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名词解释
外科名词解释
无菌术asepsis:针对细菌污染来源所采取的一系列防范措施,包括灭菌法、消毒法、操作规则和管理制度; 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宿主体内并引起病理变化;
灭菌: 采用物理方法为主的措施,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
消毒:采用化学药物为主的方法,将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减少到无害的程度;
低钾血症: 血清钾低于3.5mmol/L,引起以肌细胞功能障碍为主的病症称为低钾血症;
高钾血症:血钾浓度超过5.5mmol/L,即为高钾血症;
外科感染surgical infection:需要手术治疗的感染性疾病和发生于创伤或手术后的感染;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细菌内毒素促使炎性介质释放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
水中毒:又称稀释性低血钠,指机体的摄水总量超过了排出水量,以致水分在体内潴留,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又称为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或称多器官衰竭MOF,是指在严重感染、创伤或大手术等急性疾病过程中,同时或相继并发一个以上系统或和器官的急性功能障碍或衰竭;
疖furunde: 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痈carbunde; 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急性蜂窝织炎acute cellulites: 指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蜂窝组织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
丹毒erysipelas: 是溶血性链球菌侵入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所引起的急性炎症;
急性肾衰竭ARF: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损害,在短时间几小时甚至几日内出现血中氮质代谢产物积聚,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及全身并发症,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
外科总论名词解释
外科总论名词解释
1、外科:医生能够以手术或手法治疗的疾病仅限于人体体表创伤、疮疡、骨或关节的伤病,这个医疗专业就称为外科。
2、无菌术:就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由灭菌法、消毒法和一定的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所组成.
3、灭菌:指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包括芽孢。
4、灭菌法:指用物理方法彻底消灭与手术区域或伤口的物品上所附带的微生物。
5、消毒: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并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
6、容量失调:指等渗性体液的减少或增加,只引起细胞外液量的变化,而细胞内液容量无明显改变。
7、浓度失调:指细胞外液中的水分有增加或减少,以致渗透微粒的浓度发生改变,也即是渗透压发生改变。
8、成分失调:细胞外液中其他离子浓度改变,但因渗透微粒的数量小,不会造成对渗透压的明显改变,仅造成成分失调.
9、水中毒:指机体的摄水量超过了排水量,导致水分在体内潴留,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
10、高渗性缺水:又称为原发性缺水,水和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多于缺钠,血清钠高于正常范围,血清钠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
11、低渗性缺水:又称为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水和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缺钠,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12、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水和钠呈比例地丧失,血清钠仍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也保持正常。
