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孤独之旅
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孤独之旅优秀PPT1-PPT精美课件
想一想
鸭群是杜小康亲密的伙伴。作者以较大的篇 幅描写这些鸭子,这与表现杜小康的成长有什么 联系?
经过这一夜的风雨考验,面对着眼前的一切,杜小 康已无法回避,在困境中他磨炼着自己的品行,敢于 面对现实,并勇敢地战胜了自然界的风雨、人生中的 风雨,使自己的意志更加坚强了。
4.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 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 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 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 么想哭。
杜小康家原来是全村首富,一直过着无忧无虑,有求必应的生活。他的 生活受到孩子的羡慕,优异的学习成绩,口袋里有各种各样的零食,能够 骑着罕见的自行车穿梭于孩子们游乐场。这样的孩子,肯定是孩子们的 “孩子王”,享受着至尊无上的地位,即使做游戏也往往是“将军”“司 令”的领袖人物。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优裕的生活竟在一夜间毁了,因为父亲生意的失 败,致使这个孩子的优越感全失。于是他陪着父亲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始了 放鸭生活…….
群
临睡时心理 动作和神态
[团团围住小船]
[恐惧]
[插 拔 重新放]
杜小康
真正的鸭
羽毛:鲜亮 稠密 公鸭蓝羽紫羽:
犹如软缎
[漂亮] [长大]
鸭群
无家的飘游者——长成真正的鸭
其恐惧感衬托主人公的恐慌。 它们长大,衬托主人的成长过程
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
烘托
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 广阔无边害怕
芦 苇 青森森一片 浩浩荡荡
1.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 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 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 到害怕。芦苇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 船。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
《孤独之旅》说课稿3篇
《孤独之旅》说课稿3篇《孤独之旅》说课稿1第一说教材首先是教材的地位和作用⑴《孤独之旅》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本单元是一个小说单元,其重点是在于培养学生把握小说主题,分析人物形象,品味小说语言的能力。
⑵此外这篇课文虽然只是长篇小说《草房子》的节选,但它也拥有主要的人物——杜小康父子、有完整的情节——杜小康在失学之后与父亲放鸭的经历、以及关于鸭群、芦荡、暴风雨的细腻的环境描写等小说的三要素,对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是学情分析就学生的情感结构来讲,九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非常有限,思想上还不太成熟,所以在理解“孤独是成长中的一道美丽而残酷的题目”存在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学生有限的生活经验去引导他们理解主旨,明白“孤独”是每一个人的心灵感受和成长的必修课。
此外,九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小说这种文体也有了一些接触,但是他们理解的现状是感性的多一些,理性相对不足,所以教师可以将小说这种文体三要素及描写方法的抽象知识放入具体的文本分析里去理解和体味,以加深学生对小说这种文体的认识再次是教学目标根据这篇课文的文体特点并结合小说三要素在文中的具体体现,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浏览课文,抓住__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出主人公杜小康的心理变化过程,进而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
(2)能力目标找出文中集中描写环境的句子,体味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人物心理刻画的作用。
(孤独是每个人每个时候都会有的一种心理感受,处理好它对人性格的培养至关重要。
特别对正处在性格形成期的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所以我将)(3)情感目标理解孤独是成长历程中的催化剂,学会在孤独的旅途中磨练自己坚强的意志,明白克服孤独就是自我内心学会承受。
最后是教学重难点本篇课文的题目为孤独之旅,对题目的解读直接关系到__的行为脉络和主旨体现,所以我将重点设计为,理解“孤独之旅”的重要内涵。
难点:品味环境描写对主人公性格刻画的所起的作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孤独之旅》课件
总结
• 本篇小说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 • 增加美感,设置情景,以辽阔水乡为背景,营造氛围,
推动情节发展,衬托人物,表现象征主题。
• 鸭群是一个很重要的象征,鸭的成长与主人公的成长互相交织。 • 暴风雨是一个关键设定,故事波澜与转折皆来源于此,也象征
成长路上的磨难、挫折。 • 芦苇荡是故事发生的地点,见证了主人公心理变化的过程
文段赏析
鸭们不管,它们只要有水就 行,水就是它们永远的故乡。它 们开始觅食。觅食之后,忽然有 了兴致,就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 声。没有其他声音,天地又如此 空旷,因此,这叫声既显得寂寞, 又使人感到振奋。
①鸭们觅食的“兴致”反 衬了人物的无助与迷茫。 ②空旷的天地间只有鸭的 叫声,既衬托环境的空旷 寂寥。
小说三要素
人物:杜小康、杜雍和
环境:远离家乡,孤独偏
僻的芦苇荡(场所)
情节:主人公杜小康,因
家境败落被迫随父亲在陌 生芦苇荡里孤独地放鸭而 逐渐成长起来的故事。
故事情节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1)故事的 (2-27)故事 开端,写杜小 的发展,写父子 康因家道中落 俩离开油麻地, 被迫辍学随父 到达芦荡并在那 亲去放鸭。 里安家,开始了
孤独但不再恐慌
成 从容面对、接受现实,
惊喜、自豪
熟
文章主题
本文通过讲述一个名叫杜小康的孩子在陌生芦 苇荡里孤独地放鸭而逐渐成长起来的故事,讲述了 一个道理——人应该在孤独中磨练自己,在逆境中 锻炼自己,才会长大、成熟、坚强。
重点研读
环境分析
风景在参与小说精神构建的过程中,始终举足轻重 ——曹文轩
文段赏析
