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64环境经济学课程考试说明
环境经济学考试复习题纲及答案。复习进程
环境经济学
第一章绪论
概念:环境问题是指构成环境的因素遭到损害,环境质量发生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甚至给人类造成灾害的变化
组成:生态破坏、环境受到污染
环境问题是经济发展的副产品;环境问题给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解决环境问题,必须依赖经济发展
环境问题实质是个经济问题,解决环境问题必须从经济学入手
环境问题的本质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发展道路问题。环境问题在发展中产生,也要在发展中解决。环保工作只有在服务科学发展中才能大有作为
我国当前的环境形势:局部有所改善;总体尚未遏制;形势依然严峻;压力继续加大
传统经济学的缺陷:不考虑外部不经济性;衡量经济增长的经济学标准——国民生产总值(GNP),不能真实反映经济社会发展
GNP:国民生产总值,按国民统计
GDP:国内生产总值,按国土统计
环境经济学运用环境科学、经济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研究对象:客观存在的环境经济系统
自然再生产与社会再生产的结合部
环境经济学的特点:边缘性、应用型、阶级性、科学性、综合性。
边缘性:环境经济学具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质
应用性:环境经济学主要运用经济科学和环境科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正确协调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的方法
阶级性:经济学都具有阶级性
科学性:
阶级性和科学性称为二重性
环境经济学的理论
1环境资源价值理论、经济外部性理论、效益理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环境问题与经济制度的关系、环境质量公共物品经济学、环境政策的公平与效率问题、环境经济指标。
环境经济学研究方法
1环境费用效益分析:内容包括环境费用效益分析的基本原理、环境费用效益分析的常用方法、费用效益方法应用,环境费用效果分析的基本原理以及应用。
《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环境经济学
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Economics
课程编码:x4030901
学时数:32
其中实践学时数:0 课外学时数:0
学分数:2.0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教授的主要内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环境与经济、环境经济学基础知识、市场与环境、环境管理政策、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中国环境管理体制、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绿色GDP与可持续发展等的基本内容。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们掌握环境经济学基础知识和环境管理等的基本内容,使学生们具备从经济学视角分析和认识环境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们对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的解释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环境管理等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表
三、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一)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1. 教学内容: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及传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学十大基本原理;机会成本、边际利益、边际成本、市场失灵的含义;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
2.基本要求:了解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及传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熟悉经济学十大基本原
理——人们面临权衡与取舍;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理性人考虑边际量;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变得更好;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办法;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他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熟悉机会成本、边际利益、边际成本、市场失灵的含义;了解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
环境经济学复习题
环境经济学复习题
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
内容:
1.环境经济学的定义,环境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2.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3.你怎么看“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经济问题”的论断。
4.什么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它对环境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有着怎样的启
示?
5.供给、需求的定义,市场均衡的主要内容。
6.效用、边际效用、无差异曲线的定义。
7.消费者剩余的定义、环境物品的消费者剩余具有怎样的特性?对环境价值评
估有怎样的意义?
8.绿色GDP与传统GDP的主要区别,绿色GDP的重要意义。
9.外部性、外部经济性、外部不经济性的定义。外部性对环境资源配置的影响。
10.环境污染造成的社会成本内部化的方法有哪些?内部化对社会净福利存在
怎样的影响?请举例说明。
11.谈谈你对环境资源价值的认识,简述环境资源价值的构成。
12.帕累托最优的定义及其必要条件,帕累托最优与社会最大福利的联系。
13.公共物品的定义、特性,解决“公地悲剧”的可能途径。
14.科斯定理及其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资源配置的结果与初始产权的分配之
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15.运用环境经济学理论,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16.“最优污染水平”的概念、提出“最优污染水平”的依据、影响最优污染水
平的因素。
17.环境价值评估的方法有哪几类?各类中又有哪些常用方法?