13、低钾血症:血钾浓度低于3.5mmol/L即为低钾血症
外科学名词解释
外科学名词解释
外科学(Surgery)是一门研究和治疗疾病、创伤和异常情况的医学专业,主要通过手术操作来进行治疗和修复。外科学涵盖广泛的领域,包括普通外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整形外科、胃肠外科等。以下是对一些外科学常见名词的解释:
1.手术(Surgery):手术指通过在病人身体上进行切割、缝合或修复,来治疗疾病、损伤或异常情况的医疗工艺。
2.麻醉(Anesthesia):麻醉是一种通过使用药物来减轻或消除病人疼痛和产生失去意识的状态,使得手术过程可以无痛苦地进行的过程。
3.切口(Incision):切口是外科手术时切开皮肤和其他组织以便进入人体内部的过程。切口的大小和位置根据手术的目的和需要来确定。
4.缝合(Suture):缝合是在手术过程中将切开的皮肤和其他组织以及器官部分进行接合和固定的步骤。常用的缝合材料有线, 缝合线和缝合针等。
5.手术室(Operating room):手术室是专门用于进行手术和其他外科操作的设施,通常具有洁净、安全和灭菌的环境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病人的安全。
6.开腹术(Laparotomy):开腹术是一种外科手术,通过在腹部作切口以便手术医生可以进入腹部,检查和治疗腹腔内的疾
病。
7.鼻窦镜手术(Sinus endoscopy):鼻窦镜手术是一种通过鼻腔内镜检查和治疗鼻腔和鼻窦疾病的外科手术技术,可以减轻鼻窦炎、息肉和其他鼻内有关疾病的症状。
8.关节镜手术(Arthroscopy):关节镜手术是一种通过关节内插入镜头和一些微小的手术器械,来检查和治疗关节内部的损伤或异常情况的手术技术。
外科学考点名词解释
外科学考点名词解释
1.库欣反应(Cushing):当颅内压急剧增高时,病人血压升高(全身血管加压反应)、心跳和
脉搏缓慢、呼吸节律紊乱及体温升高等各项生命体征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即。
2.脑疝:当颅内某分腔有占位性病变时,该分腔的压力大于邻近分腔的压力,脑组织从高压力
区向低压力区移位,导致脑组织、血管及颅神经等重要结构受压和移位,有时被挤入硬脑膜
的间隙或孔道中,从而出现一系列严重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为脑疝。
3.原发性脑损伤(Primarybraininjury)指暴力作用于头部时立即发生的脑损伤主要有脑震荡、
弥漫性轴索损伤、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损伤.下丘脑损伤。
4.脑震荡:①短暂的意识障碍②不超过半小时③清醒后大多不能回忆受伤当时乃至伤前一段
时间内的情况(逆行性遗忘)④皮肤苍白、出汗、血压下降、心动徐缓、呼吸浅慢、肌X力
降低、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等症状⑤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脑脊液检查无红细胞、
CT检查颅内无异常发现。
5.甲亢:由各种原因导致正常甲状腺素分泌的反馈控制机制丧失,引起循环中甲状腺素异常增
多而出现以全身代谢亢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的总称.
6.突眼性甲状腺肿:指在甲状腺肿大的同时,出现功能亢进症状.病人年龄多在20-40岁之间.腺
体肿大为弥漫性,两侧对称,常伴眼球突出.
7.甲状腺危象:是甲亢的严重合并症,与术前准备不够,甲亢症状未能很好控制及手术应激有
关.主要表现为高热(>39℃),脉速(>120次/分),同时合并神经,循环及消化系统严重功能紊乱,如: 烦躁,谵妄,大汗,呕吐,水泻等.
外科名词解释大全
外科名词解释大全
1. 外科学(Surgery):外科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并应用手术技术来治疗疾病和伤口。
2. 神经外科(Neurosurgery):神经外科是专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和损伤的外科学科。
3. 心脏外科(Cardiac Surgery):心脏外科是专门处理心脏疾病和损伤的外科学科。
4. 胸外科(Thoracic Surgery):胸外科是专门处理胸部(肺、食管、心脏等)疾病和损伤的外科学科。
5. 血管外科(Vascular Surgery):血管外科是专门处理血管疾病和损伤的外科学科。
6. 泌尿外科(Urology):泌尿外科是专门处理泌尿系统疾病和损伤的外科学科。
7. 肝胆外科(Hepatobiliary Surgery):肝胆外科是专门处理肝脏和胆囊疾病和损伤的外科学科。
8. 胰腺外科(Pancreatic Surgery):胰腺外科是专门处理胰腺疾病和损伤的外科学科。
9. 肛肠外科(Colorectal Surgery):肛肠外科是专门处理直肠和结肠疾病和损伤的外科学科。
