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完善——以北华大学创新

合集下载

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一直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大学生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

首先,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只有拥有创新意识的大学生才能主动思考问题、寻找解决办法。

高校可以通过设立创新教育课程、组织学生参与实践项目等方式,引导学生培养对问题的敏感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竞赛和科研项目,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其次,要提升大学生的学科素养。

学科素养是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大学应该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深化实验教学、加强实践实习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活动等,培养学生对学科的研究和创新能力。

第三,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设置和指导。

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有实际的实践机会和指导。

高校可以与企业、科研院所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

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指导,提供实践项目的选择和规划。

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外,要注重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创新往往需要多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所以团队合作能力对于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通过合理的分组、项目团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团队竞赛、社团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最后,要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分享。

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不断地总结和反思,以便不断提高。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写作实践报告、发表实践心得等,帮助学生总结实践经验。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分享,让不同团队的学生分享各自的创新实践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相学习。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学 生 更 好 的 就 业 做 出 较 大 贡 献 。 截 止 目前 , 学 院学 生 获 得 省级
要》 , 提 出要 把建设 创新 型 国家作 为面 向未来 的重 大 战略选择 以
来, 高 等 学 校 对 大 学 生 科 技 创 新 能 力 培 养 的 重 视 度 日益 增 强 。 通过 开展 科技创 新 活动 , 提高 大学 生科技 创新 能力 , 造 就 适 应 国 家 建设需 要 的人才 , 成 为 高 等 学 校 发 展 的 首 要 任 务 。近 十 年 , 河
大 学 生科 技 创 新 能 力培 养 的 实践 与 思考
赵 娜
( 河 南师 范 大学 青 少年 问题研 究 中心 , 河南 新 乡 4 5 3 0 0 7 )
摘 要: 通过 对大 学 生科技 创 新相 关概 念 的界 定 , 从 时代 发展 需要 、 大 学 生提 高素 质 、 成 长 成 才 需要 、 增强 大 学生 自身竞 争 力的必 然要 求等 方 面分析 大 学生科 技 创新 能 力培 养 的 意 义 , 结合 河 南师 范 大学 计 算 机与信 息工程 学 院大 学生科技 创 新 工作 实践 , 从 思 想 引领 、 创 新 基 地 建设 、 指 导教 师 团 队组 建 、 制 度 建 设 和激 励机 制 方面进 行 思考 , 以期 为提 升 大学 生科技创 新 能 力提 供借 鉴 。
竞 争力 除 了体现在 国家 层 面 , 还 包括 个 人竞 争 力 。对 于 国
学生科 技创 新定 义 的解释 多 种 , 山东 理 工大 学 的尹 磊 昌等老 师 在其文 章 中的定 义被普 遍认 可 , 他们认 为 : 大学 生科 技创 新是 指
大学 生通 过 对科 技 文化 知识 的学 习 、 转化 、 运用 和 自主创造 , 培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创新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最为关键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特别是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需要拥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而如何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

一、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创新行为的基础。

大学生在学校里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需要注重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建立创新意识。

在课程中引入具有创新性的案例和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索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鼓励他们敢于尝试,勇于创新。

2. 培养创新思维方式。

通过开展创新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创新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例如,采用设计思维、创新思维训练等方式,保证学生掌握系统性思考和创造性思维方法。

3. 提升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在合作中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同时也可以分享资源和知识,打破个人局限,实现更优质的成果。

二、实践创新能力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在实践中得到充分锻炼,大学应该为学生提供多种实践机会。

例如:1. 参与科研项目。

学生可以参与学校或教师的科研项目,了解科学研究的流程和方法,了解科学家的思考和研究过程,同时也可以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研究和创新能力。

2. 创新创业实践。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创新创业比赛、创业实践课程等方式,了解并参与到创业的全过程中,体验创新与创业的快乐与痛苦,进而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3. 社会实践。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现状和问题,锻炼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可以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

三、建立创新文化氛围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建立创新文化氛围,鼓励学生的创新活动。

