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青”是怎样误国的

合集下载

莽撞爱国反害国

莽撞爱国反害国

向伊 藤 周边 的 日本官 员 各 开 4 枪, 击中 了 4 名官 员 。 突如其 来的变故 , 令 站台上所有 的人都傻 了眼 , 电 影 摄 影机还 在运行着 , 记录 着这一重 大历史事件 的原貌 。 伊
国际压 力。 俄 国 官 方 甚 至 专 门 派 遣 了 一 队 电影 摄 制 组 , 前
往 拍 摄 这 一 次 重 要 的高 峰 会 议 。
l 0月 2 6日,俄 国 东 清 铁 路 公 司 为 伊 藤 博 文 预 备 的 专 列, 驶入 了戒备森严 的哈尔滨车站 。 大 清 政 府 和 俄 国 东 清
铁 路作为共同东道主 。 存车 站 举 行 了 隆 重 的 欢 迎 仪 式 。中 国 方面 以主 管 哈
体制彳 F 内的全面改革 , 东 北 的开 发 开
放 便 被 以 慈 禧 太 后 为 核 心 的 中 央 列 为重 中之 雨 : 不 仅 率 先 进 行 干 部 体 带 J ] 改革 的试 点 , 以期提高 行政效 率 , 而 且这 一 封 禁 了 2 0 0 多年 的帝国 “ 龙 兴之地 ” 全而开禁 , 在 官 方 优 惠 政 策 的扶持 下 , 河 北 和 山东 掀 起 了 “ 闯关
涉 及 中 闻 东 北地 区权 益 的 问题 进 行 会 谈 。 有“ 第 零 次 世界 大 战 ” 之 称 的 日俄 战 争 中 ,日本 虽然 惨 胜, 但已无力吞下 全东北 , 满 洲 地 区 形 成 了 日俄 南 北 分 割 的 局 面 。 大 清 国 『 衣然 存 进 行 着 艰 难 的 努 力 , 全 力 抗 俄 抵 日。1 9 0 6年 大 清 国 实 行 包 括 政 治
东 ”的 高 潮 , 大批人 口 “ 移 民 实 边 ”; 为 了解 决 农 村 劳 动 力

对网络“愤青”行为的社会心理学解读

对网络“愤青”行为的社会心理学解读
这 些 问题 时 , 因没 有合 情 合理 的 处理 和解 决 好 , 则促 使 社会 上 涌现 互联 网已在 我们 每个人 的 生活 中逐渐 成为 了生 活的 必需 品 , 由 于互 出一 种群 体— — “ 愤青” 。作 为 一种 社 会文 化 现象 , “ 惯青 ”扮演 着 特 定的社 会角 色和 话语 方式 。他们 不仅 仅对 社会 现象 、 社会 问题 进 行一 种批 判 , 更是 向大众 展 示不 同的想 法 。并将 自己树 立 在以 爱 国为 目的主 题中 , 成 为一种 非理 性的 社会 群体 力量 。本文 从 社会心 理 学角度 出发 , 对愤 青行为 作一解读 。
只关注 于其表 面的东西 , 如 暴力语言和行 为等 , 我们 应该 正确的 引导愤青从非理性 向理性 转化。让满腹牢骚的 “ 愤青”知耻 而后 勇 , 成为 包
容天下 、 蓬勃向上的 “ 奋青” 。
【 关键词 】 网络 ; “ 愤青 ”行为 ; 社会心理 学; 解读
随着社会发展, 出现了一些与社会发展相伴随的问题 。在对待 们 最终 需要的 。第三 , 对 我国 国内的不公 正事件 的愤 怒 。这些年 来 ,
络 的普 及使 用 , 从 而 促使 人 们对 网络 曝 光行 为热 衷 了 起来 , 通 过网 络可 以在 第一 时间 向人们 发布 社会 上的不 公正 事件 , 从而 引 起网 民 的关 注 和干 预 。通过 互联 网 来 实现 民主 监督 从 根本 上 讲是 ~ 件好 事, 可 以促 进社会 向着 公正 、 公平、 公 开的 方向 发展 。但是 愤青 则无 法正 确 有效 的使 用 这个 平 台 , 而 是 通过 该 平台 无视 法律 , 对 不 公正 事 情不 能理 性 的看 待和 正确 的 引导 和处 理 , 而 是一 种谩 骂 和侮 辱 , 更有甚 者还进 行人身 攻击 。所以 , 愤 青的 又一愤 怒点因此 而爆发 。 三 是极端 的排外 ( 极 端的 民族主义 者 ) 。近年来 , 网络上 经 常会 看到~些愤青制作的视频 。通过踩压、 诋毁等形式来弘扬他们认为 对 的事 情 , 其中 网 民 自行设 计 的 “ 奇 强洗 衣 粉 ”厂 告 F l a s h更是 厂 为流传 , 网 民称 之 日 “ 大快人 心 ” 。中 国愤青 群落中 流露出 的极端倾

论愤青与爱国青年的关系与区别

论愤青与爱国青年的关系与区别

论愤青与爱国青年的关系与区别面对如今社会上各种现象有很多青年认识到社会与国家的不足之处,于是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见解,也许在别人看来他们的行为及言形是激进的或者说是孤僻的。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青年被人们冠以“愤青”的称号,在人们眼里无论是谁只要有这种想法都被认作是“愤青”。

其实人们的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在上述的青年中有部分是“愤青”,但更多的是属于爱国青年这一类。

如何分辨愤青与爱国青年?我认为你需要知道愤青与爱国青年的本质。

就作者本人的观点来看,何为愤青?愤青即是能够认识到如今的社会问题,他们也能或深或浅的看到社会的本质,这也是爱国青年与愤青的一个共同点。

但愤青在看到这种问题或者现象时,他们之中也有些人迸发出忧国忧民的意识,却选择了一条错误的路,他们自命清高,在看到这些问题后他们跳出这个圈子,高高在上,冷眼看着别人在其中却不想办法救他人于水火之中,自己只要自己能够这个社会中存下来,没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意识。

相反,作为爱国青年他却有着更深一层的东西,或者说更为进步的东西。

忧国忧民是当然的,更可贵的是:在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基础上,他们没有走到一边冷眼看世界,而是主动地出谋划策,想让更多的人从社会的浮躁与病态中醒悟过来。

作为一个爱国青年,无论他是有权有势,无论他是农民工人,无论他是白领、蓝领、蚁族······无论他处在任何地位,他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帮助这个社会,来让更多的人醒悟过来。

总之在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发展的很快,但也出了很多问题,钱已经成为社会的主题。

在当今这个“一切向钱看”的洪流中,爱国青年就必须在这洪流中逆流而上,寻找社会问题的本源。

哪怕被撞得头破血流也不足惜。

愤青的褒贬

愤青的褒贬

愤青的褒贬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加大,越来越多的人对社会、国家、政府、单位,甚至是家庭、父母、子女等,凡是能够看到接触到的事物,无不越来越烦躁,越来越不满,但凡有点思想,努力挣扎的人难免会有所抱怨和牢骚,很多人便称之为愤青。

