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XX年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教案
【范文】XX年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教案
XX年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www.5ykj.com 武威第十九中学XX—XX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十一单元(章)教材分析[本单元结构]盐的概念已经在第十单元酸、碱的化学性质中提出,本单元是对盐的相关知识作进一步拓展:课题1是从生活中的食盐拓展到化学意义上的盐类化合物,指出即使在生活中,人们常见的盐也不止食盐一种;课题2通过介绍化肥拓展盐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两课题都是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通过实际例子展现化学的魅力。
本单元还是初中阶段无机化学知识的最后部分,在介绍盐和化肥的同时,也对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分离提纯物质及化合物的分类(供选学)等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和提高、延伸。
本单元的特点是寓化学知识的学习与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于实际应用中,学用结合融为一体。
[本单元教学目的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2)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作用和简易鉴别方法(3)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4)掌握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5)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6)记住“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并学会在复分解反应中使用(7)学会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具体事例,加深对盐类概念的理解,体会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学习化学知识对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性。
(2)结合已有酸、碱、盐知识,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总结复分解反应条件。
(3)根据已有知识提出问题,大胆设计实验,能较熟练地运用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在探究过程中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巩固已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改正不足。
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教案(人教版)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说明本单元的盐、化学肥料两个课题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盐和农业生产中化肥的作用、用途展现化学的魅力。
考虑到这一单元是初中阶段无机化学知识的最后部分,在介绍常见的盐和化肥的组成、用途和作用的同时,结合相关内容对前面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了适当归纳、提高或延伸,如介绍了酸、碱、盐的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分离提纯物质及化合物的分类等。
本单元的特点是寓化学知识的学习与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于实际应用中,学用结合融为一体。
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知道一些盐的性质和用途,学会粗盐提纯的操作和方法。
认识复分解反应及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知道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认识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知道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树立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3.知道物质的多样性,知道物质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了解物质的分类依据和方法,能熟练的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4.通过对学习内容的社会调查和有关资料的查阅,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能对信息进行加工。
5.通过化学“肥料”的学习,使学生体验到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使用化肥的利与弊,培养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单元教学重点:1.认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知道一些盐的性质和用途,学会粗盐提纯的操作和方法。
认识复分解反应及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通过对学习内容的社会调查和有关资料的查阅,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能对信息进行加工。
3.通过化学“肥料”的学习,使学生体验到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使用化肥的利与弊,培养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单元教学难点:1.认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知道一些盐的性质和用途,学会粗盐提纯的操作和方法。
化学初中十一单元教案
化学初中十一单元教案课题:物质的变化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变化及其类型;2. 掌握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3. 能够运用化学反应式描述化学变化过程。
教学内容:1. 物质的变化概念;2.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3. 化学反应式的书写及应用。
教学重点: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2. 化学反应式的书写及应用。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准确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2. 学生能够运用化学反应式描述化学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燃烧器等;2. 化学反应实验物质;3. 黑板、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引出物质的变化概念。
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物质的变化及其类型;2. 介绍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3. 演示化学反应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分享实验结果。
三、练习(15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下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变化;2. 学生练习书写化学反应式,并解释反应过程。
四、实验(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并记录实验数据。
五、总结(5分钟)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指出需要加强的地方。
六、布置作业(5分钟)布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练习题,要求学生认真完成。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讲解、实验和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变化及其类型,掌握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提高学生化学反应式的书写能力。
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一生活中常见的盐优秀教学案例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只有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上述教学策略,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与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他们能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同时,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6.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7.布置具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盐的概念,了解盐的组成和性质。
2.掌握常见盐的制备方法,如氯化钠、碳酸钠等。
3.能够区分和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盐,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针对九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盐为例,让学生在观察、实验、讨论的过程中,掌握盐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用途。通过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生活情境:通过展示厨房中的盐的使用,引发学生对盐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盐的来源、性质和用途。如:展示食盐在烹饪中的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盐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实验现象引发思考: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如将盐放入水中观察溶解现象,引发学生对盐的性质的好奇心。
