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下历史(2016)导学案(无答案)第三单元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导学案--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学习目标】1.识记郑和下西洋的时间和到达地区等相关史实,认识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及意义。
2.了解戚继光抗倭的基本史实,学习戚继光的爱国主义精神。
3.认识郑和的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4.了解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相关史实。
【合作探究导学】【基础梳理】1.背景: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2.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________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3.概况(1)起止时间:从1405年到1433年。
(2)远航次数:________次。
(3)到达范围: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装载物品:_________、瓷器、________、________、金银货币等。
(5)物品用途:有的用于慷慨送礼,展现大国风度,发展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有的用于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
(6)双方互动:郑和及随行人员访问当地首领,赠送物品,表达通好的意愿,同时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易;船队回国时,一些国家还派出使者随行。
4.地位:________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5.意义: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________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合作探究】(1)上图是我国为纪念郑和下西洋而发行的纪念邮票。
你知道是哪位皇帝开始派郑和下西洋的吗?其目的是什么?(2)结合教材知识,说说郑和远航了几次。
郑和率船队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3)郑和远航在世界航海史上的地位如何?有何历史意义?【基础梳理】1.背景(1)________,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________”。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设计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无答案)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编号:015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
[来源:学科网]——摘编《中国古代史资料选集》材料二: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敕郑和)等通使西洋。
——《明史郑和传》(1)材料一“某人”自述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这一事件的突出特点有哪些?(2)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3)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某人”的历史地位和所述事件的历史意义。
探究二:抗击倭寇捍卫主权材料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材料二:“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1)从材料中可感受到戚继光是个怎样的人?(2)简述其主要事迹.【当堂达标】1、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有关?()A、郑成功收复台湾B、郑和下西洋C、镇南关大捷D、戚继光抗击倭寇2.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在全面分析“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原因是()①人数众多,组织严密②船舶种类齐全③装备先进④指南针的帮助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3、下列历史人物中,被称为民族英雄的是()A 、郑和 B、岳飞 C、文天祥 D、戚继光4、下列人物中,曾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友好往来的是()A、郑和B、戚继光C、李时珍D、宋应星5、“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荡平倭寇,实现“海波平”的英雄人物是()A、岳飞B、郑成功C、戚继光D、邓世昌6、“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在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①丝绸之路②鉴真东渡③郑和下西洋④戚继光抗倭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史海拾贝三宝公的来历这一年,三宝公郑和带领着许多船只,来到澎湖海面,忽然发现一种怪鱼在船队间穿来串去,兴风作浪。
驱赶怪鱼的刀棍都被它的尾巴卷走了。
突然间,一股巨浪冲到船上来,一个舵手来不及回避,被那闪电般的浪尾巴卷进海里去了。
船队的人都很慌乱,郑和只好下令船队返航,停泊泉州港,差人昼夜赶入京都上奏皇帝。
原来,那海上的怪物就是凶恶成性的鳄鱼。
泉州知府听郑和说在海上遇到了这种怪物,想起早在唐代时,大学土韩愈因为进谏劝阻迎佛骨,被唐皇贬到广南做刺史,曾经看到这种鳄鱼为害作恶,那时他作了一篇祭鱼文,据说赶走了这怪东西,因此建议郑和也试试。
郑和听了觉得好笑,那祭文如果顶用,此怪还会出现吗?他正在踌躇,拿不出好主意,京都圣旨到来,御赐他三件宝贝:第一件是珠冠。
这珠冠不比寻常太监戴的那宫冠,中间有一粒宝珠,毫光四射,照着眼睛都张不开呢!第二件是麝尾。
郑和本来就有一把麝尾,只是这把麝尾很特别,他拿到手上就知道它是真正的尾制造的。
说起麝尾这种宝贝,世间很军见,俗称“四不像”,可见它贵重到什么程度了!第三件是蟒甲。
蟒甲上除了一个护心宝镜外,还绣上许多贵重的珠子。
郑和将御赐三宝穿戴起来,满堂珠光灿烂,非常威武。
以后他就穿“三宝”渡洋到了目的地。
大家都认定他是借皇帝的“天威洪福”才把那怪鱼赶跑的——这就是“三宝”的来历。
至今,马来西亚还保留着三宝洞和三宝井,菲律宾有三宝颜市,泰国有三宝祠,印尼有三宝垅市,合里岛邦的格利县有三宝灶婆公庙等等。
由于天朝赐给郑和三件宝贝,人们才称呼他为“三宝公”。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课前准备:1、唐朝时中外交流的典型史实有哪些?2、宋朝时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如何?3、阅读教材,自己总结明朝对外关系的典型史实。
学习目标1、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
2、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
一、郑和下西洋1、背景(原因)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课标导航】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了解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的史实。
2.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难点:郑和成功实现远航的原因和影响。
【夯实基础】一、郑和下西洋1.前提:15世纪初,明朝经济繁荣,________雄厚,成为世界强国。
2.目的:__________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换取海外的奇珍。
3.概况(1)时间:________年到1433年,________率船队_____次下西洋。
(2)路线:先后到达亚洲和___________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_________沿岸。
(3)活动:满载丝绸、瓷器、茶叶及金银货币等物品,赠送礼品,发展______关系;开展_______,互通有无,互补互利。
4.地位: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______________。