愤青,字面意思就是愤怒的青年,当然在现实中,愤怒的还不只是青年,应该是遍布各个年龄、层次、职业和角落。

愤青,字面上看贬义的成分比较大。

生活中,很多人也借用愤青来讽刺那些在日常中总是抒发抱怨和牢骚的人,认为愤青就是极端分子,是对党不忠诚、对社会不满意、对现实不适应的人,遇到困难和问题,缺乏自我反省,不找个人原因,一股脑地责怪客观环境,是一种消极的生存状态。

而且,通过与愤青的对比,来变相的提高自身的档次,总以为自己非常的高尚,是多么的爱党爱国家爱社会,是多么的拥护政府,用自身的消极来反对和打击他人的积极性。

什么样的人是非愤青呢?一般情况,他们是那些衣食无忧、工作不愁、以自我为中心,对国家、社会、工作、个人等没有太多追求和目标,甚至对国家的发展、人民的冷暖、他人的感受漠不关心,也没有任何生存压力,一天到晚,吃喝玩乐逍遥自在,对现实的冷暖视而不见,对他人的言语冷嘲热讽,俨然生活在自己的理想状态中,喜欢对生活保持现状。

任何一个社会,在任何一个阶段,都是有其不足的,这就需要人们去发现和解决,社会只有在不断地被发现和被解决中才能不断的进步和发展。

愤青不是反对谁,不是打到谁,更不是唯恐天下不乱的恐怖分子,相反,是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或不公敢于直面坦荡的人,是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冷暖倍加关心的人,是拥有远大理想、宏伟抱负、积极上进的人,是不顾个人安危、不怕他人嘲讽、不畏黑恶势力的人,是揭露黑暗、分析利害、提出见解、促进和谐进步的人,是社会现实的批判者和历史进步的推动者,是把社会、国家与个人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人。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是靠非愤青的完美主义,不能对现实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不能盲从、跟风和盲目乐观,明明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却总有一种存在即合理的思想,听之任之,不去尝试、努力和改变。

小人误国的例子

小人误国的例子

历史上有很多小人误国的例子,这些人在权力面前卑躬屈膝,为了一己私利而不顾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以下是其中几个著名的例子:
1. 秦桧:秦桧是南宋时期的一位奸臣,他通过阴谋诡计和贪污受贿,掌握了朝廷大权。

他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国家安危,私自与金国议和,出卖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他的行为导致了南宋的衰落和灭亡,是历史上著名的奸臣之一。

2. 和珅:和珅是清朝乾隆时期的一位官员,他通过贪污受贿和营私舞弊,聚敛了大量的财富。

他利用自己的权力和地位,肆意妄为,对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他的行为严重破坏了清朝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

3. 汪精卫:汪精卫是中华民国的官员,他曾经是孙中山的得力助手,但在权力斗争中失败后,他转而投靠日本,成为了汉奸。

他与日本合作,协助日本侵略中国,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这些小人误国的例子提醒我们,权力必须受到监督和制约,否则就会被滥用和误用。

我们应该警惕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不顾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人,同时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中来,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贡献自己的力量。

愤青的意思

愤青的意思

愤青的意思
【拼音】:fèn qīng
【解释】:全称“愤怒青年”,指对社会的不公平现状不满的青年人群。

广义上指凡是怀有对某些社会现象和经济、政治、教育等制度不满情绪的愤怒青年,他们不满某些社会现状,更想要改变这个现实社会不公平的一面,后来被简称为“愤青”,并成为网络语言中的专有名词,四个字的原称反而不常用了。

历史上的工人运动,游行示威中出现过很多愤青,大多是怀有正义感,对压迫不满的先进阶级。

不过,当今社会这个词汇更多的出现在网络论坛,微博,贴吧中。

愤青的言论针对性强,如果能够引起大量围观,容易对社会舆论造成影响。

愤青一词在如今的社会上,褒贬不一,用在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意味,在于你做出的事是正义还是错误。

【造句】:
1、“愤青”这个词在过去三代中国人身上都使用过,分别描述了三类完全不同的叛逆青年。

2、我也不想以一个愤青的身份用的“公鸡”语言去“抨击”社会,只是王文杰的案子,我想我知道一些“缘由”吧。

3、尽管许多年轻人可以依赖家庭安全网,这种无望的情形就是西班牙“愤青”爆发怒火的最好解释。

愤青:爱国易,爱人难

愤青:爱国易,爱人难

那 么多 的事件 中 ,为什么就看不到一个愤青
呢?
的理解具体化起来 , 我认为至为重要 的, 是面对生
2 0 0 9年 4月 ,美 国纽约发生枪击案 , 1 3人死 亡, 多人被劫持。这显然是一个悲剧 。 可是我很遗憾地看到 ,在某 网站上 , 8 0 %的中 国网友对这篇报道表现 出了幸灾乐祸 , 有的说“ 事 实证 明 , 中 国不允许 私 自带枪 是 正确 的” , 有 的说 “ 全 国人民放假 三天 , 庆祝一下 ” , 有的发帖 “ 河 南
房 子的 , 其实, 我 就是想让他们娘儿 俩知道 , 我在城
我愣住 了, “ 你是做什 么的?你住在哪里?” 我问
他。
我愣 了一下 , 说 了一句 : “ 开什么玩笑 !” 啪的一 里 过 得 不 错 …… ”
还是他 。“ 有完没完?我说你捣什 么乱啊?” “ 不是不
是, ” 他解释着 , “ 我有特殊情况 。” 我说不行 。 中午我在单位餐厅 吃饭 的时候 ,门 口的大爷 叫 我, 说外 面有人找 。出去一看 , 是一个 蔓十多岁 的中 年男人 , 很矮 , 腿有点瘸 。 他一开 口, 我才知道他是那 个打 电话的人 。他说 , 我找你来 , 还 是要租房 子 , 而 且, 就想租半个月 。
攻略 ・ 大生活
换 了大房子之后 , 我的小房子一直就出租着 。 前

∽ 《 5 1
我转身想走。他叫住我 , 说: “ 我有特殊情况 , 我 媳妇 和孩子要从乡下来 ,我一直告诉他们我住 的房 子特别好 , 有电话 电视 , 还有 空调 和洗衣机 。他们从 来 没用 过这些 , 他们只来半个月 就走 , 我想 , 你如果 能租给我 , 我就太感谢 了。 我 自己是不用住这么好 的

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感2011

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感2011

5、爱国就要仇外?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越来 越多。在这个过程中,摩擦是在所难免的,正如人与 人之间经常会发生矛盾一样。对此,我们应该理性地 看待。 虽然不应该忘记历史,但牢记屈辱历史的目的是为了 奋发图强、使历史不再重演,而不应该是为了复仇。 既然痛恨侵略,又怎能自己去做侵略者呢? 爱国不仅不应该排外,相反还应勇于并善于学习别国 的长处。这才是真正自信的表现。应该反对崇洋媚外, 但绝不能反对向外国学习。
爱国主义包含了这样的态度:对祖国的 成就和文化感到自豪;强烈希望保留祖 国的特色和文化基础;对祖国其他同胞 的认同感
张伯苓·教育救国 ·“南开”教育
张伯苓(1876-1951) 1892年北洋水师学堂 1897年毕业,海军,回天津执教于家馆。1904 年,张伯苓赴日考察教育,回国后将家馆改建 为私立中学——敬业学堂。1907年,在天津城 —— 区南部的开洼地,即民间所称“南开”,建成 新校舍,遂改称南开中学堂 1917年秋赴美国,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 1918年回国,筹办南开大学。 1919年秋正式开学。 1923年,创办南开女子中学。 1928年创办实验小学。 1936年重庆南开中学 1937年以前,南开已形成了从小学、中学到大 学的完整体系
青年时代宋庆龄
林毅夫
林毅夫, 年生于台湾。 林毅夫,1952年生于台湾。 年生于台湾 1986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1987年回国,供职于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 年回国, 年回国 心。 1994年创办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年创办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年创办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 主要学术贡献在于提出了企业自生能力和比 较 优势发展战略。 优势发展战略。 台湾-北大-芝加哥-耶鲁- 台湾-北大-芝加哥-耶鲁-北大 台湾人, 海归” 劳模,新农村…… 台湾人,“海归”,劳模,新农村

