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定位原理与技术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无线电定位原理与技术

无线电定位原理与技术

无线电定位原理与技术TOA是通过测量信号从发射器发射到接收器接收的时间来确定距离的。

当无线电信号从发射器发出后,经过空气传播到达接收器,接收器接收到信号后会测量从信号发出到接收到的时间差,再根据信号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以及时间差来计算距离。

RSSI则是通过测量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来确定距离的。

由于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阻尼、衰减等因素的影响,接收到的信号强度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弱,因此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来推测距离。

多普勒效应测量则是通过测量接收到的信号频率的变化来确定移动物体的速度和方向的。

当移动物体靠近接收器时,接收到的信号频率会变高;当移动物体远离接收器时,接收到的信号频率会变低。

通过测量频率的变化量,可以推测物体的速度和方向。

GPS是使用最广泛的无线电定位技术之一,它利用一组卫星在轨道上发射无线电信号,并通过接收器接收到这些信号来计算自身的位置。

通过接收到多个卫星的信号,并使用三角测量的原理,可以准确地确定自身的位置。

基站定位是通过使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基站来确定移动设备的位置。

当移动设备与基站进行通信时,基站会记录下与设备通信的信号参数,通过测量被记录的信号参数的变化,可以计算设备的位置。

无源定位是一种通过被动地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来确定设备位置的技术。

这种技术适用于无法主动发送信号的设备,例如无线电频谱分析仪、无线电信号监测系统等。

通过分析接收到的信号参数,并结合信号传播模型和统计方法,可以推测设备的位置。

总之,无线电定位技术通过测量信号的到达时间、信号强度和频率变化等参数来确定移动设备或物体的位置。

通过不同的实现方式和算法,可以实现各种应用场景下的定位需求。

无线电技术实习报告

无线电技术实习报告

通过本次无线电技术实习,我旨在提高自己的无线电技术实践能力,掌握无线电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了解无线电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方法,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2021年6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实习地点:XX无线电技术有限公司三、实习内容1. 无线电通信基本原理实习期间,我学习了无线电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调制解调、多路复用、信号传输等。

通过理论学习,我了解了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

2. 无线电设备操作与维护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无线电设备的操作与维护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1)无线电发射机、接收机、天线等设备的使用方法;(2)设备的调试与校准;(3)设备的故障排除与维修。

3. 无线电通信实验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以下无线电通信实验:(1)调幅(AM)调制解调实验;(2)调频(FM)调制解调实验;(3)单边带(SSB)调制解调实验;(4)多路复用技术实验。

4. 无线电通信应用实习期间,我还了解了无线电通信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广播、电视、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等。

1. 提高了无线电技术理论水平通过本次实习,我对无线电通信的基本原理、技术指标和设备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 提高了无线电设备操作技能实习期间,我熟练掌握了无线电设备的操作与维护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其他实习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4. 增强了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参与无线电通信实验,我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自己的实践创新能力。

五、实习总结本次无线电技术实习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实习,我不仅掌握了无线电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还了解了无线电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无线电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为我国无线电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基于无线电技术的定位系统分析与设计

基于无线电技术的定位系统分析与设计

基于无线电技术的定位系统分析与设计无线电技术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传播信号的技术,广泛应用于通信、定位、导航和雷达等领域。

其中,无线电定位技术是基于测量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通过测量信号传播时间、信号强度或者信号相位等参数,来确定目标的位置。

无线电定位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车辆定位、物联网定位、室内定位等。

本文将对无线电技术的定位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

一、无线电定位系统的基本原理无线电定位系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目标到接收器的无线信号特性,来确定目标的位置。

无线电定位系统通常包括发射器、接收器和信号处理模块三个主要部分。

1. 发射器:发射器使用无线电信号发射设备将信号发送到目标位置。

发射器通常由天线和无线电发射器组成,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射无线电波。

2. 接收器:接收器使用接收设备接收目标位置发射的无线电信号。

接收器通常由天线、无线电接收器和信号处理模块组成,可以接收来自不同方向的无线电信号。

3. 信号处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处理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通过测量信号传播时间、信号强度或者信号相位等参数,来确定目标的位置。

