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2》学情分析【精编】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精选教学设计《18:圆的面积 第二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精选教学设计《18:圆的面积第二课时》一. 教材分析《圆的面积》是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本节课是该章节的第二课时,主要讲解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圆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掌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练习,来加深对圆的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思考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教学难点:圆的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和实践活动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从而解决问题,达到学习目标。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铅笔、尺子等学习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复习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探索公式的推导过程。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给定圆的面积,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关圆的面积的实际问题,学生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5.拓展(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将圆的面积公式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计算体育场的面积等,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3圆的面积2》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3圆的面积2》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5.3圆的面积2》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圆的面积的概念,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2.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2.使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形的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3.使用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相关资料和实例。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和计算机等。
3.准备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圆的面积的概念,并通过实例和图形,展示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使用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计算给定圆的面积。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关圆的面积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及时批改和讲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_圆的面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构建数学模型。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感悟极限思想的价值,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用数学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难点:圆的面积推导过程中,极限思想(化曲为直)的理解。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剪刀、胶棒、圆片(一个A4纸做,一个彩色卡纸做)、作业纸、两种方法的示意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教师出示出示一个圆,大家看,这是什么图形?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圆,学习了圆的周长,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圆的面积。
(板书课题:圆的面积)二、学习过程。
(一)初步感知转化思想,第一次探究,明确思路。
1.师:指一指哪部分是这个圆的面积?(学生上前面黑板指出)教师追问什么是圆的面积?生:圆多占平面的大小。
师:如何求圆的面积?在大脑中检索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进一步追问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师:我们刚才一起回忆的这三种图形的面积推导过程中都运用了一种共同的方法是什么?(对转化法,把一个陌生的图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那么现在我们将要学习的圆能不能也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呢?请同学利用手中白色的圆片和准备的工具,先在小组内把你的想法说一说,开始。
师:我看不少同学已经有想法了,谁上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你告诉大家你是如何折的?把它折成多少等份?看,这就是把圆折成4等份以后的图形,像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生说像三角形)能让它再接近三角形吗?你(上来展示的学生)再给大家折一折。
这种方法通过把圆折一折转化成近似的三角形,多好的方法。
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师:你是把圆平均分成几份?看,这是把圆平均分成4份以后拼成的图形。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精选说课稿《18:圆的面积 第二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精选说课稿《18:圆的面积第二课时》一. 教材分析《18:圆的面积》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本节课是该章节的第二课时,主要讲解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引入圆的面积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安排合理,由浅入深,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图形的认识和测量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圆的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可能存在差异,需要教师进行个别化的指导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2.难点: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理解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圆的模型、计算器等教学手段,辅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圆的形状,引出圆的面积的概念。
2.新课导入:讲解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和演示。
3.课堂讲解:通过圆的模型和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推导出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
4.练习与讨论:让学生进行练习题的解答,并分组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通过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圆的面积学情分析方案
