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基本理论 (2)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复习资料1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复习资料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复习资料第一章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概述一、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观:1、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1)社会性(2)连续性和阶段性(3)实践性(4)不平衡性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发展方向(1)产生对语言学习的浓厚兴趣(2)能够自然顺畅的运用语言(3)为书面语言的学习奠定基础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观:1、完整语言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要完整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应该是全面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过程应该是真实的、形式多样的。
2、整合教育观:目标、内容、方式3、活动教育观:(1)提供学前儿童充分操作语言的机会(2)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3)儿童主体,教师主导三、认识儿童学习语言的特殊规律: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渗透性;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易行性;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积累性。
四、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因素:1、先天遗传因素:正常的发音器官;正常的听觉功能;正常的智力发展;2语言环境:亲子环境;社区环境;幼儿园环境4、语言教育;4、认知发展。
8、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意义①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②促进学前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③促进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④有利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和成熟五、心理研究证明,0~3岁阶段是孩子语言能力发展最快、学习效果最好的阶段。
因此,从孩子出生到三岁都是孩子学说话的最佳时期,也是关键期。
六、0~3岁儿童语言培育的目标:0~1岁半阶段主要是语音训练阶段,首先要让孩子听到语音。
其次要培养孩子听到别人对自己说话时,能用声音、手势、表情或单词做出反应。
1岁半到3岁是儿童语言快速发展时期,也是说话能力培育的关键期。
具体目标可以定为:喜欢听和谐悦耳的声音、乐意听别人说话;喜欢听成人讲述玩具、图片上的物体以及念儿歌、讲故事,并能参与念儿歌、讲故事,喜欢翻阅图书,说出自己的姓名、年龄,能简单回答别人的问题,能说方言或普通话的词,并能让别人听懂,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新词和新句型,喜欢在游戏中和同伴交谈等。
第1章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基本理论
学前期是人类语言发展的敏感期
婴幼儿在掌 握词汇方面,由 3 岁的 800 ~ 1000 个词,发展到 6 岁的 3000 ~ 4000 个词。在掌握语法方面,由掌握 简单陈述句的语法形式,发展到掌握并列 句及主从复合句等语法形式。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原则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原则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原则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内容
(1)专门的语言教育内 (2)专门的语言教育内 (3)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 (4)专门的语言教育内
容的选择原则
容的几种形式
的活动设计与实施原则
容的设计步骤
内容的选择原则
一是所选择的语言教育内容要与 语言教育目标保持一致,并有助于语 言教育目标的达成。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意义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原则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内容、方法
前语言发展阶段(0 ~ 1.5 岁) 语言发展阶段(1.5 ~ 6 岁)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原则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内容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方法
第一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概述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意义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含义
学前儿童语言 教育
XUEQIAN ERTONG YISHU JIAOYU
目录
1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 动基本理论
2 学前儿童谈话活动 3 学前儿童讲述活动 4 学前儿童语言游戏
5 学前儿童文学活动 6 学区角活动
第一章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 动基本理论
第一章 年学度前工儿作童概语述言教育活动基本理论
早期阅读
√
√
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的活动设计与实施原则
第一章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概述
第一章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概述第一章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概述本章将帮助你:1、理解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心理的其他方面发展之间的辨证关系,掌握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规律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意义,帮助同学们了解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习儿童语言发展研究的基本方法,为具体的语言教育实践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2、通过对完整语言教育观、整合教育观和活动教育观的介绍,帮助大家理解和掌握这些观念的基本内涵及其理论依据,树立正确的幼儿语言教育观,并逐渐学会将这些观念运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去。