3.问题引导:提出问题,如“你们对盐有哪些了解?”、“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是怎样的?”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九年级化学下册十一单元教案5篇
九年级化学下册十一单元教案5篇在教学中我们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中学化学快乐课堂,中学阶段化学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化学的自信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九年级化学下册十一单元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九年级化学下册十一单元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元素的存在,能说出元素的概念,理解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总结表格信息,提高交流表达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元素,进一步认识物质的组成,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元素的概念,初步认识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难点】理解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图片导入】课前展示几张图片,内容为“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加铁酱油”等,请同学在观看图片的同时说出图片中物品名称并思考这里的氟、钙、碘、铁表示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元素。
【教师引导】没错,经过上节课对原子构成的学习,相信大家对于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经过科学家们的不断探索,并利用化学方法分析众多的物质,发现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就是刚刚大家所说的元素,而元素其实有100多种。
那么元素到底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解开元素之谜。
环节二:新课讲授内容一:认识元素的概念【图片展示】在多媒体上展示鸡蛋壳、贝壳和石灰石的图片,并介绍它们的主要成分均为碳酸钙,而碳酸钙是由碳、氧、钙三中元素组成,同时请学生思考之前学习的哪些物质含有氧元素,它们与碳酸钙有哪些相同之处。
【学生回答】氧气、二氧化碳都含有氧元素。
【教师引导】氧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原子核内都含有8个质子,即核电荷数为8,化学上将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8的所有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同样的,将质子数都为1的所有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将质子数为6的所有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优秀教学案例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
2.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教材、实验和生活实际,探讨合理使用化肥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科学施肥的重要性。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化肥的种类、性质、作用、使用方法等知识要点。
3.教师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肥知识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
1.教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解化肥的种类(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性质、作用及用途。
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作物对化肥的需求,引导学生正确选择和使用化肥。
3.教师演示化肥鉴定实验,让学生学会区分和鉴别常用化肥。
4.讲解科学施用化肥的方法,强调施肥比例的重要性,介绍调整施肥比例的技巧。
2.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提高自信心。
3.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及时解答学生疑问,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设计小组讨论、实验、调查等任务,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农村地区,化肥的使用对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பைடு நூலகம்用。然而,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成为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案例以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为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化肥的种类、性质和作用,掌握科学施用化肥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1单元课题1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加深对化学键的理解,提高合作能力。
3.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总结化学键的类型和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设计化学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化学世界的热情。
2.通过化学键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物质世界的内在联系,提高他们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3.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让他们在化学实验中遵循实验规程,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九年级学生在经过前期的化学学习后,已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对化学概念、原理和实验操作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化学键这一抽象概念的学习将面临一定的挑战。一方面,学生对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和作用力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离子键和共价键;另一方面,学生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过程中,对化学键的运用尚不熟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为什么离子化合物的熔点通常较高?
-为什么共价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
4.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验证化学键的存在。要求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明显。
-实验方案需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
5.撰写一篇短文,介绍化学键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不少于300字。
-短文可以涉及化学键在材料科学、药物研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化学键的概念及其分类:理解化学键的定义,区分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验现象,帮助学生建立起化学键的直观认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优秀教学案例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照片,如食盐、白糖、纯碱等,引导学生关注盐在生活中的存在。
2.创设生活情境,如烹饪、洗涤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盐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盐的兴趣。
3.通过讲述盐的故事,如盐的发现、制盐工艺等,增加学生对盐的了解,引发学生对盐的探究欲望。
4.设计实验,如制作盐水、观察盐的溶解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盐的性质,引发学生对盐的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盐的概念,掌握盐的分类和性质。
2.能够识别和区分生活中常见的盐,如食盐、白糖、纯碱等。
3.了解盐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调味、洗涤、化工等。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如为什么加盐能加速冰雪融化等。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盐的了解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2.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如制作盐水、观察盐的溶解等,让学生共同探究盐的性质。
3.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如如何区分生活中的盐、如何合理使用盐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小组合作进行汇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的同时,让其他学生从中获得启发和学习。
(二)问题导向
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盐的性质和分类,如“盐是什么?盐有哪些种类?它们有什么不同?”
