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第七八单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教案第7、8单元
第7单元扇形统计图
科目:数学年级:六年级教师: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观察六(一)同学喜欢项目的统计表,
喜欢的乒足跳踢
其他
5、经历扇形统计图生成过程。
6、观察扇形统计图并思考:图中整个圆表示什么?各个扇形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7、归纳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科目:数学年级:六年级教师:
(2)2011年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所占百分比情况统计表
第(1)小题
(1)绿荫小学2007-2011年校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
绿荫小学2007-2011年校园内
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图
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变化。
折线统计图更能直观地表示出数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
第(2)小题
年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所占百分比情况统计
这题给出了各种树木占树木总量的百分比,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都可以表示出这些信息。
但用扇形统计图更能直观地看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第(3)小题
(3) 2011年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数量统计表
以上信息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描述?哪种更直观些?
2、完成教科书第99页“做一做”
3、完成练习二十一第5、6、7、8题
科目:数学年级:六年级教师:
第8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科目:数学年级:六年级教师:
科目:数学年级:六年级教师:
可以画个图来帮助思考。
用一个圆或一条线段来表示“
从图上可以看出,这些分数不断加下去,总和就是
、渗透极限思想。
授课日期月日。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与作业设计第七及第八单元
观察投影出示的三张统计表,收集源自计表中的信息。教学环节教学策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探索新知
时间约(32)分钟
年份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总数/棵
100
120
150
170
200
(2)绿萌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所占百分比情况统计表。
树种
杨树
柳树
松树
槐树
其他
百分比/%
25
20
15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2、根据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课件:
教师:教材例题投影图
学生:收集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条形统计图:从条形统计图中能很清楚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读出相关信息,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分析比较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感受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据的特征。
(二)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在前面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通过熟悉的事例使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在分析比较过程中加深对三种统计图特点和适用性的认识。本单元注重从生活、生产中选取素材,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相关数学元素,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数据收集的渠道,也凸显出了统计与生产、生活密切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实用价值。本单元的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与所学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对比,体会到各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感受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据的特征。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八单元教案
1、小结全课: 2、集体评价:
效果 检测 情况 教学 反思
小学数学学科第七单元信息窗1电子备课
单位 任课 教师 课题 年级 课时
谁先上场——可能性(练习课)
六年级
时 间
年
月
日 课时
信息1第 2 课时,共 2 课时;总第
教学 课本第 99—100 页,自主练习 2,3 题,练习题 内容 教学 目标 要求的活动方案。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准备 预习 提纲 教 学 过 程
小学数学学科第七单元信息窗1电子备课
单位 任课 教师 课题 年级 课时
谁先上场——可能性
六年级
时 间
年
月
日 课时
信息1第 1 课时,共 2 课时;总第
教学 课本 98—100 页红点 1,绿点 1,自主练习第1、4题,限时作业 内容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设计符合实 际要求的活动方案。
二次备课
二、研究问题,指导点拨。 自主练习 1、本题考查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学生先独立解答。 2、小组交流,集体汇报并自我纠错。 3、小结: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也可以 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自主练习 2:,仔细阅读题中的相关信息,说一说每个百分数表示的意 义 1、多指几名学生说一说,注意把百分数的意义表达清楚。 2、集体汇报并自我矫正。
效果 检测 情况 教学 反思
小学数学学科第八单元信息窗1电子备课
单位 任课 教师 课题 年级 课时 六年级 时 间 年 月 日 课时 信息1第 1 课时,共 3 课时;总第
山东假日游——百分数(一) (百分数的读写)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七单元制订旅游计划-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七单元制订旅游计划-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旅游计划制订的基本知识。
2.运用加减法计算旅游行程中的时间、距离、费用等。
3.发挥创新思维,设计出符合实际的旅游计划。
4.培养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制订旅游计划,提高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能够熟练地应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2.能够发挥创新思维,设计出实际可行的旅游计划。
3.能够与他人合作,协作制订旅游计划。
三、教学策略1.引导学生理解旅游计划制订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旅游的兴趣。
