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三上《我看到了什么》表格教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三上《我看到了什么》参考教案1

教科版科学三上《我看到了什么》参考教案1

教科版科学三上《我看到了什么》参考教案1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观看,研究大树,鼓舞学生靠近自然,关注自然,并体验情感。

组织学生经历从“看”到“观看”的过程,并对大树作简单的描述。

通过观看、描述猎取有关大树的信息。

教学预备:教师选择一棵大树,供学生观看。

(校园内)。

观看记录纸。

一些工具(绳子、尺、放大镜等)。

课前预备好有关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1.引入。

你喜爱什么植物?你对树进行研究过吗?从书上的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有没有到一棵大树前观看过?想去观看吗?小组讨论心目中有关树的信息,并记录在纸上。

学生讨论(四人一组)自己心目中的树。

把讨论的信息写于纸上。

2.如何样观看一棵大树。

假如你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想观看什么?学生讨论。

如何样才能观看到更多的内容?学生讨论。

老师讲述观看要有序、有打算,并把观看得来的信息记录在纸上,以供以后研究用。

3.带动学生到大树前,开始活动。

有组织的带领学生到事先选好的大树下。

学生依照自己想好的观看顺序、观看方法观看大树。

4.要学生把观看到的内容写在记录纸上。

5.让学生通过讨论后,明白看与观看的不同。

学生回教室,汇报交流。

对比两张记录纸,讨论往常看到的内容和现在观看到内容有什么不同?什么缘故我再去看会明白的更多?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明白得更多的时候,当我们带着如此的目的再去“看”的时候,我们的科学观看活动就开始了。

6.后续研究。

在你家邻近选择一棵大树,自己确定观看内容,进行观看。

小学科学《我看到了什么》教案

小学科学《我看到了什么》教案

小学科学《我看到了什么》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视觉感知的基本原理。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1.2 教学内容:讲解视觉感知的基本原理。

进行简单的观察练习。

1.3 教学步骤:1.3.1 教师出示一个物品,让学生闭上眼睛,描述他们看到的物品。

1.3.2 教师解释视觉感知的基本原理,如光线、眼睛、图像传递等。

1.3.3 学生进行观察练习,观察教室内的物品并描述。

第二章:观察形状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不同形状。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2 教学内容:讲解不同形状的定义和特征。

进行形状观察和描述练习。

2.3 教学步骤:2.3.1 教师展示不同形状的物品,如方形、圆形、三角形等。

2.3.2 学生观察并尝试描述物品的形状。

2.3.3 学生进行形状分类练习,将相同形状的物品放在一起。

第三章:观察颜色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不同颜色。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2 教学内容:讲解颜色的基本知识,如颜色三原色、颜色混合等。

进行颜色观察和描述练习。

3.3 教学步骤:3.3.1 教师展示不同颜色的物品,如红色、蓝色、绿色等。

3.3.2 学生观察并尝试描述物品的颜色。

3.3.3 学生进行颜色分类练习,将相同颜色的物品放在一起。

第四章:观察动植物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动植物的特点。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4.2 教学内容:讲解动植物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进行动植物观察和描述练习。

4.3 教学步骤:4.3.1 教师展示动植物的图片或实物,如花朵、小鸟等。

4.3.2 学生观察并尝试描述动植物的特点。

4.3.3 学生进行动植物分类练习,将相同种类的动植物放在一起。

5.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和观察周围环境。

5.2 教学内容: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观察技巧和知识。

进行拓展观察练习。

5.3 教学步骤:5.3.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观察技巧和知识。

教科版科学三上《我看到了什么》教案2

教科版科学三上《我看到了什么》教案2

教科版科学三上《我看到了什么》教案2一. 教材分析《我看到了什么》是教科版科学三上的一篇课文,通过描述孩子们在自然环境中的观察和体验,引导学生们认识到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

本文以第一人称的视角,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在户外活动中的所见所感,让学生在感受自然美的同时,学会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和思考。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三年级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他们对自然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渴望走出课堂,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然而,学生在观察和思考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观察目的不明确、观察方法不恰当等。