《圆的面积》学情分析方案分析目的:《圆的面积》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六年级学生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利用公式对已学过的平面图形进行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但不少学生对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的由来(也就是推导过程)比较模糊,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确是运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从而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分析内容:教学主题:圆的面积。
教学对象:六年级学生。
教学重点:圆的面积公式推导及运用。
学习难点:圆的面积公式推导。
学情分析方法:当学生在研究圆的面积该如何转化时可能会遇到比较大的困难,毕竞学生没有经历过将圆平均分的过程,因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应在学生充分思考、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如何转课堂实施的具体方法:1、回顾旧知,打好铺垫。
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以及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明确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推导是将它们通过拼接转化成了长方形,明确转化的数学思想。
2、揭示课题,寻求方法。
出示课题后,学生马上想到了“转化”,教师马上出示一-张圆形纸片并抛出问题“你认为应该怎样转化呢?”。
学生首先想到了凑接成正方形和切割成正方形的方法,并因为面积发生了变化而排除掉这两种方法,教师千万不要急于求成,因为将错误的方法排除也正是学生思考学习的过程,而应给学生充足的思考、讨论、交流的时间。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将圆形平均分成四份进行拼接。
3、经历“转化”和“极限”的数学思想,得出公式。
(1)教师把圆形平均分成四份进行拼接,并提出问题:“这个图形像以前学过的哪个图形?”,学生的回答是:“平行四边形”。
(2)教师要接着提出问题:“你能在这个‘平行四边形中找到圆形的周长和半径吗?”(这个问题要贯穿每一次平均分的过程。
)让学生找一找、指一指。
4、教师提出疑问:“这是一个标准的平行四边形吗?学生:“不是,它的两条边是弯曲的”。
2016-2017年最新审定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2》教材分析(名校资料)
《圆的面积2》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第五节的第二课题《圆环的面积》,本课题中国建筑中经常能见到“外方内圆”和“外圆内方”的设计。
图中的两个圆半径都是1m,你能求出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吗?探索“外方内圆”图形的面积的方法。
本节课是贯穿圆的面积的整个教学,针对特殊圆形专门的教学,本课题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对圆形面积有一个系统、合理的知识链,能够清楚事物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这也是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个平面图形,本节课的学习对以后学习圆柱有重要意义。
小学数学_圆的面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圆面积的含义;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实验操作,逻辑推理的学习方法。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体验发现新知识的快乐,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学具准备;相应课件;圆的面积演示教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狗吗?老师也养了一只小狗,老师怕它走丢了,就用一根2米的绳子把它拴在了木桩上,你能帮老师算一算它的活动范围吗?(学生观察思考)生:我发现小狗的活动范围是个圆形。
师:求小狗的活动范围就是求这个圆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师: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的面积。
(板书课题:圆的面积)[设计意图:从主题图入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同时使学生感悟到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与身边的生活息息相关、无处不在,同时了解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合作,推导圆面积公式1、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师:圆的面积怎样计算呢?计算公式又是什么?你们想知道吗?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生: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切割成两部分,把这两部分拼成长方形。
生:是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师:同学们对原来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
刚才我们是把一个图形先切,然后拼,就转化成别的图形。
这样有什么好处呢?生:这样就把一个不懂的问题转化成我们可以解决的问题。
师:对于平行四边形我们是把它转化成了长方形,在求三角形的面积的时候我们是把三角形转化成了平行四边形来求得它的面积,在计算梯形的面积的时候我们也是把梯形转化成了平行四边形来求得它的面积。
2016-2017年最新审定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2》学情分析(名校资料)
《圆的面积2》学情分析
对于平面图形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有了一个系统的知识构架,对圆的面积的学习更是用过“画曲为直”一步一步通过已知的长方形的面积而得出的圆形面积公式,由此,于对圆环的面积,同学们都能从平面仔细观察、分析、探究出来。
我秉着趣味激发、提问引导、质疑谜团、分析探究、最终豁然开朗、得心应手,始终贯穿全课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一步一问,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完成教学设计,把问题交给学生去分析,去比较,去总结公式。
最终完成圆环面积的教学任务。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3圆的面积2》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3圆的面积2》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5.3圆的面积2》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逐步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对图形的面积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圆的面积计算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另外,学生可能对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感到困惑,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解答。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圆的面积公式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圆的面积的教学课件,包括例题、练习题和动画演示。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的圆形状物品,如圆形的饼干、硬币等,用于直观展示圆的面积。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圆的面积的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和提高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实际的圆形状物品,如圆形的饼干、硬币等,引导学生关注圆的形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圆的面积怎么计算吗?”让学生思考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在此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3圆的面积2》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3圆的面积2》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5.3圆的面积2》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圆的面积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圆的面积公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对圆的面积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和灵活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圆的面积公式,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和理解。