10. 整形外科(Plastic Surgery):整形外科是专门进行重建和修复身体缺陷、改善外貌的外科学科。
11. 疝气手术(Hernia Surgery):疝气手术是一种修补疝气(腹部内脏从其正常位置突出)的手术。
12. 手术室(Operating Room):手术室是专门用于进行手术的房间,具备特殊的设备和环境条件。
13. 麻醉科(Anesthesiology):麻醉科是专门负责为手术患者提供麻醉和疼痛管理的科室。
(完整版)外科学名词解释
1.无菌术:针对微生物及一切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包括灭菌法消毒法和操作规则以及管理制度。
2.补液试验:取等渗盐水250ml,于5~10分钟内静脉注入。如血压升高而中信静脉压不变,提示血容量不足。如血压不变而中心静脉压增高则提示心功能不全。
3.最低肺泡浓度(MAC):指某种吸入麻醉药在一个大气压下与纯氧同时吸入时,能使50%病人在切皮时不发生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这时的肺泡内所含吸人麻药的最低浓度,就称之为MAC
4.疖:俗称疥疮,是单个毛囊及周围组织的急性细菌性化脓性炎症。病菌金葡菌为主。
5.痈:指多个相邻毛囊及周围组织的急性细菌性化脓性炎症,也可由多个疖融合而成。
6.丹毒:是皮肤淋巴管网受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侵袭感染所致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好发于下肢与面部,常有全身反应,少有组织坏死、化脓;易治愈但常复发。
7.肿瘤:是机体细胞在各种始动与促进因素作用下所产生的增生与异常分化形成的新生物。
8.库欣反应::颅内压急剧增高时,病人出现血压升高(全身血管加压反应)、心跳和脉搏缓慢、呼吸节律减慢(又称两慢一高),称为库欣反应
9.脑疝:当颅内某分腔有占位性病变时,脑组织从高压力去向低压力区移位,导致脑组织、血管、神经重要结构受压和移位,被挤入小脑幕裂孔、枕骨裂孔、大脑镰下间隙等生理性或病理性间隙或孔道中,引起一系列严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为脑疝
10.熊猫眼(眼镜征):颅前窝骨折时,骨折多累及额骨水平部和筛骨。骨折出血可经鼻流出,或进入框内在眼睑和球结膜下形成淤血斑,俗称。。。
11.脑震荡:为最轻的脑损伤,其特点为伤后即刻发生的短暂的意识障碍和近事遗忘。
(完整版)最全的外科学名词解释
1、灭菌法(sterilition):用物理方法杀灭与手术区和伤口接
触物品上的微生物。
2、抗菌法:又称消毒法,用化学方法消灭微生物。有高压蒸
汽,煮沸,火烧。
3、反常性酸性尿:低钾血症时,一方面钾离子由细胞内逸
出,与Na,H交换增加,使细胞内液的H浓度降低,导致代谢性碱中毒,另一方面,远曲肾小管NaK交换
减少,NaH交换增加,使H排出增多,导致反常性酸
性尿
4、等渗性脱水:又称混合性脱水,最易发生。水钠成比例
丧失,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变。
5、牵引痛:内脏疾病引起身体体表某部位发生疼痛或痛
觉过敏
6、会聚现象:牵引痛的部位与患者的内脏部位有一定的
解剖关系他们都受同一脊髓节段的后跟
7、神经所支配该部位的躯体和内脏痛觉纤维进入同一阶
段的脊髓后角内并和同一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即为~ 8、有效循环血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的血量,依
赖充足的血容量,有效地心排出量和良好的周围血管
阻力。
9、休克(shock)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引起的代谢障碍和细
胞受损的病理过程。
10、冷休克:在感染性休克中,出现血管收缩,皮肤苍白,
湿冷,甚至有紫绀少尿或无尿。
11、中心静脉压(CVP)代表右心房或者胸腔段腔静脉内压
力的变化可反映全身血容量与右心功能之间的关系12、MODS:在严重创伤、感染和休克时,原无器官功能障
碍的患者同时或者在短时间内相继出现两个以上器
官系统的功能障碍以致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必须靠临
床干预才能维持的综合征。
13、ARF:急性肾衰肾排泄功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减退,血尿
素氮及血肌酐持续升高肌酐清除率下降到正常一半,
外科名词解释
1,灭菌: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及芽孢
2,无菌术(asepticism):是针对人体和周围环境中各种感染来源所采取的一种预防措施,由灭菌法、消毒法和一定的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所组成。目的是防止病原微生物在手术、换药、穿刺等过程中通过接触、空气或飞沫进入伤口或组织。
