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培训班时发的-江苏省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讲义资料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版讲义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版讲义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
01
02
03
学习心理
研究学习的基本原理、学 习动机、学习策略以及知 识技能的掌握与应用等。
情感与认知
探讨情感与认知的关系, 分析情感对学生学习的影 响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积 极情感。
个性与差异
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能 力差异以及如何根据学生 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教育研究方法基础知识
和教师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
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模拟试题一
根据考试大纲要求,模拟真实考试情境,提供一套完整的中学教育 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并配有详细的答案解析。
模拟试题二
针对不同学科背景的考生,设计具有学科特色的模拟试题,旨在提 高考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模拟试题三
结合近年来的教育热点和改革动态,提供具有前瞻性的模拟试题,引 导考生关注教育发展动态。
模拟考试
参加模拟考试,熟悉考试形式和流程,提高应试能力。
调整心态,积极应考
1 2
保持积极心态
相信自己能够通过考试,遇到困难时及时调整心 态。
合理休息和锻炼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锻炼,保持良好的身体 状态。
3
做好考前准备
提前了解考试地点、时间等信息,准备好考试用 品,确保顺利参加考试。
05 教育知识与能力 考试真题及答案 解析
THANKS
感谢观看
预测题及答案解析
预测题一
根据历年考试真题和命题趋势,预测可能出现的新题型和考点, 为考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备考策略。
预测题二
结合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和前沿理论,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预 测题目,旨在拓展考生的思维视野。
预测题三
针对考生的实际需求,设计具有实用价值的预测题目,旨在提高 考生的应变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师资格证备考资料-中学教育学精讲PPT课件第八章

教师资格证备考资料-中学教育学精讲PPT课件第八章

) B . 上好课 D . 课外辅导
【答案】: B
第一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
【例题·填空题】[2011年真题] 根据教学任务划分课的其中一种是将课分为新 授课、( )、技能课和( )
【答案】:巩固课、检查课
第一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
【例题·填空题】
根据教学中使用的主要方法划分课的种类,
可分为( )
中学教育学精讲班讲义 第八章 教学(下)
主讲老师:郭启维
第八章 教学(下)
一、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了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教学组织
形式及教学策略。 二、考点指南 识记:课的类型、课的结构、班级授课制等基本概念。 领会:教学工作的几个基本程序以及班级授课制的优 缺点。 应用:用上好课的基本要求评价一节课的好坏。
第一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
④ 考虑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具的准备和使 用方法以及板书设计;
⑤ 最后写出课时计划。 一个完整的课时计划,包括:班级、学科名 称、授课时间、题目、教学目的、课的类型、教 学方法、教具、教学进程、备注。其中,教学进 程包括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教学方法的 具体运用和时间的分配。
第八章 教学(下)
在历年考试中,本章是较重要的一章,所涉 及到的题型较为全面。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班 级授课制、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及主要类型等都 是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在以后的考试中可能会重 点考查教学组织形式,尤其是班级授课制和分组 教学制。
第八章 教学(下)
三、知识点梳理 第一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
【答案】: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 的基本要求是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1)钻研教材。 (2)了解学生。 (3)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第一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
【例题·简答题】 教师编写课时计划(教案)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答案】: (1)进一步研究教材,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2)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的; (3)考虑课的进行步骤,确定课的结构,分配教学进 程中各个步骤的时间; (4)考虑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具的准备和使用方法及 板书设计 (5)写出课时计划。

(必看)培训班时发的-江苏省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讲义资料

(必看)培训班时发的-江苏省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讲义资料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逐章逐节梳理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 1、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2、教育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3、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以制度化教育为参照,之前的非正式、4、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包括了古代的前学校与前社会教育机构、近代的5 6、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7、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8、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提出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正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

9、19世纪末,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实行初等义务教育并逐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10、普通教育主要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11、二战后,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中学普通化的趋势。

1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13、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14、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发展是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促进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15、汉武帝以后,采纳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了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和选士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讲义中学版(完整版)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讲义中学版(完整版)