18.直接市场评价法的定义及其使用条件。
19.旅行费用法的定义及其使用条件。
20.机会成本法的定义、适用范围。
21.意愿调查法的定义、使用时应注意消除的偏差。
22.政府调控环境配置的必要性,环境政策手段的类型和发展趋势。
环境经济学与政策考试试题
环境经济学与政策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
1. 环境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是什么?
A. 环境效益
B. 可持续发展
C. 外部性
D. 自由放任主义
2.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A. 成本效益分析
B. 决策分析
C. 实证分析
D. 以上全部
3. 外部性是指以下哪种情况?
A. 市场参与者的决策对其他人产生不利影响
B. 市场参与者的决策对其他人产生有利影响
C. 市场参与者的决策只影响自身利益
D. 外部性概念与市场无关
4. 环境税收是环境经济政策的一种实施方式,它的目的是什么?
A. 提高政府财政收入
B. 减少环境污染
C. 限制企业利润
D. 促进经济发展
5.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概念是什么?
A. 满足当前需求而不损害后代能力
B. 追求经济增长而不考虑环境问题
C. 以环境保护为主要目标
D. 推迟满足当前需求以保护自然资源
6. 环境评估的目的是什么?
A. 评估环境政策的影响
B. 定量分析环境问题
C. 评估环境风险
D. 监测环境污染物
7. 环境补偿是指以下哪种情况?
A. 污染企业支付给受害者的经济补偿
B. 受害者主动向污染企业提出索赔
C. 政府向污染企业提供补贴以减少污染
D. 政府向居民提供金融补偿以减轻污染影响
8. 环境质量标准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A. 定量界定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
B. 指导制定环境保护政策
C. 限制企业的生产活动
D. 约束居民的消费行为
9. 可替代性是环境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什么?
A. 两种产品可以互相取代
B. 环境资源可以无限制地替代
C. 政府政策可以替代市场机制
环境经济学(王瑞杰)1 环境与经济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课程
环境经济学
主讲人:王瑞杰
课程简介
“环境经济学” 为本科生考查课,共32学时。通过本门 课程的讲授和学习,使同学们能够了解环境经济学的主要 研究内容、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及如何应用这些理论和方 法解决目前中国在经济转型时期的环境问题,特别是环境 经济政策的分析和设计、以及相关的政策、规划/计划和 项目的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估问题。 在教学要求方面:除了要认真阅读和理解所选择的教科 书外,还应该广泛涉猎有关的参考书以及报刊、杂志上发 表的有关文章,以拓宽知识面并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考试要求:学期末交一篇学期论文或开卷考试,考试成 绩由平时作业,学期论文或考试成绩和出勤状况综合给分。
第1节
环境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十大原理: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例如:企 业决定雇佣关系、家庭决定需要购买的物品等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如:污染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例如:1993年,美国的平均收入为2.5万美元,而墨西哥人的 平均收入为7000美元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涨。例如:通货 膨胀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例 如:当政府减少货币量时,它就减少了人们支出的数量
2024年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课程大纲
2024年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课程大纲课程名称:环境科学与工程
课程代码:ENVSE2024
学分:3学分
先修课程:无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的理解与应用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
1. 理解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环境监测与分析的基本方法;
3. 熟悉环境工程技术的应用与实践;
4. 具备环境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课程大纲:
第一章:环境科学与工程概论
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1.2 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学科交叉与综合性
1.3 环境问题的现状与挑战
第二章:环境监测与分析
2.1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方法
2.2 环境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2.3 环境监测仪器的原理与应用
2.4 环境数据分析与解读
第三章:环境污染与治理
3.1 大气污染与控制
3.2 水污染与治理
3.3 土壤污染与修复
3.4 噪声污染与控制
3.5 废物与固废处理与管理
第四章: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4.1 环境政策与法规
4.2 环境影响评价
4.3 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
4.4 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实践
教学方法:
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探究、课外调研等。
教材:
主教材:
- 《环境科学与工程导论》
- 《环境工程学导论》
参考书目:
- 《环境科学导论》
- 《环境化学与污染物分析》
考核方式:
1. 平时表现(20%):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30%):考查对课程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3. 期末考试(50%):考查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综合掌握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代码
