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测量教案(表格式)

合集下载

2024年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6单元 测量(教案+学案)米有多长 教案

2024年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6单元  测量(教案+学案)米有多长 教案

1米有多长。

(教材第53~55页)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过实际测量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重点: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难点: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的实际长度。

课件、米尺。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游乐园吗?师:长颈鹿和小乌龟在游乐园门口遇到了什么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情境图。

生1:小狗门卫告诉它们,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

生2:我看门口1米处画的标记,长颈鹿的身高超过了1米,要买票;小乌龟的身高不足1米,不用买票。

师:观察得真仔细!看到了门口处1米的地方有标记。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1米有多长”的兴趣,为新课的教学奠定基础。

】1.认一认,想一想。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我们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现在请大家拿出直尺,找出1厘米给同桌看。

学生找出1厘米的长度,展示给同桌看。

师:同学们找得非常准确,100段这样的1厘米接起来就是1米。

看(出示米尺),这就是米尺,是我们今天认识的一位新朋友。

数一数是不是有100厘米。

学生自己数,明确1米就是100厘米。

我们可以写成:1米=100厘米。

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在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米”作单位,“米”也是国际上通用的一个长度单位,“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米尺认识“1米”的实际长度,既直观又简便。

用自己的方式描述,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让学生经历“米”和“厘米”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比一比,说一说。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一下1米有多长。

学生可能有多种回答,如有的学生边用两手比画边说,有的学生边比画自己的身高边说,有的学生说出课桌的长约是1米,等等,老师要给予鼓励。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

新北师大版小学2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图文表格

新北师大版小学2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图文表格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北师大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加与减第二单元购物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第五单元 2~5的乘法口诀整理与复习第六单元测量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八单元 6~9的乘法口诀数学好玩第九单元除法总复习一、加与减二、购物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包括:1、认识小面人民币。

2、认识大面额人民币。

3、元、角、分之间的换算。

4、元、角、分的简单计算。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2、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认识元、角、分及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4、在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关键:重点:认识元、角、分及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难点:进行元、角、分的简单计算。

关键: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

课时划分:本单元共计5课时。

买文具(第1课时)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重点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人民币的功能。

3.培养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人民币、多媒体。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探究法等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买过东西吗?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去商店看一看,你们愿意吗?(出示商店情境图)这个商店是卖什么的?(自由发言,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准确运用数量词)在商店里你都看到了什么?(自由说)这么多的文具你想买什么呢?(让一名学生说)那你用什么买呀?(人民币)你认识钱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咱们中国通用的钱——人民币(实物人民币)。

【借助文具商店这一情境,引出本节的主题——人民币,并揭示人民币的功能。

】二、小组合作,获取知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六单元测量第2课时 课桌有多长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六单元测量第2课时 课桌有多长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六单元测量第2课时课桌有多长本次数学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学习如何使用尺子进行长度测量。

具体来说,学生需要使用尺子测量课桌的长度,然后与其他同学进行比较。

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将能够掌握长度单位、尺子的使用以及测量误差的概念。

课程目标1.学生能够使用尺子测量长度;2.学生能够正确使用长度单位;3.学生能够比较不同物品的长度,识别更长或更短的物品;4.学生能够理解测量误差的概念。

教学内容本次课程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尺子的使用方法;2.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和使用;3.如何进行测量,以及如何避免测量误差;4.如何比较长度,判断更短或更长的物品。

教学步骤步骤1:导入新知本次课程是关于长度测量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用图示或幻灯片的形式来介绍尺子和长度单位的概念。

同时,教师可以问题导入,例如:“小明和小红的书包谁更长?”等等,引导学生思考长度的概念。

步骤2:测量课桌的长度教师可以先进行演示,使用尺子测量课桌的长度,并且告诉学生正确使用尺子的方法,以避免测量误差。

然后,让学生分成小组,使用尺子对课桌进行长度测量,然后填写到自己的课堂笔记本上。

步骤3:比较长度让学生使用尺子比较自己的课桌长度和其他同学的长度,判断哪个课桌更长或更短。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有关测量误差的问题。