2.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设计出符合实际的旅游计划。
3.小组合作制订旅游计划,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4.结合计算题目,教授加减法的操作方法。
四、教学流程与方法1. 流程:1.鼓励学生思考制订旅游计划的目的、意义和流程。
2.分小组,让学生进行合作,制订旅游计划。
3.给学生一些题目,让他们利用加减法进行计算,涉及时间、距离、费用等。
4.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旅游计划,并作出评价和改进意见。
2. 方法:1.演示法:通过实际案例演示旅游计划的制订流程。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制订旅游计划,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3.情景模拟法:通过虚拟场景的模拟,让学生进行实际计算,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4.评价法:让学生评价自己的旅游计划,并接受他人的改进意见,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五、教学资源1.教师提供的教材、习题、课件等。
2.学生自带的笔记本、平板等电子设备。
六、教学评价1.在课后,让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评价自己在合作制订旅游计划中的表现。
2.设置旅游计划设计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出符合实际的旅游计划,并对其进行评价和改进意见。
3.对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思维、计算能力进行评价,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单元《整理与复习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单元《整理与复习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单元《整理与复习图形与几何》主要包括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以及图形的密铺和镶嵌。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整理和复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基本知识,对图形的周长、面积、表面积、体积等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部分学生对一些复杂图形的计算方法和步骤还不够熟悉,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对他们的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
2.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
2.难点:解决一些复杂图形的计算问题,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和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图形,让学生掌握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计算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图形与几何的相关知识。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的图形和立体模型,方便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整理与复习》主要是对本册内容的一个回顾和总结。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统计图表的制作。
教材通过不同的情景和实例,让学生理解数据的本质,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数据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他们对统计图表的制作和解读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数据的本质,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
2.让学生能够通过数据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3.让学生熟练制作和解读各种统计图表,增强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2.统计图表的制作和解读。
3.如何通过数据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不同的情景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数据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统计图表的制作和解读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不同类型的数据和统计图表。
2.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道具。
3.准备教学PPT和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的数据处理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不同的数据和统计图表,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数据的本质,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图表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数据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七、八单元教案
身高(cm)
140~149
149~155
155~160
160~167
人数
8
25
12
5
请问:(1)140~149的占全班总数的百分数为________;
(2)149~155的占全班总数的百分数为________;
(3)155~160的占全班总数的百分数为________;
“鸡兔同笼”是一类有名的中国古算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许多小学算术应用题都可以转化成这类问题,或者用解它的典型解法--“假设法”来求解。因此很有必要学会它的解法和思路。你知道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有几种方法吗?并通过比较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
1、列表法:适合数据较小的问题;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设法;一般都适合,数量关系比较容易理解;
定期储蓄存款的方案可填在第第一张表格中。其他存款方案,如教育储蓄存款方案以及买国债的方案可填在第二张表格中。每一个具体方案都要求明确填出存期、到期利息、利息税以及到期收入等信息。
教师对学生设计的不同方案要恰当的给予鼓励,不能不加指导让学生盲目地停留在对定期储蓄存款方案的罗列中。
2.选择方案。
从上述各种可行的方案中选取收益最大,即最优化的方案进行合理存款,并计算出到期后总共的收入。启发学生通过讨论逐步认识到,由于教育储蓄和国债都免征利息税,所以相对同期的定期存款,它们的收益会相对较高。但由于国债和教育储蓄对存期和提取具有一定地限制,所以为了实现本笔存款收益最大化。可能的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
重难点或关键:选择存款收益最大的方案;设计出为学生上学存款1万元存6年的存款方案
教学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2014六年级数学最新人教版上第七单元第八单元教案
(2)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绘制一个统计图,要能清楚地反映六(1)班同学喜欢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的百分比?大家认为应该绘制什么样的统计图比较好呢?