鸭们十分乖巧。也正是在夜 幕下的大水上,它们才忽然觉得 自己已成了无家的漂游者了。它 们将主人的船团团围住,唯恐自 己与这条唯一能使它们感到还有 依托的小船分开。
《孤独之旅》说课稿
《孤独之旅》说课稿《孤独之旅》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与作用《孤独之旅》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讲述的是少年杜小康辍学后随父亲一起到荒无人烟的芦苇荡放鸭子,经历了从开始的恐惧、孤独到暴风雨之夜找鸭子变得勇敢坚强起来的故事。
这个单元的四篇课文均是小说,是初中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个小说单元,其重点是在于培养学生把握小说主题,分析人物形象,品味小说语言的能力。
这篇课文虽然只是长篇小说《草房子》的节选,但它也拥有主要的人物——杜小康父子、有完整的情节——杜小康在失学之后与父亲放鸭的经历、以及关于鸭群、芦荡、暴风雨的细腻的环境描写等小说的三要素,对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语文课程标准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自己、关注人类”,“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以上三方面的要求,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梳理杜小康的成长历程,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
2.感受人物形象,揣摩环境描写的作用。
3.树立坚强的人生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点:1.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
2.揣摩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1.分析人物形象。
2.揣摩环境描写的作用。
二、说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关键的。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本着启发性的原则,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学案导读法——放在上课前的预习阶段,使学生通过学案扫清文章的生字词障碍并阅读助学资料,为课堂上走进这篇课文做好准备。
点拨指导法——通过设置主问题,引导学生思索并展开想象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
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画面,让学生直接感知人物所处的环境,形象直观,充满趣味。
三、说学法“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上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打下基础,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探求合作的方式,所以我将引导学生采用勾画圈点法、自主探究法和合作讨论法来学习本篇课文,旨在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活泼的课堂。
《孤独之旅》ppt课件
探究文本
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同桌间交流讨论。
探究文本
1.作者是怎样来表现杜小康成长的过程?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分析。
① “我要上岸回家……” ②“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 ③“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 ④梦到母亲,哇哇大哭,“我要回家”
幼稚、软弱、恋家 克服想家,展望未来 感到自己的渺小和软弱 幼稚软弱,已经受磨练
不同心理感受 茫然和恐惧
到达目的地——芦荡时
害怕和胆怯
在芦荡安顿下来时
孤独
在芦荡时间一久 经历暴风雨后
不再忽然地恐慌 坚强、长大
杜小康
幼稚
成 长 之 旅
成熟
探究文本
2.杜小康由幼稚到成熟的原因是什么?
幼稚
孤独的环境 生活的磨炼
成熟
3.杜小康在怎样的环境下感到孤独?请阅读相关句子,简要分析。
(1)第11-13自然段 ……他盘腿坐在船头上,望着一片茫茫的水。 四周只是草滩或凹地,已无一户人家。黄昏,船舱里的小 泥炉,飘起第一缕炊烟,它是这里的惟一的炊烟。它们在 晚风中向水面飘去,然后又贴着水面,慢慢飘散。……
动作描写和环境描写相结 合,突出了杜小康在暴风 雨中的勇敢表现,他不顾 一切拨着芦苇,哪怕被割 伤,也没有丝毫的犹豫和 害怕,他变得坚强了。
探究文本
(3)第47自然段 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 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明亮。
雨过天晴、月亮明亮与前面的暴风雨形 成鲜明的对比,衬托出杜小康找到鸭子 后的愉悦心情,暗示杜小康经历磨难历 磨难后变得坚强与勇敢。
雍 yōnɡ 撅断 juē 撩逗 liáo 旧茬 chá 逃窜 cuàn
字词积累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流程示意
(按课时设计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应能清晰准确的表述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以及教学环节的核心活动内容。因此既要避免只有简单的环节,而没有环节实施的具体内容;还要避免把环节细化,一般来说,一节课的主要环节最好控制在4~6个之间,这样比较有利于教学环节的实施。)
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可能是知识基础不足、旧的概念或者能力方法不够、思维方式变化等。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进入文本,读出感受,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来解决问题。一、学生自由诵读,用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十环境十情节”的方式概括文章内容。并谈谈你阅读课文的感受;二学生默读文中有关杜小康的语段,体味有关的细节描写;三学生细读全文,体会精美传神的语言,自然环境描写;四学生合作探究:研读课文,结合自己的体验谈感受;五活动与探究进行写作指导逐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探究的学习精神。经过这几个环节,使学生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学习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景物描写对渲染气氛、抒发感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理解文章主旨。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6)“鸭们也长大了”一段,描写生动、形象,映衬出主人公成长历程,具有超出语言层面的隐喻意义。