1. 开展创新创业咨询和培训。

学校可以邀请成功企业家、知名专家等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指导。

同时,学校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的注意力。

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械设 计 制造及 其 自动化 专业 如何建 立 实践教 学体 系 方 面谈 一些做 法 和体会 。
养 学生 的创新 精神 与实 践 能 力 具 有特 殊 作 用 , 育 教
部要求工 科 院校实 践环 节 的课 时数 不 能低 于总课 时
的 3 % 。实 践 教学 尤 其 对 应 用 型本 科 高 校 人 才 培 5 养 中有 着重要 的地 位 , 它是 高 等 学 校 教学 的重 要 组
Hu r iS h o fNo t e s toe m ie st r n r d c d.Th y h v u l c a ia a r — a c o lo rh a tPer l u Unv ri a e i to u e u y e a e b ita me h n c llbo a
培养 学 生 的工 程实 践能 力和 创新 精神是 高 等工 程教育 的首要 任务 , 践教 学 环 节 是 人 才培 养 的重 实
要 手段 … , 践 教 学 对 于 提 高学 生 的 综 合 素 质 、 实 培
成 部分 , 是培 养应 用型 人才 的必 由之路 , 是科 学研究 的助力 器 , 为社 会 服 务 的重 要 途 径 。本 文 就 机 是
组建了具有一定规模 的机械实验室 ,组织学生到国内知名企业 进行生产实 习 ,进行 了多 门课 程 的课 程设计 以 及定期举办学生优秀作业作品展 。经过几年的实践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
关 键 词 :实践 教 学 体 系 ;实验 室建 设 ;实 习基 地 ;作 业 展 中 图 分 类 号 :H12 T 6 文献标识码 : A di1.9 9 ji n 17 — 3 52 1 .60 2 o:0 3 6/.s .6 2 4 0 .00 0 .O s

提高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探索

提高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探索

提高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探索郑秀英张进明白守礼郭广生摘要:北京化工大学通过构建“三层次四模块”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一个资源集中、层次清晰和分工明确的分布共享式的全校实验教学平台;通过对学生在整个四年学习期间实践教学进行统筹安排,保证了本科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四年不断线;通过强化教学、科研、生产三者间的良性互动,探索出解决实践教学难点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开展多层次课外科技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关键词:实践教学;创新能力本科人才培养是研究型大学建设过程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实践创新能力是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性指标。

实践教学作为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北京化工大学根据自身特点,以实践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在创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过程中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作了积极的探索。

一、转变观念专题研讨,构建“三层次四模块”实践教学体系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是我校的优良传统。

为了贯彻教育部4号文件精神,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与研究型大学目标定位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学校从转变观念入手,早在2001年就召开了实践教学工作专题会议,对全校实验与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实验室的改革与建设,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运行机制的建立等,进行了一系列的专题研讨。

通过广泛的讨论与研究,进一步巩固了实践教学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构建了“三层次四模块”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三层次”是指校级基础课程教学实验中心、院级学科实验平台、系级专业(跨专业)特色方向教学实验室和实习与创新基地。

“四模块”是指实验教学模块、工程基础训练模块、生产过程实践模块和素质拓展与社会实践模块。

该体系的构建遵循以下原则:打破原有实验室设置和学院、专业及课程、本科生与研究生之间的界限,整个实践教学形成一个体系,与学生培养目标相一致,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拓宽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北华大学本科生课外科技创新与素质拓展学分认定实施细则

北华大学本科生课外科技创新与素质拓展学分认定实施细则

北华大学本科生课外科技创新与素质拓展学分认定实施细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更好地贯彻《高等教育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鼓励本科生参加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培养本科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其创新与素质拓展能力,根据05版《北华大学本科生培养方案》,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北华大学本科生课外科技创新与素质拓展活动是指在校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主持或参与的科学研究、科技发明、科技制作、调查报告等;本科学生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 , 除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最低学分外 , 还应获得不低于4 学分的课外科技创新与素质拓展学分 , 方可毕业。

第三条学生创新与素质拓展活动的内容包括:参加国家级 ( 以国家名义、部、委联办 ) 、省(部、委)级、校级科技、文体竞赛,组织校内科技活动;参加科技类展示会、交流会,主持或参加学校许可的科研项目、调查报告,发表学术论文及其他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出版物;参加国家职能部门组织的水平考试或职业技能考试等。

第二章:实施细则第四条参加各类学术科技竞赛活动并获奖者,经认定后参照以下标准记相应学分 :1 、国家级:最高奖级计 10 学分,各奖级按 1 学分递减,最低不少于 5 学分;2 、省部级:最高奖级计 7 学分,各奖级按 1 学分递减,最低不少于3 学分;3 、校级:最高奖级计 3 学分,各奖级按 1学分递减,最低不少于 1 学分。