因此,在教学本文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教给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会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和思考自然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养成积极动脑、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教学难点:学生学会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和思考自然现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描述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

3.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课件。

2.教学器材:自然界的图片、实物等。

3.课前准备:让学生提前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积累观察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自然界的美景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都看到了什么?”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

教科版科学三上《我看到了什么》参考教案1

教科版科学三上《我看到了什么》参考教案1

教科版科学三上《我看到了什么》参考教案1一. 教材分析《我看到了什么》是教科版科学三上的一篇课文,通过描述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体验,引导他们认识和理解周围世界的现象。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简洁易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对周围世界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科学现象的解释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认识和理解周围世界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描述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周围世界的热爱和好奇心,乐于探究和发现。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认识和理解周围世界的现象。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描述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现象。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

3.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实验和观察,亲身参与和实践。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图片。

2.实验材料:准备相关的实验材料,如显微镜、植物标本等。

3.教学卡片:制作相关的教学卡片,用于课堂互动和游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彩虹、日出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然后引入本课的主题《我看到了什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然后利用PPT展示课文中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课堂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4.巩固(5分钟)教师发放教学卡片,让学生进行小组内的互动游戏,巩固所学内容。

教科版科学三上1.1《我看到了什么》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1.1《我看到了什么》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1.1《我看到了什么》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看到了什么》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光的现象有一定的认知,但可能缺乏系统的理解和深入的探究。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2.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光的现象,感知光的传播和反射。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进一步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3.交流讨论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和实验的结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光源、镜子等)。

2.学具:学生实验手册、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光的现象,如太阳光、灯光、反射等,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能看到这些现象,是因为有什么存在?让学生认识到光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光的传播路径和反射角度,让学生初步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原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方法。

4.巩固(5分钟)学生填写实验记录表,总结实验结果。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点评和讲解,巩固学生对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光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光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教科版科学三上《我看到了什么》表格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三上《我看到了什么》表格教学设计
(3)知道归类记录下列内容:树全貌、树本身、树上的东西、树下的东西。
3.现在再去看看,能否看到更多的内容?
(1)讨论观察的内容:(有目的去看,叫做观察)
(2)小组确定记录员。
(3)讨论观察的方法。
a.观察是不是只用眼睛看?
b.讨论你们小组准备观察哪些内容?先观察什么,再观察什么,用什么方法观察?
c.观察前要准备哪些东西?
重点
引导学生亲历观察活动。
教法
讨论法
探究法
难点
能够学会记录和学会讨论。
教学
资源
记录卡、幻灯片
教学过程:
1.出示大树的照片引入新课。
从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指明学生说,然后让学生记录在记录卡上。
研究内容:
班级姓名时间
2.讨论:回忆以前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你看到了什么?
(1)讨论并记录下来。
(2)师生交流反馈。
2)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补改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通过语言、眼神、肢体语言交流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民主学习氛围。。
整个学习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交流过程中要倾听,对学生大胆创新、仔细认真地学习行为进行表扬赞许,并积极指导学生学会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加强学生与教师、学生之间、小组之间交流讨论。
4.制定计划。
把讨论出来的计划简单记录下来。
观察的内容方法需要的工具
5.汇报交流计划。
讨论交流,完善各自小组的方案。
6.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自己的观点进行讨论、记录,知道观察的具体方法、步骤,指定简单的计划,下节课,希望同学们小组合作完成观察活动。
7.地考察前准备,回忆制定的计划。

教科版科学三上《我看到了什么》参考教案2

教科版科学三上《我看到了什么》参考教案2

教科版科学三上《我看到了什么》参考教案2一. 教材分析《我看到了什么》是教科版科学三上的一篇课文,通过描述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体验,引发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关注和思考。

本文语言简洁明了,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启发性。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关的观察和描述方法,因此对本课的内容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他们能够通过观察来获取信息,并用语言来描述所观察到的事物。