双轨制:
指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制度有两个互相独立的系统: 一个是专门为资产阶级子弟服务的,配备有良好的师资
和设备,学生们沿着这个系统深造,就可以深入一些有 名的高等学府,毕业后就可以直接成为统治阶级和各级 管理人员; 另一个是为劳动人民的子弟准备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 备都比较差,主要学习一些实用知识和技能,一般在上 中学之后就进入劳动力市场。
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学” 与现代意义上的“学”的含义的差别:
(1)传统文化中“学”的目的不是获取知识,而是 明了事理;
(2)学的方法是内省而非外烁 (3)学的内容为历史与道德,不含科学技术 (4)学的主体包括每一个人,不局限于儿童与成人。
(二)教育的定义
1、教育的定义: 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
《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版
教师资格证考前培训
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考核指标
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课程一
《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
模块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中学教学 中学生学习心理 中学德育 中学课程 中学生发展心理 中学生心理辅导 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合计
比例 68%
32%
评 价: (1)标志着教育起源问题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 (2)错误在于未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3、心理起源论
代表人物: 孟禄(美国教育家)《教育史》 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
主要观点:
孟禄
(1)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2)应当从心理学的观点解释教育起源问题。
第八章: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1、班级管理 2、班主任 3、课外活动 4、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 5、教师心理

教师资格证培训讲义

教师资格证培训讲义

二、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互制约
(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制约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目的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内容 (二)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 1、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化 2、教育可以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才,维护和巩固一定的 政治经济制度 3、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制造社会舆论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建立
(一)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年):近代最早 的一部教育著作 (二)英国教育家洛克(1632—1704)的《教育漫话》 (三)法国教育家卢梭(1712—1778)的《爱弥儿》 (四) 德国教育家康德(1724—1804)的三大批判 (五)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1746—1827)的《林哈德与葛笃 德》 (六)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1776—1841)的《普通教育学》 (1806年):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四、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一)人口状况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人口数量影响着教育的规模和投入 2、人口的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3、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质量 (二)教育对人口问题的影响 1、教育可以控制人口数量 2、教育可以优化人口结构 3、教育可以提高人口质量
第四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发展的界定
二、教育的发展
(一)原始形态的教育 特征:1、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2、教育具有平等性 3、教育内容是生产劳动经验 4、教育手段和方法单一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 1、奴隶社会的教育 我国的学校教育;欧洲的两种著名教育体系:斯巴达和雅典教育 (教育目的、内容)
2、封建社会的教育 我国的学校教育;国外的学校教育: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育目的、内容) 3、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 教育的阶级性;教育的象征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三)现代社会的教育 1、两种类型:社会主义的教育;资本主义的教育 2、特征: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与 生产劳动相结合

(必看)培训班时发的-江苏省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讲义

(必看)培训班时发的-江苏省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讲义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交叉学科。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学生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第一是群体差异,第二是个体差异,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2.教师 指导地位,关键作用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4.教学媒体 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教学环境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同学以及教学信息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在学与教的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主要体现为: (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自身先前知识和学习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是在教学过程的背景下进行的,学习的进展因教学质量而变化。

(2)教学过程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而进行,教学过程还要根据教师自身特点、教学内容的难易以及教学媒体和环境情况而加以调节。

(3)评价/反思过程随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进行而侧重于不同方面,反过来又促进学习和教学过程。

(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可概括为: 1.总论 2.学生与学习心理 3.教学与教师心理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教学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大纲》(中学)

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大纲》(中学)

第1章教育与教育学1.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2.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1)阶级性(2)道统性(3)专制性(4)刻板性(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3.近代教育(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4.20世纪以后的教育(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5.苏格拉底问答法分三步第一步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定义第三步助产术6.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7.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8.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墨家认为,主要有亲知、闻知、说知三种途径第2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3.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5.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6.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7.信息技术与教育(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①信息技术的智能化②信息技术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③信息技术将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8.学校文化的特性(1)是一种组织文化(2)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9.影响学生文化形成的因素(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10.学生文化的特征(1)过渡性(2)非正式性(3)多样性(4)互补性11.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12.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13.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14.教育与政治关系的演进,实质上也就是政治民主化与教育民主化演进和发展的过程第3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顺序性(2)阶段性(3)不平衡性(4)互补性(5)个别差异性2.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1)遗传素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②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③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2)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基因制约的发展过程的机制就是成熟格赛尔:双生子爬楼梯实验(3)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①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③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4)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5)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4.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1)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2)教育对人的潜能的发掘(3)教育对人的力量的发挥(4)教育对人的个性的发展第4章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的作用(1)导向作用(2)激励作用(3)评价作用2.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1)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教师的教学目标三者关系: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江苏省教师岗前培训资料(教育学、心理学、道德论和教育法笔记)

江苏省教师岗前培训资料(教育学、心理学、道德论和教育法笔记)