信号处理模块通常由时钟、测量和计算模块组成。

二、无线电定位系统的测量方法无线电定位系统的测量方法包括时间测量、强度测量和相位测量等。

1. 时间测量:时间测量是一种通过测量信号传播时间来确定目标位置的方法。

在发射器发送信号后,接收器开始计时,当接收到信号时,停止计时。

通过信号传播速度和时间差,可以计算出目标位置与接收器的距离。

综合多个接收器的测量结果,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

2. 强度测量:强度测量是一种通过测量信号强度来确定目标位置的方法。

由于无线电信号的衰减规律,信号强度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弱。

通过测量接收到信号的强度,可以推算出目标与接收器的距离。

综合多个接收器的测量结果,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

3. 相位测量:相位测量是一种通过测量信号相位差来确定目标位置的方法。

在发射器发送信号后,接收器接收到信号的相位差与目标位置有关。

哈工大无线电定位原理与应用实验报告

哈工大无线电定位原理与应用实验报告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无线电定位原理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无线电定位原理与应用
班级:
姓名:
学号:
同组人:
学号:
指导教师:
张云
实验时间:
实验成绩:
哈尔滨工业大学
1. 实验一 调频法测距实验
1.1 实验要求 (1)掌握雷达测距原理,了解雷达测距实验仪器原理及使用。 (2)采集静止目标的回波数据,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并计算目标的距离。
������ R = 2 ∗ ������ ∗ ∆F (其中 c—光速;������—线性调频波斜率,实验中的������=5 ∗ 1010Hz/s; ∆F—回波的固 定频差) 代入计算可得,带测距离: R=2.534m
2. 实验二 调频法测距实验
2.1 实验要求
(1)掌握雷达测速原理,了解连续波雷达测速实验仪器原理及使用。
3.3 实验内容 1、MATLAB 中导入线性调频脉冲信号,实际是长度为 400 的矩阵,realpart.txt
为信号实部,imagpart.txt 为信号虚部。 2、FFT 作出线性调频脉冲复信号的频谱 3、对信号频域取共轭,求出系统函数 ,IFFT 求出系统冲击响应 。 4、匹配滤波,复信号通过线性系统,即频域相乘,IFFT 求出匹配滤波后的信
LFM 信号的频谱近似为:

S ( )


A
2 exp{ j[ (0 )2 ]}
k
2k 4

0
0


2
others
近似程度取决于时宽带宽积 D, D 越大,近似程度越高,即频谱越接近于矩
形。
Real part of chirp signal

无线电定位

无线电定位
(1)正切电台前45°(27° )法
(2)正切电台前后α角法定位
正切电台前45°(27°)法
D平飞
D到台 27°
45°
45° 法 27° 法
D到台=D平飞 D到台=2D平飞
正切电台前后角法
D平飞
D到台
1 / tg 60 / D到台=(60 / )× D平飞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利用机载无线电领航设备,在当时时刻进行 定位的方法称为即时定位。
二、利用机载无线电领航设备进行定位 (一)双台定位
(二) 单台定位
结束
三、提高无线电定位的准确性
❖ 选精度高的导航台 ❖ 无线电方位线的交角尽量接近正交 ❖ 测方位时,保持好航向和空速
(一)双台定位
θ—θ定位或 ρ—θ定位 1、用RMI同时刻双台定位( θ—θ )
Nm NDB
QDR2320° QDR190° Nm
VOR
VOR
ADF
VOR
2、用ADF指示器配合 HSI/CDI同时刻定位
QDR130° Nm
QDR2270° VOR
Nm
HDG
NDB
3、双台计算法预定点定位
利用侧方台,飞机进入预定方位线时, 结合后方台或前方台确定的偏航距离, 确定出飞机进出预定方位线的位置。
在不同时刻向一侧方电台测出两个方位角 (两条无线电方位线),并且求出飞机进入第 二条方位线时飞机到电台的距离。按这一距离 在第二条方位线上截取一点,就是飞机进入第 二条方位线时的位置。
2、正切电台心算法定位
在不同时刻向一侧方电台测出两个方 位角,计算出正切电台(第二条方位线) 时飞机距电台的距离,按这一距离在第二 条方位线上截取一点,就是飞机正切电台 (进入第二条方位线时)的位置。

无线电实验报告

无线电实验报告

无线电实验报告
《无线电实验报告》
在这次无线电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台简单的无线电发射器和接收器,探索了
无线电波的传播和接收原理。

通过实验,我们对无线电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学到了一些有趣的知识。

首先,我们搭建了一个简单的无线电发射器,使用了一个电池作为能源,一个
电容和一个线圈作为振荡器,以产生无线电波。

我们调节了电容和线圈的数值,使得发射器能够发出一定频率的无线电波。

接着,我们使用一个无线电接收器
来接收这些无线电波,并且成功地将它们转换成声音信号。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无线电波的传播距离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天线
的高度、地形的起伏、以及周围环境中的其他无线电干扰。

通过不断调整天线
的高度和方向,我们成功地改善了信号的接收效果,这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
解了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

除此之外,我们还学习了一些无线电通信的基本原理,比如调频调幅等。

我们
了解到无线电技术在现代通信中的重要性,无线电波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从
广播电台到卫星通信,都离不开无线电技术的支持。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不仅对无线电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科学实验有了
更多的体验和感悟。

我们相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
并应用无线电技术,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无线电实验报告

无线电实验报告

无线电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无线电实验的目的是了解无线电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并掌握无线电的调试和测试技巧。

二、实验原理无线电是一种通过电磁波进行传输和通信的技术。

无线电是利用无线电波传输信息的过程,通过调制和解调技术将信息转换成适合在无线电波中传输的形式。

无线电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发送器、信道和接收器。

发送器将信息转换成无线电信号并发送到信道中,信道通过电磁波传输信号,接收器接收并解调信号,将其转换回原始的信息形式。

三、实验设备•信号发生器•调频电台•示波器•负载电阻•各类连接线四、实验步骤1.接线:将信号发生器与调频电台连接,连接线的一端插入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口,另一端插入调频电台的输入端口。

确保连接牢固。

2.设置参数:在信号发生器上设置所需的频率和幅度,以及调频电台的接收频率。

3.测试调频电台:打开示波器并将探头接到调频电台的输出端口。

调整示波器的各项参数,观察输出的波形,判断是否正常工作。

4.进行调频电台的调试: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不同频率的信号,通过调节调频电台的接收频率,观察示波器上信号的变化,确保调频电台能够正确接收不同频率的信号。