2、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很出色,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请找出几处,体会这样的描写对表现杜小康成长的重要作用。(小组合作完成)
(3)写暴风雨一段“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写景如在眼前,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将暴风雨的狂暴之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全册目录
部编版初中语文全册目录七年级上册目录第一单元阅读1.春/朱自清2.济南的3.雨的四季/刘湛秋4.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曹操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次北固山下/王湾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第二单元阅读5.秋天的怀念/史铁|季|读,品|清| |,6.散步/莫怀戚7.散文诗两首金色花/泰戈尔荷叶·母亲/冰心8.《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写作学会记事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第三单元阅读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10.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11.《论语》十二章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李白江南逢李龟年/杜甫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第四单元阅读12.纪念白求恩毛泽东13.植树的牧羊人/让·乔诺14.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15.诫子书/诸葛亮写作思路要清晰综合性学习一一少年正是读书时第五单元阅读16.猫/郑振铎17.动物笑谈/康拉德·劳伦兹|突出18.狼/蒲松龄写作如何突出中心第六单元阅读19.皇帝的新装/安徒生20.天上的街市/郭沫若21.女娲造人/袁珂 22.寓言四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伊索寓言》蚊子和狮子/《伊索寓言》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杞人忧天/《列子》写作发挥联想和想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与跳读课外古诗词诵读秋词(其一)/刘禹锡夜雨寄北/李商隐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潼关/谭嗣同七年级下册目录第一单元阅读1.邓家先/杨振宁|群|学习精||3.终身做科学实|写出2.说和做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臧克家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萧红4.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第二单元阅读5.黄河颂/光未然6.最后一课/都德7.土地的誓言/端木族良8.木兰诗写作学习抒情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第三单元阅读9.阿长与《山海经》/鲁迅10.老王/杨绛11.台阶/李森样12.卖油翁/欧阳修写作抓住细节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王维春夜洛城闻笛/李白逢入京使/岑参晚春/韩愈第四单元阅读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张中行14.驿路梨花/彭荆风15.最苦与最乐/梁启超16.短文两篇陋室铭/刘禹锡爱莲说/周敦颐写作怎样选材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第五单元阅读17.紫藤萝瀑布/宗璞18.一棵小桃树/贾平凹19.外国诗二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未选择的路/弗洛斯特20.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陈子昂望岳/杜甫登飞来峰/王安石游山西村/陆游已亥杂诗(其五)/龚自珍写作文从字顺第六单元阅读21.伟大的悲剧/茨威格22.太空一日/杨利伟23.带上她的眼睛/刘慈欣24.河中石兽/纪昀写作语言简明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杜牧贾生/李商隐过松源晨饮漆公店(其五)/杨万里约客/赵师秀八年级上册目录第一单元变化着的社会阅读新闻类文章,获取主要信息,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1.新闻两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毛泽东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2.香港回归新闻一则3.特写两篇“中国速度”震惊雅典/孔宁、张军“飞天”凌空/夏浩然、樊云芳 4.一个灾区农村校长的避险意识/朱玉、万一新闻写作学写消息第二单元生活的记忆阅读传记类文章,对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5.藤野先生/鲁迅6.我的母亲/胡适7.美丽的颜色/艾芙·居里8.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写作学写人物小传综合性学习——地球,人类的家园第三单元美景依然诵读古诗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大意,积累常见文言实词9.三峡/郦道元10.短文两篇与谢中书书/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1.与朱元思书/吴均12.唐诗五首黄鹤楼/崔颢使至塞上/王维渡荆门送别/李白春望/杜甫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写作景物描写要抓住特征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课外古诗词诵读——龟虽寿/曹操赠从弟(其二)/刘桢梁甫行/曹植移居(其二)/陶渊明第四单元情感哲思阅读不同类型的散文,把握其共性和个性13.背影/朱自清14.昆明的雨/汪曾祺15.那树/王鼎钧16.