南宋开国宰相:愤青向左,名相向右

南宋开国宰相:愤青向左,名相向右

你 批 准 了 ,我 才 敢 上 任 ,你 不
批 准 ,我 不 敢 上 任 。意 思 是让 高 宗 必 须 接 受 ,否 则 这 宰 相 我
谓 有 攀 附之 功 ” ,以 为相 位 势
在 必 得 , 谁 知 半 路 杀 出 个 李
纲 ,嫉 妒 就像 毒 蛇 一 样在 汪 伯 彦 的心灵四处游 荡。 而 李 纲 表 现 出 的 特 立 独

自 己的座 位 ,对 号 入 座 ,新 朝
派和谐 。
需 预 演 就 轻 车 熟路 的上 位 程 序 终 于 走 完 了 。 当然 ,这 不 能怪 他 们 心 急 ,就 好 比某 商 场 开 业
酬 宾 ,搞 个 东 西免 费 赠 送 的活

历 朝 历 代 ,做 皇 帝 的要 让
自 己江 山稳 固 ,无 非 要 解 决 好 “ 出路 ”和 “ 活路 ”两 大 问题
人 战战兢兢 。
总 理 张 邦 昌 送 来大 宋 的传 国玉 玺 , 又 率 百 官 上 表 请 赵 构 即 位 ,于 是被 拜 为太 保 、奉 国军 节 度 使 ;在 金 人扶 植 张邦 昌为 大 楚 皇 帝 时 ,黄潜 善 第 一 个 把 消 息 告 诉 赵 构 ,并催 促 他 赶 紧 登 基 ,因 此被 封 为 大元 帅 府 副
片 欢 欣 鼓 舞 之 中 , 赵
构 实 现 了 由 大元 帅 向皇 帝 的华
丽 嬗 变 ,那 帮 急 吼 吼 的大 臣们 也 可 以排排 坐分 果 果 了 。看 守
走 ,生 死 末 卜, 哪有 心 情 啊 ? 再 说 ,金 人 还 没 有 全 部 撤 走 , 这 么 急 吼 吼地 高 调 上 位 ,总 让

脉 、呼 声 最 高 的天 下 兵 马 大 元 帅 赵构正式上位 。 虽然是 “ 众望所归” ,

说“愤青”

说“愤青”

说“愤青”说“愤青”“愤青”这个概念,会引起非常复杂的反映。

有赞赏的,有讨厌的,有轻蔑的,有鄙夷的,有嗤之以鼻的,也有无所谓的。

不过,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愤青越来越宽容,恐怕是个主要的趋势。

据我个人的观察和感觉,愤青在上世纪50年代,绝大部分会戴上右派的桂冠,60年代嘛,当专政的对象可能没有问题。

愤青照字面解释,应该是“怀‘愤’之青年”。

“愤”什么呢?愤不自由,愤不民主,愤不平等,愤人格得不到尊重,愤个性被束缚难以张扬,愤低俗下流的东西太多,愤正义的声音没有成为社会的主流,等等等等。

——据愤青所愤之内容,我不知道愤青有什么大逆不道,我不明白愤青有什么地方冒了天下之大不韙。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年第六版)385页的词条对“愤青”的解释是:称某些对现实不满,好发泄怨愤的青年人。

实体的愤青,由于是青年(其中很多是学生),尚未和什么特定的利益集团深深地搅到一起,思想上尚未彻底“世俗化”,因此他们的判断往往比较客观,具有相当超脱的倾向。

按照上世纪50年代流行的观念和理论,他们的立场特别容易被说成是“超阶级”的,并因而受到非议和批判。

这些年轻人血气方刚,心直口快,勇于发表意见。

他们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所以发表的意见不仅尖锐,还很有股子冲劲。

有相当多的人不喜欢愤青,其原因是愤青不能集中代表他们那部分人的特殊利益。

权势者不喜欢愤青,其原因是愤青具有摆脱权势者操控的倾向。

愤青还可能因为年轻不谙世事,或是思想还不够成熟、不够全面,因而受到轻视甚至鄙夷。

上个世纪50年代的时候,有两本书在青年学生中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一本是中国的《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另一本是苏联的《拖拉机站长和总农艺师》。

这两本书在青年学生中引起的反响归结为一句话,就是青年人应该勇敢地“干预生活”。

干预生活中的不良现象、不良行为,坚持公平与正义。

在那个时候,真正愤世嫉俗的年轻人不多,但是准愤青不少。

“对现实不满”按常理,是好事,是可以理解的。

正是因为有“对现实不满”,才有改变现实的理由,才成为使现实更美好、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

愤青误国

愤青误国
国无 意 于 挑 战 现 存 国 际秩 序 。更 不 主 张 用暴 力 的 手 段 去 打 破 它 、颠 覆 它 ”。 国 家领 导 人 也 在 不 同场 合 说 到 “ 和 平
崛起 ” “ 和谐世界 ” 。
果有 这些额 外的 东西,我们就有 理 由
问 ,这 些 额 外 的 东 西是 谁 说 的 ? 是 谁 想 要 的 ? 是 谁 得 到 的? 是 谁 利 用 我 们 弄到 手的? 这 样 看 , 爱 国并 不 是 一 种 道 德 问
“ 国 家 ”还 是 “ 祖 国” ,是 政 权 还 是
经典 的爱 国愤青 没有几 个不是 民 族 主义 的,在 愤青 的身上 ,民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义 是 内核 ,爱 国主义是 外套。内核 裂爆 , 外套膨胀 ,两者 常常形影相 随 ,招摇 而过 ,有 时是很迷人 的 。 早些年 邓 小平 就提 出中国 “ 不出
培养成一 个对社会 有用的人 。
习期 ,被 学校 和 老 师 引导 着去 唱歌 跳
愤一
青 误
事 实摆在 面前很 多年 , 中国的 变
在 美 国 , 你 想 好 好 上 学 ? 还 不 等 舞 , 美 其 名 日 快 乐 教 育 。 学 习 不 好 也 化 简 直 让 人 目不 暇 接 , 这 个 时 候 还 跟
的 自信 , 我 们 相 信 这 个 国 家 会 越 来 越
等 生倾 斜 ,各 种名 牌 大 学早 就 给 这 些 都 可 以通过 特 招 直接 进 入 大 学。 等你 好 。 我 们 生 逢 其 时 ,赶 上 了 ! 优 等 生 留下 了位 置 。毕 业 之后 ,这 些 嘻嘻哈哈 地从 大学毕业 ,1 0 0以 内的 两 ( 摘 自《 做 一个幸福 的 中国人 》)