5.意义:增进了中国与________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___________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__________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二、戚继光抗倭1.背景(1)倭寇猖獗: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和抢劫,被时人称为“__________”。
(2)倭患严重:明朝中期,明朝________减弱,海防松懈,给倭寇以可乘之机。
2.概况:__________率领“戚家军”抗击倭寇,在________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后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广军民合作,消灭了两地倭寇,使_______________的倭患基本解除。
3.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__________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______________。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无答案)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学习目标】1.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理解认识其历史影响。
2.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感受其爱国精神和人格魅力。
学习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学习难点:郑和下西洋的原因。
一.自主学习1.郑和下西洋:(1)15世纪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2)朱棣称帝后,派出使西洋,以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和影响,同时用中国的货物换取海外的奇珍。
从1405年到年,郑和七下西洋,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东海岸和沿岸。
(3)郑和的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和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戚继光抗倭(1)中国古代称日本为。
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和抢劫,人称它们为“”。
(2)由于倭寇在东南沿海猖獗,明王朝派到东南沿海抗倭。
为了提高军队战斗力,彻底打败倭寇,戚继光组建“”;在九战九捷。
(3)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和爱国主义者。
二.合作学习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戚继光?三.复习巩固1.郑和下西洋能够成功的首要条件是主要得益于()A.丝绸之路的开辟B.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C.指南针的应用D.火药的广泛应用2.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A.菲律宾群岛B.占城C.锡兰D.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3. 公元1405年,郑和这个名字开始载入史册。
人们之所以怀念郑和,是因为他曾经()A.英勇抗金,忠君爱国B.抗击倭寇,平定倭患C.七下西洋,扬我国威D.英勇抗元,写下名句“留取丹心照汗青”4. 郑和下西洋得到那位皇帝的支持()A.明太祖B.明成祖C.明太宗D.明神宗5.下列诗句抒发民族英雄戚继光爱国情怀的是()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B.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C.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D.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6. “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部编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无答案)
C.戚继光抗倭D.岳飞抗金
7.电影《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讲述的故事发生在郑和大航海的时代,影片中的中国皇帝应是( )
A.宋太祖B.元世祖C.明太祖D.明成祖
8.“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诗句中戚继光表明的志向是( )
A.荡平倭寇B.赶走荷兰殖民者
C.击退沙俄侵略者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宋朝时期的中国正朝着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一:明初,由明成祖朱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A.印度西海岸B.美洲东海岸C.非洲西海岸D.非洲东海岸
2.“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其中的“海波”指的是( )
A.起义的叛军B.西方列强的侵略
C.新疆的叛乱D.倭寇的袭扰
3.如图是明朝前期一次远航活动的路线图。这一“远航活动”是指
A.鉴真东渡B.玄奘西游
C.马可·波罗来华D.郑和下西洋
4.“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这首歌谣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
A.新航路开辟B.郑和下西洋
C.郑成功收复台湾D.雅克萨之战
5.在古代对外交往的事例中,与“丝绸之路”属于同一类的是( )
A.戚继光抗倭B.郑成功收复台湾
C.郑和下西洋D.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
6.郑和是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从图中,你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设计
部编人教版2016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击倭寇的史实。
掌握明朝的对外关系概况即对外友好交往与冲突。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观察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了解西洋的地理位置和郑和船队所到之处,通过材料分析与比较,认识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以及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欣赏郑和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人生观,增加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树立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的意识。
教学导入:出示一副船在海上航行的动图,启发学生,看到此图你会想到什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答案很多:有的说造船业发达,有的说出海贸易,有的说是客轮,有的说可能是友好交往。
教学重点:戚继光抗击倭寇的事迹和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教学难点:郑和成功下西洋的原因和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
二、教学新课:(一)、郑和下西洋—友好交往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70-72页,完成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包括郑和下西洋的背景、在位皇帝、目的、概况、影响。
(二)、合作探究1、学生自学后,教师出示《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引导学生读图了解西洋的地理位置。
2、材料分析: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条件。
(1)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
建文帝时期:“家给人足,外门不阖”。
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
(2)明成祖即位后随着国内形势的好转,眼光始移向海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以远播明朝声威,进一步健全朝贡体系。