2.引导学生思考盐的应用,如“盐在烹饪中有什么作用?盐在洗涤中有什么作用?”
3.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盐的环保意义,如“过量使用盐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如何合理使用盐?”
4.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盐的奥秘。
初三化学11单元教案
初三化学11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2)了解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征;(3)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方法;(4)了解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影响因素;(5)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和学生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2)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3)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4)通过课外阅读和实验报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方法;(3)化学反应速率和影响因素;(4)化学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2. 教学难点。
(1)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方法;(2)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3)化学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内容。
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1)化学反应的定义;(2)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征;(3)化学反应的基本过程。
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1)化学方程式的基本结构;(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3)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原则和方法。
3. 化学反应速率和影响因素。
(1)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3)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和计算方法。
4. 化学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1)化学平衡的定义;(2)化学平衡的条件和特点;(3)化学平衡常数和平衡常数表达式。
四、教学方法。
1. 教师讲解。
通过教师讲解,向学生介绍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征,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方法,了解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影响因素,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2. 实验操作。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进行化学反应实验,观察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理解和认识。
3. 讨论交流。
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让学生针对化学反应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1单元课题1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1单元课题1第1课时,涉及到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这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知识点,也是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基础。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但对于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还相对较浅。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旨在通过生动的教学案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分享小组成果,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未知、追求真理的热情。
2.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服务生活的意识。
3.培养学生遵守实验操作规程,注重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化学知识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案例亮点
1.实验现象引发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2.生活实例引入:通过讲解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如食物烹饪过程中的质量变化,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际意义。
3.小组合作培养能力: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1》优秀教学案例
4.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服务生活的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价值观。
(三)小组合作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盐的性质和用途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小组实验:设计一些需要小组合作的实验,如对比不同盐的溶解性、制作简单的盐溶液等,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相互合作、相互学习。
3.交流分享:鼓励学生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分享,互相学习、互相启发,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盐的用途:总结盐的不同用途,强调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布置一些与盐相关的作业,如研究不同盐的溶解性、调查生活中盐的用途等,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小结反馈: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小结,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和收获,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和实际生活中的难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此外,我还将在课堂上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注重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也关注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初中化学11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11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反应中的离子方程式表示方法;2. 掌握化学反应中的氧化还原反应;3. 能够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物质的定量计算。
【教学重点】1. 化学反应中的离子方程式表示方法;2.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和规律;3.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和氧化数的变化;2.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量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几个单元学习内容,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2.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中是否一定有电子的参与?氧化还原反应有什么特点?二、讲授1. 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离子方程式表示方法。