教
学
过
程
(3)、探究
我们可以用扇形统计图
(4)完善统计图
(5)整个圆表示什么?用这样的统计图有什么好处?各个扇形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教学重点
借助“形”(面积模型、线段图、直角坐标系等)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极限思想。
教具学具
图片
教学内容
个人修改设计
教
学
过
程
一、出示问题。
1、小兰和爸爸、妈妈一起步行到离家800 m远的公园健身中心,用时20分钟。妈妈到了健身中心后直接返回家里,还是用了20分钟。小兰和爸爸一起在健身中心锻炼了10分钟。然后,小兰跑步回到家中,用了5分钟,而爸爸走回家中,用了15分钟。上面几幅图哪幅是描述妈妈离家的时间和离家距离的关系?哪幅是描述爸爸的?哪幅是描述小兰的?
教学重点
借助“形”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极限思想。
教具学具
图片
教学内容
个人修改设计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今天我们来——————
二、教学例2。
(1)课件出示例题。
(2)观察、试算、发现规律。
①观察算式中加数的特点,你有什么发现?
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开始学习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师:请看屏幕——(出示主题图)
2015新审定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第八单元【附部分教学反思】
看电视
打球
听音乐
看小说
其他
人数
80
68
74
56
23
③小强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每年体检的身高记录如下。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身高/cm
125
129
135
140
150
153
四、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练习二十一5、6、7、8题
板书设计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名称
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和统计图中的数据发现,滴水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增加,滴水量与时间成正比例关系。(板书:滴水量与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3、解决问题
P106页第3题。(运用调查的和计算出来的数据解决问题)
4、周围有那些浪费水的现象?你能算出一年全国家庭大约要浪费多少吨水吗?(老师提供信息①全国大约有1.5亿个家庭,②平均每个家庭有一个水龙头漏水,然后结合前面已得到的结果算一算全国的家庭一年大约浪费多少吨水)
2、观察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用图片或文字呈现出来(实际调查一下学校或家庭漏水龙头的数量)。
3、学生分组测量一个水龙头单位时间的滴水量(1分钟)。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教材105-106页及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节约用水的欲望。
(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水,水无处不在,但人类的浪费,导致环境恶化,因为缺水,导致大片良田干涸,产量减少;因为缺水,人们的日常饮用水受到严重威胁。当我们看到这些情景时,我们是否感觉到心情沉重难过,我们需要怎样做呢:“节约用水”(板书课题)。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列出算式解决它,好吗?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八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师:这么巧妙的方法,我们是借助什么发现的?(图形)。
看来,有的计算问题借助图形解决会更容易。
就像这个题一样,我们借助图形发现了更巧妙、更简便的方法。
三、练习巩固1.下面每个图中各有多少个红色小正方形和多少个蓝色小正方形?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答案。
教师:请你认真思考、观察,上边的图形和对应的数之间有什么规律?四人小组交流。
教师:刚才有一个同学说,蓝色的小正方形顺次增加1个,红色的小正方形顺次增加2个。
为什么蓝色的小正方形每次增加1个,而红色的小正方形每次增加2个呢?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第一个图形,若要增加1个蓝色小正方形,其上方、下方就要各增加1个红色小正方形;依此类推,第三个图形在第二个图形的基础上增加了1个蓝色小正方形,则红色小正方形就要增加几个?教师:如果不让你看图,照这样画下去,第6个和第10个图形各有几个红色小正方形和蓝色小正方形呢?你能写出来吗?在草稿本上写一写。
教师请学生介绍,说说是怎么算出来的。
教师:观察发现,图形中左右两侧的红色小正方形个数固定不变(为6个),在中间部分,蓝色小正方形的个数乘以2就是红色小正方形的个数。
即使在蓝色小正方形个数较多的情况下,仍然可以算得很快,看来图形问题确实也蕴涵着数的规律。
找到了其中的规律,解决问题就清晰、容易多了。
2.课件出示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二第2题。
(1)教师:上方有图,下方有对应的数字,请你观察和思考,图和数之间有什么规律?小组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
学生:第2个图形中小圆的个数为1+2,第3个图形中小圆的个数为1+2+3,第4个图形中小圆的个数为1+2+3+4。
学生:是第几个图形,其中就有几行小圆。
教师:照这个规律往下画,你能画出来吗?图形下方的数字表示的是什么?第5个、第6个、第7个图形下方的数,你能不能很快写出来?教师请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纸上。