第五条参加科学研究并在正式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论文发表以正式刊物为准)者,照以下标准记相应学分 :1 、被 SCI , EI , SSCI 收录论文,每篇计 8 学分,其后根据作者排名按 0.5 学分顺次递减;2 、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每篇计 4 学分,其后根据作者排名按 0.5学分顺次递减;3 、在一般期刊(含增刊)及省级以上正式刊物发表学术文章,每篇计 2 学分。

4、非正式出版的刊物(学术交流,会议交流),每篇计1学分。

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与运行

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与运行

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与运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点,科技创新实践基地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依托。

多年来,北华大学通过建设大学生机电集成技术科技创新实践基地,以本科生科研助理为运行模式,组织学生及早参与科学研究活动,开展多层次的创新性实验和实践。

与此相适应,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性配套改革,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校教学工作实现了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有效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一、准确定位,不断完善创新实践基地的功能创新实践基地是大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科技创新实践的依托基地。

从2002年开始,校机电集成技术研究所便率先实施了招收优秀本科生作为“科研助理”的培养模式,逐步探索形成了“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体、高年级与低年级融为一体、不同专业的学生融为一体”的自主性、研究性学习模式,探索形成了不同层次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体系及培训、培养流程。

在科研促进教学、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2003年,在原有基础上成立了北华大学大学生机电集成技术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将这种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后有效渗透到培养方案中,通过在学校三个工科学院内推广实施,取得了更为突出的实施效果。

2006年,该基地被吉林省教育厅确定为省内高校首批唯一一个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示范基地。

创新实践基地按照“时间上要留有余地,空间上要有足够场所,机制上要有充分自由度”的原则进行建设,以“科研助理”的长期培养和“兴趣班”形式的短期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培养;创新实践基地的实践体系具有工程针对性、多样性和多层次性,以教师的科研项目、教研项目、实验室设备改造、实验室开放、各层次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学生感兴趣的自拟项目等为主要内容,为优秀的本科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机会、良好的自主学习条件、丰富的研究资源和广泛的交流机会,营造了有利于激发创新激情、发扬团结协作精神、促进学科融合、平等竞争、健康活泼的学术氛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了一批具有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拔尖人才。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探索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探索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探索在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探索方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方面需要重点关注和探讨:一、培养科技创新意识和思维方式二、提供科技创新平台和资源支持三、鼓励多元化的创新实践活动四、加强科技创新导师指导和培养五、加强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与应用首先,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思维方式开始。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鼓励他们对科技前沿的研究感兴趣,并教授他们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逻辑。

此外,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从实际问题出发,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创新研究。

其次,为了提升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学校应该积极提供科技创新平台和资源支持。

这包括建立科研实验室、创新创业基地等科技创新平台,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研究设备和资源支持。

同时,学校还可以与企业、研究机构等合作,为学生提供科技创新项目、实习机会等实践平台,让学生有机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去。

第三,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学校应该鼓励多元化的创新实践活动。

除了传统的科研项目外,还可以组织科技竞赛、科技论文发表、科技作品展览等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科技创新成果。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社会各界合作,开展科技创新交流活动,让学生与专业人士交流和互动,拓宽他们的科技创新视野。

第四,加强科技创新导师的指导和培养是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该建立科技创新导师制度,为学生配备专业的导师,指导他们的科技创新项目和研究。

导师不仅仅是提供专业知识和技术指导,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形成科技创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培养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

最后,加强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是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探索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促进科技成果与产业、社会的结合。

可以组织技术交易会、科技成果推介会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推广和转化科技成果的渠道和机会。

《2024年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全过程培养探索——以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系为例》范文

《2024年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全过程培养探索——以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系为例》范文

《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全过程培养探索——以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系为例》篇一一、引言在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的今天,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系(以下简称“我系”)致力于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全过程培养,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未来在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创新实践能力的内涵与重要性创新实践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进行实践探索的能力。

这种能力对于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国家科技创新的需求至关重要。

我系深知创新实践能力对本科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因此特别注重该能力的培养。

三、我系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1. 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改革我系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跨学科交叉融合。

同时,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 实验室实践与科研训练我系拥有先进的实验室设施和优秀的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机会。

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提升其创新实践能力。

3. 学术活动与科技竞赛的参与我系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学术活动与科技竞赛,如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挑战杯等。