5.测试传输距离:在一定距离内设置两台调频电台,将其中一台设置为发射模式,另一台设置为接收模式。

逐渐增加发射电台的输出功率,观察接收电台的信号强度,确定最佳传输距离。

6.测试抗干扰能力:在信号发生器附近放置其他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视等,观察调频电台接收到的信号是否受到干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我们成功完成了无线电的调试和测试。

通过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和调频电台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可以判断调频电台的工作状态和性能。

在测试传输距离时,我们发现随着发射电台的输出功率增加,接收电台的信号强度逐渐增强,但当功率过大时,信号的质量反而变差。

这是因为过高的功率会引起信号传输中的失真和干扰。

在测试抗干扰能力时,我们发现调频电台的抗干扰能力较强,即使附近有其他电子设备的干扰也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

无线电技术实习报告

无线电技术实习报告

无线电技术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要求本次无线电技术实习旨在让我们通过全过程的训练,掌握电子产品的正规化焊接、装配、调试、检修等技能。

实习要求我们掌握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并看懂电子产品的原理图、装配图、印刷板图。

此外,还需熟练掌握焊接技术及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检修技术,并独立写出有理论分析、实事求是的实习总结。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焊接工艺实习的第一天,我们学习了焊接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焊接是安装电路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焊接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使用了电烙铁、锡和铁进行焊接。

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电烙铁,保持焊锡与电路板、电烙铁与电路板的夹角成45度,以及控制焊接时焊锡与电烙铁的接触时间。

2. 元器件识别实习的第二天,我们进行了电话机元件的识别及元件清单确认。

我们学会了如何识别各种电子元器件,并了解了它们的性能和用途。

这对于后续的装配、调试和检修工作至关重要。

3. 装配与调试实习的第三天和第四天,我们继续进行组装、焊接元件和调试。

我们按照原理图和装配图的要求,正确安装了各种元器件,并进行了焊接。

焊接完成后,我们进行了调试,确保产品的性能符合要求。

4. 故障检修实习的最后一天,我们学习了如何进行故障检修。

我们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了如何检测和排除电子产品中常见的故障。

三、实习收获与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们不仅掌握了无线电技术的实际操作技能,还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学会了如何识别电子元器件,掌握了正规化的焊接技术,了解了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和故障检修过程。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无线电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适应技术的发展。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无线电技术水平,为我国无线电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本次实习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们将珍惜这次实习的经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无线电实验报告

无线电实验报告

无线电定位系统与技术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及要求(1)实验目的通过几个定性的实验深入理解雷达测距、测速的原理,了解信号源、频谱仪和示波器的操作。

(2)实验要求完成连续波雷达信号测速和脉冲雷达信号测距两项实验内容,记录相关数据并思考其中的原因。

2实验原理(一)雷达测距原理测距是定位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本次实验使用的是一种雷达系统常用的测距方法:脉冲测距法。

脉冲测距法的基本原理是:雷达发射机经天线发射脉冲电磁波,接收机接收目标的回波信号。

通过测出发射波与回波信号之间的延迟时间,就可以确定目标距离。

(二)雷达测速原理测速雷达主要系利用多普勒效应(Doppler Effect)原理:当目标向雷达天线靠近时,反射信号频率将高於发射机频率;反之,当目标远离天线而去时,反射信号频率将低於发射机率。

如此即可借由频率的改变数值,计算出目标与雷达的相对速度。

3实验环境(1)实验设备发封天线LF+S发湄4实验结果及分析4.1根据实验数据(附上图形),分析连续波雷达测速的原理,求出速度值。

K .Il…讪h*=icflii Lan!Ph -Pli f itfdHHarivr -UUdBaH VAE Ta#J厘■址缶锚卄P F ffiflH(a) (b)(C ) (D )分析:图(a )为带金属板靠近,(b )为带金属板远离,(c )人作目标远离,(d )人作目标靠近。

其中f o =2.9GhZ c 为光速,由图可知 f d 为15hz ,所以可以求出目标速度为0.77m/s 。

4.2根据实验数据(附上图形),分析脉冲雷达测距的原理,估测出距离。

分析 一下测距效果是否理想?改进途径是什么?计算:由=Vd =cf d 2f 0d '2由图可知测量得到发射波和回波之间的延迟时间为230ns。

根据可得R=31.5m,目测距离15m,有一定的偏差,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不够理想。

这可能是由于在室内测距时,有墙壁等周围环境带来的杂波干扰,当然自身也发生了混叠,使得测量数据与真实值有所偏差。

无线电定位原理

无线电定位原理

无线电定位原理
无线电定位是一种利用电磁波进行定位的技术。

它基于电磁波在传输过程中的特性,通过测量电磁波的传播时间、方向或强度等参数,来确定目标的位置。

无线电定位的原理主要包括三种:到达时间差(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 TDOA)、到达方位角(Angle of Arrival, AOA)和信号强度指示(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 SSI)。

到达时间差是通过测量电磁波到达不同接收器的时间差来确定目标的位置。

假设有两个接收器,分别测量到的到达时间分别为t1和t2,根据传播速度可以计算出目标与两个接收器的距离差,再利用三角测量原理可以得到目标的位置。

到达方位角是通过测量电磁波到达接收器的方位角来确定目标的位置。

这需要在空间中布置多个接收器,并测量电磁波到达各个接收器的方位角。

通过三角测量或其他方法,可以计算出目标的位置。

信号强度指示是通过测量电磁波在传输过程中的信号强度来确定目标的位置。

由于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干扰和衰减,目标离接收器越近,信号强度越大。

通过测量不同位置的信号强度,可以计算出目标的位置。

无线电定位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导航、无人机定位、雷达系统等。

它具有定位准确、覆盖范围广等特点,是一种重要的定位技术。

无线电定位测绘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无线电定位测绘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无线电定位测绘技术的原理与应用无线电定位技术是一种通过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来确定目标位置或测量距离的技术。