教师请学生汇报,说说是怎么得到结果的。
教师:图形中的最后一行是第几行?含有几个小圆?教师:现在如果老师不让你画图,你能不能想象一下第10个图形,它是什么样子的?一共有多少个小圆呢?现在我们就不画图,算一算,第10个图形下方的那个数是多少?能算出来吗?动笔试一试。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八单元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八单元教材分析
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89页例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一个大杯,正
1,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
3
本题意在让学生学习用“替换”法解决问题。
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问题,依次观察教材提供的两副表示“替换”过程的示意图,从图中分析理解替换方法,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八单元可能性
第94页例1、例2。
本单元意在让学生能用分数表示出可能性的大小。
教材的编排意图是通过图文或实物让学生明白可能性大小的表示,教学中大部分情节可以用实物,如例1可以用实际事件引出;“试一试”可以用真正的袋内装球进行摸球活动;例2可以用真实的扑克牌。
用真实的东西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真实体验,增强学生的理解,加固学后的记忆。
第七八单元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第一课时:扇形统计图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6-97页学习目标:1、通过实例观察,能说出扇形统计图的的特点。
2、通过同桌讨论和互相说一说,能根据扇形统计图回答问题。
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1、我们学习过的统计图有哪些?2、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二、谈话引入,引导分析1、谈话引入老师在昨天对同学们平时喜欢的体育项目作了一个调查统计。
请看大屏幕。
2、出示调查数据表(出示课件):六(1)班喜欢的项目统计表你从这个表中知道了哪些信息?如果我们想知道喜欢每种运动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该怎么计算?(学生说一说,算一算)可不可以绘制成统计图,一眼就能各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板书:扇形统计图三、探求新知1、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课本96-97页,之后小组交流,达成共识:(1)它为什么叫扇形统计图?(2)各块扇形表示什么?(3)所有颜色合起来表示什么?(全班总人数)它表示多少?(4)扇形统计图与我们学过的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有什么不同?2、归纳小结,(出示课件):扇形统计图,用整个圆代表单位“1”,表示全班学生的人数,用不同大小的扇形来表示喜欢每种运动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
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更清楚的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四、巩固练习1、出示:牛奶各营养成分含量图提问:3.3%指的是什么?4%呢?谁是单位“1”?5%?每天喝一袋250克的牛奶,能补充营养成分各多少克?2、下面是某小学六年级学生视力情况统计图。
(1)近视人数占全年级的()%,视力不良(包括假性近视和近视)的人数占全年级学生人数的()%。
(2)视力正常的有63人,六年级共有()人?视力不良的有多少人?(3)针对这个学校六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五、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些什么收获?同桌相互说说看。
(学生自由说)小结:扇形统计图的作用是很多的,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用扇形统计图来统计的,希望我们的同学们能够灵活地运用统计图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年级上册第78单元 课时教案.docx
扇形统计图课时教案第1课时扇形统计图课时教案第2课时计表。
(2) 2011年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所占百分比情况统 计表。
(3)2011年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数量统计表。
2、 理解题意:题中给出了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的统计 表,要求根据统计表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把它们表示出来。
老师: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学生思考后回答: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 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不仅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的多 少,而且能清楚地反应各数量的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能 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与总体之间的关系。
3、 解决问题。
① 给出了绿荫小学5年中每年的树木数量,用条形统计图 和折线统计图都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变化。