2.灵活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圆的面积公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4.归纳总结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圆的面积公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圆的面积公式。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的圆的物品,如圆形的碗、盘子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的面积。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圆的面积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的圆形的物品,如圆形的碗、盘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品的表面有什么特征?它们的大小是否一样?从而引出圆的面积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圆的面积公式:S = πr²。
同时,解释公式中的各个部分的含义:S表示圆的面积,π表示圆周率,r表示圆的半径。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用量角器测量圆的半径,然后根据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精选说课稿《18:圆的面积 第二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精选说课稿《18:圆的面积第二课时》【言之教育】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精选说课稿《18:圆的面积第二课时》一、说教材本节课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八讲《圆的面积》的第二课时。
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圆的面积的求解方法,本节课将进一步深入学习圆的面积的相关知识和运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能够正确说出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用此公式计算圆的面积;2.能够熟练应用所学知识解答有关圆的面积的问题;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讲解和实例演练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1.能够正确说出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用此公式计算圆的面积;2.能够熟练应用所学知识解答有关圆的面积的问题。
教学难点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游戏和故事,导入圆的面积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2.呈现新知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以及相关的实例演练,让学生全面了解圆的面积的求解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分析解释通过实例演练和教师的讲解,逐步分析和解释圆的面积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明白其中的规律和逻辑,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4.操练应用通过课堂练习和实例演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有关圆的面积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堂小结通过教师的总结,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和知识要点,让学生对圆的面积的相关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温故而知新,巩固所学知识。
四、说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多媒体教学、教师讲解和实例演练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圆的面积学情分析方案
圆的面积学情分析方案圆的面积是圆周围的圆形区域的大小。
面积是一个重要的几何概念,提供了深入理解圆形的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了解圆的面积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是解决许多与圆形相关问题的基础。
以下是一个关于圆的面积学情分析方案:一、目标设定:1.确定学生应该掌握的一般概念:圆的面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确定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能够应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具体问题。
3.确定学生应该具备的技能:能够正确测量和计算圆的半径和直径。
二、先验知识:1.学生应该熟悉圆的基本特征,如半径、直径和圆周长。
2.学生应该熟悉圆的性质,如圆内角的和为360度。
三、教学活动:1.引入活动:通过实物展示圆的概念,并提问学生有关圆的知识。
例如:“你知道如何测量圆的半径吗?”2.讲解圆的面积公式:面积=πr²,其中r为圆的半径。
3.提供实例分析: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圆面积计算题目,并引导他们通过公式计算出答案。
4.练习活动:在课堂上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纸上计算圆的面积。
5.拓展活动: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与圆有关的问题,鼓励学生应用圆的面积概念解决问题。
6.提供技巧和技术:教给学生如何测量圆的半径和直径,并讲解如何应用测量结果计算圆的面积。
四、评估方式:1.课堂口头回答问题: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圆的面积概念。
2.书面练习:提供一些计算圆的面积的题目,要求学生用公式计算出答案,并解释他们的解题过程。
3.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和解决与圆有关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五、反馈和改进:1.确保及时给学生反馈,指导学生在计算圆的面积时纠正错误。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并解答他们的疑问。
3.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和改进。
通过这个学情分析方案,学生将能够全面理解圆的面积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与圆有关的问题。
同时,学生也能够熟练测量和计算圆的半径和直径,并运用测量结果计算圆的面积。
圆的面积学情分析方案
《圆的面积》学情分析方案一、分析目的1.学生基础知识经验《圆的面积》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六年级学生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利用公式对已学过的平面图形进行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但不少学生对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的由来(也就是推导过程)比较模糊,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确是运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从而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生的能力小学阶段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很大程度还属于直观形象的学习阶段,而几何本身比较抽象的。