它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比如航空航海、军事、地质勘探和物流管理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无线电定位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无线电定位技术的原理是基于电磁波的传输和反射原理。

当发射机发射出一定频率的无线电信号时,信号会在空间中传播,遇到障碍物或目标物体时产生反射。

接收机接收到这些反射信号后,利用时差、相位差等数据计算目标物体的位置或距离。

这是一种间接测量的方法,通过分析和处理电磁波信号,获取目标位置信息。

对于无线电定位技术来说,准确的信号发射和接收是非常关键的。

发射机需要产生稳定、清晰的信号,并通过天线将其发射出去。

接收机则需要具备高灵敏度和精准的接收能力,能够捕捉到微弱的反射信号。

此外,还需要通过合理的信号处理算法和计算方法,提取关键的信息,从而得出目标的位置或距离。

无线电定位技术在航空航海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在飞机导航中,无线电信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导航工具。

无线电信标会在特定位置发射出无线电信号,飞机可以通过接收这些信号来确定自身的位置和方位。

此外,雷达技术也是一种无线电定位技术的应用,它可以通过接收和分析反射信号,实现对飞行器、船只等目标的追踪与监测。

在军事领域,无线电定位技术可以在靶标定位、侦察与监测等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军事雷达系统可以实时追踪和探测敌方目标,并提供精确的位置信息,为战场指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此外,军事通信中的定位技术也相当重要,可以用于保障通信的安全和稳定。

在地质勘探中,无线电定位技术可以用于勘探仪器的定位和测量。

比如地震勘探中常用的地震仪器,可以通过无线电定位技术定位仪器的位置和深度,从而获取地下的地质结构信息。

此外,煤矿安全中也广泛应用无线电定位技术,用于采煤机和人员的定位,提前预警煤矿事故。

物流管理是另一个应用无线电定位技术的领域。

比如在仓库管理中,通过在物品上安装无线电标签和读写器,可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追踪。

《超短波无线电测向定位技术研究》

《超短波无线电测向定位技术研究》

《超短波无线电测向定位技术研究》一、引言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超短波无线电测向定位技术逐渐成为无线通信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该技术通过接收无线电信号,利用测向算法和定位算法,实现对无线信号源的测向和定位。

超短波无线电测向定位技术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雷达探测、电子对抗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军事和民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超短波无线电测向定位技术的基本原理、研究现状以及应用前景。

二、超短波无线电测向定位技术基本原理超短波无线电测向定位技术主要基于无线电信号的传播特性和测向算法。

首先,通过接收天线接收无线电信号,然后利用测向算法对信号进行方向估计,最后通过定位算法确定信号源的位置。

在测向算法方面,目前常用的有到达角估计法、相位差测向法、多普勒频移测向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分析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的传播特性,如到达角、相位差、多普勒频移等,实现对信号方向的估计。

在定位算法方面,常用的有三角定位法、最小二乘法等。

这些方法根据测向结果和已知的基站位置信息,通过计算和优化,实现对信号源的定位。

三、超短波无线电测向定位技术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学者在超短波无线电测向定位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

在测向算法方面,研究人员不断探索新的算法和技术,以提高测向精度和可靠性。

在定位算法方面,研究人员致力于优化算法性能,提高定位精度和实时性。

此外,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超短波无线电测向定位技术在无线通信、雷达探测、电子对抗等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四、超短波无线电测向定位技术的应用前景超短波无线电测向定位技术在无线通信、雷达探测、电子对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无线通信领域,该技术可以用于实现无线信号的测向和定位,提高无线通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雷达探测领域,该技术可以用于实现目标的探测和跟踪,提高雷达系统的性能。

在电子对抗领域,该技术可以用于实现敌方信号的侦察和干扰,提高电子战的能力。

此外,随着物联网、智能家居等领域的不断发展,超短波无线电测向定位技术也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无线电综合实训报告范文

无线电综合实训报告范文

一、摘要本次无线电综合实训为期两周,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理论学习,提高学生对无线电技术的基本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

通过实训,学生掌握了无线电通信原理、无线电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等内容,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以下是对本次实训的详细总结。

二、实训目的1. 使学生了解无线电通信的基本原理,掌握无线电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方法。

2.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在无线电领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之间的沟通与配合能力。

4. 激发学生对无线电技术的兴趣,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三、实训内容1. 无线电通信原理学习:讲解无线电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调制、解调、信号传输等过程,使学生了解无线电通信的基本概念。

2. 无线电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学习无线电发射机、接收机、天线等设备的使用方法,了解设备的性能指标,掌握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技巧。

3.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研究:探讨无线电波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反射、折射等现象,了解不同环境下的传播特性。

4. 无线电通信系统设计:分组进行无线电通信系统设计,包括信道选择、调制方式、天线设计等,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5. 无线电设备操作实训: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实际操作无线电设备,进行通信实验,验证理论知识。

6. 团队协作与沟通:在实训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团队成员共同完成实训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学生通过自学和课堂讲解,掌握无线电通信的基本原理。

2. 无线电设备操作实训: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无线电设备的使用方法,进行通信实验。