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创新实践能力的平台,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导师制度与校企合作我系实行导师制度,为学生配备具有丰富科研经验的导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此外,我系还与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四、成效与经验总结通过上述的培养措施,我系在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学生的学术水平不断提高,多篇论文被国际知名期刊收录;在各类科技竞赛中屡获佳绩;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也备受青睐。

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我系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和持续的探索实践。

五、未来展望未来,我系将继续深化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与国际知名高校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构建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一、以加强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为手段,形成二位一体的人才培养平台?教学和学生管理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两个基本环节,是“育人环境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1],在高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中占有基础性地位。

一直以来,大多数高校采取了教学和学生管理分别隶属于不同职能部门、基本上是互相并列的两条线管理。

即教学工作是由教务管理部门(一般为教务处)统筹和领导下的学院办公室和专任教师具体落实,主要负责教务、考务和教学实践三项内容。

学生工作则由学生管理部门(一般为学生处)统筹和领导下的各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简称学工办)具体实施,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奖助勤贷”等项工作。

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也是无庸置疑的。

教学管理人员尤其是任课教师只注重讲课和对学生的成绩考核,忽视了育人功能。

而学工办工作人员只着重于学生各项活动和日常事务管理,缺少了对学生学业的应有关注,形成了目前高校管理工作中突显的“两张皮”现象。

针对上述问题,一些研究人员曾撰文主张对两个管理系统不予资源整合,以期构成人才培养和提升教学质量的合力[2]。

在笔者认为,这些尝试和深入探讨固然把握住了问题的沃埃尔,即为着力化解教学和学生管理蔗茅而行及的矛盾,但在目前情况下实行直观资源整合或所谓一体化的建议非但无法同时实现,也未必能够增添预期的效果。

强化二者的紧密联系并积极探索合作的途径,则就是当下应当着力化解的关键问题。

例如我院近几年来推行了教师全职辅导员、班主任制度及本科生导师制,创建了教学与学生工作会议制度及教务、学工联动机制等,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事实证明,只有不断加强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紧密联系,并使教书与育人融为一体、有机融合,就可以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尤其就是同时实现以培育大学生课堂教学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技术创新教育缔造有利条件,打下坚实基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高等学校需着力实施创新教育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高校对于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日益重视。

本科生的创新能力不仅涉及到个人的未来发展,也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

因此,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为了探索和实践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高校根据不同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采取了各种不同的措施。

以下是一些已经取得成效的实践:
1.布置创新课题。

通过指导学生参与面向实际应用的创新项目,引导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2.搭建创新平台。

开设各类实验室和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必要的设备和资源,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持。

3.开设创新课程。

课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工具,更可以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途径,通过开设创新课程,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4.举办创新比赛。

通过课程设计、项目设计、创新大赛等各种形式的比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创新成果的平台,同时也为学生提供竞争和合作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和创新能力。

5.培养创新思维。

在教育中强调创新思维的培养,提高自主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创新思维需要通过导师的引导、教师的指导以及与同学的互动学习等方式。

以上是一些在高校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使本科生在不断实践中不断学习,从而培养出更高层次的创新能力。

多元协同、多维共育的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多元协同、多维共育的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多元协同、多维共育的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1.引言1.1 概述概述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加速和知识产业的蓬勃发展,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了现代教育的重中之重。

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摇篮,高校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更应当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多元协同和多维共育问题变得尤为重要,它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和实践方法。

多元协同强调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之间的协同合作,通过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跨学科交叉融合,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与此同时,多维共育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包括学术能力、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多个方面。

通过提供全方位的学习资源和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本文将对多元协同和多维共育的概念进行解析,并探讨其在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中的重要性。

同时,本文还将提供一些建议,旨在进一步完善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供可行的方案。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相信多元协同和多维共育能够为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贡献更多的力量。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为引言,包括对本文主题的概述、文章的结构和研究目的的阐述。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简要介绍多元协同和多维共育对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并明确本文的组织结构和目标。

第二部分为正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多元协同和多维共育。

首先,在2.1 多元协同中,我们将定义多元协同的概念和意义,并探讨多元协同在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实践方法。

我们将详细介绍多元协同的原理和实施策略,包括跨学科合作、产学研结合等方面的内容。

其次,在2.2 多维共育中,我们将介绍多维共育的定义和意义,并探讨多维共育对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方法。