(3)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如罗盘针的发明,气象测量的进步,航海的勘探等,海外地理知识也日见丰富。
3、结合下面郑和与哥伦布海航情况比较表,探讨郑和下西洋的地位与影响。
(2)榜葛剌进献麒麟图(3)郑和下西洋动态图学生探讨后师小结:积极影响:●时间长,规模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并做出了伟大贡献。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名师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学习目标1.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知道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2.了解戚继光抗倭的史实。
3.从16世纪起,一些欧洲殖民者开始对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
学习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学习难点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和理解戚继光抗倭斗争的性质学法提示讨论交流法、讲述法。
一、导入示标:郑和下西洋开创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使我国大明国威得以充分展示,也体现了明初开放式的对外关系。
戚继光临危受命,率领广大军民浴血奋战,最终荡平倭寇。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历史。
二、自学知疑:(一)预习检测:1. 称帝后,派郑和率船队出使西洋,主要目的是 , 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次下“西洋”。
郑和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的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和。
2.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往来,而且开创了与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3.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和,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
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明王朝派到东南沿海抗倭。
在九战争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了倭患。
后来又进入、,与其它抗倭将领带领广大军民与倭寇激战,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4.从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
1553年,攫取了在我国广大澳门的居住权。
(二)质疑问难:三、探究交流:探究一:航海壮举,友好往来材料一:[宣德六年(1431年)某人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
——摘编《中国古代史资料选集》材料二: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敕郑和)等通使西洋。
——《明史郑和传》(1)材料一“某人”自述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这一事件的突出特点有哪些?(2)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名师精编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学习目标1.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知道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2.了解戚继光抗倭的史实。
3.从16世纪起,一些欧洲殖民者开始对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
学习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学习难点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和理解戚继光抗倭斗争的性质学法提示讨论交流法、讲述法。
一、导入示标:郑和下西洋开创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使我国大明国威得以充分展示,也体现了明初开放式的对外关系。
戚继光临危受命,率领广大军民浴血奋战,最终荡平倭寇。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历史。
二、自学知疑:(一)预习检测:1. 称帝后,派郑和率船队出使西洋,主要目的是 , 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次下“西洋”。
郑和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的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和。
2.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往来,而且开创了与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3.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和,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
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明王朝派到东南沿海抗倭。
在九战争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了倭患。
后来又进入、,与其它抗倭将领带领广大军民与倭寇激战,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4.从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
1553年,攫取了在我国广大澳门的居住权。
(二)质疑问难:三、探究交流:探究一:航海壮举,友好往来材料一:[宣德六年(1431年)某人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
——摘编《中国古代史资料选集》材料二: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敕郑和)等通使西洋。
——《明史郑和传》(1)材料一“某人”自述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这一事件的突出特点有哪些?(2)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无答案)
时间
经 过
_____年到_____年 7 次 ①船载物品:____、___、___、____及大量__________;
用途:慷慨送礼(展示___,发展____), 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
②路线:从____出发,先后到达_______的 30 多个国家 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 15 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无答案)
灵石四中教学案 年级:初一
科目: 历史
主备教师:武 赋
时间:2018 年 4 月 28 日
课题 教学 目标
第 15 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激励反抗侵略的爱国热情。
教学 重难
重点 :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难点: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学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的
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一、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个性设计
教学过程 材料一说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吴晗指出:郑和下西洋“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范围之广,那是历史上所未有的,就
★1553 年______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999 年 12 月 20 日澳门回归)
三、练一练 1. 请将下列历史人物与他们相对应的名言、功绩之间用线段“ -”连接起来.