外国散文两篇谈惬意地生活/蒙田我为何而生活/罗素写作语言要连贯综合性学习——我们的网络时代第五单元文明的印迹学习说明方法,揣摩说明语言,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17.中国石拱桥/茅以升18.苏州园林/叶圣陶19.梦回繁华/毛宁20.蝉/法布尔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第六单元情操与志趣诵读古诗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大意,积累常见文言虚词21.《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天降大任于是人也22.愚公移山/《列子》23.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24.诗词五首饮酒(其五)/陶渊明行路难/李白雁门太守行/李贺赤壁/杜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写作表达要得体综合性学习——君子和而不同名著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课外古诗词诵读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朱敦儒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八年级下册目录第一单元民风民俗了解民俗,尊重民间文化,学会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1.社戏/鲁迅2.庆祝旧历元旦/林语堂3.春酒/琦君4.安塞腰鼓/刘成章写作学习仿写第二单元科技之光把握主要观点,提取主要信息,领悟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5.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阿西莫夫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7.为什么补丁是软的,石头是硬的/克劳斯-冯-克利青8.大雁归来/利奥波德写作有条理说明事物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第三单元养性怡情诵读古诗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大意,积累常见文言句式9.桃花源记/陶渊明10.小石潭记/柳宗元11.海国记(节选)/沈夏12.《诗经》两首关雎蒹葭写作学写读后感名著导读——《傅雷家书》:选择性阅读课外古诗词诵读式微/《诗经》子衿/《诗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第四单元思想光芒了解书信和演讲的特点,领悟作者的思想,获得有益的启示13.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14.讲故事的人/莫言15.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16.傅雷家书两则/傅雷写作学写书信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第五单元江山多娇阅读游记,了解游踪,把握叙述角度和景物描写的特点17.壶口瀑布/梁衡18.一滴水经过丽江/阿来19.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马丽华20.登勃朗峰/马克吐温写作学写游记第六单元情趣与理趣诵读古诗文,理解课文内容,积累经典语句21.《庄子》故事两则北溟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22.《礼记》两则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23.马说/韩愈24.卖炭翁/白居易写作学写故事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摘抄和做笔记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送友人/李白卜算子-定慧院寓居作/苏轼卜算子-咏梅/陆游九年级上册目录第一单元自然之音学习诗歌,理解诗歌的意象,感受诗歌的意境,品味诗歌的语言1.沁园春-雪/毛泽东2.诗两首我爱这土地/艾青乡愁/余光中3.雨说——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郑愁予4.致云雀/华兹华斯写作学写诗歌第二单元砥砺思想阅读议论性文章,能够区分观点和材料,把握议论的中心5.敬业与乐业/梁启超6.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7.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罗迦-费-因格8.短文两评“传言伤农”后果更加严重/王玉琪烟花易冷,文化弥新/陈晓波、商意盈写作表达观点要清楚综合性学习——走上辩论台第三单元游目骋怀诵读古诗文,把握作者的情感能联系时代谈感受9.岳阳楼记/范仲淹10.醉翁亭记/欧阳修11.湖心亭看雪/张岱12.诗词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写作议论要言之有理名著导读——《泰戈尔诗选》:如何读诗课外古诗词诵读月夜忆舍弟/杜甫商山早行/温庭筠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第四单元青春年少梳理小说的情节,理解小说的主题13.故乡/鲁迅14.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15.孤独之旅/曹文轩16.心声/黄蓓佳写作学习缩写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第五单元理想信念分析材料,把握论据,理解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18.怀疑与学问/顾颉刚19.无我与不朽/钱穆20.人应当坚持正义/柏拉图写作论证要合理第六单元人物百态阅读古白话小说,把握情节和结构,揣摩小说的语言21.智取生辰纲/施耐庵22.范进中举/吴敬梓23.三顾茅庐/罗贯中24.刘姥姥进大观园/曹雪芹写作学习改写综合性学习——评选年度班级之星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课外古诗词诵读咸阳城东楼 /许浑无题 /李商隐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九年级下册目录第一单元生活咏叹学习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把握诗歌的意象,理解诗人情感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2.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3. 短诗五首月夜/沈尹默沙扬娜拉/徐志摩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断章/卞之琳风雨/芦荻 4.海燕/高尔基写作学写诗歌第二单元人物画廊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对作品有自己的理解,学会欣赏小说5.孔乙己/鲁迅6.