高校学生科技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

高校学生科技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

高校学生科技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科技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学生科技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指的是通过科技创新活动和实践项目,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科学态度的培养。

首先,高校学生科技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科技创新和实践项目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实践来解决问题。

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提高实际操作的熟练度。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高校学生科技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科技创新和实践项目要求学生找寻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创新思考,发现问题的本质,寻求创新解决方案。

通过科技创新和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创新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实践中不断迭代和改进。

这样的创新思维培养有助于学生将来在各个领域中做出具有创新性的贡献。

再次,高校学生科技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科技创新和实践活动要求学生遵循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流程,进行准确、客观的观察和数据收集。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科学精神,包括质疑、探究和实证。

科技创新和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使他们能够以科学的态度面对问题,进行科学的实验和研究,提高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高校学生科技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需要有一系列的措施和机制来支持。

首先,高校应该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和实践项目。

可以通过设立科技创新奖项、提供科研经费和设备,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鼓励他们参与到科技创新和实践活动中。

同时,高校可以建立科技创新与实践的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科技创新与实践活动。

其次,高校应该提供多样化的科技创新与实践项目。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科研课题,开展实验室研究和创新设计。

《2024年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全过程培养探索——以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系为例》范文

《2024年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全过程培养探索——以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系为例》范文

《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全过程培养探索——以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系为例》篇一一、引言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系(以下简称“化工系”)致力于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全过程培养,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本文将详细探讨化工系在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实践与探索。

二、培养目标与定位化工系在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上,明确了以“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为基本原则,旨在培养具备扎实专业知识、良好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化工系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涵盖了基础理论课程,也包括了实践技能训练课程。

同时,化工系积极推行案例教学、项目导向教学等现代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课程内容上,结合科研成果和企业需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学到最新的知识和技术。

四、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培养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化工系建立了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验室课程、实习实训、科研训练等多个环节。

在实验室课程中,学生可以进行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在实习实训中,学生可以在企业或实验室中实地参与生产或科研项目,锻炼实践能力;在科研训练中,学生可以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提升创新能力。

五、课外创新实践活动除了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外,化工系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创新实践活动。

如组织各种形式的科技创新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科技沙龙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和锻炼创新能力的平台。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

六、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力量。

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机制建设

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机制建设

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机制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日益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构建一个良好的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机制,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围绕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机制的建设,从提供资源支持、搭建平台平台、开展课程改革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提供资源支持是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机制中的基础环节。

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创新实践基地、设立各类专项经费、提供实践机会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

建立创新实践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环境,提供必要的实践设备和场地,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保障。

此外,学校还可以设立各类专项经费,用于资助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同时,学校还应积极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争取更多的实践机会供学生选择。

只有提供了足够的资源支持,才能够保证学生在创新实践中有更多的机会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其次,搭建平台是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机制中的重要环节。

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创新实践平台、举办创新实践赛事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

创新实践平台可以是线上的,如搭建一个创新实践交流论坛或者开设一个在线创新实践课程;也可以是线下的,如举办创新实践展示周或者创新实践项目路演等。

通过这些平台,学生可以与其他志同道合的同学交流经验,互相启发,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创新实践赛事,如创业大赛、创新创业实践周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搭建平台,可以增加学生的创新实践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华,实现个人价值。

最后,开展课程改革是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机制中的重要环节。

学校可以通过调整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机会。

一方面,学校可以增加开设创新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这些课程可以包括科研训练、创业教育、创新设计等多种形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创建大学生科技创新示范的研究与

对于创建大学生科技创新示范的研究与

对于创建大学生科技创新示范的研究与[摘要]针对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诸多问题,文章以北华大学机电集成技术大学生科技创新示范的建设为,从平台建设、制度建设、机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以创新为依托、以项目为纽带、师生共同组队的创新型培养模式,以期为地方高校创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有效开展大学生创新及素质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新人才培养科研助理XX创新精神、学习能力、能力是评价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是否满足需求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学生终身的重要因素。

地方高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力军,承担着为输送大批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理底,较强的创新意识、能力和学习能力,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人才的重任.笔者所在学校(以下简称“我校")针对长期困扰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突出问题,创造性地实施了“本科生科研助理”培养模式,在大学生创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获省级以上奖项103项,创**设成果包含大学生科技创新示范的建设方案、“本科生科研助理培养模式"的实施流程与内涵、创育长效机制的建立等内容。