还我河山
戚继光
抗击倭寇
彪炳千秋
为是法事
郑和
惊涛历险扬国势,碧
何惜生命
浪轻风睦远邦
封侯非我愿
岳飞
传经颂道
但愿海波平
僧俗共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三单元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无答案)-精选教学文档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3、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向学生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过程】——师生互动一、郑和下西洋。
1、思维导图填空。
(见上图)2、.“郑和下西洋”史料分析题。
材料一: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
建文帝时期:“家给人足,外门不阖”。
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
材料二:明成祖即位后随着国内形势的好转,眼光始移向海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以远播明朝声威,进一步健全朝贡体系。
材料三: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如罗盘针的发明,气象测量的进步,航海的勘探等,海外地理知识也日见丰富。
根据上述材料,思考郑和成功航行西洋7次的条件有哪些?二、戚继光抗倭。
3、对于“戚继光抗倭”这一部分内容,参考之前的思维导图,小组议一议,再写出你们小组的思维导图设计方案。
4、“戚继光抗倭”史料分析题。
材料一: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倭寇袭击浙东的宁波、台州,“攻掠诸郡邑无算,官民廨舍焚毁至百千区”。
嘉靖三十四年,戚继光调任浙江,招募军队抗倭。
嘉靖四十年,戚继光九战九捷,大败倭寇于台州。
嘉靖四十四年,他与俞大猷配合,击灭盘踞在广东南澳的倭寇,最后荡平东南沿海的倭寇。
——《张岂之《中国历史新编》材料二: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明)戚继光《凯歌》根据材料一,在材料中圈画出戚继光抗倭的主要战绩、据此评价一下戚继光?根据材料二,戚继光所作军歌表现了怎样的战斗意志?——巩固练习1、郑和率领的船队,就其性质而言,并不是一般的商船队。
他七下西洋的最主要目的是()A.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B.换取海外的奇珍C.开拓海外贸易 D.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2、郑和下西洋距今已经六百多年了,人们之所以缅怀他,依据是()A.民族团结,永载史册 B.航海壮举,促进交流C.祖国统一,丰功伟绩 D.抵抗外辱,扬我国威3、“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明朝的对外关系
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设计
2016人教版七年级下《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经过、意义,评价郑和下西洋。
2.分析戚继光抗倭的背景、功绩和取胜的原因,综合评价戚继光。
3.了解郑和下西洋的盛况,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领略郑和与戚继光两位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三、探究新知(一)导入新课教师结合课件展示材料,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分析史料,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能力。
导入环节,教师出示东非肯尼亚的墓碑、东南亚关于郑和的庙宇、地名等图片,引导学生猜测所提“三宝”为何人,海外历史古迹纪念“三宝”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
学生观赏图片,寻找共同信息,体会郑和在东非、东南亚地区留下的广泛、深远影响。
此环节意在引发学生对郑和下西洋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导入本课题。
案例主体环节一: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教师提出问题:郑和为什么要远下西洋?教师呈现明成祖朱棣的图片和明史中对于郑和下西洋的记载,引导学生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动机。
学生阅读史料,讨论、思考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提供材料,以问导学,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史料、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兴趣。
环节二:郑和下西洋的过程教师提出问题:郑和下西洋的过程如何?教师讲述:郑和下西洋的概况,包括郑和下西洋的航行时间、航行次数、船队规模、随行人数,航行范围。
最后总结:郑和下西洋的规模是无与伦比的,是人类征服海洋的壮举。
学生聆听,识读地图,知道郑和下西洋的航程范围,感受郑和下西洋的壮举。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过关测试一”。