本节课学生从认识直线图形发展到认识曲线图形,又是一次飞跃,但从学生思维角度看,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
这一学段中的学生已经有了许多机会接触到数与计算、空间图形等较丰富的数学内容,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归纳、类比和推理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具有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所以在教学应注意联系现实生活,组织学生利用学具开展探索性的数学活动,注重知识发现和探索过程,使学生感悟转化、模型等数学思想,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感受数学的力量。
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分析内容:教学主题:圆的面积。
教学对象:六年级学生。
教学重点:圆的面积公式推导及运用。
学习难点:圆的面积公式推导。
学情分析方法工具:多媒体课件。
学情分析方法:1.利用问卷星进行课前前测。
通过问卷,进行课前前测,重点掌握学生圆的认识、周长以及面积的意义,转化思想的渗透方面进行数据分析,从唤醒学生的已知经验知识上,掌握学生的起始点,从而对教学设计进行调整,符合所教班级学情,确定难易程度,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2.利用班级优化大师及时评价谋堂教学是在师生相互对话和交流中生成的。
只有师生之间的交流,自然就存在评价。
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语言、思维等学习行为给予及时的评价,从而能够更好帮助学生调整、控制后继学习行为,也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地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小学数学_圆的面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圆的面积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面积的含义,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圆面积的含义、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创设情境现在有两块草坪,一块是圆形的,一块是正方形的,请同学们看一看,哪块草坪面积大?引出圆的面积2、回顾在平面图形中、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课件配合演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转化过程。
)指出:转化的方法是我们学习数学新知识的一种很好而且很有用的思想和方法。
转化的目的是为了——将没学过的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
2.思考:怎么求圆的面积?能不能把圆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呢?(设计意图:通过复习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是学生迁移的基础,为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二、探究新知1.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我们一起来做实验。
(1)我们把圆平均分成8份,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平行四边形)平均分成16份呢?演示:将等分成16份的圆展开,观察可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等分成32分呢?64份呢?若分的分数越多,这个图形越接近长方形。
(2)观察思考:拼出的图形与圆的周长和半径有什么关系?圆的半径=长方形的宽圆的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长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积=圆的周长的一半×圆的半径S=πr×rS圆=πr×r=πr2(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动手操作、演示,使学生发现圆和所拼长方形的关系,从而推出圆的面积公式。
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2.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圆形草坪的直径是20m,每平方米草皮8元,铺满草皮需要多少钱?学生读题,独立完成。
汇报:先求半径,再求草皮的面积,最后根据每平方米草皮8元,求出最后问题。
20÷2=10(m)3.14×102=314(m2)314×8=2512(元)(2)例2: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一个圆环,内圆半径是2厘米,外圆半径是6厘米。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教学设计与反思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第十届全国中小学NOC大赛实践评优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第二中学边文艳创新整合点:本节课我打破了以教师讲为主体或借助单一的教学课件为主要辅助工具来学习的传统教学模式,大胆尝试运用“一对一”(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的数字化教与学的学习模式。
此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求知欲,真正做到了提高课堂效率。
本课体现的创新点如下:1、新知探究环节:借助鸿合软件让学生自主探究圆面积的推导过程,再以小组为单位在班内展示与交流。
2、点拨提升环节:利用鸿合软件的播放器功能播放flash动画点拨提升,归纳圆面积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3、巩固新知环节:充分发挥鸿合软件的交互功能让学生展示操作。
4、反馈评价环节:利用电子极域教室的广播功能让学生一对一的学习。
5、当堂达标环节:利用家校新干线网络平台实现当堂达标检测及时反馈评价。
真正做到了反馈人人,反馈每一个小组,真正实现了堂堂清。
教材分析本节是新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节《圆的面积》。
本节是学生在学习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基础上,来学习曲面图形圆,又为后面继续学习圆及圆的相关计算(扇形的面积)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对圆的特征,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已基本掌握,但对于像圆这样的曲线图形的面积,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如何把圆转化成直线图形具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对探究学习并不陌生,但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往往是盲目探究,因此,组织学习素材,让学生形成合理猜想,进行有方向的探究也是教学中关注的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圆面积公式的推导;会用公式解简单的应用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笔记本电脑借助鸿合软件个性化的探究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索的过程中,体会“化圆为方”的转化方法,初步感受极限思想。
利用家校新干线网络平台来检测当堂达标情况,使课堂评价实现了即时反馈与当堂评价,真正做到了堂堂清,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得到了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的面积2》学情分析
对于平面图形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有了一个系统的知识构架,对圆的面积的学习更是用过“画曲为直”一步一步通过已知的长方形的面积而得出的圆形面积公式,由此,于对圆环的面积,同学们都能从平面仔细观察、分析、探究出来。
我秉着趣味激发、提问引导、质疑谜团、分析探究、最终豁然开朗、得心应手,始终贯穿全课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一步一问,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完成教学设计,把问题交给学生去分析,去比较,去总结公式。
最终完成圆环面积的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