3、初步掌握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终期目标、年龄阶段的目标、以及具体教育活动设计语言教育活动目标;并且用它指导自己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实施整个活动过程。
核心概念: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语言教育观;终期目标;年龄阶段的目标;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第一节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语言教育一、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就个体而言,语言是思维必不可少的工具,是认知能力的一种,也是社会交往的工具,是儿童社会化、个性发展的重要标志。
(一)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认知发展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认知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一方面,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决定语言发展水平。
学前儿童处在前运算阶段,幼儿只能掌握情境性很强的语言,而处在具体运算阶段时,才有可能掌握连贯性语言。
抽象的词和语法的掌握有赖于认知的发展。
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心理表征符号,语言一旦被个体所理解和掌握,就能够对认知的发展起推动和加速作用,主要表现为增加认知的速度、广度和强度,使认知过程具有极大的主动性和普遍性。
没有语言这种工具,个体的认知始终会停留在个人心理层面。
1、加深和巩固学前儿童初步形成的概念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映,是以词为标志在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受概括水平的限制。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动作性和具体形象性,他们的思维主要依赖自身的动作、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以及它们的彼此联系来进行,并不主要凭借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进行。
语言启蒙学前儿童的语言教育
语言启蒙学前儿童的语言教育语言是人类沟通的重要工具,它不仅仅是我们表达思想和交流感情的媒介,还对我们的认知能力和智力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语言启蒙教育是他们成长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他们日后的学习和社交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了解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在进行语言教育之前,了解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非常重要。
学前儿童的大脑正在快速发育,他们正在学习和掌握语言的基本规则和结构。
与成人相比,学前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他们通常更擅长听和模仿,还没有完全掌握语言的含义和用法。
二、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对于学前儿童的语言启蒙至关重要。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通过和孩子频繁的交流来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能力。
这可以包括读给孩子听故事、和他们一起讨论和解释事物、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等。
同时,在家庭和学校中,建立有序的语言环境,例如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料、播放优质的语言启蒙教育节目等,都可以帮助学前儿童更好地学习和使用语言。
三、多样化的语言启蒙教育方法为了有效地进行语言启蒙教育,我们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方法,以适应不同学前儿童的学习需求。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语言启蒙教育方法:1. 游戏和互动:学前儿童喜欢通过游戏来学习,因此创设有趣的游戏和互动环境,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例如,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们模仿不同情景中的语言表达。
2. 唐诗和儿歌:学前儿童通常对音乐和韵律更感兴趣,因此可以通过唐诗和儿歌来培养他们的语感和音韵意识。
孩子们可以通过重复和模仿来学习和掌握诗歌的语言表达。
3. 绘本阅读:绘本是学前儿童语言启蒙教育中的重要工具,通过图片和文字的结合,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故事情节和学习新词汇。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与孩子一起阅读绘本,讨论故事内容,并与实际生活情境联系起来。
四、注重培养学前儿童的语言思维能力语言思维能力是指通过语言表达思想和理解他人思想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前儿童的语言思维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问和回答:鼓励学前儿童提出问题,并给予他们正确的回答,这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第1章-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概述PPT课件
欣赏 阅读
情感、态度目标 能力与技能目标 认知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 能力与技能目标
认知目标
喜欢与他人交谈,在适宜的场合积极、主动、有礼貌地与人交谈
会说普通话,发音清楚,语调准确,能运用恰当的词句和语调表述意见和回答问题;能用 完整、连贯的语句讲述图片和事件
懂得文学作品中运用的是规范而又成熟的语言;阅读和聆听文学作品能增加知识,明白事 理,并能感受到语言艺术的美。 乐意聆听和阅读文学作品,积极参与文学作品学习活动
早期阅读部分:
8/3/2024
知道口头语言和文字的对应转换关系;能集中注意倾听成人讲述图片中 画面的文字说明,理解书面语言;能独立阅读图书,理解画面内容;对 画面的文字感兴趣,主动学认常见的汉字。