步骤4:巩固练习为了巩固学生对本课程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

例如,让学生自己设计并测量教室中的一个物品的长度,然后与其他同学进行比较。

教学评价为了评价学生对本次课程的理解和应用程度,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评价:1.对学生的课堂笔记本进行评分;2.通过学生的比较长度结果来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正确的测量方法和长度单位;3.对学生完成的练习进行评分。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的实施,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和总结:1.学生是否能够正确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2.学生是否能够正确使用尺子进行测量;3.是否需要在测量方法和误差概念上做进一步的讲解;4.教师在课上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北师大版二学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测量教案

北师大版二学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测量教案

课题:教室有多长三审意见:组长签字:时间:课题:课桌有多长三审意见:组长签字:时间:课题:1米有多长三审意见:组长签字:时间:课题:练习四三审意见:组长签字:时间:第六单元检测题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大树高约8()一辆公共汽车长9()图钉的长大约是1()课桌高是70()小明的身高是135()数学书长28()一扇门高约2()操场跑道长约100()文具盒长约25()讲台高大约是80()门高约2() 20厘米床的长度大约是2()大拇指的宽度大约是1()伸开两臂的长约是1()。

橡皮长()厘米,宽()厘米。

小华今年7岁了,身高约1()20()。

二、计算。

15厘米+8厘米=()厘米 16厘米-9厘米=()厘米6米-5米=()厘米 1米5厘米+1米3厘米=()米()厘米三、判断题。

①大人一步长5米。

()②操场跑道长100米。

()③1米和100厘米同样长。

()④火车每小时行驶900厘米。

()⑤铅笔长约15厘米。

()古今名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声明访问者可将本资料提供的内容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文档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课桌有多长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课桌有多长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课桌有多长北师大版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本课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第6单元,主要内容是通过测量课桌的长度,引导学生认识长度的概念,学习使用标尺测量长度的方法,进一步掌握测量长度的技能。

2. 学情分析本课是一节新课,学生对长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掌握,需要借助具体的实物、图示等教具进行讲解和操作,加强对长度的感性认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思维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应该可以:1.掌握长度的概念,知道长度的基本单位为“厘米”;2.熟练使用标尺测量长度,养成良好的测量习惯,在测量时要注意规范;3.能够分辨物体大小的长短,并学会用“大”、“小”、“相等”等词语表达物体长度的差别;4.培养细心、仔细、认真的态度,注意观察,善于发现问题,独立思考。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1.使用标尺正确测量长度;2.较准确地比较物体的长度,发现物体长度的差异。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长度的概念;2.标尺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学生在测量长度时,常常容易出现标尺不对准、测量不准确等问题,需要通过大量练习培养良好的测量习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首先放一张展示图片,向学生展示几个不同长度的物品,引导学生谈论它们是什么,长度有什么不同。

2.教师讲解长度概念,并以具体的实物为例,解释“厘米”是长度的基本单位。

2. 讲授主要内容1.教师向学生介绍使用标尺测量长度的方法,并提醒注意标尺与物品要平行放置,测量时注意用眼准确看位置,不可含糊、马虎。

2.请学生拿起标尺,进行测量演示,并提醒学生多练习,以便更好的掌握标尺的使用技巧。

3.利用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练习。

3. 巩固练习1.分发练习册,让学生按要求完成课本和练习册上的题目;2.布置课后作业。

五、板书设计1. 总体板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课桌有多长北师大版2. 关键板书•长度的概念•厘米:长度的基本单位•标尺的使用方法:平行摆放,准确看位置,不含糊、马虎六、教学反思本课通过互动式教学方式,将抽象的长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物和标尺的测量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单元《测量》 认识厘米(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六单元《测量》 认识厘米(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六单元《测量》认识厘米 (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厘米的概念。

2.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能够正确使用长度单位厘米进行测量。

3.培养学生测量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使用米尺和卷尺测量长度,并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测量方法。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和掌握厘米的概念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测量的能力。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帮助学生正确使用米尺和卷尺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准备1.PPT课件:测量2.黑板、粉笔、白板、马克笔等3.米尺或卷尺、一些物品和卡纸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用实际物品教学、引起学生兴趣,例如:教师拿来一些实物展示给学生看,然后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如何测量这些东西的长度呢?” 让学生踊跃举手回答。