然而,学生在观察和描述时往往缺乏细致和深入的观察,对于观察到的信息不能进行全面而准确的描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观察,并指导他们如何进行准确描述。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来获取信息,并用语言来描述所观察到的事物。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和描述的方法,对周围的事物进行深入观察和准确描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周围事物的关注和好奇心,提高对生活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来获取信息,并用语言来描述所观察到的事物。

2.难点:学生能够进行深入观察,并准确描述观察到的事物。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观察能力。

2.示范法:教师通过自己的示范,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观察和描述。

3.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观察和描述的方法和技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教具,如图片、视频等。

2.学生准备: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观察和描述的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事物,并引发他们对课文的兴趣。

教师可以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对这些事物有什么想法或感受?”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思考。

教师可以提问:“课文描述了哪些事物?作者是如何观察和描述这些事物的?”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选择一个事物进行观察和描述。

小学科学《我看到了什么》教案

小学科学《我看到了什么》教案

小学科学《我看到了什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光的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让学生了解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以及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 光的反射:让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了解反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光的折射: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以及折射定律。

4. 眼睛的作用:让学生了解眼睛的构造和视觉原理。

5. 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如彩虹、影子的形成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 运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科学知识的实用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光学实验,引发学生对光的兴趣,导入新课。

2. 光的传播:讲解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以及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3. 光的反射: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引导学生进行实验验证。

4. 光的折射:讲解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

5. 眼睛的作用:讲解眼睛的构造和视觉原理,让学生了解如何保护视力。

6. 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如彩虹、影子的形成等。

7.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8.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观察和分析光学现象,编写观察报告。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遇到的的光学问题,如水中物体的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等。

2.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光学实验,如利用镜子进行反射实验,通过透镜观察物体折射现象等。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我看到了什么》表格式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我看到了什么》表格式教案
5、让学生通过讨论后,知道看与观察的不同。
(1)学生回教室,汇报交流。
(2)对照两张记录纸,讨论以前看到的内容和现在观察到内容有什么不同?
(3)为什么我再去看会知道的更多?
(4)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的时候,当我们带着这样的目的再去“看”的时候,我们的科学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后续研究。
在你家附近选择一棵大树,自己确定观察内容,进行观察。
教学反思
4、课前准备好有关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
方 法
教学过程
1、引入。
你喜欢什么植物?你对树进行研究过吗?从书上的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有没有到一棵大树前观察过?想去观察吗?
2、小组讨论心目中有关树的信息,并记录在纸上。
(1)学生讨论(四人一组)自己心目中的树。
(2)把讨论的信息写于纸上。
3、怎样观察一棵大树。
(1)如果你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想观察什么?学生讨论。
(2)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学生讨论。老师讲述观察要有序、有计划,并把观察得来的信息记录在纸上,以供以后研究用。
4、带动学生到大树前,开始活动。
(1)有组织的带领学生到事先选好的大树下。
(2)学生根据自己想好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观察大树。
(3)要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写在记录纸上。
课 题
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并体验情感。
2、组织学生经历从“看”到“观察”的过程,并对大树作简单的描述。
3、通过观察、描述获取有关大树的信息。
重 点
难 点
教 具
1、教师选择一棵大树,供学生观察。(校园内)。
2、观察记录纸。
3、一些工具(绳子、尺、放大镜等)。

教科小学科学三上《1.1.我看到了什么》word教案(2)

教科小学科学三上《1.1.我看到了什么》word教案(2)

“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自己的方法描述大树,做好简单记录。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能用自己的方法描述大树。

教学难点
学生能用自己的方法描述大树。

教学准备
白纸、放大镜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活动过程
一、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在操场上的大树下观察到很多东西,这节课我们将专门去观察大树,我们会发现大树更多的秘密。