17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年龄阶段目标的具体内容(大班)
倾听部分:
无论在集体场合或个别交谈均能认真、耐心地倾听他人的倾诉;能辨别 普通话声调、语调和语气的不同变化;能理解并执行复杂的多重指令。
• 7.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语言能力和兴趣、社会化、个性、认知、 学习书面语言。
8/3/2024
23
思考练习题
• 1.语言的本质是什么? •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对象和含义是什么? • 3.对于学前儿童来说,语言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哪些
方面? • 4.简述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和分类结构? • 5.社会上一直持续着幼儿“英语热”,许多家长都带孩子去
掌握阅读图书的基本方法;能集中注意阅读图书,倾听、理解图书内容;能学会制作图书
并配以文字说明;了解汉字的书写风格,主动积极地认读常用字;能按规范笔顺书写自己
的姓名和一些常见的独体汉字
0039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第一章复习资料
0039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第一章复习资料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第一章幼儿园语言教育概述1[单选]《指南》在语言部分开宗明义指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
2[单选]儿童语言的发展是指儿童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成长变化的过程和现象。
3[名词]儿童语言的发展是指儿童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成长变化的过程和现象。
4[单选]学前阶段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5[单选]儿童对语言的获得包括对语音、语义、语法的理解和表达,同时还包括语言运用能力的成长。
6[单选]幼儿语言发展与各方面发展的关系(1)幼儿语言发展与认知发展互为支撑;①幼儿语言发展加深和巩固幼儿初步形成的概念;②幼儿语言发展指导并参与认知加工过程;③幼儿语言发展促进其创造性思维发展;④认知发展水平决定语言发展水平。
(2)幼儿语言发展促进社会性发展;①语言的发展帮助幼儿逐步发展对外部世界、对他人和对自己的认识;②语言可以帮助幼儿开展人际交往,学习建立良性的社会关系;③参与社会交往活动促进语言形成。
(3)幼儿语言发展与其他方面相辅相成。
①语言与不同的符号系统沟通互动,实现人们表情达意的功能;②其他符号系统的学习和使用,有助于幼儿更好地表情达意。
【记忆口诀】撑认知,促社会,辅其他。
7[简答]幼儿语言发展与各方面发展的关系(1)幼儿语言发展与认知发展互为支撑;(2)幼儿语言发展促进社会性发展;(3)幼儿语言发展与其他方面相辅相成。
8[单选]《纲要》《指南》都强调了“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9[简答]认识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关键问题(1)关注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往,创造无所不在的语言教育环境;(2)关注幼儿语言学习的特点,采用符合学前教育规律的方式组织活动;(3)关注支持性的语言教育过程,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迅速发展。
10[简答]关注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往,创造无所不在的语言教育环境(1)重视幼儿语言运用的不同机会;(2)重视幼儿语言运用的不同方式;(3)重视幼儿语言运用的不同情境。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二、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个性发展 三、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社会性发展 (一)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二)促进学前儿童道德的发展
第二章
学前儿童语言的本质和功能
学前儿童语言的本质
第一节
一、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1.语言不是自发产生的 2.语言符号系统具有地域的、民族的、阶层的差异 性 二、语言是一种信息系统 三、语言是一种交际和思维工具 1.语言对思维过程有一定的影响 2.思维的结果需要借助语言才能储存和传递 3.语言为人们提供大量的间接认知材料
第三节 当前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 研究的重要进展
一、学前儿童语言的基本概念
(一)语言和言语 (二)第一语言、第二语言和外语 (三)双语和双语教育 (四)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 (五)语言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
二、学前儿童语言的研究价值
(一)语言学价值 (二)心理学价值 (三)教育学价值 (四)文化学价值
第二节 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与教育
一、学前儿童词汇发展的特点 (一)词汇量不断增加 1. 词汇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2. 3岁以后词汇量的增长率呈递减趋势 3. 3岁左右是儿童词汇增长的高速期 (二)掌握词类的范围不断扩大 1.掌握各类词的顺序不同 2.词类的使用频率不同 3.掌握各类词汇的内容不断扩大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第一章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及其研究
第二章 学前儿童语言的本质和功能
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语言学习
第四章 0-3岁儿童语言的发展和教育
第五章 3-6岁儿童语言的发展和教育
第六章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第七章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第八章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二、学前儿童词汇教育的内容与途径
2023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学大纲
2023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深入理解。
通过研究该课程,学生将掌握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原理、关键概念和有效方法,为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熟悉学前儿童语言教育领域的重要理论和研究成果。
- 理解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特征和影响因素。