3,消毒(disinfection):系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并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胞)
4,功能性细胞外液:绝大部分的组织间液能迅速地与血管内液体或细胞内液进行交换并取得平衡。
5,无功能性细胞外液:间液仅有缓慢交换和取得平衡的能力,但在维持体液平衡方面的作用甚小,但胃肠消失液的大量丢失、可造成体液及成分的明显改变。
6,水中毒:又称稀释性低血钠,指机体的摄水量超过了排水量导致水分在体内潴留,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
2.高渗性缺水;又称原发性缺水。水和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多于缺钠,血清钠高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
3.低渗性缺水;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水和钠随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缺钠,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4.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水和钠呈比例的丧失,血清钠仍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也保持正常。
5.低钾血症:血清钾离子浓度低于3.5mmol/l
6.高钾血症:血清钾离子浓度高于5.5mmol/l
7.呼吸性酸中毒:指肺泡通气功能减弱,不能充分排出体内生存的二氧化碳,一致血液的PCO2增高,引起高碳酸血症。
8.呼吸性碱中毒:指肺泡通气过度,体内生存的二氧化碳排出过多,一致血的而氧化碳降低,引起低碳酸血症。
外科学名词解释
移植术:将一个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用手术或其他方法,移植到自体或者另一个体的某一部位,统称为移植术;
崁顿包茎:包茎患者由于包皮外口过小,包皮上翻而又不能及时复原,使狭小的包皮口紧箍在阴茎冠状沟上方,引起远端包皮和阴茎头回流障碍而引起局部水肿、淤血,形成嵌顿包茎;
房间隔缺损简称房缺ASD,是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是心房间隔先天性发育不全所致的左右心房间异常交通; Dugas征阳性:肩关节脱位时,将患侧肘部紧贴胸壁时,手掌搭不到健侧肩部;或手掌搭在健侧肩部时,肘部无法贴近胸壁; 应激性溃疡SU是继发于创伤、烧伤、休克和其他严重的全身病变如心肌梗死等的一种胃、十二指肠粘膜病变,病变过程可出现粘膜急性炎症、糜烂或溃疡,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大出血或穿孔、此病可单独发生,也可作为MODS 其中的一种病变;
休克Shock;是机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血液灌流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它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
MODS:,即多器官功能障
碍综合征是指急性疾病
过程中同时或序贯继发
两个或更多的重要器官
的功能障碍或衰竭;
灭菌法:指用物理方法彻
底消灭与手术区域或伤
口的物品上所附带的微
生物;
消毒:系指杀灭病原微生
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并
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
微生物如芽胞
无菌术:是针对人体和周
围环境中各种感染来源
所采取的一种预防措施,
由灭菌法、消毒法和一定
的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
所组成;
功能性细胞外液:绝大部
分的组织向液能迅速地
与血管内液体或细胞内
液进行交换并取得平衡;
DIC,即弥散性血管内凝
外科学名词解释(比较全)
外科学名词解释
1、腹外疝:由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空隙,向体表突出所致。
2、直疝三角:外侧边是腹壁下动脉,内侧边为腹直肌外侧缘,底边为腹股沟韧带。
3、早期胃癌:胃癌仅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者,无论病灶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均为~。
4、小胃癌:癌灶直径在10mm以下的早期胃癌。
5、微小胃癌:癌灶直径在5mm以下的早期胃癌。
5、一点癌:癌灶直径在1mm以下的早期胃癌。
6、麦氏点:沿盲肠的三条结肠带向顶端追踪可寻到阑尾基底部。其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称为~。