(二)课程名称(含英文名称):环境经济学(Environmental Economics)(三)修读对象: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
(三)总学时与学分:36学时(2.0学分)
(四)考核方式:考试
(五)相关课程:环境学概论、环境管理、经济学原理
(六)内容提要(不超过200字)
本课程教学内容分十章,主要包括:绪论;微观经济学基础;环境经济系统;外部性理论;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人口、环境与经济的持续发展;环境经济评价概述;环境价值评估方法;环境经济政策与手段;环境与贸易。既包括了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也反映了环境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基本掌握用经济学的视角和方法来分析当前的环境问题。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
本课程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本科专业选修的一门专业课,教学目的是为学生今后独立分析、解决各类环境经济问题,进行环境保护工作和环境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方法方面,采用启发式教学,课堂老师讲述、学生讨论,课后布置作业,学生结合实际做调查研究并写出报告在课堂交流的方式。
三、理论与实验教学学时分配
理论学时36学时。具体分配如下:
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学时)
第一章绪论4
第二章微观经济学基础5
第三章环境经济系统2
第四章外部性理论3
第五章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4
第六章人口、环境与经济的持续发展5
第七章环境经济评价概述3
第八章环境价值评估方法5
第九章环境经济政策与手段3
第十章环境与贸易2
四、选用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
教材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的,由马中主编的《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概论》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的,由沈满洪主编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环境经济学复习题与答案详解
环境经济学
一、关键概念
外部性:指经济当事人的经济活动对非交易方所产生的非市场性的影响。
外部经济性:又称正外部性,指对受影响者有利的外部影响。
外部不经济性:又称负外部性,指对受影响者不利得外部影响。
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力量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
纯公共物品:(非竞争性的非专有物品。)指范围介于私人物品和纯公共物品之间,通常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一旦生产出来就不可能把某些人排除在外的商品。
准公共物品:指在消费方面具有较大程度外部性的一类公共物品。
共有资源:(竞争的非专有物品。)指不具有排他性,但却具有竞争性的物品。
市场失灵:由于现实经济难以满足完全竞争市场以及其它一系列理想化假定条件,所以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的情况。这种情况被称为“市场失灵”。
政策失效:是指一些社会、经济政策的执行,使生产者的边际生产成本低于生产要素的真实成本,导致生产要素无效率使用和过度使用,引起资源退化和环境污染。与市场失灵不同,政策失效主要是由于体制或政策的原因。
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累积性污染:指如放射性废物、塑料废弃物般,沉积在环境中的污染量与排放量大致相等,降解率慢,在环境中停留时间长的污染。
非累积性污染:指如噪音般,沉积在环境中的时间短,消散快的污染。
生产率变动法:又称生产效应法或生产率法,指通过环境质量变化引起的产量和利润的变化来评估环境质量变化的经济价值的方法。
旅行成本法:又称旅行成本法,指以人们在消费环境物品过程中的费用,比如参观旅游所花费的交通费和时间,衡量他们对环境物品的支付意愿的方法。通常用于评估旅游景点的经济价值。(常常被用来评价那些没有市场价格的自然景点或者环境资源的价值。它要评估的是旅游者通过消费这些环境商品或服务所获得的效益,或者说对这些旅游场所的支付意愿。)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大纲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经济学考核方式:考查
总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用现代经济学方法研究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配置问题。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资源与环境经济的基本理论、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污染治理基本理论,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学会环境资源价值评估方法,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经济学知识基础,并能较系统地参加本课程的学习。
三、先修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学理论基础上的农业经济基本理论,主要内容包括:外部性理论、产权理论、产权制度的基本模式、资源与环境价值评估基本方法、绿色GDP核算、资源承载力的确定方法、环境税、循环经济、土地资源经济、矿产资源经济环境经济。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补充目前资源与环境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借此讲授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相关内容,将理论内容与相关时事热点文件相联系,学会运用相关理论知识综合分析现实资源与环境经济问题。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多媒体的应用、案例教学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3学时)
1.教学内容