- 掌握设计和实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分析和评估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有效性和成果。
- 培养学生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问题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要内容1.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理论与模型- 语言得理论- 儿童语言发展阶段与特征-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因素2.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情境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 故事教学法- 唱歌与朗读教学法3.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活动设计- 语音与发音训练- 词汇与句法训练- 对话与表达训练- 听力与理解训练4.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估和反馈- 评估学前儿童语言能力的工具和方法- 分析评估结果并提供适当的反馈课程评价- 平时表现(40%)- 课堂参与度(20%)- 作业和实验报告(20%)- 期末考试(20%)参考教材- 《语言发展心理学》-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实践指南》备注本大纲仅供参考,可能会有适应情况变化的调整。
请学生密切关注课程公告和教学计划的更新。
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
第一章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及其研究第一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有关概念广义: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研究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现象,规律及其训练和教育的一门科学,是学前教育师范院校培训教师的一门应用性科目。
所谓双语教育,是以两种语言作为数学媒介的教育形式,其中一种语言,常常并非总是学生的第一语言。
判断一个教育机构(如幼儿园,中小学)是否实施了双语教育的唯一标准是:该教育机构中教师使用的语言是否是两种民族语言。
第二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意义探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作用1、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和行为的社会化进程2、促进学前儿童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3、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兴趣的提高第三节学习儿童语言的本质一、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1语言不是自发产生的2语言符号系统具有地域的、民族的、阶层的差异性二、语言是一种信息系统语言是传递信息的重要媒介三、语言是一种交际和思维工具(一)语言对思维过程有一定的影响1.儿童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记忆受语言的影响2人类的高级心理机能离不开语言(二)思维的结果需要借助语言才能储存和传递(三)语言为人们提供大量的间接认识材料四、语言是学前儿童学习的对象(一)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主动建构的过程(二)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个性化的过程(三)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综合化的过程(四)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过程1听说轮换,及时反馈2词的应用3构词成句。
第二章影响学习儿童语言发生与发展的因素第三节语言发生与发展的社会因素这里所说的社会因素,是指儿童所接触到的人和事,比如成人和同伴对他的态度。
社会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儿童的社会生活环境、成人的语言观念和对待儿童的态度。
一、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儿童都是在特定的社会生活环境中获得语言的,社会生活环境是由物质的和精神的,家庭的和社会的诸多因素交叉组合而构成的。
这些因素对儿童语言的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巨大或细微的影响。
教育的差异也会导致儿童语言发展的差异二、成人语言观念的影响语言观念是指人们关于语言的一些态度和看法,成人的语言观念对于儿童的语言学习具有一定的影响三、对待儿童的态度的影响对待儿童的态度,反映着社会的儿童教育观念。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在线作业(2)(最新整理)
1.【第1章】一名从未见过飞机的幼儿,看到蓝天上飞过的一架飞机说:“看,一只很大的鸟!”从幼儿语言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现象反映的特点是( )。
∙ A 过渡规范化∙ B 扩展不足∙ C 过渡泛化∙ D 电报式言语正确答案:C∙单选题2.【第1章】 1岁半的儿童想给妈妈吃饼干时,会说:“妈妈”“饼”“吃”,并把饼干递过去,这表明该阶段儿童语言发展的一个主要特点是( )。
∙ A 电报句∙ B 完整句∙ C 单词句∙ D 简单句正确答案:A∙单选题3.【第1章】儿童学习语言的关键期是( )。
∙ A 0-1岁∙ B 1-3岁∙ C 3-5岁∙ D 5-6岁正确答案:B∙单选题4.【第1章】幼儿的语言在自然成熟中学习与发展,反映的是哪位心理学家的观点?()∙ A 格赛尔∙ B 华生∙ C 皮亚杰∙ D 维果斯基正确答案:A∙单选题5.【第1章】《指南》指出:“用机械记忆和强化训练的方式让幼儿过早识字不符合其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这句话反应了何种理论观点。
( )。
∙ A 幼儿的语言学习是在自然成熟的结果∙ B 幼儿通过对他人的模仿来学习语言∙ C 幼儿在社会交往互动中学习语言∙ D 幼儿通过自我反省来学习语言正确答案:C∙单选题6.【第1章】幼儿观看的动画片不能出现粗话、脏话,这是因为()。
∙ A 幼儿的语言学习是在自然成熟的结果∙ B 幼儿通过对他人的模仿来学习语言∙ C 幼儿在社会交往互动中学习语言∙ D 幼儿通过自我反省来学习语言正确答案:B∙单选题7.【第1章】1.5-2岁左右的儿童使用的句子主要是()。
∙ A 单词句∙ B 电报句∙ C 完整句∙ D 复合句.正确答案:B∙单选题8.【第1章】2-6岁的儿童掌握的词汇数量迅速增加,其掌握词汇类型的的先后顺序通常是()。
∙ A 动词,名称,形容词∙ B 动词,形容词,名称∙ C 名称,动词,形容词∙ D 形容词,动词,名词正确答案:C∙单选题9.【第1章】幼儿通过对他人的模仿来学习与发展语言,反映的是哪位心理学家的观点?( )∙ A 格赛尔∙ B 华生∙ C 皮亚杰∙ D 维果斯基正确答案:B∙单选题10.【第1章】幼儿最先获得的词汇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名词和动词,这是因为()。