3. 无线电通信系统设计:学生分组进行无线电通信系统设计,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4. 团队协作与沟通:在实训过程中,学生与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实训成果1. 学生掌握了无线电通信的基本原理,了解了无线电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方法。

2.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无线电通信系统设计能力,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系统设计。

证明无线电原理的实验

证明无线电原理的实验

证明无线电原理的实验无线电原理是指通过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的原理。

下面我将通过以下几个实验来证明无线电原理。

实验一:产生无线电波材料:1. 一个电源2. 一个电磁铁3. 一根电线4. 一个螺旋形天线步骤:1. 将电源接入电线,将电线的一端连接到电磁铁上,并将电磁铁放置在合适的位置。

2. 将电线的另一端连接到螺旋形天线上。

3. 打开电源,使电流通过电线和电磁铁。

4. 用一台无线电接收器接收来自螺旋形天线的信号。

结果:我们能够在接收器上听到来自螺旋形天线发射的无线电波产生的声音。

解释:这个实验证明了无线电波的产生。

当电流通过电线和电磁铁时,它会产生变化的电磁场。

这个变化的电磁场通过螺旋形天线发射出去,形成无线电波。

这些无线电波被接收器接收,并通过扬声器转化成声音。

实验二:无线电通信材料:1. 两个无线电收发器2. 两个天线步骤:1. 将一个无线电收发器的天线连接到其天线接口上。

2. 将另一个无线电收发器的天线连接到其天线接口上。

3. 将两个无线电收发器的电源打开,并将它们设置为相同的频率和通信方式(例如,模拟或数字)。

4. 用一个收发器发送一条信息,并用另一个收发器接收这条信息。

结果:我们可以在接收器上接收到发送的信息。

解释:这个实验证明了无线电通信的原理。

当一个收发器发送信息时,它将信息转化成电信号,并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接收器的天线接收到这个电信号,并将其转化成可读的信息。

实验三:无线电遥控材料:1. 一个无线电遥控器2. 一个无线电接收器3. 一个电动玩具汽车步骤:1. 将无线电接收器连接到电动玩具汽车上的电路。

2. 将无线电遥控器的电池安装好,并将其与无线电接收器进行配对。

3. 在无线电遥控器上选择一个动作(例如,前进、后退、左转、右转)。

4. 按下对应的按钮,观察电动玩具汽车的动作。

结果:当按下按钮时,电动玩具汽车会做出相应的动作。

解释:这个实验证明了无线电遥控的原理。

当我们按下无线电遥控器上的按钮时,它会发射一个特定频率的无线电信号。

无线电定位原理与技术

无线电定位原理与技术
Echo waveform 1 0.5
U
0
-0.5
-1
0
0.1
0.2
0.3 t (s)
0.4
0.5
0.6
Frequency Analysis 1000 Fd=12.6953(Hz) Vr=0.18093(m/s)
800
600
U
400 200 0
0
5
10
15 f (Hz)
20
25
30
iamwuguihua@
iamwuguihua@
iamwuguihua@
Dept.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iamwuguihua@
实验内容 1. 连续波雷达测速实验(必做) 2. 线调频信号及匹配滤波仿真实验(二选一) (加分) 3.矩形脉冲串谱分析实验(二选一)
iamwuguihua@
实验一:连续波雷达测速实验
• 将相对运动所引起的接收频率与发射频率之间的差频称为多普勒频 率,用 表示用 fd 表示
0
Amplitude,dB
-10 -20 -30 -40 -50 -15 -10 -5 0 Time in sec B Chirp signal after matched filter (Zoom) 5 10
emulational sinc
15
0 -4
Amplitude,dB
-13.4
emulational sinc
2vf 0 2v fd fr f0 f0 cv c
f d d / 2 2vr

iamwuguihua@
实验一:连续波雷达测速实验
连续波发射机

无线电导航原理实验

无线电导航原理实验

特性介绍
• ●DGPS高精度位置测定 • 在DGPS服务区内,通过自动的差分定位功 能, 从而实现高精度的位置显示。 • ●远程导航C/A的时间差表示 • 可以把GPS的定位数据变换为劳兰C和劳 兰A的时的地以最大可达499个航点进行 记录,还可以通过拉丁字母和数字把名 字记录上去. ●可以显示出接点输出 • 可以显示出对数脉冲或外部蜂鸣器的接 点输出。
实验设备
• JRC JLR-7700型GPS接收机,示波器, 计算机,连接电缆 相关接收软件 • Garmin GPS OEM 板为核心GPS接收机 • 罗兰C JRC JNA
JRC JLR-7700型GPS接收机
LR-7700型GPS接收机功能介绍
• JLR-7700型GPS接收机是一种DGPS导航设备, 它将NNN-4331DGPS接受器连接到NWZ-4570B导 航仪上。DGPS导航设备能在任何位置和天气条 件下,通过接受GPS卫星的数据进行全天候的 高精度的舰船的位置定位,并能通过接受DGPS 信标站点的信号进一步提高其定位精度。此设 备能够显示基于DGPS接受器提供的导航界面和 GPS卫星状态。
实验报告的要求
• 1、 对本人的基本功能操作的步骤进行 记录,并记录本人操作时显示的实验数 据。 •
实验报告的要求
• 2、 将测试端口的输出信号进行记录, 并分析。(频率大小,幅度大小以及输出 的内容)
• JRC JLR-7700型GPS接收机,示波器, 计算机,连接电缆 相关接收软件 • Garmin GPS OEM 板为核心GPS接收机 • 罗兰C
构成:
• • 显示器 NWZ-4570B • 1
• •
• • • • • • •
DGPS信号接收机 NNN-4331