提醒学生使用多种方法记录大树,重提拓印法。

能否自己定一份较好的计划,能否按计划进行观察。

二、探究计划:
你打算按怎样的顺序观察大树?请在记录本上记录好。

你打算观察大树的哪些方面?请记录好。

你打算借助什么工具观察?请记录好。

你打算怎样记录你的大树?
小组讨论记录方法。

提醒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提醒学生借助工具观察。

能否自己拓印一张树皮、能否倾听同学的意见、能否用自己的方法描述大树、能否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我的大树》观察记录表
我的观察顺序
我想观察的内容
我借助的观察工具







三、探究过程:
去到大树前,以小组为单位,按自己的顺序和观察内容观察并记录大树。

四、交流评价:
小组内交流,综合小组意见
班内交流
猜猜我观察的是哪课大树?
五、评出最佳记录员。

小学科学《我看到了什么》教案

小学科学《我看到了什么》教案

小学科学《我看到了什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视觉感知的基本原理,知道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2. 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视觉感知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以及如何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视觉感知的基本原理、眼睛的结构和功能等。

2. 准备一些实物,如苹果、篮球等,用于引导学生观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PPT,引导学生了解视觉感知的基本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眼睛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知道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3. 课堂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实物,并描述自己所看到的物体。

4. 学生展示: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物体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描述自己所看到的物品。

2. 家长协助孩子完成观察任务,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家长签字确认,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验收。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课堂作业评价:评估学生在观察实物时的细致程度和描述准确性,以及在课后作业中的完成质量。

3. 家长反馈评价: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情况。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等,以便于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八、拓展活动建议:1. 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或社区的自然观察活动,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练习观察和描述。

2. 开展“小小探险家”活动,让学生记录自己在探索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小学科学《我看到了什么》教案

小学科学《我看到了什么》教案

小学科学《我看到了什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视觉感知的基本原理,明白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2. 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视觉感知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以及如何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2. 运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如放大镜、色卡等。

2. 准备一些关于视觉感知的图片或实物,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 准备一些关于视觉感知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平时是如何观察事物的,让学生意识到观察力的重要性。

2. 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解释视觉感知的基本原理。

3.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分享彼此的观察和发现。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明确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以及如何提高观察力。

5. 拓展:布置一些关于视觉感知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六、教学内容1. 复习视觉感知的基本原理,巩固学生对眼睛如何看到物体的理解。

2.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不同光线条件下视觉感知的差异。

3. 引导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活动,实践如何运用观察力进行科学探究。

七、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视觉感知基本原理,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在不同光线条件下,视觉感知的变化。

3. 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运用观察力。

教科版科学三上《我看到了什么》表格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我看到了什么》表格教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及学生活动
目标达成推测导入新课作业 Nhomakorabea板书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周围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看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伙儿认真地看图,你能发觉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觉几点?)
本节课学情分析
初次接触科学课,一切对他们来说差不多上全新的。他们关于科学课较为感爱好。
教学目标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教学重点
了解观看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看的重要性。
备课
时刻
2011-8-16
教学难点
对大树的观看要指向生命体那个核心概念。
授课
时刻
教学方法及设计意图
一些观看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看记录纸。
3.评判: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观赏各自的观看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看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伙儿观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观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4.总结:观看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看一棵树让我们发觉了一个朝气蓬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看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
连续观看不同的树。
练习册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大树 小草
要求认真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觉,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可不能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课后记
4.学生交流:什么缘故想看真正的大树?

教科版科学三上《我看到了什么》表格式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我看到了什么》表格式教案

一、植物
⒈我看到了什么
一、教材简析:
教材先安排一棵相对静止的大树,当学生观察这张图片,他们所能说出的内容是极其有限的。

然后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他们所看到远远要比书本上看图片要多的多。

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让学生经历一次科学观察,体验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

二、教学背景:
本课内容既是植物单元的起始部分,也是整个科学课的起始部分,相当于一个初步接触科学观察的学生,经历一次怎样用观察的方法学习科学的过程。

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对观察手段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这一点上,许多学生不认为闻、听、尝、摸等手段也是观察方法。

