稻
(一)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比较
1.地理位置差异
2.气候条件差异
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对比为例:
1、导致长三角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纬度差异。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降水量分布各呈什么规律?形成这种 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降水量是长三角由南向北减少,原因是受季风气候影响;松嫩平 原则由东南向西北减少,原因是受季风气候和地形的影响。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河网密度差异,对农业会产生哪些 影响? 河网密度大的长江三角洲适宜发展水稻种植,而河网密度小的松 嫩平原则适宜需水少的玉米、小麦、大豆种植。
活动2:从南北方城市住宅楼的差异看地 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 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 因为北方建筑墙体厚,用料相对较多。 ——建同样高度的多层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因为北方的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而南方纬度较低, 太阳高度角大。
地 气候条件 理 环 境 土地条件 差 异
①水稻土为主 ②耕地多为水田 ③土地较为分散 ④人均耕地少
矿产条件
矿产资源贫乏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二)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
耕作方式 农 业
主要粮食作 物 作物熟制 备注 其 他 生 产 活 动 工业
水田耕作业
松嫩平原
旱地耕作业
水稻(主)、油菜、 玉米、春小麦、大豆等 棉花等 一年两熟至三熟 水产业较为发达 我国重要的综合性 工业基地 一年一熟 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 畜牧业 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资源状况
人地关 系
资源对生产 基本协 来说是充足 调 的,环境也 没有受到明 显破坏。 区域内的资 已显现 源不断消耗, 出不协 环境也受到 调 了明显的破 坏。 本地区资源 矛盾加 的耗竭 剧
区域的中 期发展和 成熟阶段
区域整体 发展呈现 萎缩阶段
区域及其特征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③工商业大发展时期到现在
工商业的发展
人口城市稠密、 人均耕地少
水网稠密、 耕地破碎
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 生产规模小
商品率低
粮仓地位被取代
区域的发展阶段 概念 初 期 阶 段 成 长 阶 段 后 期 阶 段 区域早期 发育阶段
形成 由个别的或几个组合 的具有集聚力量的因 素,吸引某产业或企 业,形成个别经济增 长点或个别城镇。 初始阶段的个别经济 增长点或个别城镇向 周边不断扩展,形成 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 区域整体发展呈现萎 缩状态,区域最先存 在的优势已几乎丧失 殆尽
3.土地条件差异 南方 水田 水稻 土
4.矿产资源条件差异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共性
地理位置
①都是平原地区, 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
位于北纬30°附近,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 部,长江入海口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夏季高温多雨 北纬43°~48°,地处 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 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 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 及生长期都较短。 ①黑土分布广泛 ②多为旱地 ③集中连片 ④人均耕地面积多
你知道吗?
我国的农业分布大体上是 东耕西牧、南稻、北麦, 为什么?
建筑、饮食、服饰和性格其实都与地理 环境密切相关!!!
江南民居
傣家竹楼
知道上面两幅图片是哪里的建筑吗? 直观看上去,你们能说出它们的差别吗?
一.区域
1.概念: 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 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划分出来的, 具有一定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有明确 的区域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 与其它区域有所区别。
可变性
边 界
过渡性质边 界源自明确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不同区域地 理环境的差 异,人们生 产、生活特 点差异
区域的发展水平、 发展方向等差异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如何分析地理环境的差异? (1)自然环境差异: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海拔高度 气候差异
地形
水文
资源与环境 (2)社会环境--人类的生产生活差异: 农业、工业、交通、人口与城市、民居建筑 、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等方面
• 区域的特点: 层次性 差异性 整体性 可变性
层次性
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 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三江平原
东北地区
属于
东北平原
包括
松嫩平原
辽河平原
差异性
区域与同等级区域之间的差异。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同一性)。
整体性
指区域内部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经 这种长期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融合形成一个不 可分割的统一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