无线电相关实习报告

无线电相关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无线电实习经历首先,我要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次宝贵的无线电实习机会。

在这段时间里,我深入了解了无线电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以下是我在实习期间的一些收获和体会。

一、实习单位与岗位介绍本次实习单位是某无线电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我国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该公司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主要从事无线电通信设备的研究、生产和销售。

我实习的岗位是无线电通信工程师助理,主要负责协助工程师进行无线电通信设备的调试和维护。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学习无线电通信原理在实习初期,我首先学习了无线电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无线电波的产生、传播、调制解调等。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我对无线电通信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无线电通信设备调试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多种无线电通信设备的调试工作。

通过对设备的组装、调试和测试,我熟练掌握了无线电通信设备的操作方法,并学会了如何解决一些常见故障。

3. 协助工程师进行项目研发在实习期间,我还有机会协助工程师进行无线电通信项目的研发。

我参与了项目的前期调研、方案设计和技术文档编写等工作,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支持。

4. 学习无线电通信技术应用除了理论学习,我还深入了解了无线电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各种场景,如无线网络、蓝牙通信、卫星通信等。

这些知识使我丰富了见识,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了更明确的规划。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1. 专业技能的提升通过实习,我掌握了一定的无线电通信技术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的培养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工程师、同事进行了良好的沟通与协作,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3. 职业素养的锻炼实习期间,我深刻体会到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努力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

4. 认识自身不足通过实习,我发现自己在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努力提高。

无线电实验报告

无线电实验报告

无线电定位系统与技术实验报告1实验目得及要求(1)实验目得通过几个定性得实验深入理解雷达测距、测速得原理,了解信号源、频谱仪与示波器得操作。

(2)实验要求完成连续波雷达信号测速与脉冲雷达信号测距两项实验内容,记录相关数据并思考其中得原因.2实验原理(一)雷达测距原理测距就是定位系统得基本功能之一本次实验使用得就是一种雷达系统常用得测距方法:脉冲测距法.脉冲测距法得基本原理就是:雷达发射机经天线发射脉冲电磁波,接收机接收目标得回波信号。

通过测出发射波与回波信号之间得延迟时间,就可以确定目标距离。

(二)雷达测速原理测速雷达主要系利用多普勒效应(Doppler Effect)原理:当目标向雷达天线靠近时,反射信号频率将高於发射机频率;反之,当目标远离天线而去时,反射信号频率将低於发射机率。

如此即可借由频率得改变数值,计算出目标与雷达得相对速度。

3 实验环境(1)实验设备设备型号数量(2)实验配置4实验结果及分析4、1 根据实验数据(附上图形),分析连续波雷达测速得原理,求出速度值.(a) ﻩﻩ(b)(c) ﻩﻩ(D)分析:图(a)为带金属板靠近,(b)为带金属板远离,(c)人作目标远离,(d)人作目标靠近。

计算:ﻩ由ﻩﻩ其中,c为光速,由图可知为15hz,所以可以求出目标速度为0、77m/s。

4、2根据实验数据(附上图形),分析脉冲雷达测距得原理,估测出距离。

分析一下测距效果就是否理想?改进途径就是什么?由图可知测量得到发射波与回波之间得延迟时间为230ns.根据可得R=31、5m,目测距离15m,有一定得偏差,实验结果得准确性不够理想。

这可能就是由于在室内测距时,有墙壁等周围环境带来得杂波干扰,当然自身也发生了混叠,使得测量数据与真实值有所偏差。

可以尝试在室外进行测量操作,或就是对雷达系统添加抑制杂波得模块。

CW体制,杂波谱在零频,动目标得谱在非零频,对回波做FT即可检测运动目标谱;脉冲体制,固定杂波回波相位不变,而运动目标回波相位变,做MTI即可检测运动目标回波。

无线电实验报告

无线电实验报告

无线电实验报告无线电实验报告引言无线电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通信工具,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无线电通信系统,深入了解无线电的原理和应用。

本文将从实验的目的、实验装置的搭建、实验过程的记录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等方面,详细介绍本次无线电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加深对无线电原理的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无线电通信技术。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解无线电波的传播原理和特性;2. 掌握无线电收发信机的基本原理和搭建方法;3. 熟悉调频和调幅调制技术,了解不同调制方式的特点;4. 学会使用无线电通信系统进行简单的通信。

实验装置的搭建本次实验所需的装置包括无线电收发信机、天线、音频输入设备等。

首先,我们需要搭建一个简单的无线电收发信机,用于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

其次,选择合适的天线,用于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

最后,将音频输入设备连接至无线电收发信机,用于输入声音信号。

实验过程的记录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按照实验装置的搭建要求,逐步组装无线电收发信机。

接下来,将天线连接至无线电收发信机,并调整天线的位置和方向,以获得最佳的信号传输效果。

然后,将音频输入设备连接至无线电收发信机,调节音频输入的音量和频率,确保输入的声音信号能够被准确地传输和接收。

实验结果的分析通过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简单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并进行了一系列的通信测试。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发现无线电波的传播距离受到环境、天气等因素的影响。