2. 课堂讲解1.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内容—认识米,讲解何为厘米。

2.讲解如何使用米尺和卷尺测量物品长度,让学生动手模仿老师示范,自己掌握测量方法。

3.告诉学生如何在物品表面用卡纸制作出一个标志,方便使用卷尺或米尺进行测量。

3. 趣味体验让学生分组,每组拿来一个小球和一条线以及一张纸,进行以下体验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厘米概念和正确的测量方法: 1. 使用小球和线测量不同物品的长度,让学生记录下每一个物品的长度。

2. 将物品长度记录在纸上,然后让学生模拟生活场景,选择合适的量具测量,并将测量结果与实际长度进行比较。

4. 课堂互动1.教师通过举行一场“测量比赛”,让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测量方法进行比赛,并通过答题活动让学生互相检查测量结果的正确性。

2.教师为学生介绍一些有趣的长度题目,鼓励学生在掌握测量方法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测量方法。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要求学生总结、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包括厘米的概念、测量方法、单位转换以及如何正确使用测量工具等。

课后练习1.要求学生练习使用卷尺或米尺测量生活中的物品长度,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2.课后要求学生完成一些关于测量的练习题,包括长度单位的转换、长度的测量等。

最新北师大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

最新北师大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
二年级数学学科教案(上册)
教学内容
第六单元:教室有多长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测量教室长度的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成功的乐趣。
活动一:测量教室的长度
怎样量教室的长?
归纳:用一个工具可以测量出教师有多长,但是大家测量的结果不一样,是怎么回事?
活动二:用易拉罐摆一摆,看谁摆的高
提出活动规则?一个接着一个往上摆,不能到,30秒时间,谁摆的最高,谁获胜。
活动三:说一说那根木条长?
淘气和笑笑分别用回形针测量两根木条的长。说一说谁的木条长
二次备课
二、创设情境,
今天要看一看哪一位小朋
友的眼力最好。谁能来猜猜老师的身高?其实只要我说一个数字你就知道了。“165( )。刚才加上的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
今天我们就来复习长度单位。说的对?
二、问题探究
1、除了厘米还有别的长度单位吗?你知道这些单位之间的进率吗?
2、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
3、怎样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怎样用刻度尺量线段长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长度单位米,厘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用长度单位米,厘米表示物体的长度;能熟练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能对测量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会借鉴身体的标尺测量物体的大约长度。
教具准备
课件、主题图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测量第2课时 课桌有多长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测量第2课时 课桌有多长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测量第2课时课桌有多长北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测量,第2课时——课桌有多长,这是北师大版教材的一部分。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科书,本节课是第六单元测量中的第2课时。

主要学习内容是让学生掌握用长度单位(如厘米、米)来测量物体长度,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并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2.能够使用尺子或其他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长度。

难点:理解并掌握1米等于100厘米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测量工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学生尺子、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情境引入:课前准备一些物品,如桌子、书本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测量它们的长度。

2.新课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讲解长度单位的概念,介绍1米等于100厘米的关系。

3.动手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践,使用尺子测量桌子的长度,并记录结果。

4.例题讲解:选取一道测量长度的例题,如“请用尺子测量课本的长度,并记录结果。

”进行讲解。

5.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测量长度的练习题,如“请用尺子测量你的桌子长度,并计算它有多少厘米。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度单位:厘米、米1米 = 100厘米测量方法:使用尺子或其他测量工具,进行物体长度的测量。

七、作业设计1.请用尺子测量你桌子的高度,并记录结果。

答案:略2.请用尺子测量你家客厅的长度,并记录结果。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让学生进行了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通过他们的表现来看,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但在实践中,仍有一部分学生对1米等于100厘米的关系理解不透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2023二年级数学上册六测量第1课时教室有多长配套教案北师大版