7、肝蒂:包含有门静脉、肝动脉、淋巴管、淋巴结和神经。
8、第一肝门:门静脉、肝动脉和肝总管在肝脏面横沟各自分出左、右干进入肝实质内,称为~。
9、Glisson纤维鞘:门静脉、肝动脉和肝胆管的管道分布大体上相一致,且被其共同包裹,称为~。
10、第二肝门:三条主要的肝静脉在肝后上方的静脉窝进入下腔静脉,称~。
11、第三肝门:肝的小部分血液经数支肝短静脉流入肝后方的下腔静脉,称~。
12、胆囊三角(Calot三角):胆囊管、肝总管、肝下缘所构成的三角区。
13、Mirizzi综合征:是特殊类型的胆囊结石,形成的解剖因素是胆囊管与肝总管伴行过长或者胆囊管与胆总管汇合位置过低,持续嵌顿于胆囊颈部的和较大的胆囊管结石压迫肝总管,引起肝总管狭窄;反复的炎症发作更导致胆囊肝总管瘘管,胆囊管消失、结石部分或全部堵塞肝总管。临床特点是反复发作胆囊炎及胆管炎,明显的梗阻性黄疸。胆道影像学检查可见胆囊或增大、肝总管扩张、胆总管正常。
外科名词解释
外科名词解释
1. 局部麻醉:是利用某些药物有选择性地暂时阻断神经末梢、神经纤维以及神经干的冲动传导,从而使其分布或支配
的相应局部组织暂时丧失痛觉的一种麻醉方法。
2.表面麻醉:将局部麻醉药滴、涂布或喷洒在黏膜表面,利用麻醉药的渗透作用,使其透过黏膜阻滞浅在的神经末梢
而产生麻醉作用,称为表面麻醉。
3. 浸润麻醉:将局部麻醉药沿手术切口线皮下注射或深部分层注射,阻滞周围组织中的神经末梢而产生麻醉,称为局
部浸润麻醉。
4. 传导麻醉:将局部麻醉药注射到神经干周围,使其所支配的区域失去痛觉而产生麻醉作用,称为传导麻醉。
5、硬膜外麻醉:将局部麻醉药注射到硬膜外腔,阻滞脊神经的传导,使其所支配的区域失去痛觉而产生麻醉,称为硬
膜外麻醉。
6、全身麻醉:是利用某些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广泛的抑制作用,从而暂时地使机体的意识、感觉、反射和肌肉张力部分或全部丧失的麻醉方法。
7、复合麻醉:联合采用几种麻醉剂所施行的麻醉,目的在于增强麻醉药的作用,减轻其毒性和副作用,扩大麻醉药的应用范围。
❖(1)混合麻醉:同时注入两种或数种麻醉剂的混合物以达到麻醉的方法。
❖(2)配合麻醉:在采用全身麻醉的同时配合应用局部麻醉的方法。
❖(3)合并麻醉:间隔一定时间先后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麻醉剂的麻醉方法。通常前者为基础麻醉,即使动物达到全身浅麻醉状态;后者为维持麻醉,即使动物进入手术所需要的麻醉深度。
8、单纯麻醉:单纯采用一种全身麻醉剂施行麻醉的方法。
9、麻醉前给药:指在麻醉前先使用少量神经安定药、镇静药、镇痛药、肌松药、抗胆碱药等,以减少全麻药的用量及副作用,消除麻醉和手术中的不良反应,使麻醉过程平稳,提高麻醉的安全性。
外科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外科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术语解释
1. 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是指通过切开或穿刺等方法,用外科器械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或修复的医疗行为。外科手术的目的是通过操作患者的组织或器官来消除病理性改变或纠正异常。
2. 切开
切开是指外科手术中通过刀、剪或其他器械将皮肤、粘膜等组织切开,以便进行进一步的操作和操作目的的实现。
3. 缝合
缝合是指外科手术中用线缝合器官或组织的断裂或切口,恢复其结构和功能。缝合可使用各种缝合线和缝合针,以便将组织紧密结合在一起。
4. 穿刺
穿刺是指外科手术中用针或其他尖锐器械刺入组织或腔隙,如
关节腔、胸腔等,以进行抽取样品、排除积液等治疗或诊断目的。
5. 麻醉
麻醉是指通过药物或其他方式,在手术过程中使患者失去痛觉
或意识,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麻醉可以分为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
简答题
1. 外科手术有哪些常见的切口选择?
外科手术的常见切口选择包括纵行切口、横行切口、斜行切口、弯行切口等。选择切口时需要考虑手术目的、手术器械的使用以及
术后的美观性等因素。
2. 外科手术中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缝合?
外科手术中需要进行缝合的情况包括切口合并的组织断裂、器
官切除后的器官重建、组织修复、伤口止血等。缝合可以恢复组织
的完整性和功能,促进伤口的愈合。
3. 为什么外科手术中需要进行麻醉?
外科手术中需要进行麻醉,是为了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感觉到疼痛或不自主地反应。麻醉可以确保手术操作的安全性,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也可以提供理想的手术环境,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4. 外科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式有哪些?
