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专题三 细胞的代谢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课件:专题二细胞的代谢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课件:专题二细胞的代谢

完整版课件ppt
29
3.动物脑组织中含有丰富的谷氨酸脱羧酶,能专一催化1 mol 谷氨酸分解为1 mol氨基丁酸和1 mol CO2。某科研小组从小 鼠的脑中得到该酶后,在谷氨酸起始浓度为10 mmol/L、最适 温度、最适pH的条件下,对该酶的催化反应过程进行研究, 结果见图甲和图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完整版课件ppt
23
(2)多种因素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完整版课件ppt
24
①分析丙图可知:反应溶液中温度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 适pH。 ②分析丁图可知:反应溶液中酸碱度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 最适温度。
完整版课件ppt
25
1.(2011·新课标全国卷)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 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完整版课件ppt
16
完整版课件ppt
17
ACP在不同浓度金属离子中的相对酶活性
完整版课件ppt
18
A.不同鱼类的ACP活性都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大 B.将宰杀后的鱼回鱼放到37℃左右的环境中一段时间能保持 其鲜味 C.将宰杀后的草鱼放到适宜浓度的Ca2+溶液中鲜味下降的速 度会减慢 D. Zn2+能使这三种鱼的鲜味下降速度都减慢
完整版课件ppt
22
①在最适温度(pH)之前,随温度(pH)的升高,酶的催化作 用增强,超过这一范围酶催化作用逐渐减弱。 ②在最适温度(pH)时,酶的催化作用最强,高于或低于最适 温度(pH),酶的催化作用都将减弱。 ③过酸、过碱、高温都会使酶失活,而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 性,酶分子结构未被破坏,温度升高可恢复活性。
7
二、ATP与细胞代谢的关系
Hale Waihona Puke 完整版课件ppt8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代谢3酶和atp课件高三全册生物课件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代谢3酶和atp课件高三全册生物课件
12/9/2021
第3讲 酶和ATP
12/9/2021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1.酶的相关模型构建及解读分析 (1)酶的专一性
整合提升 题型突破 题组训练
甲(物理模型)
乙(数学模型)
12/9/2021
3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2)酶的高效性
整合提升 题型突破 题组训练
①该模型表示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 ②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时间,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③酶只能催化自然条件下能发生的化学反应。
以便12/9对/20实21 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
15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整合提升 题型突破 题组训练
题型 2
明晰实验原理,突破与酶相关的实验设计题 小麦的穗发芽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 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 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 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 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
同组别的无关变量应相同且适宜。步骤②加缓冲液的目的是维持
pH的相对稳定。对照管应体现出没有种子时的变化(可加蒸馏水),
根据无关变量相同的原则,蒸馏水的添加量应和其他两组种子的提
取液量相同。
12/9/2021
19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整合提升 题型突破 题组训练
(2)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判断,实验变量为活性酶种类,既然Ⅰ 组使α-淀粉酶失活,Ⅱ组应为使β-淀粉酶失活。可逆向分析该实验 的结果,即假设α-淀粉酶是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 因,那么使α-淀粉酶失活后(Ⅰ组),红粒管和白粒管的显色结果应无 明显差异;而使β-淀粉酶失活后(Ⅱ组),其结果应是红粒管显色比白 粒管深。

【二轮精品推荐】2014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2 细胞代谢

【二轮精品推荐】2014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2 细胞代谢

二轮书· 生物
专题2
【解析】黑暗条件下 O2 的消耗值代表呼吸强度,分析图 表,呼吸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强,A 正确;光合作用制造的 有机物量即总光合量=呼吸消耗量+净光合量=呼吸时 O2 消 耗量+光照下 O2 增加量,所以四种温度下,制造的有机物分 别为 4.7、 10、 20.5、 24, B 错误; 根据图表中数据, C 正确; 植物有机物的积累量即净光合量,表中各温度下,O2 的增加 值都大于零,说明净光合量大于零,有机物积累量大于零, D 正确。 【答案】B 11.中国古代茶农颇具智慧,能制作出一种介于红茶和 绿茶之间的绿叶红镶边的半发酵茶——乌龙茶。为了解乌龙 茶的制作工艺和原理,某兴趣小组上网查找资料得知:①茶 树的叶肉细胞内含有一种叫茶多酚的植物碱,可以在茶多酚 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氧化,氧化的茶多酚使茶叶变红。②乌
二轮书· 生物
专题2
A.④与⑧、⑦与⑨表示的生理过程相同 B.能在小麦根尖成熟区细胞中发生的元素转移途径有 ②③⑥⑦⑨ C.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能量最多的过程是⑦和⑨ D.光能可以转变为 ATP 中的化学能,ATP 中的化学能不 能转变为光能 【解析】光合作用中,④和⑧表示光反应中水的光解, ①表示暗反应,⑤表示暗反应中 C3 的还原。有氧呼吸中,② 表示第一阶段,③表示第二阶段,⑥表示第一、二阶段,⑦ 和⑨表示第三阶段,A 正确。在小麦根尖成熟区细胞中不能 进行光合作用但能进行有氧呼吸,能发生②③⑥⑦⑨等生理 过程,B 正确。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能量最多的是第三 阶段, 即⑦和⑨, C 正确。 光能可以转变为 ATP 中的化学能,
二轮书· 生物
专题2
成,酶和 ATP 在细胞内和细胞外都可发挥作用,B 项错误; 所有活细胞的生命活动都需要 ATP,一般,活细胞都可以产 生酶,但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没有核糖体等细胞器,不能 合成酶,C 项正确;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 RNA,它们的合成 都需要消耗 ATP,ATP 的形成也需要酶的催化,D 项错误。 【答案】C 2.下图示“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 。 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03 细胞的代谢教学案(学生版)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03 细胞的代谢教学案(学生版)