绿荫小学2007—2011年校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图教学 过 程绿荫小学2007—2011年校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图小结:折线统计图更能直观地表示出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趋 势。
② 给出了绿荫小学各种树木占树木总量的百分比,用条形 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都可以表示出这些信息。
小结:扇形统计图更能直观地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③ 给出了各种树木的数量,只能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教 学 过 程4、课堂作业例:根据扇形统计图反映的情况填空。
五(3)班图书角各类图书数量统计图(1) 在这幅统计图中,用整个圆表示()。
(2) 四个大小不等的扇形分别表示:文艺书占图书总数的 ();科技书占图书总数的();画报占图书总数的 ();其他书占图书总数的()。
各种图书的本数占 图书总数的百分数相加的和是()%。
(3) ()数量最多,( )数量最少。
(4) 如果共有500本图书,则文艺书有()本,科技书有( )本,画报有()本,其他书有()本。
5、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怎样选择统计图了吗?教 学 过 程扇形统计图课时教案第3课时教具多媒体,水资源有关的资料,计算器,三角板,铅笔,多媒体课件。
(3)小组内交流实验结果,互相提出建议,再向全班同学展/J, O2. 整理数据。
六年级数学八单元教学设计
环形的面积=大圆面积—小圆面积
=∏R2—∏r2
=∏(R2—r2)
三、巩固练习
练习二十七第1、11、1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再集体讲解。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又有哪些Hale Waihona Puke 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合作备课教案
执笔教师
执教教师
第单元
第4课时
课题
总复习——统计
课型
复习课
一、分步复习活动准备
将学生课前就本节复习内容提出的知识性问题和难点问题分类整理,制成问题卡,交由3位学生主持复习。
师:同学们,经历了将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大家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为了帮大家更好地复习整理本节知识,我们请3位同学分别主持复习。现在请第一位主持人出场。
二、复习分数乘除法的知识
(1)主持人持知识问题卡提出问题,分别指名回答。
(1)百分率=()/()×100%
(2)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多(少)的数/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3)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一个数×(1+N%)=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
(4)售价×几折=实付钱数
收入×税率=应纳税额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合作备课教案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企业大学文化程度的职工占1/4。
B该企业职工中,中专生与初中生之和多于高中生。
C该企业职工中没有文盲。
D以下说法都对。
在该企业职工中,哪两种文化程度的人数相等?
若该企业有职工1000人,那么小学文化程度的职工有多少人?
该企业职工中,有大学文凭的人比有高中文凭的人少多少?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七八单元学案
6.7.1 扇形统计图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通过实际问题认识扇形统计图的含义和特点,会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2.在具体情景中,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统计观念。
【学习过程】一、问题导入出示场景:六(1)班同学正在体育活动,他们做什么?你知道他们班最喜欢的运动是什么吗?怎样才能知道呢?仔细观察这个表,从这个表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呢?说一说.二、自主探究1.根据统计表计算出最喜欢的各种体育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可用计算器计算)。
乒乓球:足球:跳绳:踢毽:其他:2.思考:从统计表中,还有哪些信息不容易表示出来?3. 如果要更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扇形统计图表示。
组织学生把计算的结果填到图中。
4.想一想,你们能说说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了解到什么信息,它与条形统计图相比有什么不同?5.根据统计图上表示的情况,你对6(1)班同学有哪些建议?6.我的发现:(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三、课堂达标下面是鸡蛋各部分质量统计图。
从图中 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鸡蛋中蛋壳的质量 约占( ),蛋黄的质量约占( )。
如果一个鸡蛋重80克,那么这个鸡蛋中的 蛋白重( )克。
2.右图是聪聪家十月份生活支出情况统计图。