设计意图:使学生学会识读历史地图,并从地图中抽取有效信息。
以测试方式检验本环节学习成效。
环节三: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教师提出问题:郑和船队与当地人如何交往?教师出示图片、文字资料,讲解史实。
(1)建立友好关系:介绍郑和船队到达古里国时的情况。
宣读大明皇帝诏书,大行赏赐,建立明朝与古里的友好关系。
人教部编版(2016)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设计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郑和下西洋的重难点创新设计明朝的对外关系包括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以及葡萄牙侵占澳门的史实。
其中郑和下西洋是七下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的重点也是难点。
在知识与能力方面,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史实;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教材和教师提供的图片等资料,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概况;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感受郑和下西洋所体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与勇气。
郑和下西洋体现了对外政策更加开放,在以德服人的基础上,恩威并施,开创了明朝对外交往的盛世局面。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也是世界航海历史上的空前壮举。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问题探究,小组合作,史料研读,联系现实等方法教学建议如下:一、创设历史情景,引导合作探究,增强历史认知。
(2分)播放《郑和下西洋》视频片段,问题引导:该视频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二、教师大屏幕出示学习目标,学生明确学习要点,带着问题快速浏览教材进入阅读课文环节查找相关内容。
(6分)郑和下西洋1、发生在哪个朝代、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皇帝是谁?目的2、条件3、概况:时间、次数、到达范围4、意义:5、评价:6、启示:三、师生共同梳理要点10分)1、了解郑和(2分)教师:出示各个地方的“三宝庙”。
提出问题:你知道这些“三宝庙”是为了纪念谁的吗?学生回答:郑和:云南昆阳人,小名三宝,后在靖难之役中立下赫赫战功,被赐郑姓钦封为“三宝太监”。
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与亚非国家友好往来。
用“三宝”命名,表明了当地人民对郑和充满了爱戴和敬意。
2、教师出示动感地图《郑和下西洋路线图》,直观高效了解郑和远航的路线。
学生观看(8分)学生明确西洋范围;明确远航到达的区域范围教师渗透相关知识点(1)郑和下西洋背景生:皇帝:明成祖前提:国力雄厚目的:宣扬国威、用中国的货物换取海外奇珍教师用精炼的语言总结:郑和远航时期就让中国的品牌走向了世界,友好的外交政策得到了他国的亲近认同与支持。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新人教版
C ������③④
A ������①②③④
西欧殖民者疯狂地向外扩 1 0. 1 5 世纪 末 1 6 世 纪 初, 张, 地大物博的中国 成 为 他 们 掠 夺 的 重 要 目 标 , 最 先来到中国的欧洲殖民者是 荷兰人 A. 葡萄牙人 B. 日本人 D. (B )
㊀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5 ������ 亚非许多国 家 和 地 区 至 今 还 保 存 着 不 少 同 郑 和 有 证 . 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明朝中期 , 随着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 , 特别是由于明朝国力减弱 , 海防 王室 赞 助 , 6 ������ 背景 : 为寻求新土地和黄 松懈 , 倭寇与中国海盗 ㊁ 奸商等相互勾结 , 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 . 金 , 由冒险家 ㊁ 投机商㊁ 水手组成
另外 , 两者远航 的 意 义 也 不
二㊁ 戚继光抗倭
中国古代称 日 本 为 倭 国 . 元 末 明 初 , 日本的一些 武士 和奸 5 ������ 倭寇 : 称为 倭寇 . 商, 组成海盗武装集团 , 到中 国 东 南 沿 海 地 区 进 行 走 私 贸 易 和 抢 劫 , 被时人
明王朝派年轻将领 戚继光 到东南沿海抗倭 , 他统率的军队被人们 的殖民者 . 7 ������ 过程 : 誉为 戚家军 . 戚继 光 在 台 州 九 战 九 捷 , 平 定 了 浙 东 地 区 的 倭 患. 后 又消灭了福建 ㊁ 广东地区的倭寇 , 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 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关的遗迹 , 这是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见
英国人 C.