在开阔的地区,无线电信号的传输距离较远,信号质量较好;而在有遮挡物的地方,无线电信号的传输距离较短,信号质量较差。

此外,我们还发现调频和调幅调制技术在无线电通信中的应用。

通过调节调频的频率或调幅的幅度,我们可以实现不同的信号传输方式。

调频方式适用于音频信号的传输,而调幅方式适用于语音和数据信号的传输。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无线电的原理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线电定位原理与技术实验报告姓名:学号:班级:1105201指导老师:张云院系: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哈工大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实验一 连续波雷达测速实验1.1 雷达测速原理雷达利用多普勒频率来提取目标的径向速度(即距离变化率),从而可以区分运动目标和固定目标及杂波。

多普勒效应描述了由于目标相对于辐射源的运动而引起发射信号的中心频率发生多普勒频移,目标的运动方向的不同决定了多普勒频移的正负。

00022d r vf v f f f f c v c --⎛⎫=-=≈ ⎪+⎝⎭(如果v c <<)雷达雷达λ>λλ'<图2- 多普勒效应1.2 连续波雷达测速实验仪器连续波雷达测速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微波发射和接收器件,差频放大和滤波电路,DSP 信号采集和处理电路。

其中微波发射和接收器件可以采用微波发射介质稳频振荡和微波接收混频器。

放大和滤波电路,在近距离时,测量直接由混频器输出的信号较大,由雷达方程可知,随着目标距离的增加,混频器输出会减小。

实验中采用三级放大电路,第一级射随阻抗匹配,第二三级可调增益放大。

其次由于背景噪声和扰动会引入杂波,对接收信号需要进行滤波。

DSP 信号采集和处理电路,采集多组回波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相应的多普勒频率和速度值,由公式2rdvfλ=,算得速度rv。

5402DSP测速传感器混频器连续波发射机传感器输出信号放大滤波AD串行接口PC机FFT图2-2 连续波雷达测速实验仪器原理框图图2-3 测速雷达传感器1.3 实验要求本实验为演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在PC机使用Matlab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实验要求:1.掌握雷达测速原理,2.了解连续波雷达测速实验仪器原理及使用,3.使用Matlab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回波多普勒频率和目标速度。

1.4 实验内容1.采集三组数据,每组数据 2048 点,采样频率为 2048Hz2.从每组数据中分别选取波形较好的 512 点,作出时域波形与频谱,并求出目标速度,其中,发射波频率为 10GHz。

1.5实验结果分析首先将实验中TXT文件录取的数据读入到MATLAB中去,对其进行FFT变换并分析频域。

在对数据的处理过程中,我注意到数据的平均值不为零,这个说明存在着直流分量。

因而采用MATLAB强制地将零频出的值变为0,以免对实验的数据产生影响。

对于数据一,实验的截图如下所示。

上图为时域的信号,相对而言比较接近正弦波,采样点数N=434;下图为频域分析图,由于在[0,2π]之间存在两个峰值,因此通过 axis函数控制只显示了正半频域部分。

同时,为了精确求出幅值最大点,我在文件中利用 matlab 逻辑运算操作,执行以下命令由上可知峰值对应出的N值nd=10因为我在实验中采用的采样频率为2048Hz,发射波的频率为10GHz,波长为3米通过计算可知:多普勒频移 = 47.1889 Hz目标移动速度= 0.7078 m/s对于数据二,实验的截图如下所示。

上图为时域的信号,相对而言比较接近正弦波,采样点数N=396;下图为频域分析图,由于在[0,2π]之间存在两个峰值,因此通过 axis函数控制只显示了正半频域部分。

同时,为了精确求出幅值最大点,我在文件中利用 matlab 逻辑运算操作,执行以下命令由上可知峰值对应出的N值nd=12因为我在实验中采用的采样频率为2048Hz,发射波的频率为10GHz,波长为3米通过计算可知:多普勒频移 = 62.0606 Hz目标移动速度= 0.9309 m/s对于数据三,实验的截图如下所示。

上图为时域的信号,相对而言比较接近正弦波,采样点数N=398;下图为频域分析图,由于在[0,2π]之间存在两个峰值,因此通过 axis函数控制只显示了正半频域部分。

同时,为了精确求出幅值最大点,我在文件中利用 matlab 逻辑运算操作,执行以下命令由上可知峰值对应出的N值nd=11因为我在实验中采用的采样频率为2048Hz,发射波的频率为10GHz,波长为0.03米通过计算可知:多普勒频移 = 56.6030 Hz目标移动速度= 0.8490 m/s1.6实验源程序%实验一:连续波雷达测速实验clear all;t=load('C:\Users\dell\Desktop\实验\1110520115.1.txt'); fs=2048;%抽样频率2048HzT=fft(t);T(1)=0;%由于所测数据含有直流成分,将其零频处强制置为0 N=length(t);n=0:N-1;nd=sum(n(1:N/2)'.*(abs(T(1:N/2))==max(abs(T(1:N/2))))); %找出FFT后最大值所在的位置,只算[0,pi]之间的正半部分fd=nd*fs/N;%求出多普勒频率v=0.5*fd*0.03;%求出目标速度figure(1);subplot(211);plot(n/fs,t);xlabel('时间/s');ylabel('电压幅值/U');grid on;title('多普勒差回波');subplot(212);plot(n(1:64)*fs/N,abs(T(1:64)));%利于观察,频域图像只显示一部分xlabel('频率/Hz');ylabel('电压/U');grid on;title('频率分析');axis([0 434 0 2300]);2实验二 线调频信号及匹配滤波仿真实验LFM 信号以其优越的频谱性能广泛应用于雷达和众多电子工程中,匹配滤波器在相参滤波分析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