(1)这是( )统计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如果聪聪家这个月的支出是1600元, 请你分别计算出各项支出的钱数。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6.7.2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分析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及优势,会根据数据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统计。
2.在具体情景中,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统计观念。
【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
师: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二、自主探究1.观察下列三幅统计表,说一说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2. 思考:如果用统计图来表示这些信息,根据我们的发现选择哪种统计图更合适呢?说说你的理由。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数学第七、八、九单元学案
学科:数学班级:六()班姓名:
学习目标:认识扇形统计图,知道它的特点和所表示的意义,了解扇形统计图的——数与形学案
学科:数学班级:六()班姓名:
学习目标: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帮助学生借助“形”来直观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体会有时“形”与“数”能互相解释,并能借助“形”解决一些与“数”有关的问题。
补充栏
纠错栏
补充栏
纠错栏
第九单元总复习学案
第3课时空间与图形
学科:数学班级:六()班姓名:
学习目标:进一步弄清概念,能正确地运用公式解答问题。
补充栏
纠错栏
第九单元总复习学案
第4课时位置、统计和数学广角
学科:数学班级:六()班姓名:
学习目标:认识统计图,知道它的特点和所表示的意义,体会有时“形”与“数”能互相解释,并能借助“形”解决一些与“数”有关的问题。
补充栏
纠错栏
第九单元总复习学案
第1课时分数乘除法
学科:数学班级:六()班姓名:
学习目标:熟练地掌握分数乘、除法、倒数、比的意义和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化简比与求比值的方法。
补充栏
纠错栏
第九单元总复习学案
第2课时百分数和比
学科:数学班级:六()班姓名:
学习目标:进一步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是基本一致的,能熟练解答百分数三种应用题。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扇形统计图例1 1课时
扇形统计图例2 1课时
教学设计
课题
扇形统计图的认识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一课时
主备教师
授课教师
教
学
目
标
1.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关系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2.学会观察扇形统计图,并能从图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扇形统计图的价值,体会统计方法与统计思想。
折线统计图:从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
2.出示P16情境图,出示统计表,把表格补充完整。
3.小结,引入
二、问题出示,自主探究。
1.出示扇形统计图,补充完整,观察
2.从这个扇形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
二、交流完善,点拨深入。
组织学生汇报。
2.在生活中,在哪里见过扇形统计图?
四、基础练习,拓展提升。
1.教材97页“做一做”。
2.教材100页“练习二十一”1题。
3.教材100页“练习二十一”2题。
4.教材101页“练习二十一”4题。
学生观察统计表,动笔算,补充表格并指名回答。
一名学生读问题,其他同学注意倾听。
学生汇报,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并适时补充。
预设:
树木总量变化情况—折线.条形(折线统计图更直观表示变化趋势)
各种树木所占百分比—扇形.条形(扇形统计图更直观表示数量变化趋势)
各种树木数量—条形(清楚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3.通过绘制不同的统计图,你有什么想说的?
(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统计图)
强调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第七单元第1课时总计第 2 课时主备人:鲍宗付投放日期2018年12月12日一次备课二次备课课题:扇形统计图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和总量之间的关系。
2、能看懂扇形统计图,并能从图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感受统计的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看懂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并能从统计图中读出必要的信息。
教学过程:一、导入明标1.出示教材第96页情境图,说说同学们正在干什么?2.在这些体育项目中,你喜欢什么活动?出示统计表,进行统计。
(可在课前进行调查统计,利用Excel自动生成扇形统计图)喜欢的项目乒乓球足球跳绳踢毽其他人数二、合作探究:1.通过这张统计表,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预设:数量的多少对比:如喜欢乒乓球人数最多,喜欢足球的比喜欢踢毽的多2人等;数量求和:如喜欢乒乓球的和喜欢足球的一共有20人等。
2.如果要比较喜欢每种运动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多少,可以怎样比较?3.如何计算喜欢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多少呢?4.学生进行口算或笔算,完成统计表,并进行校对。