变色龙/契诃夫7.蒲柳人家/刘绍棠8.溜索/阿城写作注意审题立意第三单元家国之思诵读古诗文,把握作者的观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9.鱼我所欲也/《孟子》10.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11.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12.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范仲淹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写作讲究布局谋篇综合性学习——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名著导读——《格列佛游记》:讽刺小说的阅读课外古诗词诵读——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第四单元读书鉴赏了解作者观点,提出看法,探讨疑难,尝试迁移运用13.短文两篇谈读书/培根不求甚解/马南邨14.山水画的意境/李可染15.驱遣我们的想象——文艺作品的鉴赏/叶圣陶16.无言之美/朱光潜写作勤于修改润色第五单元舞台人生阅读戏剧作品,把握戏剧冲突和戏剧人物,对作品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17.威尼斯商人(节选)/莎士比亚18.屈原(节选)/郭沫若19.枣儿/孙鸿20.音乐之声(节选)/厄内斯特?勒曼写作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第六单元浩然正气诵读古诗文,感受人物的思想和情感,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21.曹刿论战/《左传》22.出师表/诸葛亮23.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24.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过零丁洋/文天祥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写作表达力求有创意综合性学习——戏剧大舞台名著导读——《简·爱》:外国小说的阅读课外古诗词诵读南安军/文天祥别云间/夏完淳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朝天子·咏喇叭/王磐。
关于孤独之旅教案范文8篇
关于孤独之旅教案范文8篇孤独之旅教案篇1一、主题和题目含义__通过描写杜小康随父亲放鸭所经历的一系列事件和情感历程,刻画了一个少年心理成长的轨迹,揭示了挫折能促进人迅速地成熟这一道理,语文教案-孤独之旅。
小说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不仅仅指杜小康跟随父亲放鸭过程中产生的孤独、寂寞、恐慌之感,还有杜小康心灵的变化过程,即从孤独、寂寞、恐慌到坚强,自己努力奋斗的人生之旅。
二、结构内容这篇小说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只好跟着父亲去放鸭”写杜小康放鸭的原因。
)第二部分(从“小木船赶着鸭子”至“直到明年春天”)写杜小康及其父亲在芦苇荡放鸭的过程。
第三部分(从“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至结尾)写杜小康在放鸭时所遭受的磨难,尤其是寻找失散的鸭子给自己带来的磨难和自己的成长体验——长大了,坚强了。
揭示了__的主题。
小说通过故事情节的巧妙剪裁与布局,揭示了__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对孩子进行磨难、挫折教育实施的必要。
三、文中的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段落主要有:第一部分第9小节,第11~12小节,第20小节,这些环境描写强化了孤独的氛围,增强了杜小康的恐慌不安的感受;第23~24小节,描画了一幅优美、恬静的画面,暗示杜小康的心理逐渐趋向平静,但对于未来漫长的孤独,他仍然觉得恐慌。
第二部分第9小节写暴风雨中的情景,恶劣的自然环境是促进杜小康思想转化的一个因素,突来的暴风雨,使杜小康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迅速地成长起来。
第20小节,雨过天晴,美好的夜色,预示着杜小康的成熟。
这些环境都突出了“孤独”这个意境,这也是杜小康成长的环境。
它为表现人物的变化、__的主题都起到很好的作用,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孤独之旅》。
四、细腻的心理描写描写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如第一部分第10小节,写杜小康最初面对孤独时和面对不可知的未来时的茫然。
第20小节,面对更加孤独的环境时,杜小康心中的恐慌与胆怯。
再如第二部分第2~4小节,孤独中的人们越发孤独,并逐渐强化成一种精神上的压迫,杜小康很自然地想到回家,并且这种意识一发便不可抑止。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感受主人公杜小康在孤独之旅中的心理变化。
2.分析并学习小说中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作用。
3.掌握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点1.分析主人公杜小康的心理变化。
2.理解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作用。
3.学习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并感受主人公在孤独中的成长。
2.分析环境描写与人物心理变化的内在联系。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邀请同学们分享自己对于“孤独”的理解和感受。
2.引导同学们思考:孤独对于一个成长中的少年意味着什么?二、整体感知1.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2.指名学生概括故事情节,复述课文大意。
三、分析主人公形象1.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描述杜小康孤独的语句,并体会其情感。
2.分析杜小康在孤独之旅中的心理变化,讨论其成长过程。
四、环境描写的作用1.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分析其作用。
2.讨论环境描写如何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杜小康的心理变化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2.引导同学们思考: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如何表现杜小康的内心世界?二、深入分析主人公形象1.分析杜小康在孤独之旅中的成长,讨论其性格的转变。
2.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谈谈自己对于杜小康成长的看法。