2023二年级数学上册六测量第1课时教室有多长配套教案北师大版
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能够运用这些单位进行实际测量。具体来说,重点内容包括:
- 理解米和厘米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 学会使用直尺等工具进行长度测量。
- 能够将实际测量结果转换为米和厘米的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学生对长度单位换算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将实际长度转换为数学表达式的过程。具体难点包括: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长度测量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长度测量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过程:
讲解长度测量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长度测量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长度测量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长度测量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长度测量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长度测量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具体梳理如下:
1. 长度单位的概念:
- 米:长度的基本单位,等于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内行进的距离。
- 厘米:米的百分之一,等于1厘米。
2. 测量工具的使用:
- 直尺:用来测量线段长度,通常有厘米和毫米刻度。
- 卷尺:用来测量较大物体的长度,可以伸缩。
3. 测量结果的表示:
- 数值:测量得到的长度数值,例如2.5米。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测量教案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测量教案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测量教案课题教学目标教室有多长(自选长度单位的测量)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

2.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3.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成功的乐趣。

重点:学会用实物测量,体会测量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

难点: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PPT、书、铅笔、尺子、橡皮。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一、情境引入1.说一说。

师:我们班有多少人?我们的教室有几扇门?2.揭示课题:师:我们的教室有多长呢?(板书)哪里是教室的长?(请生演示)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1.小组讨论:我们能用哪些方法来测量教室的长度呢?2.活动一:量一量(1)组内商量选择的方法(2)尝试用字的办法进行丈量(3)报告结果:教室有()本数学书长;教室有()把尺子长。

(4)交流丈量结果:刚才同学们报告了各自的丈量结果,你们对刚才丈量的结果有什么疑问吗?(5)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6)小结:虽然我们测量的都是教室的长度,但使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测量的结果也不一样。

(7)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8)小结:统一测量工具。

3.活动二:游戏——比一比,看谁摆得高。

三、牢固练1.说一说出示课本第50页2题。

师:这是怎么回事呢?A. 50页3题;B. 50页4题。

重点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题教学目标课桌有多长(认识厘米)1.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重点: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建立1厘米长度的空间观念。

PPT、尺子。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一、联系生活,引入概念师:学校要添置一批新课桌,工人叔叔需要知道我们课桌的长度。

你能利用身边不同的物品量一量,把结果告诉他们吗?生:课桌有()本数学书那么长。

师:同样长的课桌边,为什么你们说的数都不同呢?工人叔叔要以谁的为准呢?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1.认识尺子。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6单元 测 量(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6单元 测 量(北师大版)

第6单元测量第1课时教室有多长【教学内容】教材P49~50,自选长度单位的测量。

【教学目标】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

2.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3.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学会用实物测量,体会测量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PPT课件出示教材P49情境图)我们天天生活在这个美丽的教室里,你们知道教室有多长吗?怎样测量我们教室的长度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测量吧!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1.怎么量教室的长度?(1)提出问题:怎么量教室的长度?(2)组织学生思考并讨论。

2.小组合作,选择一种测量工具,量一量、填一填。

(1)出示小组活动要求:小组成员分好工,确定测量工具,实际测量,完成表格。

(2)小组开展测量活动。

教师巡视,及时指导学生测量中出现的问题。

(3)小组展示汇报交流,同伴评价。

3.量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1)同桌互相讨论。

(2)指名回答,集体交流。

(3)小结:测量物体的时候,从被测物体的一端开始,放平摆直,把测量工具一个紧挨一个摆放,做好标记,记着一共量了多少次。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1.完成教材P50“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实际做一做,直观感受:单位累加得越多,量就越大。

2.完成教材P50“练一练”第2题。

引导学生讨论,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3.完成教材P50“练一练”第3题。

独立完成,代表板演,集体订正。

4.完成教材P50“练一练”第4题。

学生在图上画一画,再说一说。

四、全课总结,激励评价今天我们开展了什么数学活动,在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教室有多长”这节课是第六单元的第1课时,在本单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为学习厘米和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初步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测量精品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测量精品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测量精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测量”的内容包括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测量。

本单元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测量意识和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但对于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测量概念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实践。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对于测量工具的熟悉程度和操作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测量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测量工具和方法,能够运用测量工具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测量活动,培养观察、思考、合作和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测量活动,体验测量的过程,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测量工具和方法,能够运用测量工具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测量工具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体积的测量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和体验日常生活中的测量活动,引发学生对测量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教学展开:(1)长度测量:引导学生认识长度概念,了解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和方法,如尺子、卷尺等,并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2)面积测量:引导学生认识面积概念,了解常用的面积测量工具和方法,如平方厘米、平方米等,并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3)体积测量:引导学生认识体积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测量工具和方法,如升、毫升等,并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六测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六测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六测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六测量》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