近代史辩论资料—抵制日货是否是盲目的爱国主义

近代史辩论资料—抵制日货是否是盲目的爱国主义

抵制日货是愤青做法…要想想只有消费才能刺激经济…整天看一些人抵制日货,这种人是伪爱国…对国家没点贡献,就会瞎起哄…如果其他国家联合起来抵制我国的货那会怎样?对谁都没好处…这样别国的市场经济变差…不利于国家发展…要理智爱国盲目抵制日货---是一种无知的"爱国"行为近来网上抵制日货的呼声不绝于耳,表面上看,国人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其实这是一种非常愚蠢和无知的行为.我们打开国门,加入WTO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发展民族工业,尽管我们的国企会面对极大的考验,就算有些国企被市场淘汰最终会走向灭亡!但是我们别无选择,因为市场本身就是残酷的,"强者生存"是市场经济永远不变的真理.抵制日货,惯坏国企,这个道理你明白吗?我们的很多国企不思进取,用垃圾产品侵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比如上海大众,从德国引进桑塔那,一个车型卖了近二十年,要不是后来众多日系车厂踊入中国,普桑还会继续生产下去,车价高居不下,而且还会摆出一副"就这玩意儿,爱买不买"的样子!看看现在的车价,一次次的跳水,让广大老百姓得到了实惠,让国内车厂感到了压力,不断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这难道不是好事嘛!记得我小时候,家里的电器都是凭票购买的,而且价格高质量差,没用几天就坏了,生产厂商根本无视消费者的权益,甚至开玩笑说:"就是用纸糊个电视机都有人买",当时我就想:"难道我们中国的老百姓都是下等人,只能用这种残次品吗"?后来日本电器涌入我国,凭着人家优秀的质量占领了中国市场(我家那台SONY电视至今图像还很清晰),从那时起,国内的电器厂家有了一些危机感,看看如今我们的国产电器产品(电视冰箱洗衣机等),不但价格便宜,而且质量丝毫不比洋货差,老百姓又不是傻子,当然会选择物美价廉的产品.如果按照你们的"爱国"逻辑,盲目抵制日货,我想现在的中国还处在凭票供应的时代!有的人动不动说提到韩国,说韩国人爱国.不买外国车(尤其是日本车),我现在开的就是南韩现化车,质量和不比日本车差,而且价格便宜很多(韩国人买自己的车,没有关税更便宜)我要是韩国人,我也会选国产车,不光得到了实惠,而且还支持了民族工业,何乐而不为呢!你说你"爱国",那你花十七八万买辆普桑支持一下我们的汽车工业吧,也让大家看看你高尚的"爱国"情结吧!九十年代,日本车涌入美国,严重冲击了美国的汽车工业,美国政府想了很多办法来限制日本车进口,但是收效不大,因为美国的消费者是很理智的(看重日本车的低油耗和高性能),美国各大车厂一看政府也帮不了他们,还是老老实实地想点办法提高美国车的竞争力吧,通过几年的努力,美国车的品质提高了,从日本人手里夺回被抢走的市场份额,试想一下,如果当时美国人也像我们一样盲目抵制日货,美国的汽车工业能有今天的发展吗? 其实这几年我家买的电器产品基本都是国货,海尔,海信,康佳,因为现在我国的电器生产水平已经很强了,有些甚至超过了洋品牌.我们没有理由不选择它?但是有些领域,我们还差得很远.比如上个月我想买台数码相机,我当然会选择日货,国产相机想都不用想,海鸥和凤凰是老牌子了,有一定的光学产品制造经验,可是生产的数码相机如同玩具一样.联想,爱国者,明基算是IT大厂吧,更无耻,竟然买富士和三洋上个世纪就淘汰了的生产线,TMD,当中国人都是傻子呀!美国的柯达更可恨,让日本厂家给他生产相机,然后贴上柯达的商标,价格就涨了三分之一,好在业内的朋友告诉我其中的内幕,要不又让老美给骗了!还有就是德国的相机,好是好,可都是专业机,几万十几万,也不是我等业余选手用的呀!......所以我最终选择了富士(日货),我也是普通老百姓,挣的也是辛苦钱,我没有那么高的境界.请问那些天天高呼抵制日货的"爱国"人士,遇到我这种情况,你会如何选择呢?最后说点题外话,我的大学同学,毕业去日本留学,后来在日本建筑行业获得了一些成就,有一次我问他:"你在日本受他们的歧视吗?他说:没有,他们很尊重我,知道我是中国人后,更加尊重我!我问为什么,他说:很简单,因为我是强者!日本是一个英雄主义很强的民族,尊重强者是他们的习惯,大唐盛世,日本人何等地尊重我们,视我们为世界上最文明的国度,最优秀的民族!附首称臣,而且派遗唐使向我们学习先进的文化......静下心来想一想,别说是日本,就是在我们国内,你如果是弱者,不是一样得不到尊重嘛,想让人尊重你,你就要努力成为强者!正如雷蒙和XXX说的,有高呼爱国口号的功夫儿,不如为祖国做点实实在在的贡献,让我们的祖国尽快强大起来!!!盲目的抵制日货是自大的表现。

杜勒斯十条

杜勒斯十条

杜勒斯十条杜勒斯十条又称为《十条诫命》(TenCommandment),是西方旨在针对共产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的行动守则,包括有以下内容:1.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条。

替他们制造对色情奔放的兴趣和机会,进而鼓励他们进行性的滥交。

让他们不以肤浅、虚荣为羞耻。

一定要毁掉他们强调过的刻苦耐劳精神。

2.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宣传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无线电波……和新式的宗教传布。

只要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的方式,就是成功的一半。

3.一定要把他们的青年的注意力,从他们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引开来。

让他们的头脑集中于:体育表演、色情书籍、享乐、游戏、犯罪性的电影,以及宗教迷信。

4.时常制造一些无风三尺浪的无事之事,让他们的人民公开讨论。

就样就在他们的潜意识中种下了分裂的因子。

特别要在他们的少数民族里找好机会,分裂他们的地区,分裂他们的民族,分裂他们的感情,在他们之间制造新仇旧恨,这是完全不能忽视的策略。

5.我们要不断地制造“新闻”,丑化他们的领导。

我们的记者应该找机会采访他们,然后组织他们自己的言词来攻击他们自己。

在一些国际聚会的场所,拍摄照片时要特别留意,这是丑化他们的最佳时机。

我们要透过一切可能,让他们的人民在无意中发现,他们的领导是丑陋的,怪模怪样的,卑鄙的和污秽的。

6.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传扬“民主”。

一有机会,不管是大型小型,有形无形,就要抓紧发动“民主运动”。

无论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不断地对他们(政府)要求民主和人权。

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断地说同样的话,他们的人民就一定会相信我们说的是真理。

我们抓住一个人是一个人,我们占住一个地盘是一个地盘,一定要不择手段。

我们的商业机构和人员,都绝不能以占据了商业市场为最后目的。

因为商业市场会转眼就失去的,如果我们没有占领政治市场的话。

7.我们要尽量鼓励他们(政府)花费,鼓励他们的信用,使他们货币贬值,通货膨胀。

杜勒斯十条

杜勒斯十条

杜勒斯十条杜勒斯十条又称为《十条诫命》(TenCommandment),是西方旨在针对共产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的行动守则,包括有以下内容:1.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条。