学前语言教育串讲资料
学前语言教育考点串讲第一章学前儿童语言的获得与发展前语言获得是指大约一岁半前儿童出现的各种语言现象,它为儿童正式获得语言做准备。
儿童前语言获得的关键在于语音核心能力的获得。
处于前语言期的儿童围绕语音,发展了三个方面的能力:前语言感知能力、前语言发音能力和前语言交际能力。
前语言感知从低到高又分为辨音、辨调和辨义三个水平层次,前语言发音可以分为单音发声、音节发声和前词语发声三个阶段,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表现为产生交际倾向、学习交际“规则”和扩展交际功能三个阶段。
这三种前语言交际能力相互联系、互为条件、共同发展,构成了儿童的前语言经验。
语言形式是指儿童语言中的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和系列规则。
语音是指语言的声音,和杂乱的声音不同之处在于它有实际意义,而杂乱的声音毫无实际意义。
所以,语音的发展,严格地说,是从呀语阶段之后开始的。
从1岁或l 岁半时起,儿童开始学习发成人词的音,但常会出错,错误的类型受儿童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的影响,表现不尽一致。
英语儿童常见的错误有删除、替代、同化等,汉语儿童的语音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
语法的发展包括词法和句法的发展。
儿童词法的发展是指儿童词汇量的增加、词汇类别的增多和构词能力的提高三个方面。
语言内容即语义的获得。
儿童语义的发展是指儿童对词、句子和语段3个语言结构层次在理解上的发展和获得。
儿童语义的获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根据当前的语境和已有的经验猜测语词的意思,最初的猜测通常是不全面或不正确的;(2)对语义的理解经历理解词或句子所表达的基本语义关系、理解语言的实用意义和理解句子的各个语词的含义等几个阶段。
儿童获得词义要比获得语音、句法更加复杂,可以说,词义的获得贯穿人的一生。
儿童最早获得的是专用名词,然后逐渐获得普通名词、相对词等。
语用技能的获得。
语用技能是指交谈双方根据语言意图和语言环境有效地使用语言工具的一系列技能,具体包括对听者特征的敏感、对语境变化的敏感、对听者反馈的敏感、交谈双方保持同一话题的能力以及对交流中礼貌程度的调节技能。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1. 引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指对3-6岁的儿童进行语言学习和语言能力培养的过程。
在这个关键的成长阶段,儿童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快速发展,因此,提供有效的语言教育对于其整个学习和社交能力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性儿童语言发展在他们的认知和社交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通过语言的学习和使用,儿童能够表达自己的需求、感受和想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起人际关系和友谊。
儿童早期的语言能力还与他们的读写能力以及学习成绩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提供良好的语言教育对儿童的整个发展具有长远的影响。
3.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儿童的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 - 培养儿童的听说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 培养儿童的词汇量,丰富他们的词汇知识,并学会正确运用词汇; - 培养儿童的语法和句子构造能力,使他们能够正确使用语法规则组织语言; - 提高儿童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 - 培养儿童的听力和听说的协调能力,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 培养儿童的社交交往能力,使他们能够与他人进行良好的互动和合作。
4.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策略。
以下列举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和玩耍的方式来进行语言教学,增强儿童的兴趣和参与度。
- 故事讲解法: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培养儿童的听说能力和想象力。
- 歌曲教学法:通过唱歌的方式来进行语言教学,提高儿童的语感和语音发音能力。
- 角色扮演法:让儿童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模拟真实情景来进行语言交流。
- 组织语言活动:组织各种语言活动,如说话比赛、写作比赛等,激发儿童的学习动力和竞争意识。
5. 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学前儿童语言教育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合作。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为儿童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教案
篇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案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一般理论,掌握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相关理论和语言教育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以及评价等有关知识,为正确地设计与实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提供理论背景,提高学生从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实践和研究的专业素养。
本课程内容共十一章,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第1—2章)为语言功能篇,主要介绍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及其研究、学前儿童语言的本质和功能等内容;(6学时)第二部分(第3—7章)为语言发生发展篇,主要介绍语言发生的生物基础和社会实践基础、学前儿童的语言获得、语言学习、0-3岁和3-6岁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等内容;(16学时)第三部分(第8—11章)为语言教育实践篇,主要介绍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与途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设计与实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等内容。
课程简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必修课之一,专门研究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及其教育的应用性课程。