本章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会测量物体的长度、面积、体积,并能够进行单位换算。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但在测量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不太熟悉测量工具的使用,对于长度、面积、体积的概念和换算方法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测量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面积、体积,并进行单位换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会测量物体的长度、面积、体积,并能够进行单位换算。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长度、面积、体积的概念和换算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情境,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2.操作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测量工具(尺子、三角板、量筒等)、实物模型、教学课件。

2.学具准备:学生测量工具(尺子、三角板)、练习本、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小明家装修房子,需要测量客厅的长度、面积和体积,请问你们能帮帮他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测量。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测量工具(尺子、三角板、量筒等),引导学生认识这些测量工具,并讲解它们的使用方法。

新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表格式教案

新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表格式教案

课时授课计划
课时授课计划
(3)演示测量方法. 讨论并归纳测量方法:起点对准度,再看另一端指向数字几。

学生再次测量铅笔的长度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学生独立思考后,说说首先要考虑谁的高度,指导计算,学生再算其他车辆的高度。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1、说一说如何用直尺测量
2、课后量一量自己课桌的长度。

课时授课计划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情景图。

2、练一练p54
(1)估一估1米长的尺,大约相当于几根铅笔长?找一
(3)谁猜得对?
学生先想一想,可以实际再量一量找到合理的答案。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时授课计划
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再回答。

说明理由。

学生分组派代表相互协作,到前面测量黑板长度,提醒学生取整厘米数。

学生先估计,再测量。

注意小组同学的分工。

分别测量教
先让学生观察图意,再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多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适时地鼓励、表扬。

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学生相互测量,教师巡视指导。

书上的第7题我们利用体育课的时间跳一跳,并记录下来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测量能力,培养小
课时授课计划
做题时让学生认真观察,再填写。

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集体订正。

再次归纳使用直尺测量的方法。

你有什么收获?第一课件网系列资料。

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第六单元测量 全课时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第六单元测量 全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测量
藏起来的小朋友有多少个?
1.易拉罐摆一摆,看谁摆得高。
2.淘气和笑笑分别用曲别针测量了两根木条的长。
我量的木条的长度 是3个曲别针的总长。
我量的木条的长度也 是3个曲别针的总长。
3.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测量
2.画一条长8厘米的线。
5.
4.看谁一次能算对。
10-9=1 11-9=2 16-9=7 13-9=4 18-9=9 19-9=10 12-9=3 15-9=6
5.说一说,算一算。
-=
你能写出几个算式?算一算。
-9=
发现什么?

3.说一说各是几厘米。
4.哪辆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在能通过的汽车 下面画“√”。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测量
想一想,填“厘米”还是“米”呢?
门高约2 米
一拃长约15厘米
黄瓜长约 厘米
橡皮长约3厘米
2李0老师身高约175厘米 树高约10 米
3.谁猜得对?
小丽 小明
小强 小刚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一课时】教室有多长(自选长度单位的测量)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一课时】教室有多长(自选长度单位的测量)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一课时】教室有多长(自选长度单位的测量)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一课时】教室有多长(自选长度单位的测量)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测量教室的长度,我会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并用这个单位来测量教室的长度。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并用这个单位来测量教室的长度。

同时,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单位的意义,提高他们的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并正确进行测量。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并用这个单位来测量教室的长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卷尺学具:练习本、铅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告诉学生,我们要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

我会让学生观察教室,并思考一下,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来测量教室的长度。

2. 讲解长度单位:我会给学生讲解一下长度单位的概念,比如米、厘米、毫米等,并告诉他们每个单位的意义和用法。

3. 分组测量: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合适的长度单位,用直尺或卷尺来测量教室的长度。