外科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式包括全身麻醉、局部麻醉、椎管内麻醉等。全身麻醉通过给患者注射药物使其失去意识和痛觉反应;局部麻醉通过麻醉药物作用于特定区域的神经,使其失去感觉;椎管内麻醉通过将麻醉药物注射到脊髓液腔内达到麻醉效果。
外科名词解释
1、灭菌法:是指用物理的方法,彻底杀灭附在手术所用物品上的一切活的微生物。
2、消毒法:又称抗菌法,是指用化学药品消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不要求清除和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孢)。
3、局部麻醉:利用某些药物有选择地暂时阻断神经末梢、神经纤维或神经干的冲动传导,从而使其分布或支配的组织暂时丧失痛觉。
4、全身麻醉:利用某些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广泛的抑制,使机体的意识、感觉、反射和肌肉张力出现暂时的部分或全部丧失。
5、损伤:各种外界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机体组织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局部或全身反应。
6、创伤:锐性外力或强烈的钝性外力作用于机体组织或器官,使受伤部皮肤或黏膜出现伤口及深在组织与外界相通的机械性损伤。开放性损伤
7、肉芽组织:是新生的富含毛细血管的幼稚阶段的纤维结缔组织。肉芽组织是由纤维母细胞、毛细血管及一定数量的炎性细胞等有形成分组成的。
8、挫伤:在钝性外力的作用下,使机体的局部组织受到损伤,受伤部的皮肤和黏膜保持完整,但有深部组织的损伤。非开放性损伤
9、血肿:由于各种外力作用,导致血管破裂,溢出的血液分离周围组织,形成充满血液的腔洞。
10、淋巴外渗:钝性外力在动物体上强行滑擦,使皮肤或筋膜与其下部组织发生分离,淋巴管断裂,淋巴液聚积于组织内。
11、休克:是机体对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的反应,是组织血液灌注不足、组织细胞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代谢紊乱和细胞受损的病理过程。休克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是神经、内分泌、循环、代谢等发生严重障碍时出现的症候群。
12、外科感染:是动物机体与侵入体内的致病微生物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局部和全身反应。
外科的名词解释外科
外科的名词解释外科
外科是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和应用手术治疗的原则和方法。外科
在医学领域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人们提供了改善健康状况和延长寿命的可能。
一、外科的定义与历史
外科源自古希腊语“cheirourgia”,意为“手术”。它起源于远古时代,与人类文
明的进程紧密相关。远古时代的人们意识到手术可以解决某些疾病和损伤,从而推动了外科学的发展。
二、外科的分类与专科
外科学按照手术类型和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多个专科,包括普外科、骨科、胸外科、神经外科、整形外科、心外科等。每个专科都有其特定的领域与技术,以应对不同类型的疾病或创伤。
三、外科的基本原则
外科手术需要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则,包括防止感染、保持术区清晰、控制出血、尽量保留组织和器官,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这些原则确保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四、外科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外科手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现代医疗器械和设备
的应用使手术操作更加精确和高效。实时影像技术(如CT扫描、MRI等)的使用
帮助外科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器官结构。
五、外科手术的风险与挑战
尽管外科手术的技术和设备不断改进,但手术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手术期间可能会出现出血、感染、器官损伤等并发症。此外,手术后的恢复期也需要患者合理的护理和康复。
六、外科医生的角色与责任
外科医生是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他们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承担起治疗患者和教育后人的责任。外科医生通常要经过长时间的专业培训和实践,才能胜任这个重要的职业。
外科学名词解释
外科学名词解释
1、腹外疝:由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空隙,向体表突出所致。
2、直疝三角:外侧边是腹壁下动脉,内侧边为腹直肌外侧缘,底边为腹股沟韧带。
3、早期胃癌:胃癌仅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者,无论病灶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均为~。
4、小胃癌:癌灶直径在10mm以下的早期胃癌。
5、微小胃癌:癌灶直径在5mm以下的早期胃癌。
5、一点癌:癌灶直径在1mm以下的早期胃癌。