2.1 线调频信号谱分析线调频(LFM )信号时域表达式:20()cos()2t kt S t Arect()t T ω=+式中:trect()T是矩形函数,k 是调频斜率,并且与调制频偏ω∆的关系是: 2fk T Tωπ∆∆==T 为时域波形宽度,简称时宽;f B ∆=2为调频范围。

简称频宽。

BT D =为时宽带宽积,是线性调频信号一个很重要的参数。

LFM 信号的频谱近似为:20()[]}()240j S k ωωπω⎧--+⎪=⎨⎪⎩2others ωωω∆-≤ 近似程度取决于时宽带宽积D , D 越大,近似程度越高,即频谱越接近于矩形。

Time in u secFrequency in MHz图2-1 LFM 信号时域频域图(例)2.2 线调频信号匹配滤波雷达发射LFM 脉冲信号,固定目标的回波时域表示:20()()cos(())2r r i r t t k t t S t Arect()t t T ω--=-+对应的匹配滤波器的传输函数近似(大时宽带宽积下)为:20()()exp{[]}24H j k ωωπω-=- 02ωωω∆-≤匹配滤波器输出:0()()exp()di d j t S S H j t ωωωω-=-= 02ωωω∆-≤代入相关参数,002,2,2B k B f ωππωπ∆=== 匹配滤波器时域输出:02()1()()2d j to oi f t t d S t S ed ωπωωπ+∞-∞-==⎰时宽带宽积:D BT =匹配滤波器的包络输出如下图3-2所示,所示,通常规定顶点下降到-4dB 处的宽度为输出脉冲的脉宽0T ,并且有01T B=,所以脉冲压缩比:0T BT D T ==Time in sec ⨯BA m p l i t u d eTime in sec ⨯BA m p l i t u d e ,d BTime in sec ⨯BA m p l i t u d e ,d B图2-2 LFM 通过匹配滤波器的时域图(例)对应的匹配滤波器的传输函数在大时宽带宽积下,如上图3-3所示,与辛格函数拟和很好,在主瓣和临近的几个旁瓣都没有偏差,但是在小时宽带宽积下,仅在主瓣和辛格函数拟和无偏差,而在旁瓣偏差较大。

2.3 实验要求本实验为仿真实验。

实验要求:1.掌握线调频信号及其频谱特征,2.使用Matlab 对线调频信号及其频谱进行仿真3.掌握匹配滤波理论,4.使用Matlab 线调频信号进行匹配滤波仿真。

5.讨论时宽带宽积对线调频信号频谱和匹配滤波的影响。

2.4 实验内容用 matlab 编写源程序,实现上述实验要求。

2.5 实验结果与分析备注:1、在本实验当中,由于原先采集的数据与实际值相符合地不是很好,因此在写实验报告的时候我决定放弃原先采集的数据,直接采用MATLAB来进行数据的模拟,实际上也确实模拟地不错。

2、根据信号与系统中所学的傅里叶变换的形式,可知在实验中进行匹配滤波时应该采用正交双通道处理。

在MATLAB中如果直接采用chirp函数产生余弦形式的信号进行匹配滤波,其效果与理想的sinc函数有一定的差距。

2.5.1线性调频信号仿真与分析线性调频信号仿真:我编写了一个chirp_m.m的子函数文件可以产色很难过exp形式的线性调频信号,一共有三组信号,各自的时域图像和频域图像如下所示(假设各自的抽样频率均为100MHz):第一组信号:实验信号x1,扫频周期为8us是,fs=100MHz,扫频带宽8MHz,时域带宽积为64。

第二组信号:实验信号x2,扫频周期为8us是,fs=100MHz,扫频带宽14MHz,时域带宽积为112。

第三组信号:实验信号x1,扫频周期为10us是,fs=100MHz,扫频带宽20MHz,时域带宽积为200。

分析:通过对上面的三幅图的对比和分析可知,LFM信号在时域变化有规律随着时间疏密程度不同,在频域为一接近矩形的窗,并且近似程度与带宽B和扫描周期T无关,只与时宽带宽积D有关。

时宽带宽积越大,其近似程度也就越大。

不过从图中也可以看出,随着D的增大,其边沿处的上冲并不会消失,也就是说Gibbs效应依然存在。

2.5.2匹配滤波仿真与分析匹配滤波仿真:分别对以上三组信号进行匹配滤波,并两两进行比较。

考虑到matlab中直接时域卷积conv计算比较慢,因此我采用的匹配滤波方法是直接将信号延时作为回波信号,作傅立叶变换后并作共轭,和接收信号的傅立叶变换相乘后,再作傅立叶逆变换。

为了防止频域混叠,做fft变换时要对回波信号和原始信号补零,使之满足L>M+N-1的条件,之后再做ifft。

首先进行的是第一组和第二组信号的匹配滤波,为了便于观察,在M文件中使用了axis函数控制直系那是匹配滤波后部分时间段的图像,实验结果的截图如下:分析:通过对第一个图和第二图的对比可以发现,对应的匹配滤波器的传播函数在大时宽带宽积下(第二个图),与sinc函数相拟合地很好,相临近的两个旁瓣的误差并不是很大,但是对于小的时宽带宽积来说(第一个图),从第一个旁瓣就开始出现了一定的偏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