替他们制造对色情奔放的兴趣和机会,进而鼓励他们进行性的滥交。

让他们不以肤浅、虚荣为羞耻。

一定要毁掉他们强调过的刻苦耐劳精神。

2.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宣传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无线电波……和新式的宗教传布。

只要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34策略。

56.789.我们要利用所有的资源,甚至于举手投足,一言一笑,都足以破环他们的传统价值观。

我们要利用一切来毁灭他们的道德人心。

摧毁他们的自尊自信的钥匙:就是尽量打击他们刻苦耐劳的精神。

10.暗地运送各种武器,装备他们一切的敌人,和可能成为他们的敌人的人们。

07年的时候在网上查杜勒斯十条还很困难,如今终于不被和谐了。

谢谢辩论小朋友可以把它挖出来。

曾经有人问一个南京军官“你看现在中国,杜勒斯十条实现了几条?”军官答:“几乎全部。

”以前很多人批80后,可是事实说明80后没有前辈想象的那么差劲。

现在很多人也在批90后,相信90后也不是说的那个样子。

把杜勒斯十条贴上来,是因为有朋友太崇洋媚外,特别对美国。

其实,美国真的没有像被描述的那么好,很多事实都和电影、剧集、书籍、广播有所差异,甚至是相反的。

美国非常非常两面派。

意识形态的差异,在高层次的政治、经济、文化碰撞上是很尖锐的。

虽然,我们也老烦讲什么政治斗争,但事实就是如此。

德国“墨客儿”总理曾说过:“中国近代以后对世界没有做出过任何贡献。

像民主,人权都是我们西方提出来的。

”当然,他们宣扬人权,宣扬人性解放,也包括性欲解放,所以有性滥交,所以有艾滋病。

这个世界难症也是西方的贡献之一。

只要想想西藏问题,台湾问题,bbc,cnn对中国的丑化,文化的入侵(当然,他们称为解放),还有中国威胁论,就可以知道杜勒斯不是白说着玩的。

历史趣谈:“一代愤青”宋神宗 屡遭臣子顶嘴郁闷不已

历史趣谈:“一代愤青”宋神宗 屡遭臣子顶嘴郁闷不已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一代愤青”宋神宗屡遭臣子顶嘴郁闷不已导语:宋神宗(1048~1085)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皇帝,他励精图治,锐意改革,被誉为“一代愤青”。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很牛气的皇帝,却屡遭臣子们宋神宗(1048~1085)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皇帝,他励精图治,锐意改革,被誉为“一代愤青”。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很牛气的皇帝,却屡遭臣子们顶嘴,弄得心情郁闷,牢骚连连。

熙宁年间,神宗起用王安石进行综合体制改革,但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激烈反对。

神宗执意要把改革进行下去,为此,他充分发扬民主,亲自主持了一场改革可行性论证会。

熙宁四年(1071)三月,论证会如期召开。

会上两派的观点水火不容。

“力挺派”的总代表自然是宋神宗,而“拍砖派”的核心人物是比神宗年长40多岁的元老级人物文彦博。

这文老头是历史上有名的寿星宰相,曾伺候过神宗的爷爷宋仁宗和爸爸宋英宗。

仗着这点资本,老文底气十足,根本没把20岁出头的神宗放在眼里。

辩论中,文彦博放出狠话:“祖宗(指宋太祖)法制俱在,根本用不着变哪门子法,硬整,只会丧失人心。

”这话显然是冲王安石说的。

不料神宗忍不住了,说出一句很能代表群众利益的话:“这场改革,对士大夫来说固然不爽,然而对百姓来说却没什么不好。

”这话说到了文老头的痛处,他愤然冲神宗顶道:“陛下请别忘了,您是在同士大夫治天下,而不是与百姓治天下!”嘿,文老头够牛,跟皇上顶嘴眼都不带眨的。

也是,人家牛有牛的道理——三朝元老,五十载将相,谁人比得了?所以倚老卖老有资格。

然而,还有比文老头更牛的,资格不够,照样敢跟天子顶嘴。

宋人侯延庆的《退斋笔录》为我们披露了这则鲜为人知的“新闻”。

生活常识分享。

愤青是什么意思

愤青是什么意思

愤青是什么意思
“愤青”是指思想偏激、情绪化,有极端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沙文主义思想、言论和行动的青年。

愤青,全称“愤怒青年”,指是在1990年代中后期成为流行词的,但其实“愤青”现象在历史上早已存在。

“愤青”最早特指1960年代欧美左翼思潮中主张颠覆传统社会价值的叛逆青年。

1973年,香港邵氏电影公司出品的影片《愤怒青年》记述一班不满社会现状而急于改变现实的青年,证明当时已存在“愤怒青年”的称呼,后来该词被简称为“愤青”。

由于通信手段的进步和互联网广泛使用,使更多的人可参与到对历史问题和国际局势相关问题的讨论中,这就为“愤青”群体的产生和生长提供了物质基础。

扩展资料:
愤青同时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一,是思维的情绪化、非理性化、简单化。

“愤青”容易冲动,容易被激怒,喜欢谩骂,不喜思辨,不善于推理论证。

二,是标榜爱国。

中国的“愤青”认为中华民族是最伟大的民族,中国文化是最伟大的文化,中国将很快成为世界强国乃至第一强国。

他们不喜欢取得西方国家国籍的华人,也不喜欢别人对中国人、中国政府及中国文化的批评,不管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谁,也不管人家的批评是否出于善意,更不管批评得有没有道理,一遇批评,马上反驳甚至谩骂。

这些“愤青”仇恨西方国家,认为资本主义国家天生具有侵略及掠夺本性,亡我中华之心不死。

三,是轻言战争。

主张采取极端措施,甚至主张以暴力改变社会。

四,是拒绝妥协。

对外交往一味主张强硬。

明末清初十位臭名昭著的汉奸,因为他们,中华文明遭遇浩劫!

明末清初十位臭名昭著的汉奸,因为他们,中华文明遭遇浩劫!