6、麦氏点:沿盲肠的三条结肠带向顶端追踪可寻到阑尾基底部。其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
外1/3交界处,称为~。
7、肝蒂:包含有门静脉、肝动脉、淋巴管、淋巴结和神经。
8、第一肝门:门静脉、肝动脉和肝总管在肝脏面横沟各自分出左、右干进入肝实质内,称为~。
9、Glisson纤维鞘:门静脉、肝动脉和肝胆管的管道分布大体上相一致,且被其共同包裹,称为~。
10、第二肝门:三条主要的肝静脉在肝后上方的静脉窝进入下腔静脉,称~。
11、第三肝门:肝的小部分血液经数支肝短静脉流入肝后方的下腔静脉,称~。
12、胆囊三角(Calot三角):胆囊管、肝总管、肝下缘所构成的三角区。
13、Mirizzi综合征:是特殊类型的胆囊结石,形成的解剖因素是胆囊管与肝总管伴行过长或者胆囊管与胆
总管汇合位置过低,持续嵌顿于胆囊颈部的和较大的胆囊管结石压迫肝总管,引起肝总管狭窄;反复的炎症发作更导致胆囊肝总管瘘管,胆囊管消失、结石部分或全部堵塞肝总管。临床特点是反复发作胆囊炎及胆管炎,明显的梗阻性黄疸。胆道影像学检查可见胆囊或增大、肝总管扩张、胆总管正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菌术(asepsis):针对细菌污染来源所采取的一系列防范措施,包括灭菌法、消毒法、操作规则和管理制度。
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宿主体内并引起病理变化。
灭菌: 采用物理方法为主的措施,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
消毒:采用化学药物为主的方法,将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减少到无害的程度。
低钾血症: 血清钾低于L,引起以肌细胞功能障碍为主的病症称为低钾血症。
高钾血症:血钾浓度超过L,即为高钾血症。
外科感染(surgical infection):需要手术治疗的感染性疾病和发生于创伤或手术后的感染。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细菌内毒素促使炎性介质释放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
水中毒:又称稀释性低血钠,指机体的摄水总量超过了排出水量,以致水分在体内潴留,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又称为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或称多器官衰竭(MOF),是指在严重感染、创伤或大手术等急性疾病过程中,同时或相继并发一个以上系统或(和)器官的急性功能障碍或衰竭。
疖(furunde): 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痈(carbunde); 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急性蜂窝织炎(acute cellulites): 指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蜂窝组织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丹毒(erysipelas): 是溶血性链球菌侵入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所引起的急性炎症。
急性肾衰竭(ARF):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损害,在短时间(几小时甚至几日)内出现血中氮质代谢产物积聚,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及全身并发症,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
急性肝衰竭(AHF):可在急性或慢性肝病、肝肿瘤、外伤、肝脏手术后、中毒症、其他系统器官等疾病的过程中发生。
急性胃肠功能障碍(AGD):是继发于创伤、烧伤、休克和其他全身性病变的一种胃肠道急性病理改变,是胃肠道粘膜损害以及运动和屏障功能障碍为主要特点。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因肺实质发生急性弥漫性损伤而导致的急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临床表现亦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
细菌移位:肠道细菌透过粘膜屏障入血,经血药循环抵达远隔器官的过程。
脓肿:急性感染后,组织或器官内病变组织发生液化坏死,形成局限性脓液积聚,周围有一完整的脓腔壁。破伤风(tetanus): 破伤风杆菌侵入伤口,生长繁殖产生外毒素所致的急性特异性感染。
休克(shock):机体受到强烈有害刺激后,因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灌流不足,导致全身细胞缺氧,进而代谢障碍、器官功能损害,所出现的危急综合症。典型表现:表情淡漠、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快弱、血压下降、尿量减少。
脓毒症;是指因病原菌因素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体温、循环、呼吸、神志有明显改变者,用以区别一般非入侵性的局部感染。
菌血症:是脓毒症的一种,即血培养检出病原菌者。
麻醉(anesthesia):指应用药物或其他方法来消除手术时的疼痛。
局部麻醉:注射药物暂时阻断身体某一区域痛觉传导的方法,患者神志清醒。
心肺复苏(CPR):抢救垂危生命所采取的紧急措施。即以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以心脏按压代替自主心搏。脑复苏:为了防止心脏停搏后缺氧性脑损伤采取的措施。