是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组织实施语言活动的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以训练为主的课程。
本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语言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实施能力的职业技能课程。
2.课程任务:本课程主要任务是讲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有关理论知识,培养和锻炼学生实际组织语言教育活动的能力。
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从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实践和研究的专业素养。
提高学生口语表达水平,培养合格师资。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素质。
为以后从事幼儿园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技能基础。
课程总学时:64(理论学时32,实践32学时)课程总学分:4篇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案第一章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概述活动目标1. 理解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内涵及特点,熟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语言领域的目标、内容要求及指导要点。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第二部分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第一章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及其研究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对象对于学前教育活动自身而言,它是依赖于语言的,正如柏拉图所说的那样,语言是教育的工具,它既是教师的工具,也是儿童学习的工具,因而,语言、儿童的语言以及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应当成为学前教育学关注的最主要的课堂之一。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研究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现象、规律及其训练和教育的一门科学,是学前教育师范院校培训教师的一门应用性科目。
近二三十年来,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学前教育的支柱学科之一,并对学前教育相关领域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学前儿童语言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又被称为“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1、狭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狭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只把3—6岁儿童掌握母语口语的过程,特别把3—6岁儿童早期掌握母语的听说训练和教育作为主要研究的对象,对3—6岁儿童加强口语听说训练。
一般来说,母语是人们掌握得第一语言,而且认为母语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自然获得,也称母语获得或第一语言习得的,它不同于第二语言的学习。
因此,狭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无论在研究对象上还是对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第二语言学习的看法上,都是有偏颇的。
2、广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广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把0—6岁学前儿童的所有语言获得和学习现象、规律以及训练与教育作为主要研究的对象,对0—6岁儿童应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
广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也着重于儿童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儿童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换句话说,也就是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应当在认识社会、社会交往和生活中展开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作为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1、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培养儿童正确说普通话;2、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培养儿童语言交往的习惯,提高儿童语言交往的能力;3、发展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4、积极引导与提高儿童倾听和欣赏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5、引发儿童对阅读与书写的兴趣、习惯和能力;6、为儿童入学后的继续学习做好准备。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第一章一、概述1、基本精神:本民族语言(母语中的口语)及其社会交际规则为参照,从儿童的语言现状出发,创造必要的条件,让儿童在语言和非语言的相互作用中,即在认识和交往活动中达到本阶段语言发展的较好水平,使语言逐步成为儿童认识活动和交际活动的工具。
2、对象:0—6岁儿童语言的发生发展3、基本观点:(1)学前儿童语言观1语言是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也是人与人交流的重要工具。
对于学前儿童而言,倾听、理解、表达和阅读在他们人生的起步阶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学前儿童语言的产生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它是儿童由自然属性向社会属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伴随着儿童社会经历的不断丰富而变化发展的。
新生儿出生时,哭是他们唯一的语言,它代表饥饿、疼痛、尿湿。
2-3个月的婴儿已能“啊”、“咿”、"喔”不自主的发音。
1岁左右,能有意识的叫“爸爸”、“妈妈”。
18个月以后开始出现了单词句,如“饭饭”3岁的儿童已经基本掌握本地区语言的全部语音,同时,词汇量增加也很快,尤其是实词增长更为迅速。
4岁的儿童已能清晰的谈话,词汇开始丰富,能够独立的讲故事或叙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但有时讲话会断断续续。