喜欢的项目乒乓球足球跳绳踢毽其他人数128569百分比30%20%12.5%15%22.5%三、合作交流1.认识扇形统计图(1)如果我用这样一张图来统计我们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用这个扇形表示乒乓球的30%,你觉得这整个圆表示的是什么?(2)乒乓球的30%又表示什么?预设: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0%;把一个圆平均分成100份,喜欢乒乓球的占其中的30份。
(3)你能根据我们刚才计算的,把这张图补充完整吗?(教师可以逐项出示,并可以让学生根据扇形的大小来判断一下这块扇形可能表示的是哪个运动项目。
)(4)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扇形统计图。
(5)揭题:像这样的统计图,我们把它叫做扇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扇形统计图)(6)想想各个扇形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7)小结:扇形的大小和项目所占总人数的百分比有关。
我们可以根据扇形的大小来判断数量的大小。
2.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征(1)看图说说,在这幅统计图中你还可以知道哪些信息?预设:量的多少:如谁多谁少,谁和谁一样多;部分和总量的关系:如喜欢乒乓球和足球的人数占了总人数的一半,喜欢踢毽和跳绳以及其他项目的人数占了总人数的一半。
(2)说说这样的统计图有什么优势?预设:可以根据扇形的大小清楚直观地看到量的相对大小;可以看到各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
(3)小结:在这样的统计图上,我们不仅可以直观地比较各个扇形的相对大小,还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四、展示点拨想想各个扇形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小结:扇形的大小和项目所占总人数的百分比有关。
我们可以根据扇形的大小来判断数量的大小。
五、训练拓展:1、完成课本97页做一做/2、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题。
六、小结反思: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第七单元第2课时总计第 2 课时主备人:鲍宗付投放日期2018年12月12日一次备课二次备课课题:扇形统计图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巩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更清楚地认识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比,提高从扇形统计图读出必要信息的能力。
2、.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教学重点与难点:1、巩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
2、从扇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并且正确地获取信息、利用数据进行分析、作出判断。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想一想,填一填。
1、常用的统计图有()统计图,()统计图,()统计图。
2、如果只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可以选用( )统计图表示;如果想要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可以选用( )统计图表示;如果要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 )统计图表示。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评价归纳,板书课题。
二、交流探索1、下面是鸡蛋各部分质量统计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鸡蛋中蛋壳的质量约占(),蛋黄的质量约占()。
如果一个鸡蛋重80克,那么这个鸡蛋中的蛋白重()克。
2、下面数据分别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A.人离不开水,成年人每天体内47%的水靠喝水获得,39%来自食物含的水,14%来自体内氧化时释放出来的水。
B.某校五年级学生最喜欢的课外活动统计表如下。
看电视打球听音乐看小说其他人数80 68 74 56 23C.小强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每年体检的身高记录如下。
年级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身高/cm125 129 135 140 150 153A用( )统计图 B用( )统计图 C用( )统计图三、巩固练习1、填空。
(1)常用的统计图有()、()、()。
(2)()统计图较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3)要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用()统计图比较合适。
(4)要表示各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需要绘制()统计图。
(5)在一幅扇形统计图里,有一个扇形的面积占整个圆的45%,这个扇形的圆心角是()2、下图是某校六年级同学参加三项体育活动人数的统计图。
(1)参加跑步的人数占全年级人数的()%,它所表示的扇形圆心角是()度。
(2)已知参加跳高的人数是30人,全年级参加三项体育活动的总人数是()人,参加跑步人数是()人,参加打球是()人。
2、根据医学分析,一个体重60千克的人,体内含有蛋白质11千克、脂肪9千克、水36千克、其他物质4千克。
用扇形统计图表示人体内各物质的含量。
四、训练拓展:1、课本108~109页2~4题,学生独立完成,师生共同矫正2、填空。
(1)常用的统计图有()、()、()。