明末清初⼗位臭名昭著的汉奸,因为他们,中华⽂明遭遇浩劫!⽂/格⽡拉同志明清“改朝换代”之际,曾出现过⼗位臭名昭著的汉奸,为了个⼈的荣华富贵,不惜为虎作伥、卖国求荣,令世⼈不齿。

也正是因为他们,中华⽂明遭遇浩劫,损失极为惨重。

按投敌时间简述如下:1.范⽂程(1597-1666年)范⽂程⾃称是北宋名⾂范仲淹之后,因在明朝不受重⽤,与其兄主动投靠后⾦,历仕四朝,官⾄⼤学⼠、议政⼤⾂。

范⽂程被清廷倚为“智囊”,曾参与侵犯侵袭明朝、南征朝鲜、吞并蒙古等⼤政的决策,开国的规制也⼤多出⾃其⼿。

为掩盖满汉民族⽭盾,范⽂程⿎吹满清江⼭“乃得之于闯贼,⾮取之于明国也”,简直是滑天下之⼤稽!作为忠良之后,卖国求荣,极⼒为异族的残暴统治涂脂抹粉,实在是⽆耻之尤!2.孔有德(1602?-1652年)孔有德本为抗击后⾦⼤将⽑⽂龙的部属,⽑被袁崇焕冤杀后,孔有德投奔登莱巡抚孙元化,后发动吴桥兵变,祸乱登莱1年有余。

叛乱被平定后,孔有德从海上投奔后⾦,先后受封为都元帅、恭顺王,并且作为汉官代表向皇太极劝进称帝。

清军⼊关后,孔有德⽢当南侵的“马前卒”,镇压江南各地的抗清⽃争,⼿中沾满同胞的鲜⾎。

1652年,孔有德被南明⼤将李定国包围于桂林,城破前⾃杀。

3.尚可喜(1604-1676年)尚可喜也是⽑⽂龙的部属,⽑被袁崇焕冤杀后,随孔有德投奔登莱巡抚孙元化,后发动吴桥兵变,祸乱登莱1年有余。

叛乱被平定后,⼜随孔有德从海上投奔后⾦,先后受封为总兵官、智顺王。

尚可喜曾参与南征朝鲜战役,⼊关后⼜南下湖⼴、江西、⼴东作战,在攻陷⼴州后⼤肆屠城,死难者达20余万。

尚可喜因“功”封平南王,镇守⼴东达26年时间,后被长⼦尚之信夺去权⼒。

1676年,尚可喜获悉尚之信反叛,忧惧⽽死。

4.耿仲明(?-1649年)耿仲明亦为⽑⽂龙的部属,⽑被袁崇焕冤杀后,随孔有德投奔登莱巡抚孙元化,后发动吴桥兵变,祸乱登莱1年有余。

叛乱被平定后,⼜随孔有德从海上投奔后⾦,先后受封为总兵官、怀顺王。

晚唐“愤青”薛能

晚唐“愤青”薛能
写 但 能 力 不 够 呢 ?自 居 易 倒 是 写 过 与 荔 枝 有
佯读 历 史 ・・・…

・…
・・・…

・…




・…


“ 青 ” 全 称 叫 “ 怒 青 年 ” 专 门用 来 称 愤 的 愤 ,
呼 那 些 对 社 会 现 状 不 满 、 想 比 较 激 进 、 易 思 容 走 极 端 的年 轻人 。 愤 青 ” 呼虽 出 自当代 , “ 称 但 喜 欢 唱 反 调 的 叛 逆 青 年 自古 就 有 。 晚 唐 诗 人 如
在 ( 棠 》 诗 的 序 文 中 , 愤 青 对 杜 甫 的 ( 海 一 薛
诗才 也 产 生 了怀 疑 : “蜀 海 棠 有 闻 , 诗 无 闻 。 而
杜 子 美 于斯 , 象不 出。 之 厚 余 , 不敢 让 。 兴 天 谨 风 雅 尽 在 蜀 矣 , 其 庶 几 。 意 思 是 说 , 川 的 吾 ” 四
座 难 以 逾 越 的 巅 峰 。 辈 大 诗 人 一 个 个 光 芒 四 前
射 , 以尽 管 他 很 努 力 , 始 终 无 法 超 越 前 人 。 所 却
当 称 雄 诗 坛 的 梦 想 变 得 遥 不 可 及 时 , 能 愤 怒 薛
了。 是 , 过 贬低 前辈 大 诗人 来获得 快感 , 于 通 成
工部老居 两蜀, 赋 是诗 , 不 岂有 意 而 不 及 欤 ?
白 尚 书 曾 有 是 作 , 旨 卑 泥 , 无 诗 同 。 遂 兴 与 予 为 之 题 , 愧 不 负 。 来 作 者 ,以 其 荔 枝 首 不 将
唱 , 其 庶 几 。 意 思 是 说 , 甫 年 老 时 生 活 愚 ” 杜 在 四 川 , 没 写 过 有 关 荔 枝 的 诗 , 不 是 想 却 是

当代大学生的爱国误区及途径矫正

当代大学生的爱国误区及途径矫正

当代大学生的爱国误区及途径矫正作者:李泽佳孟曦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12年第07期[摘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爱国存在着虚泛的误区。

真正的爱国要做到热爱中国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应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内在的使命与责任的原动力;应当理性表达爱国感情,用实际行动为国家发展做贡献。

[关键词]大学生;爱国误区;爱国途径热爱祖国是一种值得赞赏的情感,是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内容和思想基础,是民族前进的动力。

大学生的爱国热情由于受到其身心特点、知识结构、生活阅历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一些独特性。

现就大学生如何爱国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大学生爱国误区大学生情感丰富,思想活跃,关心社会发展和祖国命运,尤在国家利益、民族尊严受到威胁挑衅时,其爱国热情会迅速高涨。

但要引导大学生实现真正的爱国,需要走出以下几个误区。

1.爱国“愤青”化近年来,人们把那些对社会不满、头脑发热、思维简单、见风起浪、言辞犀利的青年统称为“愤青”,“愤青”已成为大学校园的流行词[1]。

大学生对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和身边发生“爱国”事件一般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关注度,但由于政治观不够成熟,对相关事件缺乏全面把握,容易通过发牢骚讲怪话和过激行为来释放“爱国”热情,最后却沦为自我不良情绪的肆意宣泄,对于国家曾经发生的、正在发生的事情,未来可能的走势,以及自己的作为可能对国家、民族大局的真正影响带来什么后果,缺乏思考。

因此,一些别有用心的势力往往利用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政治观上的幼稚,怂恿他们做出一些有损国家和社会的行为。

2.爱国“排外”化曾几何时,“对西方说不”成了一种很牛气的心态,“抵制”行为被当成“爱国”的壮举,把购买“洋货”指斥为“汉奸”行径,而且在网络上群情激昂进行声讨。

当今中国,开放的趋势不可阻挡,以闭关锁国的做法发泄爱国情绪,靠抵制某个国家的产品去爱国只是盲目的爱国,只会损害自己国家的利益。

3.爱国“口头”化由于成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现在的大学生个性张扬、追求自我,普遍缺少奋斗和吃苦耐劳精神。

愤青外交把中国害惨了

愤青外交把中国害惨了

愤青外交把中国害惨了作者:暂无来源:《华声·观察》 2016年第11期袁南生/文“愤青”虽是现代词汇,但“愤青”现象却古已有之,不绝于史,其产生与发展与中国对外关系有内在的联系。