我会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测量中遇到的问题。

4. 汇报交流:测量结束后,我会让学生汇报他们的测量结果,并交流他们的测量方法。

我会让学生比较不同的测量结果,并找出其中的差异。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教室长度测量1. 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2. 用直尺或卷尺进行测量3. 比较测量结果,找出差异七、作业设计1. 题目:用直尺或卷尺测量一下你的房间长度,并记录下来。

答案:房间的长度为米/厘米/毫米。

2. 题目:思考一下,除了米、厘米、毫米,还有哪些长度单位可以用来测量教室的长度。

答案:可以选择分米、千米等长度单位来测量教室的长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并用直尺或卷尺来测量教室的长度。

但在测量过程中,有些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概念还不够清晰,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讲解和练习。

二年级上册数学学案- 第六单元 测量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学案-  第六单元  测量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学案-第六单元测量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度的概念,能够使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 使学生掌握厘米和米的换算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

3. 培养学生运用测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度的概念及测量方法2. 厘米和米的换算关系3. 长度单位换算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度的概念、测量方法及单位换算。

2. 教学难点:长度单位换算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长度,从而引出长度的概念。

2. 讲授新课(1)长度的概念及测量方法长度是物体表面或空间线段在某一方向上的延伸距离。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直尺,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厘米和米。

(2)厘米和米的换算关系1米=100厘米,1厘米=0.01米。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这一换算关系。

(3)长度单位换算的应用举例说明长度单位换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物品尺寸的选择、装修时房间的尺寸计算等。

3.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测量长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度的概念、测量方法及单位换算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测量家中某一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 将测量结果换算为厘米和米,并进行比较。

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道与长度单位换算相关的实际问题。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长度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要加强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长度的测量方法和单位换算,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注:本学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长度单位换算的应用”。

这个部分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步骤。

以下对这一细节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长度单位换算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这就要求我们熟练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第6单元 测量-2022-2023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第6单元 测量-2022-2023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第6单元测量-【金榜行动】2022-2023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能够简单使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进行物品长度的测量。

2.通过游戏形式判断长度大小,并学习比较大小的方法。

3.引导学生探索长度的比较和分类,自己体会持续直接的重量质量关系。

4.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组织能力、合作意识以及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1.测量长度单位的应用;2.比较长度大小、分类长度的方法;3.学生观察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发展。

教学难点1.通过游戏形式判断长度大小;2.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积极探索、组织、交流和合作。

教学准备板书、测量尺、重锤、纸片,麦克风等。

教学过程Step 1 自然启发法引起兴趣:发现不同的“米”1.老师出示不同长度的“米”,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2.经过询问、探究、发现和总结,引导学生明确,不同的“米”长度有别。

3.提出使用长度单位的目的,认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及其换算。

4.通过观察现象和实践,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应用。

Step 2 游戏形式学习比较大小:1.老师用常用比较物体(如板栗、玻璃珠、铅笔、面包干等)让学生进行大小比较。

2.借助实物、板书、图片或视频,将物体从小到大依次排列,引导学生体验物品长度大小关系。

3.通过游戏形式,巩固长度大小的比较方法,培养分析、推理能力和判断能力。

Step 3 探索长度关系,分类和比较:1.老师呈现两个物品,让学生说出他们的长度。

2.引导学生想一想,是否有一种方法可以让我们简单明了地对物品进行长度分类和比较。

3.学生分别使用不同的方法(如长度单位、大小比较等)进行分类和比较,总结讨论出最简单、最直观的方法。

4.通过实践比较,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比较两个物品的长度,并说明两个物品比较大小的关系。