B ������ 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C ������ 销售中国的手工业品 ㊀ 戚继光抗倭 D ������ 促进中国的海外贸易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设计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除可向学生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外,还可引导学生发现郑和与戚继光这二位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教学难点:郑和成功实现远航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明朝的对外关系史上,郑和与戚继光是最著名的人物,他们都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被后世所称颂。
为什么说郑和的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戚继光是怎样率领广大军民浴血奋战,最终荡平倭寇的呢?二、自主学习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结合本课导学案【自主学习】环节,完成自学。
三、新课讲授郑和下西洋1.读教材,回答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历史条件答案提示:目的:宣扬国威,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条件:(1)明朝前期经济繁荣,国力雄厚;(2)宋朝以来发达的造船业;(3)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4)郑和个人优秀的品质——吃苦耐劳、英勇无畏。
2.完成表格:郑和下西洋的盛况。
3、出示材料,感受郑和下西洋的规模。
(2)郑和描述船队远航的情景: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2)郑和的宝般模型4.郑和下西洋概况和欧洲航海家航海情况对比5、出示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邮票,结合教材,讨论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教师小结: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可知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郑和是世界上伟大的航海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对外关系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对外关系导学案(无答案)明朝对外关系湖阳二中刘体勇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通过学习,对戚继光抗倭背景功绩、取胜原因的学习和分析,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戚继光从而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质的能力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发现二位历史人物的人格和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难点:本课涉及空间概念较多,会给学生学习带来不便。
三、教学时数:1课时四、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讨论。
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唐朝时期,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使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中国人被称为“唐人”。
那么,明朝时期,对外关系如何呢?又有哪些历史事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进十三课,共同学习明朝的对外关系。
2、学习目标:①、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②、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自主学习郑和下西洋㈠、明朝前期,国家___________,政治较为清明,为大规模的外交活动创造了条件。
㈡、明朝对外交往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事件是___________。
㈢、当时的中国人把今___________以西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㈣、________年到1433年,郑和船队从_________出发,先后_____次远航,最远到达________沿岸和_________东海岸,宣扬明朝的___________。
㈤、意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设计
部编版:七下历史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 演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3. 学习戚继光抗倭的事迹,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学习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学习难点】郑和成功下西洋的原因和影响【新课导学】一、自主学习:(一)郑和下西洋1. 条件: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国力雄厚。
2. 目的:为了提高明朝在的地位和威望,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明成祖派下西洋。
3. 时间和次数:从年到 1433 年,郑和次下西洋,之长,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
4. 到达地区: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东海岸和沿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5. 影响: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与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二)戚继光抗倭6. 倭寇:元末明初,的一些和,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时人称为“”。
明朝派到东南沿海抗击倭寇。
7. 戚继光统领的军队,由于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被人们称为“”。
8. 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戚继光率军英勇作战,在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倭患。
随后进入、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联合抗倭,消灭了两地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9. 性质及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0. 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
年,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二、合作探究:材料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
料研读(课本73页)想一想:这首军歌表现了怎样的战斗意志?答:这首军歌说明戚家军军纪严明,训练有素,能征善战,上下团结,作战能力强;也表达了戚家军同仇敌忾、不除倭患誓不罢休的决心。因此,这首军歌表现了戚家军面对侵略者誓死捍卫国家安全以及面对困难毫不退缩的坚强意志。
2、问题思考:(课本74页)为什么说抗倭战争是反侵略战争?答:明朝中期海防松弛i,
倭寇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猖獗。所到之处,倭寇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威胁到沿海地区民众生命财产和国家安全。因此,戚继光等人领导的抗倭斗争,是正义的民族自卫战争,是一场反侵略战争。
3、课后活动(1)想一想,为什么用“三宝”命名呢?其中含有怎样的历史信息?答:用“三宝”命名,表明当地人民对郑和充满了爱戴和敬意。其中所含的历史信息是:说明郑和的船队曾经到过这些地方;郑和的远航增进了中国与这些国家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2、明成祖朱棣的支持(统治者的支持)3、唐宋以来领先世界的先进航海技术、造船技术(科技条件)4、郑和杰出的航海、外交才能,以及郑和不畏艰险,勇于进取的精神(个人才能)
二.戚继光抗倭
1.倭寇:
2.原因:
3.经过:
4: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一、抗倭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愿望;二、
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三、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同仇敌忾的民族向心力;四、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教学案
班级姓名
课题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主备人
备注栏(教师填写教学活动设计;学生标注学习重点及修改错题)
课型
新授课
备课时间
2017
序号
学习
目标
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
学法
指导
以讲述为主的综合教学法
学习过程
【对照学案,自主学习】:
一、郑和下西洋
1.前提条件:;
2目的:
3:时间:次数:
4:经过:
5:西洋的地理范围:
6:到达范围:
7:意义:
8: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明政府的支持
造船技术的发达
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指南针在远洋航海中的广泛运用
郑和个人吃苦耐劳的英雄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和平外交政策
9:郑和下西洋的条件:1、明朝雄厚的经济实力、强大的军事力量保障(物质条件)