“愤青”最早特指1960年代欧美左翼思潮中主张颠覆传统社会价值的叛逆青年。

1973年,香港邵氏电影公司出品的影片《愤怒青年》记述一班不满社会现状而急于改变现实的青年,证明当时已存在“愤怒青年”的称呼,后来该词被简称为“愤青”。

“愤青”虽是现代词汇,但“愤青”现象却古已有之,不绝于史,其产生与发展与中国对外关系有内在的联系。

宋代“愤青”们怎样误国蒙古崛起之后,虽然多次战胜金国,但终究无法消灭金国,只得寻求与南宋合作。

成吉思汗临死时,训诫诸子,“金之精兵在潼关,强攻难下。

可借道南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

由此可见,成吉思汗的战略是,联宋灭金。

蒙古当时非但没有吞并南宋的想法,还把南宋当作潜在的盟友对待。

金哀宗非常清醒地认识到,刚刚崛起的蒙古汗国是金国最危险的敌人。

为了救亡图存,必须集中力量全力对付蒙古。

他一改金国历代与宋朝为敌的做法,不再发动侵略宋朝的战争,并派人到光州(今河南潢川)一带,四处张贴告示,告谕宋界军民,今后不再征伐南宋了。

同时,为了寻求同盟,公元1225年,金哀宗还通过谈判,联合了正遭受蒙古侵扰的西夏,双方约定西夏对金称弟,不再称臣,不用金国年号,双方互不侵犯。

调整好外交格局后,金哀宗全力对付蒙古汗国。

公元1226年,经过一年多的战斗,先后收复了平阳、太原等重镇,取得了一定的胜利。

此时,成吉思汗正集中力量进攻西夏,公元1227年西夏灭亡。

如果当时南宋对蒙古的灭金战争选择不作为,至少可以赢得30年的准备时间。

然而,靖康之耻激起的全国性的仇金情绪,造成南宋外交战略失误。

虽然当时有清醒之人反对,但很快被弥漫全国的仇恨所淹没。

此时,困守孤城的金哀宗想到了遣使臣向宿敌宋朝“借粮”,其实就是哀求方便、遣使求和。

使臣临行前,金哀宗得知了蒙古要联合宋朝共同攻打金国的消息,于是反复嘱托使者努力争取南宋的支持,竭力陈述唇齿相依的道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袁南生:“愤青”是怎样误国的 (2016-07-17 20:14:51)(作者:袁南生,系外交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中国驻美国旧金山原总领事。

同舟共进(微信号:tzgjmag)杂志2016年第4期文章)。

“愤青”是在1990年代中后期成为流行词的,但其实“愤青”现象在历史上早已存在,其产生与发展与中国对外关系有内在的联系。

千年不变,“愤青”一直是这种调子“愤青”最早特指1960年代欧美左翼思潮中主张颠覆传统社会价值的叛逆青年。

1973年,香港邵氏电影公司出品的影片《愤怒青年》记述一班不满社会现状而急于改变现实的青年,证明当时已存在“愤怒青年”的称呼,后来该词被简称为“愤青”。

由于通信手段的进步和互联网广泛使用,使更多的人可参与到对历史问题和国际局势相关问题的讨论中,这就为“愤青”群体的产生和生长提供了物质基础。

顾名思义,“愤青”是指思想偏激、情绪化,有极端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沙文主义思想、言论和行动的青年。

“愤青”同时具有四个基本特征:一是思维的情绪化、非理性化、简单化。

“愤青”容易冲动,容易被激怒,喜欢谩骂,不喜思辨,不善于推理论证。

二是标榜爱国。

中国的“愤青”认为中华民族是最伟大的民族,中国文化是最伟大的文化,中国将很快成为世界强国乃至第一强国。

他们不喜欢取得西方国家国籍的华人,也不喜欢别人对中国人、中国政府及中国文化的批评,不管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谁,也不管人家的批评是否出于善意,更不管批评得有没有道理,一遇批评,马上反驳甚至谩骂。

这些“愤青”仇恨西方国家,认为资本主义国家天生具有侵略及掠夺本性,亡我中华之心不死。

三是轻言战争。

主张采取极端措施,甚至主张以暴力改变社会。

四是拒绝妥协。

对外交往一味主张强硬。

“愤青”虽是现代词汇,但“愤青”现象却古已有之,不绝于史。

中国千年外交史上的“愤青”现象,无论是古是今,至少有如下几个共同特点:在心态问题上,一直处于心理上的优越高位,以“天朝大国”的心态君临天下;在名实问题上,重虚名,喜高调,脱离实际,不接地气;在和战问题上,一味主战,谁主张和,谁就是卖国;在对外交往问题上,一味主张强硬,遇有谈判,不顾自身实力和对方诉求,漫天要价,狮子大开口,视任何妥协为软弱;在人际关系上,自以为高人一等,标榜爱国,凭个人好恶划线,谁不与其站在一边,谁就是叛国贼;在思想方法上,超越实际,极端偏激,唯我正确,有浓厚的“左”的色彩。

“愤青”并非“愤怒”与“青年”的简单之和,把“愤青”理解为“愤怒的青年”不完全准确。

比如,人们并不愿将文化程度有限的青年人视为“愤青”,即使他借着酒劲正在街上大耍威风;人们也不情愿将一个正对村长发脾气的农村青年看成“愤青”。

“愤青”的愤怒对象,通常得与家常行为、世俗生活拉开一段距离,具有超越现实功利的特征,比如为了声援巴勒斯坦人而上街游行,为了反对政府滥用权力而与警察展开街头巷战,都是国外当代“愤青”的常规举动。

与国际“愤青”一样,中国“愤青”同样热衷于针对重大的社会或国际事务宣泄不满,表达仇恨,呼唤正义。

“愤青”的愤怒,原本就带有“义愤”色彩,体现着青年人天赋的正义感。

宋代“愤青”们怎样误国蒙古崛起之后,虽然多次战胜金国,但终究无法消灭金国,只得寻求与南宋合作。

成吉思汗临死时,训诫诸子,“金之精兵在潼关,强攻难下。

可借道南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

由此可见,成吉思汗的战略是,联宋灭金。

蒙古当时非但没有吞并南宋的想法,还把南宋当作潜在的盟友对待。

金哀宗非常清醒地认识到,刚刚崛起的蒙古汗国是金国最危险的敌人。

为了救亡图存,必须集中力量全力对付蒙古。

他一改金国历代与宋朝为敌的做法,不再发动侵略宋朝的战争,并派人到光州(今河南潢川)一带,四处张贴告示,告谕宋界军民,今后不再征伐南宋了。

同时,为了寻求同盟,公元1225年,金哀宗还通过谈判,联合了正遭受蒙古侵扰的西夏,双方约定西夏对金称弟,不再称臣,不用金国年号,双方互不侵犯。

调整好外交格局后,金哀宗全力对付蒙古汗国。

公元1226年,经过一年多的战斗,先后收复了平阳、太原等重镇,取得了一定的胜利。

此时,成吉思汗正集中力量进攻西夏,公元1227年西夏灭亡。

如果当时南宋对蒙古的灭金战争选择不作为,至少可以赢得30年的准备时间。

然而,靖康之耻激起的全国性的仇金情绪,造成南宋外交战略失误。

虽然当时有清醒之人反对,但很快被弥漫全国的仇恨所淹没。

此时,困守孤城的金哀宗想到了遣使臣向宿敌宋朝“借粮”,其实就是哀求方便、遣使求和。

使臣临行前,金哀宗得知了蒙古要联合宋朝共同攻打金国的消息,于是反复嘱托使者努力争取南宋的支持,竭力陈述唇齿相依的道理。

金哀宗说:“蒙古灭国四十,数年前已灭西夏,我大金国若灭亡,下一个亡国的肯定是宋国,唇亡齿寒,自然之理。

如果宋国能和金国联合,既对金国有利,也对宋国有好处。

作为使臣,你一定要把这个道理好好讲给宋人听!”(《金史》卷十八‧本纪第十八·哀宗下)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南宋不能理智地放下已经过去一百多年的仇恨,反而寻求自掘坟墓的灭亡之道。