(1)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2)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的拓展
(3)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
2.重、难点提示
(1)经济学观点的环境反思;(2)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发展简史。第二章资源环境经济系统(3学时)
环境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1.在使用相同资源的条件下,日本可生产30辆汽车或40台计算机,美国可生产40辆汽车或50台计算机,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D )
A 日本在汽车生产上有比较优势
B 美国在计算机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C美国在这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比较优势
D日本在计算机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2.假定玉米市场中需求是缺乏弹性的,玉米的产量等于销售量且等于需求量,恶劣的气候使玉米的产量下降20%,在这种情况下:( D )
A玉米的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为玉米的产量下降了20%
B玉米的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玉米的价格将上升低于20%
C玉米的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玉米的价格将上升超过20%
D玉米的生产者的收入不变
3.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了5%,需求量增加了4%,则这种商品( b )。
A.需求富有弹性
B.需求缺乏弹性
C.需求量的变动率大于价格的变动率
D.不能确定其需求是否有弹性
4 说“资源是稀缺的”,指的是( B )
A世界上普遍存在着贫困
B 相对于人们对资源的需要来说,资源总是不足的
C 资源必须留给后代
D 生产资源最终会枯竭
4.不完全竞争企业的需求曲线是( d )。
A.垂线
B.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
C.水平线
D.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
5.已知某企业生产的商品价格为10元,平均成本为11元,平均可变成本为8元。则该企业在短期内( c )。
A.停止生产且亏损
B.继续生产且存在利润
C.继续生产但亏损
D.停止生产且不亏损
6.经济学中所说的长期与短期的划分依据( b )。
A.时间的长短
B.以所有生产要素能否得到调整为界限
C.以实际量能否达到计划产量为界限
《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792311课程性质:必修总学时:48学时其中讲授48学时实验0学时习题0学时总学分:3
开课学期:五适用专业:环境科学
先修课程:《资源与环境保护法学》、《环境学》后续课程:《环境管理学》大纲执笔人:参加人:大纲审核人:
编写时间:2010-3-30
(一)、课程简介
环境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由经济学和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相互交叉、有机结合形成的边缘性学科,它试图从经济学的视角、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来探讨环境问题。因而,本课程鲜明的特色在于体现了文理渗透、交叉的性质,是一门为完善环科系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专业基础课。发展的重要手段,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对策演变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环境经济学是环境科学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分支学科,同时与环境规划学、环境管理学和环境法学一起构成了环境科学专业规划管理方向中的重要课程。为学生今后从事环境管理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本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通过对《环境经济学》的学习,使学生熟悉“环境经济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总体轮廓和最主要的内容,掌握其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分析评价方法及其应用,了解当今主要的环境经济政策。
(四)、学生学习本课程应掌握的方法与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经济的视觉审视环境问题,不仅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必备的基础,同时为将来从事环境经济学及相关的研究或从事环境管理
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在预修《环境学》、《环境法学》等专业课后开始学习,为后续课程《环境规划学》、《环境管理学》打下必备的基础,并为今后的工作学习作良好的铺垫,是环境科学教学计划中的重要专业课。
[VIP专享]环境经济学考试资料
第一章
一般意义上的环境:是指环绕某一中心事物的外部空间、条件和状况。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系统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产生有害影响的现象。
或者:环境问题是指任何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和状态的变化。
广义的环境问题: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狭义的环境问题: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环境问题可分为3大类: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当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可以归纳为5个方面。自然灾害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环境污染人口剧增
环境经济学是关于环境问题的经济学研究,即关于环境资源的稀缺性与效用性的经济学研究。