(2)()统计图较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3)要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用()统计图比较合适。
(4)要表示各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需要绘制()统计图。
(5)在一幅扇形统计图里,有一个扇形的面积占整个圆的45%,这个扇形的圆心角是()2、下图是某校六年级同学参加三项体育活动人数的统计图。
(1)参加跑步的人数占全年级人数的()%,它所表示的扇形圆心角是()度。
(2)已知参加跳高的人数是30人,全年级参加三项体育活动的总人数是()人,参加跑步人数是()人,参加打球是()人。
2、根据医学分析,一个体重60千克的人,体内含有蛋白质11千克、脂肪9千克、水36千克、其他物质4千克。
用扇形统计图表示人体内各物质的含量。
五、小结反思: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第八单元第1课时总计第 2 课时主备人:鲍宗付投放日期2018年12月12日一次备课二次备课课题: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目标:1.体会数与形的联系,进一步积累数形结合数学活动经验。
2.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归纳推理的数学思想,会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1、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帮助学生借助“形”来直观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
2、体会有时“形”与“数”能互相解释,并能借助“形”解决一些与“数”有关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明标1、说一说:在0除外的自然数中,奇数有哪些?偶数有哪些?奇数有:1、2、5、7、9、11、13、15、17、19......偶数有:2、4、6、8、10、12、14、16、18、20......2、算一算:1+3+5 =(9 ) 1+3+5+7+9=( 25 ) 1+3+5+7+9+11=( 36 ) 1+3+5+7+9+11+13+15+17+19=( 100 )二、自学质疑:1.课件出示例题。
观察结果你有什么发现?(1、4、9、16、25)都是平方数,追问我们在那个图形中能找到平方数?(正方形)(2)生活动:在方格纸上画出1、2、3、4、等的平方?观察图形,在图形中找到连续奇数相加?观察加法算式、平方数、正方形,你有什么发现?通过计算1+3=22,1+3+5=32,你有什想法?我的猜想:小结:只要是1开始的,连续的奇数相加,就能排成每行、每列个数是几的大正方形,和也就是几的平方。
2.练习。
(1)1+3+5+7+9=()2;1+3+5+7+9+11+13=()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2。
(2)利用规律,算一算。
1+3+5+7+5+3+1=();1+3+5+7+9+11+13+11+9+7+5+3+1=()。
三、合作交流1.通过拼摆小正方形,初步感受数与形的联系。
四、展示点拨小结:数形结合是一种特别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把数与形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更简单,师抽象的问题变得更直观。
发现一:加法算式的中加数的个数与对应的大正方形每边中的小正方形的个数相同;发现二:加法算式中的加数是在图形变化中增加的小正方形的个数。
发现三:几个奇数相加的和正好等于几的平方。
五、训练拓展:1、用例1学到的思考方法,算出下面式子的结果吗?2+4+6+8+10+12+14+16+18+20=()从2开始的n个连续偶数的和等于n×(n+1)2.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可借助学具摆一摆)①1+3+5+7+9+11+13=( )2 ②1+3+5+7+9+11+13+15+17=( )2③_____1+3+_______________=92 ④1+3+5+7+5+3+1=⑤1+3+5+7+9+11+13+11+9+7+5+3+1=六、小结反思: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第八单元第2课时总计第 2 课时主备人:鲍宗付投放日期2018年12月12日一次备课二次备课课题:数与形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研究数与形之间的联系,寻找规律,发现规律,学会利用图形来解决一些有关数的问题。
2、2.让学生经历猜想与验证的过程,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归纳推理、极限等基本数学思想。
3、教学重点与难点:探索数与形之间的联系,寻找规律,并利用图形来解决有关数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明标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探究了图形中隐藏的数的规律,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有关数与图形之间的联系。
(板书课题:数与形)二、自学质疑自学引导(出示PPT2——4)任务一运用数形结合计算任务二发现规律验证规律三、小组交流1、小组内讨论交流,从中得出什么规律?2、你还有什么质疑?3、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练习二十二的习题。
4、把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
三、展示点拨(1)小组汇报。
(2)追问、补充、质疑等互动活动。
(3)(3)梳理、总结、评价数与形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当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时,许多难题的解决变得很简单。
四、训练拓展:1、完成导学单上的练习题五、小结反思: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