2. 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特点和规律。
3. 解释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和氧化数的变化。
三、实验1. 进行一些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实验,观察反应过程和现象。
2. 记录实验数据,推导反应方程式,并计算反应物的量比和产物的生成量。
四、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和意义。
2. 汇总讨论结果,分享不同组的观点和见解。
五、练习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量比和生成量。
2. 讲解练习题答案,并指导学生加强巩固复习。
【课后作业】完成课堂练习题,复习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规律。
【教学反思】本单元主要围绕化学反应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展开,通过讲解、实验和练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定量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同时,要注意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化学学习能力和水平。
【工作要求】1. 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要求;2. 教学过程要生动、丰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3. 教学方式要多样、灵活,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4. 教学效果要显著、评价;要及时分析、总结,提出改进建议,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初中化学十一单元讲解教案
初中化学十一单元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酸、碱、盐的概念及其性质。
2.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酸、碱、盐的概念。
2. 酸、碱、盐的性质。
3. 酸碱中和反应。
4. 盐的溶解性规律。
5. 酸碱盐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 酸、碱、盐的概念及其性质。
2. 酸碱中和反应。
3. 盐的溶解性规律。
四、教学难点:1. 酸碱中和反应的判断。
2. 盐的溶解性规律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六、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单元所学的物质分类知识,引导学生进入本单元的学习。
2. 新课导入:介绍酸、碱、盐的概念,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酸、碱、盐的性质。
3. 酸碱中和反应: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
4. 盐的溶解性规律:讲解盐的溶解性规律,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盐的溶解性,总结溶解性规律。
5. 酸碱盐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酸碱盐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酸碱盐在工业、农业、医药等方面的作用。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酸、碱、盐的概念、性质和酸碱中和反应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酸碱盐性质和酸碱中和反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酸、碱、盐的性质和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优秀教学案例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盐的图片,如食盐、白糖、味精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盐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活中常见的盐”,并说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二)讲授新知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盐的图片和提出相关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这种以生活实例导入的方式,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新知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实验教学:本节课通过设计多个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盐的性质和制备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盐的性质,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
3.通过对生活中盐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应用化学知识服务生活的意识。
4.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辅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我会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1单元课题1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在进行实验和讨论的过程中,我会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每个小组由3-4名成员组成,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并讨论问题。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们能够相互交流、分享想法,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我会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度,让他们自主选择实验方法、设计实验方案,并独立解决问题。同时,我还会引导学生进行反思,鼓励他们提出改进意见,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讲授新知部分,我会结合课本和PPT,向学生们详细讲解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可燃物、氧气和点火源。我会用生动的例子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概念。同时,我还会讲解燃烧的化学反应原理,让学生明白燃烧过程中氧气的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提出一个问题:“燃烧的条件在不同的情况下是否会有所变化?”。然后,我会让学生们分成小组,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和实验。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或多个生活现象,通过观察和实验,探讨不同条件下燃烧的差异。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本节课中,我期望学生们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并形成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学生们能够体验到科学的乐趣,培养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并形成对科学探究过程的尊重和重视。