生态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运动过程中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之间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价值转移和增值以及四者内在联系的一般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生物多样性指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或: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态复合体以及各种生态过程中的多样性和变异性总和)。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对人
类的生存和发展贡献巨大。
生物多样性价值主要表现在:1)经济价值:为人类提供食物、工业原料和药物资源;2)生态价值:维持自然界的能流、物流、信息流,净化环境,调节气候,维持进化;3)社会价值:具有艺术价值、美学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及旅
环境经济学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消费:是指使用商品和劳务以满足当前需要的活动。
2、市场:是通过相互作用使交易成为可能的买方和卖方的集合。
3、市场机制:是指通过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化,以及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协调生产与需求之间的联系和生产要素的流动与分配,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一套系统。
4、帕累托最优:在一种资源配置状态下,任何资源配置的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福利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福利状况变坏。
5、需求: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6、供给: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7、支付愿意:是指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或成本。
8、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货币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
9、私人物品:具有明确的产权特征,在形体上可以分割和分离,消费或使用私人物品时有明确的专有性和排他性。
10、公共物品:不具备明确的产权特征,形体上难以分割和分离,消费时不具备专有性有排他性的物品。
11、市场失灵:在理想市场状态下,个体利益最大化能够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当上述条件不能满足时,就会出现资源配置的扭曲。
12、政策失效:是指由于政策的执行,使生产者的边际生产成本低于生产要素的真实成本,导致生产要素无效率使用和过度使用,引起资源退化和环境污染。
13、边际成本:每增加一单位的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量。
14、边际收益:每增加一单位的产量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增量。
15、外部性:是在没有市场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行为影响了其他生产单位的生产过程。
环境经济学习题
环境经济学习题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环境经济学?
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环境与经济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旨在分析环境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它将经济学的理论与环境科学的知识相结合,以经济学的分析工具研究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环境政策的设计和实施。
2. 解释市场失灵是如何导致环境问题的。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导致经济和环境问题。在环境领域,市场不能反映环境资源的真正价值,导致环境资源过度开发和污染问题。市场无法准确内部化环境成本,企业不承担污染或生态破坏的真实成本,导致环境问题。
3. 什么是环境外部性?
环境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过程中产生的损害或利益影响了那些没有参与该交易的第三方个体或整个社会。环境外部性分为污染外部性和环保外部性。污染外部性是指生产或消费活动的副产品对周围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环保外部性是指环境保护活动所产生的正面影响。
二、计算题
1. 列举环境经济学中常用的评估方法。
环境经济学中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
(1)影响评估:评估某一政策或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包括经济、社会和生态方面的影响。
(2)成本效益分析:计算环境保护项目或政策的成本与效益,以确定项目的可行性。
(3)生态足迹分析:测量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包括土地使用、水资源利用、碳排放等。
(4)环境财务会计:将环境资源的价值纳入财务报表,评估企业的环境经营绩效。
2. 请计算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数(ESI)。
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数(ESI)是一个综合指标,用于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
ESI = 环境绩效指数(EPI) / 经济发展指数(GDP)
《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知识目标:通过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学根源及其矫正方法,理解环境价值构成及各种评估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条件,理解和掌握不同污染治理政策手段的优缺点及其条件。