201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03 细胞的代谢教学案(学生版)【2013考纲解读】(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Ⅱ(2)酶在代谢中的作用Ⅱ(3)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Ⅱ(4)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Ⅱ(5)影响光和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Ⅱ(6)细胞呼吸Ⅱ(7)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Ⅱ(8)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Ⅱ【知识网络构建】【重点知识整合】一、酶的本质、特性以及酶促反应的因素1. 核酸与蛋白质的关系1.有关酶的实验探究思路分析 [重点](1)探究某种酶的本质(2)验证酶的专一性。

①设计思路:酶相同,底物不同(或底物相同,酶不同)②设计方案示例:结论: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蔗糖水解,酶具有专一性。

(3)验证酶的高效性。

(4)探究酶作用的最适温度或最适pH。

①实验设计思路:⎭⎪⎬⎪⎫底物+T 11+酶液底物+T 22+酶液底物+T 33+酶液⋮ ⋮ ⋮底物+T n n+酶液――→检测 底物的分解速度或存在量②操作步骤:2.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1)温度和pH :①低温时,酶分子活性受到抑制,但并未失活,若恢复最适温度,酶的活性也升至最高;高温、过酸、过碱都会导致酶分子结构被破坏而使酶失活。

②温度或pH 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

③反应溶液pH 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反应溶液温度的变化也不改变酶作用的最适pH 。

(2)底物浓度和酶浓度:①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但当底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受酶数量和酶活性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如图甲。

②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如图乙。

3.有关酶的疑难问题点拨(1)酶并非都是蛋白质,某些RNA也具有催化作用,因此酶的基成单位是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

(2)酶促反应速率不等同于酶活性。

①温度和pH通过影响酶活性,进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②底物浓度和酶浓度也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但并未改变酶活性。

高三生物高考二轮专题辅导细胞代谢

高三生物高考二轮专题辅导细胞代谢

换兑市暧昧阳光实验学校【专题二】细胞代谢【考情分析】考查本模块内容的考试题既有选择题,又有简答题,其中包括图表题、分析说明题和设计题。

在考查陈代谢、酶概念时,大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如;而考查光用和呼吸作用生理过程时,则以简答题为主,这试题难度较大,特别是类题目。

本模块有较多的和探究活动,尤其是要光用发现过程、酶的发现过程及特性的复习,使学生懂得是探究生物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实事的态度、不断探求知识的创精神,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而提高设计的能力。

【知识交汇】要点一、ATP 与ADP相互转化及生理作用归纳要点二、ATP产生速率与O2供给量之间的关系①A点表示在无氧条件下,细胞可通过进行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产生少量ATP。

②AB段表示随O2供量增多,有氧呼吸明显,通过有氧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增多,ATP的产生速率随之增加。

③BC段表示O2供量超过一范围后,ATP的产生速率不再加快,此时的限制因素可能是酶、ADP、磷酸。

要点三、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促反的影响(1)在其他条件适,酶量一条件下,酶促反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但当底物达到一深度后,受酶数量和酶活性限制,酶促反速率不再增加。

(2)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的条件下,酶促反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要点四、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比较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反物葡萄糖丙酮酸和水H和O2生成物丙酮酸 H CO2 H H2O生成ATP数量少量少量大量需氧与否否否是要点五、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比较项目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反场所真核细胞:细胞质基质,主要在线粒体原核细胞:细胞基质(含有氧呼吸酶系)细胞质基质反条件需氧不需氧反产物终产物(CO2、H2O)、能量中间产物(酒精、乳酸、甲烷)、能量产能多少多,生成大量ATP 少,生成少量ATP共同点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要点六、光用色素的吸收光谱要点七、密闭容器中真实光用和净光用及呼吸作用的关系图像X代表呼吸作用速率Y代表真实光用速率Z代表净光用速率总光用速率(真正光用速率)=净光用速率(表观光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要点八、外界条件变化引起C3、C5和[H]含量的变化【典例导析】【例1】下图表示人体肝细胞内的某种生化反,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乙都是反的底物B.丙、丁的分子量之和小于乙C.该反过程一发生于细胞外D.甲、乙、丙可能都不是蛋白质【分析】酶的特点是在反前后理化性质保持不变,通过反前后对比可知,甲没有变化,可以断甲为酶。