3.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形成对科学探究过程的尊重和重视,培养科学方法论的价值观。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本节课中,我将以蜡烛燃烧实验为切入点,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我会准备蜡烛、火柴等实验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燃烧的魅力,激发他们对燃烧条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小组合作:在教学过程中,我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并讨论问题。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1单元课题2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4.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沟通、学会分享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反应速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3.鼓励学生进行小组汇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2.提出问题:“什么是化学反应速率?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何关系?”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3.回顾已学知识,引导学生联系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温度等的关系,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介绍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单位及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2.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如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3.小组合作: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操作和汇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生活情境: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反应速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速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导向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盐专题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3.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生能够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进行反思,培养学生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2.课堂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实验操作等方式,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3.总结与反馈。在课堂最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对学生的优点进行表扬,对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如:讨论盐的分类和制法,共同整理出不同盐的特点和制备方法。
2.设计相关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小组之间的盐的知识竞赛,比一比哪个小组回答问题更准确、更快。
(四)总结归纳
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盐的基本概念、溶解性规律和制法等关键知识点。如:盐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盐的溶解性受温度、压力等因素影响,制备盐需要掌握相应的化学反应原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盐专题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盐专题复习课,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本单元重点知识,提高学生对盐的性质、分类、制法及应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盐的基本概念,了解盐的溶解性规律,掌握常见盐的化学性质和制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教案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教学策略1、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盐可在课前安排学生调查并了解一些常见的盐的用途,特别是氯化钠,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2、粗盐提纯实验部分操作在上学期已经学习过,但由于练习不多,相隔时间又较长,应要求学生作好预习,对实验中出现的新仪器和操作技能,教师要加以指导。
3、对于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可先简单介绍其用途,再回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从而自然引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再讲解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4、总结盐的化学性质,引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5、对于盐的溶解性,教材没有特别说明,所以在教学中可先补充讲解后再讲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知识目标: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通过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来认识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3、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4、学会过滤、蒸发等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来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总结、归纳、概括的能力。
2、培养学生交流和表达、提取有用信息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盐、化肥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1、盐、化肥与生活、生产的关系.2、酸、碱、盐的反应.3、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1、复分解反应及发生条件的探究。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课时安排:4实验用品:(第一课时)铁架台、烧杯、漏斗、滤纸、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
(第二课时)碳酸钠、碳酸氢钠、盐酸、导管、石灰水、试管、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氯化钠师:盐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物质,根据你们的了解,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盐有哪些?它们在生活中都有什么作用?生:食盐、净化水用的明矾、做豆腐用的石膏师:我们生活中做菜用的食盐与化学上所说的盐是否等同?生:思考,参看书第70页,食盐与我们所说的盐不同。
师:曾经多次有人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有毒)误认作食盐当调料,引起中毒事件。
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复习课教案
盐与化学肥料复习课教案课型:复习课课时: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是否发生。
(3)能用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4)了解常见化肥的名称和作用及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知识的归纳与延伸,学会用归纳、比较认识事物。
如何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认识化学的价值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永无止境。
二.教学重点:1、生活中常见盐的组成,性质及用途。
2、酸、碱、盐的反应—复分解反应。
3、复合肥料的识别教学难点:1.物质鉴别及混合物分离方法2.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三.教学方法:讨论、归纳四.教学过程:(一)解读近五年中招对本单元知识的考查范围及要求。
(二)填写知识清单,做到查漏补缺。
学生用填写知识清单,不会的和不确定的知识空着。