— 1 —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应用相关理论框架和方法(如外部性理论、公共物品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来理解和探析实际中遇到的环境问题的概念化能力和实际操作技巧,具备环境政策制定和环境价值评估的基础知识,为以后的从事环境科学实践和科研工作奠定较好基础。
(三)素质目标:拓展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具备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待环境问题的意识,理解解决环境问题对于维持保持生态环境系统,维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促使学生养成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社会公共品德和行为规范。
三、基本要求
(一)了解环境问题的发生、发展;认识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各环境要素(大气、水等)的污染、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关系等问题。
(二)理解环境价值基本原理,理解环境政策设计原则及各种环境政策的特点。
(三)掌握分析环境问题的经济学原理,掌握环境费用效益分析方法原理和基本步骤,掌握各种环境价值评估方法的使用条件及基本步骤。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2学时
第一节环境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1学时
一、环境
二、环境问题的发展和研究
三、环境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知识点:环境问题产生的自然科学根源;关于人类未来的不同观点
第二节环境经济学的内涵、研究内容及其作用1学时
环境经济学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课程性质: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环境经济学是环境科学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同时与环境规划学、环境管理学和环境法学一起构成环境科学专业规划管理方向中的重要课程。由于环境经济学是环境学和经济学多学科相互交叉、有机结合而成的边缘学科,因此学生应具备从经济的视角,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来探讨环境问题的能力。
2.设计思路:
教学与实际问题分析结合,建立和强化学生的经济意识,使学生掌握利用环境经济手段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课程内容包括四个模块:微观经济学基础、环境经济学理论基础、环境损益评估方法及环境经济政策;这四个模块相互承接,能够体现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特征。
在环境经济学中,分析各环境相关主体的行为及其相互作用机制需要借助微观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及方法。因此微观经济学基础模块旨在介绍环境经济学中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微观经济学概念、范畴和基本理论、方法。
环境经济学理论基础是环境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环境经济政策制订的基础,该模块课程包括外部性理论和物质平衡理论。
环境损坏和效益的经济评估方法是环境经济学中最经典和应用最广泛的评估方法,包括直接市评估法、揭示偏好评估法和陈述偏好评估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564 环境经济学课程考试说明
一、本课程使用教材、大纲
环境经济学课程使用的教材为《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附大纲),马中编,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
二、本课程的试卷题型结构及试题难易度
2. 试卷按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认知层次命制试题,四个认知层次在试卷
中所占的比例大致为:识记占
20%、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30%、综合应用占20%。 3. 试卷难易度大致可分为“容易、中等偏易、中等偏难、难”。根据课程的特点,每份试卷
中,不同难易度的试题所占的分数比例大致依次为:易占30分、中等偏易占30分、中等偏难占20分、难占20分。
三、各章内容分数的大致分布
五、各题型试题范例及解题要求
1.单项选择题
要求: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例:物质平衡理论揭示的经济学本质是( D )
A. 社会福利
B. 生产
C. 消费
D. 环境污染
2.填空题
例:直接市场评价法是根据生产率的变动情况来评估环境质量变动所带来的影响的方法。
解答:生产率(直接将答案生产率填在横线上)
3.判断改错题
要求: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在题下空处进行改正。
例:支付意愿是指消费者愿意付出的价格或成本。(×)
解答:支付意愿:指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或成本。
4.名词解释
例:环境产权
解答:是指行为主体对某一环境资源具有的所有、使用、占有、处置以及收益等各种权利的集合。
5.简答题
例:排污权交易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解答:建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利即排污权,并允许这种权利像商品一样被买入和卖出,以此来进行污染物的排放控制。
6.论述题
例:论述庇古手段与科斯手段两类环境经济政策的异同点。
解答:共同之处都是为了使外部费用内在化。但是两类政策手段的实施途径和效果不同,主要表现在:
(1)庇古手段多依赖于政府,科斯手段更多的依赖市场机制。
(2)庇古手段需要政府实施收费或补贴,管理成本较大;科斯手段政府界定产权。
(3)实施庇古手段除了使社会获得环境效益外,还可以使政府获得经济效益;科斯手段一般只获得环境效益。
(4)庇古手段一般提供不了刺激,科斯手段一般能刺激厂商采取措施改进市场设备,减少排污。
(5)如果被税收保护的人企图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税负和税收,实施庇古税可能导致另外一些外部性。
六、考试注意事项
本课程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生参加考试时只允许携带钢笔、签字笔,不允许带任何有关参考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