Step 4 发现,体会质量的重要性1.老师出示几个大小、形状不同的物品,问学生哪个较重(轻)。

2.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在几个不同的物品之间做出正确判断,同时引导学生感受持续直接的重量质量关系。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测量 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测量 教案
学生说一说
学生估一估
学生说一说
学生实际操作
学生举例
学生口答
学生说一说
学生写一写
学生交流
学生比一比
激发学生的兴趣
交流前参
补充“米”的拓展知识
感受“米”和厘米的联系
建立“米”的空间概念
在操作、观察、估计的过程中,培养估测的能力。
在操作、观察、估计的过程中,培养估测的能力。
感受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师教学反思【以往授课教师的记录,没有整合到教学设计中的部分】
5米=( )厘米
600厘米=( )米
105厘米=( )米( )厘米
2米40厘米=( )厘米
120cm=( )m( )cm
=100cm+20cm
=1m20cm
3.比大小。
1米和99厘米 100厘米和1米
45厘米和54厘米35米和25米
5米和50厘米3米和300厘米
五、完成书上练习
学生说一说
介绍自己身高
们,你们知道1米到底有多长吗?
它和厘米又有什么关系呢?这节
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米”。
二、认识长度单位“米”。
关于“米”,你都有哪些了解?
三、深入研究,了解长度单位“米”
(贴纸条):请你估计一下!
5厘米、20厘米、50厘米、100厘米
1.用尺子量,得到1米。
2.观察米尺,找到1米。
3.1米=100厘米(板书)
板书设计
米的认识
1米=100厘米
课前准备
米尺、纸条、投影
课前参与
查找“米“的由来及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
(教学各环节设计、预设意图及时间分配)
学生学习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教室有多长(自选长度单位的测量)教学目标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

2.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3.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成功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学会用实物测量,体会测量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

难点: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教学准备PPT、书、铅笔、尺子、橡皮。

教学过程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一、情境引入1.说一说。

师:我们班有多少人?我们的教室有几扇门?2.揭示课题:师:我们的教室有多长呢?(板书)哪里是教室的长?(请生演示)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1.小组讨论:我们能用哪些方法来测量教室的长度呢?2.活动一:量一量(1)组内商量选择的方法(2)尝试用字的方法进行测量(3)汇报结果:教室有()本数学书长;教室有()把尺子长。

(4)交流测量结果:刚才同学们汇报了各自的测量结果,你们对刚才测量的结果有什么疑问吗?(5)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6)小结:虽然我们测量的都是教室的长度,但使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测量的结果也不一样。

(7)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8)小结:统一测量工具。

3.活动二:游戏——比一比,看谁摆得高。

三、巩固练习1.说一说出示课本第50页2题。

师:这是怎么回事呢?作业设计 A. 50页3题;B. 50页4题。

板书设计课题课桌有多长(认识厘米)教学目标1.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重点难点重点: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建立1厘米长度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PPT、尺子。

教学过程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一、联系生活,引入概念师:学校要添置一批新课桌,工人叔叔需要知道我们课桌的长度。

你能利用身边不同的物品量一量,把结果告诉他们吗?生:课桌有()本数学书那么长。

师:同样长的课桌边,为什么你们说的数都不同呢?工人叔叔要以谁的为准呢?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1.认识尺子。

①投影显示一把放大的直尺,引导学生观察尺子,认识长短不同的竖线(即刻度线),以及不同的数,认识刻度0、刻度1、刻度2等,认识厘米,使学生对尺的认识更加深刻。

揭示课题:认识厘米②认识1厘米指出:从0刻度线到1刻度线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厘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也可写作cm。

接着让学生观察自己尺上1厘米的长度。

组织讨论:尺子上从哪里到哪里也是1厘米?相互说,指名说。

③建立1厘米的表象。

先指导学生用手指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

再联系生活实际找1厘米长的物体,也可以在教室里找一找。

④认识几厘米。

引导认识2厘米,5厘米有多长,用手在直尺上比一比,2厘米和5厘米哪个长一些?你还知道其他的几厘米吗?2.学习测量方法。

①出示一支铅笔。

你怎么来测量这支铅笔的长度?②PPT出示4只小熊测量铅笔。

你发现了什么?③那应该怎么测量呢?小结:通常,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线,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④怎样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教师示范,学生观察。

三、基本训练,巩固概念。

1.估一估,量一量。

2.画一条长8厘米的线。

3.练一练第五题。

怎样用断尺画出一条长6厘米的线?作业设计A.刻度尺上从几到几是5厘米。

B.量一量再填橡皮长()厘米。

数学书长()厘米,宽()厘米。

板书设计课题1米有多长(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初步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物体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米的实际意义和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难点: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PPT、米尺。

教学过程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一、情境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长度单位——厘米。