(6-7分钟)根据自己填写情况,记忆掌握不扎实的知识,不会的可问同桌或前后桌。
知识清单1.盐的定义: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构成的化合物。
3.盐的化学性质(1)____________________,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程式)(2)____________________,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程式)(3)____________________,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程式)(4)____________________,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程式)4.复分解反应的概念:两种______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______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生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11章教学计划模板第1节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11章教学计划模板第1节为了方便教员的教学,查字典化学网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11章教学方案模板,希望能给教员一个参考。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艺(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能依据复分解反响发作的条件判别酸,碱、盐之间的反响能否发作。
(3)掌握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
(4)学习蒸发操作技艺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别、提纯固体混合物。
2.进程与方法(1)会对实验中出现的效果停止剖析归结。
(2)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经过讨论,剖析,归结整理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看法到化学与消费、生活的关系。
(2)进一步增强学好化学的决计。
(侯德榜事迹)教具重点1.过滤、蒸发等分别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艺。
2.酸、碱、盐的反响复分解反响。
3.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1.剖析粗盐提纯实验的误差。
2.归结复分解反响及其条件。
教学方法联络实践,对比区分,归结总结,实验探求。
教具预备教员用具:投影仪、多媒体电视。
先生用具:仪器: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漏斗、滤纸、剪刀、蒸发皿、酒精灯、火柴、纸、试管、带导管的塞子、滴管;药品:粗盐、碳酸钠、盐酸、廓清石灰水、碳酸氢钠。
课时布置2课时第一课时:氯化钠。
第二课时: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教学进程第一课时[温习]什么叫盐?[回答]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追问]生活中的盐常指的是哪种物质?[回答]食盐(主要成分是NaCl)。
[追问]食盐与盐是什么关系?[回答]盐是一类物质的总称,食盐属于这类物质中的一种。
[引见]化学中的盐,除了食盐外,还有好多种,如:硫酸铜、氯化镁、硝酸钠、亚硝酸钠,我国曾发作过屡次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惹起的中毒事情。
[过滤]生活中的盐除食盐外,罕见的还有:碳酸钠、碳酸氢钠,大理石等。
本节课我们先来讨论有关食盐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年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www.5ykj.com 武威第十九中学XX—XX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十一单元(章)教材分析[本单元结构]盐的概念已经在第十单元酸、碱的化学性质中提出,本单元是对盐的相关知识作进一步拓展:课题1是从生活中的食盐拓展到化学意义上的盐类化合物,指出即使在生活中,人们常见的盐也不止食盐一种;课题2通过介绍化肥拓展盐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两课题都是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通过实际例子展现化学的魅力。
本单元还是初中阶段无机化学知识的最后部分,在介绍盐和化肥的同时,也对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分离提纯物质及化合物的分类(供选学)等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和提高、延伸。
本单元的特点是寓化学知识的学习与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于实际应用中,学用结合融为一体。
[本单元教学目的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2)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作用和简易鉴别方法(3)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4)掌握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5)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6)记住“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并学会在复分解反应中使用(7)学会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具体事例,加深对盐类概念的理解,体会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学习化学知识对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性。
(2)结合已有酸、碱、盐知识,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总结复分解反应条件。
(3)根据已有知识提出问题,大胆设计实验,能较熟练地运用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在探究过程中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巩固已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改正不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和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巩固学习化学的兴趣(2)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3)体会学习化学知识对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性,增强爱国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武威第十九中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学科下册第十一单元(章)单元名称、课题生活中常见的盐课时划分5课时教学课时第1课时总备课数第6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资料收集和实验探究,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种类和用途。
过程与方法:注重化学实验探究,运用师生合作展示交流方法,加深对本节知识点的理解及规律的记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了解我国科学家做出的杰出贡献,从而激发爱国热情和学习激情。
教学重点粗盐的提纯、对碳酸盐的特性的认识、教学难点对碳酸盐的特性的认识教法讲解,实验,合作学法运用师生合作展示交流方法,加深对本节知识点的理解及规律的记忆教学准备①粗盐的提纯:烧杯、漏斗、量筒(10mL)、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药匙、铁架台(带铁圈)、滤纸、剪刀、托盘天平、粗盐、水。
②[实验11-1]与[实验11-2]: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
教学过程教学札记(1)提出问题:导入:盐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你们知道食盐的主要成分吗?你们知道氯化钠在生活中除了可以作调味品之外,还能有什么用途呢?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讨论生活中常见的盐。
(2)活动与探究:①盐的概念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盐。
例如:Nacl、cuSo4、Na2co3等都是盐。