当我们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各种观察方法去观察一棵大树的时候,学生会体会到,科学课上的观察必须是全身感官都要参与的观察,从而丰富学生。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我看到了什么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我看到了什么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学活动,知道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过程中,初步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进行科学观察、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亲历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能够学会记录和学会讨论。

【教学准备】科学记录本
【教学过程】
一、看看课文插图。

1、引领学生看科学课本第2页中大树的图片。

问:从图片上看大树,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

二、想想曾经所见。

1、组织讨论: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你曾经看到过一些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

3、比较:与刚才看图片得到的信息相比,内容丰富了,为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图片所提供的信息是很有限的,如果要获得更丰富的信息,必须选择真实的事物作为观察的对象。

三、再看真的大树。

1、如果现在再去看一看真的大树,是不是能够看到更多的内容呢?
2、比较:现在再去看一看大树,与刚才我们回忆曾经看过的大树,又有什么区别呢?
3、小结:带着目的去看一棵真正的大树,会比随意地看看的内容要多。

带着目的去看真实的事物,才是科学课中进行的观察。

四、实地观察大树。

1、讨论: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们想观察什么?
2、讨论:怎样做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你打算用哪些方法来观察?
3、小组为单位,实地进行观察,并记录(科学记录本)。

4、小结:交流实验记录。

板书设计:。

教科版科学三上《我看到了什么》备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我看到了什么》备课教案
教学步骤
学 习 活 动
备 注
一、引言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周围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看研究吧。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伙儿认真地看图,你能发觉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 (你能发觉几点?)
所需器材
皮尺、放大镜、观看记录纸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伙儿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认真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什么缘故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可不能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漳平市铁路小学实验报告单(教师用)
课 题
1、我看到了什么。
实验名称
观看一棵大树
过程与方法
1、初步认识真正的观看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看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看的进行。
2、用各种感官观看大树。
3、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看和测量。
4、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看的结果。
实验类型
分组
实验方法
观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白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看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进展观看大树的爱好,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朝气蓬勃的感受。
在观看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适应。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观看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看的重要性
难点
对大树的观看要指向生命体那个核心概念

教科小学科学三上《1.1.我看到了什么》word教案(2)

教科小学科学三上《1.1.我看到了什么》word教案(2)

“我看到了什么”教课方案
教课目标
1.学生能用自己的方法描述大树,做好简单记录 .
2.培育学生的环保意识 .
教课要点
学生能用自己的方法描述大树.
教课难点
学生能用自己的方法描述大树.
教课准备
白纸、放大镜等 .
课时安排
1课时 .
教课活动过程
一、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在操场上的大树下观察到好多东西,这节课我们将特地去观察大树,我们会发现大树更多的奥密 .
提示学生使用多种方法记录大树,重提拓印法.
能否自己定一份较好的计划,能否按计划进行观察.
二、研究计划:
你打算按如何的序次观察大树?请在记录本上记录好.
你打算观察大树的哪些方面?请记录好.
你打算借助什么工具观察?请记录好.
你打算如何记录你的大树?
小组谈论记录方法 .
提示学生按必定序次观察、提示学生借助工具观察.
能否自己拓印一张树皮、能否聆听同学的建议、能否用自己的方法描述大树、能否勇敢发布自己的建议 .
《我的大树》观察记录表
我的观察序次
我想观察的内容
我借助的观察工具







三、研究过程:
去到大树前,以小组为单位,按自己的序次和观察内容观察并记录大树.
四、交流谈论:
小组内交流,综合小组建议
班内交流
猜猜我观察的是哪课大树?
五、评出最正确记录员 .。

教科版科学三上我看到了什么参考教案2

教科版科学三上我看到了什么参考教案2

我看到了什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学活动,明白看、听、摸、问、量等方式都是科学的观看的大体方式。

2.在经历观看活动进程中,初步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式。

3.培育酷爱大自然,进行观看、探讨的爱好。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亲历观看活动。

教学难点能够学会记录和学会讨论。

教学预备记录卡、幻灯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进程1.出示大树的照片引入新课。

从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指明学生说,然后让学生记录在记录卡上。

研究内容:班级姓名时刻2.讨论:回忆以前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你看到了什么?(1)讨论并记录下来。