三、学习景物描写手法1.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描写,分析其特点。
2.讨论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
四、课堂小结2.鼓励同学们在写作中运用景物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回顾杜小康的形象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2.引导同学们思考:课文中的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二、讨论成长主题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成长的理解,结合课文谈谈杜小康成长的意义。
2.讨论成长过程中如何面对孤独和挫折。
三、写作训练1.请同学们以“我的孤独之旅”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孤独之旅》课文原文
《孤独之旅》的课文原文《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选入九年级上册课本(人教版)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但它竟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番境地里,杜家的独生子杜小康失学了,只好跟着父亲去放鸭。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父子俩也一天一天地感觉到,他们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
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
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
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
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
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
鸭栏忽然被风吹开了,等父子俩一起扑上去,企图修复它时,一阵旋风,几乎将鸭栏卷到了天上。
杜雍和大叫了一声“我的鸭子”,几乎晕倒在地上。
因为他看到,鸭群被分成了无数股,一下子就在他眼前消失了。
杜小康忘记了父亲,朝一股鸭子追去。
这股鸭子大概有六七十只。
它们在轰隆隆的雷声中,仓皇逃窜着。
他紧紧地跟随着它们。
他不停地用手拨着眼前的芦苇。
即使这样,脸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芦苇叶割破了。
他感到脚钻心地疼痛,他顾不得去察看一下。
他知道,这是头年的芦苇旧茬儿戳破了他的脚。
他一边追,一边呼唤着他的鸭子。
然而这群平时很温顺的小东西,今天却都疯了一样,只顾没头没脑地乱窜。
到暴风雨将歇时,还有十几只鸭没被找回来。
杜雍和望着儿子一脸的伤痕和冻得发紫的双唇,说:“你进窝棚里歇一会儿,我去找。
”杜小康摇摇头:“还是分头去找吧。
”说完,就又走了。
天黑了。
空手回到窝棚的杜雍和没有见到杜小康,他就大声叫起来。
但杜小康并没有回应。
他赶紧朝四周的芦苇荡里去找,杜小康找到了那十几只鸭,但在芦苇荡里迷路了。
杜雍和找到他时,他已经昏迷不醒。
杜雍和把杜小康背了回来,让他躺在窝棚里,然后去给杜小康找吃的。
杜小康喝了一大碗粥,才渐渐地醒了过来。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孤独之旅[上学期]
广阔 无边
XX X美 好
烘托 反衬
折射 人物 心理 变化 渲染
雷声如万辆战车滚动
暴 歇斯底里 天昏地暗
风 好像世界已到了末日
雨
撅断千万支芦苇 吹、卷鸭栏、惊散鸭群
恶劣 烘托 可怕
气氛 推动 情节 发展
呈扇面形奋力向前推动 [被赶着] [被迫]
一路觅食,有时朝天空叫几声 [寂寞] 衬托
鸭
[无家的漂流者]
➢名言欣赏——关于“孤独”
罗曼·罗兰对于孤独曾有这样的表述: “关心社会生活的良好习惯,不应妨碍你们每 个人倾注于内心的生活。在连续不断的行动和 感情的激流里,你们应该为自己保留一间单房, 离开人群,单独幽居,以便认清自己力量的弱 点,深入思考,然后重新再去接触大地……”
“孤独是一种正常并且健康的心态——如 果程度得当的话。它标志着一种人格的成熟。 它使人少了许多盲目。它使人在嘈杂的生活中 有了一份保护身心健康的清静。”曹文轩
学校会操的资格。
➢ 被排除在会操行列外的还有秃鹤,原因是桑乔担 心他那颗亮闪闪的秃头会影响会操队伍的齐整形象, 同病相怜的两个人只能在后山上远远地看着充满着欢 声笑语的校园。秃鹤长期以来被压抑的反抗性终于爆 发了,他绝然地占据了挂着大红幅的主席台,眼看上 级领导就要到了,情急中,班主任只好答应他参加会 操,条件是必须戴上一顶帽子没会操开始了,油麻地 小学整齐的动作搏得了主席台上的频频点头,可校长 桑乔终于没能笑到最后,队列中的秃鹤突然摘下帽子 远远人扔去,一任他的秃头在阳光下滑稽地闪闪发亮, 领操的女孩儿终于忍不住笑了起来,一时间,整个操 场乱了起来,油麻地小学到底丢掉了连续两年的第一
堂喝彩!
➢ 一桩偶然事件让爸爸桑乔走进 了故事的中心,阿恕当众一语,石破 天惊!桑乔是纸月的爸爸!一直若明 若暗的纸月身世之谜好像水落石出了, 只有桑乔自己心中仍旧坦然,仍旧一 如既往地关照着孤女纸月;不久,纸 月相依为命的外婆过世了。从此,纸 月一如她悄然出现一样,又悄然从油 麻地消失了。
人教2011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阅读 16 孤独之旅》优质教案_6
16 孤独之旅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方法指导:
抓住细节刻画形象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地描绘。
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成功的细节描写,在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揭示主题思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所以,鉴赏小说时应抓住细节描写,从而感知人物形象,品味小说精髓。
[技巧点拨]
首先,要联系细节描写的作用,结合文章作答;其次,须联系前后文,仔细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紧扣语境实行作答;再次,必须结合各种描写的具体作用,把人物放在具体文章中实行体会。
素材积累:
曹文轩的苦难观
在北大执教二十几年,曹文轩教出了一批如刘震云、陈建功那样的学生。
谈到高考的残酷性,曹文轩觉得,竞争是现代社会正常而普遍的事情。
要想让普通家庭的孩子通过平等自由的路径进入高校,那中国除了高考这种方式,没有别的办法。
“我的孩子高考的时候,总是叫苦。
我说不要叫,你学到晚上11点,我们做家长的还来陪着你。
我像你这样大的时候,还在田里割稻子呢,又有谁端着牛奶在一旁候着?”曹文轩认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苦难。
有个细节总是被忽略,当下这个时代的语境,是个“享乐主义时代”的语境。