目光短浅的宋朝君臣把宋朝与蒙古联合灭金看作是报靖康之耻、建立不朽功业的天赐良机。

为诱使宋朝联合蒙古灭金,蒙古答应灭金后将河南归还宋朝,但双方并没有就河南的归属达成书面协议,只是口头约定,这就留下了巨大的后患。

当金国在蒙古的打击下濒临崩溃时,南宋朝廷认为有利可图,于是出兵北伐。

按照与蒙古达成的协议,宋朝军队两万人在大将孟珙率领下,携带盟约规定馈赠给蒙古军队的粮秣三十万石,抵达蔡州城下。

金国灭亡后,南宋如愿分得了一部分领土,而最终的结果是南宋亲手毁掉了自己的藩篱,实属自毁长城之举。

事情本可到此为止,遗憾的是,南宋并不满足于分得的土地。

一个“愤青”提出了著名的“据关阻河,光复三京”北伐蒙古议案。

意思是趁蒙古在中原立足未稳,把蒙古人赶到黄河以北,再以重兵防御潼关—黄河一线,与蒙古隔河而治。

南宋朝野被这封不切实际的奏折深深打动,不懂军事的文人们纷纷主战,不顾灭金战争中同蒙古并肩作战的将领们的反对,终于走出了错误的一步,南宋大军北伐蒙古。

结果北伐大军全军覆没,安然南返者十中无一。

蒙古大汗召开最高军事会议,略曰:“今诸国已服,唯江南一隅,尚阻声望。

朕愿躬行天讨……”于是乎,蒙古三路大军南下,南宋灭亡。

值得一提的是,在南宋灭亡前的德佑元年正月,文武百官只有6位大臣出现在朝堂上。

当初那些主战的“愤青”们,全部逃亡,只丢下小皇帝和谢太后孤儿寡母加上6个大臣一共8个人。

二十四史中如是曰:“南宋启衅,自招入侵。

”(《宋史》卷四十七·本纪第四十七)可见“愤青”之误国。

明朝亡国与“愤青”现象离不开崇祯帝勤政廉政,怎么会落得个亡国上吊的下场呢?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被“愤青”现象所绑架。

老天爷曾给崇祯四次机会,哪怕抓住一次,他就可能不必上吊,不用当大明的末代皇帝,甚至有可能成为复兴王朝的英雄。

但是,“愤青”们把他和明朝逼上了煤山。

第一次机会是封后金(清)首领为王。

在与明王朝不断周旋过程中,努尔哈赤一直希望明廷封其为王,以号令东北各少数民族。

皇太极的实力虽比父亲努尔哈赤时大为增强,但一直希望同明保持友好,发展贸易。

即使是在攻明战争屡次胜利时,他在议和文书上也低明皇帝一字书写,并接受了明廷要其遵明正朔、取消“伪号”的要求,在尚未达成议和协议之时,不书天聪年号只写干支。

当其羽翼已丰,多次攻入内地,明朝已无法招架之时,他仍然多次发布告示说,愿与明友好、议和。

其实,封王的做法在明朝并非无先例,但这样做明朝需要付出代价,即承认后金(清)实体的存在,划出地区供其统治。

这虽然损害了明统治者的威望,却可以平息战火,安定辽东,国家减轻困扰,而保持明朝“天朝大国”的地位不变。

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杨嗣昌就曾在上疏中指出:“我朝抚赏为弱敌之第一策”,是为国家“久远真切之计”。

无奈满朝文武之中,持这种见解的人少之又少,而且不敢公开说出来。

第二次机会是与清军议和,分界而治。

松锦失守之后,崇祯便想和清军议和,以便专心对付李自成起义军。

兵部尚书陈新甲暗中与皇帝筹划讲和。

皇太极曾主张分界而治,提出“两国和好宜先议定疆界”。

皇太极热情接待了马绍愉等明朝来使,给予他们优厚的赏赐,经过半个多月的谈判磋商后,农历六月三日,在马绍愉等人离开盛京时,皇太极派官将他们送到十五里之外设宴饯别,并命军士将使团护送到明朝控制的连山(今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境内。

皇太极给崇祯皇帝写了一封长信,托马绍愉转呈。

信中,皇太极在追溯了后金(清)与明朝开战的历史渊源后,又谈到尽管清兵已处胜势,但仍愿议和通好。

这封信的内容后来被收入《清太宗实录》得以保存。

从行文看,皇太极的态度比较谦恭,在一番客套话之后,皇太极提出了不算苛刻的停战四项条件,字里行间完全没有威胁的意味。

尽管如此,皇太极对明朝的诚意并没有信心,他在信的末尾发出了最后通牒:“若不愿和好,再勿遣使致书……约九月不至则治兵。

”言外之意,和谈一旦无望,只有兵戎相见了。

不料,当马绍愉返回京师,将议和的情况写成书面材料呈送给他的顶头上司、兵部尚书陈新甲后,陈新甲因为着急上朝议事,就将信件随手放在几案之上,他的书童误以为是“塘报”(朝廷抄送诸臣的报告,上登一般的上谕与奏章——笔者注),未请示陈新甲就拿出去交给各部门传抄。

这一下可惹了大祸,本来是保密的议和经过,一下子被群臣百官阅览,朝野为之哗然,很多大臣纷纷上书弹劾陈新甲贪生怕死、妥协求全、私定议和条款。

崇祯皇帝极为愤怒,起初他还想袒护陈新甲,对他的大意泄密没有追究,还将大臣们的奏疏压下不发,希望不了了之。

但过了不久,舆论鼎沸,难以平息,迫于压力,一向以中兴君主自居的崇祯皇帝在思想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的内心不愿意给别人留下一个无法应付时局、向“蛮夷”低头的印象,感到议和是自己的耻辱,于是将责任一股脑儿地推给陈新甲,降旨责令陈悔过。

实际上,崇祯皇帝很信赖和赏识陈新甲,这个处分完全是为了平息朝廷中的舆论,就处罚来看,是十分轻的。

事到如此,虽然议和之事已不能再提,但陈新甲若能识时务明哲自保,还是可以保全性命和官位的。

然而陈新甲明显不够老练,他觉得议和自始至终都是在皇帝指示下进行的,自己并没有在其中增添额外内容,便有恃无恐,不但“不引罪,反而自诩其功”,更引用皇帝给自己写的敕谕中的话语为自己标榜。

陈新甲的言行终于使崇祯皇帝恼羞成怒,下令将陈新甲处死。

崇祯帝这样做虽然保全了面子,却又一次关上了本是由他授意打开的议和大门。

一次本来很有成效的议和,一次可以改写历史的救国良机,表面上是因为崇祯皇帝死要帝王的面子和陈新甲的不谨慎导致最终草草收场,实质上是朝廷内外为“愤青”的思维定式和舆论所绑架。

第三次机会是迁都。

李自成大军挺进山西,两个月就可攻进北京,形势瞬息万变。

大臣李明睿建议南迁,他认为,只要向南进行战略转移,就能缓过气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