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人口的空间变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古代居民大规模迁移活动有两个流向:一是由北 方迁到黄河流域,一是由黄河流域迁到长江流域。据此回 答第19~22题: 19.这两种迁移造成的后果是 C A.促进民族成分复杂,民族矛盾加剧 B.使人口分布趋于平衡 C.促进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 D.使少数民族政权增多 20.这种迁移的类型属于 B A.国际迁移 B.国内迁移 C.乡村到城市 D.难民定居 21.人口迁移的原因大致有三:①经济因素;②政治因素; ③军事因素。“由黄河流域迁到长江流域”的主要原因是 A.① B.② C.②③ D.①② C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 迁移。
一.人口的迁移
什么叫人口迁移? 一般具备三个条件: ①改变居住地 ②改变居住地 需持续一段时间 ③跨越一定的 行政界线
按是否跨越国界分类? 国内人口迁移: A1→B1、C1→A2 国际人口迁移: C1→D 不属于迁移的: A1→A2、C1→C2
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 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时 间
特点
迁出地 迁入地
原因
意义
以集团性、 旧大陆 新大陆 欧洲的 在客观上开发 19 大批的移民 (欧亚 (美洲、 殖民主 了新大陆、传 世 为主 非) 大洋洲) 义扩张; 播了工业文明, 纪 新大陆 也改变了人种 以 的开发 的空间分布 前 从发展中国 亚非拉 西欧、 经济发 家流向发达 等 北美、 展的地 二 国家,定居 西亚、 域差异 战 北非等 移民减少, 后 短期流动的 人口增多 调整了劳动力 空间分布不均 的状况
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气候、土壤、水、矿产等 社会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 婚姻家庭等 政治因素:政策、政治变革、战争等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 作用。 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可能成为 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第10页“案例2”
美国的人口迁移
7.目前,造成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D A.发展中国家人口过剩 B.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 C.世界各国资源分布不均匀 D.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8.有关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B A.自然环境因素一直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B.自然环境因素曾经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C.矿产资源开发不会引起相应的人口迁移和流动 D.家庭原因引起的人口迁移也属于自然环境因素的 影响
迁移时间 迁移原因 南北战争 迁移特点 东部→西部
第一次 19世纪中期 19世纪和20世 第二次 纪之交 20世纪20年代 第三次 到60年代 20世纪60年代 末到70年代初 第四次 20世纪70年代 以后
工业化和城市化
乡村→城市
农业危机和自然灾 南部→北部和西部 害 新兴工业区的兴起 东北部老工业区→南部 和发展 和西部新工业区 城市环境改善和老 新工业区→老工业区 工业区经济的重建 乡村→城市
我国人口迁移的意义: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 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第9页“活动” 2.不相同。 对于迁出地 利:减少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等; 弊:人才、劳动力的流失等。 对于迁入地 利: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利于经济发 展; 弊: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 的、社会经济的和政治的因素的综合反映。不和谐的人地 关系从根本上导致了人口迁移。
能否由A地区迁移至B地区,要看A地区“推力” (离心力)和B地区“拉力”(吸引力)的大小,而这两 种“力”可能因环境或个人的价值观的变化而变化。 迁出地→→推力→→人口迁移→→拉力→→迁入地
9.我国大庆、攀枝花等能够吸引大量人口迁入,主要原 因是 C A.当地的人口政策影响的结果 B.当地经济发达,居民生活水平高 C.当地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结果 D.当地农业发达,粮食产量大 10.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引起的移民 B A.多为短期流动人口 B.是国家有计划、有组织安排的 C.以人口自发迁移为主 D.对迁入地的建设发展不利 11.2002年美国攻打伊拉克时,大量难民迁入叙利亚境内, 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B A.生态环境因素 B.政治因素 C.社会文化因素 D.经济因素
4.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 A A.经济因素 B.政治因素 C.生态环境的变化 D.个人动机 5.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B A.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B.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C.由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D.由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6.20世纪80年代,促使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根本原因是 C A.大量农村劳动力闲置 B.1984年,国家放宽对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等政策 C.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 D.城市生活水平高,有较好的学习、医疗条件