2014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课件:专题二-细胞代谢2(49张ppt)

2014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课件:专题二-细胞代谢2(49张ppt)
5.低氧、低温能有效抑制呼吸作用的进行,并防止冻伤,所以 水果的保鲜常在_低__氧__、__低__温___和有一定湿度的环境保存。
第3页,共49页。
二、光合作用
重温高考经典
2.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腔内 (2009·安徽,1A)
②H2O 在光下分解为[H]和 O2 的过程发生在基质中 (2009·安徽,1B)
第二讲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体验高考回归本源
一、细胞呼吸
重温高考经典
1.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 )
①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
(2009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2010·新课标全国,2B)
③无氧呼吸不需要 O2 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2010·新课标全国,2C)
1∶1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跑步距离越长,无氧呼吸供能所占比例 越小。1 500 米跑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供能的百分比相同, 推测可知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少。100 米跑时, 所需 ATP 主要由无氧呼吸产生。马拉松跑时,主要是进行有氧 呼吸,但仍有部分无氧呼吸,人体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不 消耗 O2 也不产生 CO2,故肌肉细胞呼吸释放的 CO2 与吸收的 O2 之比为 1∶1。 答案 D
出,当氧气浓度为零时,仍有二氧化碳释放,说明此时种子进 行无氧呼吸,既然有二氧化碳产生,则另一种产物就是酒精, 而不是乳酸;当氧气浓度为 3 时,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是 3,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为 8,则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 碳为 8-3=5,则有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为 0.5,无氧呼吸消 耗的有机物是 2.5,很显然是无氧呼吸消耗多;当处于 d 状态 时,无氧呼吸消失,此时只进行有氧呼吸,且有氧呼吸产生二 氧化碳是在线粒体基质中产生的。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细胞代谢 物质跨膜运输 酶 ATP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细胞代谢 物质跨膜运输 酶 ATP

专题二细胞代谢物质跨膜运输与酶和ATP 核心考点整合考点整合一:物质跨膜运输1.物质运输方式的比较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内吞)胞吐(外排)运输方向高浓度→低浓度高浓度→低浓度低浓度→高浓度细胞外→内细胞内→外运输动力浓度差浓度差能量(ATP)能量(ATP)能量(ATP)载体不需要需要需要不需要不需要实例水、CO2、O2、甘油、乙醇红细胞吸收葡萄糖K+、Ca2+、Mg2+,小肠吸收氨基酸、葡萄糖白细胞吞噬病菌、变形虫吞食食物颗粒胰腺细胞分泌胰岛素2.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1)物质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2)O2浓度特别提示:①乙图中,当物质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受运载物质载体数量的限制,细胞运输物质的速率不再增加。

②丁图中,当O2浓度为0时,细胞通过无氧呼吸供能,细胞也可吸收物质。

(3)温度温度可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有关酶的活性,因而影响物质运输速率。

低温会使物质跨膜运输速率下降。

【例1】(2010·广东卷,1)下图是植物根从土壤中吸收某矿质离子示意图。

据图判断,该离子跨膜进入根毛细胞的方式为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被动运输[知识总结]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快速确认技巧:(1)是否消耗能量:只要运输耗能就为主动运输,即使是由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输;(2)可否逆浓度梯度:只要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运输,就是主动运输;(3)是否需要载体:不需要载体就是自由扩散,需要载体则通过浓度、能量进一步作出判断。

【互动探究1】(2010·成都质检)在水池中沉水生活的丽藻,其细胞里的K+浓度比池水里的K+浓度高1065倍。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随着池水中富营养化程度的提高,K+进入丽藻加快B.池水中好氧细菌大量繁殖时,K+难以进入丽藻C.池水中厌氧细菌大量繁殖时,K+难以进入丽藻D.池水中鱼虾较多时,K+难以进入丽藻考点整合二:酶1.酶催化活性的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底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生成量。

关于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教案5篇

关于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教案5篇

关于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教案5篇关于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教案5篇时间真是转瞬即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要自己来写。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关于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在农业、医药、工业、国防上的应用。

2、通过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以及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3、要求学生了解高倍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能掌握使用高倍显微镜,做简单的生物实验等的基本技能。

4、培养学生自学生物学。

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自学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知识的能力,观察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殖发育的能力,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的初步能力,并且能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生物现象。

二、教学策略:生物科学的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是农业科学、医学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

它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

因此,要注重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随时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本校学生在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上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不足,因此在课堂讲解速度、深度、广度上的把握必须适度而到位,并且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恒心。

三、具体的实施要求:1、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情况,备好每一堂课,并及时写好教案2、认真、有效地上好每一堂课3、及时布置学生的作业,并且及时收取、批改、发放作业4、按时下班进行辅导5、命好每次课前小测的题目,及时进行课前小测,并进行批改6、若安排月考或期中、期末考时,认真命好测试题7、每节课后需要认真反思,吸取经验教训尽管我在历年教学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在教学方面仍会存在不少的不足之处,因次需要不断地向其他老师请教、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