以创新为依托、以项目为纽带、师生共同组队的创新型培养模式,使“创育、素质教育、个性化培养”融为一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原动力,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达到了“科研促进教学、教学反哺科研"的良性互动目标,为地方高校创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有效开展大学生创新及素质教育提供了有效借鉴. XX一、以常态化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为目标,搭建自主创新与平台本着“时间上留有余地,空间上有足够场所,机制上有充分自由度”的原则,构建了依托校内科研、实验实训机构,实现度的建设方案,我校创新现有22个XX,总面积1100,学生工作位置160个,教师30人,设有综合办公室、创育课程组、研发和工程依托. XX创新面向所有师生,同时也面向校外企业。

以“互利互惠、**共享”为合作原则,与校外的多家签订了中长期技术合作战略联盟协议,企业每年向提供一定数额的研发建设费,学生以企业的**类工程项目为对象,把研究成果无偿提供给企业.了将企业课题引入学生体系,企业自愿为提供运行经费,并出“高价”竞相招聘内毕业生的良性运行机制。

本科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本科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武高辉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务处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杨 韬 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副教授 赵希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梁 宏、朱 宁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务处讲师本项目获2001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编者收稿日期:2002年2月 本科生创新精神 与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武高辉 杨 韬 赵希文 梁 宏 朱 宁重点理工科大学应当是培养学术大师和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的摇篮,是民族创新的基地。

我们必须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施创新教育,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创新有别于技术革新,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创新是新技术、新知识、新原理的创造与发现。

这种深层次的创新精神与能力来源于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驾驭新知、把握机遇的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等等。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将创新培养置于一种大教育系统之中,力图探索一种后劲强、循序渐进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应当体现出柔性化的培养过程和个性化的教学内容相结合。

我校充分发挥学术大师群体的人才资源、充足的研究经费、学科前沿变化发展的信息、活跃的科研气氛以及开发集团的经济实力等优势,经多年的实践,形成了以加强自然科学基础为根基,以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的激情为切入点,以科学研究为主线,贯穿本科4年课内外各教学环节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一、树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观念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渗透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

教育观念的转变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先导作用。

我校结合实际情况,以教学改革、创新教育为主题,开展全校性教学思想大讨论,通过讨论认识到,在过去的传统教育中,“中庸之道”、视野狭窄和接受型、记忆型的学习习惯等等不足,亟需予以纠正,确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观念。

我们把培养质量看作学校发展的命脉,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心任务,最终使学生所蕴涵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正如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所指出的那样:“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

基于“实培计划”的大学生科研创新及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于“实培计划”的大学生科研创新及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于“实培计划”的大学生科研创新及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作为未来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大学生的科研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而基于“实践育人”理念下的“实跹计划”,成为大学生科研创新及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

本文将从“实践计划”出发,探讨大学生科研创新及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实践计划”背景及意义“实践计划”是大学生科研创新及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科研创新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实践计划,自主选择科研项目,积极参与科研创新活动,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实践计划的实施,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还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实践计划”的发展状况三、“实践计划”的理念和模式四、“实践计划”的实施策略和路径“实践计划”实施需要有有效的策略和路径。

一是加强科研创新培训。

学校可以加强科研创新培训,开设系统的科研创新课程,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二是搭建科研创新平台。

学校可以建立科研创新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科研创新平台和实践创新支持。

三是积极组织科技竞赛。

学校可以积极组织科技竞赛,为学生提供科研创新的展示和交流平台。

四是加强科研创新指导。

学校可以加强科研创新指导,为学生提供科研创新的指导和支持。

通过以上策略和路径的实施,可以有效推动“实践计划”的发展,为大学生科研创新及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我校多维度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在专业培养目标实现中的做法

我校多维度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在专业培养目标实现中的做法

我校多维度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在专业培养目标实现中的做法一、建立科技创新教育体系在多维度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方面,我校建立了科技创新教育体系。

该体系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对其进行系统的科技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在学生入学时,学校就会组织各种类型的科技创新能力测试,了解学生现有的科技创新能力,并为其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

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也将科技创新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同时开设了创新创业型课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二、强化学科交叉融合我校在多维度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方面,还注重强化学科交叉融合。

在学校开设的科技创新实践课程中,学校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的跨学科实践项目,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接触到不同学科的知识,培养其跨学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