江苏省教师岗前培训资料(教育学、心理学、道德论和教育法笔记)一点点努力,给你一份惊喜!掌握此笔记,可顺利通过考试!GOOD LUCK!时间:地点: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教育学笔记考试题型:单项选择(20题,每题1分,共20分);判断题(10题,每题1分,共10分);简答题(3题,每题8分,共24分)(要点);论述题(2题,每题13分,共26分)(概念、内容、联系实际);分析题(1题,每题20分,共20分)。

Part 1 高校教学原则1. 教学原则P130: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规律,基于教学实践经验制定的教学基本要求,是成功进行教学活动所必须依据的准则(实践性、科学性)。

2. P131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启发教学、因材施教原则,《学记》(中国古代第一部教育文献)中总结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原则;北宋朱熹提出循序渐进法;P15217世纪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教学论鼻祖)提出教学原则体系。

3. 高校教学原则P131-139:①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科学性:指教学给予学生的应是反映客观真理的知识,教学要反映当代最新的科学成就;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都要符合青年的特点;思想性:指教学要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政治方向,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英国教育家洛克:教学过程不仅要钻研“学问”,更重要掌握“德行”。

要求:a. 确保教学方向性和科学性;b. 传授给学生的知识须符合现代科学发展水平;c. 充分发掘教材内在思想性(注意不要脱离教材内容空洞说教,而要“以文载道”,寓思想性于教学中);d. 科学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独立思考的积极个性品质。

②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确保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与发展;教师与学生是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学生处于困惑状态;启:指导学生怎样思考;悱:学生的想法不知怎样表达;发:指导学生怎样表达);《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教育要诱导,而不是牵着学生走;激励学生的意志,而不是强迫其顺从;给予学生启发,但又要保留余地)。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讲义资料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讲义资料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讲义资料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

教育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它与人类社会息息相关,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意识地、自觉地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的本质。

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人类的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广义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培养人,具体表现为: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个体功能指教育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作用;社会功能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一方面,教育的个体功能是在教育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过程中实现的,而个体的身心发展又受到社会的制约,因此,个体的身心发展既是教育的个体功能的出发点,又是教育的社会功能的出发点。

另一方面,教育的社会功能是通过培养人来实现的,而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培养人,又受到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因此,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努力开创我国教育事业的新局面。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根本保证;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战略举措;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各级各类人才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

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全体性;二是全面性;三是主体性;四是基础性;五是发展性。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讲义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讲义
传递生产经验+社会生活经验
教育的概念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 1、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 2、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教育的概念
狭义的教育:
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 会活动。
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 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 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 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 化的活动。
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
•定义: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 类学校的教育系统。
各级:学前教育机构、小学、中学、大学等不同阶段 各类:除普通学校外还有各种专业学校和职业技术学
校、业余学校等不同类型。 • 具体内容: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 入学条 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等。
• 受教育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和知识水平。各级 各类学校的任务、培养目标、入学年龄、修业年限 等等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情况。
• 本国的文化历史传统+外国的合理部分。
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非正式教育---正式而非正规教育----正规教育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 教育制度,以称制度化教育。
教育发展的过程
二、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
代表人物:伊拉斯谟、莫尔、蒙田、培根 基本特征:
①以人为本:肯定人的价值和力量,强调尊 重儿童天性。
②古典主义:以复兴古希腊文化为由改革当 时社会。
③世俗性:反对神学。 ④贵族性:受教育权仍掌握在上层社会手里,
教育目的是培养君主、侍臣、绅士等。
教育发展的过程
何 做 班 主

教师资格证备考资料-中学教育学精讲PPT课件第一章

教师资格证备考资料-中学教育学精讲PPT课件第一章


【答案】 显学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一)
【例题·选择题】[2019年真题]
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建议实行思
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政策和选士制度的思想家是( )。
A.王充
B.郑玄
C.董仲舒
D.杨雄
【答案】C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一)
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 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 四书”、“五经”,特别是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 科举考试的依据。 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一直 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教育和: ( )
A.斯巴达教育
B.雅典教育
C.教会学校
D.实科教育
【答案】C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一)
(2)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
功能占主导地位。
【例题·简答题】[2019年真题] 古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案】①阶级性;②道统性;③专制性;④刻板性; ⑤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级各类学校系统。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历史上曾经有过从非正式教育到正式教育、非正规 教育再到正规教育的演变。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 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一)
【例题·填空题】[2019年真题] 正规教育又称制度化教育,是近代以 为核心的教育制度。
部分,主要以选择和填空为主要考查方式,这部分难度 不高,但知识点相当分散,覆盖面很大。其中,现代教 育的发展趋势、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有可能出简答 题和论述题,需引起重视。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一)