(2)师生交流反馈。

(3)明白归类记录下列内容:树全貌、树本身、树上的东西、树下的东西。

3.此刻再去看看,可否看到更多的内容?(1)讨论观看的内容:(有目的去看,叫做观看)(2)小组确信记录员。

(3)讨论观看的方式。

a.观看是不是只用眼睛看?b.讨论你们小组预备观看哪些内容?先观看什么,再观看什么,用什么方式观看?c.观看前要预备哪些东西?4.制定打算。

把讨论出来的打算简单记录下来。

观看的内容方法需要的工具5.汇报交流打算。

讨论交流,完善各自小组的方案。

6.小结:这节课,咱们学会自己的观点进行讨论、记录,明白观看的具体方式、步骤,指定简单的打算,下节课,希望同窗们小组合作完成观看活动。

7.地考察前预备,回忆制定的打算。

组内分工:记录员、汇报员、工具箱。

8.实地考察。

(1)率领学生到事前选好的大树下。

(2)让学生依照自己想好的观看顺序、观看方式观看大树。

(3)关注学生的亲躯体验,对学生的方式和独特观点给予确信的评判。

(4)要学生把看到的内容写在记录纸上。

9.学生通过讨论后明白“看”与“观看”的不同。

(1)生回教室,汇报交流(分小组讨论看到的内容)。

(2)以前的看和这次的看有什么不同?什么缘故咱们再去看会明白得更多?10.咱们想要了解得更多、明白得更多的时候,当咱们带着如此目的“看”的时候,咱们的观看活动就开始了。

教科小学科学三上《1.1.我看到了什么》word教案(1)

教科小学科学三上《1.1.我看到了什么》word教案(1)

“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学活动,知道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的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过程中,初步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进行观察、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亲历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能够学会记录和学会讨论。

教学准备记录卡、幻灯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活动过程1.出示大树的照片引入新课。

从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指明学生说,然后让学生记录在记录卡上。

研究内容:班级姓名时间2.讨论:回忆以前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你看到了什么?(1)讨论并记录下来。

(2)师生交流反馈。

(3)知道归类记录下列内容:树全貌、树本身、树上的东西、树下的东西。

3.现在再去看看,能否看到更多的内容?(1)讨论观察的内容:(有目的去看,叫做观察)(2)小组确定记录员。

(3)讨论观察的方法。

a.观察是不是只用眼睛看?b.讨论你们小组准备观察哪些内容?先观察什么,再观察什么,用什么方法观察?c.观察前要准备哪些东西?4.制定计划。

把讨论出来的计划简单记录下来。

观察的内容方法需要的工具5.汇报交流计划。

讨论交流,完善各自小组的方案。

6.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自己的观点进行讨论、记录,知道观察的具体方法、步骤,指定简单的计划,下节课,希望同学们小组合作完成观察活动。

7.地考察前准备,回忆制定的计划。

组内分工:记录员、汇报员、工具箱。

8.实地考察。

(1)带领学生到事先选好的大树下。

(2)让学生根据自己想好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观察大树。

(3)关注学生的亲身体验,对学生的方法和独特见解给予肯定的评价。

(4)要学生把看到的内容写在记录纸上。

9.学生通过讨论后知道“看”与“观察”的不同。

(1)生回教室,汇报交流(分小组讨论看到的内容)。

(2)以前的看和这次的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我们再去看会知道得更多?10.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的时候,当我们带着这样目的“看”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我看到了什么
总课时
7
本节课时
1
本节课教材分析
1、学生知道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2、学生能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3、学生意识到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
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及学生活动
目标达成预测
导入
新课
作业
板书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练习册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大树小草
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课后记
本节课学情分析
初次接触科学课,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全新的。他们对于科学课较为感兴趣。
教学目标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教学重点
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备课
时间
2011-8-16
教学难点
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授课
时间
教学方法及设计意图
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