我们这个时代,缺少了苦难教育,家长自己以前经受的苦难,不愿意让孩子来承担,他们过度地渲染了孩子的苦,“但我认为,这种苦难,是不能省略的”。
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孤独之旅》课件【三篇】
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孤傲之旅》课件【三篇】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孤傲之旅》课件篇一【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目标1.结合杜小康的成长,探索题目的深刻含义2.理解景物描写对刻划人物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哺育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力量和质疑探索的力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奋勉进取的信念,哺育战胜艰难的士气。
【教学重难点】 1、体味环境描写在本文中的作用;并理解题目的深刻;2、联系生活实际,深层感悟小说意味。
【教学用具】多媒体 ppt 课件【教学要点】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梳理情节,领悟标题含义。
品尝语句.体味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感悟。
【教学流程】一、 *导入启迪才干同学们,你们正值十五、六岁,可谓是花季少年,在你们成长的岁月里,欢乐和幸福弥漫着你们的生活,可是,人总要长大,苦恼和孤傲总会尾随而来,每一个人面对孤傲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有人说孤傲是锋利的针,刺痛脆弱的心灵;有人说孤傲是财宝,是历经磨砺后铸就的顽强。
可是,当孤傲成为漫长而艰辛的人生路途上无法回避的生命状态时,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今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曹文轩的《孤傲之旅》,去体验少年杜小康的一段孤傲生活吧!(板书课题:孤傲之旅,)[设计说明]:曹文轩小说恒久的主题之一,主要是成长一族被命运所抛,在绝望之际,重新诞生的奇迹。
因此在教学中紧扣两个关键词“成长”和“孤傲”,以生活中学生成长的苦恼或者欢乐为切入口,来激发学生学习热忱。
二、整体感知,理解孤傲1、在上节课理清故事情节的根抵上,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即这篇文章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答复时,教师留意引导和归纳。
)师归纳:这篇文章通过对杜小康因家道中落失学而不得不跟父亲到野外放鸭经过的记叙,表现了杜小康面对生疏的自然环境,心理由恐慌、孤独走向顽强的经过,人节制了艰难,战胜了艰难,取得了成功,并且使自己在斗争中成熟顽强起来。
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孤独之旅上课用PPT1-PPT精美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孤独之旅》 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孤独之旅》 课件
这才是真正的芦荡,是杜小康从未见过的芦 荡。到达这里时,已是傍晚。当杜小康一眼望 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 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 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一种 永远逃不走的感觉。
找出体现杜小康心理的词语。
离开油麻地,出发时 到达目的地—芦荡时 在芦荡安顿下来时 在芦荡时间一久
经历暴风雨后
茫然和恐惧
害怕和胆怯
第21段:这才是真正的芦荡。是杜小康从未见 过的芦荡。到达这里时,已是傍晚。当杜小康 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 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 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
以鸭子“无家”“漂流”及对唯一的小 船的依靠衬托出父子俩此时孤独、恐惧、 无依的心理。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孤独之旅》 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孤独之旅》 课件
3.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它们 的羽毛开始变得鲜亮,并且变得稠密,一滴水 也不能泼进了。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深浅不 一样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 闪发光。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有人在阳光下成长,有人在风雨 中成长;有人在无忧无虑中成长, 也有人在痛苦中煎熬成长……成 长有成长的快乐,成长有成长的 烦恼。一提到“孤独”二字,我 们总会感到凄凉、酸苦。
“孤独是生了一大堆儿女,到老了 却没有一个留在身边。”
“天堂虽好,是城里人 的,而不是我们的。”
“城市没有我的家,我 是孤独的“外地人”。
经历暴风雨后
茫然和恐惧 害怕和胆怯
不再忽然地恐慌 坚强、长大
第17课《孤独之旅》(教学课件)—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稚儿擎瓜柳棚下,细犬逐蝶窄巷中, 人间繁华多笑语,惟我空余两鬓风。
----林语堂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轩(xuān ) 嬉闹( xī ) 凹地( āo )
雍(yōnɡ) 掺杂( chān )
胆怯( qiè )
撅( juē ) 给予( jǐ yǔ ) 觅食( mì )
撩逗( liáo )
开端─── 家败辍学随父放鸭 ───陷入孤独之境 发展─── 芦苇荡阔感受放鸭 ───不堪孤独之苦 高潮─── 暴风雨狂寻找鸭群 ───承受孤独之艰 结局─── 鸭子长大小康成熟 ───享受孤独之味
1、本文的题目是“孤独之旅”,请速读课文,找出文中杜小康的心理共有
几次变化?每次的心理是什么样的?这些变化表明了什么?
终于,我们明白了“孤独之旅”的真正含义
孤独之旅正是心灵的成长、自我觉醒之旅。 如果说成长是一场旅行,那么孤独就是一场修行。 只有走出孤独,才能完成修行。
孤独
成长
弱小 茫然 幼稚 逃避
油麻地
强大 坚定 成熟 面对
芦荡
在你的生活经历中,有没有过“孤独之旅”? 它告诉你什么是成长,什么是坚强……
战胜困难,更重要的是要战胜自我!
开端───被迫放鸭,逃避孤独 发展───前往芦荡,害怕孤独 高潮───经历风雨,面对孤独 结局───鸭子长大,享受孤独
孤独让我们变得 坚强和勇敢;
挫折让我们变得 理智和成熟!