14.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很多人向西部迁移,这 种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D A.水源条件的改善 B.民族政策的变化 C.交通和通讯的进步 D.经济布局的改变 15.下列人口迁移现象中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的是 B A.图瓦卢举国移民到新西兰 B.深圳经济特区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C.美国人口向“阳光地带”迁移 D.国家组织东部城市人员支援西部和边疆建设 16.我国有许多留学生到美国留学,造成这种人口迁移的 因素是 D A.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B.政治因素 C.社会经济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
国内人口迁移是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 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第9页“读图思考” 时 间 影响因素 古 代
改革 新 开放 中 前 国 成 立 改革 后 开放 后
特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流
向
农业经济的脆 大批迁 迁往自然和社会经济条 件较好的地区 弱、频繁的战 移 争、自然灾害
计划经济体制、 有计划、 国家有组织、有计划从 严格的户籍管 有组织 东部城市派员支援西部、 理制度 内地和边疆;农民由东 部迁往西北和东北 改革开放政策、 自发迁 内地→沿海;山区→平 地区发展不平 移,流 原;农村→城市;贫困 衡 量增大 地区→发达地区;出现 大规模“民工流动”
12.对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的务工经商人口流动, 不正确的说法是 D A.有效地调节了各地区劳动力的余缺 B.对迁出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C.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治安问题 D.使迁入区原住人口失业率大幅度上升 13.下图为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图。2001年 我国流动人口超过了1.2亿,其主要流向为 C A.从人 口稠密的地 方流向地广 人稀的地区 B.从东部地区流向发达地区 C.从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 D.从城市流向乡村
第11页“活动” (1)促使美国成为一个移民国家的主要因素有:宗教、 国土辽阔;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较优越;人口密度及数量 较少;经济发达、个人需求等。 导致美国人口在本土范围内频繁迁移的主要因素有: 战争、自然灾害、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新资源地的开 发、新工业区的建立、环境质量的改善等。
第11页“案例3” 我国古代的几次人口迁移
17.读右图,结合国情推 断,当时我国人口迁移的 方向和年龄构成是:①城 市迁往农村 ②农村迁往城 市 ③人口稠密地区迁往人 口稀疏地区 ④人口稀疏地 区迁往人口稠密地区 ⑤主 要迁出人口是中青年 ⑥主 要迁出人口是老年人 B A.②③⑥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18.近20年来,人口流出量最大省的省会是 C A.太原 B.兰州 C.成都 D.广州
我国古代居民大规模迁移活动有两个流向:一是由北 方迁到黄河流域,一是由黄河流域迁到长江流域。据此回 答第19~22题: 22.人口迁移方式大致有二:①政府有计划地组织迁移; ②自发迁移。上述大规模迁移是属于 B A.① B.② C.①② D.无法判定
读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回答第23~25题。 23.为什么1984年后,我国流 动人口数量呈逐步上升趋势?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取消了限制人口流动的政策。 24.1984年后,我国人口迁 从中部向东部 移方向主要是____________ 迁移,同时,西南、西北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部和东部的迁移也有增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趋势 ______。 自发性迁移 25.这一时期的人口迁移行为以__________为主,目的是 务工和经商 __________。
第11页“活动” (2)影响我国古代人口大规模迁移的因素主要是战乱, 其次为开疆拓土、流放、戍边等; 影响我国近几十年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国家政策、 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个人需求等。
练习 1.我国“五一黄金周”,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四川九寨 沟。这种现象属于 D 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 C.省际人口迁移 D.人口流动 2.下列人口的流动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C A.大学生暑假返回家乡 B.新疆牧民夏季上山放牧 C.大学生分配在外地工作 D.农民利用农闲进城打工 3.下列各组国家中,都属于典型移民国家的是 D A.美国、德国 B.南非、埃及 C.日本、澳大利亚 D.加拿大、新西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