学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鼓励学生跨学科合作,加强学科交叉融合,促进科技创新。

三、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我校还积极搭建多种形式的科技创新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学校设立了创新实验室、创新基地等科技创新平台,鼓励学生利用这些平台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学校还会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展科技创新讲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科技创新交流机会。

四、加强科技创新导师指导在多维度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过程中,我校还注重加强科技创新导师指导。

学校建立了科技创新导师制度,为每位学生指定一名科技创新导师。

科技创新导师将协助学生设计科技创新项目,提供项目指导和建议,并帮助学生解决在科技创新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科技创新导师还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个性化的科技创新培养计划。

五、开展科技创新竞赛和活动我校还注重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创新竞赛和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才华的机会。

学校组织了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展示、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展现自己的科技创新成果。

学校还积极参与国内外各类科技创新大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其科技创新潜能。

我校在多维度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方面,采取了多种切实可行的措施,从教育体系建设、学科交叉融合、科技创新平台搭建、科技创新导师指导以及科技创新竞赛和活动等方面入手,不断推动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我校多维度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在专业培养目标实现中的做法

我校多维度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在专业培养目标实现中的做法

我校多维度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在专业培养目标实现中的做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大学生必备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为了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我校制定了一系列多维度的培养方案,并在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中积极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我校着力构建科技创新教育体系,将科技创新教育纳入到学生的教育全过程中。

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充分考虑到了科技创新的相关内容,增设了一系列科技创新课程,如科技创新理论与方法、科技创新案例分析等,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全面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实践,鼓励他们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提升他们的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

我校注重科技创新实践环节的设置,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平台。

在专业实习环节中,学校积极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岗位和项目,让学生有机会在实际项目中进行科技创新实践,锻炼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

学校还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竞赛和项目策划,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科技创新成果的舞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和积极性。

我校还积极构建科技创新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科技创新导师的指导和支持。

通过科技创新导师制度,学校邀请了一批有经验、有成就的科技创新专家和学者担任学生的科技创新导师,指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项目研究和实践。

这种一对一的指导方式,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科技创新研究,对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我校还注重开展科技创新能力的培训和教育活动。

学校组织了一系列的科技创新讲座和学术报告,邀请了一些国内外的科技创新专家为学生进行科技创新能力的培训和指导,让学生了解到科技创新的最新理论和方法,增强了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