损伤: 致伤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组织破坏与功能障碍。
围手术期处理:就是为病人手术做准备和促进术后康复。
最低有效肺泡浓度(MAC):指某种吸入麻醉药在一个大气压下与纯氧同时吸入时,能使50%病人在切皮时不发生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时的最低肺泡浓度。
重症检测治疗室(ICU):是集中各种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先进的检测和治疗设备,对重症病例的生理功能进行严密检测和及时有效治疗和专门单位。
清创术:组织损伤后,在细菌侵入伤口深部以前,进行手术彻底处理,使污染伤口变为清洁伤口,使开放性损伤变为闭合性损伤,争取一期愈合的措施。
肿瘤(tumor): 是局部组织的细胞异常增生和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
脓性指头炎: 手指末节掌侧皮下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甲沟炎(paronychia): 指甲一侧周围组织的化脓性感染。
等渗性缺水(isotonic dehydration):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型缺水,是外科临床中最常见的缺水类型。水和钠等比例丢失,血清钠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渗透压可保持正常。
高渗性缺水:又称原发性缺水,缺水多于缺钠,血清钠大于150mmol/L,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
低渗性缺水: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水与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缺钠,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血清钠浓度降低。
烧伤(burn):是指由热力所引起的组织损伤的统称,包括由火焰、热力、光源、化学腐蚀剂、放射线等因素所致的损伤。
气性坏疽(gas gangrene):是由梭妆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以肌坏死或肌炎为特征的急性特异性感染。
毒性反应:局麻药吸收入血后,当血药浓度超过一定阈值时,会引起局麻药全身毒性反应。其反应程度取
决于血药浓度。
二重感染(Superinfection)又称重复感染,是指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可使敏感菌群受到抑制,而一些不敏感菌(如真菌等)乘机生长繁殖,产生新的感染的现象。
交界性或临界性肿瘤:在临床上除良性与恶性肿瘤两大类外,少数肿瘤在形态上属良性,但常浸润性生长,切除后易复发,甚至可以出现转移,从生物行为上显示良性与恶性之间的类型。
肿瘤标志物:有肿瘤组织自身产生的可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生化物质。
暖休克:以革兰氏阳性菌引起,外周血管扩张,阻力降低,心排出量正常或增高(称高排低阻型),有血流分布异常和动静脉短路开放增加,病人皮肤比较干燥温暖,故称暖休克。
冷休克:多见,革兰氏阴性菌引起,外周血管收缩,微循环淤滞,大量毛细血管渗出致血容量减少和心排出量减少(又称低排高阻型),病人皮肤湿冷,又称冷休克。
全身麻醉: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静脉、肌肉注射进入人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
心肺脑复苏(CPCR):由于外伤、疾病、中毒、意外低温、淹溺和电击等各种原因,导致呼吸、心跳停止,紧急采取和促进心脏、呼吸功能恢复的措施,从而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1、低钾血症静脉补钾注意事项
(1)尿量:尿量要在30ml/h以上。
(2)浓度:氯化钾浓度一般不超过%,即10%的葡萄糖溶液1000ml加入氯化钾不能超过30ml,浓度过高对静脉刺激大,引起疼痛。浓度过高还可抑制心肌,导致心脏骤停,特别注意绝对禁止直接静脉推注。
(3)速度:不可过快,成人静脉滴入不超过60滴/分。
(4)总量:每天补钾要准确计算,对一般禁食病人无其他额外损失时,10%氯化钾30ml为宜。严重缺钾者,不宜超过6~8g/d。
2、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
骨折临床愈合的标准:①局部无压痛及无纵向叩击痛;②局部无反常活动;③X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④外固定解除后上肢能向前平举lkg重量达1分钟;下肢能不扶拐在平地连续步行3分钟,并不少于30步;连续观察2周骨折处不变形
3、简述局麻药引起毒性反应的常见原因
毒性反应:指机体和组织器官对一定量局麻药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损害,其中中
毒反应多见。中毒反应是指单位时间内血液中局麻药浓度超过了机体的耐受力而引起得不良反应。全身毒性反应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最为严重。原因:
A. 局麻药过量
B. 误注入血管
C. 血液供应丰富部位注射,未加缩血管药物
D. 病人机体状态差,对局麻药耐受力降低引起毒性反应的常见原因
4、简述骨折的早期并发症
1)休克:多发性骨折、骨盆骨折、股骨干骨折等出血量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