想一想1厘米大约有多长?你能用手指比划告诉老师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1厘米长的小棒,准备用这些小棒测量教室的长度,你有什么想法吗?生:小棒太短,测量起来太麻烦。

小结:厘米是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而要测量教室地面的长,或者比较长的距离,那就需要用到一个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它就是米。

米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经常会遇到它。

这不,长颈鹿大哥带着它的小乌龟弟弟到游乐园去玩,就遇到了米,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互动新授1.认识米。

①PPT出示情境图游乐园里真好玩儿,小动物们争先恐后地往里面跑,可是长颈鹿却被保安给拦在了门口,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因为游乐园要求“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小乌龟要买票吗?为什么?②出示米尺同学们,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就是1米。

那1米大约有多长呢?让学生伸开双臂比划1米大约有多长,师逐一测量。

③比一比。

同学们,你能猜一猜一米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吗?师将米尺竖放,引导学生认识1米的长度。

再和米尺比一比,验证自己的猜测,看一看1米究竟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

④找一找。

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2.探究米和厘米的关系。

①认识1米=100厘米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米尺,想一想: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米有多少厘米?生:1米有100厘米,1米等于100厘米。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齐读②量一量量一量我们的教室有多长?教室带领学生实地测量:先将卷尺的“0”刻度线对准教室的一端,看看黑板的另一端对准什么数,如果不是整厘米数,就是几米几厘米。

3.选择合适的单位①PPT出示53页例3.门高约()你选什么做单位?黄瓜长约()小结:我们要依据实际情况来恰当的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②学生自主完成剩下的4题。

三、巩固练习认识了米和厘米,我们在用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思考,认真辨别,不能用错哟!下面是淘气在学习了米和厘米之后写的一篇日记,我们共同来看一看:(PPT出示)作业设计A.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扇门高约2()一辆公共汽车长9()图钉的长大约是1()课桌高是70()小明的身高是135()B. 计算。

15厘米+8厘米=()厘米16厘米-9厘米=()厘米6米-5米=()厘米1米5厘米+1米3厘米=()米()厘米板书设计课题练习四教学目标1.巩固学生对1厘米、1米的直观认识。

2.提高学生运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和画指定长度线段的技能。

重点难点重点: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不断提高运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和画指定长度线段的技能。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按要求进行指定的测量。

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有关知识,谁能给大家说说我们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2.在前面的学习中,你还学到了哪些知识?3.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知识,不知道同学们都掌握了没有,今天这节课,老师就来考考大家。

二、巩固练习(一)填一填。

1.完成教材56页第1题。

(1)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根据前面学习的知识自主完成。

(2)指名汇报结果(3)指名检查、验证汇报的结果是否正确。

(4)指名说一说每小题的测量方法(5)小结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的具体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2.完成教材56页第2题。

(1)提出要求:小组内交流填写(2)汇报交流后的结果(3)评价刚才的结果是否正确(4)说一说填写的原因(5)小结:选择恰当长度单位表示物体长度的方法和技巧。

(二)量一量,画一画。

学生自主完成56页第3题(三)做一做,量一量。

1.完成教材57页第5(1)读题,说一说在摆一摆、量一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小组内合作完成测量。

2.完成教材57页第5(2)①随意选择5位同学上讲台手拉手站成一排。

②在讲台上用卷尺测量这5名同学手拉的队伍一共有多长。

③测量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3.完成教材57页第5题(3)①指名一个学生从自己作为处走到讲台处。

②估一估长度。

③用老师的卷尺量一量。

(四)读一读。

1.指名读一读教材第57页第6题的内容。

2.自己有没有在生活中遇到过用“尺”或“寸”计量物体长度的事例。

三、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练习,我们复习巩固了前面所学的知识。

作业设计A.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①大树高约8()②操场跑道长约100()③文具盒长约25()④床的长度大约是2()⑤小华今年7岁了,身高约1()20()⑥大拇指的宽度大约是1()。

伸开两臂的长约是1()。

⑦讲台的高大约是80()。

门高约2()20厘米。

B. 判断题。

①大人一步长5米。

②铅笔长约15厘米。

③1米和100厘米同样长。

④火车每小时行驶900厘米。

⑤操场跑道长100米。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