会根据对不同对象的理解水平调整自己的语言。
5-6岁是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的时期。
在与成人和同伴的交谈中,以自我为中心的表达逐步减少,能依据别人的言语调整谈话内容。
看图讲述能力也明显提高,儿童在讲述时根据图片内容想想角色的心理活动,语言表达灵活多样,并力求与众不同。
同时,儿童的阅读兴趣在这个年龄段也会显著提高,他们不但对图书的阅读兴趣浓厚,能较长时间专心的看书,而且对内容的理解力较强。
(2)学前儿童发展观:* 包括:形式(语音、语法);内容(词义、句义)语言运用的技能(语言的操作能力、心里预备能力、对环境的感知能力)* 特点:社会性(社会发展是儿童语言发展变化的首要原因)、连续性和阶段性(量变到质变)、实践性(语言既是交际工具又是学习对象)、不平衡性(语言发展的组成部分发展不均衡、地域差异、个体差异)* 方向:产生对语言学习的能动性和兴趣;能自然流畅的运用语言;为书面语言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前儿童语言获得理论
第一章 学前儿童语言获得理论 ❖ 后天环境论 ❖ 先天决定论 ❖ 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2021/9/13
第一节 后天环境论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 一、模仿说 ❖ 模仿说认为,儿童是通过对成人语言的模仿而学
会语言的,成人的语言刺激(S),儿童的模仿反应 (R)。
❖ 模仿说又分为: ❖机械模仿说 和后来发展的选择性模仿说。 ❖(一) 机械模仿说 ❖ (二)选择性模仿说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二、自然成熟说 ❖ 心理学家勒纳伯格提出。基本主张: ❖ (一)语言能力的先天性 ❖ (二)语言能力的自然成熟 ❖ (三)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2021/9/13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第三节 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 一、认知说 ❖ 1、语言是儿童许多符号中的一种,符号功能是指
儿童应用一种象征或符号来代表某种事物的能力 ❖ 2、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结构随着认
2021/9/13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 二、强化说 ❖ 强化说以刺激——反应和模仿说为基础,并特别强
调“强化”在儿童语言学习中的作用,认为儿童是 通过不断强化学习语言的。代表人物:斯金纳
2021/9/13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 三、中介说 ❖ 斯塔茨:刺激和反应之间具有传递性 ❖ 一个词或一句话都可以具有刺激的性质,可以诱发
❖ 二、规则学习说和社会交往说 (一)语言能力的先天性
第一章 学前儿童语言获得理论
❖ (一)规则学习说 (一)语言能力的先天性
二、规则学习说和社会交往说
❖ 儿童具有一种理解母语的先天处理机制,这种机 (三)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3、个体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是不断发展的,它来源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基本观念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基本观念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帮助儿童发展有效的语言交流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
通过语言,儿童能够表达自己的需求、想法和感受,与他人进行互动和沟通。
2. 语言发展具有阶段性:儿童的语言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从婴儿的呀呀学语到幼儿的词汇扩展和句子构建,再到学龄前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了解儿童语言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有助于教育者提供适宜的语言刺激和指导。
3. 语言环境对语言发展的重要性:儿童所处的语言环境对其语言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积极的语言环境包括丰富的语言输入、与成人和同伴的互动交流、阅读和故事讲述等。
教育者应该创造积极的语言环境,鼓励儿童积极参与语言活动。
4. 个体差异和多元发展:每个儿童在语言发展方面都存在个体差异。
有些儿童可能在口语表达方面较为突出,而另一些儿童可能在阅读或书写方面有较强的能力。
教育者应该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提供适合他们发展水平和需求的语言教育。
5. 全面发展的语言能力: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不仅关注语言的表达和理解,还包括语言的运用、语义的理解、语法的正确使用以及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等方面。
教育者应该提供多样化的语言经验,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语言能力。
6. 培养阅读兴趣和早期阅读能力:阅读是发展语言和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育者应该培养儿童对阅读的兴趣,提供适合他们年龄的阅读材料,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早期阅读能力。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观念强调语言作为交流和思维工具的重要性,认识到语言发展的阶段性和个体差异,重视语言环境的作用,并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语言能力,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早期阅读能力。
这些观念指导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实践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人际关系
一、亲子关系和依恋
(一)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一般指的是父母和子女(亲生子女、养子 女、继子女)之间的亲密关系,也可以指隔代抚养 者和孩子的关系。双方之间在任何场合,发生的任 何活动,都是亲子交往,交往是个体最基本的精神 需要之一。
(二)依恋
1. 依恋的概念
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 关系的一种倾向。在发展心理学中,依恋特指婴儿与成人 (父母或其他看护者)所形成的情感联结,即婴儿 寻求同父母之间保持亲密的身体和情感关系的倾向。
婴儿出生3 个月以后,开始对熟悉的人有特殊的友好关系,能从身边的人中区分出最亲近的人,并特别愿意 和他接近。这时的婴儿在母亲面前表现出更多的微笑、咿呀学语、偎依、接近,而在其他熟悉的人如其他家 庭成员面前这些反应则要相对少一些,对陌生人这些反应就更少。