成长的路途
中有很多的风景, 而我们总是走得 太快而忘记欣赏, 回过头,我们一 起去看看,在杜 小康的成长旅途 中,有哪些风景?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意思。
眺望: 从高处往远处看。 厚实: 丰富,富裕。 嬉闹: 嬉笑打闹。 撩逗: 挑逗,招惹。 驱除:赶走,除掉。 一落千丈:形容地位、景况、声誉等下降得很厉害。 歇斯底里: 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孤独之旅》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教学目标主要是对人物的刻画及环境描写的重要性进行学习。
同时也是学生对自己的成长历程一种磨练。
学情分析《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和评价,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本文,要紧密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形象,同时要引导学生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使学生从陌生空旷的自然环境和恐惧孤独的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中理解“孤独”的涵义,教给学生一种勇敢,豁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学习本课综合运用启发式、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策略,教师在这一过程起着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
通过小组交流、分组汇报等环节完成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通过在自读中学会圈点勾画,快速捕捉主要信息,在朗读中逐步进入情境,体会文中美好的情韵,在研读中联系实际,体验成长的感受,以次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厚实、嬉闹、乖巧、驱除、歇斯底里、一落千丈”等词语。
2.理解小说内容,体会标题的含义。
能力目标1.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课文主题。
2.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
3.品味小说精美传神、意味深长的语言。
情感目标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奋进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点和难点1.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2.理解课文标题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 情景导入二. 诱思导学,作者作品介绍三. 合作探究(1)活动一:读懂故事整体感知把握文意小说三要素(2)活动二:读析人物感悟心路历程分析人物形象四.拓展延伸孤独是什么颜色的?五.总结全文今天我们学习了曹文轩先生的《孤独之旅》,不仅感受了他带给我们的文学方面的享受,欣赏了他笔下的环境描写,更重要的是我们走近了文中的小主人公——杜小康,和他共同经历了他成长的经历,同时,相信大家也都有所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意图及反思
一、统筹全六册,宏观备课准备教学
我一直本着语文教学是一个整体、不能割裂开来的原则来备课,而我在平时教学中也一直本着一节课解决一个教学重点的原则,有可能这一篇课文它有着很多值得挖掘之处,若是备课面面俱到,所有知识点都想要教给学生,反而会使学生难以理解、吃透全部知识。
因此,在七年、八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就有意识地将记叙文、说明文的阅读常识与技巧打散开来在每一课时中有所体现,如七年上册第二课《秋天的怀念》第一课时解决一个问题:线索;第二课时解决一个问题:人物语言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当然,我针对的是知识与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都是自然蕴含于讲课之中的)。
再如讲《春》这一课时,两课时一课时重点巩固学习修辞的作用,一课时学习景物描写的写作技巧,而这一写作技巧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又得到了复习巩固(“不必说”“不必说”“更不必说”)。
也正因为如此,作为九年的孩子,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已经学过了,而且在今年的九月份已经系统的复习过了,所以对于本课的设计,偏重于复习、巩固基础上,学生的课堂生成。
二、立足《课标》与文本,巧设学习目标
《孤独之旅》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人教版教材编辑在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文虽是节选,但叙事简练,情节完整,完全可以作为一个
短篇小说来引导学生学习。
这个单元的四篇课文均是小说,是初中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个小说单元,选编的课文有《故乡》、《孤独之旅》、《我的叔叔于勒》、《心声》四篇。
《孤独之旅》写少年杜小康因家景败落,被迫与父亲离家去遥远的地方牧鸭生活的故事。
课文描绘了柔弱、幼稚、恋家的少年杜小康,历经牧鸭生活最初的孤独和恐惧,终于战胜自我,变得坚强的一段生活历程。
小说语言平实,通俗易懂,于平白中饱含真情
《课标》要求,七-九年级学生,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和评价,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本单元时,要紧密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形象。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引导学生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小说的艺术特色也是本单元的教学要求。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讲“教材是例子”,作为课文《孤独之旅》是一个什么例子,这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最先弄明白的。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虽然在教学中我们并不一定要把小说这种文学样式的基础知识强灌给学生,但在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的我们理应按照小说教学的规律来引导学生学习。
基于此,我把引导学生按照情节变化的四个阶段(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主人公杜小康的成长历程,通过品读心理描写来梳理主人公杜小康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心路历程,理解“孤独之旅”的两层含义作为教学的一个难点,因着两次梳理文本而变得水到渠成,更容易理解了。
环境是人物生活的处所和凭借,“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小说普遍采用的艺术手法之一,作者曹文轩把一个十多岁的少年杜小康置身于“如万重大山围住的芦苇荡”和“仿佛世界末日来临的暴风雨中”,环境的单调、冷漠、恶劣,家景的败落、失学的痛苦、牧鸭的艰难和辛酸(人文环境),而就是这一切,这不可改变的一切,把一个胆小、柔弱、对未来茫然不知所措的杜小康锻造得成熟和坚强。
作为小说,出色的环境和细节描写是本文最成功的一个方面。
引导学生品读出色的环境描写,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杜小康的性格特征,我把它作为本课学习的重点。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正确、准确的解读文本的内涵,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有创意的解读文本,并从中得到人生的启示和艺术熏陶是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和理想。
因此,联系学生的生活,增强面对挫折、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我把它作为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三、充分预设,引导阅读交流
作为教材的《孤独之旅》是一篇略读课文,按照平常的教学经验,略读课文只安排一个教学课时。
但课文篇幅较长,近6000字,依每分钟读500字的速度计算,学生读完一遍至少需要12分钟。
为此我安排学案预习,提出两个要求:一、利用注释和工具书弄通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扫清字词障碍;
二、熟悉课文内容,概述小说故事内容,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
通过学案的预习,为正式上课作好准备。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期望。
通过充分的预设,我认为对课文
《孤独之旅》的学习定能达到预期的收获。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孤独之旅》,以小说的主要人物杜小康为中心,以杜小康与父亲牧鸭的生活经历为主线,学生先后三进课文,梳理一明一暗两条线索,进而理解孤独之旅的双重含义。
引导学生品读环境描写的语段,赏析暴风雨中寻鸭的精彩画面,深刻认识杜小康的性格特征,“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杜小康就鲜活地站到了学生的面前。
没有空洞的说教,没有架空的分析,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通过学习,学生走进了《孤独之旅》,走进了杜小康的心田,与作者曹文轩交流,与人物杜小康对话,“潜移默化,熏陶感染”。
以期使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得以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