②提问我们日常生活中除了常见的食盐外,还有哪些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呢?(组织学生讨论)③氯化钠的性质、用途、存在师:刚才同学对盐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并例举了许多生活中见过的盐,例如:洗涤用的纯碱(主要成分Na2co3);用作馒头和面发酵粉的“小苏打”(主要成分NaHco3);建筑中用的大理石(主要成分caco3)等等,那么我们熟悉的氯化钠到底有哪些广泛的用途呢?④、指导阅读阅读课本有关内容,然后填写下列表格。
投影:(将同学们完成的表格进行评价,并展示)师:自然界中哪些地方存在Nacl呢?生:海水、盐湖、盐井中蕴藏着丰富的Nacl。
师:如何从海水中提起氯化钠呢?生:将海水蒸发,除去其中的水分,就可以得到粗盐了。
结论:氯化钠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3)粗盐的提纯:师:在常见的盐中,氯化钠是我们生活中接触频率最高的一种盐,“民以食为天“,食盐便首当其冲,作为调味品,我们的生活必将离不开它,那么我们每天食用的食盐是如何从粗盐中制得的呢?学生活动:四人一组,制订出实验目标、方案、步骤、实验过程、实验结果记录,最后交流讨论,教师汇总整理,全班展示。
归纳总结:师: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了解了生活中常见的盐,Nacl、Na2co3、NaHco3、和caco3的主要用途,学习了“粗盐提纯”方法及操作步骤,复习过滤操作技能,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课后反思武威第十九中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学科下册第十一单元(章)单元名称、课题生活中常见的盐课时划分5课时教学课时第2课时总备课数第7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初步学会粗盐提纯和鉴定碳酸根离子的方法;能判断复分解反应的类型及发生条件。
过程与方法:对碳酸盐的特性的认识、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与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判断。
教学难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判断。
教法本节内容采用以下“探究—讨论—归纳”模式进行教学学法将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
教学准备②[实验11-1]与[实验11-2]: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
③增加的演示实验: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
教学过程教学札记创设情境1.教师演示: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
2.提出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盐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学生活动1.分组实验:按要求完成[实验11-1]、[实验11-2],记录实验现象。
2.集体交流:汇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3.创新尝试:仿照示例:①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试着书写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碳酸钠与盐酸:Na2co3+2Hcl=2Nacl+H2o+co2↑③碳酸氢钠与盐酸:NaHco3+Hcl=Nacl+H2o+co2↑④碳酸钠与氢氧化钙:Na2co3+ca2=2NaoH+caco3↓4.观察与思考(一):①观察:反应①②③有什么共同特点?②讨论:由此你发现了什么?③归纳: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盐的鉴定方法。
5.观察与思考(二):①观察:第④个反应有什么特点?②讨论:由此,你又有哪些新发现?③归纳:复分解反应的概念、一般形式与特点。
6.回忆与反思:根据你具有的酸、碱、盐知识,列举几个酸与碱、盐与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观察判断它们是否属于复分解反应?为什么?7.讨论与归纳:①讨论:你所做实验中的复分解反应与你所列举的反应,它们的生成物有什么特点?由此你得出了什么结论?②归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课后反思武威第十九中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学科下册第十一单元(章)单元名称、课题活动与探究:粗盐的初步提纯课时划分5课时教学课时第3课时总备课数第8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初步学会粗盐提纯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用类推的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并形成规律性的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扩展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与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粗盐的提纯教学难点粗盐的提纯教法本节内容采用以下“探究—讨论—归纳”模式进行教学学法将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
教学准备①粗盐的提纯:烧杯、漏斗、量筒(10mL)、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药匙、铁架台(带铁圈)、滤纸、剪刀、托盘天平、粗盐、水。
教学过程教学札记创设情境1.学生交流家庭小实验情况(教师点评)。
2.教师出示:一瓶食盐,一瓶粗盐,一瓶食盐的水溶液,一瓶粗盐的水溶液。
3.学生观察:①固体食盐与粗盐的外观差异;②食盐与粗盐的水溶液的外观差异。
4.提出问题:“如何将粗盐转化为精盐?”“怎样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今天的学习任务:活动与探究──粗盐的初步提纯。
学生活动1.分组讨论:(教师深入实验小组,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发现典型)①通过观察、比较固体食盐与粗盐的外观和食盐与粗盐的水溶液的外观,你得出什么结果?②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你采取什么方法?③粗盐提纯的基本步骤有哪些,怎样设计?④每个步骤,应该注意哪些问题?2.交流讨论结果:①组内交流,形成方案。
②全班交流,互为补充。
(教师发现典型,及时评价;根据问题,及时指导)教师示范1.制作过滤器。
2.简要说明过滤操作注意事项。
学生活动1.分组实验:分工协作,分步操作,记录现象及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发现典型)2.交流实验结果:各组代表汇报实验结果,交流实验的得与失。
(教师适时点评,告诉精盐产率的理论值)3.学生评议,提出疑问:①我们小组得出的精盐产率大于理论值,为什么?②我们小组得出的精盐产率远低于理论值,为什么?4.分组讨论:①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②根据实验误差的原因,你在操作中,还应该注意什么?怎样改进?5.交流讨论结果:尽可能多找出造成实验误差可能出现的原因。
(学生可以进行争论,教师给以引导)教学小结1.学生: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提高了哪些能力?(学生自我评价)2.教师:对粗盐的初步提纯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归纳小结,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教师激励性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基本会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如果要除去粗盐中可能含有的氯化镁、氯化钙、碳酸钠等可溶性杂质,你将用什么方法除去?原理是什么?怎样操作?学生讨论针对拓展问题进行讨论,根据时间,讨论可长可短。
如果讨论不够充分,可让学生课后再查找资料进行探究。
为下一节课做铺垫。
课后活动按要求写探究实验报告。
课后反思武威第十九中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学科下册第十一单元(章)单元名称、课题课题2化学肥料课时划分5课时教学课时第4课时总备课数第9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常用化肥的种类、作用、保存及施用时注意事项。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化肥实物的搜集、化肥知识的调查和课堂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化肥及农药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环境意识,培养学生重视农业、关心农村、确保农业持续发展的真实情感教学重点区分氮、磷、钾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