我校多维度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做法在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通过这些做法的实施,学生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科技创新的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为中国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更有力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是一个 民族进步 的灵魂 ,特别是新 的经济发展模式下 , 我 绩来给 出综合评分 , 结合后续 的面试环节所展现 的表达能力 , 决定 国未来 的对 于创新型人才 的需 求 日趋紧迫 。习近平总书记讲 话指 是否合格 。 出: “ 谁牵 住了科技创新这个 牛鼻子 ,谁走好 了科技创新这 步先 手 2 . 3 完善科研 助理 培养机制 。 对于初期 选拔合格 的学生 , 将作为 棋, 谁就能 占领先机 、 赢得优势 。”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把培养创新人 科研 助理进入创新实践基地 。 基地 的精神和文化将对科研助理起到 才列为重要 目标 , 并 采取措施制定创新 人才培养计划 , 将创新 实践 激励和敦促 的作用 , 促使学生 在参 与基地活动 的过程 中 , 提 升学习 能力 培养纳入评价 和衡量办学质量的重要 环节 。 能力 。并建立一套完整的培养、 考核 、 退 出机制 , 保证科研助理队伍 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 ,一些地方院校也根据 自身办学定位 , 结 的科技创新能力。 合 当地经济环境 , 探索出了新 型的创新人 才培养模 式。本论 文提到 科研助理 的培养过程一定要结合严格 的考核机 制 , 才能从一定 的北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开辟了地方 院校创新能力培养 的新局 面。 程度上起到激励 、 鞭策 的作用 , 优胜劣 汰, 形成 良好 的管理机制 。在 1科技创 新实践平 台构建 科研助理培养的各个 阶段 ,要结合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学 习态度 、 学 地方高校要培养适应社会一线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 就要 在教 学 习成绩 , 给予全方位的评价。 过程 中尊重学生 的主体地位 , 激发学生敢 于实 践 , 勇 于创新 的积极 3 以赛促练 , 积累创新成果 性和 主动性 , 可探索性地建立科 技创新实践基地 , 让学 生把专业知 科技创新基地在人才培养过程 中, 严格践 行国家对于高校教 育 识运用和科技创新活动结合起来 。 的指导思 想 , 从夯实 专业基础到拓宽应用领 域层 面 , 都 紧跟时代 步 以北华 大学为例 , 北华大学是 吉林 省重点建设 大学 , 机械工程 伐 。科技创新 基地经历 1 O多年 的历程 , 期间 , 为了开拓眼界和强化 学 院立 足于 自身专业优 势 , 服 务地方经济 , 在地方 院校 中率 先创建 能力 ,每年组织科研助理参加国家级和省级的科技创新 竞赛 活动 , 了以本科生参与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实践基 地 , 目前 已经被确立为 国 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 支撑 基地 成为国家级科技创新示 范基地 。国 家级示范基地 。 际级大赛 获奖 1 0余项 , 包括 : 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 比赛 、 国际大 学 科技创新 实践 基地是本科生 开展 自主性学 习和科技创 新的重 生产品设计毕业作 品竞赛等。 国家级竞赛获奖 7 0余项 , 包括 : “ 挑 战 要平 台。按照“ 在 时间上要 留有余地 , 空间上要有足够场所 , 机制上 杯” 全 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 作品竞赛 、 全国大学生机 械创 新设计 要有充分 自由, 条件上要有足够保 障” 的原则 , 建 立将 科研项 目、 工 竞赛 、 全 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 目、 程开发项 目引入创新基地 的良性发展机制【 l 】 。 飞思卡尔全 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等 。 省部级奖项 2 0 0 余项 , 包括 : 2科研助理培养模式的构建 “ 挑战杯” 吉林省课外学术科 技作 品竞赛 、 吉林省大学生 电子设计竞 地方本科 院校要在本科生创新 实践能力 的培养方面开 拓新 的 赛、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吉林赛区竞赛、 全国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 思路。创新实践基地对于科研 助理 的培养是一种新的模式 。科研助 大赛 吉林赛 区竞赛等。 4 结 论 理群体是创新 实践基地 的新鲜血液 , 为保证创新基地的长远有序发 展, 必须建立一套科 学的科研助理 培养 模式 , 使得 科研助理 的管理 地方院校对 于本科生 的创新 实践能力 培养要充分 尊重学 生 的 规范化 。 主体 地位 , 调动其学习 的主动性 和积极 性 , 才 能培养出高质量 的人 2 . 1 构建科研助理综合 素质 培养体系。科 研助理的培养过程注 才。首先 , 需构 建创新人才培养体 系 , 给学生 提供 多层次 的选 择机 重贯彻 “ 过程育人” 的理念 , 从科研助 理的招 收 、 选拔 、 培养 、 升级 、 退 会 。转变教育理念 , 伴 随我 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 向大众化教育阶 出机制等方面建立 了完整的实施过程。基地从项 目的提 出、 立项 申 段 的转变 , 培养 目标从“ 专业人才” 向“ 全面创新型人才 ” 转变 。 其次 , 请, 到项 目实施和结题验 收 , 都是模 拟工程项 目、 科研项 目来 实施 , 多角度培养人才。 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 社会资源 、 教 师资源 , 多角度 、 培养学生科学规划 、 严谨执行 、 规范总结的能力 。在实施过程 中, 还 全方位 、 个性化培养创新人才 。科技创新实践基地是各方面资源的 通过公开论证 、 答辩 等环节 , 强化学生的表达能力 , 实现基地培养模 融合平台 , 科研助理 的培养方式对于地方院校的创 新能力培养具 有
科技 论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3 1・
本 科生科技创新实践能 力培 养模 式 的构建 与完善
以北 华大学 创新实践 基地为例
张贵兰 陈 雪 高兴华 ( 北华大学机械 工程 学院 , 吉林 吉林 1 3 2 0 2 1 )
摘 要: 大学生科技创新 实践教育是我 国高等教 育的重点发展方 向。地方 院校在 自足 自身特 点的基础上 , 探 索科技 创新 实践能力培 养的新模式 。为 了推动创新 实践教育的发展 , 北华 大学综合学科优 势和教 学资源, 构建科技创新 实践平台 , 形成 了以本科 生为“ 科研 助理 ” 的培养模式。形成 了良好的创新 实践 氛围, 培 养具有创新 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 才。 关键词 : 创新 实践教 育; 培养模 式; 创新 实践平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