教师资格证备考资料-中学教育学精讲PPT课件第一章

教师资格证备考资料-中学教育学精讲PPT课件第一章
建构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正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一)
【例题·选择题】[2019年真题]
“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一种( )
思潮的体现。
A、制度化教育
B、非制度化教育
C、形式化教育
D、非形式化教育
【答案】B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一)
【例题·选择题】[2019年真题]
非制度化教育思潮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一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一)
【例题·选择题】
为了更好地选用天下人才,隋唐后建立了( )
A.聘任制度
B.科举制
C.录用制
D.任免制
【答案】B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一)
【例题·选择题】[2019年真题]
在中国古代,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
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学
教和
【答案】婆罗门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一)
古代埃及 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其教育的一大特征是:
“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一)
【例题·选择题】[2019年真题]
“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
教育特征?
A.中国
B.埃及
C.希腊
D.罗马
【答案】B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一)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一)
【例题·选择题】[2009年真题]
我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
形态。( )
A.家庭
B.学校
C.氏族
D.社会
教育的
【答案】B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一)

花钱买的-江苏省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讲义

花钱买的-江苏省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讲义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

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学生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第一是群体差异,第二是个体差异,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2.教师指导地位,关键作用,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教学环境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和态度的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在学与教的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主要体现为:(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自身先前知识和学习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是在教学过程的背景下进行的,学习的进展因教学质量而变化。

(2)教学过程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而进行,教学过程还要根据教师自身特点、教学内容的难易以及教学媒体和环境情况而加以调节.(3)评价/反思过程随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进行而侧重于不同方面,反过来又促进学习和教学过程。

(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可概括为:1。

总论2。

学生与学习心理3。

教学与教师心理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教学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逐章逐节梳理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1、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2、教育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3、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以制度化教育为参照,之前的非正式、非正规教育都可归为前制度化教育,而之后的非正式、非正规化教育都归为非制度化教育。

因此,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4、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包括了古代的前学校与前社会教育机构、近代的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

5、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即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

6、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7、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8、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提出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正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

9、19世纪末,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实行初等义务教育并逐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10、普通教育主要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11、二战后,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中学普通化的趋势。

1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13、六艺:礼、乐、射、御、书、数14、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发展是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促进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15、汉武帝以后,采纳了董仲舒的"罢黜百、独尊儒术家"的建议,实行了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和选士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6、隋唐以后盛行的科举制度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

17、宋代以后,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18、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

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

19、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西欧最受重视和尊重的教育是僧侣教育,其次是骑士教育20、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21、二战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2)全民化;(3)民主化;(4)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1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2、孔子的教育思想言论记载在《论语》中,如"有教无类"、"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

3、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理论和经验,成为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教育思想如"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师严然后道尊"、"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躐等"等。

4、苏格拉底问答法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叫助产术。

5、柏拉图《理想国》6、古希腊亚里斯多德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亚里斯多德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这些成为后来强调教育中注重人的发展的思想渊源。

亚里斯多德《政治学》7、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8、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理想《爱弥尔》。

9、德国哲学家康德人的所有禀赋都有待于发展,才能生存,"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10、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

11、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1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通常以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13、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他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14、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对19世纪以后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杜威被认为是现代教育的代言人。

15、杜威的教育思想与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针锋相对,其教育思想有: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杜威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

16、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第一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表现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2、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

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4、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

5、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教育又对一定的政治经济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第二节教育与生产力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生产力水平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与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要求。

3、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要求;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高等中级教育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

4、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5、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6、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

第三节教育与科学技术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2、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3、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

4、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第四节教育与文化1、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4、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5、学校文化的特性:(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6、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学校文化可分成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7、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组织形态,规章制度,角色规范8、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9、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10、学生文化的成因有:(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

11、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活动是学校生活中一个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

12、学生文化的特征有: (1)过渡性; (2)非正式性; (3)多样性; (4)互补性。

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第一节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是教育的直接目的。

能否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是教育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

2、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 3、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

(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论有: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5、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孟子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6、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中国古代代表人物是荀子。

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一个典型代表。

另一个典型代表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他甚至说: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社会烟草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