(3)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 个月~ 2 岁)
此时是儿童依恋形成的重要时期。从6 ~ 7 个月起,婴儿对母亲的存在更加关切,特别愿意与母亲在一起, 与她在一起时特别高兴,而当她离开时则哭喊,不让离开,别人还不能替代母亲使婴儿快活。当母亲回来时, 婴儿则能马上显得十分高兴。这一切显示婴儿出现了明显的对母亲的依恋,形成了专门的对母亲的情感联结。 见到陌生人,大多不再微笑,而是紧张、恐惧甚至哭泣、大喊大叫。
(2)儿童自身
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影响是双向互动的,父母会影响子女的 发展,反过来子女的某些特点也会对父母产生影响。儿童 的年龄特征、认知发展水平,尤其是儿童的个性和气质, 会影响父母抚养时的情绪情感状态以及言行。
3. 依恋的类型
(1)安全型依恋
这类婴儿与母亲在一起时,能安逸地操作玩具,并不总是依偎在母亲 身旁,只是偶尔需要靠近或接触母亲,更多的是用眼睛看母亲、对母 亲微笑或与母亲有距离地交谈。母亲在场使婴儿感到足够的安全,能 在陌生的环境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操作,对陌生人的反应也比较积极。
(2)回避型依恋 这类婴儿对母亲在不在场都无所谓。母亲离开时,他们并不表现出分离焦虑,既不表示反抗,也很少有紧张、不安 的表现;当母亲回来时,也往往不予理会,表示忽略而不是高兴,自己玩自己的。有时也会欢迎母亲的回来,但时 间非常短暂。
(3)反抗型依恋 这类婴儿在母亲要离开前就显得很警惕,当母亲离开时表现得非常苦恼、极度反抗,任何一次短暂的分离都会引起 大喊大叫。但是当母亲回来时,其对母亲的态度又是矛盾的,既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反抗与母亲的接触, 当母亲亲近他,比如抱他时,他会生气地拒绝、推开。但是要他重新回去做游戏似乎又不太容易,不时地朝母亲这 里看。
(二)外部因素
1. 家庭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幼儿社会化的第一场所, 也是主要场所,对幼儿的社会化影响重大。家庭中的诸多 因素都对幼儿有影响,比较突出的有家庭结构、家庭物质 条件、父母的教养方式、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等。
2. 幼儿园
幼儿园是幼儿接受正规社会化的场所,接受正面的积 极的社会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 习惯。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教师的教育观及日常态度 言行和同伴关系对幼儿社会化产生重要影响。好的幼 儿园环境让幼儿感到温暖和愉悦,更容易获得安全感 和信赖感,有助于幼儿社会化发展。
2. 依恋的发展阶段
(1)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出生~ 3 个月)
这一年龄段的婴儿可以识别自己母亲的气味和声音,但是还没有形成依恋。这个时期婴儿对人反应的最大特 点是不加区分、无差别的反应。婴儿对所有的人都会做出一定的反应,不能将他们进行区分,所以此阶段又 叫无区别的依恋阶段。
(2)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 ~ 6 个月)
LOREM
(二)社会性规范
社会性规范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 方面。社会性规范主要是心理的社会化, 获得途径主要有三个:一是来源于父母、 老师的影响;二是法律的规定;三是来自 于同伴互动,即同伴游戏。
(三)性别角色
性别角色,指的是由于性别不同而产生的 符合一定社会期待的品质特征,主要包括 男女两性所持的不同态度、人格特征和社 会行为模式。性别角色的发展包括了性别 概念、性别角色观、性别行为模式等方面 的发展。
(4)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 岁以后)
2 岁后,婴儿能认识并理解母亲的情感、需要、愿望,知道她爱自己,不会抛弃自己,并知道交往时应考虑 她的需要和兴趣,据此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这时与母亲的空间上的邻近性逐渐变得不那么重要。
4. 依恋的影响因素
(1)父母方面
在亲子交往中,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有无固定的照看 者,这是形成依恋的前提。相比有固定照看者的孩子,那些不 停更换照看者的孩子,因为缺乏长期接触和精心照料,更难形 成依恋;二是照看质量。像父母受教育程度、社会经济地位、 宗教信仰、性格爱好、儿童观、教育观、父母观、家庭教养方 式及父母之间的关系等都会影响亲子关系的形成。
2. 气质
气质是一个人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生物基础,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有着 非常重要的影响。不同气质类型的幼儿,其社会性发展的进程、速度和水平都有所差异。
3. 认知发展水平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较低,具有突出的自我中心特点,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从自身角度出 发。社会性规范是儿童社会性的重要内容,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建构起来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 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才能逐渐了解规则的内涵和意义,逐渐将社会性规则内化,从而形成适宜的社会行 为。
第十二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夏/季/教/育/类/通/用
‹#›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内容结构图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概述 学前儿童的人际关系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行为 学前儿童的性别角色
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概述
一、学前儿童社会性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影响因素
(一)内部因素
1. 生理成熟
生理成熟是社会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教育者提出 的教育要求,与幼儿的生理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时候,才 能促进幼儿积极的社会化进程。
3. 社区
幼儿所处的社区环境对其社会化的发展有着重要 影响,尤其是社区的文化环境,对孩子的自我意 识、人际交往等方面都有着重大影响。
二、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容
(一)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社会性的基本内容。学前儿童的人际关系主 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幼关 系。亲子关系指的是与父母,尤其是主要抚养者间的亲 密关系;同伴关系指的是与同伴间的亲密关系;师幼关 系则是与幼儿教师间的亲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